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优质课: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群落的主要类型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第五章 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考试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a核心素养要求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2.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1.植物的生长型(1)依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结构。

(2)分类(六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植物的生长型与群落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2.生物群落(1)概念: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3)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归纳总结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种群群落区别概念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组成单位个体(同种) 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例1(2018·嘉兴高三基础测试)藻类、浮游动物、贝类、虾、鱼、微生物等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 B解析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为一个群落。

例2(2018·宁波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 A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

C项中森林里全部赤链蛇属于一个种群,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

二、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教学课件-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教学课件-新版

3.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4.人类在北半球生产和使用农药DDT,却在南极磷虾 体内发现了DDT。该现象可解释为(A) A.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生物群落
★水平结构的特点:常常呈现镶嵌分布。 ★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 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 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3.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 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 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
3、藤本植物:Biblioteka 本攀缘木质藤本 葡萄、紫藤等
草质藤本
牵牛花、长豇豆等
4 、草本植物:无 多年生木质茎
禾叶草本 阔叶草本 蕨类植物
5、附生植物: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上 苔藓植物,犹如棉衣穿在树干和树枝上, 形成了苔藓林景观;还有菟丝子
6、地表植物:包括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研究生长型意义
1、生长型反映了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 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 2、生长型决定群落的垂直结构。
啄木鸟等 画眉等
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
水生群落垂直分布 •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 主要场所; •斜温层:湖水温度变化比较 大;
•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 温大约是40℃,
•底泥层:动植物残体的腐败 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问: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主要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主要类型

2.2群落的主要类型【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探讨荒漠、草原、森林群落的特点,认同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

2.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3.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群落中生物的主要特征,阐述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认同各群落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难点: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课堂预习提纲】1.我国的陆地有哪些类型群落?分类依据是什么?2.荒漠生物群落的分布、动植物的特点有哪些3.草原生物群落的分布、动植物的特点有哪些4.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布、动植物的特点有哪些5.群落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是如何适应的【课堂探究设计】探究一:群落的主要类型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33-35,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探究二: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2.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动植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3.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4.结合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5.同是森林群落,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相同吗?①这两类群落在物种组成、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②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③在两类群落内,阳光、通风等条件有哪些不同?林下的各类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各自群落内环境的?【课后达标检测】一、单选题1.在欧亚大陆上有一种鼠,以干种子为食而不需要饮水,也不需要用水调节体温,白天在洞穴内排出浓度很高的尿液以形成一个局部具有较大湿度的小环境。

这些鼠夜间从洞穴里爬出来活动,白天则生活在洞穴内。

下列有关这种鼠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鼠最可能属于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B.这种鼠的昼伏夜出行为有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C.这种鼠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明显波动D.这种鼠的细胞代谢等活动不需要水的参与2.某地区域内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分布着许多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生物,下列关于生活在上述区域中的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无群落的垂直结构B.某些蕨类植物叶绿体颗粒小、数量多,是与其阴生环境相适应的C.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D.湿地生物群落中只有水生植物没有陆生植物3.在多样的生物群落中,生物展现出各式各样的适应性,这些适应性是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讲义一、植物的生长型在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中,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们根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特征,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乔木。

乔木是高大挺拔的植物,通常具有明显的主干,高度能超过 6 米。

像我们常见的杨树、柳树、松树等都属于乔木。

它们的树冠在上方展开,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和遮荫的场所。

灌木则相对较矮,一般没有明显的主干,从近地面处就开始分枝。

例如,玫瑰、连翘、迎春等都是灌木。

灌木在园林景观和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为小型动物提供庇护。

草本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的茎相对柔软,通常在生长季节结束后会枯萎。

像小麦、水稻、白菜等农作物以及各种花卉如菊花、郁金香等都属于草本植物。

藤本植物是一类依靠其他物体向上攀援生长的植物。

葡萄、紫藤、爬山虎等都是藤本植物。

它们通过缠绕、吸附或者借助卷须等方式攀附在其他物体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间。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生长型,比如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附生植物不依赖于所附着的植物获取养分,只是借助其表面生长,例如常见的兰花。

寄生植物则依靠寄主植物获取养分和水分,如菟丝子。

不同的生长型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乔木通常能够在光照充足、空间开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发展高大的主干和广阔的树冠。

灌木则更适应较为干旱或者光照不太充足的环境,它们通过分枝密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草本植物由于生命周期较短,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各种生境中都有分布。

藤本植物通过攀援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获取更多的阳光。

二、植物群落结构当众多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就形成了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有着复杂而有序的结构。

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个森林群落中,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位于最上层,接受最多的阳光;灌木层位于乔木层之下,能接收到部分透过乔木层的阳光;草本层则在最底层,阳光相对较少。

(新教材)高中生物2.2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2.2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课题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第二单元《群落及其演替》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标中本部分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

本节是在学习《群落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种群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对数学应用生物学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群落的种类,群落中的环境、生物特征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阐述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影响因素。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阐述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影响因素,基于不同类型群落与其环境关系的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探究: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群落中生物的主要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与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探究生物群落的适应性。

3.科学思维:体会不同群落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4.社会责任:基于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和类型的影响,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难点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教材P33“问题探讨”,创设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进行保护环境好转”的情境,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两个问题。

1.三江源地区森林、草原及其退化形成的荒漠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不在退化形成的荒漠上植树造林呢?师生一起总结回答。

教师活动: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思考问题。

1.提示:森林群落中树木繁茂,动植物多样性高,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垂直分层明显。

草原群落中草本植物数量多,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群落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样性的基本功能。

在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它们共同构成海洋生物群落。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讲义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讲义一、植物的生长型在我们的周围,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

从小小的苔藓到高大的乔木,它们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们根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特征,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

(一)乔木乔木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植物类型之一,它们高大挺拔,通常具有明显的主干。

像松树、杨树、橡树等都属于乔木。

乔木的高度可以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它们的树冠伸展宽广,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遮荫和栖息的场所。

乔木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空间,其根系也相对较为发达,能够深入地下获取水分和养分。

(二)灌木灌木相对乔木来说较为矮小,通常没有明显的主干,而是从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例如玫瑰、紫薇、黄杨等。

灌木的高度一般在 3 到 6 米之间。

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可以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生长,如干旱、贫瘠的土地。

(三)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

它们通常较为矮小、柔软。

像小麦、水稻、菊花等都属于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一年内完成生命周期,如玉米、大豆;二年生草本植物需要经过两个生长季才能完成生命周期,比如萝卜、白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命周期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如鸢尾、萱草。

(四)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靠其他物体来支撑。

常见的藤本植物有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它们通过缠绕、攀援等方式向上生长,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五)附生植物附生植物生长在其他植物的表面,不从寄主植物那里获取营养,只是借助其表面作为生长的场所。

比如一些兰花会附生在大树的枝干上。

二、植物群落结构当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就形成了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有着复杂的结构,这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等。

(一)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在森林群落中,从上到下通常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生态功能研究 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研究方法: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 GIS技术等提高研究精度和效率
应用领域:在生态保护、生物多样 性保护、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广泛 应用前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群落结构影响光照、水分和养分的分布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型 群落结构影响植物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型 群落结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型 群落结构影响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型
生长型影响群落结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影响群落结构的形成。 群落结构影响生长型:群落结构为植物提供了不同的生长环境影响植物的生长型。 相互适应:生长型与群落结构相互适应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互制约:生长型与群落结构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
生长型可以分为 直立型、匍匐型、 攀缘型等
生长型与植物的 生活环境、遗传 特性等因素有关
生长型是植物分 类的重要依据之 一
攀援型:茎缠绕其他物体生 长如葡萄、牵牛花等
匍匐型:茎匍匐生长如草莓、 西瓜等
直立型:茎直立生长如松树、 杨树等
悬垂型:茎下垂生长如吊兰、 绿萝等
平卧型:茎平卧生长如仙人 掌、多肉植物等
添加标题
研究内容:深入研究植物生长型和 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生态功能等
研究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 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
汇报人:
垂直结构:植物 群落中不同高度 层次的植物分布
水平结构:植物 群落中不同水平 方向的植物分布
空间结构:植物 群落中不同空间 位置的植物分布

高中生物 第二、四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二、四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代表植物:红松、云杉和冷 杉。 代表动物:驼鹿、雪兔、松 鼠、雷鸟和榛鸡。
北方针叶林
说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见
树种及代表动物。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
草原
荒漠
苔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2.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
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D.以上都正确
3.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A.热带 C.温带 B.亚热带 D.寒带
B )
4.乔木以云杉、冷杉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思考与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 等)的能力。
2.水平结构
说出图中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 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
层筑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 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 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 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5.2 教学设计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5.2 教学设计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浙科)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安排在学习了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在有种群、群落的概念前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为前面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位、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群落中植物的生长型;2.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态水平上研究方向与细胞,个体等水平的不同,增强探究生态的兴趣。

【教学重点】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教学难点】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形成的原因。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回顾复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和群落的概念,知道群落中各物种是个有机的组合,生命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思考回答前面几节学习的相关生态概念常识。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群落中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的结构。

【讲授新课】一、群落中植物的生长型教师:什么是植物的生长型,分几种类型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生长型,乔木:3M以上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树木。

灌木:3M以下的木本植物。

藤本植物:木本攀援植物。

草本植物:无多年生木质茎,包括禾叶草本、阔叶草本和多数蕨类植物。

附生植物: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的植物。

地表植物:地衣、苔藓等。

学生:观察学习,理解群落中植物的不同生长型。

二、研究生长型意义教师:研究群落中植物的生长型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回答,理解群落水平不同层面研究的意义。

教师:讲解生长型反映了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质课件:2 2 群落的主要类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质课件:2 2 群落的主要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综合强化
11.下列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
√B.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C.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协同进化 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探讨点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动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 提示 动物的皮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 炎热时不活动;一些动物的排泄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2.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动植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 提示 草原上植物的叶片比较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动物大都擅长挖洞或快速奔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在荒漠中的某些动物为了保持水分以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
废物 B.森林中既有阳生植物,也有阴生植物 C.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D.草原上动植物分布较多,群落结构复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有些靠种子进行繁殖,A错误; 草原上具有迁徙特点的动物一般不具耐寒特点,B错误; 爬行类、啮齿目居多的生物群落是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中的 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2021·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列不属于森林生物群落特点 的是 A.温度、土壤等条件适宜,降雨量充沛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2]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2]
2.决定因素: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
次生裸地:原来有植物生长,因植被遭受破
坏后形成的裸地,原有的土壤条 件没有被破坏或破坏不够严重, 在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原生演替:开始于原始裸地(无任何植 被),时间长。
如:沙丘、裸岩、火山爆发后 进行的演替。
1.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二.草原: • 1.分布地区: 半湿润地区
2.代表植物:禾本科. 阔叶草本植物(如豆科\菊科)
3.代表动物:鼠\兔等挖洞穴居 或黄羊等快速奔跑的动物
三.荒漠(沙漠) • 1.分布地区: 干旱地区
2.优势植物:
四.苔原(冻原或冻土带) • 1.分布地区: 气候严寒
2.特点:植被简单,种类少 ------多进行营养生殖
3.代表植物:苔藓\地衣
4.代表动物:雪狐\驯鹿
第5节 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
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湖泊演替过程 顶极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 称为裸地。
原生裸地: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虽曾有过植
裸 地
物生长,但被彻底消灭了,没有 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及原有植 被影响下的土壤。
24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例]光裸的岩石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长出森林: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误区警示】所有动植物≠所有生物 (1)构成群落的应该是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 (2)所有生物应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部。 题目列举出多种生物让人认为可以构成群落,但需要 注意的是只要不是全部生物,都不能构成群落。
16
三、群落的主要类型 北方针叶林
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占 地球表面的11%。 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 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代表植物:红松、云杉和冷 杉。 代表动物:驼鹿、雪兔、松 鼠、雷鸟和榛鸡。
17
说出温带落叶阔叶林 常见树种及代表动物。
温带落叶阔叶林 18
热带雨林
草原
19
荒漠
苔原
20
群落
垂直结构
群落结构
水平结构
时间结构 森林
群落主要类型
草原 荒漠
苔原
2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12
3.时间结构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结构在时间上的分化
或在时间上的配置,即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 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时间结构反映了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 而发生的相应更替,这种更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 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群落的年际变化和演替。
13
【例】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
22
2.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
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
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23
3.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B )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4.乔木以云杉、冷杉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D )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C.Biblioteka 漠D.北方针叶林24
5.如图表示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 (90°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试分析说明: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变化是______。 这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______。
25
(2)试推断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群落中物种数量 会______。 (3)试推断在污染的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趋向是______。 答案:(1)种类增多 温度 (2)减少 (3)污染程度越大,物种数量越少
3
1.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举例说出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4
一、植物的生长型 乔木:3 m以上的木本植物,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5
灌木: 指那些没有明 显的主干、呈 丛生状态的树 木。3 m以下的 木本植物
6
二、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 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 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 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 森林的中层筑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 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 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7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 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 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草鱼在中层,青鱼、虾、 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8
【思考与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14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两点: (1)群落的概念及要素构成。 (2)注意是否包含了所有生物,如细菌等微生物。 【解析】选D。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 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仅指宏观的动物 和植物,还包括微观的微生物等。A项中只包含了部 分植物,并非全部生物;B项中缺少微生物;C项中 缺少微生物中的一部分。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 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9
2.水平结构
说出图中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10
沙漠里的 灌木由于 彼此竞争 营养和水 分倾向于 均匀分布
11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 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环境的光、 热、水、土壤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 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 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 的存在)
26
第五章 群 落 第二、四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
结构·群落的主要类型
1
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生物种类特别丰富,植物
的分布是多层次的,中上层是树干高大的乔木,下层
多为低矮灌木,最底层
主要是各类杂草和苔藓。
各种植物盘根错节,
郁郁葱葱,似有不浪费
一丝阳光、不放过一丝
空隙之势。
2
思考: (1)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分层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有没有分层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