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系人物略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际昌,男,1898-1975
浙江杭州人,我国早年著名心理学家。1920年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心理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30年任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1936年参与创建“中国心理学会”,是中国现有全国性学会中最早成立的学术组织之一。
陶孟和,男,1887-1960
原名履恭,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天津。他从1949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1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191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14-192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陶孟和起初执教《社会学》、《社会问题》、《英文学戏曲》等课程,以后又增加了《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原理》等课程。这些都是新兴学科的课程,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名流学者。
周先庚,男,1903—1996
安徽全椒人。1925年秋至1929年冬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获博士学位。1931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1937年任中国心理会理事,《心理学报》编委,1938—1947年先后兼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和西南联大哲学系心理组负责人,195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发明“四门速视器”,主要著作有《谈天才》,校译《心理学纲要》和《心理学导论》,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
汪敬熙,男,1893-1968
我国早期心理学先驱之一。早年入北京大学,后留学美国。1924年回国,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联合国科学部主任,1953~1968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任教。主要成就有: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并用于脑功能研究;利用麦修斯示波器记录光影通过猫的视野运动时外膝体内产生的诱发电位;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证明皮肤电反射是由于汗腺的分泌,与意识现象无关。
郭福堂,男,1911—?
山东福山人。曾获德国耶拿(Jena)大学科学博士,又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1942年起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学系心理学组教授。
沈履,男,1902--?
四川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1952年入北京大学心理专业任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哥伦毕业大学研究生。历任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兼大同大学教授,江苏教育厅科长,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师资科主任兼南京中学校长,国立济南大学教授师资专科主任兼大夏大学教授,浙江教育厅秘书兼代行厅务,国立浙江大学秘书长。
张香桐,男,1907年-
河北省定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留校任心理系助教,1934—1941年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5年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1942年留美转入生理学,专攻电生理学,1947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7—1952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1952—1956年任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当选为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1980年任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专家顾问,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所长,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在电生理领域取得国际瞩目的成就。
陆志韦,男,1894—1970
浙江吴兴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之一。19岁参加工作,不久留学专攻心理学并于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心理系任教,1928年在燕京大学心理系任教授兼主任,1936年任燕京大学校长。1921年中国最早的心理学学术团体—中华心理学会成立时被选为该学会研究股主任。1935年发起组织心理学会,建议创办《中国心理学报》。1937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时被推选为主席,兼该会会刊《中国心理学报》主编。他早年师从艾宾浩斯学派,曾应用统计和数学方法从事关于记忆问题的研究,并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1924年和1936年曾先后两次修订中国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我国现代不少有成就的心理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
沈廼璋,男,1911—1966
浙江吴兴县人。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系,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心理系。1936年毕业后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研究生院心理系进修。1938年回国,任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心理系讲师,1945年升任燕京大学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主要在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方面的进行研究工作。
姜德珍,女,1923年出生
武汉黄陂人。1944年入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6年转入心理系,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成立前)、中央高教部人事司工作(其中三年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工作。1959年调四川大学筹建哲学系,1964年调回中央高教部政治部,1973年调回北京大学政治部,1987年因筹建心理学系需要,任系党委书记。对不同职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和生死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先后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百余篇。合著、主编和参与主编的著作中,《延缓衰老奥秘》获中国老年学会十年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抗衰老的途径探秘》、《老年学导论》获中国老年学学会十年优秀成果奖。著有《老年心理与自我调适》等书,其中《天天开心活百岁》一书2007年获首届“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
唐钺,男,1891-1986
福建闽侯人。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之一。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系,192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华大学心理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心理研究所、南京、阳朔、桂林、重庆等地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编辑、教学和科研,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学报》编委,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编委顾问。著有《西方心理学史大纲》,译有《道德行而上学课本》,《功利主义》,《心理学原理》,《西方心理学文选》,《论儿童的感觉与意志》等。
赫葆源,男,1916—1985
北京人。1939年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1941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做心理系研究生兼协和医院脑系研究生。1947—1950年任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助教、讲师。1950年调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78年任副研究员。多年从事实验心理学,特别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参加《实验心理学》、《人类的智能》的编写工作。
蔡元培,男,1868-1940
字鹤卿,号孓民,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中国新文化科学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中国心理科学积极的倡导者与扶植者。1907-1911及1912秋-1913夏留学德国,亲聆冯特讲授的心理学与哲学史,学习《心理学实验史》达一年半之久。1917年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在北京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并积极推动心理学在中国的推广应用,为在中国开创、发展心理学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刘廷芳,男,1891-1947
字亶生,祖籍浙江永嘉。1911年赴美留学,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创办者和负责人之一,中国心理学早期先驱之一。1930年任北京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潘菽,男,1897—1988
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之一,早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并选修心理学专业课程。1921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改学心理学。1927年回国后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心理系教授。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教务长、南京大学校长、心理系主任。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同年中国心理学会恢复后连续当选为理事长,1956年后任新成立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长。
陈舒永,男,1920 —1990
河北易县人。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系,1945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语言学,1952年入北京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市运动心理学会副主任。早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1952年起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专长实验心理学,负责创建北京大学心理学实验室,设计和改进了多种心理学实验仪器。主要著作有《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纲要》等。
傅斯年,男,1896—1950
字孟真。1913年考取北京大学予科乙部,1916年升入北大中文系。1917年当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时即撰写《文学革新申议》加以呼应。1918年组织“新潮社”,任《新潮》月刊主编,发表《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社会革命—俄国式革命》等50篇论文。五四运动期间在天安门集会上被各校推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兼游行总指挥。1919年夏毕业,1920年入伦敦大学学习三年实验心理学,后去德国留学。历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所长,台湾大学校长。
程迺颐,男,1900—1971
江西南城人。192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系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北师大教育系、武汉大学哲学系、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教授,主要从事记忆及心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北京大学 心理学系设立了“程迺颐奖学金”。
孙国华,男,1902—1958
山东潍县人,1914—1923在清华大学学习。1923年赴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学习,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心理学教授,1949年后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副系主任,心理学专业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专长儿童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他在1926年发表的《鸟类的瞳孔反射》,以及与K. C.普拉特、A. K.尼尔逊合著的《初生儿的行为研究》被列入俄亥俄州大学丛书。50年代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
桑灿南,男,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1952年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教授。
林嘉通,男,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夏云(夏斧心),男,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吴天敏,女,1910—1985
北京人,1934年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后执教清华大学,1952年入北京大学,1983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三十年代即从事心理测验的研究工作,曾与著名心理学家陆志伟先生一起修订比纳一西蒙测验。著作有《关于智力的本质》、《评智力的同素论》、《儿童心理简史》等。
曹日昌,男,1911—1969
河北束鹿县人。三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系。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夕在香港大学任教,并兼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的工作。从五十年代中期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心理学报》主编,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要开展有关感知觉心理、劳动心理、航空心理和工程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著、译作主要有:《新心理学方法的建立》、《间隔学习与集中学习的研究》、《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关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大学教科书《普通心理学》上、下册等。
蒋梦麟,男,1886-1964
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江苏余姚人。1926年任教育系主任兼教务长、代理校长。我国早年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之一。
陈大齐,男,1886-1983
号百年,浙江海盐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1914年起任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192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西洋哲学,1923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心理系主任。1927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9年8月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哲学系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学实验,并发表《北京高小女百度文库道德意识之调查》和《现代心理学》(学术讲演)等文。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学教材之一。重要论文还有《辟“灵学”》、《心灵现象论》、《民族心理学的意义》、《儿童的被暗示性》、《德国心理学派略说》和《荀子的心理学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