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精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选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一、名词解释

1、刘知几:字子玄,唐代着名的史学家,在经学上偏向“古文”。《史通》是他一生精力所萃的名着,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很高地位;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实的“三长”论点,并坚持直书,反对曲笔。

2、《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着,唐刘知几撰,共二十卷,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3、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更好表现人物性格,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用“本纪”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王侯封国,“表”排比大事,“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列传”记人物。

4、编年体:史书体裁之一,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的特点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但即使前后分隔,首尾难以连贯。《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

5、《大唐西域记》: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和宗教史的名着,十二卷,唐玄奘述,辩机编。本书是游记

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西域边疆历史、南亚古代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6、《文献统考》:是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着,可与《通志》《通典》相媲美,宋末元初马端林撰,共三百四十八卷,分为二十四门,后世学者对此颇多贬词,但其不仅史料丰富,分类详细,体例多所创新,保存了大量史料,而且在历史认识上也颇有可取。

7、典制体:政书的体例之一,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中国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体政书是唐代杜佑的《通典》。

8、“三通”:包括唐代杜佑的《通典》,元初马端林的《文献统考》,南宋郑樵的《通志》,《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政书,《通志》是纪传体政书。9、“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十通”是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10、郑樵:字渔仲,宋代人,人称夹漈先生,撰《通志》《尔雅注》等书;他学识渊博,对经学、礼乐、天文、地理、文字、虫鱼草木各方面都有研究。

11、《资治通鉴》:是我国着名的古代编年史,北宋司马光编,共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继司马迁《史记》以后又一部优秀的通史巨着,它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对我国以后的史学发展起过很大影响,其最大特色是“通”。12、《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撰,是继《资治通鉴》而写作的一部着名编年史,记载了北宋年间的历史,今本定为五百二十卷。本书为南宋首出的现代史,深受学者推崇。

1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完整的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14、《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共四十二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着作,本书条理完整,能以事件为中心,把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及其作用,依年代加以贯穿,显现于具体而生动的史实中,对于初学历史和阅读《资治通鉴》者很有帮助。

15、《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依冯琦遗稿增订而成,共一百零九卷。本书实际包括宋、金和元初四朝史实,陈氏在撰辑时,分条记事,编次颇有条理,给初学者带来颇大便利。

16、袁枢:字机仲,南宋人。时人叹其“无愧古良史”,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着作《通鉴纪事本末》为他所作,曾分修《宋史》列传。

17、《明实录》:共二千九百二十五卷,明胡广等历朝史臣撰修;它和历代实录一样,是编年史的“长编”,年经月纬,将重要事情分别归属,内容异常繁重,其中虽多曲笔,但史料价值仍较一般记载为高。

18、《明儒学案》: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共六十二卷,是综述明代学术思想史的专书,本书系统清楚,结构严密,不仅介绍正统派名儒,而且很注意下层社会的思想家,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籍。

19、“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始创于明末清初;学案体史书实为学术思想史专着,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即为学案体代表作。

20、《日知录》: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是我国中世纪后期着名的读书笔记,也可说本书主要是一部史学着作,主要讨论了从明朝中叶到清朝初期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1、《读通鉴论》:三十卷,明末清初王夫之撰,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史论名着,本书着重明了历史的得失成败,以为认识和改造现实的借鉴。

22、黄宗羲:字太冲,号梨州,又号南雷,明末清初着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撰写了综述明代学术思想史的专书《明儒学案》和一部分《宋元学案》。

23、顾炎武: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又称亭林先生,和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撰写了我国中世纪后期着名的读书笔记《日知录》。

24、王夫之:字而农,号姜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撰写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史论名着《读通鉴论》。

25、《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明末清初顾祖禹撰,是清初的历史沿革地理名着,由于本书总结了历代军事行动胜负得失的经验教训,因此它不仅是历史沿革地理的名着,也是军事地理史的巨制。

26、《文史通义》:《章氏遗书》本编为九卷,清章学诚撰,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继《史通》以后的有一部史学理论专着,它探讨了古今学术源流的演变,并提出对史学一整套的看法。

27、章学诚:字实斋,号少严,清代史学家,撰写了《史籍考》《文史通义》等书,但其余皆有散佚,仅《文史通义》尚属完整。

28、《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清朝赵翼撰,本书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对我国历代正史的编撰、体裁和主要内容进行考证、分析和评论,是清朝中叶的考史名着。

29、《新史学》:近人梁启超撰,是用进化论观点批判旧史学,主张重新研究全部中国历史的早期论着,虽然它存在不承认正统等弊病,但它却把旧史学的种种弊病都露出来了,具有进步意义。

30、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家、政论家和史学家,他是近代中国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新史学》为他所撰。

二、简答题

1、简述刘知几的“史家三长”理论

“史家三长”指的是“史才”、“史学”和“史实”这“三长”,其中“史才”指的是对历史研究能力和文字的表述技巧,“史学”指的是历史知识储备最重要,“史实”指的是个人的历史见解,其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2、简述“编年体”与“纪传体”二者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