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论文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3] 。
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且病死率高,所以艾滋病患者有着特殊的心理状态,经我院对2006年7 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0例艾滋病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发现艾滋病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否认、愤恨、孤独、恐惧、自责、自卑、沮丧,针对这些护理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将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艾滋病病人共110 例,都存在有心理问题,其中,男性56 例,女性54 例,年龄5〜68岁;有偿献血感染64例,输血感染29例,性感染7例,母婴感染4例,其他感染6例。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93人痊愈出院,2人死亡,3人拒绝治疗自动出院,7人不配合治疗未愈出院,5 人并发恶性瘤送上级医院治疗。
艾滋病是一种长病程,致死性疾病。
多数艾滋病患者会经历从否认、愤怒到痛苦地接受事实,然后到能比较冷静下来,正确面对现实这一过程。
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具有不同的职业、年龄、文化、习惯、个性特征等,所以在疾病的各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
而心理护理就必须强调个性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路是以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及不同的个性素质,因人而异地提供心理安慰,正确的疾病知识教育和护理技术服务。
现将110例艾滋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2 心理问题2.1 否认与不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关,有的病人在得知自己感染后极力否认,如有一女病人认为自己没卖过血,没输过血,无不洁性生活史,极力否认自己感染,反复检查,不肯接受这个现实。
2.2 愤恨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关,他们对自己感染艾滋病感到不幸和愤恨,认为感染艾滋病都怪别人。
如有一女病人,因剖宫产输血感染,她认为完全是医生不负责任而致,埋怨医生和献血人员,继而愤恨,自暴自弃,甚至想报复社会,有过激的攻击行为。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心理分析恐惧:①被他人歧视;②疾病的折磨;③预后不良: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且病死率高,来自死亡的负面信息等不良刺激使患者情绪很容易发生波动。
焦虑:艾滋病患者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和痛苦,同时,他们还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和来自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等。
预感性悲哀: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面临社会上歧视与排斥、生活的压力以及对自身健康的过度忧虑等问题,常导致病人陷入社交能力退缩、自我封闭、孤独感加重等悲观沮丧的境地,从而使免疫力的进一步降低。
绝望: HIV感染是终生的,AIDS病变期是HIV感染晚期并且也是最危急的状态,经过20多年,人类面对艾滋病虽然已不像当初的那样束手无策,却至今仍未找到可以根治这一疾病的药物。
护理对策恐惧的护理对策: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针对患者的需要和困难,满足合理要求,减少患者的孤独、恐惧感。
帮助患者正视自己被感染的既成事实,使其认识到这一事实已是不能更改的。
同时告知患者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生存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把握的。
动员其家属朋友给患者以关怀、同情、支持,告知患者目前有很多和他遭遇相同的患者,鼓励其与精神状态调整得好的病友交流,使其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所遗弃,病人现在进行着的治疗护理就是国家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关怀的具体体现。
运用灵活的形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多给病人提供一些目前世界上对HIV的研究成果,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不致失去希望。
焦虑的护理对策:指导患者运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等放松技术,运用适当的应对技巧,积极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
预感性悲哀护理对策: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病情反复时,情绪发生波动,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及时疏导。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面对疾病,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社会支持网,教导家属要给予患者身心上的支持,或组织病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克服不良心境。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
同时,艾滋病的
存在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如焦虑、自卑、孤独、恐惧等。
首先,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等不同层面的关注和支持。
家庭成
员要理解并尊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提供温暖关怀和必要的帮助。
社会和医疗机构要
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提供充分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其次,艾滋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自卑。
他们可以多参加一些
社交活动,和其他患者互相交流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尝试积极主动地向医生和社会寻求
帮助和资源,增强自我价值感和控制感。
最后,艾滋病患者的生活护理也很重要。
他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况。
此外,艾滋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服药,按
时复诊,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
他们可以建立一个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自己的病情和治疗
进展情况,以便于自我管理和监控。
总之,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护理和关爱,包括医疗、社会和心理方面。
他们
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应对病情和心理压力,维护自己的身体和心
理健康。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
被歧视 , 幸、 赖等心理 问题 。认 为应提 高护理人 员对艾滋病 患者心理 问题的认识 , 侥 依 对艾滋病患者展 开针 对性的心理护理 , 艾滋 使
病 患 者 以最 佳 的 心 理 状 态积 极 配合 治 疗 , 长 生 存 期 , 高 其 生 存 质 量 。 延 提 关 键 词 : 滋病 ;心 理 ; 理 艾 护
・
6・
T ODAY NUR E, e tmb r 2 2, S S p e e 01 No. 9
,
艾滋 病 患 者 的心 理 问题 及 护 理 进展
黄 锐 洁
摘要 综 述 了艾 滋 病 患者 的心 理 问题 及 护理 进 展 , 包括 恐惧 、 虑 , 认 , 焦 否 悲观 绝 望 , 怨恨 、 复 , 独 压 抑 , 恶 感和 忏悔 , 奈 逃 避 , 报 孤 罪 无
员要掌握艾滋病患者 的心 理状况及 心理 护理 , 使艾 滋病患 者 以
最佳的心理状况 积极 主动 配合 治疗 , 长生 存期 , 延 提高 其生 存
质量。 1 艾 滋 病 患 者 常见 的心 理 问题
危险 中而感到 自责 ,或 者 因给家 人 或朋 友带 来 羞辱 而 有罪 恶
感 。 在 确 诊 后 经 过 激 烈 的思 想 斗 争 , 自 己封 闭 起 来 , 与 他 把 不
中图分 类号 :4 1 1 7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4 1 2 1 )9— 0 6— 3 10 6 1 (0 2 0 0 0 0
艾滋病 ( I S 是一种新发传染病 J是 由人类免 疫缺 陷病 AD ) , 毒 ( V 引起 的以 T淋 巴细胞 损害 为主 的免 疫缺 陷综合 征 , HI ) 目 前 尚无治疗 A D I S的特 效 药 , 死率 极高 J 病 。艾 滋病是 严 重危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艾滋病患者面临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挑战,需要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进行研究。
1.面对死亡的恐惧艾滋病是一种目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生命威胁和无望的局面,这种不确定性让患者感到害怕和恐惧。
患者往往会担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和亲人将面临他们的死亡,这种心理挑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和自我节制等情绪问题。
2.社会歧视和隔离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质和对社会的影响,艾滋病患者往往面临社会歧视和隔离。
他们可能会被家人、朋友和社会孤立,甚至失去工作和住房等基本权利,这种强烈的排斥和排斥感让患者的自尊心遭到摧毁,他们常常会感到无助和绝望。
3. 心理上的惯性艾滋病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治疗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失去追求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的能力和精神;因此,他们可能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感到沮丧和失望。
二、有效护理方式1.做好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的治疗是长期而复杂的。
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治疗期、药物的剂量和患者对治疗计划的遵守。
在这个时候,医生和护士必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提供忠告和支持。
2.心理支持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咨询。
医生和护士应该花时间与患者谈话,了解他们的问题、恐惧和焦虑,并为他们提供建议和支持。
同时,促进艾滋病患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
3.提供适当的医疗设置医疗设置的不顺应通常是艾滋病患者获取适当医疗和康复的障碍,也是患者担心接受治疗和康复的原因。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建立适当的医疗设置。
例如:提供私密的和无歧视的服务,允许患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得到治疗和康复。
4.支持文化敏感性医生和护士应该了解不同文化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如宗教、性别等文化敏感性的问题,以制定适当的隐私及其价值取向的治疗计划,这可以减轻社会压力和隔离的恐惧,增强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信任和联系。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摘要:本文对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恐惧、悲观、罪恶感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问题的护理进展。
认为护理人员应当深化对于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的理解,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进展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目前临床中针对艾滋病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够采取抗病毒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极高的病死率【1】。
艾滋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不但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其心理、精神造成的创伤非常大,很多艾滋病人都存在抑郁、绝望等心理问题,对临床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艾滋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非常高,且原因复杂、表现多样。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中47.4%的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而超过50%的患者存在中度或重度的心理问题【2】。
主要表现有焦虑、恐惧、否认、悲观、绝望、怨恨、罪恶感、逃避等,本文就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1.1焦虑和恐惧焦虑和恐惧是艾滋病患者中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已暴露的感染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暴露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暴露已患艾滋病之后可能遭受到更多的歧视,被人们排斥。
此外,很多患者被确诊之后由于缺乏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认为患上了“不治之症”,很快就要死亡。
表现出高度的精神紧张与焦虑、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同时由于担心亲人和朋友不理解或者被抛弃,在焦虑和恐惧的基础上可能出现失眠、易怒。
1.2否认和逃避很多患者在确诊之后不愿意面对现实,对医生的诊断结果持怀疑态度,或者不愿意承认与艾滋病相关的特殊病史,长此以往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对患者本身、家庭与社会都构成一定威胁。
还有患者在确诊之后无法接受现实,或者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逃避的现象,或者消极拒绝治疗、或者厌世轻生等。
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护理论文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关键词] 艾滋病;护理[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7-01艾滋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尚不能根治[1]。
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给患者和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针对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32例,男86例,女46例,年龄18-68岁,已婚102例,未婚21例,离婚9例。
经性传播87例,占65.9% ,经血液传播36例,占27.3%,不明原因感染9例,占6.8% 。
其中合并肺部感染34例,肺结核29例,腹泻18例,脑炎6例。
农民工32例,干部38例,自由职业62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2.1 紧张、恐惧型患者的心理护理部分患者来自农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加上艾滋病的严重症状及隔离治疗,使患者感到紧张、恐惧。
对此类患者护士应详细了解其心理状态,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消毒隔离制度,让患者熟悉新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同时加强健康宣教,给患者发放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资料,由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其次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2.2 孤独、内疚型患者的心理护理经性行为特别是滥交、婚外性行为等不洁性行为传染上aids的患者,对自己轻率的行为悔恨内疚,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唯恐被家人及同事,身边的朋友知道,担心自己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及公众的歧视,他们心理压抑、孤独,既想倾诉,以难于启齿。
有资料报道,由于歧视导致艾滋病患者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7.4倍[2]。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发表时间:2013-05-13T16:28:49.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孙国霞[导读] 病人可表现为不知所措、自责、愤怒、绝望、焦虑、抑郁、恐惧、沮丧、寂寞等。
孙国霞(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3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347-01【摘要】对46例艾滋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适时与病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艾滋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能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问题护理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已从高危人群蔓延到普通人群。
艾滋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知识,同时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和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局限性,艾滋病被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疾病,艾滋病病人除了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外,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这样就加速了疾病的进展。
在治疗、护理当中,由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文化层次等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时要面临社会、家庭巨大压力,这些不是一般护理、药物就能解决的。
因此,在艾滋病的护理中,规范化的护理服务和心理支持就显得极其重要。
1 心理问题1.1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会延误人们采取积极的措施,病人只有在克服这种心理上的反应后,才会接受事实,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1.2由疾病所致的心理特点病人可表现为不知所措、自责、愤怒、绝望、焦虑、抑郁、恐惧、沮丧、寂寞等。
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
恐惧:艾滋病病人害怕的事情很多,如怕暴露病情、家庭的未来、死亡等。
沮丧:艾滋病病人会觉得没有什么很好的理由活下去,不愿见别人,沮丧会使一个人身心衰竭。
焦虑: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反应,病人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1.3由治疗、护理所致的心理特点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文化程度及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年龄、性别、个体性别的不同及感染途径的不同,同样的语言、动作,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在实施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因语言及操作,可引起病人的不适、自卑、孤独、被遗弃感,最终导致心理上的不安全甚至恐惧等。
艾滋病患者自杀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论文
艾滋病患者自杀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分析【关键词】艾滋病;自杀心理;干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以侵犯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致死性传染病。
当机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1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1.1抑郁、焦虑心理病人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1.2害怕、恐惧心理病人表现为懒散、懈怠、不敢面对疾病。
1.3孤独、无助心理病人表现为敏感多疑、不知所措。
1.4自卑、被歧视心理病人表现为没有勇气和自信,感觉羞愧不敢见人。
1.5失落的心理病人在心理上表现为无助、沮丧、悲哀、愤怒和指责等,而在生理和身体方面也有反映,具体来说表现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1.6自杀的倾向病人表现为拒绝与人说话,拒绝治疗,对生活失去信心,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2aids患者的分期aids病人在从感染hiv到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病情变化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变化,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观察,可将这种心理变化总结分析后分为如下几个期2.1休克期当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感染上hiv后,是很难以接受的,严重的可发生意识丧失或者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木僵”的状态。
2.2否认期hiv感染者,最初都是不愿相信,不敢面对的,处于完全排斥的一种状态中,否认事实,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通过否认来赢得心理反应的时间。
表现:反复检查,期望找到否定诊断的可能。
2.3怨恨期常有hiv感染者表现为怨天尤人、自责或迁怒于使之感染的人。
这一时期发生自残的可能性较小,实施报复的想法强烈,这时的感染者对社会的危害极大。
有部分感染者怨恨自己而产生羞耻感,无法面对任何人,产生轻生自杀的念头。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艾滋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病人群体,他们不仅身体上受到疾病的困扰,还面临心理上的困惑和压力。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艾滋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存在,常常感到自己变得较弱势,无法像健康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2. 忧虑和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常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恶化,也害怕被社会孤立和歧视,这种忧虑和恐惧心理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3. 自卑感和社会隔离: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是“不幸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他们也往往被社会排斥和孤立。
4. 抑郁和沮丧情绪:由于长期患病和生活的困顿,艾滋病患者易出现抑郁和沮丧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这对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1.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应该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应对疾病。
2. 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教育: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需要得到有关艾滋病的正确信息和教育,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心理咨询和治疗: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困惑,学会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和抵抗力。
4. 打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志愿者和病友会等渠道,帮助艾滋病患者分享经验、减轻心理负担。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的关注和护理的给予,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为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对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结果,艾滋病住院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孤独感、恐惧、愤怒、自愧等。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的全方位、个体化护理,对艾滋病人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前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3种接触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同时也在心理上、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艾滋病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以青壮年为主。
所以护理人员要掌握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使艾滋病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7 -29岁30例,30一39岁40例,40一49岁20例,50一64岁10例;血液传播50例,性传播40例,针刺10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1.2方法通过护士与病人进行而对而的口头询问方式交流,观察病人的而部表情、言语表达、情绪变化、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
通过自行设计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造成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100例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自评。
发放艾滋病住院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护理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才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心理特征本组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紧张:没心理准备,不知所措,本组30例患者都有紧张心理;当第1次被确诊艾滋病时,患者不敢面对疾病,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厌世轻生现象,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
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文 章 编 号 :0 99 8 f0 60 —2 10 1 0 —6 9 0 )30 3—2 2
艾 滋 病 ( I S 的 流 行 情 况 日趋 严 重 , 人 们 对 艾 滋 病 知 AD ) 而
情给予细致解释 , 时通 过 收看 电视 报道 而 获得相 关知 识 。 同
识 的认识程度较低 , 为了更好 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 笔者 在护理艾滋病 病毒感 染者 ( 简称 : V感 染) 艾滋 病患 者 时 HI / 通过密切接触 , 了解 患者存在 的心理问题 , 出相应 的护 理对 提
年龄 段 人 群 应 具 有 更 全 面 的知 识 水 平 及 防 护 能 力 。 能 更 有 才
性接 触 传 播 明 显 上 升 。据 报 道 , 确 使 用 避 孕 套 可 明 显 减 少 正 HI 传 播 。 次 调 查 显 示 有 5 被 调查 者 能 利 用 避 孕 套 进 V ]本 3
害怕死亡 , 随之变得 抑郁 , 表现 为沉默 寡言 、 敏感 、 观、 自 悲 有
杀 倾 向 , 至 有 偏 激 行 为 报 复 社 会 。对 此 对 于 患 者 的 否 认 、 甚 愤
怒、 惧、 恐 抑郁 及 自杀 倾 向 , 理 人 员应 表 现 同情 、 抚 、 导 、 护 安 开
34 采 取 群 众 乐 于接 受 的形 式进 行 宣 教 . 调 查 显示 , 调 查 被
患者概念 不清 , AIS的早期症状知之甚少, 对 D 尤其对生活 中 5 种不传播 HI V的接触存在误解 , 仅有 1 . 的被调查者 完全 92
答 对 , 示 居 民现 有 的 知识 欠 完 整 , 能 导 致 被 调 查 者 HI 提 可 V感 染者及 AD IS患 者 的 误解 及 恐 惧 。要 消 除 这 种 误 解 , 要 教 育 需 者 注 意知 识 传授 的完 整 性 , 即深 度 和 广 度 。 点 通 过 5个 非 传 重 播 途 径 的宣 传 , 变居 民因 知 识 缺乏 导致 的 错 误 观念 。 改
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论文摘要:艾滋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某种特殊性,艾滋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不仅要从观察病情,认真治疗护理做起,而且要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计划,执行护理目标,特别是具有悲观厌世,恐惧心理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艾滋病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环节。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
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
几乎在一瞬间,他们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这就是冷漠和歧视的结果。
我科2010年共收治46例艾滋病患者。
对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在进行了长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结出艾滋病患者存在以下护理问题:1护理问题1.1自卑和自罪的心理由于艾滋病属性传播疾病,使艾滋病患者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患病后羞于启齿,他们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
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
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常常出现不冷静、冲动的行为,有的病人患病后恨苍天不公,恨命运不济,放纵自己或产生逆反心理,为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他人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以求的心理平衡。
1.2忧郁、恐惧当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时,患者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挫折,加上患者本身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认为艾滋病就是绝症,面临着死亡使得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病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外界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所以常出现忧郁、恐惧的心理。
1.3敏感多疑有的病人患病后总担心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因此敏感而多疑,看见别人低语就认为谈论自己,而且担心自己的隐私及疾病会被医生或护士泄露出去或成为别人谈论的话题,因此产生不信任感。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治疗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而且与疾病相关的歧视和污名化使得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
1. 心理问题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卑、愤怒、孤独和无助感。
这些问题与患者面临的健康威胁以及社会迫害和歧视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心理反应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可以包括情绪失控、情感冷淡、自闭和自我保护等行为。
这些反应通常是针对患者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而产生的。
3. 心理干预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和症状,促进身心健康。
1. 宣传教育对于艾滋病患者,及时提供正确的宣传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和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详细的治疗信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2. 建立信任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非常关键。
护理人员应该表现得友好和愿意帮助患者,与患者沟通,倾听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并且敞开心扉地接受患者的建议和意见。
3. 给予支持艾滋病患者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
家人和朋友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康复。
心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进行。
例如,采用渐进放松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总之,艾滋病患者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有效的护理方式和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恢复自信。
HIV 感染者及AIDS 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HIV 感染者及AIDS 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发表时间:2016-06-29T14:50:38.9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作者:王翠芬[导读] 近几年来,国内艾滋病(HIV)感染逐年上升,相关资料显示,在2015 年我国HIV 感染人数达到120 万,有22 万艾滋病患者以发病死亡[1]。
王翠芬(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云南昆明 650031)【摘要】目的:分析HIV 感染者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V 感染患者与AIDS 患者10 例,分析所选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方式。
结果:全部HIV 染者与AIDS 的患者均伴有负性心理,其中,变态报复性心理的患者有1例、焦虑与恐惧心理的患者有2 例、忧郁心理的患者2 例,悲伤与绝望心理的患者有3 例、负罪与内疚心理的患者有2 例。
结论:通过10 例患者实施综合心理的护理干预以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患者各种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
【关键词】HIV 感染者;ADIS 患者; 心理问题;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66-01 近几年来,国内艾滋病(HIV)感染逐年上升,相关资料显示,在2015 年我国HIV 感染人数达到120 万,有22 万艾滋病患者以发病死亡[1]。
因为艾滋病传播特殊性与高病死率,使得 HIV 染者与AIDS 的患者容易出现负性心理,所以在临床上需要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护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分析了10 例HIV 染者与ADIS 的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护理对策,具体如下:1. 资料以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V 感染患者与AIDS 患者10 例。
其中,男性患者7 例,女性患者3 例;年龄在22-6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34)岁;感染原因:有6 例患者因性传播感染、4 例患者因为毒品注射而感染。
HIV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HIV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HIV孕产妇心理护理的时机、内容及形式。
方法:将38例HIV孕产妇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心理护理。
结果:26例实行了母婴阻断,未出现护理不当引发的产后并发症。
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HIV孕产妇情绪稳定,成功的实行母婴阻断。
关键词HIV孕产妇心理护理通过对我科2006年8月~2010年7月收治38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后进行的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
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8例,年龄20~36岁,其中汉族20例,佤族9例,布朗族4例,拉祜族3例,傣族2例。
分娩11例,宫外孕5例,引产7例,剖宫产15例。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绝望、恐惧心理。
常见心理问题强烈震惊、愤怒:当被诊断或意识到自己感染上HIV病毒时,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这对当事人是一种极为重大的应急事件,患者面临的压力,HIV感染病毒时终身的且存在传染的危险性,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思想准备,不知所措,心理失去平衡,担心丈夫及家人的嫌弃,丧失亲情及友情,身体上疾病何时发生,是否传染给胎儿,出生的新生儿是否健康,是否继续妊娠分娩,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服药的不良反应。
担心家庭、生活、事业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为严重失眠、困惑、不知所措、麻木。
恐惧与绝望:艾滋病有“世界瘟疫”、“超级癌症”之称,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将面临潜在的被遗弃的危险,故确诊后等于被判定为慢性死亡,患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听之任之,不论怎样劝说都难以服从治疗,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
心理护理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防卫机制:应在安全的环境下提供辅导,在服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隐私以及阳性诊断对其心理的影响。
以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从医行为对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切记歧视患者,关心而不是同情患者,医护人员应有接纳的态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和诚恳倾听患者的叙述,切记批评患者,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2015.12心理健康23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覃钰岚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5【摘 要】目的:探究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对策及效果。
方法:以随机的形式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中选取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紧张、封闭、沮丧、易怒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紧张、封闭、沮丧、易怒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与实施护理前相比均得到明显下降,且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
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以更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对策;影响艾滋病(AIDS )也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一种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1]。
无防护措施的性行为、与艾滋病毒携带者使用同一针管进行静脉注射、在携带艾滋病毒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等行为均属于感染及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这些传播途径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感染艾滋病的患者通常伴随着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抗病毒治疗之余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显得至关重要[2]。
我院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策略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为时间范围,随机选取此期间内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艾滋病诊断标准。
患者中男性共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33.42±4.16)岁;其中通过血液传播感染的共15例,通过性传播感染的共23例。
1.2 方法(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艾滋病的性质及患者的详细病情,使患者对艾滋病的病理机制及影响产生一定的了解,从而起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作用,让患者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坚持进行治疗;(2)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评价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将98例艾滋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率95.92%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率77.55%,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采取必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状态;护理干预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具较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病死率[1]。
艾滋病传播途径多,多见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近年来,艾滋病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成为全球重点关注性疾病。
一直到现在,艾滋病依然未得到治愈,一旦发病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艾滋病,人类普遍认为属于“不道德性行为”,对艾滋病患者抱有歧视、不尊重等看法。
而每位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根深蒂固的恐惧心理,普遍产生愤怒、绝望、沮丧、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
本文就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心理护理,对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98例,与《艾滋病诊疗指南》中艾滋病诊断标准符合;患者认知行为正常,精神正常;未合并抑郁症、躁狂症;未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17例;年龄25-65岁,平均(38.93±5.72)岁;观察组49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19例;年龄25-65岁,平均(39.01±5.7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向患者讲解艾滋病发生情况及传播途径,改变患者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86-02
【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引起的一种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目前,医学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也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不治之症,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和负担是不可避免的,可见,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也是治疗艾滋病工作中一项重要环节。
笔者就本科室2012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92例hiv/aids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三个月共收治92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65人,女性27 ,平均年龄 38岁,死亡2人,84人好转,感染途径:性乱史占 60% ,吸毒史占20% ,男性同性恋占 20% 。
2 心理特点分期
2.1 否认恐惧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确诊为艾滋病或怀疑为艾滋病时,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表现为打电话给多家医院专家,咨询,还有些反复抽血做检查,几经周折,一旦确诊,会变得心情沮丧,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总认为别人是在说自己,而且担心别人会歧视自己,怕
别人泄露自己的病情,认为自己是绝症,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时,患者感到害怕和恐惧。
2..2 冲动发泄期
度过了否认恐惧期,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害怕死亡,害怕会给家人增加负担,害怕被家人遗弃,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的愤怒和悲痛,,表现为不接受治疗,乱摔东西,无理取闹,侮辱护士,在病房大声喧哗,故意把电视声音调到最大,把手机铃声开到最响,事事感到不如意,看到个个不顺眼,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们的。
2.3 接受合作期
患者冲动发泄期后,慢慢的开始接受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沉默不语,不理不睬,这时能顺从接受治疗,希望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多活一天。
2.4 焦虑忧郁期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得不到家人的精心照料,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经济上的负担,最后怕落的人财两空的结果。
这些因素都使他们内心产生难以言状的悲观忧郁的情绪,在服用抗病毒药的过程中,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易产生焦虑忧郁的情绪,其中焦虑占30%-67%,忧郁占4%-40%,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他们悲观忧郁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如跳楼,自杀,走失等各种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3 针对上述艾滋病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
的护理措施。
3.1 做好心理护理即针对艾滋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里护理。
护理者可以按照患者的病情和护理级别巡视患者,耐心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的意愿,维护患者的自尊,允许患者自由表达恐惧、悲伤、焦虑悔恨等情绪,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帮助,一句贴切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这些小小的动作都会给患者带来安慰和鼓励,让患者能感受到护士的关怀,,让他们能重新鼓起生存的勇气。
对于患者出现的一些不理性行为,此时不能和患者发生冲突,护士要用一颗宽容心去容忍和理解,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尽情释放,护理者还要全面的观察病情,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护理措施,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
,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3.2 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俗话说三句好话暖人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做到态度和蔼、话语亲切,仪表端庄,目光坦诚,细心观察患者的性格、文化素质生活背景,喜好及生活态度,根据这些特点需要提供不同病房室内环境,满足各位患者在视觉上的需求;还可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进行扑克、象棋、跳棋比赛观看影碟等,丰富住院生活,使患者面对现实,以减轻患者因恐惧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积极开展健康宣教。
护士可以选择合适的称呼与患者的有
效沟通,避免用喂和恩等称呼,告知患者每次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的作用,各种食物的营养,化验的结果等,发放宣传小册子,制作一些相关疾病的宣传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患者一起学习和讨论。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告知患者单纯发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精神健康,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方式,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人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3.4 注意亲情护理,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大部分家属在获知患者的病情后不愿意接近患者,对他们不理不踩,更不愿意关心和照顾他们,,从而使患者情绪更加低落孤寂。
因此护士首先要做好家属的工作,积极主动的与家属联系沟通,向他们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相关知识,,安抚、稳定家属的情绪,取得家属的配合,有了家属的照料患者才不会觉得被亲人遗弃,才有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力!
3.5 在抗病毒药治疗期间,患者心情波动大,情绪变化无常,远远比一般疾病的反应强烈,这时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做好心理护理,应告诉他们哪些是抗病毒药正常的副作用,及抗病毒药的注意事项,,告知他们坚持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才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
4 小结
艾滋病目前为止没有特效的药和疫苗,又因是特殊传染病,导致患者的社会坏境,人际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
力,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更要密切关注和了解病人的各种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确实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因此做好艾滋病的心理护理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石宏,石雪松,江智霞.艾滋病.传染病护理学(第二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86.
[2] 王维真,刘康迈,危剑龙等.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32一133.
[3] 戴晓阳,佟术梅,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