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防爆电气设备的选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1. 简介在许多工业领域,存在着爆炸危险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包含易燃气体、蒸气、粉尘等可引发爆炸的物质。
为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需要对爆炸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并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进行安装和使用。
2.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根据国际标准,爆炸危险区域被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Zone 0、Zone 1、Zone 2和Zone 20、Zone 21、Zone 22。
这些区域的划分依据爆炸物质的性质和可能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Zone 0和Zone 20:这些区域是指爆炸危险物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长时间存在的场所,如内部储罐或管道。
在这些区域内,爆炸性混合物几乎始终存在。
•Zone 1和Zone 21:这些区域是指爆炸危险物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可能短暂存在的场所,如泄漏或故障引起的瞬态情况。
•Zone 2和Zone 22:这些区域是指爆炸危险物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极不可能存在的场所,如在正常操作期间的正常处理或存储区域。
3.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至关重要,这些设备必须能够在爆炸危险区域中安全运行,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点火源的产生。
3.1 防爆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应的防爆标准,并且带有相应的防爆标志。
常见的防爆标志有Ex、ATEX、IECEx等等。
这些标志意味着设备已经通过了相关的防爆认证。
3.2 防爆方法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可以采取不同的防爆方法,常见的有爆炸隔离、增安型、终安型等。
根据具体的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防爆方法非常重要。
3.3 电气设备的选择因素在选择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和要求;•设备在区域中的安全等级和等级温度;•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3.4 防爆电气设备的种类防爆电气设备的种类非常多样化,包括接线盒、电气控制盘、开关、插座、电缆等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安全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非常重要。
爆炸危险环境(或场所)电气防爆技术
最小点燃电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对电阻电路或电*电路 用火花试验装置进行3000次火花试验。能够发生点燃的最小电流。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各种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 的最小点燃电流对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8
(2)GB50160-(2006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 范将易燃气体分为甲类和乙类(相同于GBJ16),将易燃 液体分为甲A、甲B、乙A、乙B、丙A、丙B类。
甲A类:液化烃、
甲B类:闪点<28℃易燃液体、 乙A类: 28 ℃≤闪点≤ 45 ℃易燃液体、 乙B类:45 ℃<闪点<60 ℃易燃液体、 丙A类:60℃≤闪点≤ 120℃可燃液体、 丙B类:>120 ℃可燃液体。 上述45 ℃是世界城市月平均气温,120 ℃是重柴油的闪点
消防有双重意义,一是采取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另 外万一发生火灾还应采取可灭火的措施,相应的提出下列 主要防火要求:
(1)按易燃物质的不同等级提出建筑物不同的耐火等级规 定;
(2)为了控制火灾的火势量,提出建筑物的面积规定;
(3)为了控制火灾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对与相邻建 筑物的间距规定;
(4)为了便于人员发生火灾后逃生,提出建筑物必要逃生 通道;
H2爆炸性混合物MESG举例 23
5.最小点燃能量(MI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点燃最易点燃被试验气体或 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的最小能量。
2020/5/1
24
P
MIE试验示意图
2020/5/1
Emin %
最小点火能量与浓度关系曲线
25
爆炸性 爆炸极限 自然温度 爆炸压力
防爆区域划分与电气选型
●事故直接原因
◆点火源 通风机用金属丝紧固,在12多小时电机运行振动作用
下,金属丝断裂,通风机整体坠落,造成电机三相电缆线 断裂短路,并产生短路火花。
◆可燃物 罐内上午涂刷用了80kg稀释剂,挥发出大量甲苯、二
甲苯等可燃气体,虽然这些可燃气体被通风机排出一部分, 但罐内还存在一部分可燃气体,当电缆短路产生火花时, 罐内可燃气体发生了闪燃,并引起了竹夹板着火,产生了 浓烟。
碘钨灯表面温度 500~800℃
白炽灯用钨丝的工作温度常 在2300~用非防爆空气开关作 为泵启动开关
案例1
2008年2月2日,某油田油气集输公司油气处理厂发生一起防 爆配电箱箱体爆裂事故,造成一名员工死亡。
2008年2月2日16:31、20:23天燃气压缩机两次自动停机后, 再启动正常。21:31火炬气回收压缩机再次自动停机。21:45当 班操作员工王伟、李宁关闭压缩机出口阀,开连通阀,对压缩机 进气分离器排污后,王伟按防爆箱上的复位按钮,再按启动按钮, 压缩机未启动。王伟请示班长李凤英,21:49班长李凤英检查防 爆配电箱后,按复位按钮,再按启动按钮,防爆配电箱突然爆裂, 面板飞出击中李凤英头部,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大于1000小时/年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0~ 1000小时/年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
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0.1~ 10小时/年
●拱顶可燃液体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方法
●内浮顶可燃液体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方法
竹夹板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当CO达到爆炸下 限时,罐内便发生了爆炸,这是21:59左右发生爆炸主要 原因。
CO性质:引燃温度:610℃,爆炸极限12.5~74.2%,最 大爆炸力6300kg/m3。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
石化和化工企业经常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类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
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
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
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
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
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
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首先要查找和确定释放源,根据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然后还应结合释放源所在处的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
防爆电器的选用原则
防爆电器的原则
1、应首先符合标准的防爆产品。
2、在爆炸危急场所内,应尽可能的少安装防爆电器,能移到平安场所的应全部移去。
在满意生产要求的状况下,尽量削减安装防爆电器的数量;不宜采纳携带式电器设备。
3、防爆电器必需符合爆炸危急场所的分类级别和区域范围的划分要求。
4、所的防爆电器型号不应低于该场所内爆炸危急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两种以上气体混合物时,按危急程度较高的级别、组别。
5、所的防爆电器型号必需满意使用环境的要求,如防腐、防潮、防日晒等,以确保在运行条件下不会降低其防爆性能。
6、充油型电气设备,必需在没有振动、不会倾斜和固定安装的条件下使用。
- 1 -。
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坷I]a:UlJ分及盼爆电号设备硇选型宋皎(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6)摘要: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相比,可燃性粉尘爆炸具有易发生多次爆炸,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及灼伤等特点.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为2O区,21区,22区.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生产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来选择.关键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根据爆炸性物质的物态不同,爆炸危险场所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在化工企业中,气体爆炸危险场所比较普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的爆炸事故也比较常见,而粉尘爆炸事故则不为多见,因而说到爆炸危险场所,不少人认为就是气体爆炸危险场所,也都知道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而对粉尘爆炸及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则缺乏应有的认识,对粉尘防爆的相关标准还不太了解,以至于对粉尘防爆特别是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既然是防爆电气设备,就适用于所有的爆炸性危险环境,不管是爆炸性气体环境,还是爆炸性粉尘环境,选用的都是隔爆型,本质安全型等一些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电气设备,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认识到粉尘爆炸的危险性,不知道在可燃性粉尘环境必须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往往会导致一些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如1987年3月15Et哈尔滨亚麻厂亚麻粉尘爆炸事故,造成58人死亡,177人受伤,2008年1月13日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硫磺粉尘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7入重伤,25人轻伤.因此,化工企业特别是有固体粉碎,分离,除尘,干燥,清(吹)扫等工艺操作过程的企业,应充分认识粉尘爆炸的危险性,正确选用适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1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危险性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及危险性:(1)容易发生多次爆炸.粉尘在第一次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从而可能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2)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因此破坏性也更强.(3)粉尘爆炸容易引起粉尘不完全燃烧,燃烧生成物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4)粉尘爆炸时,因为粉尘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因此很容易造成人员灼伤.(5)粉尘爆炸所需的点火能量较高.由于粉尘燃烧是一种固体燃烧,其燃烧过程比气体复杂,点燃粉尘所需的能量比气体混合物爆炸所需的能量要大得多.2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科学,合理地划分粉尘危险区域是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前提,GB12476《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系列标准对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3个区域:20区,21区,22区.粉尘危险区域是由粉尘释放源形成的,因此在划分粉尘危险区域范围时应首先确定释放源的位置及粉尘从释放源释放的可能性.粉尘释放源是指能向大气环境中释放或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地点或位置,分为三个级别:(1)粉尘云的连续存在:粉尘云持续存在或可能长期或短期经常出现的场所,如除尘设备,粉尘输送设备,简仓等设备内部;(2)1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偶尔释放可燃性粉尘的释放源,如毗邻敞口袋灌包或倒包的位置周围;(3)2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可燃性粉尘,如果释放,也仅是不经常地并且是短期释放的释放源,如需要偶尔打开并且打开时间非常短的人孔,或者是存在粉尘沉淀地方的粉尘处理设备.通常来说,粉尘云连续存在的场所可划为20区,1级释放源可划为21区,2级释放源可划为22区.2.1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O区范围包括爆炸性粉尘混合物长期持续地或者经常在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内存在的区域.如果粉尘容器外部持续存在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则应划为20区,但无论是从职业卫生还是从安全生产角度来说,这种情况都是应该极力避免出现的.可能产生2O区的场所有:(1)粉尘容器内部场所;(2)贮料槽,筒仓,旋风集尘器和过滤器;(3)粉尘传送系统;(4)搅拌器,粉碎机,干燥器等.2.2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O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1区的范围包括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一些粉尘处理一CHEMICALSAFETY&ENVlRONMEN一?13?设备内部,由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一般指释放源周围1in的范围内).可能产生21区的场所有:(1)当粉尘容器内部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时,为了操作而频繁移动或打开邻近进出门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2)当未采取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形成的措施时,在最接近装料和卸料点,送料皮带,取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装卸点等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3)如果粉尘堆积且由于工艺操作,粉尘层可能被扰动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时,粉尘容器外部场所;(4)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云(但是既不持续,也不长时间,又不经常)的粉尘容器内部场所,例如自清扫时间间隔较长的筒仓内部(如果仅偶尔装料或出料)和过滤器的积淀侧.2.3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21区.可能产生22区的场所有:(1)来自集尘袋式过滤器通风口的排气口,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逸出爆炸性粉尘混合物;(2)很少时间打开的设备附近场所,或根据经验高于环境压力粉尘喷出而易形成泄漏的设备附近场所;启动设备, 挠性连接可能会损坏等的附近场所;(3)装有很多粉状产品的存储袋,在操作期间,存储袋可能出现故障,引起粉尘扩散;(4)当采取了排气通风等措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形成时,一般划分为21区的场所可以降为22区场所.3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3.1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号介绍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有两种不同的型式:A型和B型,这两种型式具有相同的保护水平,仅仅是外壳型式不同(A型是欧洲标准,B型是北美标准);根据设备外壳防尘结构的不同又分为尘密外壳和防尘外壳,尘密外壳能够阻止所有可见粉尘颗粒进入外壳,防尘外壳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但其进入量不会阻碍设备安全运行,粉尘不应堆积在该外壳内易产生点燃危险的位置上.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为"DIP","DIP"表示"防粉尘点燃".设备型号格式为:以DIP开头,后面为该设备的外壳形式,所适用的危险区域级别,温度组别等,其中外壳形式为A型或B型,危险区域如上所述分为20区,21 区,22区,温度组别采用与爆炸性气体环境温度分组相同的分组方法(T1一T6),如型号为DIPA22T4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表示该设备为粉尘防爆A型,适用于22区,其温度组别为.r4(即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135~C).3.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生产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来选择.(1)根据粉尘环境区域和粉尘类型选型首先要确认粉尘是导电性粉尘还是非导电性粉尘,然后再根据粉尘环境危险级别来选择适用的类型.若选用A型设备, 对导电性粉尘而言,20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0或DIPA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1(外壳防护等级要求为IP6x);对非导电性粉尘而言,20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 A20或DIPA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2或DIPA21.若?14?使用B型设备,对导电性粉尘而言,2O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0或DIPB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1;对非导电性粉尘而言,2O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0或DIP B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2或DIPB21.(2)根据粉尘点燃温度选型防止粉尘点燃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限制设备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对于A型设备,要求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粉尘云最低点燃温度的2/3,当存在粉尘层厚度5ram时,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厚度5mm的最低点燃温度数值减去75,取两者较小值.对于B型设备,要求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粉尘云最低点燃温度的2/3,当存在粉尘层厚度至12.5mm时,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厚度为12.5mm 的最小点燃温度数值减去25,取两者较小值.设备选型时,对于2O区使用粉尘层厚度可能超过5mm的A型设备,或粉尘层厚度可能超过12.5mm的B型设备,设备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必须进一步降低,并经实验室试验验证确定.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1不能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采用限制设备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被点燃.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因此,对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如在22区导电粉尘环境中使用的A型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要求为IP6X,即要求不能有灰尘进入外壳内. 而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要求相对较低,拿使用比较普遍的隔爆型电气设备来说,其防爆原理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其防爆性能与外壳防护等级并无直接的关系.根据隔爆型电机的基本技术要求,其电动机主体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也就是说仅要求能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固体物进人外壳,因此,如果将隔爆型电气设备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那么粉尘就有可能进入设备内部并堆积,这将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4.2正确安装防爆电气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要正确安装,如不能损伤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有关通风孔道不能堵塞等.因为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若安装不当,粉尘可能吸附于壳壁,绕组及绝缘零件的表面,影响散热和降低绝缘电阻,增大电路故障,从而影响其防爆性能及安全使用.4.3并用其他安全措施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仅仅是粉尘防爆的措施之~,除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外,还应采取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其他措施,特别是在工艺设计上应尽可能采用本质安全防爆设计,提高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一一CHEMICALSAFETY&ENVlRONMEN一。
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
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发布时间:2021-08-01T05:56:42.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21年第4期作者:乔艳春[导读] 从安全和节省投资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分别对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的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做出阐述。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天津 300467)摘要:众所周知,防爆电气设备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很多。
若是电气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阶段合理地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并选择适合的防爆电气产品,将会为项目建设节省很大一部分投资成本。
但防爆安全作为企业安全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近些年来爆炸事故频发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又须慎之又慎。
焚烧装置常见于化工和环保行业,此装置往往需要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文章针对化工和环保行业中焚烧装置各自的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解读,在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中提出笔者见解。
关键词: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电气设备选型焚烧装置一般由焚烧炉、进出料管线、泵和风机,以及一些具备辅助功能的储罐、仓库或设备组成。
在化工行业中,焚烧装置只是整个化工厂的组成部分,起着提供热能的作用,属于辅助工艺装置,其进料中往往会含有易燃易爆组分。
而在环保行业,如垃圾焚烧处理厂、废物废液焚烧处理厂中,焚烧装置则属于主要的生产工艺装置,在物料储存、物料破碎处理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易燃易爆危险介质。
笔者根据两个行业的特点,从安全和节省投资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分别对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的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做出阐述。
一、释放源表1 废液废气焚烧系统爆炸危险介质特性及区域划分表表2 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爆炸危险介质特性及区域划分表焚烧装置通常为户外敞开式,常见的释放源有管线、燃烧器、泵等接管法兰密封面或阀门密封处。
依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2.0.15条和3.2.3条相关内容可知,这些释放源大部分为二级释放源,少数为一级释放源。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电气设备的选型-Gaominghong(1)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电气设备的选型-Gaominghong(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电气设备的选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对爆炸危险区域进行划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是指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汽、液体或粉尘等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区域。
根据国际电气技术委员会(IEC)的规定,将爆炸危险区域分为以下两个区域:1. Zone 0:指可燃性气体、蒸汽、液体或粉尘形成的混合物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以及故障情况下都能持续存在的区域。
2. Zone 1:指可燃性气体、蒸汽、液体或粉尘形成的混合物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太可能存在,但是在故障情况下可能会存在的区域。
对于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需要选择不同的电气设备,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二、电气设备的选型1. Zone 0区域的电气设备选型在Zone 0区域中,需要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防爆型电气设备具有防止火花和闪弧形成的功能,从而保证安全。
常见的防爆型电气设备包括防爆开关、防爆灯具、防爆电机等。
2. Zone 1区域的电气设备选型在Zone 1区域中,需要选用“隙气型”电气设备。
隙气型电气设备是一种对爆炸危险区域进行了特殊设计的设备。
通过减小设备内部的电介质的厚度,从而降低了闪弧的可能性,增强了设备的防爆性能。
常见的隙气型电气设备包括开关、插座、插头、电缆等。
总的来说,选择电气设备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爆炸危险性,根据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电气设备的选型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措施来降低危险性。
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
石化和化工企业经常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类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
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
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
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
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
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
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首先要查找和确定释放源,根据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然后还应结合释放源所在处的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设计(一) 危险区域划分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四)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典型图
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行业特点,介质特性,采用 与行业对应的国标, 对照规范的典型示例图,结合具体 情况及实践经验开展设计。
天然气介质 建议参照GB50251-2015 附录J 原油介质 建议参照 GB50074-2014 附录B 加油站加气站 参照 GB50156-2012(2014年版) 轻烃、丙烷、液化石油气、丙烯等高挥发介质 建议参照GB50058 附录B 以上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的,参照SY/6671-2006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二)术语和定义
引燃温度: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 在规定条件下被热表面引燃的最低温度。
介质的引燃温度决定了防爆设备的组别T1~T6 介质的引燃温度见见GB50058 附录C 可燃性气体或蒸汽 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二)术语和定义
爆炸极限 1 爆炸下限:可燃气体、蒸气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举例:比空气轻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举例:比空气重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4.2 工作压力
工作温度和压力值不同,危险区域划分范围不同。 温度和压力大,划分范围大。
(对炼油装置、石油化工厂,在加工过程中,化工设 备连续处理高速、高温、高压的液体或蒸气。则以释放 源起15m划分范围。SY/T6671 9章)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三)划分步骤
2、鉴别释放源和确定释放源的等级。
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 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 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
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2、鉴别释放源和确定释放源的等级。
天然气事业部防爆区域划分、电气设备选型细则(试行)
天然气事业部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电气设备选型细则(试行)为了便于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需要将油气生产设施上的区域根据危险程度划分等级,结合天然气事业部各作业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依据标准1、《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区域一级、0区、1区和2区区域划分推荐作法》SY/T6671-2006,用以指导生产设施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的划分和范围确定。
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用以指导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选择和线路敷设。
二、危险区域定义1、非爆炸性危险区域:爆炸性混合物预期出现的数量不足以要求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①无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②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③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④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2、一级区域(爆炸危险区域):是在空气中存在着或可能存在着易燃气体或蒸气,其数量足以形成爆炸性的或可引燃性混合物,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3、一级0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该区①在其中连续存在着可引燃浓度的易燃气体或蒸气。
②达到可引燃浓度的易燃气体或蒸气会在长时间内存在。
4、一级1区: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达到引燃浓度的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区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该区:①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易燃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可能会达到可以被引燃的浓度。
②因为修理、维护或释放,易燃气体或蒸气达到引燃浓度的情况会经常存在。
③在操作时,或进行处理作业时,设备的故障或误操作,会导致能够达到引燃浓度的易燃气体或蒸气的释放,同时也会导致电气设备以某种模式失效成为引燃源。
④一级0区的毗邻区域,没有来自于清洁空气的正压通风,以及没有有效地防止通风失效的措施,使得0区内达到可引燃浓度的蒸气可能扩散过来。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原则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原则防爆电气设备是指在易燃气体、蒸汽、粉尘等爆炸危险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其设计和选型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一些原则。
1. 符合国家标准: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如GB3836.1-2010《电气爆炸防护基本要求》,确保其技术参数和质量符合规定,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
2. 适用于爆炸危险区域: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类,选择适用的防爆等级和符合场所环境要求的防爆电气设备。
不同的爆炸等级和场所对防爆电气设备的要求不同,选型时要严格遵循。
3. 适合工作环境条件: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腐蚀性等特点,选择适合的防爆电气设备。
如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应选择具有防护等级IP65或以上的防爆电气设备,以确保其防护能力。
4. 符合工作需求:根据工作场景和用途的不同,选择满足工作需求的防爆电气设备。
如在石化行业中,需要使用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机、开关、仪表等设备,而在煤矿行业中,需要使用具有防爆性能的照明设备。
5. 产品质量可靠:选择品质可靠的防爆电气设备,避免因设备质量不达标而引发事故。
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相关认证证书、品牌信誉、用户评价等来评估其产品质量。
6. 维护方便可靠:在选型时要考虑防爆电气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一些设备可能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配件,因此选型时要考虑维护和更换的便利性,以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正常运行。
7. 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防爆电气设备应与其他设备相匹配,确保能够正常配合工作。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与其他设备的接口标准、传输协议等因素,以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
8. 综合成本考虑:在选型时除了关注产品价格,还要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能耗等因素。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防爆电气设备。
9. 型号规范统一: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可以在同一设备类型下选择同一品牌、型号,以减少备件的库存数量和管理工作。
10. 专业咨询支持:在选型过程中,可以咨询专业的防爆设备供应商,获取针对特定工况的选型建议和技术支持,以确保选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危险区域与电气防爆
危险区域与电气防爆1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1) GB/T 2900.35-1998危险区域(hazardous area) 的定义:爆炸性气体环境大量出现或预期可能大量出现,以致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措施的区域。
2) (危险区域划分中的)0区(zone 0):连续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
3) (危险区域划分中的)1区(zone 1):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
4) (危险区域划分中的)2区(zone 1):正常运行时不大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如果出现,只是存在很段时间。
5) GB 50028-2006(相对密度不大于0.75的燃气)附录图D-4“通风良好的压缩机室、调压室、计量室等生产用房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图D-5“露天设置的工艺装置区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图D-7“城市无人值守的燃气调压室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
6) GB/T 2900.35-1998爆炸(explosion):因氧化反应或其他放热反应而引起的压力和温度骤升的现象。
7) 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0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我国近似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IEC“区”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8) 发生爆炸三角形原理:美国学者Hhghes和Raybould于1960年提出。
当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浓度介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点火源就会产生爆炸。
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及电气设计
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及电气设计摘要:文章阐述了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定,防爆电气。
关键词: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设备选型;电气线路设计设备的标志、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及爆炸性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
在石油、化工等环境装置内,存在着各种可燃有毒气体(蒸气)和爆炸性粉尘环境。
这些气体、粉尘一旦泄露并聚集在周围环境中,很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一些企业的爆炸危险场所均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或者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不正确。
基于此,本文将介绍如何选择合理且经济的防爆电气设备。
一、爆炸性环境1.1 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分区0区/20区爆炸性气体/可燃性飞尘云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1区/2I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偶尔现爆炸性气体/可燃性飞尘云环境的场所。
2区/2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可燃性飞尘云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通常情况下,“短时间”是指持续时间不多于2个小时。
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2l区。
1.2 爆炸性气体、粉尘释放源等级连续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一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释放也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
1.3 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定1.3.1 当可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可划分为1区;2)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米的范围可划分为2区;3)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米,地坪上的高度为0.6米,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可划分为附加2区。
1.3.2 当可燃物质重于空气,释放源在封闭建筑物内,通风不良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封闭建筑物内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可划分为1区2)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米,高为7.5米的范围可化为2区,但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米,如为无孔洞实体墙,则墙外为非危险区;3)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30米,地坪上的高度为0.6米,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可划分为附加2区。
浅谈化工设计中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化工设计中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浅谈化工设计中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通用版)引言在化工企业中,许多生产装置的物料介质是具有爆炸、火灾性危险的。
爆炸及它引起的火灾事故是威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院是以设计化肥、化工项目为主的化工设计院。
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得知,化肥厂主要生产装置大都处于爆炸危险环境。
如:以煤焦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系统,由原料至净化的爆炸危险气体属轻于空气的爆炸危险环境;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系统,由油气化至净化的爆炸危险气体属重于空气的爆炸危险环境;合成、压缩、尿素主厂房的部分楼层,属于爆炸危险气体轻于空气的爆炸危险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电气设备的火花常常是引起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严格、细致地划分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和危险介质的级别,经济合理的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并辅以建筑物的防爆设计、加强通风等措施,以防止爆炸条件的形成和减轻爆炸危险的严重程度,是工程设计人员的职责,事关企业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
1爆炸危险的产生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它也是爆炸性混合物在燃烧基础上进行的高速化学反应,亦可视为气体或蒸气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爆炸危险必须同时存在三个条件:a)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b)上述物质与空气混合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c)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浅谈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
石化和化工企业经济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灯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
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
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
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
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
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
分类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防爆危险环境出现的或然率进行分极。
如:七十年代的《电力设计技术规范》、八十年代的《爆炸危险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3年发布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和1992年发布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镇海炼化工程公司褚利平[摘要]本文利用作者在设计中运用规范的一些体会和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介绍了石化企业中,爆炸危险区域划分需遵照的规范要求和如何在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中选用不同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
[关键词]防爆区域划分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
石化和化工企业经济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灯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
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
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
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
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
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
分类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防爆危险环境出现的或然率进行分极。
如:七十年代的《电力设计技术规范》、八十年代的《爆炸危险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3年发布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和1992年发布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这此规程、规范,规定了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等危险区域的划分及危险区域的范围。
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分类,应由懂得易燃性材料性能、设备工艺性能的技术人员提出易燃性介质及其释放源;由懂得安全、电气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来划分爆炸危险区域。
场所分类对工程设计很重要,为了尽量准确地划分区域,在根据有关规范和规范划分的同时,还应参考以往的经济和行业的特点。
既要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又要避免人为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而造成工程投资浪费。
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首先要查找和确定释放源,根据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然后还应结合释放源所在处的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
(一)查找和确定释放源在每个工程工程中,每一台加工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等),其内部含有易燃性物料,就应视为潜在释放源,如易燃性气体或液体的排入口、取样点、泄漏的阀门等,都是释放源。
该类设备中含有的易燃性物料不会向环境中释放的。
如全部焊接的管道等,则不可视为释放源。
在场所分类中,首先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确定释放源的等级。
根据规范规定共分为三级:1.连续级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
如:固定顶贮罐的上部空间和排气口;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的自由排气孔或其它孔口等。
2.第一级释放源: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第一级释放源。
如: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安装在贮有易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口。
3.第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或划为第二级释放源。
如: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易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处;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口。
由上述两种或三种级别释放源组成的释放源,称为多级释放源。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的,分为0区、1区、2区。
首先根据工艺专业等有关专业提供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图和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2.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3.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
然后应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
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在生产装置中0区是极个别的,大多数属于2区,在设计中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采取合理措施尽量减少1区。
(三)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除了按照规范条文的规定以外,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易燃物质的泄出量;2.释放速度;3.释放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4.易燃液体的沸点液体混合物初沸点;5.爆炸下限;6.闪点;7.通风量;等等。
这些量的增加与减少都与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因这些量界定的因素较复杂。
所以上述所列的影响范围大小的参数,只是采用了IEC规定,而该规定迄今为止只是一个原则性规定,无具体尺寸可遵循。
由于实际生产装置的工艺、设备、仪表、通风布置等条件各不相同,在具体设计中均需结合实际情况妥善选择,才能确保安全。
具体划分尺寸见有关规范GB50058-92在区域划分中有两个场所要特别引起注意,一是装置区内的变配电所,应尽量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以外,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场所附加2区内的变配电所,设计中其室内外地坪高差应大于0.6m。
二是加热炉区的爆炸危险区域,离炉子外壁1.5m内应视为非防爆区。
在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后,应对其结果画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作为在该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选型依据。
三、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在选择使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前,应首先明确以下内容:1.燃炸危险场所环境的类别,是燃炸性气体环境还是燃炸性粉尘环境。
不同的爆炸性介质其电气设备的防爆结构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常在说的防爆设备大多指的是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的,如dⅡBT4、dⅡCT6等等,而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设备应为防尘结构标志为DP,主要用于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和可燃纤维的11区环境或尘密结构标志为DT,主要用于爆炸性粉尘10区环境和其它爆炸性粉尘11区环境。
2.环境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级别,即ⅡA、ⅡB、ⅡC。
这是相应于设备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的分极。
其级别根据产生爆炸性气体的介质不同而不同,如丙烷属ⅡA、乙烯属ⅡB、乙炔和氢属ⅡC等。
从ⅡA到ⅡC随着防爆电气设备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的逐级减小而其防爆要求逐级提高。
3.环境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组别或引燃温度。
这是易燃性物质的气体或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的规定条件下被热表面引燃的最低温度。
从组别T1到T6随着引燃温度的降低,其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逐级提高。
4.周围环境对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要求。
如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等不同环境条件,在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时应同时考虑。
在考虑以上几条基本要求后,可选择能满足要求的防爆电气产品。
对有些必须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而其防爆要求又不能满足场所要求的时候,可采用正压通风的措施来达到防爆的要求。
有关正压通风的具体要求详见国标G50058-92。
按国家规范《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规定,各种防爆类型标志如下: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a,ib正压型p充油型o 充砂型q无火花型n特殊型s电气设备分为两类:Ⅰ类为煤矿井下用的电气设备;Ⅱ类为工厂用的电气设备如工厂用的隔爆型B级T4组:dⅡBT4;工厂用的增安型B 级T3一组:eⅡBT3。
四、结束语有关爆炸危险区域环境内,除了爆炸危险区的划分、电气设备的选型等内容,还有许多不同于普通环境的要求,如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接地系统的设计安装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国家规范和有关设计手册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详细的介绍。
文中所写内容纯属本人对规范的一些理解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引言在化工企业中,许多生产装置的物料介质是具有爆炸、火灾性危险的。
爆炸及它引起的火灾事故是威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院是以设计化肥、化工工程为主的化工设计院。
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得知,化肥厂主要生产装置大都处于爆炸危险环境。
如:以煤焦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系统,由原料至净化的爆炸危险气体属轻于空气的爆炸危险环境。
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系统,由油气化至净化的爆炸危险气体属重于空气的爆炸危险环境。
合成、压缩、尿素主厂房的部分楼层,属于爆炸危险气体轻于空气的爆炸危险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电气设备的火花常常是引起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严格、细致地划分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和危险介质的级别,经济合理的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并辅以建筑物的防爆设计、加强通风等措施,以防止爆炸条件的形成和减轻爆炸危险的严重程度,是工程设计人员的职责,事关企业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
1 爆炸危险的产生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它也是爆炸性混合物在燃烧基础上进行的高速化学反应,亦可视为气体或蒸气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爆炸危险必须同时存在三个条件:a)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
b)上述物质与空气混合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c)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对于设计而言,应使产生爆炸危险的三个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我国从7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爆炸危险环境出现的或然率进行分级,如:GB58-83,GB50058-92,《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
这些规程、规范、规定了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等危险区域的划分及危险区域的范围。
2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分类,应由懂得易燃性材料性能、设备工艺性能的技术人员提出易燃性介质及其释放源和懂得安全、电气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来划分爆炸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