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7)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7)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7)一、积累•整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鸿儒.(yú)案牍.(dú)B.西蜀.(shǔ)亵.玩(xiè)C.濯.洗(chuó)清涟.(lián)D.淤.泥(wū)泯.然(mǐn)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品德高尚)B.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C.濯清涟而不妖(清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爱莲说》中,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其中写菊花是()A.正衬B.反衬5.《陋室铭》的主旨是颂扬()A.陋室不陋B.鸿儒C.德馨D.陋室6.下列译文错误的一句是()A.同予者何人?译: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B.有仙则名。

译:有了仙人就著名。

C.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D.濯清涟而不妖。

译: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气一、拓展•应用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不为六一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②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③常置.酒一壶。

④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⑤六一何谓..也。

(2)醉翁指的是。

(3)翻译:“是为五一尔,奈何?”(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语段的内容。

三、探索•创新8.短文《爱莲说》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9.凿壁偷光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基础积累】一、为下列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1.陶弘景1、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题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注释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内容理解:(含理解性默写)层次划分与层意:第一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烂熳(màn)匿名(ruò)筋疲力尽(jīn)B.芦荟(huì)长髯(rán)吹嘘(xū)C.不逊(sùn)禁锢(ɡù)文绉绉(zhōu)D.诘责(jié)窒息(zhì)锃亮(chénɡ)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

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6.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每学完一个单元的时候,就要多做一些同步练习。

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作家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元公集》。

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自言系出中山(现在河北省定州市)。

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

《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为文长于说理。

又通医学。

重要哲学著作《无论》三篇,提出大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

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

还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命题。

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

有《刘梦得文集》。

相关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文章主旨《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志在贤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短文两篇 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短文两篇 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短文两篇.... 练习..
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书信 (2)消散(3) 指人间 (4) 参与。

这里指置身其中
2.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C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

4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配套习题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配套习题课件)

• •
相与步于中庭(yǔ)
点拨
A项“寝”应读qǐn,B项“遂”应读suì,D项“柏”应 读bǎi。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 (3)沉鳞竞跃 ••
(5)月色入户
消散。 ____________________ 坠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水中潜游的鱼。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相与步/于中庭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拨
A项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项应为“相与/ 步于中庭”;D项应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点拨 C项中“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 的人”说法有误。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11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负,但受诬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点拨
“闲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除了自得之情,还有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慨等。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④五色交辉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
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一词多义释义
欲:夕日欲颓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自:自康乐以来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6.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根底积累】一、为以下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以下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 ,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0 短文两篇【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怀民亦未寝.( ) 何处无竹柏.( ) 水中藻、荇.交横(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自.康乐以来(5)欣然..起行(6)念.无与为乐者(7)相与..步于中庭(8)何.夜无月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的自豪之情的句子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字概括。

(须扣住“月”)【课堂检测】(一)阅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人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写出本文“记”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营造了一个宁静淡雅的世界,让人心醉神迷。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同步练习: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同步练习: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1.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著有《陶隐居集》《二牛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有《东坡全集》传世。

2.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2)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欣赏);念无与为乐者(介词,同,和);相与步于中庭(副词,和……一起,一块,共同)(3)文言句式相与步于中庭(“步于中庭”中“于中庭”做“步”的状语,此句为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

)3.主题解说《答谢中书书》:这篇山水小品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瑰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

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以及面对逆境潇洒、达观的生活态度。

4.难点攻克(1)《答谢中书书》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提示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提示二: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提示三: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提示四: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提示一:“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1.给汉字注音。

颓()与()歇()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2)四时.俱备时:()俱:()(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竞:()(6)古来共.谈共:()(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欲界:()(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3.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6.一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②谢答中书“书”:()③乃书诗四句:()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tuíyùxiē2.(1)五色交.辉交:交相(2)四时.俱备时:四季俱:都(3)晓雾将歇.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竞:争相(6)古来共.谈共:共同(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在欲界:人间(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8. C 【解答过程】 A.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想到。解释正确。 B.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同,共同。解释正确。 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解释不正确。 D.句意: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解释正确。 故选:C。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皆动摇
第1页 共4页
②吾在是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 共4页
B.“而”的用法不同。表修饰/表转折。 C.“为”的用法相同,都是“是”的意思。 D.“其”的用法不同。代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在 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故断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①关键词:溅、怒:名词作状语。句意:(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关键词:迹:足迹。句意: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时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既有对美 景的赞叹,又有被贬的悲凉。《游白水书付过》“顾影颓然”同样体现了作者游山玩水后除了喜悦,还 有一些愁闷苦楚。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大概 ②吃 ③回头看 ④动词,写 (2)C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①(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参考答案:(1)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2)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3)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0)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0)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0)(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 _ _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将原文补充完整。

8.解释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3)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庭中步:_____________ 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念无/与为乐者D.庭下/如积水空明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12.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观月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盖有之矣:假如有这样的地方;②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要么……要么……”;③蕲:通“祈”;④纤云:一丝云彩;⑤却:退去13.给文中划线句子点上标点符号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观中秋之月,临水胜(____)⑵去人远者又胜也(____)⑶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____)⑷尽却童隶而登焉(____)15.解释下面语句的大意⑴安得皆临水?⑵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16.下列加点的“之”字与“中秋之月”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盖有之矣B.今余之游金沙滩……C.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D.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7.作者认为在什么条件下观月景最美?(摘录原文词语作答18.展开联想与想像,将“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一句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写出事物的神韵。

提示:不要写成原文的翻译,要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游虎丘小记【明】李流芳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9.下列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20.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B.万钟于我何加焉C.霜叶红于二月花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1.用斜线(/)为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并用现代汉语翻译。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2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_______)(2)循山而东:(_______)(3)折处辄为潭:(_______)(4)顾影颓然:(_______)(5)不复甚寐:(_______)(6)书以付过:(_______)24.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2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26.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参考答案1.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

A 项“夕日欲颓”中的“颓”应读作“tuí”。

2.C【解析】试题分析:C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

3.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D项第一个“与”是参与的意思,这里指欣赏;第二个“与”是“和”的意思。

4.(1)交辉:交相辉映。

(2)歇:消散(3)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4)颓:坠落【解析】试题分析:(1)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要记诵清楚背诵内容;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填写时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鳞”“颓”“坠”等字词的书写。

(2)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如“沉鳞”被陈述为“竞跃”,所以“沉鳞”就应该是“潜游在水中的鱼”的意思。

5.(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歇”“鳞”“念”“但”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6.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解析】试题分析:情景默写。

首先要选准写山或水的诗句。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闼”等字词的书写。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少洗涤竖立走9.C10.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11.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12.B【解析】【分析】7.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