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原理第三章 加网技术

合集下载

(整理)浅谈CTP加网技术

(整理)浅谈CTP加网技术

浅谈CTP加网技术毫无疑问,每一个印刷厂都认为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印刷质量,由于它不需要使用胶片,而是直接在印版上成像,因此能使印刷车间变得更加整洁,同时还能让人们使用更加精确的网点,减少了印刷机所受的四色印刷的限制。

此外,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能够减少网点变形,最大限度地补偿印刷机上的网点扩大。

在这样发展趋势下,很多制造商都推出了用于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上的随机加网产品。

传统的半色调加网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幅加网,它由一系列规则排列的网点组成,通过网点尺寸的变化来体现高光或暗调的区别。

调幅加网具有很强的预测性,而且在印刷机上的效果比随机加网要好。

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就在于,印刷厂必须要保证图像在最亮和最暗的地方不丢网点。

随着加网线数的增加,控制高光网点和保持暗调网目间的间隙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调频加网或随机加网使用了与调幅加网完全不同的方式,它们能够保持网点尺寸的一致,但会改变网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在很多区域内网点非常小而且排列的非常紧密,因此调频加网能够再现出更多的细节(中间调),同时减少“莫尔”条纹出现的机会。

用调频加网技术印刷出的图像往往能够达到连续调照片的质量。

但是,由于调频加网使用了非常小的网点,因此在调幅加网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高光网点的问题也会出现在调频加网的大部分阶调中。

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出现以前,人们很难将微网点从胶片上转移到印版上,而现在,这个问题就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了。

很多新兴的加网技术都是调幅和调频加网的混合体。

混合加网在大部分色调区域内使用传统的条幅加网方式,而在高光和暗调区域使用调频加网技术。

通过混合加网,胶印厂能够提高调幅加网区域的加网线数,而不会给印刷机带来额外的负担。

以下就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最新加网产品(爱克发、Artwork Systems、艾司科、富士胶片、海德堡、柯达、Rampage系统、RIPit和网屏)。

爱克发爱克发公司声称自己推出的加网技术能够将调幅和调频加网的优势结合起来。

CTP系统及加网技术分析

CTP系统及加网技术分析

信息科学Ⅵ裂群■l£C T P系统及加网技术分析陈凤娟(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信息技术系辽宁大连116052)[摘要]数字印刷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生产流程,体现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印刷技术。

数字印刷的过程是从计算机直接到印版,即直接制版(C T P)技术。

直接制版技术省却了许多工艺过程,缩短了印刷周期,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给印刷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在直接制版系统中.光栅图像处理器(R I P)是一个1F常霞要的技术,它对于提高C TP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印刷直接制版(CT P)光栅图像处理器(R I P)加网中图分类号:T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71--7597(2008)1110042--02一、引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印刷行业中图像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运用,数字印刷已经脱颖而出,在印刷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数字印刷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生产系统,数字流程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从信息的输入一直到印刷,甚至装订输出。

数字印刷把印前、印刷和印后融为了一体。

从系统控制的角度来看。

它是一个无缝的伞数字系统。

而且,数字印刷的产品种类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商业印刷品,也可以是出版物、商标、卡片,甚至包装印刷品,覆盖了相当广泛的专业领域。

数字印刷具备按需生产能力,可以根据具体要求,生产制作顾客需要的信息产品。

数字化工艺流程的需要使直接制版(C T P)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C TP可处理多种印刷方式,包括商业表格、说明书、通讯录、文件、财务、报纸、标签和包装。

除此之外,C TP还适合印刷单张纸和宣传册。

它尤其适合把前端的编辑、创作部分和后端的制作部分紧密结合的封闭式工作流程。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 T P)采用数字化1=作流程,直接将文字、图像转变为数字,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胶片这一材料、人工拼版的过程、半自动或全自动晒版工序。

本文主要介绍直接制版技术及其工作流程,并分析其中的R I P技术以及加网技术。

现代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现代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2.无理正切加网 无理正切加网技术(I S 技术) 的加网角度的正切值是一个无理数, 在具体实现时通常采用逐个修正法 和强制对齐的方法来解决加网中网 目调单元的角点不能与设备记录栅
一、调幅加网技术
调幅加网技术又分为有理正切 加网、无理正切加网和基于有理正 切的超细胞结构加网技术。这种技 术模拟传统的照相制版方法,用网 点大小来表现阶调,其基础是有理 正切加网和无理正切加网。它通常 采用生长模型方法来形成网点,即 以网目调单元内的中心胞点为基 础,以一定形状向外扩展,每一网 点的聚集度是随原稿的光强而变化 的,网点在整个图像区域内周期性 地分布。
印刷杂志
现代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胡承伟
目前应用广泛的加网技术—— 由操作者随意旋转,但是在电子加网
数字加网技术是从模拟加网技术演 装置上,网点只能由整数个胞点形
变而来,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成,形成不了15°和75°的加网角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外围 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Hell
设备、图像处理显示技术和硬拷贝 公司早期开发了有理化正切网点技术
设备的发展和推广而逐步发展起来 (RT技术)。其网点角度的正切值是两
的一种新的加网技术。目前的数字 个整数的比值,使用arctan 1/3≈
加网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8.4°代替15°,这时黄版取0°,
调幅加网技术和调频加网技术。
青版取18.4°,黑版取45°,品红
版取7 1 . 6 °,并适当调整加网线 数,使生成的龟纹尽量大,也能达到 避免可见龟纹的目的。
容度比调频加网技术小,因此需要 是另一种混合加网技术。这种技术
更细致的工艺控制和监测技术。在 将两种已经验证的加网技术A g f a
这种情况下,若把这两种技术综合 Balanced Screening(ABS)和调 起来,扬长避短,则会达到更好的 频加网(F M )结合起来:在中间

数字打样中的加网技术加网是

数字打样中的加网技术加网是

线 混合 加 网是 融合 A 与F 优 点针 从 而 可 以对 中 间调 的 网 点 密 度 ( M M 对 印刷 工序 来 说 , 能采 用 常
进 体 现 印刷 的 实 际线数 ,不 利于 最 佳 对 高精 度 印刷 而推 出的一 种加 网技 数 ) 行 定 义 。 印刷条 件 的确 定 , 因此 制 约 了调 频 术 。在 高 光 区域和 暗调 区 域它像 F M 网打样 的样 张 的普 及 。
成)
控 制 ,其 机制 如 下 图3 所示 。
2 加 网 的类型 .
目前 数字 打样 中采用 的加 网技 术大致 有调幅 加 网、调频
文 件

控 制 转 换 提
取 的 RIP加 网 数 据
加 网 、混 合加 网等几种 类型 。
() 幅 加 网 1调
调 幅加 网是传统 的加 网方 式 , 又 称 为 A M 加 网

混合加 网将A 和F 两种 加 网结 将 C P 艺 流程 中 的瑕 疵 尽 显 得 一 M M T工 高光 和 暗 调区 域 由于 对 网 点 来 图像 复制 和 数字 工 艺流 程 检查 的
色 打 印机 上 实现 满足 印刷 要求 的调 位 置 进 行 了特 殊 处 理 ( 网 点位 置 最 佳 选择 。 ※ 使
果 。 fR P i I 后数 字打 样 系 统需 P 要对 R P 的加 网进 行 转换 和 I后
图 1 I 打样 工作 流程 R P前
捧 版 RI 面 向 激 P( 光 照 捧 的 数
字加 网 )
图 2 RI P后打 样工作 流 程
驱 动照捧 设 备 的 控 制 信 号 输 出 制 版 印 届 0 ( 调合 阶
( p1 t e i ul Am i ud od ati on

颜色复制原理-加网原理

颜色复制原理-加网原理

本节总结
一、网点图像印刷的必要性 二、网点的形成
填空题 2分 1.印刷图像处理中的加网方法,分为 [填空1] [填空2] 。
正常使用填空题需3.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单选题 1分
2.由等距网点大小的变化表现连续调原稿密度连续变化的加网 技术是:
A 调频加网 B 调幅加网 C 此处添加选项内容
提交
一、网点图像印刷的必要性
同时:
视觉特性:在明视距离下,任何距离小于锥体细胞直 径7.3*10-2mm的两个点,人眼均无法分辨,可以用
一定数量的墨点来再现图像的连续调性。
因此:网点图像再现连续调图像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
二、网点的形成
01
调幅加网技术
02
调频加网技术
1、调幅加网技术
印 刷 品
B. 二阶调频网点(Second Order FM Dot): 网点的大小和空间分布频率均在变化。
C. 三阶调频网点: 网点的大小、空间 分布频率、网点形 状均在变化。
2、调频加网技术
2、调频加网技术
(1)消除印刷中龟纹现象与可见的玫瑰斑(传统网点无可避免)。 (2)印刷品精度高,复制效果好,稳定性好。 (3)不受网屏角度限制,有效避免错网撞网,对印刷制版过程中出现的套版 误差不敏感。 (4)暗调部份不易糊版,细节丰富。 (5)调频网点技术在精细印刷模式下有更宽广的色域服务模块,印品更加精 细,更加立体化
1、调幅加网技术
(4)、 网点大小:用网点覆盖率来衡量。网点覆盖率是指网点 覆盖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成”或 %
识别网点成数的方法: A. 目测法:观察相邻两个网点之间的间距大小
目测法 密度计法
成数 1 2 3 4 5 6 7 8 9

第三章 加网工艺4

第三章  加网工艺4
第五节 调频加网与混合技术

一、调幅网点与调频网点的区别 1.调幅网点(A M技术) : (1)以改变网点面积大小的方法来表现原稿的颜色和层次变 化。网点的空间频率以及单位面积上网点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即网点面积的改变本质上是网点强度信号(振幅)的改变。具 有三个特征: ①网点的面积/面积率随图像深浅的变化而变化;



分界点网点的大小,根据加网线数不同而有所变化,如下表所示。
表1:加网线数与过渡点大小的关系

加网线数(线/英寸) 过渡点网点百分比(%)

210 3
240 280 340 4 5.5 8
Sublima加网技术采用爱克发的专利XM超频运算法, 当调幅网点向调频网点过渡时,调频的随机网点延续了调 幅网点的角度,完全消除了过渡痕迹,让两种频率的网点 巧妙地融合。此外,Sublima加网技术在进行RIP时,对 其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所以输出效率没有受到很大的影 响。如下图所示。



3.调频网点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级调频网点和二级调频网点
二、调频加网原理

① 调频加网采用的“网点”是一个极小的单位,它们 具有固定的尺寸,相对独立而随机分布在每个特定的单 位区域中,以不同数量点的微粒、以不规则的方式,表 现原稿每种色彩的颜色值。 ②调频网点的关键是打破了网点模型存储器中的阈值分 布规律,使由输入图像像素灰度值决定的若干个着墨点 在单位网格中随机且均匀地散开,即建立在单位网格范 围内分配点元素的随机数序列。 ③为了避免同一灰度值网点分布状况雷同,在调频加网 中一般不做成固定的网点模型存储器,即使像素灰度值 相同,点元素个数相同,但分布的顺序可以不同,从而 实现随机加网。

调幅加网在丝网印刷中的应用

调幅加网在丝网印刷中的应用

调幅加网在丝网印刷中的应用连续调的原稿经过分色后,即成为数目不等的单色调图。

只有将连续调的图像转成网目调图像才能制版印刷。

将连续调图像转换成网点组成的网目调图像的过程叫加网。

当加网后印刷的网点足够小时,人的眼睛在一定距离内是辨别不清的,而把网点组成的网目调图像错视为连续调的图像。

由此可见,加网在网目调丝网印刷中的重要性。

目前对连续调图像的加网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调频加网和调幅加网。

调频加网:也称随机网点。

随机网点由尺寸固定的颗粒点组成,层次的调整是通过改变颗粒点出现的量来实现的。

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出现的网点多少反映了该位置色彩的深浅。

调频加网没有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网点形状等要素。

多色随机网点套印后,不会出现错网的问题。

典型的调频加网尽管在平印中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网点太小无法在网版印刷中有良好的表现,更不适应低目数的丝网印刷。

因此,目前在网目调丝网版印刷中不考虑频加网。

调幅加网:也称常规加网或传统加网。

调幅加网具有固定的空间和线数。

层次的调整是通过改变网点大小来实现的,颜色深的地方网点大,浅的地方网点小,深浅靠网点的大小调剂。

调幅加网的网点是以网格为基?,中心位置是固定的,以一定的形状呈纵横900规律性排列。

相邻两点的中心距离不变,网点大小是逐渐变化的,在其相对固定的范围内,网点面积大小反映了该位置的深浅。

调幅加网适应网版印刷,是丝网印刷的现实选择。

调幅加网的网点作为网目调丝网印刷的基础,起着如下作用:1. 印刷上担负着呈现色相、明度、纯度的任务;2. 印制过程中是图像表现的基本元素;3. 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

调幅加网的基本要素或参数有网点形状、加网线数、加网角度、加网阶调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网点形状是指调幅网点的几何形状。

它不尽关系到不同色层次的视觉效果,而且对于印制过程中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网点形状有方形、圆形、链形、椭圆形等,有时为了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也,使用线条、十字线等特殊点形。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在普通印刷中,网点是表现图像层次和彩色图像颜色层次的基本单元,网点覆盖率的不同可产生颜色层次的变化。

加网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实践和提高,从照相加网、电子加网发展到数字加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物理方式形成网点的方法。

计算机数字加网是在照排机和电分机高端联网系统中大量采用的技术。

电分机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在技术和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实现方法不同而已。

现在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质量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关键部位光栅图像处理器(RIP)性能的改善,加网的速度和质量已大大提高。

与其他加网技术相比,数字加网技术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其优越性,它可以实现在模拟加网中很难实现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算法,并且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网目调图像。

数字加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图像印前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数字加网的特点数字加网是计算机出版系统中采用的加网技术。

根据记录网点的分布状态,数字加网有调幅、调频加网和调幅/调频混合加网方法。

调幅加网(点聚集态抖动技术)是用不可见的、行列排列有序的网格分割图像,每个网格按照一定的角度、加网线数生成面积不同的网点。

调幅加网技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完善,已在很多印刷单位使用,在调幅加网方法中,电子分色机使用的挂网方式一般是德国Hell公司开发的IS网点技术(无理化正切网点)和RT网点技术(有理化正切网点)。

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中采用的是PostScript 加网技术。

调幅加网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却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

例如细节丢失、产生龟纹和玫瑰斑、视觉上的撞网等,尤其是龟纹、玫瑰斑及阶调跳跃(即在网点开始搭接前后出现层次跳跃)等问题,在调幅加网难以避免,一直影响着图像的印刷质量。

调频加网(点离散态抖动技术),是一种随机加网,它得到的是离散分布的记录点。

能较好地避免调幅加网技术的缺陷。

调频加网图像具有较高的信息容量。

调频网点有一级调频网点(指每个网点大小(面积)一定,仅网点的空间分布随机变化)和二级调频网点(指网点大小(面积)和空间分布频率均在变化)。

3电子分色与桌面出版系统的加网技术

3电子分色与桌面出版系统的加网技术

画册、画报、 、画册、画报、书刊 科 插
细画册、 细画册、古画复 、 图 (
据客户 求) 据客户 求)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② 加网线数的换算(l/In与l/cm),如下表
线/ 线/ l/In l/cm
50 60 70 85 100 120 133 150 175 200 20 24 28 34 40 48 54 60 70 80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三、AM与FM比较 三、AM与FM比较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四、混合型加网技术 混合型加网(Hybrid Screening)技术,借 鉴了AM和FM两种网点各自的特性。它既体现 了调频网点的所有优势,又具有调幅网点的 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混合型加网技术可以用高线数调幅网点表达 图像中间调的细腻层次,用调频网点表达亮 部和暗部层次。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图像印刷复制就是将原稿图像变成网目调 的过程。 网点的作用: (1)组成网目调图像的元素。 (2)最小的吸附油墨单位。 (3)起着组织颜色、层次和图像轮廓的 作用。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网点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图像的加网技术:是用半色调图像来再现 彩色连续调图像的基本方式。即指将图像 分解成像素,每个像素以其着墨面积占该 像素总面积的百分比来表达层次的浓淡。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龟 纹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调幅加网设备的演变: 玻璃网屏 接触网屏
激光加网 数字加网
网屏是把连续调图像分解成可印刷复制的像素(网 点))的加网工具。
第二节 网点与加网技术

阶调网印的加网技术

阶调网印的加网技术

阶调网印的加网技术在彩色丝网印刷中,要把一个连续调图像变成网目调图像,使图像的层次用网点表示。

网点的形成必须在给原稿照相时加网屏才能使图像带有网点。

加网屏时必须同时加滤色片进行分色。

用红色滤色片分出青版,用绿色滤色片分出品红版,用蓝色滤色片分出黄版。

根据分色加网的先后次序可分为直接分色加网和间接分色加网。

网屏上网点分布有不同的规律性,根据网点组成分布的不同特性可分调幅加网、调频加网和混合加网,这些都属于传统的加网方式。

现在图文的输出都靠照排机,而照排机由于栅格图像处理器的限制,网屏角度并不像传统加网那样任意摆放,网屏摆放的角度只能取近似值,这些近似值有无理数和有理数。

这就出现了无理正切加网、有理正切加网和超细胞加网,这些都称数字加网。

下面将这些加网方式一一分述。

照相分色加网要把一个连续调图像变成网目调(半色调)图像,用像素图像来模拟连续调,就必须在对原稿照相时加网屏。

网屏是把连续调图像分解成可印刷复制的加网工具,网屏的片基有有机玻璃或聚酯软片,上面有黑色网点,经过照相机曝光后,连续调图像便用网点显示层次。

网点在印版上就是一个最小的感脂单位,有网点就显图像,网点大或多的地方层次就深,网点小或少的地方颜色就浅。

网点起着调节油墨量大小、组织颜色和图像轮廓层次的作用。

直接分色加网直接分色加网就是分色加网一次完成。

是在照相时把滤色片和接触网屏同时安装在照相机镜头上,用网点直接把原稿的阶调记录在感光片上。

文 段小剑 任玉峰分色间接分色加网间接分色加网是将分色和加网分两步进行。

这种方法操作比较麻烦,消耗的感光片多。

投影加网投影加网是在制版照相机距离感光片一定位置上,安装一块玻璃网屏,这种玻璃网屏是由两块互成90°角的玻璃线条网屏粘合而成。

线条的间距与网线频率一致。

调节网屏距离使网屏每个网孔后的胶片平面上,照相机光圈的孔径都成为一个中间亮度大并向四周降低的网点。

玻璃网屏相对于水平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确定加网角度。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普通印刷中,网点是表现图像层次和彩色图像颜色层次的基本单元,网点覆盖率的不同产生颜色层次的变化。

与其他加网技术相比,数字加网技术能获得更高质量的网目调图像,成为当前图像印前处理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照相加网、电子加网发展到数字加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物理方式形成网点的方法。

计算机数字加网是在照排机和电分机高端联网系统中大量采用的技术。

电分机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在技术和原理上在是一样的,只是实现方法不同而已。

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质量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关键部位光栅图像处理器(RIP)性能的改善,加网的速度和质量已大大改进。

与其他加网技术相比,数字加网技术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其优越性,它可以实现在模拟加网中很难实现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算法,并且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网目调图像。

一、凹印网点的特点和新技术网点是实现图像阶调层次的基础,不同的印刷方式对网点的传递增大效果不同,由于凹印和柔印中网点增大比胶印更严重,因此对图像阶调的影响更大。

在网点传递的过程中,网点形状是影响图像阶调再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印刷阶段更是如此。

传统的网点形状有方形点和圆形点,目前还有链形点(或称菱形点)、字母点、复合点、变频点、调频点等。

在相同的网点百分比下,不同的网点形状其周长的总和不同,其网点的增大量也不同。

网点增大时沿其边缘向外扩大,所以周长越大,网点增大越严重。

此外,网点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总会有网点搭接的部位,由于搭接会造成密度突然上升。

因而破坏了阶调曲线的连续性,造成某些阶调区域的层次损失。

例如肤色,恰好处于黄、品红版的中间色调,极易造成阶调生硬,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第三章 加网工艺2

第三章  加网工艺2



②最小网点直径 输出设备记录分辨力的倒数(即扫 描记录光点的直径)等于加网图像的最小网点直径。
如设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的记录分辨力为2400 DPI,则记录光点的直径为1/2400英寸。若设网目调单 元由16×16个记录栅格组成,则该网目调单元的宽度 (或高度)为16×1/2400英寸,这说明当需要表达出 图像中每一像素的全部256个灰度等级时,如果输出设 备的记录分辨力为2400SPI,那么该设备可为150LPI 的印刷品加网,此时最小网点的面积率(仅一个设备 像素曝光)为1/256=0.39﹪,对应的网点直径为 0.01058mm。

2. 像素与加网线数 (1)像素 像素与原稿有紧密的联系,像素有两个基本属性: ①位置属性 每一个像素均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具体数值 决定于原稿以及扫描设备如何划分原稿。数字图像其实是 一个有序排列的二维数组,像素在这样的二维数组中也有 确定的位置。当数字图像在屏幕上显示时,每一像素对应 于屏幕上的一个显示点。 ②数值属性 数值实际上代表的是某一位置上一个小区域 (小方块)上的平均亮度。因此,像素的数值属性说明它 具有确定的物理意义,不是抽象的数字。


③网点的绝对尺寸不仅与像素值有关,还取决 于网目调单元由多少个设备像素来组成。

④网目调单元中的记录栅格数由输出设备的记录 分辨力和加网线数决定


n = (SPI/LPI)2
式中,n——网目调单元点阵包含的记录栅格数; SPI——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力; LPI——加网线数。 ﹡一个网目调单元中包含记录栅格的个数表示该 网目调单元可表达灰度层次的能力,可称为网目 调层次数。


(2)数字网点生成方法
①PostScript技术采用网点函数(Spot Function)来定义网目调网点。 ②比较有代表性的四种方法:阈值法、模型法、 生长模型法和对半取反法。

第三章 加网工艺1

第三章  加网工艺1




6. 特殊形状网点 为了满足艺术品复制、广告宣传和特殊情趣的需要, 有时也使用特殊形状的网点(或称艺术网纹),借以增加 画面的艺术气氛,获得特定的艺术情趣,产生特殊复制效 果。如同心圆网纹、水平波浪形网纹、水平线形网纹、垂 直线条形网纹、交叉十字纱布形网纹、砂目形网纹和墙砖 形网纹等。 ﹡不同的网点形状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网点增大会有不同 的影响。



5. 双点式网点(卫星式网点或子母网点) 通常称为多分辨力加网(Multiple-Resolution Screening)的场合,由两种不同特性和点形的网点叠加在 一起而成。组成方式为:两个大网点中间嵌入一个小网点, 或四个小网点中间嵌入一个大网点。 ①特点是画面暗调处小网点虽然已经合并但大网点仍能变 化,中间调用大小网点表现层次,因此画面的暗调和中间 调均很丰富; ②在高光处小网点已消失,但大网点还存在,虽然网点数 量是少了点,不过网点结实、光洁、完整,对高光的表现 均匀、柔和。



2. 加网线数与视距
①视觉敏锐度指的是人眼恰能分辨出的两 点对人眼所张的视角的倒数。正常人视角一般 为1′左右。考虑到正常视距为250㎜,在明视距 离下,人眼的最小分辨距离是 D=250×2.91×10-4=0.073 mm。当印刷品中的 网点间距小于此距离时,人眼就无法分辨。因 此网点构成的图像就被当作了连续的图像。
(3)加网图像的宏观感觉
连续调原稿被变换成网目调的图像时,像素值 用网点面积的大小表示:像素值越高(亮),网点百 分比越低;像素值越低(暗),网点百分比越高。 从微观上看,加网图像是不连续的。但从宏观上看, 当图像画面由无数个面积不等的网点组成时,肉眼 观察到的将是有明暗层次变化的画面,习惯上将加 网得到的图像称为网目调(Halftone)图像。

4.1.加网技术

4.1.加网技术

調幅網點 調頻網點 調頻網點
暗部
中間調
亮部
2008-4-7
38
十、混合加网技术: Sublima技术
Sublima技术的优点: -- 1-99%网点再现(印刷品而不是印版) -- 更好的细节再现能力 -- 优良的印刷适性 -- 调频与调幅完美混合,消除边界,达到照片效果 -- 相比传统加网,有更大的色域,减少印刷专色 -- 低分辨率输出,高分辨率效果
2008-4-7 6
四、加网过程
在印刷中,图像的再现,是通过网点的形式表示的,即网 点是构成印刷的最小单元。(关于网点,在实际输出 时还会进一步说明)
=
50%的灰色
=
50%的网点 50%的网点
当加网的线数一定 程度后,左边二种 的表示形式是等同 的。
2008-4-7
7
1、网点的曝光原理
2008-4-7
1 − 10 − Dr Fr = ⋅100% − Dv 1 − 10
1-Fr Fr⋅RV
2008-4-7
18
五、网目图像的特征
网点形状 指网目图像中50%处网点的外形.传统网点的 外形光滑,用放大镜可看出较理想的几何形状.分为 圆形网点:约65%处开始搭接. 方形网点:约40%处开始搭接. 链形网点:分别在约35%和60%处开始搭接. 。
2008-4-7
28
七、调幅(AM)加网
AM加网技术优点 • 中间调平缓,再现效果好 • 印刷条件缺陷只会影响高光和暗调,不会影响整个图象复制效 果
Hale Waihona Puke 2008-4-729七、调幅(AM)加网
AM加网的缺陷 --高网线数印刷,亮调和暗调易丢失细节 印版上1-99%网点还原不等于印品上1-99%网点还原 --多色印刷易产生龟纹

计算机制版中的图像加网技术

计算机制版中的图像加网技术

是 要 生 成 C M、 、 四 色 胶 片 , 以 首 先 把 图 像 调 色 、 YK 所
1 引 言
在印染 或 印刷制 版时 , 生成 四色 ( 、 红 、 、 要 青 品 黄 黄 色 ) 印 色胶 片 。用 计 算 机 实 现 制 版 时 , 是 把 一 幅 套 就
彩 色 图像 分 离 成 四 幅 有 灰 度 级 的 图 像 , 后 分 别 输 出 然
为 了提 高 彩 色 图 像 C K各 频 道 的灰 度 图像 的质 MY
量 , 色 图像 印 染 C D 系 统 中 可 对 图 像 的 C M、 K 彩 A 、 Y、
四条 曲线 及其 亮 度 曲 线 进 行 微 调 , 称 修 正 。这 主 又
要 考 虑 到 任何 图像 的 颜 色 分 布 都 不 是 遍 及 整 个 色 谱 , 而 是集 中于 少数 区域 。 一般 图 像 的 这 些 区 域 是 接 近 平
维普资讯
计 算 机 制 版 中 的 图 像 加 网 技 术
王秀娟 欧宗瑛 单 东
( 京 交 大 微 联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北 京 10 4 ) 北 0 34 ( 连 理 工 大学 机 械 系 大 连 16 2 ) 大 10 4


rl be.tg t u t o d e e ti A s s m rc l rp n ei l I e q i g o f c n C D y t f o o 血 a d d en ftxi a s e e o n y ig o e t e. l
Ke s d y mr s Co me h t afo ig C lri a 9 C mp rp oo h l nn oo n 宅 AD i I e
板 由 R B模 型 转换 为 C K 模 型 。C、 Y、 G MY M、 K分 别 为 R B的 补 色 , 、 Y三 原 色 的 最 大 值 混 合 在 一 起 生 成 G C M、

第三章 加网工艺4

第三章  加网工艺4

(2) F M的优势 ) 的优势 避免了调幅网点无法完全克服的条纹型干涉, 避免了调幅网点无法完全克服的条纹型干涉,提升了图像 细节的再现质量,使印刷图像与“照片”更像。 细节的再现质量,使印刷图像与“照片”更像。 (3) F M的缺点 ) 的缺点 ①网点增大相应的更为严重,导致中间调、暗调颜色更深, 网点增大相应的更为严重,导致中间调、暗调颜色更深, 层次损失。 层次损失。 网点大多孤立出现, ②在图像的亮调处, F M网点大多孤立出现,容易在制版、 在图像的亮调处, 网点大多孤立出现 容易在制版、 印刷传递过程中丢失。 印刷传递过程中丢失。 网点面积率的F 网点在空间排布上的随机性存在 ③50%网点面积率的 M网点在空间排布上的随机性存在 网点面积率的 一定限制,用调频网点复制中间调显得粗糙。 一定限制,用调频网点复制中间调显得粗糙。
3.调频网点的两种基本类型: 调频网点的两种基本类型: 调频网点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级调频网点和二级调频网点
二、调频加网原理
调频加网采用的“网点”是一个极小的单位, ① 调频加网采用的“网点”是一个极小的单位,它们 具有固定的尺寸, 具有固定的尺寸,相对独立而随机分布在每个特定的单 位区域中,以不同数量点的微粒、以不规则的方式, 位区域中,以不同数量点的微粒、以不规则的方式,表 现原稿每种色彩的颜色值。 现原稿每种色彩的颜色值。 ②调频网点的关键是打破了网点模型存储器中的阈值分 布规律, 布规律,使由输入图像像素灰度值决定的若干个着墨点 在单位网格中随机且均匀地散开, 在单位网格中随机且均匀地散开,即建立在单位网格范 围内分配点元素的随机数序列。 围内分配点元素的随机数序列。 ③为了避免同一灰度值网点分布状况雷同,在调频加网 为了避免同一灰度值网点分布状况雷同, 中一般不做成固定的网点模型存储器, 中一般不做成固定的网点模型存储器,即使像素灰度值 相同,点元素个数相同,但分布的顺序可以不同, 相同,点元素个数相同,但分布的顺序可以不同,从而 实现随机加网。 实现随机加网。

(完整版)制版原理第三章加网技术

(完整版)制版原理第三章加网技术
▪ 因此,网目调单元是一个用于包含网点的区域, 只有100%面积率的网点才会与网目调单元一 样大。
❖ 网点单元的网格数=(设备记录分辨率/加网线数)2
❖ 灰度级数=(设备记录分辨率/加网线数)2+1
❖ 照排机的记录分辨率为1800dpi,加网线数150lpi,则 通过第一个公式可以得到网点单元的网格数是12*12个, 灰度等级为12*12+1
❖ 网线角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 450给人以最舒服的感觉。
❖ 网线角度差
▪ 同角度印刷是最为理想的印刷方案不产生龟纹, 而现实工艺达不到要求。实践证明网线角度大 于300后,龟纹对于视觉的影响可以接受。
网线角度的合理使用
❖ 黄版宜安排在00。黄色为弱色,因为其反射率最 大,网点组成的条纹不容易察觉。
❖ 在照排机记录网点时,曝光点按什么样的顺序曝光?
❖ 例如:一数字图像灰度等级0-13,在一个5×5大小的网 目调单元形成网点。
▪ 分析:图像等级共14级,网目调单元中共可以再现26级。 因此可知一个数字图像等级可以利用两个曝光点来表现。
不同加网角度所形成的网点有什么样的特点?
❖ 有理正切加网 ❖ 无理正切加网 ❖ 超细胞加网
❖ 1-〔像素值×(1/2图像位数)×100%〕=胶片 上网点百分比
❖ 例如某像素值为64,图像位数为8,对应的网点 大小? ▪ 1-〔64×(1/28)×100%〕=75%
❖ 注意:以上公式是假设数字图像亮度等级与网点 百分比成线性关系,但在实际计算时还要考虑到 黑白场定位及网点形状选用和非线性化等问题。
▪ 网线数:单位长度内用多少个网点来表示图像, 网线数高图像越精细。
▪ 数字图像经照排机输出时,把数字图像转变为 加网图像。数字图像的每个像素均应输出到胶 片上,一般来说一个像素对应着一个网点。

加网技术知识

加网技术知识
印刷—加网技术常识 印刷 加网技术常识
调幅、调频、 调幅、调频、混合加网技术 调幅加网特征参数 调幅加网特征总结 调频加网特征总结 混合加网特征总结
为什么要引入加网技术?
• 图文信息的印刷复制依赖于网点的生 成和传递, 成和传递,需要复制的原始图文信息 必须转换成网点才能逐步传递到承印 物上,最终成为印刷品。 物上,最终成为印刷品。
调幅加网的特征参数
1.网点面积率 网点面积占网格面积的比率 网点面积率—网点面积占网格面积的比率 网点面积率 SDOT £= ×100% S0 SDOT S0 £网点面积率 SDOT网点面积 S0网格面积
2.网线角度 网点的排列方向 网线角度—网点的排列方向 网线角度
0o 45o 135o源自网线角度:有公共邻边的网格中心点, 网线角度:有公共邻边的网格中心点, 其连线方向与基准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其连线方向与基准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网线角度对印刷复制的影响
• 在印刷复制中,常用的网线角度有0°、 在印刷复制中,常用的网线角度有 ° 15°、45°、75°。不同角度排列的网点 ° ° ° 给人的视觉感受不同。 给人的视觉感受不同。 • 多色网点叠印和莫尔条纹干扰现象 。 彩色印刷是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油墨叠印 的方法再现色彩, 的方法再现色彩,不同颜色的油墨网点以 不同的角度叠印, 不同的角度叠印,会产生条纹状的干扰现 象。
3.加网线数与网点面积的关系 加网线数与网点面积的关系
网点的绝对面积 SDOT 的关系为: 数L的关系为: 的关系为
ϕ和加网线 与网点面积率
s DOT =
ϕ
L
2
加网线数的增加,会导致网点面积迅速下降。 加网线数的增加,会导致网点面积迅速下降。
调幅加网特征总结

第三 章 加网工艺

第三 章  加网工艺
角线相连接(图6-3), 只有相差180°的两列 方向才能算是完全一
致的。因此,菱形网
点的排列方向可以在
180°内表示。
2. 网线角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当网线角度为0°时人眼能看清每个网点 排成的行;当网线角度为15°时可能会 看得更清晰;当网线角度为45°时,大 脑引起的混乱使人眼对行的印象变得模
①特点是画面暗调处小网点虽然已经合并但大网点仍能变 化,中间调用大小网点表现层次,因此画面的暗调和中间 调均很丰富;
②在高光处小网点已消失,但大网点还存在,虽然网点数 量是少了点,不过网点结实、光洁、完整,对高光的表现 均匀、柔和。
6. 特殊形状网点
为了满足艺术品复制、广告宣传和特殊情趣的需要,
二、网点形状
网点形状是指单个网点的几何形状,即50﹪网点所呈 现的几何形态。不同形状的网点除了具有各自的表现特 征外,在图像复制过程中还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会产生 不同的复制效果,并影响对复制结果的质量要求。
1. 正方形网点 ①50﹪网点处黑色与白色刚好相间成棋盘状,很容易根
据网点间距判别正方形网点的相对面积百分率,它对于 原稿层次的传递较为敏感。 ②网点形状的最终形成与制版和印刷工艺密切相关。在 印刷时,由于油墨受到压力作用和油墨粘度等因素的影 响会引起网点面积的扩张。与其它形状的网点相比较, 正方形网点在50﹪的面积率处扩张系数是最高的。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正方形网点的面积率达到50﹪后, 网点与网点的四角相连,印刷时连角部分容易引起油墨 的堵塞和粘连,从而导致网点增大。
个也没有在网目调单元中曝光,其网点百分比 为0﹪;若激光
束在网目调单
元的每一个小
(a)
(b)
图6-9 网目调单元
方格上均曝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形网点 网点在70%左右的暗调搭接。对于亮调和中间调 层次可以较好的再现,但暗调表现能力较差,在 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椭圆形网点 类似菱形网点,但是由于其搭接处不是尖形的, 所以阶调跳跃相对更加平缓。
双点式网点 卫星式网点或子母网点,特点是画面暗调处小网 点虽然已经合并但大网点仍能变化,中间调用大 小网点表现层次,因此画面的暗调和中间调均很 丰富;高光处小网点消失,但大网点还存在,表 现均匀柔和。
特殊形状网点 为了满足艺术品复制、广告宣传和特殊情趣的需 要,有时也使用特殊形状的网点,借以增加画面 的艺术气氛,产生常规网点无法产生的特殊复制 效果。 同心圆网纹 水平波浪形网纹 水平线形网纹 垂直线条形网纹 交叉十字纱布形网纹
3.1.4网点角度 网线角度 网点中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除菱形网点和 椭圆形网点外,其他网点角度都在00-900之间。
3.1.7网目调特征 复制密度范围 阶调压缩 阶调特性 复制特性
3.2 调幅加网技术 3.2.1数字网点的结构 3.2.2数字调幅网点的形成方法 3.2.3图像处理软件的加网功能
3.2.1数字网点的结构
各种输出设备的类型 照排机 计算机直接制版机 CTcP
3.2.1数字网点的结构
2.图像像素值与网点大小的关系? 图像的像素值在胶片上到底用多大的网点大小 来表现呢?
图像的像素值在胶片上到底用多大的网点大小来 表现呢? 1-〔像素值×(1/2图像位数)×100%〕=胶片 上网点百分比 例如某像素值为64,图像位数为8,对应的网点 大小? 1-〔64×(1/28)×100%〕=75% 注意:以上公式是假设数字图像亮度等级与网点 百分比成线性关系,但在实际计算时还要考虑到 黑白场定位及网点形状选用和非线性化等问题。
四色网线参考角度:
0 黄 黄 黄 15 青 青 品红 45 黑 品红 青 75 品红 黑 黑 [标准] [暖色为主] [冷色为主]
三色网线角度:
双色网线角度: 单色网线角度:
15
0 45
45
45
75
3.1.5加网线数 加网线数是以单位长度内网点的个数度量,计量 单位为线/in或线/cm。 空间视觉混合原理 人眼能分辨出的最小视角为10,在明视距离观 察下,人眼能分辨最小的距离为0.073。当印刷 品中的网点小于此距离时,人眼无法分辨。网 点构成的图像就被认为是连续的图像。
网目调单元 假定有一个面积率为100%的正方形网点,设 其边长A,现在将它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均细分 为10格,则该网点由100个小方格组成,这100 个小方格组成了一个网目调单元,又称为网点 单元。 因此,网目调单元是一个用于包含网点的区域, 只有100%面积率的网点才会与网目调单元一 样大。
图像像素值与网点大小的关系?
3.2.2数字调幅网点的形成方法 数字图像的像素值应该对应多大的网点面积? 在照排机记录网点时,曝光点按什么样的顺序曝 光? 不同加网角度所形成的网点有什么样的特点?
3.2.2数字调幅网点的形成方法
首先利用PostScript技术按网点形状建立数学 模型,把该数学模型按语言规则编写为 PostScript代码;然后规定在一个网目调单元 中所有的记录栅格如何曝光。
3.2.3图像处理软件的加网功能 前端加网:直接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加网 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利用页面设置命令加网 后端加网:在照排时利用RIP加网
网线角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450给人以最舒服的感觉。 网线角度差 同角度印刷是最为理想的印刷方案不产生龟纹, 而现实工艺达不到要求。实践证明网线角度大 于300后,龟纹对于视觉的影响可以接受。
网线角度的合理使用 黄版宜安排在00。黄色为弱色,因为其反射率最 大,网点组成的条纹不容易察觉。 画面主色宜安排在450,两个强色安排在150和 750上。 常规网线角度:黑色:450;青色和品红色分别 为150和750;黄色00。 对暖色调为主的原稿黄色和品红色为主。品红 450,黑色和青色150和750。黄色00。 冷色调为主的原稿青色为主色。青色450;品红 和黑150和750,黄色00。
数字图像是如何经照排机加网后得到网目 调图像的?
1.图像的像素分辨率与网线数之间的关系? 2.图像像素值与网点大小的关系?
1.图像的像素分辨率与网线数之间的关系? 像素分辨率:单位长度内有多少个像素表示数字 图像,分辨率高图像越精细。 网线数:单位长度内用多少个网点来表示图像, 网线数高图像越精细。 数字图像经照排机输出时,把数字图像转变为 加网图像。数字图像的每个像素均应输出到胶 片上,一般来说一个像素对应着一个网点。 加网质量因子
回顾
灰平衡概念 灰平衡数据获得的方法 灰平衡方程 灰平衡的具体应用方法 印刷中灰色成分替代原理 彩色结构工艺 非彩色结构工艺 非彩色结构工艺与底色去除工艺的区别 黑版的作用与类型 黑版生成原理 黑版使用技巧
第三章 加网技术
讲授人:王庆
第三章 加网技术 3.1 3.2 3.3 3.4 3.5 网点与加网 调幅加网技术 龟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网点增大及补偿性校正 调频加网与混合加网技术
3.1 网点与加网 3.1.1加网的重要作用 3.1.2网点的概念 3.1.3网点形状 3.1.4网点角度 3.1.5加网线数 3.1.6网点测量与计算 3.1.7网目调特征
3.1.1加网的重要作用 表现层次的两种方式 墨层厚薄 网点 网点的作用 网点是印刷中的最小感脂斥水单元,使版面分 割吸附油墨的作用。 表现色彩和层次。
在照排机记录网点时,曝光点按什么样的顺序曝光?
例如:一数字图像灰度等级0-13,在一个5×5大小的网 目调单元形成网点。 分析:图像等级共14级,网目调单元中共可以再现26级。 因此可知一个数字图像等级可以利用两个曝光点来表现。
不同加网角度所形成的网点有什么样的特点?
有理正切加网 无理正切加网 超细胞加网
• 位置属性(分辨率) • 数值属性(像素值)
网目调图像
• 使连续调图像某一小区域的平均亮度转化为一个网 点,而大小不同的网点构成了网目调图像。
1.图像的像素分辨率与网线数之间的关系? 像素分辨率:单位长度内有多少个像素表示数字 图像,分辨率高图像越精细。 网线数:单位长度内用多少个网点来表示图像, 网线数高图像越精细。 数字图像经照排机输出时,把数字图像转变为 加网图像。数字图像的每个像素均应输出到胶 片上,一般来说一个像素对应着一个网点。 加网质量因子
有理正切加网 RTS = Rational Tangent Screening 每个网点单元的角点必须准确地与输出设备的记 录栅格的角点重合;同角度的同样大小的网点输 出的大小相同,形状相同;加网角点的正切为有 理数。
有理正切加网 网角为0°;45°;18.4349°;71.5651°; 加网线数相对比=91/2;81/2;101/2;101/2 网角的正切值: 0° :0/1 45 °:1/1 18.4°:1/3 71.6°:3/1
回顾
灰平衡概念 灰平衡数据获得的方法 灰平衡方程 印刷中灰色成分替代原理 黑版的作用/类型/生成原理/使用技巧 网点的概念 网点形状/网点角度/加网线数/网点测量与计算 照排机网点记录原理
设备像素(设备分辨率)
网目调单元 网点单元的网格数=(设备记录分辨率/加网线数)2 灰度级数=(设备记录分辨率/加网线数)2+1
3.2.1数字网点的结构
照排机网点记录原理 数字制版技术是使用激 光照排机或直接制版机 的激光点在菲林或印版 上记录网点,是一种典 型的二值记录方式。激 光光束对胶片只能通过 曝光和不曝光两种形式 工作,即一个网点由有 限个激光点组成。
设备像素(设备分辨 率) 激光光束对胶片只 能通过曝光和不曝 光两种形式工作, 即一个网点由有限 个激光点组成。每 个小点就是设备像 素(设备分辨率)。
加网线数越高,再现图像越清晰,质量越高。
普通调幅网点印刷品,其网点的间距D = 1/加网线数L,对于 质量要求较好的印刷品,L = 150~200 线/英寸,大约为60~ 80线/厘米。
60线/厘米 ==> D = 1/60 = 0.0167 cm = 167 μ m
70线/厘米 ==> D = 1/70 = 0.0143 cm = 143 μ m 80线/厘米 ==> D = 1/80 = 0.0125 cm = 125 μ m 由于调幅网点的面积随图像色彩变化,上述为网点直径最大 时的情况。
正方形网点 50%的网点才会表现出正方形 理论上50%的网点增大最严重,实际在45%左 右网点就开始跳跃式增大了。
钻石形网点 菱形网点或者链形网点 表现的画面阶调特别柔和,反映的层次也很丰富, 适合人物和风景画面。 在25%和75%处菱形长轴和短轴开始搭接,出 现阶调跳跃现象。由于网点搭接在两个阶调处产 生,所以跳跃现象相对平缓。并且阶调跳跃处躲 避了30%-70%中间调层次,所以对于表现中间 调图像特别适合。
网点单元的网格数=(设备记录分辨率/加网线数)2 灰度级数=(设备记录分辨率/加网线数)2+1 照排机的记录分辨率为1800dpi,加网线数150lpi,则 通过第一个公式可以得到网点单元的网格数是12*12个, 灰度等级为12*12+1
数字图像是如何经照排机加网后得到网目调图像 的? 数字图像
无理正切加网 当把网点单元旋转到标准的150或750角度后, 网点单元的角点和输出设备记录栅格的角点不重 合,并且这时的正切值为无理数。 每个记录像素进行转角变换,计算量大 网角和加网线数的精确度极高。
超细胞加网 每个数字网屏内包含数量较多的网格 (Cell) 每个网格的网角、加网线数不一定很精确,但整 个Supercell的网角、加网线数的平均误差小
决定加网线数的主要因素 视距 纸张质量 产品精细度要求 对产品艺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