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学初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章国际经济学初步
1.简释下列概念:
(1)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斯密以“绝对优势”解释了贸易的发生,但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理论就不会有贸易发生。但李嘉图指出,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是优势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劣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是劣势最小的。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发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比之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说拓展了贸易的可能性,其基本思想奠定了此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2)赫克歇尔—奥林模式
答:赫克歇尔—奥林模式,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奥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其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该模式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3)直接投资
答:直接投资是“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将金融资产转化为实物资产,以控制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行为。
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利润,而间接投资是为了获得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
(4)跨国公司
答: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拥有资产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公司。它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实体所组成,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跨国公司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与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跨国公司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和资源。
(5)汇率
答:汇率又称汇价,是指用一国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它同时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
重要职能。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反之,若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增加,即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6)汇率制度
答: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7)国际收支
答: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各种往来以及对外债权债务的结算中所引起的货币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对“国际收支”作了如下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种一定时期内的统计表述。它反映一个经济体和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方面的交易,一个经济体的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以及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单方转移和需要予以平衡的对应账目(即会计上所指任何有关上述交易的变化而未能相互抵消的账目)。经济体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经济体由若干经济实体组成,这些经济实体一般称为该经济体的“居民”,包括各
级政府、企业、个人及为个人服务的私营非营业性团体等。国际收支属于国际经济交易,只有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才算做国际收支,居民之间的交易属于国内经济范畴,不列入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主要项目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8)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
答: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别称,是记录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方面交易的账户。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资产买卖的交易部分,它关系到既存的资产项目的所有权的变化。资本项目记录本国居民与外国人之间现有资产的一切买卖。它包括:①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人在本国的直接投资;②证券投资以及储蓄货币银行的交易;③本国政府持有的官方储备的变动。
(9)贸易的J曲线效果
答:贸易的J曲线效果指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如图20-1所示。
图20-1 J曲线效应
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
滞。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在数量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J曲线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
,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10)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是以货币金融角度为主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在西方的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以上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