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皮肤科学何黎目录-带页码
美容皮肤科学复习教材
色素沉着
皮肤黑色素增多导致。解决方法包 括避免过度日晒,使用美白产品, 注意保湿和防晒。
03
美容皮肤科学的应用
营养皮肤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饮食平衡
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应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 剂,如蔬菜、水果、坚果和全谷物。
VS
营养补充剂
适量摄取营养补充剂对皮肤有益,如维生 素C、维生素E、抗氧化复合物等,但需 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皮肤油脂分泌较少,易出现干燥、发痒、粗 糙等问题。护理方法包括使用保湿性强的护 肤品,定期做面膜,避免过度清洁。
混合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
T区油脂分泌旺盛,其他部位油脂分泌较少 。护理方法包括分区护理,使用针对混合性 皮肤的护肤品。
皮肤敏感度较高,易出现过敏反应。护理方 法包括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刺激性 强的化妆品,注意防晒。
混合性皮肤
T型区油脂分泌多,U型区干燥。
敏感性皮肤
皮肤薄,毛细血管扩张,对环境因 素和化妆品敏感。
皮肤健康的重要性
01
02
03
社交自信
健康的皮肤让人更有自信 ,从而在社交场合中更加 活跃和自信。
防止紫外线伤害
皮肤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 线,保护深层组织免受伤 害。
反映身体健康
皮肤问题可能反映身体健 康问题,如黄疸、肝斑等 。
02
皮肤护理基础知识
清洁皮肤的方法
卸妆
选择温和的卸妆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皮肤。
选择合适的洁面产品
根据肤质选择合适的洁面乳、洁面膏等,避免使用过多力度和次数。
正确的洗脸方法
用温水湿润脸部,取适量洁面产品揉出泡沫,按摩脸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实用美容皮肤科学
目录分析
第一章美容皮肤科学
第二章美容皮肤科医 师
第三章医疗美容法规 与市场
第四章美容皮肤科机 构建设与规范
第六章皮肤医疗美 容心理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七章医患沟通
第九章皮肤结构与 屏障功能
这本书很专业,很全面,现在的医学水平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内容较多,大部分不感兴趣的我直接走马 观花了,反观感兴趣的是慢读,可以选读和自己相关的章节,剩下的当作一本字典,需要的时候再来查阅吧,书 很不错[爱心]。
我都是跳着看的,只看一些简单护肤部分和一些基本美容原理,有些专业名词看不懂,就跳过[呲牙],感觉 还是收获很大,毕竟,我不做这一行业,只是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皮肤,更好的护肤和正确选择美容手段。
第三十章射频
2
第三十一章超 声美容
3
第三十二章冷 冻溶脂
4
第三十三章光 动力
5
第三十四章面 部护理与治疗
第三十五章肉毒素注 射
第三十六章填充剂注 射
第三十七章注射溶脂 第三十八章化学剥脱
第三十九章皮肤的分 类
第四十章皮肤亚健康
第四十一章敏感性皮 肤
第四十二章黑眼圈
第四十三章皮 肤老化的对策
第四十四章各 年龄段面部皮 肤美容问题和 物理治疗
精彩摘录
面部软组织由浅至深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疏松组织层、深筋膜或骨膜
润泽脂质与汗腺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一层透明的弱酸性薄膜称为“皮脂膜”。润泽脂质由 皮脂腺分泌和角质细胞崩解的脂质共同组成,主要由角鲨烯(12%)、蜡脂(26%)、甘油三酯(57.5%)、胆固 醇酯(3.0%)和胆固醇(1.5%)构成,润泽脂质标志性成分是角鲨烯,不仅具有“锁水”的作用,还有抗紫外线 损伤的作用,皮脂膜中脂质及水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可维持皮脂膜的完整性,是皮肤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美容皮肤科学复习教材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109:38:3009:38Oc t-2021- Oct-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9:38:3009:38:3009:38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120.10.2109:38:3009:38:30October 21,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9:38:3009:38:3009:3810/21/2020 9:38:30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109:38:3009:38Oc t-2021- Oct-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9:38:3009:38:3009:38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三、顶泌汗腺(位置、开口、分泌物、狐臭的产生)
四、毛发与毛囊
1.毛发的分类:胎毛、终毛、毫毛
2.毛发的结构:毛干、毛根、毛囊 毛乳头中的毛基质是毛囊与毛发的生长区,毛 发的黑素存在于毛基质中。
3.终毛的横切面分三层:毛小皮、毛皮质、髓质
4.毛囊的分部:漏斗部、峡部、颈部和球部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区(惊叹号发)、退行期(棒状发)、休止期
阻挡和折射紫外线深入皮肤
5.吸收功能
占皮肤全部吸收能力的90%以上,主要吸收脂溶性物质
黑素细胞:是合成和分泌黑素颗粒的树枝状细胞,位于 表皮基底层与毛基质等处
朗格汉斯细胞:为免疫活性细胞
麦克尔细胞:是一种触觉感受器
黑素细胞的功能:
1.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 黑素细胞数目无种族差异,不
美容皮肤科学概论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发展研究的方向和学科展望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
Definition: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认识
是一门以医学美学为指导、皮肤科学为基础、运用现 代医学诊疗技术和美容手段,研究皮肤的结构及生理 机能,实施维护、改善、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的健与 美及其规律性的新兴医学交叉学科。 它是美学、美容学、化妆品学、皮肤科学等学科的有 机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为提高人的生命活力美感,提 高人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专业教育方面
加强医学教育中美容皮肤科学的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的审美修养及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美容皮肤科学的体系结构
三个范畴
基础理论
临床实施
专业教育
美容皮肤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皮肤科学的关系
皮肤科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美容皮肤科 是其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人体皮肤的美学意义 健美的皮肤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健美的皮肤是传递美感信息的物质基础
Definition:
生命活力 指人体的生理、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所体现出的 能量在人体结构中的规律分布,并推进、完善其结构 发展的一种力量。 生命质量 指人体的结构、形态、功能及其生存、发展的 优劣程度。
皮肤的健美既是生命活力体现的重要 因素,也是生命质量优劣程度的体现。
美容皮肤科学的研究对象
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即相互独立,又互相交叉,共同的目标就是维护、修复、再 塑人体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与生命质量。
美容皮肤科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及其修养
必须有多元性的职业素质及其修等
1绪论、皮肤的基础理论
(五)基底细胞层
位于表皮的最深层。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 的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长轴与基 底膜带垂直。
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 生发层
生发层:表皮细胞的分裂增生与抑制维持 在适度的比例,使新生的细胞与脱落的角 层细胞保持平衡,以保证其生理需要的厚 度。
表皮通过时间: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动 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 面并脱落又需要14天,共约28天,这个时 间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此类细胞不产 生角蛋白,细 胞间无桥粒 。
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含有酪 氨酸酶的细胞器称黑素小体,是进行黑素 合成的场所。
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层细胞和棘细 胞,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 不同肤色人种的黑素细胞数量大致相等。 肤色不同在于黑素小体大小、种类、数量 和分布不同。其数量、大小、种类、分布 决定了不同种族皮肤颜色的差异。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 素
酪氨酸酶 氧化
聚合
转运:黑色素颗粒由黑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人类皮肤有两种黑素亚型:优黑素(褐 色或黑素)由酪氨酸合成。褐黑素(黄 红色)由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
黑素细胞功能:
1、决定皮肤颜色;
三、表皮与真皮的连接
半桥粒 基底膜带(BMZ):是位于表皮与真皮
之间,在PAS(过碘酸一雪夫)染色条件 下呈紫红色均质带。 基底层细胞底部借助半桥粒与基底膜带 相附着,将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
基底膜带
电镜下基底膜带可分为四层: 胞膜层:即基底细胞真皮侧胞膜 透明层:主要为板层素及其异构体 致密层:主要为Ⅳ型胶原,有少量板层素 致密下层:也称网板,主要成分是Ⅶ型胶
美容资料大全目录模板
美容资料大全目录模板目录:
一、美容基础知识
1. 皮肤解剖学
2. 皮肤类型及护理
3. 常见美容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美容产品介绍
1. 面部护肤品
a. 洁面产品
b. 爽肤水
c. 乳液/面霜
2. 眼部护理品
a. 眼霜
b. 眼膜
3. 唇部护理品
a. 唇膏
b. 唇膜
4. 身体护理品
a. 沐浴露/洗液
b. 乳液/身体霜
5. 发乳/护发品
a. 洗发水
b. 护发素/发膜
c. 发油/精华露
三、美容工具及使用技巧
1. 化妆刷具
2. 按摩工具
3. 面膜工具
4. 美甲工具
5. 使用技巧分享
四、美容院及服务介绍
1. 美容院分类及特点
2. 常见美容服务项目
a. 清洁美容
b. 水光针
c. 脱毛服务
d. 美甲服务
e. 美睫服务
五、美容常识解答
1. 常见美容误区
2. 美容顾客常见问题解答
六、美容常见问题DIY解决方法
1. 去黑头方法
2. 祛痘秘籍
3. 去除眼袋方法
4. 美白小妙招
七、美容行业发展现状
1. 美容行业市场规模
2. 美容行业发展趋势
八、美容职业规划
1. 美容师就业前景
2. 美容师培训及技能提升
以上为《美容资料大全目录模板》的目录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提供帮助。
每个小节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以满足所写文章的字数要求。
祝您写作顺利!。
美容皮肤科学何黎目录-带页码
美容皮肤科学何黎目录-带页码封面页-15书名页-13版权页-12目录页-10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 3第一节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及范畴 3一、基础理论 3二、临床实践 4三、专业教育 4第二节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一、正常皮肤生理数据的基础研究 5二、现代激光技术激光生物学的发展 5三、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 5四、美容皮肤外科 5五、化妆品临床研究 6六、中医中药美容 6第三节美容皮肤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6一、美容皮肤科学与医学美学的关系 6二、美容皮肤科学与美容医学的关系7三、美容皮肤科学与皮肤科学的关系7第四节美容皮肤科学的特点及学习路径7一、全面学习皮肤病学基础知识7二、重点掌握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知识7三、重新认识并学习皮肤美容技术及护理技术8四、牢固树立医学美学与美容观念,奠定学科基础8 第二章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理论9第一节皮肤胚胎学9一、表皮的来源及发育9二、真皮的来源及发育10第二节皮肤解剖学10一、皮肤的厚度11二、皮纹及线系统11第三节皮肤组织学与生物学12一、表皮12二、真皮19三、表皮和真皮的连接机构22四、皮下组织23五、皮肤附属器23第四节皮肤生理功能34一、皮肤屏障功能34二、皮肤的吸收功能38三、皮肤的感觉功能41四、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42五、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43六、皮肤的代谢功能44七、皮肤的免疫功能48第三章皮肤光生物学53第一节光物理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53一、光物理学特性53二、光生物学特性54第二节皮肤光生物学类型55第三节光致皮肤急性损伤及防治56一、光致皮肤急性损伤56二、光致皮肤急性损伤的防治57第四节光致皮肤老化及防治58一、概述58二、皮肤光老化的表现58三、皮肤光老化的组织学改变59四、皮肤光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区别59五、皮肤光老化的发生机制59六、皮肤光老化的预防61七、皮肤光老化的治疗65第四章皮肤保健68第一节皮肤美学68一、皮肤健美的标志68二、皮肤健美的基本特征68第二节皮肤健美的影响因素71一、内源性因素71二、外源性因素72第三节皮肤分类73一、主分类及判定标准73二、次分类及判定标准73第四节皮肤护理75一、日常皮肤护理75二、不同类型皮肤特点及护理78第五节特殊部位皮肤护理80一、眼部皮肤护理80二、颈部皮肤护理81三、躯干部皮肤护理81四、手部皮肤护理82五、足部皮肤护理82第六节不同年龄皮肤护理83一、年龄与皮肤的关系83二、婴幼儿皮肤护理83三、青少年皮肤护理85四、中年人皮肤护理86五、老年人皮肤护理86第七节不同性别皮肤护理87一、性别与皮肤的关系87二、女性皮肤护理88三、男性皮肤护理89第八节不同季节皮肤护理89一、气候、环境与皮肤的关系89二、不同季节护理90第九节不同种族皮肤护理91一、种族与皮肤关系91二、不同人种皮肤护理原则92 第五章毛发及甲的保健93 第一节毛发保健93一、毛发健美的标志93二、毛发分类93三、毛发的损伤93四、头皮及毛发的特点94五、毛发的护理95六、常见头皮问题97第二节甲保健98一、美甲的标志98二、甲损伤与甲病98三、甲修饰99第六章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102第一节损容性皮肤病的症状102一、自觉症状102二、他绝症状102第二节损容性皮肤病的物理检查108一、玻片压诊法108二、滤过紫外线检查108三、皮肤CT检查109四、皮肤无创性检测技术110第三节损容性皮肤病的实验室检查113一、斑贴试验113二、光斑贴试验115三、皮内试验116四、划破试验116五、最小红斑量测定117六、光激发试验118七、最小光毒试验119八、真菌检查120九、螨虫检查121第四节皮肤组织病理121一、适应症121二、皮损的选择121三、取材方法122四、标本处理122五、皮肤的基本病理变化122第五节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路径128一、病史128二、体格检查129第七章宋容性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131 第一节内用药物131一、糖皮质激素131二、抗组胺药物134三、抗生素类137四、免疫调节剂138五、特殊治疗药物139六、维生素类144第二节外用药物145一、外用药的性能146二、外用药的剂型150三、外用药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153 第三节医学护肤品154一、医学护肤品的特点154二、医学护肤品的作用154三、医学护肤品的分类155四、医学护肤品的临床应用155第四节损容性皮肤病的预防157一、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58二、光线性皮肤病158三、皮脂溢出性皮肤病的防护159四、化妆品皮炎的防护160五、皮肤肿瘤的预防160六、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160七、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161八、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161九、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162十、营养障碍性皮肤病的预防162 十一、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162第八章常用皮肤美容技术163第一节激光美容163第二节注射填充美容173一、注射美容173二、填充美容174第三节化学剥脱术178一、化学剥脱术的概念178二、化学剥脱术的分类178三、常见的化学剥脱剂179四、适应症180五、禁忌症181六、注意事项181第四节其他技术181一、冷冻181二、倒模面膜184第九章美容皮肤外科187第一节概述187一、皮肤外科学的定义和范畴187二、皮肤外科学的诞生和发展187三、皮肤外科与美容医学188第二节皮肤创伤与修复188一、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88二、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189三、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因素190第三节皮肤外科基础知识190一、皮肤外科手术及适应症191二、其他皮肤外科治疗191三、皮肤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191第四节皮肤外科基本原则195一、微创或无创原则是皮肤外科的最基本原则195二、有创手术治疗的基本操作原则195第五节面部常用皮瓣成形术196一、概述196二、各类皮瓣及其适应症197第六节肿瘤切除201一、肿瘤切除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01二、常用皮肤肿瘤切除法202第七节Mohs显微描记手术204一、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临床意义204二、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基本原理204三、Mohs显微描记手术适应症205四、Mohs显微描记手术手术方法206第八节皮肤磨削术207一、适应症207二、禁忌症207三、手术方法208四、磨削的深度208五、术后处理209六、并发症209第九节白癜风表皮移植209一、表皮移植的适应症210二、表皮移植的禁忌症210三、病变区域表皮的去除210四、供区的选择210五、表皮制备和移植210第十节腋臭剥离术211一、腋臭剥离术原理211二、腋臭剥离术手术方法211三、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212第十一节毛发移植术212一、毛发移植术的理论基础及基本过程212二、毛发移植技术简介213三、毛发移植注意事项214第十二节甲外科术214一、甲的解剖结构214二、需甲外科治疗的常见疾病214三、甲病对美容的影响215四、几种常见的甲外科手术操作215第二篇各论第十章敏感性皮肤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219 第一节敏感性皮肤219第二节接触性皮炎222第三节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224一、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分类224二、诊断技术228三、治疗230四、预防230第四节激素依赖性皮炎231第五节换肤综合征234第六节湿疹236第七节特应性皮炎238第八节季节性皮炎241第九节口周皮炎242第十节唇炎243第十一章皮脂溢出性疾病246第一节痤疮246第二节酒渣鼻249第三节脂溢性皮炎251第十二章色素性皮肤病254第一节黄褐斑254第二节雀斑257第三节瑞尔黑变病259第四节炎症后色素沉着261第五节外源性色素沉着263第六节雀斑样痣265第七节太田痣266第八节颧部褐青色痣268第九节咖啡斑269第十节白癜风271第十一节炎症后色素减退275第十二节单纯糠疹276第十三章毛发疾病279第一节斑秃279第二节性激素源性脱发282第三节多毛症283一、妇女多毛症283二、多毛症285第四节白发286第十四章日光性皮肤病289第一节日晒伤290第二节多形性日光疹292第三节慢性光化性皮炎294第四节光线性肉芽肿296第十五章感染性皮肤病298第一节扁平疣298第二节丝状疣300第三节单纯疱疹300第四节带状疱疹302第五节脓疱疹304第十六章血管瘤307第一节鲜红斑痣307第二节草莓状血管瘤310第三节海绵状血管瘤313第四节樱桃样血管瘤316第五节毛细血管扩张症316第六节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319 第七节化脓性肉芽肿320第八节血管角化瘤322第十七章皮肤肿瘤325第一节良性皮肤肿瘤325一、色素痣325二、汗管瘤328三、粟丘疹329四、睑黄疣330五、疣状痣332六、软纤维瘤333七、异物肉芽肿334八、面部瘢痕335九、表皮囊肿338十、脂囊瘤339十一、皮脂腺痣340十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342 十三、脂溢性角化病343第二节癌前期皮肤肿瘤345第三节恶性皮肤肿瘤346一、基底细胞癌346二、鳞状细胞癌348三、恶性黑素瘤352第十八章免疫性皮肤病357第一节红斑狼疮357一、盘状红斑狼疮357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359三、系统性红斑狼疮360第二节皮肌炎363第三节硬皮病366第四节淋巴细胞浸润症368第十九章皮肤科常见急症370 第一节药疹370第二节急性荨麻疹374参考文献377中英文名词对照385。
1《美容皮肤科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美容皮肤科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容皮肤科学适用专业:中医康复保健(中医美容方向)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美容皮肤科学》是中医康复保健美容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其课程性质是理论与技术结合的应用类专业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美容皮肤科学理论与技术操作的应用能力,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是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重点及特色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分析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定位;校企合作开展工作过程分析,以实际工作流程及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依据美容项目流程及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重要性和难易度排序,结合学生特点、老师特点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载体和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共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新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美容皮肤科学工作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工作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和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达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美容人才”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和重点疾病。
(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
(3)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并与已经学到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互相结合。
2、职业技能目标:掌握常用美容皮肤科学技术的操作,针对不同个体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实施。
3、职业素养目标: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备高尚的服务意识,通过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分析,结合美容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南宁市卫生学校课程标准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根据本课程标准要求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加强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绪论、皮肤的基础理论
.
基底膜带
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 屏障等作用。
表皮无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即通过基底 膜带进入表皮,而表皮的细胞产物又可通过 基底膜带进入真皮。
一般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 40000的大分子通过,但当其发生损伤时, 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 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
.
第三节 美容皮肤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医学美学的关系 一个是理论基础、一个是前者的应用与 实践
与美容医学的关系 主要组成部分
与皮肤科学的关系 美容皮肤科是其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
第四节 美容皮肤科学特点及学习路径
一、熟悉了解皮肤的解剖、生理、病理 等基础知识;
二、掌握常见皮肤病临床诊断和处理; 三、掌握皮肤美容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
研究美学、美容学、皮肤科学有机结合 方法、途径。
.
临床实践
美容皮肤内科学 美容皮肤外科学 中医美容皮肤科学 皮肤护理与保健美容学 美容皮肤心理学的咨询技术 皮肤物理化学美容治疗技术 皮肤护理美容操作技术与方法 损容性皮肤病诊疗技术与审美评价
.
专业教育
医学教育中美容皮肤科学的教育, 皮肤美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
角质形成细胞由深向浅按分化程度有序排列,最 终形成富含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质细胞而脱落,角 蛋白的有序排列是皮肤抵抗外界物理、化学、微 生物损害的重要因素。
角质形成细胞间以桥粒相连接, .
.
桥粒是由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膜各 自发出的卵圆形的致密的突起,主要由跨 膜蛋白和桥粒斑蛋白构成。通过相邻细胞 间张力细丝网形成连续的牢固的网状结构。 具有很强的抗张力。
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的作用。
.
美容皮肤科学PPT课件
LOGO
美容皮肤科学
(Cosmetic Dermatology)
学习的基本要求
掌握:皮肤的解剖结构 掌握:表皮与真皮的分层 掌握:皮纹与皮肤的线 重点:皮肤的解剖结构,皮纹及其皮肤的线
难点:皮肤的解剖结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及范畴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
是一门以皮肤科学为基础、以医学美学为指 导,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和美容手段,旨 在维护、改善、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的健与 美的新兴医学交叉学科。
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皮肤胚胎学 皮肤覆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6%,成人皮肤的
面积约为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构成。
表皮由表及里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 颗粒层、棘皮层、基底层(生发层)。
正常情况下经皮水分流失量为2—5g/h/m2。 (教材P13有错误!参考资料附图)
角质层还对紫外线、微生物及理化因素具有 防御作用。
角质层细胞间质主要由脂质和少量天然保湿 因子构成。
来源于颗粒层、棘细胞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板 层小体合成的脂质以胞吐作用的方式释放到 角质细胞的间隙,能以共价键与角质细胞相 结合,这些脂质就称为结构脂质。
皮脂膜
皮脂膜:是润泽脂质(由皮脂腺分泌的 皮脂、角质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共同组 成)与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液乳化形成 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一层透明的弱酸性薄 膜
(结构脂质的标志性成分:神经酰胺) 作用:保湿、调节PH、保持表皮完整、
促进吸收、抗微生物。
研究美学、美容学、皮肤科学有机结合 方法、途径。
临床实践
美容皮肤内科学 美容皮肤外科学 中医美容皮肤科学 皮肤护理与保健美容学 美容皮肤心理学的咨询技术 皮肤物理化学美容治疗技术 皮肤护理美容操作技术与方法 损容性皮肤病诊疗技术与审美评价
《美容皮肤科》课件
美容皮肤科与皮肤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皮肤医学主要关注皮肤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而美容皮肤科更侧重于皮肤的 美容和保养。
联系
皮肤医学是美容皮肤科的基础,美容 皮肤科在皮肤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了各种美容技术。
美容皮肤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美容皮肤科起源于古代人们对美容的追求和实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逐渐 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现状
目前,美容皮肤科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各种美容技术不断涌现,满 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02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Leabharlann 皮肤结构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 皮下组织构成,各层具有 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03
美容皮肤科技术与方法
皮肤护理技术
皮肤清洁与去角质
通过清洁和去角质,去除皮肤 表面的污垢和死皮细胞,促进
皮肤新陈代谢。
皮肤保湿与滋润
通过使用保湿霜、滋润霜等护 肤品,为皮肤提供所需的水分 和营养,保持皮肤弹性和滋润 度。
防晒与美白
通过使用防晒霜、美白精华等 产品,预防紫外线对皮肤的伤 害,同时提亮肤色,改善皮肤 暗沉。
04
美容皮肤科的应用与效果
皮肤护理的应用与效果
皮肤护理
通过日常护肤、清洁、保湿等措施,改善皮肤质地、减少皱 纹、保持皮肤健康。
皮肤护理效果
长期坚持皮肤护理能够使皮肤保持年轻、光滑、有弹性,延 缓皮肤衰老。
激光美容的应用与效果
激光美容
利用激光能量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破坏黑色素等作用,达到美白、淡斑、除 皱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页-15书名页-13版权页-12目录页-10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 3第一节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及范畴 3一、基础理论 3二、临床实践 4三、专业教育 4第二节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一、正常皮肤生理数据的基础研究 5二、现代激光技术激光生物学的发展 5三、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 5四、美容皮肤外科 5五、化妆品临床研究 6六、中医中药美容 6第三节美容皮肤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6一、美容皮肤科学与医学美学的关系 6二、美容皮肤科学与美容医学的关系7三、美容皮肤科学与皮肤科学的关系7第四节美容皮肤科学的特点及学习路径7一、全面学习皮肤病学基础知识7二、重点掌握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知识7三、重新认识并学习皮肤美容技术及护理技术8四、牢固树立医学美学与美容观念,奠定学科基础8第二章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理论9第一节皮肤胚胎学9一、表皮的来源及发育9二、真皮的来源及发育10第二节皮肤解剖学10一、皮肤的厚度11二、皮纹及线系统11第三节皮肤组织学与生物学12一、表皮12二、真皮19三、表皮和真皮的连接机构22四、皮下组织23五、皮肤附属器23第四节皮肤生理功能34一、皮肤屏障功能34二、皮肤的吸收功能38三、皮肤的感觉功能41四、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42五、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43六、皮肤的代谢功能44七、皮肤的免疫功能48第三章皮肤光生物学53第一节光物理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53一、光物理学特性53二、光生物学特性54第二节皮肤光生物学类型55第三节光致皮肤急性损伤及防治56一、光致皮肤急性损伤56二、光致皮肤急性损伤的防治57第四节光致皮肤老化及防治58一、概述58二、皮肤光老化的表现58三、皮肤光老化的组织学改变59四、皮肤光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区别59五、皮肤光老化的发生机制59六、皮肤光老化的预防61七、皮肤光老化的治疗65第四章皮肤保健68第一节皮肤美学68一、皮肤健美的标志68二、皮肤健美的基本特征68第二节皮肤健美的影响因素71一、内源性因素71二、外源性因素72第三节皮肤分类73一、主分类及判定标准73二、次分类及判定标准73第四节皮肤护理75一、日常皮肤护理75二、不同类型皮肤特点及护理78第五节特殊部位皮肤护理80一、眼部皮肤护理80二、颈部皮肤护理81三、躯干部皮肤护理81四、手部皮肤护理82五、足部皮肤护理82第六节不同年龄皮肤护理83一、年龄与皮肤的关系83二、婴幼儿皮肤护理83三、青少年皮肤护理85四、中年人皮肤护理86五、老年人皮肤护理86第七节不同性别皮肤护理87一、性别与皮肤的关系87二、女性皮肤护理88三、男性皮肤护理89第八节不同季节皮肤护理89一、气候、环境与皮肤的关系89二、不同季节护理90第九节不同种族皮肤护理91一、种族与皮肤关系91二、不同人种皮肤护理原则92 第五章毛发及甲的保健93第一节毛发保健93一、毛发健美的标志93二、毛发分类93三、毛发的损伤93四、头皮及毛发的特点94五、毛发的护理95六、常见头皮问题97第二节甲保健98一、美甲的标志98二、甲损伤与甲病98三、甲修饰99第六章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102第一节损容性皮肤病的症状102一、自觉症状102二、他绝症状102第二节损容性皮肤病的物理检查108一、玻片压诊法108二、滤过紫外线检查108三、皮肤CT检查109四、皮肤无创性检测技术110第三节损容性皮肤病的实验室检查113一、斑贴试验113二、光斑贴试验115三、皮内试验116四、划破试验116五、最小红斑量测定117六、光激发试验118七、最小光毒试验119八、真菌检查120九、螨虫检查121第四节皮肤组织病理121一、适应症121二、皮损的选择121三、取材方法122四、标本处理122五、皮肤的基本病理变化122第五节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路径128一、病史128二、体格检查129第七章宋容性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131第一节内用药物131一、糖皮质激素131二、抗组胺药物134三、抗生素类137四、免疫调节剂138五、特殊治疗药物139六、维生素类144第二节外用药物145一、外用药的性能146二、外用药的剂型150三、外用药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153第三节医学护肤品154一、医学护肤品的特点154二、医学护肤品的作用154三、医学护肤品的分类155四、医学护肤品的临床应用155第四节损容性皮肤病的预防157一、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58二、光线性皮肤病158三、皮脂溢出性皮肤病的防护159四、化妆品皮炎的防护160五、皮肤肿瘤的预防160六、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160七、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161八、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161九、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162十、营养障碍性皮肤病的预防162十一、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162第八章常用皮肤美容技术163第一节激光美容163第二节注射填充美容173一、注射美容173二、填充美容174第三节化学剥脱术178一、化学剥脱术的概念178二、化学剥脱术的分类178三、常见的化学剥脱剂179四、适应症180五、禁忌症181六、注意事项181第四节其他技术181一、冷冻181二、倒模面膜184第九章美容皮肤外科187第一节概述187一、皮肤外科学的定义和范畴187二、皮肤外科学的诞生和发展187三、皮肤外科与美容医学188第二节皮肤创伤与修复188一、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88二、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189三、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因素190第三节皮肤外科基础知识190一、皮肤外科手术及适应症191二、其他皮肤外科治疗191三、皮肤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191第四节皮肤外科基本原则195一、微创或无创原则是皮肤外科的最基本原则195二、有创手术治疗的基本操作原则195第五节面部常用皮瓣成形术196一、概述196二、各类皮瓣及其适应症197第六节肿瘤切除201一、肿瘤切除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01二、常用皮肤肿瘤切除法202第七节Mohs显微描记手术204一、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临床意义204二、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基本原理204三、Mohs显微描记手术适应症205四、Mohs显微描记手术手术方法206第八节皮肤磨削术207一、适应症207二、禁忌症207三、手术方法208四、磨削的深度208五、术后处理209六、并发症209第九节白癜风表皮移植209一、表皮移植的适应症210二、表皮移植的禁忌症210三、病变区域表皮的去除210四、供区的选择210五、表皮制备和移植210第十节腋臭剥离术211一、腋臭剥离术原理211二、腋臭剥离术手术方法211三、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212第十一节毛发移植术212一、毛发移植术的理论基础及基本过程212二、毛发移植技术简介213三、毛发移植注意事项214第十二节甲外科术214一、甲的解剖结构214二、需甲外科治疗的常见疾病214三、甲病对美容的影响215四、几种常见的甲外科手术操作215第二篇各论第十章敏感性皮肤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219第一节敏感性皮肤219第二节接触性皮炎222第三节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224一、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分类224二、诊断技术228三、治疗230四、预防230第四节激素依赖性皮炎231第五节换肤综合征234第六节湿疹236第七节特应性皮炎238第八节季节性皮炎241第九节口周皮炎242第十节唇炎243第十一章皮脂溢出性疾病246第一节痤疮246第二节酒渣鼻249第三节脂溢性皮炎251第十二章色素性皮肤病254第一节黄褐斑254第二节雀斑257第三节瑞尔黑变病259第四节炎症后色素沉着261第五节外源性色素沉着263第六节雀斑样痣265第七节太田痣266第八节颧部褐青色痣268第九节咖啡斑269第十节白癜风271第十一节炎症后色素减退275第十二节单纯糠疹276第十三章毛发疾病279第一节斑秃279第二节性激素源性脱发282第三节多毛症283一、妇女多毛症283二、多毛症285第四节白发286第十四章日光性皮肤病289第一节日晒伤290第二节多形性日光疹292第三节慢性光化性皮炎294第四节光线性肉芽肿296第十五章感染性皮肤病298第一节扁平疣298第二节丝状疣300第三节单纯疱疹300第四节带状疱疹302第五节脓疱疹304第十六章血管瘤307第一节鲜红斑痣307第二节草莓状血管瘤310第三节海绵状血管瘤313第四节樱桃样血管瘤316第五节毛细血管扩张症316第六节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319第七节化脓性肉芽肿320第八节血管角化瘤322第十七章皮肤肿瘤325第一节良性皮肤肿瘤325一、色素痣325二、汗管瘤328三、粟丘疹329四、睑黄疣330五、疣状痣332六、软纤维瘤333七、异物肉芽肿334八、面部瘢痕335九、表皮囊肿338十、脂囊瘤339十一、皮脂腺痣340十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342十三、脂溢性角化病343第二节癌前期皮肤肿瘤345第三节恶性皮肤肿瘤346一、基底细胞癌346二、鳞状细胞癌348三、恶性黑素瘤352第十八章免疫性皮肤病357第一节红斑狼疮357一、盘状红斑狼疮357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359三、系统性红斑狼疮360第二节皮肌炎363第三节硬皮病366第四节淋巴细胞浸润症368第十九章皮肤科常见急症370第一节药疹370第二节急性荨麻疹374参考文献377中英文名词对照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