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e91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5.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 掌握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空气是什么?2. 空气的性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学生:“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Step 2:知识讲解1. 通过图片等方式展示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且它包围着地球。
2. 阐述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3:实验观察1. 进行实验1:空气占有空间将一个杯子倒扣在水中,观察杯子下方的水是否上升,说明了空气占有空间。
2. 进行实验2:空气的存在将一个松紧带抽紧,然后将其套在一个瓶子的口上,拉开松紧带,瓶子里充满了空气,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3. 进行实验3:空气的无味无色用一个干净的罐子将一小块烧红的木炭球放进去,然后用罐盖紧盖住罐口,观察烧火后的木炭是否熄灭,说明了火中的氧气被封在了罐内。
Step 4:总结总结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回答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5:拓展带领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题目,如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空气的哪些性质你知道?等等。
Step 7:课堂总结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空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份关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的教案,供参考使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55e68da76e58fafbb00345.png)
空气的性质教案背景:本课是一节科学课,面向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安排计划用二节课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教师设计了几个试验来证实空气的存在,来探究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要让学生在课上顺利完成试验,教师需要在课前就准备好以下器材: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棍、针筒、纸团、天平、注射器等,课后还可以让学生链接有关“空气的知识”以及“压缩空气及其应用”的知识等,让学生将课堂延续到课外。
教学课题:空气的性质1、科学探究:会做空气要占据空间的实验;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的探究实验;初步具有解释并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并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空气的性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里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本课重点认识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也知道了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
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这些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探究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使学生对空气的认识从粗浅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谈话: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些什么?关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空气会不会流动?②空气有没有质量?③空气能不能压缩?如果可以,压缩之后会有什么变化?④空气是否占据空间?3.揭示课题:空气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e7b8ac8195f312b3169a583.png)
《空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当中有关空气的现象。
教学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新授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84357d4d8d15abe234ee4.png)
1、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优质教案和平路小学郭碧静教案背景空气关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生疏,在生活中差不多积存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背景,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体会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认真观看、说明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空气”那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学生明白空气的存在,还明白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掀开空气的奇异面纱。
在生动有味的实验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爱好和欲望。
教学方法:1、学习用观看,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 能依照吹气球的感受和观看,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 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性质。
4、通过比较,小组交流。
让学生尝试自主猎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欢乐。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看、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爱好,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预备:杯子、食品袋、盛有水的水槽、杯子,粉笔、气球,注射器,塑料瓶,、实验活动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就如此一直到我喊停为止。
2、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发闷、难受……)3、什么缘故会如此呢?5、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连续。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6750bc6c175f0e7dd1379d.png)
第周班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题 1.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
重点难点认识空气的性质探究空气有质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具水槽、塑料袋、注射器、气球实践活动检查探究空气的性质实验板书设计1.1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植物都需要。
2、谈话: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里有空气呢?你又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3、提问: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4、学生演示并说明。
5、谈话: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既然空气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猜谜语学生演示(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实验: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探究空气具有流动性(1)实验: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又什么感觉?(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4、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2)自我设计实验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3c257f0b1c59eef8c7b42b.png)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材料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橡皮、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枰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验证空气会流动呢?
板书:空气会流动。
(1)有股凉快的风吹来,空气具有流动性。
(2)用扇子扇觉得凉快,风扇、空调的利用
用感受身边的小事中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在身边。
4、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③你能不能用天枰、气球、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下来。
(2)我们还知道了空气的另一个性质:有质量
板书:空气有质量。
按照活动设计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天枰、气球、塑料绳)
3、空气会流动。
(1)解开扎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你的脸,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什物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高于女生。
2.学生有表现欲望强,但喜欢交头接耳式讨论而不是举手发言;
3.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a429c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f.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具准备: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塑料瓶、气球。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烧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演示——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酒精灯、胶带、剪刀等。
3、压缩空气:演示——排球。
分组——排球。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多媒体出示)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4.谈话: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既然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那它具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2.学生假设。
3.每小组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5.小结:在这一过程中相机给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
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证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1.谈话: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可结合动画演示)【注意】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塞紧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往外拿杯子的时候也要垂直。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全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全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89bf558f5f61fb6366611.png)
1、空调出风口和取暖器位置的选择。
2、猜测风的形成的与什么有关。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
教后记:
3、空气中有什么
预期学习结果
1.能够用观察试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5.能够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和认真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3、认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你有方法让我们“看”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吗?
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两个杯子一样大吗?空气一样多吗?这又能说明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78fa95360cba1aa811da4f.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588e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a.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1 空气的性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
但学生对空气的认识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
2.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性质。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准备问题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空气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对空气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如:用气压计测量空气的压力,用湿度计测量空气的湿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对生活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何保护空气资源等。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fc93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9.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掌握利用空气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掌握利用空气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利用空气的方法。
2.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验探究;•课堂练习;•PPT教学。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空气”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
3.2 操作过程3.2.1 空气的性质1.呈现PPT,介绍空气的性质。
2.分析图表,感受空气的重量。
3.进行讨论,了解空气的压力。
3.2.2 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1.以打气筒为例,引导学生感受空气的压力和重量。
2.带领学生完成实验:用称量匙分别称量一袋装有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品和一袋装有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品,对比体积与重量的关系。
3.带领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探究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
3.2.3 利用空气的方法1.通过呈现多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空气的作用。
2.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利用吹气管将小球从一端吹到另一端。
3.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其他利用空气的方法。
3.3 总结过程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性质,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及利用空气的方法,并强调课程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评价4.1 教师评价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检查、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吸引和激励学生的参与。
通过互动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查并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4.2 学生自评学生应能在课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为下次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铺平道路。
5. 总结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性质,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以及利用空气的方法。
通过活泼、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领会空气的形态和作用,为下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3da514a7302768e9939b5.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的性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924da32b160b4e777fcfb9.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苏教版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1、通手使学生空气存在于我周2、培养学生的察能力、猜测能力、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能力。
3、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的,是不能随意小的;知道空气的量比水,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力的。
4、激学生科学探究的趣,生活中常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的例子,体身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感知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物理性。
教学点:学用察,,比,概括等多种方法不易感知的空气,引学生空气的性。
教学准:杯子、食品袋、、盛有水的水槽、气球、木棍、、剪刀。
教学程一、游体,激学生探究的趣。
、同学,我在上之前来做个游,用你的手捏鼻子,嘴巴。
持一会,感受一下有什么感〔、受、感气不用〕`` `` `` `` `2、是啊,我就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空气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空气〕二、感知空气的存在,入空气性的研究1、引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的周。
:同学我知道空气是看不,摸不着的,那我如何来明空气就在我身呢?看老准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多。
在找之前先在小内声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找到空气的,并在上,注意听从安排,流使用材料,尽量低声,尽量不坏材料,注意平安,需要我帮助的手。
````` ````2、学生,老。
通才的活,我空气无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
同学空气会是什么子的〔引学生:无色、无味、看不、摸不着⋯⋯〕今天我就来研究空气有哪些性。
````````三、察,在象中性1、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2、实验验证。
在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
〕〔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
〔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
每个小组开始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水进不去,是因为被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空气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背景,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还知道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
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方法: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吹气球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 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通过比较,小组交流。
让学生尝试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杯子10个、食品袋16张、报纸、硬纸4张、盛有水的水槽9个、粉笔、气球(20个)、吸管(15个)、注射器(9个)、塑料瓶9个、剪刀、实验记录单9份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就这样一直到我喊停为止。
2、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发闷、难受……)
3、为什么会这样呢?
4、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延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书:空气)
【意图: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体验,初步认识空气的客观存在及对生命的重要价值,使研究对象、探究主题得以凸显。
】
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空气就应该先把空气找出来。
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满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
(2)在找之前先在小组内轻声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样找到空气的,并记在记录纸上,注意实验时听从组长安排,轮流使用材料,尽量低声讨论,尽量不损坏材料,注意安全,需要我帮助的请举手。
(3)学生领材料,动手做。
教师巡视,有意识的分别给一些小组加一种材料(硬纸或塑料瓶)。
(4)各小组汇报。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讲得有没有道理。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
你觉得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学生发现了空气具有流动性、有弹性,教师临时改变下面内容的顺序)教师相机板书: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三、观察实验,在现象中认识性质
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如果
不小心浸湿了,请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并把各自的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纸上。
1、学生猜测。
2、实验验证。
在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
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
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
)
3、教师可以稍作示范。
4、每个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教师先提问纸团没有湿的小组:“为什么杯子浸在水里,你们的纸团没有浸湿呢?”再引导学生认识:水进不去,是因为被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
我们虽然看不见杯子中的空气,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
6、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水变湿,有什么好办法吗?同学们思考,讨论。
【借助有形的、可见的物体,让学生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并进一步透过实验现象认识空气的占据空间的性质。
并且通过从不同角度辩证的分析纸变湿和没变湿的原因,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的认识。
】
实验二:老师这儿有个装在瓶子里的气球,想请个同学上来把它吹大。
1、请4个同学上来先吹气球,在放入瓶中吹。
2、引导学生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联系前面纸团的实验)
3、总结: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4、谈话: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把这个气球吹大?
5、学生思考、交流。
(把瓶子戳几个洞、插根吸管……)
【实验二进一步证明了实验一的结论,而且是在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后的实际应用。
】
四、总结延伸
由上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实实在在存在,占据一定空间,那么饼干、粉笔、砖头中是否有空气呢?如何证明?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放在水中)
【由于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空气真实的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学生很自然想到在水中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五、再次动手,研究其他性质。
1、空气还有其他性质吗?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试一试,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2、学生动手操作,做记录(提醒要求:实验时尽量低声讨论,尽量不损坏材料,注意安全,需要我帮助的请举手。
)
3、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引导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和空气能被压缩。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空气的性质,空气有哪些性质?
2、对于空气,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思考
1、空气确实存在,它有质量吗?
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背景,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
只是学生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课堂纪律比较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