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案分析详解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课堂PPT)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课堂PPT)
3
答:
• 主诉:神志昏糊,半身不遂1天。 • 证名:肝风内动证(肝阳化风证)。 • 病机分析:患者年事已高,高血压病十余载,肝
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亢扰 于上,故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夜不成寐;腰 为肾之府,肝肾阴亏,故见腰膝酸软。 • 饮酒及恼怒,使阳亢化风,气血随风上逆,故见 剧烈头痛;肝风夹痰蒙蔽清窍,则见神志昏糊, 喉中痰鸣,呼吸气粗;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 则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绛,苔黄厚腻, 脉弦滑数,为风阳痰浊内盛之象。
10
病案分析六
• 肖某,女,31岁,已婚。就诊时间:2002 年2月1日。3年前因“人工流产”后未能及 时休息,经常感觉心悸,气短,自汗,活 动后加重,腹胀纳呆。虽经中西药治疗, 症情未能明显改善。近半年来,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眩晕,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大便溏泄,月经先期,淋漓不 尽,舌质淡白而嫩,脉细弱。
4
病案分析三
• 杨某,女,31岁,1月前因母亲病故而悲伤 过度,近半月来时感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喜 太息,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 之不出,每于思母之时诸症加重。此次月 经未能按期而至,乳房作胀。舌苔薄白, 脉弦细。
5
答:
• 主诉:胸胁脘腹胀闷疼痛伴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半 月。
• 证名:肝郁气滞证。 • 证候分析:由于情志因素,肝失疏泄,经气不利,
不化,以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气 亏损,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 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头目失养, 则眩晕;脾虚不能统血,则可见月经量少 色淡,淋漓不尽.神疲乏力,舌质淡嫩,脉 细弱等,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2
病案分析二
• 李某,男,65岁。2005年4月7日初诊。患 者高血压病十余载,平素经常头晕胀痛, 面红目赤,心悸肢麻,腰膝酸软,夜不成 寐。昨晚饮酒后,因事恼怒,突然剧烈头 痛,随即神志昏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黄厚腻, 脉弦滑数。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03
整理与分类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数据归类 到相应的指标和维度,便于统计分析 。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清洗重复数据
清洗过程中需删除重复数据,避免重复统计和干扰。
处理缺失值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插值、删除等方法处理缺失值,提高数据完整性。
转换数据格式
根据分析需求,可能需要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例如从文本格式转换为数 值格式。
03
中医病案中病人信息分析
病人基本信息分析
性别分布
分析病案中男性和女性的分布情 况,了解性别差异对疾病的影响 。
年龄分布
研究病案中病人年龄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年龄段疾病的发病率 和特点。
地域分布
分析病案中病人地域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地区疾病的发病率和 特点。
病人病情信息分析
01
疾病类型
对病案中各种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类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疾病的特点
个人生活习惯
分析病案中病人的个人生活习惯,了解生活习惯 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04
中医病案中医生诊断与治疗方案分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唇色等,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 如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判断病人的病情,如 声音是否有力、气味是否有异等。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法和疗效 进行评价,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和适应症。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病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以揭示病 案数据间的关系和规律。
02
中医病案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明确收集目的
在收集病案数据前,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用途,确保收集的数据与目的相关。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病名:喘证(上实下虚证)病机:痰浊壅肺,肾虚于下治法: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剂:苏子降气汤病名:淋证(热淋)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剂:八正散病名: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夹痰,上扰清空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病名:癃闭(瘀血阻塞证)病机:瘀血阻塞尿道,水道不通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主方:代抵挡丸加减病名:胃痛(脾胃虚寒证)病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黄芪健中汤病名:水肿(脾阳虚衰证)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剂:实脾饮病名:郁证(阴虚火旺证)病机:肝阴不足,虚火内生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主方:滋水清肝饮病名:咳血(阴虚肺热证)病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主方:百合固金汤病名:失眠(心脾两虚证)病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喘证(表寒肺热证)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治法:解表清热,化痰平喘方剂:麻杏石甘汤病名:水肿(阳水)湿热壅盛病机:湿热内盛,气滞水停治法:分利湿热方剂:疏凿饮子病名:噎膈(津亏热结证)病机:胃津亏耗,食道失润治法:滋养津液方剂:五汁安中饮病名:咳嗽(肺阴亏耗)病机: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润降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剂:沙参麦冬汤病名:心悸(心血不足)病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足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呃逆(肝气郁结)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方剂:五磨饮子病名:胁痛(肝气郁滞)病机: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治法:疏肝理气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病名:痹证(风寒湿痹(痛痹))病机:寒邪兼夹风湿,闭阻经脉气滞血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剂:乌头汤病名:肺痈(成痈期)病机:痰浊瘀热,郁蒸成痈治法:清肺化痰除痈方剂:千金苇茎汤病名:臌胀(肝脾血瘀,正气所伤)病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水湿内停,久病体虚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兼顾正气方剂:调营饮加减病名:胸痹(寒凝心脉证)病机:胸阳不振,阴寒凝滞,气血痹阻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病名:胸痹(心血瘀阻)病机:瘀血内停,心脉不顺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病名:不寐(肝郁化火)病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病名:黄疸(阳黄,热重于湿)病机:湿热蕴结,胆汁外溢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泄下方剂:茵陈蒿汤病名:血证,咳血(肝火犯肺证)病机:肝火上逆,肺络受损治法:清热泻火方剂:泻白散和黛蛤散病名:哮证(冷哮证)病机:寒邪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病名:喘证(痰浊阻肺证)病机:痰浊壅肺,肺失肃降治法:去痰降逆,宣肺平喘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病名:泄泻(脾胃虚弱)病机: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治法:健脾益胃,止泻方剂:参苓白术散病名:臌胀(寒湿困脾)病机:脾阳不振,寒湿内停,水蓄不行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化水方剂:实脾饮病名:胁痛(肝胆湿热证)病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治法:清热利湿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医药文档交流 2。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病案摘要:患者张,男性,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溏3个月。

近三个月来,患者频繁出现腹痛、腹胀,伴有便溏。

腹痛时有时无,程度轻重不一,部位不固定。

患者平时三餐规律,没有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卫生。

家族史无相关疾病。

患者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05/70mmHg。

腹部软,有轻度压痛,无肿块,肠鸣音正常。

大便检查: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未见明显血便。

BMI指数30。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大便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判定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具体分析如下:1.腹痛、腹胀、便溏:腹痛、腹胀与便溏是湿盛的主要症状表现,表明湿浊郁滞在脾胃经络中阻滞了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压痛:腹部轻度压痛是脾胃失调的常见体征,与湿邪郁滞、气滞血瘀有关。

3.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湿邪蕴结肠腑,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肠道湿滞,大便次数多,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吸收,大便粘滞不爽,颜色偏黄。

4.BMI指数30:患者体重超重,肥胖状况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加剧脾胃气血运行的不畅。

综上所述,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脾虚湿盛病理机制,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调理脾胃:选择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的中药组方,如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温中行气、化湿导滞,并调整脾胃功能。

2.祛湿化滞:选择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苦参汤加减,以清热燥湿、利水通便,排除体内湿邪。

3.调整饮食习惯:忌食生冷寒凉、油腻重味的食物,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维持脾胃功能正常。

4.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促进气血运行。

5.控制体重: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运动,降低体重,减轻对脾胃的负担。

疗效评估:经过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减轻,大便恢复正常,便次逐渐减少,变形变稠。

总结:通过上述病案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内科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临案解析

中医临案解析

中医临案解析中医临床病例分析:探索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师通过临床实践和病案分析,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

本文从临床案例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中医的临床思维和治疗方法。

临床案例1:内外湿热引起的皮炎病例描述:患者女性,26岁,在夏季出现皮肤瘙痒、湿疹,并伴有红肿、疼痛以及糜烂积液。

患者在就诊前已用西医药物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中医临床思维和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理论,患者的皮炎是由湿热内外蕴结所致。

湿热内蕴主要指消化系统的湿热,湿热外蕴则指外界湿热引起的病变。

中医师采用中药疏风清热、祛湿解毒的方法治疗,如黄连、龙胆草、苦参等。

同时,针灸疗法也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瘙痒、湿疹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临床案例2:脱发的中医治疗病例描述:患者男性,32岁,近期发现头部脱发较为明显,自觉头发稀疏,容易掉落。

患者并无其他明显症状,过去尝试过不同的西医用药,但没有明显改善。

中医临床思维和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理论,脱发与肾气虚损、血虚导致的毛囊无血润养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注重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补充肾气与血液。

中医师采用中药调理与针灸疗法共同治疗,如红花、当归等中药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和滋养毛囊,还可以配合针灸的调理作用。

治疗后,患者脱发明显减少,头发也重新长出。

总结:中医临床案例的分析展示了中医理论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病情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治疗,中医师能够找到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要点,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这种观念与西医的病因病理学相比有所不同,强调整体的平衡和阴阳的调和。

中医的临床思维和治疗方法在许多疾病中都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医疗选择。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1.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诊断:水肿(肾阳衰微证)分析: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

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

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2.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中风—痰火淤闭证分析: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

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

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治法: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汤加减3.病史:患者有11年胃病史,每年秋冬季多有发作。

近2年来曾3次吐血和便黑,曾在市某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诊为“胃溃疡”。

就诊前一天饮酒较多,而后胃痛逐渐加重,自服法莫替丁疼痛稍缓解,次日晨觉胸闷,恶心,随即吐出咖啡样液体约150mL,内中夹有食物残渣。

家人即刻送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

现在症:脘腹胀满痞闷,口臭,大便色黑成形。

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案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分析一个中医病案,以展示中医病案分析的方法和价值。

病案概述患者,男性,50岁,主诉腹胀腹痛已4天病史回顾患者4天前开始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口干苦味、大便稀溏等。

没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近期未旅行、接触过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面色苍白,精神可,无发热。

2. 腹部检查:脐周压痛,无腹膨胀、肿块。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辨证结果:1. 证候:脾胃虚弱型2. 证候要素:- 脾胃失调:患者食欲不振、口干苦味等症状,提示脾胃功能失调。

- 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脐周压痛,是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

- 大便稀溏:脾胃功能不佳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大便稀溏是其常见表现。

辨证论治基于上述辨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 功效:益气健脾,调理脾胃功能。

-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 饮食调理:- 忌生冷油腻食物。

- 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粥、面条、蔬菜等。

- 避免过食生果、辛辣刺激食物。

疗效评估患者经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腹胀腹痛明显减轻,食欲恢复,大便也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与总结这一病案展示了中医病案分析的过程和中医治疗的方法。

通过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辨证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并未提及具体的病例数据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这是为了遵守题目中不含链接的要求。

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病例的数据收集和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总之,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病案,可以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心脉痹阻不通则心痛; 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四肢不温). 舌淡胖,苔白滑是阳虚寒盛之象, 脉微弱乃阳虚运血无力,脉道失充之征.
4.王X,女,18岁.近半个月因复习考试,每日 入睡较晚且夜寐多梦,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 尖部有烧灼感,可见红刺,苔黄,脉数.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辩证分 析.
8.①证名:心阴虚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神过度,暗耗 心阴所致。心阴亏少,心失所养,心动 失常,故见心悸,心失濡养,且虚热扰 心,心神不宁,故心烦,失眠,多 梦.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虚火内扰, 故见五心烦热,盗汗;虚火上炎则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18.①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 ②八纲结论:里证,虚证,阴证.
③证名:脾气虚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 致脾气虚。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 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 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常 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 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 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 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11.马X,女,17岁.五天前运动后汗 出当风,次日即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 咽干,微咳等症,自服退热止痛药一粒, 稍有汗出,头痛减轻,体温降至正常。 昨天发热恶风又起,咳嗽加重,痰黄稠, 咽干而痛,小便短黄,大便二天未解,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 析.
11.①证名:风热犯肺证.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 析.
10.①证名:风寒犯肺证.
②辨证分析:风寒犯肺,肺气被束, 失于宣降,故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 随肺气逆于上,故咳痰稀白。风寒袭表, 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 卫气被遏则发热,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 利,故头身疼痛,鼻为肺窍,肺气失宣, 则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 寒之证.

中医病案分析[精品文档]

中医病案分析[精品文档]

中医病案分析病案(一):患者王某,男,43岁。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纳差,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咳嗽(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病案(二):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阳黄(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 大黄10g 栀子12g 陈皮12g 枳实10g 茯苓15g病案(三):王某,男,30岁,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

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

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水肿(脾阳虚衰阴水)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主方:实脾饮加味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病案(四):患者主因反复水肿20年来诊,现症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病案(一):患者王某,男,43岁。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纳差,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咳嗽(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病案(二):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阳黄(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 药物:茵陈30g 大黄10g 栀子12g 陈皮12g 枳实10g 茯苓15g?病案(三):王某,男,30岁,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

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

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水肿(脾阳虚衰阴水) ?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主方:实脾饮加味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病案(四):患者主因反复水肿20年来诊,现症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病案分析 (2)

中医病案分析 (2)

病案分析-09
❖ 患者,周某某 ,男, 56岁,近三天反复出现 腹痛,以脐周为主,午后低热,渐出现腹痛 拒按,甚可扪及包块,矢气频频,大便未解 ,至医院摄腹平片,除外肠梗阻,转至中医 科就诊,观其舌质稍红,苔黄而干起刺,脉 沉实有力。
❖ 辩证:阳明腑实证
❖ 治则:泄热通便止痛
❖ 方剂:大承气汤
❖ 药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 方剂:八正散
❖ 药物:木通、车前草、大黄、枝子、滑石、灯心草 、甘草、瞿麦
病案分析-17
❖ 王×× ,女,33岁,2011年4月10日诊。失 眠10余年,今年起尤为严重,近3月来临睡前 服安眠药,入睡不到3小时,甚至仅睡1小时 ,醒后心悸不宁,烦燥,不能再睡,食欲不 振,嗳气,每餐仅吃一两,健忘,思维不集 中,情绪抑郁,便秘,精神疲乏,脉细弱。
❖ 孔某 ,男, 30岁,职员,初诊,2012年2月6日初 诊,二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 便干结,舌淡,苔薄,脉细弦结代,心电图示频发 早博。
❖ 辩证:心气虚兼肝郁 ❖ 治则:补益心气,疏肝理气。 ❖ 方剂:养心汤合四逆散 ❖ 药物: ❖ 人参、茯苓、茯神、灸甘草、当归、川芎、黄芪、
病案分析-02
❖ 江××,男,53岁,患者咳嗽3天,伴有恶寒 ,无汗,3天前自觉咽痒,微恶风寒,夜间少 许咳嗽,无汗,继则咳嗽加剧,全身酸痛, 微有发热,在私人诊所服中药1剂,当晚咳嗽 更加历害,而上述症状加重前来就诊,诊见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 辩证:风寒束肺
❖ 治则:散寒解表,止咳。
❖ 方剂:麻黄汤
病案分析-12
❖ 周×× ,男,38岁,2011年10月30日诊。 患病毒性肝炎6年余,久治未愈,证见胁痛隐 隐,且于恼感之后胁痛明显增剧,纳减腹胀 时有嗳气,大便欠爽,小便淡黄,脉弦细, 舌质微紫,苔卜白。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辨病辨证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分析10个中医诊断的病案,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1.病案一:患者主诉胃脘痞闷、恶心欲呕、纳差、腹胀疼痛,舌苔黄厚腻,脉滑。

诊断为食积型胃湿。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确定其为食积型胃湿。

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停滞于胃中。

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行气导滞。

2.病案二: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舌苔白,脉滑。

诊断为痰湿型咳嗽。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痰湿型咳嗽。

病机为湿邪郁闭,痰浊壅滞于肺。

治疗原则为化痰祛湿,清肺散邪。

3.病案三:患者主诉腹痛、腹胀、泄泻,排便中见黏液,舌苔苍厚,脉滑。

诊断为湿热型腹泻。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湿热型腹泻。

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于腑气,病变以小肠为主。

治疗原则为清热祛湿,调理脾胃。

4.病案四:患者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烦躁易怒,舌红,脉数。

诊断为心火旺盛型心悸。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心火旺盛型心悸。

病机为心脾阳虚,心火上炎。

治疗原则为降火平心,养心补脾。

5.病案五:患者主诉头痛、头晕、眩晕,舌质淡红,脉细弱。

诊断为肝肾阴虚型头痛。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肝肾阴虚型头痛。

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扰。

治疗原则为养阴清肝,平肝潜阳。

6.病案六:患者出现腹痛、胀满、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为肝气郁结型肠痉。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肝气郁结型肠痉。

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

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调理肠胃。

7.病案七:患者主诉口干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燥裂,脉数细。

诊断为肺阴虚型口干。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肺阴虚型口干。

病机为肺阴亏损,肺气不调。

治疗原则为养阴润燥,清肺润燥。

8.病案八: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脉细数。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1. 病案分析1
- 病案编号:001
- 主要症状:头痛、失眠
- 诊断:病案1属于阴虚阳亢型头痛,属于失眠证
- 处方:针灸治疗,选用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 治疗效果:经过5次针灸治疗,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失眠症状有所改善
2. 病案分析2
- 病案编号:002
- 主要症状:腰痛、腿麻
- 诊断:病案2属于肾阳虚型腰腿痛
- 处方:选用肾俞、膀胱俞、阳关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8次针灸治疗,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腿麻症状有所改善
3. 病案分析3
- 病案编号:003
- 主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诊断:病案3属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 处方: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6次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有所恢复
...
(继续分析其他病案)
30. 病案分析30
- 病案编号:030
- 主要症状:月经不调、经期疼痛
- 诊断:病案30属于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 处方:选用足三里、关元、气血两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10次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症状明显减轻,经期疼痛有所改善
以上是中医针灸30个病案的简要分析。

每个病案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病症。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临床中医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疾病病例,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判断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中医病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一、病案分析1. 病症描述和起因分析在病案分析中,我们首先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仔细描述和分析。

例如,患者主诉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

通过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患者,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起因。

例如,患者可能有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是其病情的诱因。

2.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具体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原则,我们可以诊断患者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病症。

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检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若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还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求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经验总结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中医强调调理肝气、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等,通过配合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

2. 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脾气和肾气,通过配合中药调理、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轻症状。

3. 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病症,中医通过针灸、火罐等方法调理经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4. 失眠失眠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医通过调理肝气、养阴安神等方式,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三、结语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水平。

中医病例分析[技巧]

中医病例分析[技巧]

中医病例分析一)心、脑病病例分析例【1】谢某,男,28岁初诊日期:1984年9月10日。

一年前患病虚劳,后发生遗精,自觉心中悸动不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

至来诊前二个月,发展为心烦不寐,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红,脉细数。

医者通过望闻问切,认为病者患有多种病,给以恰当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① 医者认为病者患多种病,应为哪些病?②分析病因病机③如何治疗为宜?分析关注点①根据病者病情,病者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四种病。

②病因病机:始患虚劳,进而遗精频繁,伤及肾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

③病者虽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等病,但其总病因病机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致,故在治疗上,要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加味治疗为宜例【2】白某,女,17岁。

初诊日期:1982年6月4日。

一年前开始,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常有发作性的精神恍惚,每次持续3---5分,状如打瞌睡一样,过后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常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分型。

③证候分析。

④选何治法、遣何方剂为佳?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火内生,风阳升动,上扰清窍神明,发为本病。

②诊断分型:痫证(轻证),肝肾阴虚型。

③证候分析:平素肝肾阴虚,脑府失养,故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升动,扰及清窍神明,则呈发作性精神恍惚。

发作后,神志未复,而现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手足心热,大便秘结,为阴虚所致,舌红苔少,脉细数系火旺之象。

④以滋补肝肾、潜阳安神之法,用左归丸加减治疗为佳。

例【3】纪某,男,18岁初诊日期:1983年7月29日。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

由于失治,来诊前发展为发热胸闷,肌肤灼人,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手挛急遂前来诊治。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分解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分解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分解在中医领域中,诊治案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是将实际病例与中医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原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以一个中医诊疗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解析。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33岁,身高165cm,体重70kg。

主诉近期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较大。

体检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舌苔黄白厚腻,脉象弦细。

分析与解析:根据以上病情描述,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中医所说的“肝阳上亢”的病证。

1.病因: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导致肝阳上亢。

肝主疏泄,肝阳上亢会导致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另外,患者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也会加重病情。

2.病机:肝阳上亢导致肝火上扰,耗损了体内的阴血。

面色苍白、舌苔黄白厚腻,显示阴血亏虚。

3.治疗方法:针对该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中医治疗应以清热降火、平肝息风为主要治疗方法。

方案一:方剂:龙胆泻肝丸组成:黄芩、栀子、黄连、龙胆草、地骨皮、秦艽、朱砂、南星等功效:清肝泻火,平肝息风方案二:方剂:柴胡疏肝汤组成:柴胡、枳壳、生姜、大黄、白芍、黄芩、人参、甘草等功效: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清淡养阴的食物;情绪上要保持平和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案例的分析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结合中医理论来判断病因病机,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中医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在治疗中精确应用中医药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也能够为研究中医理论和传承中医经验提供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案分析例1.潘晓春,女,30 岁.已婚。

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

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脾气虚证.方药:四君子汤。

人参18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

例2 .任苏平,女,60 岁.工人。

年轻时产多乳众,工作及家务较劳累。

八年来主诉:常感神疲乏力,腹胀便溏,未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时犯。

半个月前又因劳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感,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纳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孕产过多,失于调护而导致脾虚气陷所致。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故见子宫下垂。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中气下陷证.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升麻10g、柴胡12g、当归12g、陈皮6g、肉桂6g、泽泻8g、甘草6g。

例3 .王海生,男,47 岁,农民.主诉;腹痛五年,加重一周。

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

现腹痛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中医诊断:脾虚寒证.方药:参苓白术散。

党参18g、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5g、扁豆12g、陈皮6g、砂仁6g、薏苡仁15g、鸡内金10g、黄芪15g、神曲10g、炙甘草6g。

例4.张燕,女,30 岁。

主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半年。

半年前正值经期(第三天),参加院篮球比赛,之后月经量突然增多,且持续十余日方止.此后,每月月经均量多,时间长,经色淡红,并伴有神疲,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本证因经期运动过度,损伤冲任,耗伤脾气所致.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故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色淡红.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食少便溏,化源亏少,且经血过多,肌体失养,机能衰减,故见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均为脾气虚弱,化源不足之象。

中医诊断:脾不统血证.方药:归脾汤。

人参18g、白术12g、茯苓10g、炙甘草6g、黄芪20g、黄精18g、龙眼肉10g、生姜10g、远志6g、当归12g、大枣3枚、酸枣仁15g、木香10g。

例5 .孟凯,男,37 岁。

主诉:发热一周,面目发黄三天。

一周前出现恶寒发热,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厌油腻,经某医院按“感冒”治疗,恶寒发热减轻,前天面目发黄,且尿黄如浓茶,今日来诊。

症见面目发黄,其色鲜明,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身热不扬,口微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疏泄失权,胆汁外溢,则见面目鲜黄,尿黄;湿热蕴结中焦,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呕恶纳呆;湿热蕴脾,交阻下迫,故便溏不爽;湿性重浊,流注肢体,故肢体困重;湿遏热伏,郁蒸于内,故身热不扬,口微渴。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征中医诊断: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方药:甘露消毒丹。

茵陈20g、滑石18g、黄芩10g、菖蒲6g、藿香12g、连翘12g、白蔻仁6g、木通9g、射干10g、薄荷6g、金银花15g、甘草6g。

例6. 刘琴,女,32 岁。

外出旅游,于归途中开始腹痛泄泻,大便呈水样,日5 ~6 次,泻前肠鸣漉漉,伴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脘腹痞闷,纳呆,四肢酸困重.经补液及抗菌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细.辨证分析: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则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寒凝气滞则腹痛。

寒邪伤阳,阻遏阳气,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湿性重浊,流注肢体,故见四肢酸困沉重;口淡不渴,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细均为寒湿内盛之象。

中医诊断:寒湿困脾证.方药:胃苓汤。

苍术12g、厚朴10g、陈皮6g、茯苓12g、炮姜10g、槟榔12g、当归10g、木香6g、甘草6g。

例7. 胡武生,男,34 岁。

患者结婚六年至今无子,半个月前曾到外地某医院检查,发现精子不正常,总数为1 亿,活动度小(20% )。

自觉腰部酸软疼痛,精神疲乏,时有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分析:肾藏精,生殖。

肾精不足,生殖无源,故男子精少而不育;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则腰部酸软疼痛,耳为肾窍,肾精不足,耳窍失聪,故时有耳鸣;肾虚全身机能活动低下,则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肾精不足之象。

中医诊断:肾精不足证。

方药:河车大造丸。

紫河车15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熟地15g、当归10g、肉桂5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杜仲9g、锁阳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山茱萸10g、覆盆子10g、五味子6g、生地10g、天冬6g、麦冬6g、山药10g、陈皮10g、牛夕10g、黄柏10g。

例8. 刘珂,女.35 岁。

患者婚后五年中,曾四次妊,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酸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然流产。

平素腰膝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数而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辨证分析:肾为封藏之本,肾气有固摄下元之功,冲任肃属于肝肾。

肾气不足,任脉失养,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而易滑;腰为肾府,肾气亏虚,腰失所养,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耐劳累;气虚机能活动低下,则神疲乏力;肾气亏虚,膀胱失约,故尿频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肾气亏虚之征.中医诊断:肾气不固证。

方药:金锁固精丸。

莲须15g、沙苑15g、蒺藜12g、芡实12g、龙骨20g、牡蛎20g。

例9. 王素会,女,40 岁。

近半年来,常感腰膝酸软疼痛,耳鸣,健忘,失眠,月经量逐渐减少,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分析:肾有主骨生髓充脑之功效,肾阴亏虚,骨骼、脑髓、官窍失充,故腰膝酸软疼痛,健忘,耳鸣;肾亏月经来源不充,故月经量少,阴不制阳,虚火内扰,故五心烦热,失眠;热扰营阴则盗汗,肾阴不足,失于滋润,虚火蕴蒸,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中医诊断:肾阴虚证.方药:六味地黄丸。

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8g、猪苓12g、泽泻9g、阿胶9g(烊化)例10. 杨生凯,男,61 岁.近一个月来常在黎明之时出现腹痛欲泻,泻后腹痛减轻,腰膝部有酸冷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辨证分析:本证因年老命门火衰所致。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化无力,故见五更泄泻;腰为肾府,肾阳虚,腰膝失于温养,故见腰膝酸冷;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肾阳不足之象。

中医诊断:肾阳虚证.方药:金匮肾气丸。

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5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熟附片9g、肉桂3g、沙苑子9g、龙骨30g、牡蛎30g。

例11.冉琪,男,18岁。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

由于失治,来诊前发展为发热胸闷,肌肤灼人,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手挛急遂前来诊治。

辨证分析:该患的病情演变共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的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侵犯肺卫,气机郁滞,肺失宣降。

后发为咳嗽的病因病机是:邪入中阳明气分,热伤津液,筋脉失养。

中医诊断:来诊时病属热甚发痉,治以泄热存阴.方药:用增液承气汤治疗。

玄参15g、生地18g、麦冬15g、大黄15g、芒硝12g、石膏30g、知母12g、地龙12g、钩藤20g。

例12:李红梅,女,32岁。

长期心情抑郁,自觉心悸头眩,夜间少寐,心烦易怒。

一年前有月经不调,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饮食减少,近期诸症加重,前来诊治。

辨证分析:病者从临床表现上,患有五种病症,即眩晕、心悸、少寐、月经不调、郁证。

但在诊断上,应该根据病因病机来诊断,因长期心情抑郁,故诊为郁证,阴虚火旺型。

病者虽然临床症状表现很多,有的表现可独成一病,如心悸、头眩等,但到底诊为何病,应根据病史、病因病机全面考虑。

本病人长期心情抑郁,先郁而后生他病,故诊断该是郁证为妥。

正如<<丹溪心法>>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中医诊断:滋阴清热,镇心安神解郁方药:方用滋水清肝饮治疗为妥。

山茱萸12g、生地15g、山药15g、茯苓10g、丹皮9g、白芍12g、栀子9g、黄柏6g、枣仁15g、珍珠母30g。

14例.张燕子、女,38岁、一年前,因外伤失血较多,发生头痛头晕,心悸怔忡。

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每月月经来潮前后则头痛加重。

此次来诊,证见头空痛,眩晕耳鸣,须卧床休息,伴有腰膝酸软,全身无力,并有白带,舌质略红,两脉细弱无力,根据脉证,调治二个月后,病情告愈。

辨证分析:该患一年前所病当诊断为头痛,属气血亏虚型,来诊前也属头痛,是肾虚型。

一年前发生外伤失血,失血则气血亏虚,脑府失养,发为头痛;由于迁延失治,日久使其肾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府失于滋养,故发展为头空痛。

中医诊断:.气血亏虚方药:以养阴补肾,兼补气补血之法,用大补元煎合八珍汤治疗为宜党参20g、山药30g、当归15g、熟地20g、杜仲15g、山茱萸15g、枸杞15g、鸡血藤30g、香附子12g、益母草30g、丹参15g。

例15:齐烊:男,30岁。

两周前由于恼怒之后,突然发生呃逆,两胁胀痛,呃声洪亮而频,烦渴喜冷饮,大黄秘结,小便短赤。

近一周来,呃声转急速而不连续,并有心烦不安,前来诊治。

医者望其面色红润,舌质红降有裂痕,切其两脉细数,故诊断为胃火上逆呃逆,以小承气汤治之,三日后,病情不减,口渴便秘加重,前来再诊。

辨证分析:病者两周前恼怒后发生呃逆,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发生呃逆。

病者初诊,医者诊为:胃火上逆呃逆:是不妥的,以小承气汤治之,也属失治。

因来诊时,呃声巳转为急促不相连续,并现心烦不安,舌红降而有裂纹,两脉细数。

此时胃热巳经伤阴,胃失濡润,升降失司而气逆作呃。

故呃声虽急但不连续,并现心烦口渴等证,是诊断的关键。

此时应诊为:胃阴不足呃逆:,以生津养胃平呃的益胃汤治法为宜。

治法为:。

中医诊断:.胃火上逆呃逆方药:生津养胃润肠,清热平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