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ppt课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ppt课件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 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医学课件
14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性 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盐 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6.8 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医学课件
15
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 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
医学课件 20
制备血涂片
染色
镜检
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 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 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 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油镜: 观察红细胞形态。
医学课件 21
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 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 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 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 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和部分白血病。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医学课件
11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
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 生虫着色较好。
医学课件
25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医学课件
26
红细胞大小异常
2.大红细胞( macrocyte):直径>10μm。最 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 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 (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MDS)。

血细胞分析PPT课件

血细胞分析PPT课件

03
血细胞分析的方法
显微镜检查法
人工操作
适用范围
显微镜检查法是一种经典的血细胞分析方 法,通过人工操作显微镜对血液样本进行 观察,识别各种血细胞及其形态特征。
显微镜检查法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基 层医疗单位等场所,尤其在缺乏自动 化分析仪器的区仍被广泛应用。
主观性
由于该方法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 断,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操 作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血细胞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血细胞分析可以检测出各种血液 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 小板减少症等,为医生提供诊断
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细胞分析,可以监 测治疗效果,如化疗后肿瘤标记物 水平的变化等。
评估健康状况
血细胞分析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 况,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可以反映贫血程度,白细胞计数可 以反映感染情况等。
02
血细胞分析的指标
红细胞指标
红细胞计数(RBC)
用于判断贫血、红细胞增多等。正常 值:男性4.0~5.5 × 10^12/L,女性 3.5~4.5 × 10^12/L。
血红蛋白浓度(Hb)
反映贫血程度。正常值:男性 120~160g/L,女性110~150g/L。
红细胞压积(Hct)
反映血液浓缩程度。正常值:男性 0.4~0.5,女性0.35~0.45。
异常指标处理
对异常指标进行复检和确认,排除干扰因素和仪器误差。
血细胞分析的局限性
影响因素
血细胞分析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标本采集、处理、 仪器误差等。
疾病特异性
某些疾病可能导致血细胞计数和形态的异常,但特异性不高,需要 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血细胞分析自动化与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分析自动化与形态学ppt课件

分布值
Scatter 散射性
Mean SD
LY 平均值 分布值
Mean SD
平均值 分布值
MO Mean
SD
平均值 分布值
Mean SD
EO 平均值 分布值
Mean SD
平均值 分布值
.
32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
在诊断急性细菌感染上的运用
.
33
白细细胞胞总大数小增不高,等核,平左均移体,积细偏胞大
162
P<.05
157
P<.0001
152
147
142
137
132
127
MNV
P<.0001
MNC
P<.05 P<.05
Controls Group 1 Group 2 Group 3
MNS
Group 1: WBC < 11,000/uL
Group 2: WBC >= 11,000, but =<
. 15,000/uL
39
Group 3: WBC > 15,000/uL
Mean Channel Number
Neutrophil VCS Parameters in Acute Infection
162 157 P<.0001
P<.0001
152
147
142
137
132
127
122
MNV
MNC
Controls Group A: < 85%
.
1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s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下称 RDW)是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 的参数,用所测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 数来表示(CV=SD/X也可用SD表示)。

血细胞形态基本特征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基本特征ppt课件
巴、浆细胞系 • 2.红细胞:有核红、成熟红细胞 • 3.血小板 • 4.其它细胞 • 5.寄生虫
3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4
5
A:染色偏酸,细胞核、颗粒结构不清楚,红细胞染色偏红。 B:染色较好,细胞结构、颗粒、胞浆清晰,红细胞染粉红色。 C:染色偏碱,细胞核、胞浆染色太深,细胞不易辨认,红细胞
染成蓝色。
6
•1.白细胞的形态
7
正常6种5类白细胞形态
8
粒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 胞浆 天蓝色→灰蓝色→粉红色,体积由小→ 大→小
• 胞核 体积由大→小形状圆→椭圆→凹陷→杆 状→分叶
• 染色质 细致→粗糙→凝块 • 核仁 多、清晰→少、小、不清→消失 • 颗粒 颗粒无、少→嗜天青颗粒→中性、嗜
• 胞体:直径10-14um,圆形。
• 胞核: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 完全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痕。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呈深紫红 色。
•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分布着细小 紫红色中性颗粒。
21
22
• 嗜酸性粒细胞 • 胞体:直径15-20 um • 胞浆里出现颗粒粗大,均匀,排列紧密,

胞体:直径12-20μm,不规则,有时可见
伪足。
•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 马蹄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 形等,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
• 胞质: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 玻璃样,浆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 紫红色颗粒,有时偶见空泡。
35
36
淋巴细胞系统
• 小淋巴细胞85-90% • 大淋巴细胞10-15% • 大颗粒淋巴细胞 • 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增大、核染色质增多、疏松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10
3.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的 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缓冲液须保 持一定的PH使染色稳定,PBS的PH一般在6.4-6.8,偏碱性染 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的 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恒定。
11
(三)瑞氏染液配制:
过细胞膜的学说很多,尚无定论),与相应的物质形成溶解度 很低的盐固着于细胞内而显色。染色剂皆有选择作用,其染色 不是将细胞全部一齐着色,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染色,多余的 被冲洗掉。目前多以吸附学说(电力吸附、机械吸附、化学吸 附)来解释。
8
基本概念 1.瑞氏染料是碱性染料美蓝和酸性染料伊红合称伊红美蓝
3
几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1.光镜(瑞氏-姬姆萨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被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内容,最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验室。
4
2.细胞化学染色: 是细胞学和化学两者结合的形态学方法,其目的和特点是
细胞保持完整组织结构。在细胞个体组织的单位上,显示化学 结构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在血液学中应用的意义:
概述: 血细胞及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
检验学的基础工作。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 简捷的要求。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 遗传学 、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 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 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 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因而当前血液病不能 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 础,把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 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 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 诊断与治疗水平。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形态学

编辑ppt
8
4)晚幼粒细胞: ①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6μm,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 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呈 小块,并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 核仁无。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编辑ppt
9
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 形或椭圆形。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粒 。 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4μm。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 嗜碱性颗粒。
编辑ppt
7
②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充满粗大、 均匀、排列紧密、橘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胞 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胞质 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等的 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编辑ppt
24
3)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形态不规则并有明显的扭曲折叠。核染色质较细 致,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索状。胞质量多,染灰蓝色和 淡粉红色,胞质内见细小的、分散均匀的灰尘样紫红 色天青胺蓝颗粒。
4)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内变成巨 噬细胞。
编辑ppt
25
(4)淋巴细胞系统形态 1)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 μm,圆或椭 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圆或椭圆形、 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但比原粒细胞稍粗,排 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胞质 极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
15Leabharlann 2)红细胞系统形态编辑ppt
16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2
正常红细胞 形态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3
异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排列异常 有核红细胞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4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片 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 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 淡染区消失。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8
推制适当的血膜
角度大, 速度快, 太厚, 太短
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
用力不均,呈搓板状
血量过多,无尾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玻片油腻,有空泡
9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3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4
* 手工推片法
薄血涂片法 灰白层涂片法
厚血涂片法
* 自动血液涂片法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5
手工薄血推片法
推片
手持玻片推制血膜
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
吸附血液成一线
推完血片,迅速干燥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推片角度
6
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74
原始胞粒细 细砂样
原始胞淋巴细 粗颗粒
原始单胞核细 细网状
淋巴细胞为 起伏的丘岭
幼红细胞的核为 打碎墨砚感
75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5 浆细胞系统
76
原浆细胞
77
原浆细胞
78
幼浆细胞
79
幼浆细胞
80
浆细胞
81
浆细胞
82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6 巨核细胞系统
83
原始巨核细胞
84
各种形态的原始巨核细胞
早幼粒细胞
20
早幼粒细胞
21
中性中幼粒细胞
22
中性中幼粒细胞 23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24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25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26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27
中性晚幼粒细胞
28
中性晚幼粒细胞 29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30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31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32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33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47
原始红细胞
48
早幼红细胞
49
早幼红细胞
50
微核
小核
中幼红细胞
51
中幼红细胞
52
晚幼红细胞
53
晚幼红细胞
54
网织红细胞
55
网织红细胞
56
红细胞
57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3 单核细胞系统
58
原始单核细胞
59
原始单核细胞
60
幼单核细胞
61
幼单核细胞
62
单核细胞
63
临床资料

血细胞形态(全)

血细胞形态(全)

图40
• 小淋巴细胞(左), 早幼粒细胞(右)。 这两个细胞均较典型。 正常早幼粒细胞应注 意与异常早幼粒细胞 区别,后者主要特点 是:胞核常不规则, 颗粒丰富,常有内外 胞质分明现象,有的 还有1-几十条棒状小 体,见于M3。
图41
• 表皮细胞。其细胞中 可见胞核,而不是角 化细胞(它没有细胞 核),这个细胞应该 是属于表皮棘层中的 表皮细胞(即棘细 胞),是采集血标本 时脱落至血中的,有 时可见其上面有细菌 寄生。
图பைடு நூலகம்1
• 涂抹细胞(下)及 成熟淋巴细胞 (上)。该淋巴细 胞核中有假核仁 (如果是真核仁其 周围染色质应呈颗 粒状),胞质呈清 澈的淡蓝色(这也 是成熟细胞的特征 之一)。
图12
• 彩图12 这是个典型的中性 中幼粒细胞(大多数回答 是对的)。其胞质近核处 出现了中性颗粒(淡红色, 很细小),非特异性颗粒 也较多(呈紫红色),胞 核半圆形,染色质较粗但 副染色质不明显。晚幼粒 的主要特征是胞质中充满 中性颗粒,A颗粒很少或 无,胞核凹陷呈肾形,染 色质粗,出现副染色质
图42
• 两个淋巴细胞。左 边似乎受周围细胞 挤压而变形。这两 个细胞胞体不大、 胞质不多也不深蓝, 所以不能打异淋哦, 要抓住异淋的一些 主要特征哦。
图43
• 中性成熟粒细胞(左)、 原始细胞(右)。由于 左边的细胞胞核不清楚, 可以归入中性分叶核粒 细胞。该原始细胞不像 红系,其核仁可见,但 不是很清晰,所以有人 判断是幼稚细胞也不错。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 时,不需要对原始细胞 的细胞系列进行报告, 只要报告原始细胞比例 即可
图46
• 涂抹细胞或退化细 胞。其胞质已经完 全丢失,细胞核肿 胀、结构模糊、核 膜不完整,退化的 核中可见核仁。退 化细胞包括了涂抹 细胞。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始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型不规则,核沟明 显。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沟明显,核型不 规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发育异常
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畸形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发育异常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减少、消失或增多。
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
血小板生成障碍,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疾病诊断与鉴别判断
贫血诊断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贫血等。
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如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恶性肿瘤诊断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如肺癌、胃癌 等。
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
化疗疗效评估
特点
血细胞形态学具有直观、简便、快速 等特点,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可以 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 情监测。
血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会改变血细胞 的形态,如贫血、白血病、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通过观察血 细胞形态,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也可以用于鉴别诊 断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免疫 系统疾病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血 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特异性,有助
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形态特 征,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穿刺与制片
骨髓穿刺
通过骨穿针采集骨髓液,用于检查造血功能和血液疾病。
制片与染色
将采集的骨髓液制成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镜下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涂片,分析骨髓细胞成分和形态特征,对血液 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5.出现散点图异常
4
外周血复检规则
6.HGB、MCV、RDW等明显异常 HBG<70或>105fl,RDW>22%,MCHC大于参考上线20g/L或 <300g/L
17
血涂片染色
瑞氏染液: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亚甲蓝(M+)溶于 甲醇组成。
磷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二氢钾0.3g、磷酸氢二钠 0.2g、蒸馏水加至1000mL。
瑞氏染液组成 伊红
亚甲蓝
甲醇
作用 阴离子染料,与细胞的碱性成分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及细胞质中的某 些蛋白质结合并染色,染色偏红色。 阳离子染料,与细胞内的酸性成分,如 DNA、RNA,特异的中性颗粒基质、 某些细胞质蛋白等结合,主要用于细胞和染色,染色偏蓝色。 溶解伊红和亚甲蓝;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细胞形态,提高对 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染色效果。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适应症
协助诊断骨髓被异常细胞侵袭疾病,如转移癌、骨髓瘤、 淋巴瘤、海蓝色组织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增多以 及红斑狼疮细胞等, 其他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培养、 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等。 原因不明血细胞减少、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肝 脾肿大、恶病质或体重减轻,均是做骨髓检查的指征。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异常审核(主要为血细胞形 态学方面),以及评价仪器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性等。
王霄霞.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外周血复检规则
1.仪器无白细胞分类或分类结果不全。 2.白细胞增加或减少
WBC<3.0X109/L或> 30X109/L,NEU <1.0X109/L或> 20X109/L. 3.出现某种白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或减少
11
血涂片制备
12
血涂片制备
13
14
15
血涂片制备
血涂片制备(薄血膜推片法)的质量保证项目与评价
项目
评价
载玻片 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制备血涂片 1.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应厚薄适宜,头、 体、尾分明,分不均匀,两侧留有空隙,边缘整齐。
2.血膜的厚度、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角度、速度及红细胞比容有关。 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 3.红细胞比容增高时,血液粘稠度较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较慢的推片速 度。
7.血小板数量异常 <80X109/或>1000X109/L,确定假性血小板减少。
8.同一患者连续两次血小板或白细胞数相差较大 一患者3日内WBC相差>5.0X109/L
9.医师申请、血液病检查、化疗、放疗、孕妇、新生儿等特殊患者群 体
王霄霞.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适应症
确定贫血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确定白血病及其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指导治疗方 案选择及判断预后。 鉴别粒细胞缺乏症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性质,是生成 障碍,还是成熟、释放或破坏障碍。 确定脾功能亢进者骨髓变化,以明确诊断和进一步考虑 脾切除手术指征。
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1
主要内容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复检规则 骨髓细胞学检测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标本制备与染色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一般规律 血细胞形态 骨髓报告形式 细胞形态学发展趋势及局限性
2பைடு நூலகம்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临床意义
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治的需求,通过血涂片检查可以诊 断白血病、某些特殊感染性疾病、MM及各种贫血患者 的鉴别等。
染色
血涂片应在 1h 内完成染色,或在 1h 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16
血涂片染色
常见血涂片染色方法学评价
方法 Wright 染色法
Giemsa 染色法
Wright-Giemsa 染色法
评价 最常用的染色法,对胞质成分及中性颗粒等染色效果佳,但对核染色不如 Giemsa 染色法。 对胞核和寄生虫染色较好,结构显示更清晰,而胞质和中性颗粒则着色较 差。 广泛使用的方法。所使用的缓冲液与 Wright 染色法相同。该法对血细胞 胞核、胞质和胞质颗粒均着色鲜艳,对比鲜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