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特点,认识到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对成渝地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成渝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认识到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特点。
3.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成渝地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成渝地区的地图,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3.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了解成渝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独特魅力。
本节内容既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拓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域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东北三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理图表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全面的认识。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2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三、绿洲农业
拓展探究
材料分析 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使新疆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事实说明,自然环境是 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类是自然环境的 产物,环境特征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 新疆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都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但是,目前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使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三、绿洲农业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 ( A )
A.长绒棉、甜菜、瓜果
B.小麦、花生、大豆
C.水稻、油菜、长绒棉
D.长绒棉、甘蔗、高粱
2.我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是 ( C )
A.黑龙江
B.河南
C.新疆
D.甘肃
3.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B )
A.降水
B.冰雪、冰川融水
第七章 省级行政区域
第七章 省级行政区域
第七章 省级行政区域
7.2
新疆—— 祖国面积最大的 省级行政区域
塔克拉玛干沙漠
乌鲁木齐城市雕塑
楼兰遗址
7.2 新 疆 ——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1 “三山夹两盆”的地形 2 大陆性气候 3 绿洲农业 4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边境贸易和旅游业
一、“三山夹两盆”的地形 学习目标
三、绿洲农业
沙漠中的绿洲
三、绿洲农业
合作学习二
从图7.16中,观察天山北麓绿洲景观的形成。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先从图中最远处入手,看 山顶、山腰、山麓各处的地表形态 有什么不同。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新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其他省级行政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民俗文化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新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边疆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新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民族风情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与新疆相关的歌曲、视频等素材,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准备一些关于新疆的案例,以供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东北三省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形、气候、土壤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特色地理现象和资源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难点: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点的联系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辅助材料。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对东北三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1台湾-----祖国的宝岛
润,西部平原土 地肥沃。
业。
课堂活动
温暖湿润的气 候和面积广阔的 山地孕育了台湾 岛丰富的森林资 源。台湾山脉海 拔较高,从山下 至山上气候的垂 直分异明显,使 得台湾森林树种 十分丰富,有 “亚洲天然植物 园”的美誉。
知识 点
台湾的美称
植物类型多样
盛产稻米
盛产甘蔗
盛产热带、亚热带 水果
森林覆盖率高
森林宝库、绿岛 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海上粮仓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矿产丰富 大陆架蕴藏 石油、天然气 水产丰富 东南盐仓
台湾著名的 树种——樟树
课堂活动2
稻米、甘蔗、 茶叶和热带、 亚热带水果
农产品:台湾西部平原
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原因为平地土壤肥沃、 利于耕作。
气候温暖湿
森林:中部台湾山脉; 原因为山地适宜发展林
10、台湾最大的湖泊是( )
A、洞庭湖 B、艾丁湖 C、洪泽湖 D、日月潭
1、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的 省份是(福建省 )。 2、台湾省包括(台湾 )岛以及 附近(澎湖 )列岛、(钓鱼 )岛
等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 )岛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60年代后,台湾形成(进口-加 工-出口) 型经济,出口商品以 (
——“ 宝岛”
资源宝库
沿海地带是 我国优良的 渔场,
西海岸日照充足, 有利于海盐的晒制, 自古就是重要的海 盐产区。
岛上多地热资 源,有温泉百 余处,北部火 山区天然硫磺 资源丰富,
山势陡峭,河流短而水流 急,水能资源滚蕴藏量大,
资源宝库
森林
水稻 甘蔗 菠萝 香蕉 茶叶 铜 金 石油 煤矿 硫磺矿
东南最大的盐场-布袋盐场
➢亚洲天然植物园 ➢海上米仓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 森林宝库 ➢东南盐仓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台湾高山族
台湾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人口为40万左右,是我国台湾最早居民的后裔。
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
此外,在祖国大陆上还有少数高山族同胞,散布在上海、北京、武汉、福建、南京和山东、安徽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
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比较大,但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都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胶着语。
由于居住地区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内部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布农、曹、雅美、鲁凯、卑南和居住在平原、丘陵地带的平埔人等不同名称。
关于高山族的民族来源,说法不一,主要有:土著居民说、西来说、南来说和多源说,总体认为高山族来源多源说似更接近于事实。
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高山族这一民族称谓,是1945年后中国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
它包括了“雅美”、“阿美”、“赛夏”、“泰雅”、“布农”、“曹”、“排湾”、“卑南”、“平埔”等称谓的人。
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语言、习俗、服饰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台湾,高山族人只占2%左右,但却是台湾最早的居民。
大约从3万年-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台湾台南“左镇人”就移至台湾。
从那时起,高山族的先民就居住在祖国的宝岛上。
高山族的族源主要来自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古越人的一支,又融合了少数来自菲律宾群岛和琉球群岛的居民。
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凿齿、穿耳等习俗。
高山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水稻、小米、芋头、红薯等。
居住在平地的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生产水平大致与汉族相同。
居住在山区的大多经营粗放的农业并兼事狩猎。
兰屿上的雅美人,在水田里种植水芋,并以此为主要食物。
捕鱼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也占重要地位。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省际区域 复习课件(共82张PPT)
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
地形: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量充足,
河流:长江、黄浦江等
降水丰富,雨热同季
资源: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
交通:交通发达便利,海陆空河运等种类齐全
政治:中国的最大城市、直辖市
经济基础:工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高速发展的经济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 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 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 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发展基础
重大机遇
面临挑战
重大机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 业分工不断深化,南亚、东南亚与我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为成渝 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创 造了良好环境;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 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 建深入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启动,全国 各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成渝经济区发展起到强有力的 助推作用。
第六章 省际区域 复习课件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吉林雾凇
林海雪原
人参
鹿茸 貂皮
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
长白山
黑龙江
白山—长白山
黑水—黑龙江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位于中国的 东北部
(2)范围:
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复习
第七章认识省级区域7.1 北京——祖国的心脏1. 北京市概况2. 北京在3000年前称为蓟,金、元、明、清等历代都把北京作为都城,是全国第一座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3. 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和明十三陵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传统民居是四合院。
4.北京旧城中轴线以(棋盘状)为格局,现代北京城市建设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周边建设卫星城和新区,使北京既保持了文化特色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
5.近年来北京面临的问题:人为环境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等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天气、水资源短缺、雾霾天气。
6.解决措施:1)南水北调工程、修水库(2)在西北部植树种草治理沙漠化(3)控制流动人口。
(4)开发使用新能源、限制重污染、高耗能工业(5)搬迁污染企业,发展环保产业7.北京的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8.北京缺水原因:自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降水少;全年季节分配不均匀人为:农业、工业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
解决措施:修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7.2 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1. 新疆概况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④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7.3 台湾——祖国的宝岛1.台湾概况23457.4 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1.香港澳门概况2.香港地理位置优势:背靠祖国内地,祖国内地联系紧密;是我国南方对外交往的门户;处于亚洲航运和国际航运的中心地位。
3.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
4.祖国内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市场,食品,淡水;港澳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早期:“前店(港澳)、后厂(内地)”现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5.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沟通远东各地,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居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②是天然良港:有天然港口优势,港阔水深;③是自由贸易港。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2河西走廊(共30张PPT)
8.2河西走廊—— 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授课人:温沁衡 2017年5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河西走廊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的分 布与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的关系; 3.举例说出影响和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地理 因素; 4.根据资料分析河西走廊主要的自然灾害与 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
C.劳动力短缺 D.光照条件
4.河西走廊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A )
A.灌溉农业
B.河谷农业
C.水田农业 D.旱地农业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5.下列不属于河西走廊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C)
①冬小麦 ②谷子 ③玉米 ④甘蔗 ⑤胡麻 ⑥油菜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④⑤ 6.关于
河西走廊典型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2.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东部通往____西__域____的 “____丝__绸____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 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____太__平____洋和 _____大__西___洋的“黄金走廊”。
一、古今交通要道
二、连线题
将下列旅游景点与其对应的名称用直线连接起来。
敦煌
河西走廊上的绿洲城市
嘉峪关
玉门 酒泉
张掖 金昌
武威
城市分布特点:坐落在绿洲上
祁连山脚下的绿洲农业
生 机 勃 勃
人 口 增 加
的
绿
洲
开垦土地
水
源
紧
绿洲面积缩小
缺
沙
土
尘
地
天பைடு நூலகம்
沙
气
化
阅读上图,认识绿洲是怎样变化的。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我国的地域差异 课件PPT
高原山地气候
雪山、冰川广布,夏季冰 雪融化,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湖泊群分布区。
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宁夏、 甘肃等省、自治区的大部分。
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境内 是东西狭长的内蒙古高原,新疆境内 为较封闭的“三山夹两盆”地形。
达成学习目标 1
青藏地区
青 藏 地 区 的 位 置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 藏、青、川西、甘西南、新南边缘。 面积:全国的25 以上。 人口:占全国的1%。
青海省
四川省 西部
青藏地区
地形: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青
藏
高
原
横断山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严寒,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所产出的肉、奶、 皮、毛等畜产品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
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 基地。
达成学习目标 2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东西方向环境的差异
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知识点小结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位置范围 地形 气候 河流
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包括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其他资料归纳人口、城市、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图5.8,掌握南方北方的分界线及位置范围。能够描 学习目标 3 述南方、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阅读教材P8-10,结
合教材图片,掌握南北方在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把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 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 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 来,依据各地区地理位 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 展的差异,将全国划分 为四大地理区域。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 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但同时,他们对东北地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东北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特点,掌握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读图析图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案例分析的问题及答案。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东北地区。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5
原因:西北地区东西跨度大,距离海洋远近 不同引起了降水量和干湿状况的较大 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的变 自东向西:森林 草原
化规律及地表 荒漠草原
植被的分布:
荒漠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新疆山地牧场 青藏 高原牧场
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
牧 场 的 差 异
呼伦贝尔草原
三河马
矫健机敏,身材结构标准漂亮,速度很快,弹跳力好
河的发源地?
达标检测
1.依据各地区的
、自然条件和 ;
的
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
区域。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是
。
3.世界上的“四极”是指
。
4.亚洲东西最长的山脉是
。
〖巩固练习〗 选择题
• 1、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A )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 2、我国四大区域中,青藏高原的 特点是:( D )
谷地能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原因。
青藏地区地形图
青藏地区的位置
横 断 山 脉
青藏地区的范围
பைடு நூலக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一、青藏地区
1.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西 部、甘肃省南部和新疆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5%
多为内流河、 许多大江大河
湖
的发源地
干旱
“高”和“寒”
达标检测
1.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 A.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 B.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 C.柴达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1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1、水是宝贵的资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山西太原晋教版)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2.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
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 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省境,最高峰为太白山。
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 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6. 北方、南方地区概况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 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线进入室,提高室温度。
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6.1 东北地区1. 东北地区包括、、三省和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形成山水环绕(平原——山地——界河)的地表形态。
气候特点为长冬、严寒。
(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2. 支流以我国境的松花江为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2.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
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 秦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省境,最高峰为太白山。
秦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秦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秦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 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6. 北方、南方地区概况7.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 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线进入室,提高室温度。
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6.1 东北地区1. 东北地区包括、、三省和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形成山水环绕(平原——山地——界河)的地表形态。
气候特点为长冬、严寒。
(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2. 支流以我国境的松花江为最大。
的中段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鸭绿江是中朝界河,图们江不仅是中朝界河,入附近还是朝俄界河。
3. 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的特点是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大兴安岭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坡陡,西坡缓;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北坡陡,西南坡缓。
三江平原由、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平原地域辽阔,水土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等。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全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4.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对我国饮食地域差异的高度概括。
5. 东北地区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本区国界线长,利于和朝鲜、蒙古、俄罗斯等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与日本、韩国等联系。
6.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和生长期长的作物,生长期短,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饲料和防寒问题,而优势是: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害虫过冬困难,缓解病虫害。
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
8.条件优越。
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
大部分水分条件好,但有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于农业发展。
夏季降水集中使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容易形成涝。
10. 由于人们的过量采伐、毁林开荒、重采轻育及森林灾害等原因使东北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木材蓄积量大幅度下降。
11. 湿地、森林、海洋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江平原的湿地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
12. 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①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②有稠密的公路、铁路,便利的河航运和海运③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场竞争力差。
改进方法:转换体制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1.2.3. 黄土高原“风成说”证据:①厚度均匀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③矿物成分不同④有古土壤。
4.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地表植被稀疏,且降水集中,再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粮食和燃料不够,人们到处毁林开荒,使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晋西、陕北最为突出。
5.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后果: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河床抬高,水库、湖泊变浅,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6. 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7.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种灌木、种树)、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坡耕地修梯田、沟壑区打坝淤地)、农业措施(改变牲畜放养方式、改变耕作方式)。
8.皇姑梁小流域治理区位于省岚县,以小流域为单位,三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如山上植树种草,山坡改梯修渠。
9. 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能源资源。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
其中省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大,有遍布全省的大型煤炭基地(、、朔州、、、、汾西、霍州),另外鄂尔多斯、神府、豫西和等也是重要的煤炭基地。
火力发电基地主要有朔州、、神头、、娘子关、霍州、阳城、、、府谷等。
10.、、接壤地区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
这里的煤发热量高、埋藏浅,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11. 陕甘宁接壤地区的长庆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之一,区建成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
12. 建在黄河上游中游的龙羊峡、家峡、青铜峡、天桥、万家寨、和小浪底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发挥灌溉、防洪、调水等综合效益。
13. 是机械制造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基地;是机械制造工业、飞机制造工业中心;河津有亚洲最大炼铝工业基地;是“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太钢是我国最大的特种钢基地。
14. 黄土高原发展炼铝、电力等工业部门原因: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电力工业提供有利条件;有丰富铝矿资源和能源资源,电力工业又为炼铝工业提供动力条件。
15. 露天煤矿复垦的好处:不会破坏大面积土地和植被,减少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增加了绿化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矿区的环境,有利于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
6.3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2. 上海港是我国的第一大港,既是海港(东海),也是河港(长江)。
与邻近的6个港口共同组成全国最大的港口群。
3. 20世纪90年代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
开发(放)浦东的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城市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4. 开发(放)浦东的有利条件:地理、交通、人才、产业优势,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5.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6. 长江为在该流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海位于沿海和沿江两个经济发达地带的结合部,通过长江对长江流域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长江干流东西绵延,南北支流众多,为长江流域资源的调配和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方便的运输;、、、、等省市的粮食、棉花、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源源不断的通过长江水运到达上海;长江沿岸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第七章认识省级区域7.1 北京——祖国的心脏3. 20世纪9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中央广播电视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首都图书馆新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及印刷厂、北京恒基中心、北京新东安市场、北京国际金融大厦等。
4.密云水库是北京城市最主要的供水水源。
北京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制约着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严禁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控制水的需求量;有计划大规模的推行再生废水利用和雨水利用;从流域管理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北京市水源地。
7.2 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1. 新疆概况3. 新疆瓜果水分大而且很甜的原因:气候干旱,白天日照充足、温度较高,光合作用强,积累糖分多;晚上温度较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分解的糖分少。
如: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鄯善哈密瓜、喀什巴丹杏。
4. 盆地沙漠广布原因:盆地部降水少、蒸发强烈,而且河流在流动过程量河水渗入地下,地表水难以保存,土地沙化,因此大部分成为植被稀少的荒漠。
5. 绿洲分布影响:绿洲面积小,限制了农业生产;绿洲之间相距遥远,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6. 荒漠化最容易发生在绿洲边缘。
应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禁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和滥采、乱挖、过牧,保护植被。
7.“雅丹”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形。
8.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② 盆地边缘有绿洲,水源丰富,修建了多种水利设施,发展了绿洲地区的灌溉农业 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荒漠广布7.3 ——祖国神圣的领土1.概况2.主要工业和工业中心分布西部沿海地区原因:西部沿海平原地势低平,降水较多,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生产发展基础好。
这里人口密集,人力资源丰富。
地形利于工业区的建设,有优良的港口,交通发达,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我国东部的最高峰:玉山。
的“五木”:红桧、扁柏、香杉、杉、肖楠。
最大的平原:台原最长的河流:浊水溪7.4 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12.香港是我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门户,处于亚洲航运和国际航运的中心地位。
3.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
4.祖国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香港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5.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沟通远东各地,联系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的水上要冲,与许多和地区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居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②是天然良港:有天然港口优势,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水域宽阔,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是世界三大良港之一;③是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