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3.24•【字号】内府发[2016]11号•【施行日期】2016.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府发[2016]1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有关单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已经2016年3月4日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江市人民政府2016年3月24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川府发〔2015〕59号),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内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环境保护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结合内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以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系统推进,统筹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风险防范;以提升水环境容量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以球溪河、濛溪河、大清流河、小青龙河、威远河、隆昌河、乌龙河为整治重点,突出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控制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水污染物,努力控制削减河流总磷污染物;以科学合理利用水环境资源为基础,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以督查监察、从严执法为手段,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为加快构建“生态内江”“美丽内江”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
地表水中,水质较好水体稳中向好,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一般水体稳步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沱江干流内江段总磷恶化趋势得到控制,重点控制区域水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国家重大水专项在辽河流域的探索与实践
1 前
言
治理技术创新 , 形 成 了水 污 染治 理 技 术体 系 , 保 障 了流 域 的水 质保 持 或 改 善 。欧 盟在 2 0 0 0 年 颁 布 了 《 欧 盟水 政 策管 理 框架 》 , 提 出要 以水 生态 系统 健 康 保 护 为基 础 的 流域 综 合管 理模 式 , 要 C T ) 、 最佳经济可行技术( B A T) 以及农 业
面源 污染 的最佳 管 理措 施 ( B MP s ) 等 , 极 大地 推 动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1 - 1 8
【 基金项 目】 国家水体 污染控制 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 2 0 0 8 Z X0 7 5 2 6 , 2 0 0 8 Z X0 7 2 0 8 )
取 得 了很 好 的效 果 。美 国根 据 1 9 7 2 年 颁 布 实施 的
态状 况 , 确 定 生 态 保 护 和恢 复 目标 , 实 施 淡 水 生 态 系统 综 合 管 理 , 。我 国流 域 污 染控 制 已经 历 了 3 0 多 年 的 发展 历 史 ,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 但 仍 未 建 立起 现 代 的水 环境 管 理技 术 体 系 , 行 业缺 乏 污染 控
术, 如 最佳 实际 控制 技术 ( B P T ) 、 最佳 常规 污染 物控
和农 业 现代 化 发展 的管理 需 求 。 因此 , 我 国急需 建 立一 套 完整 的技 术体 系 , 用 以解 决 中国 的流 域水 污 染 治理 和 管理 问 题 , 而建 立 水 污染 治 理技 术 和水 环 境管 理技 术两 个体 系则 是关键 。 为此 , 《 国家 中 长期 科 学 和技 术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0 6 -2 0 2 0 年) 》 明确 提 出 了要 实 施 “ 水 体 污染 控 制 与 治理 科 技重 大专 项 ” ( 简 称水 专 项 ) , 选择 1 0 个 重点流 域 , 开 展 水 体 污 染 控 制 与 治 理 的研 究 与 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更加深入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发展。
在我省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项工作。
嘉兴是我省开展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市,嘉兴市在进行大量调研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障碍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设任务和目标。
“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六大内容之一,并编制了专项规划,提出了围绕全面开展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着力开展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生态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业生态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1嘉兴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1有利条件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嘉兴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城市化水平达到42.8%,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很快,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初步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实施,邮电、通讯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用电同网同价等等;实施接轨上海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区位优势已渐成经济地理优势;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改革、户籍改革政策出台、农民进城“门槛”已基本削平;城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升高中比例、初中和小学校均规模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的研究_宋序彤
32 给水排水 V o l .36 N o .3 2010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的研究宋序彤 吕士健 吴彬彬(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要 研究建立“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体系”已列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实施方案。
着重讨论了相关背景,标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依据和基础;提出了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控制,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及与相关标准体系的关系等。
关键词 城市 水污染控制 水环境综合整治 标准体系S t u d y o n C h i n a u r b a n w a t e r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a n d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a nd a r d s y s te mf r a m e s t r u c t u r eS o n g X u t o n g ,L u S h i j i a n ,Wu B i n b i n(C h i n a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 e s i g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 j i n g 10002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y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u r b a n w a t e r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a n d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s y s t e m ”h a v eb e e nl i s t e di nt h e“c o n t r o l 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w a t e r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N a t i o n a l K e y R e s e a r c hI m p l e m e n t P l a n .T h i s p a p e r p r e f e r e n t i a l l y d i s c u s s e dt h e r e l a t i v e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t h e n e c e s s a r y ,r e a s o n s ,a n d b a s i s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b r o u g h t f o r t h t h ep r o c e s s c o n t r o lo ft h e u r b a n w a t e r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a n d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n d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t a n d a r ds y s t e m f r a m e w o r k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t h e r e l a t i v e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 s :U r b a n ;W a t e r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c o n t r o l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1 建立“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体系”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doc资料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二〇〇八年八月目录项目概述 (1)一、污染现状及主要问题 (3)(一)污染现状分析 (3)1.苏锡常城市水环境特征 (4)2.水环境质量总体概况 (8)(二)发展趋势分析 (12)(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3)1.突出的水环境问题 (14)2.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2)二、立项的紧迫性与现有工作基础 (25)(一)立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5)(二)科技支撑需求分析 (26)1.国家需求 (26)2.科技需求 (27)(三)现有工作基础 (30)1.国内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0)2.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36)三、项目目标、技术路线、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 (41)(一)项目编制依据 (41)(二)项目目标 (42)1.总体目标 (42)2.阶段目标 (43)(三)项目任务分解与技术路线 (45)1.任务分解 (45)2.技术路线 (46)(四)技术验证区域选择 (47)(五)“十一五”预期成果 (49)1.关键技术突破 (49)2.预期主要成果 (53)3.“十一五”考核指标 (54)4.“十一五”各年度考核指标 (55)四、项目主要任务 (58)(一)课题1:老城区水环境污染控制及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58 1.目标 (58)2.重点任务 (58)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59)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61)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68)(二)课题2:高新城区水环境质量保障技术与综合示范 (70)1.目标 (70)2.重点任务 (70)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71)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71)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76)(三)课题3: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77)1.目标 (77)2.重点任务 (78)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78)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80)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82)(四)课题4:快速城市化新区水环境综合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84)1.目标 (84)2.重点任务 (84)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85)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86)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87)(五)课题5: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和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88)1.目标 (88)2.重点任务 (88)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89)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90)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92)(六)课题6:水乡城镇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94)1.目标 (94)2.重点任务 (94)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95)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96)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101)(七)课题7: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 (103)1.目标 (103)2.重点任务 (104)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104)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105)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105)(八)课题8.环太湖城市群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 (107)1.目标 (107)2.重点任务 (107)3.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108)4.技术验证、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109)5.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110)五、支撑与关联行动 (112)(一)能力条件建设 (112)1.技术体系建设 (112)2.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 (112)3.管理机制与体系建设 (112)4.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13)(二)启动条件 (113)1.坚实的技术基础 (114)2.良好的研发平台与技术实施条件 (115)3.有力的组织与资金保证 (116)(三)项目的关联行动 (116)1.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的相关规划 (116)2.地方“十一五”规划和及其实施方案 (118)3.国家各类科研计划 (120)4.地方各类科研计划 (121)5.各地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 (123)六、组织实施方式 (127)(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 (127)1.基本原则 (127)2.组织与管理机构 (129)3.项目的组织实施 (131)(二)建议的项目牵头单位、主要参与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介绍 (131)1.建议项目牵头单位 (131)2.建议主要参与单位 (134)3.项目负责人 (137)4.各课题承担单位确定方式建议(定向委托或择优委托). 138 七、经费预算 (141)(一)预算编制依据 (141)(二)收入预算的编制 (142)1.经费投入来源 (142)2.经费投入比例 (142)3.收入预算 (143)(三)支出预算的编制 (144)1.支出预算 (144)2.分项目预算 (145)(四)投融资方案 (146)八、项目实施的效益、风险分析 (150)(一)技术市场分析 (150)(二)效益分析 (151)1.经济效益 (151)2.社会效益 (153)3.环境效益 (153)(三)风险分析 (154)1.技术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154)2.市场风险 (155)3.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156)4、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156)九、相关附件 (160)(一)建议的课题牵头单位资质证明材料、相关重大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160)1.牵头单位资质证明 (160)2.获奖证明 (160)3.国家发明专利与计算机软件著作 (163)(二)主要技术验证系统、配套工程和依托工程的证明材料与配套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 (165)(三)其他证明材料 (167)项目概述在影响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水作为生产与生活的必需资源、公共卫生的载体和自然生态的核心要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择优课题申报指南一、指南说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水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下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十二五”在总结“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形成更为完善的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开展流域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法研究,制定辽河流域、太湖流域和赣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案;开展河流生态保护目标制定研究,建立基于分区的管理机制;开展我国松花江、海河、淮河、东江、黑河、巢湖、洱海和滇池等8个重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评估,提出重点流域三级和四级分区方案;筛选辽河、太湖流域水环境优控污染物,提出我国流域优控污染物的基准值,建立一套具有流域水生态分区差异性的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建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支持模型,研究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生态水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技术,提出辽河、太湖流域和赣江流域生态水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方案;开展面向水生态安全的流域景观评估技术,建立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约束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提出辽河、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提出辽河、太湖和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方案、典型流域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评估水专项组织实施对国家控源减排、环境科技进步、环境经济发展及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综合集成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和管理两大体系,分类建立“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与管理,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共性技术、能力建设平台、环保产业化培育与发展”等综合集成数据与案例库。
“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国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方案的形成,结合共性技术与示范流域的应用经验,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为全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研究目标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支撑新区生态空间构建,从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的角度,研究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量配置及水资源保障机制,集成研发白洋淀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区域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创新水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雄安新区健康循环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推动白洋淀区域(雄安新区)率先实现向新型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依托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划,贯彻山水林田湖理念,建设白洋淀生态需水与水资源保障、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入淀典型重污染支流水质达标、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环淀与淀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构建、淀区核心区污染消除与水生态修复、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等示范工程,最终使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集成研发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资源保障、河口湿地恢复、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清淤和唐河污水库改造及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10项;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研发城市污水深度治理和城市面源污染负荷消减技术,形成唐河水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开发白洋淀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植物资源化技术;建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环保技术交易平台,具备环保技术成果实证评估、二次开发(后续开发)和交易孵化综合功能;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模式,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2、治理考核指标提交白洋淀-大清河生态需水保障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实现白洋淀流域外与流域内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2.5-4亿m3;提交入淀支流府河和孝义河的水污染防治达标方案,工程实施后,府河安州断面、孝义河浦口断面水质实现省和国家考核要求;提出唐河污水库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恢复唐河污水库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要求;提出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建设面积不小于5 km2示范工程,为生态清淤科技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提交白洋淀入淀河口湿地建设和淀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淀区生态修复工程达到60 km2以上,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和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介绍 精品推荐
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和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介绍项目“十一五”立项必要性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急需系统规划的指导 ,城市水环境管理急需水系统与设施监控和预警作为技术支撑,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综合评估的需求越来越高 ,排水管网系统模式选择与系统功能完善急需技术支持,城市水环境治理设施运行绩效急需加强管理,小城镇水环境治理急需加强指导稳步推进 ,建立健全城市水务产业化政策是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的需要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项目总体目标完善城市水环境系统科学规划与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城市水环境系统评估考核及督察核查综合管理技术平台,构建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和预警系统,形成基于行业和企业的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制定适用于小城镇的水环境系统管理技术指南,提出促进城市水务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产业化政策为指导、以合理规划为调控手段、以优化管理文 / 张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张峰水处理论坛精彩发言选登为保障措施、以绩效考核为监管工具的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和管理综合技术体系,为各级政府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运行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 “十一五”目标初步形成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估、监控预警、考核核查的技术平台,为各级政府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设施运行监管和污染监控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在对城市水环境主题下设项目研究成果开展综合集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城市水环境系统科学发展和水环境质量安全保障的理论、标准、技术、管理体系框架,为城市水环境改善提供基础支撑。
研究课题设置1、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研究与示范针对我国城市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负荷大、排污强度高、水环境系统结构复杂、水环境容量小、水功能划分割裂、水质控制标准混乱、基础设施整体功效差、行业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研究和综合应用示范,建立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技术体系及建设标准体系,完善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管理方法,构建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技术、管理、政策法规等体系,形成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水环境综合治理概述
⽔环境综合治理概述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概述⼀、国内外发展概况1.1 国外发展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开始重视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早期的流域治理仅限于防洪、供⽔、航运等单⼀⽬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剧增,⼈类对流域⽔资源利⽤和⽔环境破坏的强度不断加⼤,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逐步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进⼊20世纪90年代,以流域协调发展为⽬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科学家的重视,强调全流域⾃然与⼈⽂各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实现流域协调发展⽬标的前提和条件。
1.2 国内发展⾃2015 年“⽔⼗条”发布以后,⼗九⼤⼜将⽣态⽂明建设提升⾄千年⼤计,我国⽔环境治理⾏业进⼊了政策密集发布期。
⽬前⽔环境治理理念已经从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思路,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控⽔污染的治⽔模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从⼤环保到⼤⽣态,流域治理⼯程是复杂的系统⼯程:流域综合治理并⾮单纯的环保⼯程,⽽是涵盖内容更⼴⼤的⽣态⼯程,细化来看,⼤致可分为截污⼯程、⽣态治理修复⼯程、清淤⼯程、引⽔补⽔⼯程,以及流域治理后的⽔质在线监测、运营管理等。
⼆、基础概念2.1 流域治理概念流域治理区别于传统的“点源污染治理”理念,是通过介⼊⼀个流域整体的⽔污染治理业务,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
按照流域规模⼤⼩,可分为跨省流域治理、跨市(县)流域治理以及跨街乡镇的流域治理。
⽔环境综合治理系统2.2主要术语(1)⽔环境:以⽔域为核⼼,包括⽔体、沿岸⼀定范围内的⼟地、植被、地形地貌、⼈类建筑等诸多要素的⼀个⽣态景观体系。
它既有⽔体、植被、⼟壤等⾃然因素,也有建筑物、⼈类活动、⼈⽂景观等社会因素。
(2)内源污染:指进⼊⽔体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物作⽤,逐渐沉降⾄湖泊底质表层,当累积到⼀定量后再向⽔体释放的现象。
(3)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八月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 (1)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课题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 (4)课题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7)二、放射性污染原水的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9)三、城镇水务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支撑平台示范研究与建设项目 (13)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一)指南说明本项目针对我国饮用水管理技术的薄弱环节开展系统研究。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从水质科学基础方法论入手,初步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一五”研究成果,并增加了供水管理机制与模式等若干新的研究内容,加强了对研究成果产出及应用的要求,着眼于完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逐步强化政府的行业监管能力,以及提升供水企业的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
(二)指南内容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1.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源污染严重与水源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结合重点流域不同类型水源地水质风险特征的研究,提出我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指标体系,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建议值,制定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技术指南和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浓度控制技术指南,为我国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饮用水源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根据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以及典型水源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合流域污染源分布、污染控制水平和常规处理工艺水质净化能力,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限值的确定方法,开展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评价技术研究,完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本项目紧紧围绕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需求,根据地区范围内供水设施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重大集成、成套的工艺技术方案,构建区域水源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多样化水厂升级技术,建立多环节水质安全输配网络,实行一体化信息监控管理,全面提高珠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源季节性水量水质波动明显、城市水源可调控性差、原水低硬低碱以及南方湿热地区管网输配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本项目分解为4个课题:“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季节性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工艺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与系统化集成”,“南方大型输配水管网诊断改造优化与水质稳定技术集成与示范”,除“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论证,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通过单一水源的蓄水储备与调控、咸潮影响地区的抑咸水资源调配、城区水源水库的污染监控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三)研究内容1、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安全构建与水质保障技术“咸潮、排涝、突发水源污染”是长期困扰珠江下游城市,特别是东莞市供水的三大棘手问题,对于单一水源地区其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建设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对于降低单一水源的安全风险,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提高珠江下游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实践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实践案例分析第1章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概述 (3)1.1 环境工程简介 (3)1.2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任务 (3)第2章水环境治理案例 (4)2.1 河流污染治理 (4)2.1.1 案例背景 (4)2.1.2 治理措施 (4)2.1.3 治理效果 (4)2.2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 (5)2.2.1 案例背景 (5)2.2.2 治理措施 (5)2.2.3 治理效果 (5)2.3 地下水污染修复 (5)2.3.1 案例背景 (5)2.3.2 治理措施 (5)2.3.3 治理效果 (5)第3章大气环境治理案例 (5)3.1 空气质量管理 (5)3.1.1 案例背景 (5)3.1.2 治理措施 (6)3.2 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技术 (6)3.2.1 案例背景 (6)3.2.2 治理技术 (6)3.3 移动源污染控制 (6)3.3.1 案例背景 (6)3.3.2 治理措施 (6)第4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案例 (7)4.1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7)4.1.1 案例一: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7)4.1.2 案例二:某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7)4.2 危险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7)4.2.1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项目 (7)4.2.2 案例二:某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7)4.3 电子废物回收利用 (7)4.3.1 案例一:某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企业 (8)4.3.2 案例二:某地区电子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8)第5章噪声与振动控制案例 (8)5.1 城市交通噪声治理 (8)5.1.1 案例一:某城市高速公路噪声治理 (8)5.1.2 案例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控制 (8)5.2 工业噪声控制 (8)5.2.1 案例一:某钢铁企业噪声治理 (8)5.2.2 案例二:某电厂噪声控制 (8)5.3 建筑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9)5.3.1 案例一:某城市地铁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9)5.3.2 案例二:某大型建筑工地噪声与振动控制 (9)第6章生态环境修复案例 (9)6.1 湿地生态修复 (9)6.1.1 案例背景 (9)6.1.2 修复目标 (9)6.1.3 修复措施 (9)6.2 森林植被恢复 (9)6.2.1 案例背景 (9)6.2.2 修复目标 (10)6.2.3 修复措施 (10)6.3 荒漠化治理 (10)6.3.1 案例背景 (10)6.3.2 修复目标 (10)6.3.3 修复措施 (10)第7章农业环境保护案例 (10)7.1 面源污染控制 (11)7.1.1 案例背景 (11)7.1.2 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7.1.3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11)7.1.4 案例成效 (11)7.2 生态农业发展 (11)7.2.1 案例背景 (11)7.2.2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1)7.2.3 生态农业技术措施 (11)7.2.4 案例成效 (11)7.3 农药与化肥污染防治 (12)7.3.1 案例背景 (12)7.3.2 农药与化肥污染现状分析 (12)7.3.3 农药与化肥污染防治措施 (12)7.3.4 案例成效 (12)第8章环境监测与评价案例 (12)8.1 环境监测技术 (12)8.1.1 案例一:大气污染监测 (12)8.1.2 案例二:水环境监测 (12)8.2 环境影响评价 (13)8.2.1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3)8.2.2 案例二:某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3)8.3 环境风险评价 (13)8.3.1 案例一:某石油储备库环境风险评价 (14)8.3.2 案例二:某化工厂环境风险评价 (14)第9章环境政策与管理案例 (14)9.1 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14)9.1.1 案例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效果分析 (14)9.1.2 案例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4)9.2 环境经济政策 (14)9.2.1 案例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践分析 (14)9.2.2 案例二:环保税收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5)9.3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15)9.3.1 案例一:环境教育政策实施与评价 (15)9.3.2 案例二:公众参与环保实践案例分析 (15)9.3.3 案例三:环保社会组织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5)第10章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案例 (15)10.1 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5)10.1.1 案例概述 (15)10.1.2 气候变暖治理案例 (15)10.1.3 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案例 (15)10.1.4 跨境污染治理案例 (15)10.2 国际环境合作机制 (16)10.2.1 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概述 (16)10.2.2 国际环境合作协议案例分析 (16)10.2.3 区域性环境合作协议案例分析 (16)10.3 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摸索 (16)10.3.1 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16)10.3.2 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中的角色与地位 (16)10.3.3 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16)第1章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概述1.1 环境工程简介环境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运用科学、工程和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保障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巢湖城市内河水质调查报告
第二篇巢湖市城区河流污染源和水文水质调查报告概况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巢湖流域沿线城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巢湖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水体污染加剧了巢湖的富营养化。
巢湖市是巢湖流域的重点城市,其老城区环境差的问题由来已久,城区河流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健康。
本次调查对巢湖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直观上的认识,调查了巢湖富营养化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理解。
调查发现,巢湖蓝藻水华问题依旧十分严重,但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回归理性,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具有系统完整性的湖泊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流域,在漫长而艰巨的努力下恢复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
图1 忠庙观察到的巢湖现状此次调查以巢湖市城区河流水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污染源及其对水体产生的负荷进行了调查。
总体而言,巢湖市城区水系长期水流不畅,不能内外沟通,或根本没有沟通,再加上长期受纳城市污水,河道淤积严重,内部水系普遍存在沿河违章搭建房屋、乱倒垃圾现象,致使水流受阻严重。
居民生活污染源产生污水总量最大,约占污水产生总量的97.9%;且各种污染物COD、TN及TP的年排放量居民生活源的贡献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总量的85.4%,91.2%和95.4%。
餐饮及养殖业等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很小,但对综合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水质分析,对巢湖市城区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进行了24小时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巢湖城区的水文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巢湖城区河流总体上受人为污染严重,COD含量是一般的天然水体COD含量的3~5倍;TP 含量总体大于0.2 mg/L ,叶绿素含量超过40 μg/L ,巢湖城区河流总体上属于富营养化状态。
部分河段由于受生活污水的影响,NH 3-N 含量过高,TN 和TP 含量严重超标,属于重度富营养化水体。
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和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 目总 体研 究 进 展
1 、进 ~ 步 理 顺 了 组 织 机 构 , 制 了 《 市 水 环 境 系 统 规 划 和 编 城
管理技 术研 究与示 范项 目暂行 管理办 法》 ( 行稿 ) 成立 了项 目 试 实施办 公室 ,已开展 日常管理 工作 .2、 进一步 明确 了任 务分 工 3、 进一 步落 实了相 关课题 的示 范工程 及其配 套资 金;4、各 课题 有条不 紊地 开展相 关研究 工作 。
()进行 了基础 资料搜 集与调 研工 作 ()初步揭 示城市 水环 1 2
境 系统规 划与 城市 总体 规 划的 关系及城 市水环 境 系统 与城市 发展
之 间的规焦 () 3 形成城 市水 环境 系统规 划协调 性研究 框架 () 4 组
织协 调课题 与 杭州 、苏州 、北京 密云 、北 川 、中新天 津生态 城等 五个 示范 工程 的衔接 。
2 城 市水环境 系统 设施的监 控和预 警研 究与示范 . 该课 题开展 的工 作和取 得 的阶段 性研究 成果 主要有 : ( )已开展基 础资料 搜 集和调研 工作 ,完成 了调 研报告 。 1 ( 研 究并提 出 了城市 水环境 系统设 施监 控预 警框架 。 2) ( 3)启动 了 国家 、省 ( ) 市 、市 ( )三级 城市水 环境 系统 设施 区 监 控预警 管理信 息平 台的开 发工 作。初步 确定 了相 关系统 的指标 体 系. 并研发 了基于 报表 填报 的全 国城 市污 水处 理设施 和排 水管 网的 监控 预警信 息管理 系统 :研发 了基 于报表 填报 的全 国城市 垃圾处 理 项 目监控预 警信息 管理 系统 ,并在 国家 、省 ( ) 市 、市 ( )三级 开 区 展 了城市 水环境 系统 设施 监控预 警 管理信 息平 台 示范 建设 。 目前 . 全 国城 市污 水处理设 施 和排水 管 网的监控预 警信 息管理 系 统 .已有 全国 3 0个省 市和 新疆 生产建 设兵 团的 1 7 9 8个在 建污水 处理 设施 、 1 9 个 运营污 水处理 厂 的项 目数 据录 入系统 并开 始被动 态监 控 城 76 市垃圾处理 项 目监 控预警信 息管理 系统 已有全 国3 个 省市 和新疆 生 0 产建设兵 团 的 7 9个 在建垃 圾处理 场 ( )和 7 7个运 营的垃 圾处 0 厂 8 理 场 ( )的项 目数据 录入 系统 并开始 被动态 监控 。 厂 ( 启动 了城 市水 环境 系统设 施监 控预警 决策 支持信 息平 台软 4) 件 的开发 工作 : () 5 )启动 了示范 工程 的基础 设施 建设 。 3 城市水 环境 系统综合 评价体 系研究 与示范 该课题 开展 的工作 和取得 的阶 段性研 究成 果主要 有 : ( )完 成 了美 国 、日本 、英 国 、澳大 利亚 等 1 1 7个 国家 和地 区 . 涉及 31种城市 水环 境系 统综 合评价 相 关体 系的 文献收 集与 整理 工 作 。 在编制 《 内外 城市 水环境 系统 相 关评 价指 标体 系调研 报告 》 正 国
国家“水专项”研究课题——北京城市再生水水质提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循环 用 水 市 政 杂 用及 农 业 灌溉 等 .实现 了水 资源 的循 环利 用 ,
对 改善城 市 水环 境 .促进 经济 发展 起 到积 极作 用 。
治污减排篇 ■
课 题 目标
本课 题 研 究 的 总体 目标 是 通 过 研 究 污水 处 理 脱氮 除磷 改 造
主 要 成 果
1 、建 立多项 试验 基地
在 高 碑店 污 水 处理 厂 内 建立 了 多项 中试 试 验基 地 。 / 工 艺 o 中试试 验 基 地 处 理 规模 为3 0, 米/ .在 该 中试 基 地 中 建成 了 0  ̄方 天
两 个 系列 的 自动 控 制 平 台 。控 制 系 统 采用 三 级 控制 模 式 构建 了
北 京 城 市再 生 水水 质 提 高 关键 技 术研 究 与 集成 示 范 ”是水
集成 工 艺 技术 、污 水 处理 及再 生 水 生产 的工 艺 市水 环 境 整治 技 术研 究 与 综 合示 范 ”项 目 海
的课 题 之 一 。课 题 研 究对 于 减 少 污水 对 北 京环 境 水体 的污 染 .促
除磷 脱 氮 工艺 升 级 改造 、卢 沟 桥 再 生水 示 范 工程 、清 河 污水 处 理
D o和氨 氮 独立 控 制策 略 ,简 化 了控 制 系统 ,提 高 了稳定 性 。
B + + AF O DNBFT艺 再 生水 生产 中试 试 验基 地处 理规 模 为5 0 0 立方米/ 天 以高 碑 店 污水 处 理 厂 二 级 出水 为 原 水 .系 统 地 考 察 了 反硝 化 生 物 滤 池 与 曝 气生 物 滤 池 组 合工 艺 .旨在 为工 艺 的优 化 设 计 以 及工 程 应 用 提 供 参考 。该 试 验 基地 平 行 建立 两 套 再 生水 工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专项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针对我国潮汐影响、地下水源、南水北调受水区、山地丘陵、北方寒冷地区以及季节性重污染水源等饮用水安全的代表性重大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与修复、饮用水处理工艺和饮用水安全输配方面的核心问题,系统而有侧重地研发潮汐影响地区饮用水源地抑咸避咸优化调度技术、地下水水源水质保护与除砷、除铁锰技术、南水北调水后的供水系统适应性保障技术、山地丘陵城市管网安全运行技术、地震频发区供水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行技术、低温低浊水源的水厂高效净化技术、水源季节性重污染的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体系,为类似区域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
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下设六个课题:“潮汐影响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地下水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山地丘陵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北方寒冷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水源季节性重污染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除“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论证,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南水北调后受水区城市供水系统面临的问题,选择北京与郑州作为典型城市,在多水源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研究多水源供水条件下不同供水水源及其长距离输送、调节储备过程中水质特征与演变规律,将水源水质变化规律研究-预处理-水厂处理工艺-安全消毒-输配过程水质保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形成针对不同原水水质特点的安全供水保障体系与技术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一) 项目概述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列为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
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流域(区域)水污染控制与工程示范”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建设”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下简称“城市”主题)被列为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五个主题研究内容之一。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将在“城市”主题的框架要求下,针对三峡库区的主要城市水环境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并进行部分关键技术的综合示范。
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显著的水利工程和最大的电站。
三峡库区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是影响三峡工程系统综合效益发挥,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的重要因
素,在国内、国际上政治影响广泛,备受关注。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压力大,主要问题依然突出,次级河流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居高不下,小城镇污染日益加剧,库区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三峡库区的污染治理列为“十一五”期间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重庆市是国务院刚刚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因此本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拟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选择重庆、涪陵、长寿等三峡库区沿江城市为示范区,以削减城市整体水污染负荷和保障三峡水库水质安全为核心,重点突破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及优化运行调控、污泥处理处置、食品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以及山地小城镇水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
项目以国家和重庆市围绕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工程为依托,通过
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构建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
从而为三峡库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西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和类似地区(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提供典范。
(二)项目的总体目标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基础设施立地条件差、建设用地紧缺、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以管网运行安全为核心,以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去除为重点,通过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突破脆弱地质条件下的管网安全建设运行和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设施污染物削减的整体效能和安全稳定性,建立三峡库区城市排水系统安全和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为实现国家对三峡库区总体水质目标要求和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西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区域的城镇水污染防治提供示范。
(三)项目任务分解
本项目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选择重庆等三峡库区沿岸城市,以削减城市整体水污染负荷和保障三峡水库水质安全为核心,突破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库区城市污水
处理厂功能提升和优化运行调控、污泥处理处置、食品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及山地小城镇水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
初步构建起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
项目设置以下六个课题:
课题1: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2: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3:三峡库区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三峡库区食品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5:三峡库区山地小城镇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6: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综合控制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水环境保护要求高、城市污水处
理厂运行负荷率低、污泥处理处置困难的特点,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功能为核心,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为重点,通过研究三峡库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的功能提升调控技术,适合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消化与干化污泥制建材、制营养土和森林施肥等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的集成,并对污水厂实行低成本升级改造与污泥处理处置的综合示范,突破经济欠发达条件下水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设施污染物削减的整体效能和安全稳定性,建立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的技术体系,指导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改造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功能提升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库区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SBR工艺系列、氧化沟工艺系列、A/A/O工艺)的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构建库区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的技术体系和工程案例。
2、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与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与资源化多项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提出适合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与资源化技术体系和工程措施。
3、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及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示范
开展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的工程化研究,实现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技术改造,处理功能升级、污泥处理处置,共同控污的技术体系。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考核指标:
1、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三种典型工艺进行功能提升调控技术集成,每种工艺规模不小于2万m3/d,出水主要污染物(TN、TP)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现示范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高10-20%。
2、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示范综合示范,规模不小于2万m3/d,出水主要污染物(TN、TP)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现示范污水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高5-15%。
3、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营养土及森林施肥示范,规模200亩。
营养土含水率≤45%,氮磷钾≥6%,腐殖酸≥10%。
4、申报发明专利4-6项,制定3部地方技术标准草案。
5、发表高水平论文12-15篇,培养15名专业人才。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2010年。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经费来源包括国拨经费和申请单位配套经费。
其中,国拨经费的上限不超过2163万元;申请单位必须提供配套经费证明配套经费不低于3150万元,同时提供课题示范工程的落实情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