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查程序
内部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

内部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内部审核是组织机构内部对自身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程序、政策和控制措施,以确保组织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并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部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
一、确定内部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内部审核的第一步是确定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包括确定审核的对象和范围、审核的目标和重点,明确审核的范围和内容。
确定内部审核目的和范围是为了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在确定内部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后,组织需要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包括确定审核时间、地点、审核人员、审核程序和方法,编制审核计划书等。
内部审核计划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审核工作的有序进行,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组织内部审核组织内部审核是内部审核的核心工作环节,主要包括对相关记录、文件、流程、程序、政策及实际操作的审核。
通过调查与了解,审核人员对组织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目标并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要求。
四、收集和分析审核结果在组织内部审核完成后,需要对审核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对问题和不符合项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其原因和后果,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优点和合规项也应当加以肯定和总结。
五、制定改进措施和跟踪根据内部审核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建立改进跟踪机制,追踪和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内部审核报告内部审核报告是内部审核工作的总结和结论,主要包括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程序、结果和建议。
报告要求全面、客观、专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直接提交给组织的领导层。
七、监督和评估内部审核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对内部审核的整体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对内部审核程序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模版(四篇)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和质量管理要求,制定本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包括各个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内部审核是指由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的活动。
第四条内部审核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加强管理,以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第五条内部审核工作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负责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第六条内部审核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保密、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内部审核的组织和实施第七条内部审核应根据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计划并定期进行。
第八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的范围、周期、目标、任务和责任人,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内部审核应由熟悉审核程序和要求的审核员进行,审核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十条内部审核应全面、系统地对相关管理制度、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流程的规范性和流程图的准确性;(三)工作任务的分工和责任的落实情况;(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效果。
第十一条审核员应通过查阅文件、记录、询问、观察等方式获取审核所需的信息,审核员应记录和保存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第十二条内部审核应进行结果评估和整改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应由被审核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第十三条内部审核结果应及时报告给被审核部门和公司领导,并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对内部审核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第十四条内部审核结果应作为公司质量管理评估和改进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应按时落实改进措施并反馈执行情况。
第三章内部审核的监督和评估第十五条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内部审核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一)审核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二)审核程序和要求的遵守情况;(三)审核员培训和资格的认定情况;(四)内部审核结果的整改和落实情况。
项目内部评审流程

项目内部评审流程项目内部评审是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进展、成果、问题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和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
项目内部评审流程是指在项目内部进行评审的具体步骤和规定,下面将详细介绍项目内部评审流程的相关内容。
一、确定评审周期和频率。
在项目内部评审流程中,首先需要确定评审的周期和频率。
评审周期是指评审的时间间隔,可以是每周、每月、每季度或每年一次,具体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来确定。
评审频率是指评审的次数,可以是一次、两次或多次,也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确定评审周期和频率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做好评审的准备工作,保证评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确定评审的内容和范围。
在项目内部评审流程中,需要明确评审的内容和范围。
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成果质量、问题和风险等方面,评审的范围包括项目的整体和各个阶段。
确定评审的内容和范围可以帮助评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审,确保评审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三、确定评审的参与人员和角色。
在项目内部评审流程中,需要确定评审的参与人员和角色。
评审的参与人员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评审的角色包括主持人、记录员、评审人员等。
确定评审的参与人员和角色可以帮助评审的组织和进行顺利进行,确保评审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四、制定评审的议程和流程。
在项目内部评审流程中,需要制定评审的议程和流程。
评审的议程包括评审的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评审的流程包括评审的程序、方法、要求等。
制定评审的议程和流程可以帮助评审的有序进行,确保评审的规范性和效果性。
五、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
在项目内部评审流程中,需要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
评审时,评审人员按照议程和流程进行评审,对项目的进展、成果、问题等进行审查和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和建议。
评审后,需要及时形成评审报告,记录评审的结果和结论,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内部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

内部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内部审核是组织机构为了确保运营的合规性、效率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基本工作流程如下:1. 确定审核目标:确定需要进行审核的具体领域和目标,例如财务、风险管理、合规性等。
2. 确定审核计划:根据审核目标,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审核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所需的资源和人员。
3. 收集信息:收集与审核目标相关的信息和文件,包括内部控制文件、报表、记录等。
可以通过询问员工、查阅文件和系统,以及进行实地检查等方式获取信息。
4. 进行审核:根据审核计划,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查和验证。
这包括对文件的审核、数据的分析比对、内部控制的评估等。
5. 发现问题:识别和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或潜在风险。
这些问题可以是程序上的缺陷、操作上的错误、违反法规的行为等。
6. 分析原因: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以采用五个为什么的方法,通过追溯问题链条,找出问题的根源。
7. 提出建议:根据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找出,提出改善和修正措施的建议。
建议应具体、可行,并考虑到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8. 编写审核报告:整理审核过程中的发现、分析和建议,编写详细的审核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的描述、原因分析、建议措施以及相关证据和支持材料。
9. 沟通和反馈:与被审核部门进行沟通,向其解释审核结果、问题和建议。
可以通过会议、报告和邮件等方式进行反馈。
10. 跟踪和监督:对提出的建议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11. 审核复核:定期对内部审核工作进行复核,评估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核的具体流程可能因组织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上流程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框架。
内部审核实施的步骤

内部审核实施的步骤介绍内部审核是组织与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用于评估组织的运行状况和系统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内部审核的实施步骤,以帮助组织进行有效的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
步骤一:确定审核目标在开始内部审核之前,需要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确定内部审核的目标和范围,例如特定的管理系统标准或过程。
- 确定内部审核的时间表和审核人员。
此步骤还应考虑审核人员的背景和技能,以确保其有能力有效地执行审核工作。
步骤二:准备审核计划内部审核计划是确保审核顺利进行的关键。
以下是准备审核计划时要考虑的几个步骤: - 确定审核计划的范围和目标。
- 确定内部审核的时间表和审核人员。
-根据审核目标和范围,制定审核的详细计划,包括审核程序和时间安排。
- 分配资源和设备,以确保审核计划的顺利进行。
步骤三:执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执行阶段是对组织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检查的过程。
下面是内部审核执行的主要步骤: - 审核人员应与审核计划和程序保持一致,并按计划进行审核。
- 对所选的范围和目标进行详细审核,包括文件审查、现场观察和访谈等方法。
-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应及时记录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和证据。
- 审核人员应遵循审核程序和准则,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步骤四:编写审核报告完成内部审核后,编写审核报告是整个内部审核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下是编写审核报告时应考虑的几个要点: - 详细记录和总结内部审核的结果,包括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和组织的运行状况。
- 附上相关的数据、证据和支持文件,以支持审核报告的结论和建议。
- 清晰地描述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非符合项和违规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步骤五:实施改进措施内部审核的目的是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
因此,执行改进措施是内部审核过程的最重要阶段之一。
以下是实施改进措施的一些关键步骤: - 根据审核报告中的建议,制定并实施针对问题和非符合项的改进措施。
内部审核流程管理制度

内部审核流程管理制度1. 背景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各项活动、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制度进行评估、检查、审查和核查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为了规范内部审核流程,提升审核效果,制定本《内部审核流程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内部审核流程规范、有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组织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内部审核流程3.1 审核计划编制1. 每年初由内部审核部门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包括审核范围、审核目标、审核时间表等内容。
2. 审核计划需经组织高层审批后正式生效。
3.2 审核准备1. 审核部门在开始审核前需准备内部审核手册、审核程序、审核模板等相关文件。
2. 根据审核计划,审核部门与被审核部门进行沟通,明确审核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
3.3 审核实施1. 审核部门根据审核计划,按照审核准备中明确的要求,对被审核部门进行实地或远程审核。
2. 审核过程中,审核部门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所有审核结果真实可信。
3.4 审核报告编制1. 审核部门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并将其提交给被审核部门。
2. 审核报告应包括被审核部门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整改期限等内容。
3.5 整改措施落实1. 被审核部门接收审核报告后,应制定整改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
2. 审核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复核,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4. 相关责任4.1 内部审核部门责任1. 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工作。
2. 监督审核过程,确保审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跟踪和复核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提出警告和改进要求。
4.2 被审核部门责任1. 积极配合内部审核工作,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数据。
2. 认真对待审核报告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时完成整改。
5. 审核记录和文档管理1. 内部审核部门负责保存和管理所有内部审核记录和相关文档。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控制。
2引用文件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对引用的标准和文件没有写出版本号,使用时应以最新发布的为有效版本。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QMS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无。
4职责4.1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与归口管理。
4.2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并组织审核实施。
4.3内审员负责编制检查表,并实施现场审核。
4.4行政部负责组织不符合的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和审核记录的归档、保存。
4.5管理者代表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和批准内部审核报告。
4.6受审核部门提供必要的审核条件,负责制定并执行本部门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5内部审核流程图6管理内容6.1审核策划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策划,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表》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6.1.1审核目的a)验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GJB9001C标准要求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b)确认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6.1.2审核范围根据需要可专门审核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活动及其涉及的所有部门。
6.1.3审核准则a)GJB9001C标准。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6.1.4审核时机及频次质量管理体系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每年年底或在第三方认证机构现场审核之前进行,每两次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
当出现下述特殊情况时可提前进行或增加审核频次:a)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当发生产品重大不合格或体系多项严重不符合或顾客多次重大投诉时。
c)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审核之前。
d)每季度实施滚动审核。
6.2审核方法6.2.1审核方案每次现场审核之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策划,指定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和审核工作能力的人员组成审核组,明确审核组长,并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表》(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审核准则,审核的部门和时间安排,审核组的成员及其分工)。
专利内部审查流程

专利内部审查流程专利内部审查流程是指企业内部对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核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确保专利申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且在技术实质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和竞争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专利内部审查流程的具体步骤。
1.提交专利申请:企业研发团队或发明人根据创新成果编写专利申请文件,并提交给公司知识产权部门或专利代理机构。
2.预审筛选:知识产权部门或专利代理机构对专利申请进行初步审查,评估其技术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确定是否符合专利保护的基本条件。
3.概念评审:在确定专利申请符合基本条件后,企业组织专门的评审会议,邀请相关技术和市场专家对专利申请的技术实质和商业前景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4.编制专利申请书:根据评审会议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专利申请文件,包括专利摘要、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内容,确保专利申请的技术特点和创新性得到充分呈现。
5.提交国家专利局:完成专利申请书的编制后,知识产权部门或专利代理机构将专利申请提交给国家专利局,启动正式的专利审查程序。
6.审查阶段:国家专利局对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包括对技术性、创新性、可实施性和可容忍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专利申请是否满足授予专利的条件。
7.答复意见:如果国家专利局对专利申请提出异议或改进建议,则企业需要及时答复并提供证据,以确保专利审查顺利进行。
8.审查结果:国家专利局根据专利法律法规对专利申请进行终审,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如授予专利权,则颁发专利证书。
9.专利维护:企业获得专利权后,需要保护和管理专利,包括缴纳年费、与侵权方进行谈判或诉讼等,以确保专利权不受侵犯和滥用。
10.推广应用:企业可以利用拥有的专利权来开展技术转移、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活动,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
总之,专利内部审查流程是企业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和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开展专利内部审查可以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成功率,促进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查机制,加强专利管理和维护工作,实现知识产权的最大化价值。
内部审核控制流程说明

内部审核控制流程说明内部审核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了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审核和监督措施的总称。
内部审核控制流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内部对业务活动进行审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部审核控制流程的具体内容。
一、目标设定与计划制定1.确定审核控制的目标和目的:明确内部审核的目标,例如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合规程序的执行等。
2.确定内部审核的范围和周期: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审核的业务范围和时间周期,例如财务报表、人力资源管理等。
3.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根据目标和范围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分工和时间安排等。
二、内部审核程序的执行1.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收集与内部审核有关的文件、资料和证据,包括财务报表、合同、审计程序等。
2.审核程序的实施:按照内部审核计划和程序进行检查和审计,对业务活动进行评估和分析。
3.发现问题和异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异常和风险,并记录和报告给相关人员。
三、问题报告和风险评估1.编写内部审核报告:根据内部审核的结果和发现,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包括问题、风险和建议等。
2.问题解决和改进计划:根据内部审核报告,制定问题解决和改进计划,并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3.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四、监督和跟踪1.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问题解决和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执行。
2.监测和检查:对业务活动进行定期或随机的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
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根据监督和检查的结果,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和风险再次发生。
五、评估和改进1.对内部审核控制流程的评估:定期对内部审核控制流程进行评估和审查,找出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2.内部审核流程的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内部审核流程进行改进,提高审核效率和效果。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流程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流程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对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自我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组织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连续改进。
一般来说,内部审核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内部审核的范围和目标:首先,组织需要确定内部审核的范围,即哪些方面的管理体系将会被审核。
同时,明确内部审核的目标,例如发现问题、改进流程等。
2.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是确保审核程序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根据内部审核的范围和目标,确定内部审核的时间表、内部审核小组成员、审核的标准和程序等。
a)准备阶段:审核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包括文件、记录、程序文件等。
制定审核计划:确定哪些流程和文件需要被审核,并安排审核日程表。
选择审核人员:确定内部审核小组,这些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b)实施阶段:根据审查计划,内部审核小组对组织的相关流程、活动和文件进行检查。
进行实地考察:审核小组会到实地考察相关的流程和操作,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
收集证据:审核小组会收集相关证据,以评估组织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提出意见和建议:审核小组会根据收集到的证据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改进措施等。
4.编写审核报告和行动计划:审核小组根据实施阶段收集到的证据和意见,编写审核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和行动计划。
5.管理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组织需要根据审核报告中提出的改进建议和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并跟踪和管理改进的实施。
6.进行管理评审:组织需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对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总之,内部审核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对组织管理体系的自我评估,帮助组织识别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管理效能。
内部审核的流程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其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要求,并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一、概述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活动、管理和运营进行独立的、有系统的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通过内审,组织可以识别和纠正问题,提高管理效能,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二、内审程序1. 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在进行内审之前,需要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内审目标是指内审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结果,范围是指内审的覆盖范围和审查的内容。
2. 制定内审计划在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后,需要制定内审计划。
内审计划应包括内审的时间安排、内审人员的分工和任务、内审的方法和工具等。
3. 进行内审准备内审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准备内审材料、确定内审的方法和工具等。
内审人员需要对组织的相关文件、记录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了解组织的运营情况和管理状况。
4. 进行内审活动内审活动是指实际进行内审的过程。
根据内审计划,内审人员将对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运营过程、绩效指标等。
内审活动可以采用文件审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
5. 撰写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的最终成果,它包括对内审过程的总结和评价、问题的发现和建议的提出等。
内审报告应该准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以便组织能够根据报告中的建议进行改进和提高。
6. 进行内审跟踪和监督内审跟踪和监督是指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改进措施得到落实。
三、内审步骤1. 计划阶段确定内审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内审计划,确定内审人员和内审时间。
2. 准备阶段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准备内审材料,确定内审的方法和工具。
3. 实施阶段根据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活动,包括文件审查、访谈、观察等。
4. 报告阶段撰写内审报告,总结内审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5. 跟踪和监督阶段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改进措施得到落实。
四、内审的重要性内审在组织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识别问题和风险通过内审,可以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其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体系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内部体系审核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制定合适的内部审核计划,验证公司内部体系是否符合客户要求、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法规要求,为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及不断得到完善提供依据并对公司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查。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及质量、环境负责人共同参与管理体系审核之策划。
3.2、管理者代表:审核组长的指派、审核不符合项跟踪结果的确认及审核报告的审批。
3.3、审核组长:指派审核员组成审核组,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及审核实施计划,编制审核报告。
3.4、内审员:实施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及审核不符合项的跟踪。
3.5、各部门:协助审核组完成审核任务及本部门不符合项的改善。
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每年年底ISO办根据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制订《年度内审计划》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每年至少进行1次内部体系审核,对体系涉及的部门每年至少审核一次,并且每两次内审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必要时,可适时进行。
5.2、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具有内审员的资格证书。
5.3、在以下几种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计划外的临时审核:a、法律、法规及其它外部要求变更;b、相关方的要求;c、发生重大品质、环境事故;d、管理体系大幅度变更。
(注:年度内审计划外的审核由质量、环境体系负责人及管理者代表临时组织。
)5.4、审核准备:5.4.1、管理者代表指派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作为公司内部体系审核小组。
5.4.2、审核组长指定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审核阶段的工作均由审核组长全权负责。
5.4.3、审核组长根据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进而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及审核分工等。
5.4.4、审核组成员必须与被审部门无直接的责任关系。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范本(2篇)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范本一、概述本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要求,通过系统性、独立的审核活动,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涉及内部审核活动的部门和岗位。
二、审核计划制定1. 内部审核计划应根据组织的风险特点和管理需求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2. 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对象、审核范围、审核目标、审核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内容。
3. 内部审核计划应由内部审核部门负责制定,并经组织领导层审核和批准。
三、审核执行1. 内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符合资格要求的内部审核员进行。
2. 内部审核员应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审核工作,确保审核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内部审核员应遵守机密和保密规定,对审核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妥善管理。
四、审核程序1. 内部审核应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
审核开始前,内部审核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或岗位负责人进行沟通,明确审核事项、时间和地点等。
2. 内部审核应按照审核计划和程序进行,包括文件检查、台账核对、账务调查、访谈等环节。
3. 内部审核员应记录审核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意见,并与被审核部门或岗位负责人进行沟通和确认。
五、审核结果和报告1. 内部审核员应及时总结审核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
2. 内部审核报告应包括审核目的、范围、时间、方法和结论等内容。
3. 内部审核报告应由内部审核部门向被审核部门或岗位负责人提出,并确保报告的机密性和准确性。
4. 内部审核报告的结论应明确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和建议。
六、改进措施和跟踪1. 被审核部门或岗位负责人应根据内部审核报告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并报告给内部审核部门。
2. 内部审核部门应跟踪和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定期评估改进效果,并向组织领导层提出建议。
七、审核结果监督1. 组织领导层应对内部审核结果进行监督,并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落实。
2. 内部审核部门应定期向组织领导层报告内部审核的进展和结果,并提出有关内部审核管理的建议。
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

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运营、管理和控制过程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审查的一种管理工具。
通过内审,组织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确保其运营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
下面将介绍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
1. 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内审的第一步是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内审目标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明确需要审查的业务流程、部门或项目。
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组织的风险和关键业务领域。
2. 制定内审计划在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之后,制定内审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内审计划应包括内审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审查方法和技术、内审人员的选择等内容。
制定内审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进行内审准备工作内审准备工作是内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内审之前,内审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组织的运营情况和管理体系。
内审人员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内审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开展内审活动内审活动是内审过程的核心部分。
在内审活动中,内审人员需要根据内审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文件审查、访谈等工作。
内审人员应遵循内审的方法和程序,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并评估组织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控制情况。
内审人员还应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5. 分析内审结果在完成内审活动后,内审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他们应该识别出组织的优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内审人员还应评估组织的风险和合规情况,确保组织的运营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
6. 编写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过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内审人员应根据内审结果编写内审报告,报告应包括内审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内审报告应准确、清晰地表达内审的结论和意见,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证据支持。
内审报告还应具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组织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和采纳内审的建议。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模版(三篇)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内部审核工作,强化内部审核控制,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益,特制定本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业务部门。
本企业的全体员工和领导干部都必须遵守本程序。
第二章内部审核目标第三条本企业的内部审核旨在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性情况,提供独立且客观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章内部审核组织第四条本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核部门,由内部审核部门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五条内部审核部门的组织和职责如下:(一)制定和完善内部审核控制制度;(二)组织和实施内部审核计划;(三)进行内部审核工作,包括审核方案的制定、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分析和报告编制等;(四)向管理层提供内部审核结果,发表独立的意见和建议;(五)协调外部审计工作,与外部审计人员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第四章内部审核工作第六条内部审核工作应按照内部审核计划进行,内部审核计划应由内部审核部门编制,并报送管理层核准。
第七条内部审核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文件审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并可以随时抽查和跟踪审核对象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情况。
第八条内部审核工作应由经过合格培训的内部审核人员进行,内部审核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第九条内部审核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审核资料,并做好备案工作。
内部审核报告应详细记录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及时向管理层报告。
第十条内部审核部门应按照职责划分,制定并落实内部审核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审核人员。
第十一条内部审核部门应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各部门的业务情况和变动,提供相关的内部审核支持。
第五章内部审核结果处理第十二条内部审核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管理层,由管理层根据内部审核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第十三条内部审核部门应跟踪和监督管理层对内部审核结果的处理情况,并及时汇报给企业主管部门。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内审是指企业内部自我评估和审查的过程,旨在帮助企业评估其管理体系和运营情况,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将介绍内审的程序和步骤:1.确定内审目的和范围:企业需要明确内审的目的,如提高管理体系的效率、发现潜在的风险等。
同时,需要确定内审的范围,包括哪些部门、流程或文件将被审查。
2.编制内审计划:内审计划是整个内审过程的蓝图,包括审查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内审员的分配等。
编制内审计划时,需要参考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审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进行内审准备:在正式进行内审之前,内审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情况进行了解。
这包括阅读相关文件和记录、与负责人、员工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等。
准备阶段还包括确定内审的方法和工具,如文件审查、访谈、问卷调查等。
4.进行内审活动:内审活动包括文件审查、访谈、观察等。
文件审查是指审查组织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如政策文件、工作指导书、文件流程等。
访谈是指与员工、管理人员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对组织管理体系和运作情况的看法。
观察是指直接参观企业的工作场所,观察工作流程、设备状态等。
5.收集证据和数据:在进行内审活动时,内审员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和数据,以支持审查结果和发现。
收集的证据和数据可以来自文件审查、访谈记录以及观察记录等。
6.分析和评估:在收集足够的证据和数据之后,内审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组织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工作流程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7.提出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工作的结果,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内审的范围和目的、审查的方法和过程、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等。
内审报告需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同时具备足够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帮助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
8.进行内审跟踪:内审的工作并不止于报告的提交,在内审报告提交后,还需要进行内审跟踪,以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内审跟踪可以通过定期的报告和评估来实施,以检查改进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流程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流程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对自身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估该体系的有效性、合规性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在进行内部审核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确保审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下面是一般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1.确定审核计划:在开始内部审核之前,审核团队需要与组织内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确定审核的范围、时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
2.准备审核材料:审核团队需要事先准备相关的审核文件和资料,包括管理体系文件、程序和记录等。
3.进行评审:审核团队开始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按照事先制定的审核计划和程序进行审核。
评审可以包括文件评审、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
4.收集证据:在评审的过程中,审核团队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以评估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
证据可以来自文件和记录,也可以来自现场观察和访谈。
5.识别不符合项:在评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管理体系存在与要求不符的问题或不符合项,审核团队需要识别并记录下来。
不符合项可以包括与法规法规要求不符、流程不完善、记录不完整等。
6.编写审核报告:在评审结束后,审核团队需要编写审核报告,其中包括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记录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建议的改进措施等。
审核报告应该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评审的结果。
7.提出改进措施:审核报告中应该包含针对不符合项的改进措施建议,以帮助组织改进和提升管理体系的效果和效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流程改进、培训提升、文件修订等。
8.进行跟踪:审核团队应该对提出的不符合项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确保组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纠正。
跟踪可以通过随后的内部审核或定期的评估来完成。
9.总结和反思:审核团队应该对整个审核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审核的有效性和改进的机会。
根据反思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审核的流程。
总的来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流程可以分为确定审核计划、准备审核材料、进行评审、收集证据、识别不符合项、编写审核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进行跟踪以及总结和反思等步骤。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二篇)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实施内部审核,验证管理处的各项管理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形成自我完善机制,确保管理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管理处内部审核工作的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组织、领导内部审核工作。
3.2政工科为内部审核的负责部门,审核组具体实施内部审核。
3.3各科室、单位配合内审工作,并负责对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工作程序4.1年度审核计划为保持内部审核活动的持续性,政工科根据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状况,每年年初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处长批准。
4.2审核频次及要求内部审核为滚动审核,每季组织一次,与管理处的季度检查相结合,每12个月至少完成一次完整的滚动;如遇特殊情况(如外审前需要全面审核时),管理者代表报处长同意后,可适时安排临时审核。
4.3审核准备4.3.1每次审核(季度检查)时,由处长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成员。
审核组成员应由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组成。
4.3.2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经处长批准后,由政工科在审核(检查)开始前一周通知到各受审核部门和单位。
审核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审核目的、范围;2)审核依据;3)审核组的组成;4)审核日程安排和审核分工安排(审核员不参加本部门的审核);5)审核注意事项。
4.3.3组长组织审核员熟悉有关审核文件,编制检查表。
4.4审核实施4.4.1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管理处领导、各被审核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1)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2)重申审核计划;3)介绍审核程序和方法;4)协调审核日程。
4.4.2现场检查审核员根据审核计划和检查表所列的检查项目,通过现场检查(问询、查阅文件和记录等),收集管理体系运行的客观证据,并做好审核记录。
4.4.3审核结果整理现场检查结束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研究分析审核情况,汇总审核结果,确定不符合项,填写审核(检查)报告,提出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查程序
1 目 的
验证本公司所建立过程控制是否符合标准和过程控制的要求,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2 范 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过程控制体系的审查。
3 职 责
3.1 公司管理者代表
3.1.1任命审查组长及审查员;
3.1.2审批内部过程控制体系审查计划和审查报告;
3.2质量控制室
3.2.1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3.2.2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3.3 内审组长
3.3.1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分配审查任务及组织编写检查表;
3.3.2组织实施现场审查;
3.3.3编写和提交内审报告。
4 工作程序
4.1内部审核过程流程见表5-1;
4.2 编制年度内审计划
4.2.1根据拟审查的过程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查的结果,由质量控制室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查方案,组织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查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4.2.2 内部过程控制体系审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要求覆盖本公司过程控制的所有要求。
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过程控制审查:
a) 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4.2.3 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a) 审查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 受审部门和审查时间等。
4.2.4根据需要,可审查过程控制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查,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过程控制全部要求。
4.3 审查前的准备:
4.3.1组建审查组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员。
内审员应具有内审员资格且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
4.3.2编制实施计划
审查组长组织编制本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查实施计划》,管理者代表批准。
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审查的目的、范围、依据;
b) 内部审查的工作安排;
c) 审查组成员;
d) 审查时间、地点;
e) 受审部门及审查要点;
f) 审查报告分发范围、日期。
4.3.3 审查准备:
4.3.3.1审查组长根据计划内容为小组成员分配审查任务,批准使用审查专用文件;
4.3.3.2审查组组员根据分配任务,编写《内部质量体系审查检查表》报审查组长批准;
4.3.3.3审查组收集和审查有关文件。
4.3.4 内审组长于内审前十天将《内部过程控制体系审查计划》通知
受审查部门,受审查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4.4 内审的实施
4.4.1 首次会议
4.4.1.1参加会议人员:公司主管、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
审查组长主持会议。
4.4.1.2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4.2现场审查
4.4.2.1内审组根据内审检查表对受审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查,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4.4.2.2内审期间,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对不符合报告进行核对。
4.4.3 现场审查后,末次会议之前,审查组长召开一次审查组会议,主
要内容是:
a) 综合分析审查结果;
b) 依据相关文件,填写《内部过程控制体系审查不符合报告》;
c) 编制不符合项分配表;
d) 对过程控制进行综合评价。
4.4.4末次会议
4.4.4.1参加人员:与首次会议人员相同,与会者签到,审查组长主持会议;
a) 审查组长重申审查目的,总结各部门质量工作情况;
b) 说明不符合的数量和分类;
c) 发出《内部质量体系审查不符合报告》;
d) 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及完成纠正措施的日期;
e) 会上还可澄清或回答受审查部门提出的问题;
f) 宣布审查结论,请领导讲话。
4.5 编写审查报告
现场审查后一周内,审查组长完成《内部过程控制审查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审查报告内容包括:
a) 审查目的、范围、日期;
c) 审查依据; d) 审查组成员; e) 审查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f) 不符合项分布情况、不符合数量及严重程度;
g)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h) 对公司过程控制有效性、适宜性、符合性评价结论,改进建议;
4.6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
4.6.1受审查部门负责人针对审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规定完成期限,计划应得到审查组长的认可。
4.6.2受审查单位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6.3审查组会同质量负责人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定其有效性,将检查结果填入《内部过程控制体系审查不符合报告》和《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统计表》。
如不能按时完成的,审查组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协调解决。
4.6.4管理者代表负责将内部过程控制审查结果和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的验证结果,形成书面文件。
4.7 记录归档
内审中使用的全部记录,由审查组长提交质量控制室进行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