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

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请回答: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辟做出

突出贡献的人物?

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

丝国大秦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

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

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出现的原因材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

材料二昭君和亲

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处理民族关系,“和”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受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

反抗外族侵略

4.(P78)“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

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前期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改进

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

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5( P87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

[1].材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 .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

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1].

[2].

[3].材料是如何反映此次出使的艰难的?——开始出发时一百多人,十三年之后,只有二

人生还。[4].他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什么?——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5 ]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时期?——汉武帝

7.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

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

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等。

(4) 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8( P70 )其一:“壮士悲歌出塞频,中原萧瑟半无人。”汉武帝时连年对匈奴用兵,也给西汉带来了经济萧条,国库空虚的困扰。 -----宋•王安石《汉武帝诗》

其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将士解甲归田。边塞出现农牧业兴旺发展的和平景象。 -----唐•张仲素《王昭君》

⑴汉匈之间的战与和分别给两族人民带来了什么影响? 请联系材料回答。

——战给匈奴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民族也出现分裂,部分人西迁。同时,也给汉朝带来经济萧条,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顿的局面,西汉国势也逐渐衰退。和带来了边塞兴旺发展的和平景象。

⑵昭君何时嫁给哪个匈奴单于?------西汉(汉元帝)时嫁给匈奴单于

(3)昭君出塞体现了当时西汉与少数民族匈奴族的什么政策?---------和亲政策.

(4)昭君出塞有何历史意义?--------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5)从王昭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为民族大团结和繁荣作奉献.

(6)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民族关系?——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和为贵。民族之间友好相处,互通有无,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互相攻伐,战争连绵,只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但从西汉当时的实际看,西汉初年的“和亲”并没有带来汉匈民族的和平相处,因此,有时,必要的战争也是和平的前提。

9.( P86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

(2)司马迁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写了一篇不朽的史学巨著、文学名著《史记》。(我国第

(3)这部作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实?——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

(4)鲁迅如何评价这一著作?——“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是一部不朽的的史学名著,又是一部纪传文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5)哪些历史人物分别从正、反个方面印证了这句名言?

正面: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不同流合污,报国无门而投江自杀,他以身殉国,死重干泰山;解放战争时期的刘胡兰在敌人铡刀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她的死重于泰山。

反面: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公开投敌,当了汉奸,他的生命没有价值,死轻于鸿毛。

(6)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

启示:要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忍辱负重;要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勇于向困难挑战;要珍怜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