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3倍数与因数3.1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还引导学生发现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倍数”和“因数”,学生可能还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倍数和因数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倍数和因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3.讲解: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4.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根据这个数说出它的倍数和因数。
例如,教师说出数字12,学生可以说出12的倍数有24、36,因数有1、2、3、4、6、12。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教师可以借助图表或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例题演练(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4. 拓展练习(2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练习题可以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既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需要多少钱。
6. 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倍数与因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倍数与因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掌握三倍数和因数的求法3.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三倍数和因数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三倍数、倍数、因数的区别2.三倍数和因数的求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粉笔、板书等2.学生准备:教材、笔、小板书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先介绍三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这两个概念,如工人每次工作能赚多少钱,小宝贝有多少个糖果等。
2. 渐进式教学(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三倍数,比如 15,然后问学生:15 是不是三倍数,为什么?学生可以发现 15 是三个数相乘得到的,是三倍数。
(2)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我问你一个数字是不是三倍数,你该怎么样判断?学生可以发现,一个数字是否是三倍数,只要这个数字能被 3 整除就是三倍数。
(3)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比如 18,然后问学生:18 的因数有哪些?可以依次列举出 1、2、3、6、9、18,这些都是 18 的因数。
(4)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我问你一个数字有哪些因数,你又该怎么判断?学生可以发现,一个数字的因数是这个数字的约数,也就是这个数字能被整除的数。
(5)教师在黑板上再写几个数字,让学生列举他们的因数和是否是三倍数。
如下表:数字因数是否是三倍数121, 2, 3, 4, 6, 12是201, 2, 4, 5, 10, 20不是271, 3, 9, 27是351, 5, 7, 35不是3. 引入例题教师布置一个例题,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三倍数,那么这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请说明原因。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三倍数,那么这个数肯定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所以它一定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在黑板上出多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三倍数或者有哪些因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因数与倍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并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Hale Waihona Puke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一道除法算式,使 学生明确在除法算式中也存在倍数和因数这样的关系,巩固与深化对倍数和 因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探索交流中, 优化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获得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倍数与因数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倍数与因数》板书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 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 数。
9×4=36 36是4和9的倍数 4和9是36的因数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3×5=( ) 8÷2=( )
七、课堂练习
1.填一填。 7×( )=56 16÷( )=8
4○7=28 64○4=16
2.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 )就是( )的因数,( )就 是( )的倍数。 3.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自然数和任意一个自然数(0除外)( ),所得的( )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4.判断一些数是不是某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用( )判断;列除法算式, 看( )是否有( )来判断。 如:2×3=6 7×5=35 72÷8=9 54÷9=6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十三篇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十三篇《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新的一节课《因数》,对于《因数》来说是孩子们第一册接触的知识,但对于因数这个词来说,孩子们也并不陌生,因为在乘法算式中已经有了因数的一个初步的了解。
因此对于本节课来说自己有如下的感受:一.初步感知,数形结合让学生形成表象。
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通过课本上飞机图的情景图让学生看图列算式,并且用现在自己五年级的思维来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列式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列出算是,然后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此环节的设计上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又借助“形”与“数”的关系,为接下来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打下了不错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更好的分化了难点,让学生很轻松的接受了知识的形成。
二.自主探究以邻为师。
在学生知道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上,接下来出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找18的所有的因数。
为了能更好的、全面的找到18的所有因数,让同桌两人互相合作来完成。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很强,能用数学语言来准确的表述,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找到、找全18的所有的因数。
三.在练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一些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不是单独存在的,是相互已存的,必须要说清楚是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通过教学来看学生掌握的还算可以。
接着出示了让学生找不同数的因数,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了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你来说我来做,比一比说最快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很感兴趣,激情很好课堂气氛热烈,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不足之处:1.在本节课的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多哦不足之处,虽然自己也知道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着和合作者,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还是不由自主的说得过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太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由此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3. 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4.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发现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1
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这节课,下面对自己的课堂做一些反思:1.在第一个环节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中,首先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是怎么摆的,有几种不同的摆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在抽象出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后,我以第一个乘法算式4×3=12为例,介绍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本来以为说:“4和3是12的因数,12是4和3的倍数”应该是很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应该会说,可是当请学生来自己选择一个乘法算式来说一说时,好几个学生却被卡住了,还有的说成了4是12的倍数。
可能是我预想的比较简单,所以说了一遍后也没请学生再复述一遍。
在说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时应该让孩子们多感受,这样的话让学生看着说印象会更深刻,相信学生说的也会比较好。
2.第二个环节是探求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上一个环节我最后出示的除法算式中引入:我们知道了18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8呢?通过疑问来激发学生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学生很快能找到,但是并没有找全,于是再问,那又什么办法把3的倍数找全呢?学生自然想到去乘1,乘2,乘3……,也就按顺序找到了3的倍数。
在分别找到了2和5的倍数后我问学生:观察上面这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请了好几个学生都没能找到,最后还是老师告诉了学生倍数最小是?最大呢?针对最后请学生找一找发现倍数的共同特点这一问题,我觉得我在设计时问题提得太大,太笼统。
学生听到问题后可能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找什么。
可以问:刚才找了2,3,5的倍数,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结果。
3.第三个环节是探求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归纳出来2种不同的方法。
整体效果不错。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优秀10篇)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第一节《倍数与因数》是一节概念课。
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好处,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透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
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采用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作为谈话引入课题,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
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2的倍数、5的倍数,学生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写不完时,透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渗透学法,构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我让学生尝试说出3的倍数。
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
我组织学生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能够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
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宝贵的。
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学练结合,及时把握学生学情。
在学生透过具体例子初步认识了倍数和因数以后,透过超多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练习中加深理解概念;在探究出找倍数的方法以后,及时让学生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并适时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倍数与因数、2,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
学生已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虽然本单元内容概念性知识比较多,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很困难。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探索2,5,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知道其特征,知道奇数与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这样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充分利用课件、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1 倍数与因数1课时2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3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4 找因数 1课时5 找质数 1课时倍数与因数。
(教材第31~32页)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
难点:准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做个小调查,哪些同学知道爸爸的名字?哪些同学知道爷爷的名字?哪些同学既知道爸爸的名字,又知道爷爷的名字?(板书:我爸爸爷爷)引导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
师: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父子关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后反思】第一单元小数除法1.1精打细算本课时的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以到商店买牛奶为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来探究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注重探究算法的多样性计算中每步的意思,以此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意思,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1.2打扫卫生这一课的重难点是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商中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和补0继续除”的道理。
本课以除数是整数,被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合作,使学生学会交流和思考。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同时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打电话的情境下,通过提出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来探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结、动手操作、验算等多种形式探究算法的意义和理解算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来说,对商不变的性质的理解较为困难,常会出现被除数和除数没扩大相同的倍数以及小数点未对齐的情况。
故应要求学生说一说算法,并进行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使这些学生更牢固和熟练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练习一本课时的练习重点是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做有关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让学生熟悉商不变的性质。
为了让学生避免小数点移动时出现的错误,可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倍数不同会引起商变大或变小。
随后让学生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因数与倍数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因数与倍数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自然数中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进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运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规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运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小明的生日是12月12日,他的生日是12的倍数,你能找出12的所有因数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卡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记录下来。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_倍数与因数》(2)-北师大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与因数》。
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二1. 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了解。
2. 学生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概念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2.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9436(人)5735(人)。
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板书: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学生口述练习。
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2. 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 254100 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
(2)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课后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概念很多的课。
教学中我发现仅就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在运用填空时学生的概念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模糊的地方。
建议还是要用集合圈的形式帮助学生搞清楚大、小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是要先给学生介绍整除的概念。
学生对什么是整除还是能分的清的,但除尽和整除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这其中还渗透了倍数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感悟2,5的倍数的特征课后反思: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
在学习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既要选择倍数又要找奇数和偶数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
因此要增加一些综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4、不足之处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倍数与因数课后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概念很多的课。
教学中我发现仅就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在运用填空时学生的概念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模糊的地方。
建议还是要用集合圈的形式帮助学生搞清楚大、小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是要先给学生介绍整除的概念。
学生对什么是整除还是能分的清的,但除尽和整除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这其中还渗透了倍数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感悟课后反思: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
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课时反思(北师版)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时反思(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倍数与因数;2,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
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1.倍数与因数:本节内容是认识倍数与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倍数与因数”是整数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数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2.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本节内容是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3.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本节内容是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4.找因数: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与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改变了以往单纯从数的角度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而是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5.找质数:质数和合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特征,本节内容是找质数,认识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继续借助“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重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
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或3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又如在学习“找因数”“找质数”时,都是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逐步发现规律。
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最新版)
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篇一: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复习课反思 ...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篇一: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复习课反思《倍数与因数的复习课》教学反思王雅宝在设计和执教这节复习课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既要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程序;既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短短40分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现将我在执教这节课之后的一点体会和反思整理如下: 1.三点满意(1)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小学数学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
所以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猜测老师的年龄来引人复习内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目标是勿容质疑的。
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关注了学生的现有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
学生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当然会热情而积极的去探索和交流。
比如课前组织学生自主整理,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为课上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是重要而必备的技能。
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如何在确保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呢?通过课前的自主整理,了解到学生并没有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考虑到“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我将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分成两个阶段,并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
第一阶段的“初步构建”可以看成是让学生试一试“水的深浅”,而第二阶段的“二次融入”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水中的乐趣”。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南塘小学樊敏《倍数与因数》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是整数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数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课内容主要是认识倍数与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难以理解。
作为一节典型的数学味很浓的概念教学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明白知识生成的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让孩子理解概念,就必须让他了解知识的前因和后果。
我先让学生回顾了乘法和除法的算式与意义,顺势自然的介绍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这样引入更利于学生理解,也能有效地减缓学习坡度。
通过”爸爸打电话”这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在教学中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二、变式拓展,实践应用,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我遵循“用教材教”的理念,将教材中第四个问题串进行了改编,我安排了“独立思考,寻找7的倍数。
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便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
通过尝试练习——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
既让学生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也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穷多个,还有意识地渗透了“有序地思考”的数学思想。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我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
三、创设情境,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课上,我自始至终注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