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产酶.ppt

合集下载

第二章 (酶工程)微生物发酵产酶ppt课件

第二章 (酶工程)微生物发酵产酶ppt课件

分解代谢物阻遏现象:
实验: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优先 利用葡萄糖。待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产生 了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隔开一个生长延滞期的“二次 生长现象”(diauxie或biphasic growth)。
这一现象又称葡萄糖效应,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葡萄糖降解 物阻遏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 此调节基因的产物是环腺苷酸 受体蛋白(CRP),亦称降解物 基因活化蛋白(CAP)。
腺苷酸 环化酶 cAMP
抑制
CAP: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ion protein)
5'-AMP
磷酸二酯 酶 激活
分解代 谢产物
三、提高酶产量的策略
(一)菌种选育(一劳永逸) 1.诱变育种
(1) 使诱导型变为组成型——选育组成型突变株
(2)使阻遏型变为去阻遏型
C R P c A M P 复 合 物
C R P + c A M P
cAMP-CRP复合物的作用示意图
操纵基因(Operater gene):
位于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碱基 顺序,能特异性地与调节基因产生的变构蛋 白结合,操纵酶合成的时机与速度。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决定某一多肽的DNA模板,与酶有各自 的对应关系,其中的遗传信息可转录为 mRNA,再翻译为蛋白质。
阻遏蛋白
蛋白质
诱导剂
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
可产生一种组成型调节蛋白(regulatory protein) (一种变构蛋白),通过与效应物 (effector) (包括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特异结合 而发生变构作用,从而改变它与操纵基因的结合力。 调节基因常位于调控区的上游。

酶工程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陕西西 凤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全兴大曲酒;安徽古井贡酒; 贵州遵义董酒;郎酒;剑南春。
精品医学ppt
6
精品医学ppt
7
参与白酒生产中的微生物
1.霉菌
白酒生产常见的霉菌菌种:曲霉、根霉、念珠霉、青
霉、链孢霉等。
2.酵母菌
常见的酵母菌菌种:酒精酵母、产酯酵母、假丝酵母
采用固态配醅发酵,发酵物料的含水量较低,常 控制在55%~65%;
在较低温度下边糖化边发酵,保证酶和酵母的活 性,有利于香味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保证有益微生物正常生长 繁殖和发酵代谢;
固态甑桶蒸馏提取成品酒。大曲酒酿造分为清渣 法和续渣法两种。
精品医学ppt
22
精品医学ppt
精品医学ppt
10
大曲分类(按微生物来源)
传统大曲,菌种来源于大自然。 强化大曲,人工接入某些特殊菌种,使大曲在
糖化力、发酵力或产香方面更加突出。 纯种大曲,采用多菌纯种培养大曲,该大曲出
酒率高,是今后发展方向。
精品医学ppt
11
大曲分类(按制曲温度分)
高温大曲,培养制曲的最高温度在60℃以上,酱 香型和部分浓香型大曲酒,采用此大曲。
用的碳源等)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某 些酶(主要是诱导酶)生物合成的现象。 例如:葡萄糖阻遏 – 半乳糖苷酶的生物合成。
精品医学ppt
30
转录水平的调节——操纵子学说
转录水平的调节机制 2、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加入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
的现象,成为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简称为 诱导作用。 如:乳糖诱导分解乳糖相关酶的产生。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微生物发酵产酶

2、控制阻遏物浓度 微生物酶的生产受到代谢末端产物的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的调节。为避免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可采用难于利用的碳源,或采用分次添加碳源的方法使培养基中的碳源保持在不致于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的浓度。
3、添加表面活性剂 在发酵生产中,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常被用作产酶促进剂,但它的作用机理尚未搞清;可能是由于它的作用改变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更多的酶从细胞内透过细胞膜泄漏出来,从而打破了胞内酶合成的反馈平衡,提高了酶的产量。此外,有些表面活性剂对酶分子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提高酶的活力,例如在霉菌的发酵生产中添加 1%的吐温可使纤维素酶的产量提高几倍到几十倍。
第三节 发酵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保藏细胞 ↓ 细胞活化 ↓ 原生质体←细胞扩大培养→固定化细胞 ↓ ↓ ↓ 固定化原生质体 →发酵 预培养 ↓ 培养基 分离纯化 无菌空气 ↓ 酶
六、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1、添加诱导物 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诱导物能使酶的产量显著增加。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酶的作用底物,例如乳糖诱导ß-半乳糖苷酶的生成,青霉素是青霉素酚化酶的诱导物。 ②酶的反应产物,例如纤维素二糖可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 ③酶的底物类似物,例如异丙基-ß-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ß-半乳糖苷酶的诱导效果比乳糖高几百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诱导物是不参与代谢的底物类似物。
5、高产菌株的选育 目前,优良菌种的获得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诱变;三是用基因重组或细胞融合技术。
5、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1)细菌 大肠杆菌:应用最广泛的产酶菌因为其遗传背景清楚而广泛应用于遗传工程改造微生物的宿主,被改造成表达优良性状的“工程菌”。大肠杆菌可生产多种酶,如,谷氨酸脱羧酶、天门冬氨酸酶、β-半乳糖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核酸外切酶等。 枯草杆菌:用途很广,可用于生产α-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碱性磷酸酶等。 (2)放线菌 链霉菌:; ②作为酶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 ③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④作为自养菌的能源。 当盐浓度太高时,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在较低浓度时却能刺激生长。 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中,应特别注意有些金属离子是酶的组成成分,如钙离子是淀粉酶的成分之一,也是芽孢形成所必需的。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CAP结合位点
DNA
P
O
Z
Y
A
+ + + + 转录
无葡萄糖,cAMP浓度高时
CAP CAP CAP CAP
CAP CAP
CAP
有葡萄糖,cAMP浓度低时
低半乳糖时
葡萄糖低 cAMP浓度高
高半乳糖时
RNA-pol
O I
无转录
O
mRNA
葡萄糖高 cAMP浓度低
I O
无转录
O
低水平转录
色氨酸操纵子——阻遏型操纵子 调节区
UUUU…… UUUU……
4
trp 密码子 前导肽
序列3、4不能形成衰减子结构 •当色氨酸浓度低时
细胞周期与酶的合成
可能的三种模式:
合成伴着生长进行,
进入静止期,合成降
低 静止期合成增加
中间类型
对数生长期合成降低,
三、酶发酵动力学
主要研究在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率,产物 形成速率以及环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 在酶的发酵生产中,研究酶发酵动力学对于了 解酶生物合成模式;发酵条件的优化控制,提 高酶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因素主要是: mRNA和培养基中存的阻遏物:

mRNA稳定性高的,在细胞停止生长后继续合成相应的酶; mRNA稳定性差的,随着细胞生长停止而终止酶的合成;
不受阻遏物阻遏的,可随着细胞生长而开始酶的合成;
受阻遏物阻遏的,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进入稳定期后解除 阻遏,才能开始酶的合成。
2.人工合成酶制剂:

蛋白质的人工合成:人 工合成胰岛素等

人工合成酶制剂受客观
条件的限制,如试剂、 设备等,另外,体外合 成,形成单体的难度大,

微生物发酵产酶

微生物发酵产酶
Back
抗体酶 (abzyme)
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抗体酶制备的理论依据: 1948年, Pauling提出的过渡态理论; 1975年,Kohler和 Milstein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1986年,Lerner和Schultz 分别获得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酶。此 后,不少抗体酶被制备出来。
本章小结
1.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用于发酵产酶;
2. 微生物生长有4个时期,微生物培养产酶有4种方式,可根据 蛋白质生物合成理论、操纵子理论调节控制;
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培养基的组成、pH、温度、 溶解氧,精心调节,效益增加;
4. 固定化微生物发酵产酶是在传统方式上的一种新尝试,优点 很多。
一、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二、细胞生长动力学 三、产酶动力学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细胞生长过程(4个阶段): 调整期、生长期、平衡期、衰退期。
酶生物合成模式(4种): P60图2-9 ➢ 同步合成型 ➢ 延续合成型 ➢ 中期合成型 ➢ 滞后合成型 结论: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第五节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第六节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
P53
调节pH值的必要性: 培养基的pH值与细胞的生长、繁殖以及 发酵产酶关系密切。
pH值变化的原因:
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细胞特性;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P54
发酵工艺条件。
调节pH值常用的的方法:
改变培养基的组分或其比例; 使用缓冲液; 通过流加适宜的酸、碱溶液到培养 基中。
Back
产生一种阻遏 决定酶的合成
蛋白,由多个 是否开始,有
亚基组成。 两个位点:一

酶工程--酶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ppt课件

酶工程--酶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ppt课件

酶发酵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图
保藏菌种
试管斜面培养(活化)
摇瓶扩大培养
种子罐培养 培养基 发酵罐
分离纯化 酶
无菌空气
二、酶生产菌种 (一)产酶菌种的要求
(1)产酶量高; (2)繁殖快,发酵周期短;
(3)产酶稳定性好,不易退化,不易被感染;
(4)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容易培养和管理; (5)安全性可靠,非致病菌。
液体培养基,经灭菌、冷却后,接入产酶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发酵。
2、固体培养发酵
培养基以麸皮、米糠等为主要原料,经灭菌后,接入产酶菌 株,在一定条件下发酵。
3、固定化细胞发酵(70年代后期发展)
将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后,进行发酵生产。
4、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80年代中期发展)
原生质体是指除去了细胞壁的微生物细胞或植物细胞。
酶合成的基因调控类型:诱导和阻遏
1、酶合成的诱导作用
加进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称为 诱导作用。 诱导物一般是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或其底物类似物。 例:乳糖诱导ß-半乳糖苷酶的合成 淀粉诱导a-淀粉酶的合成
2、酶合成的阻遏 (1)终产物阻遏
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 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 到阻遏的现象。
二、应用微生物来开发酶的优点 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 3、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可采用微电脑等新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 5、可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 育菌种,增加酶的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三、酶发酵生产的类型 1、液体深层发酵:
第二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一、酶生物合成的过程
DNA
转录
RNA

酶工程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第四节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

酶工程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第四节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

第四节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
二、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控制
固定化发酵产酶的基本工艺条件与游离细胞发酵大同 小异,已在本章第三节中阐述。这里仅仅介绍固定化细胞 发酵产酶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几个工艺条件控制问题。
1、固定化细胞的预培养 固定化细胞制备好以后,一般要进行预培养,以使固 定在载体上的细胞生长繁殖。待长好后,才用于发酵产酶。 为了使固定化细胞生长良好,预培养应采用利于生长的生 长培养基和工艺条件。然后改换成有利于产酶的发酵培养 基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有时也可采用相同的培养基和工 艺条件进行预培养和发酵。
第四节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
固定化细胞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是 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又能进行生长、繁殖和新陈代 谢的细胞。
固定化细胞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技术, 有关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留待本书第六章阐述。本 节仅介绍其发酵产酶的特点。
固定化细胞产酶是从1978年开始的,十几年来,国内 外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利用固定化细胞 发酵生产α-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 酶、溶菌酶、天冬酰胺酶等胞外酶的研究均取得了成功。
第四节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
4.培养基成分的控制 固定化细胞发酵培养基,一般与游离细胞发酵的培养 基没有多大差别。但是某些固定化载体的结构会受到某些 成分的影响,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以注意。例如:用 海藻酸钙凝胶制备的固定化细胞,过量的磷酸盐会使其结 构破坏,故要在培养基中限制磷酸盐浓度,同时要在培养 基中加进一定浓度的钙离子,以保持其稳定性。此外,为 了有利于氧的溶解和传递,培养基浓度不宜过高,尤其是 培养基的粘度应尽量的低些为好。 此外,为了适应回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工艺要求,还 必须在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的研制,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技 术等方面下功夫。

《酶工程》课件-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课件-微生物发酵产酶

05
微生物发酵产酶存在问题与挑战
产量问题
微生物发酵产酶产量低
由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营养物质的供应、发酵条 件、微生物菌种等,导致酶的产量较 低。
发酵周期长
微生物发酵产酶通常需要较长的发酵 周期,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稳定性问题
酶稳定性差
许多酶在发酵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酶的稳定性降低。
04
微生物发酵产酶应用实例
工业应用
洗涤剂制造
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酶可用于制造 洗涤剂,如蛋白酶用于去除蛋白 质污渍,淀粉酶用于去除淀粉污
渍。
纺织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酶处理纺织 品,可以改善其质地、手感和外观, 如纤维素酶用于棉织物的生物抛光。
造纸工业
通过微生物发酵产酶技术,可以改 进造纸工艺,提高纸张质量和降低 环境污染,如木聚糖酶用于纸浆漂 白。
过程优化与控制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微生物发酵产酶过程进行建模和优化,提高 目标酶的产量和质量。
个性化定制酶
结合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酶的合成,满足不 同领域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酶工程》课件-微生物发酵 产酶
• 微生物发酵产酶概述 • 微生物发酵产酶原理与过程 • 微生物发酵产酶技术与方法
• 微生物发酵产酶应用实例 • 微生物发酵产酶存在问题与挑战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微生物发酵产酶概述
酶工程简介
酶工程定义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 细胞器等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来生产有用物质、设计改造酶或 者生产细胞、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的一门科学技术。

酶工程_02-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_02-微生物发酵产酶
阻遏物(repressor)
一般是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
B. 有阻遏物 … R P O S1 S2 …
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
阻遏物 +
阻遏物
阻遏蛋白 O基因
Enzyme Engineering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重点)
微生物细胞生长曲线(四阶段)
延迟期(调整期) 生长期(对数生长期) 平衡期 衰退期
酶是蛋白质 ——
微生物发酵产酶
如何获得蛋白?—— 蛋白生物合成
从基因到蛋白质:遗传信息的传递 ——
复制
中心法则
Active Enzyme
DNA
转录 逆转录
RNA
翻译 ?
Protein
折叠
要生物合成一个酶,首先应知道这个酶对应的基因 生成的多肽链必须经过正确的加工修饰,并正确折叠,
才能生成有活性的酶
微生物发酵产酶
Cell amount
酶的生物合成模式(四类)
—— 根据酶产生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同步合成型 延续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 滞后合成型
0
A
B Time
C
D
Enzyme Engineering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酶生物合成的四种模式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微生物发酵产酶
—— 转录水平
调节模式 1: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某些物质(容易利用的碳源)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了某
些诱导酶生物合成的现象
连锁效应
实质 —— 解决 ——
cAMP 通过启动基因调控酶的合成 添加 cAMP,控制易用碳源的用量
Enzyme Engineering
操纵子 ——

酶的发酵生产

酶的发酵生产

特点: ①适用性强,可用于各种细胞的悬浮培养和发酵; ②易于人为控制; ③机械化程度高,酶产品质量较好,酶产率及产品回收率较 高。 (三)固定化细胞发酵(70 年代后期) 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 活动(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的细胞。
优点: ①固定化细胞的密度较高,反应器水平的生产强度较大,可提 高生产能力; ②发酵稳定性好,固定化细胞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的 时间,易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③细胞固定在载体上,流失较少,可在高稀释率的情况下连续 发酵,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 ④发酵液中含细胞较少,利于产品分离纯化,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 ①只适用于胞外酶的生产; ②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特殊的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且许多技术 问题都有待研究解决。
二.发酵液的分离、过滤:得到粗品 设备:转鼓式真空吸滤机,离心沉降分离机,板框压滤机。 三.酶液的脱色 活性炭或使用无离子交换作用的脱色树脂。 四.发酵液的浓缩与初步提纯 (一)盐析 1.常用的盐:MgSO4, (NH4)2SO4, (Na)2SO4, NaH2PO4, 它们 盐析蛋白质的能力一般按以上顺序依次增大。实际应用得最多的 是(NH4)2SO4,因其溶解度 在较低的温度下仍相当高。 2.优点:在常温沉淀过程中不会造成酶的失活,沉淀物在室温 下可长期放置,分级沉淀可去除大部分杂质,适用于多数酶的沉 淀。 3.缺点:要经脱盐处理。
七.提高酶产量的其它措施 1.添加诱导物 诱导物一般分为三类:酶的作用底物或底物类似物以及酶的 反应产物。 选择: a. 特异性; b. 诱导效果; c. 来源。 2.控制阻遏物浓度 根据不同的阻遏类型,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 ①分解代谢物阻遏
a. 采用其它的碳源; b. 控制浓度,或分次流加; c. 加一定量的cAMP. ②反馈阻遏 a. 控制终产物浓度; b. 添加末端产物类似物。 3.添加表面活性剂 4.添加产酶促进剂

2章(发酵动力学产酶)

2章(发酵动力学产酶)
莫诺德常数或饱和常数或营养物利用常数克l或molldtdx为莫诺德常数是指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基质浓度即是说当05莫诺德方程与酶反应动力学的米氏方程相似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莫诺德常数也可以通过双倒数作图法求出通过实验在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s1s2sn的条件下分别测出其对应的比生长速率12n然后以1为纵坐标1s为横坐标作图图215
在培养过程中, 细胞生长速率与细 胞浓度成正比
X-细胞浓度
μ-比生长速度
营养物浓度(生长限制基质浓度)和生长速率之间的动力学 关系:Monod模型

dX dt


1 X

m S
Ks S
µ:比生长速率(1/h) (specific growth rate)


µmax:最大比生长速率(1/h)
5.3.3固定化细胞连续产酶动力学

在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过程中, 如反应器内系全混流态, Xf在整个反应器中是均一的,与流出反应器的游离细胞浓 度相同。其细胞生长速率为:
dX ---- =μgXg +μfXf - DXf =μgXg +(μf - D)Xf dt (2-14)
D为稀释率。从式中可以看到,稀释率只会影响游离细胞的浓度,对固定 在载体上的细胞浓度无影响。 当D <μf 时, 发酵容器内的细胞浓度越来越高,直到达到平衡为止。 当D >μf 时,发酵容器内的细胞浓度越来越低, 直到达到新的稳态。 而固定在载体上的细胞浓度不受稀释率的影响。所以,固定化细胞发酵的 显著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在高稀释率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发酵。 在D=μf 的条件下,发酵容器内的细胞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游离细胞浓度 (Xf)和固定在载体上的细胞浓度(Xg)基本上保持恒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酶的生产
第二章酶的生产
退出
第一节 微生物酶的开发
一、应用微生物开发酶的优点: (1)微生物生长快、周期短。生产能力 大,
能满足市场需求。 (2)微生物种类多,不同的环境下的微生物
以特殊的代谢方式分解利用不同的底物。为 酶品种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3)通过基因工程使动植物细胞中的酶都能用微 生物细胞获得。因此,有计划地筛选菌种, 可以生产几乎任何一种酶。
退出
二、微生物酶开发的一般程序
(一) 样品的采集 采样的目的、采样地点、采样方法及采样的数
量。 (二) 菌种的分离
培养基的确定、培养条件的确定。
退出
(三) 菌种的初筛 (1)用简单的定性反应进行初筛; (2) 最初分离阶段给予特殊的培养基或培养条 件,让目的菌株大量繁殖。
(四) 菌种的复筛 初筛之后,还要进行复筛。复筛的目的是筛
即停止; (3)酶所对应的mRNA很不
稳定。
退出
Back
延续合成型的特点
(1)酶的合成可以诱导,不受分解代谢物或产物的阻遏; (2)酶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在生长平衡期后仍可继续较长 时间用于酶的合成。
退出
Back
中期合成的特点 (1)酶的合成 受到反馈阻遏; (2)所对应的 mRNA不稳定。
谢网络图
第二节 酶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度,产物生成速度及环境 因素对这些速度的影响.
退出
酶发酵动力学研究意义:
了解酶生物合成模式, 发酵工艺条件优化控制, 提高酶产量.
本节主要内容:
一、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二、细胞生长动力学
退出
三、产酶动力学
一、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细胞生长一般经4个阶段,如图:
退出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
生长曲线代表在新的适应环境中生长、分裂直至 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分为迟缓期、 对数期、稳定期和死亡期四个主要的时期。 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反映的是群体而不是单个细 胞的生长规律。 认识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设法缩短迟缓期、延长对数期以及在稳定期收 集菌体。
退出
细胞生长曲线
附:背景知识——微生物生长的研究
退出
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获得单细胞 (纯培养)
退出
好氧培养
固体培养法 液体培养法
摇瓶培养 发酵罐
厌氧培养(厌氧罐技术、Hungate滚管 技术、厌氧手套箱技术)
发酵罐
退出
亨盖特滚管技术(hungate roll-tube
technique):

交叉学科,F6P它将计算机技术、自Xyl5动P 控制、Rib基5P
因操作技1术,6FD与P 发酵工程结合起来,研究生产
过程D中HAP细胞代谢GAP流的分布,利用E4P代谢控制Sed理7P
论和网络刚性理G3P论寻找限制代谢流率的代谢
瓶颈和代谢网络中制约转化率提高的酶反应,
PEP
为定向菌CO种2 选育和发酵控制Lac提供思路。
1、分类
宏观产酶动力学(非结构动力学): 从整个发酵系统着眼,研究群体细胞的产酶速率 ; 微观产酶动力学(结构动力学): 从细胞内部着眼,研究细胞中酶合成速率。
退出
2、宏观产酶动力学方程通式
dE/dt=(αµ+β)x
X—细胞浓度; u—细胞比生长速率; —生长偶联的比产酶系数; —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
选产酶量高、性能更符合生产要求的菌种。 酶活的测定方法的建立对其很重要。
退出
(五) 对复筛获得菌株的要求 (1)不是致病菌; (2)菌株不易变易和退化; (3)不易感染噬菌体; (4)微生物产酶量高; (5)酶的性质符合应用需要,最好是胞外酶; (6) 便于分离和提取,得率高; (7)微生物培养营养要求低。
同步培养法:使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细胞 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同步生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 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能同时分裂的生长 方式。
退出
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一)测生长量
测体积(离心)
1.直接法
退出
称干重
离心法(单细胞微生物) 过滤法(丝状微生物)
比浊法(分光光度计)
2.间接法
含氮量
生理指标法 含碳量
DNA含量测定
退出
(二)计繁殖数
直接计数法
血球计数法 涂片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
退出
涂布平板法 倒平板法
退出
四、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一)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1.特征:指数生长。
退出 G = t/n
退出
2.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
退出
1.迟缓期 (1)主要特征: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
退出
选择与改造
(1)选择最理想的酶合成模式——延续合成型; (2)改造非理想模式
A、同步合成型:适当降低发酵温度,尽量提 高相应的mRNA的稳定性;
B、滞后合成型:尽量减少甚至解除分解代谢 物阻遏,使酶合成提早开始;
C、中期合成型:努力提高mRNA稳定性,解 除代谢物阻遏物。
退出
二、细胞生长动力学
退出
(八) 微生物酶的提取方法 (1)酶的粗提; (2)酶的精制。
退出
(九) 微生物产酶菌种的保藏 (1)斜面; (2)沙土管; (3)冷冻。
退出
代谢流分析与控制
Gl ucose
细胞膜
=======================
PEP
Pyr
CO2
代谢工G6P程是当今国际生化工程界Ribu的5P 新兴
假设K2和DNA浓度为常数, dM/dt=k8RSi-k11M- μM dRSi/dt=k5RASi-k-5RSi- μRSi 退出 dRA/dt=k2DNA-k5RASi+k-5RSi- μRA
(5)阻遏系酶合成模型
K3和DNA浓度设定为常数:
dM/dt=k9Ri-k11M- μM
Pyr
Al a
CO2 AcCoA
Val
退出
Oaa Mal
Suc
Isocit
CO2 NADP H
aKG
SucCoA
CO2
NH4 + AT P
Gl u Gl n
细胞膜
Gl u
Gl n
=====================================
谷氨酸与谷氨酰胺产生代谢网络图
退出
谷氨酸棒杆菌产生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脯氨酸代
(4)延续合成型:部分生长偶联型, α≠0, β≠0 dE/dt= αµX+βX
有关模型参数一般通过线性化处理及尝试 误差法求出.
退出
附:3、微观产酶动力学
(1)细胞内酶生物合成的一般模型
(cf.P54)
RA、Ri:有、无活性的阻遏蛋白;Si、Sr:诱导物和阻遏物; cc:环腺苷酸接受蛋白CRP与环腺苷酸CAMP的复合物; RSi:RA与Si的结合物,不与操纵基因结合;
退出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 细菌数目的对数








亡 期


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
退出
时间
比较酶产生与细胞 生长的关系,可把 酶生物合成模式分 成4种类型:
酶生物合成的四种类型
退出
酶生物合成的四种类型
go
(1)同步合成型:
酶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同步进行。(Fig)
(2)延续合成型:
酶的合成伴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开始,生长进入平 衡期后,酶又延续合成一段时间。(Fig)
(3)中期合成型 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进入平
衡期后,酶的合成随之停止。 (Fig)
(4) 滞后合成型
退出
当细胞进入平衡期后,才开始并大量积累酶
(Fig)
同步合成型的特点
(1)酶的生物合成可以诱 导,不受分解代谢物
阻遏和反应产物阻遏; (2)当除去诱导物或细胞 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立
退出
(六) 最佳产酶条件的初步确定 (1)培养方式的确定; (2)最佳培养条件组合; (3) 产酶特性(胞内酶、胞外酶); (4)微生物酶收集的时间顺序;
退出
(七) 微生物产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1)获得高产菌种的突变体; (2)利用代谢工程和代谢调节机理来提高酶产量; (3)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原有菌株中目的基因转 移到对生产环境更适应的菌株内,使其高效表 达;
RSr:Ri与Sr的结合物,可与操纵基因结合,而使 mRNA无法合成 。
退出 N:RNA的分解产物。
(2)酶的生物合成速率
dE/dt=K10M –μE
M:细胞中mRNA浓度(mol/L) E:细胞中酶浓度(U/L) μ :细胞比生长速率(h-1)
对非生长偶联型,u=0
退出
(3)受分解代谢物阻遏的酶生物合成模型
退出
Back
滞后期合成型的特点
(1)在对数生长 期不合成酶(可能 是受到分解代谢物 阻遏的影响); (2)所对应的 mRNA稳定性高。
退出
Back
影响酶生物合成的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1)mRNA的稳定性; (2)培养基中阻遏物存在与否。
规律:
(1)mRNA稳定性高,细胞停止生长后继续合成其所对应的酶; (2)mRNA稳定性差,酶的合成随着细胞停止生长而终止; (3)受某些物质阻遏,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在平衡期后(解 除阻遏),开始合成酶。 (4)不受某些物质阻遏,酶的合成随着细胞生长而同步增长。
假设细胞中K1和DNA浓度为常数. mRNA浓度: dM/dt=k7CC-k11N- μM cc浓度: dCC/dt=k4CRP·cAMP-k-4CC- μCC CRP浓度: dCRP/dt=k1DNA-k4CRP·cAMP+k-4CC- μ·C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