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册 数据的表示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①实数的分类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 ,3 √2等;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①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②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③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0没有倒数。
④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⑤估算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①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
②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0 ; a≥0③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3 √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初一数学(北京版)-数据的表示——扇形统计图-3学习任务单
《数据的表示——扇形统计图》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3.能够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深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上任务】
1.什么是圆心、半径、圆弧、扇形、圆心角?
2.如何画一个扇形,使其占圆面积的50%,25%,15%?
3.扇形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和什么有关?
4.如何计算某个百分比扇形的圆心角?
5.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
6.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7.各个扇形所占百分比之和为多少?
8.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多少度?
【学习疑问】(可选)
9.哪个环节没弄清楚?
10.有什么困惑?
11.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2.作业
某班在为西部地区儿童捐赠的图书中,文史类共80本,科普类共60本,教辅类共120本,其他共140本。
试用扇形统计图反映出捐赠的各类图书的情况。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初一下数学知识点
初一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整式的加减: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加、减、乘等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
学生需要学会整式的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基本运算。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4. 图形初步认识:学生需要初步认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数据的分类、频数、频率、直方图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是初一下学期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解析版
期末复习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各个击破命题点1 调查方式的选用例1漳州中考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DA.了解一批圆珠笔的使用寿命B.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的现状C.考查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D.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方法归纳全面调查适合的条件:1总体的数目较少,2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3调查工作方面,没有破坏性;抽样调查适合的条件:1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2调查具有破坏性.1.重庆中考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D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D.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2.遂宁中考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D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C.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D.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命题点2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例2为了了解我县七年级6 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6 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300名学生是抽取的一个样本D.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方法归纳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弄清具体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所指的对象,明白它们是数据而不是载体.3.聊城中考电视剧铁血将军在我市拍摄,该剧展示了抗日英雄范筑先的光辉形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 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CA.2 400名学生B.100名学生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命题点3 统计图表的选择与制作例3某校八2班共有52人,一次英语考试的成绩单位:分如下:93 84 28 78 57 69 97 30 56 90 82 8079 77 67 91 42 89 93 75 85 95 87 8168 70 59 66 79 95 48 67 74 78 81 3986 83 79 62 68 49 66 79 81 57 89 8985 96 80 1001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2估计该班65分及以上的频率和85分及以上的频率各是多少思路点拨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列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2根据频数分布表或者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2中的问题.因为组距选取不同,所以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不唯一.不过考虑到2中65分及以上的频率、85分及以上的频率,所以65、85应作为小组的起点数据.解答答案不唯一,如:1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0-28=72.取组距为10,由于72÷10=,于是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列频数分布表如下:分组划记频数25≤x<35 235≤x<45 245≤x<55 255≤x<65 正 565≤x<75 正975≤x<85 正正正1685≤x<95 正正1195≤x<正 5105合计52 52画频数分布直方图:265分及以上的频率为错误!×100%≈%.85分及以上的频率为错误!×100%≈%.方法归纳组距与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但当问题中出现某些条件时,组数、组距的划分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方便.4.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共450人,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00人.该校对七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测试,并随机抽取了50名男生和40名女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成绩划记频数百分比不及格正9 10%及格正正正18 20%良好正正正正正正正36 40%优秀正正正正正27 30%合计90 90 100% 1从上表的“频数”,“百分比”两列数据中选择一列,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2估计该校七年级体育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人数.解:1选择扇形统计图表示各种情况的百分比,图形如下:某中学七年级90名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扇形统计图2450×10%=45人.答:估计该校七年级体育测试成绩不及格的约有45人.命题点4 统计图表中信息的获取例4义乌中考在义乌中小学生“我的中国梦”读书活动中,某校对部分学生做了一次主题为“我最喜爱的图书”的调查活动,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类.学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了200名学生;2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丁类图书的有15人,最喜爱甲类图书的人数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40%;3在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学生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倍,若这所学校共有学生1 500人,请你估计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有多少人.思路点拨3先求出最喜爱丙类图书的总人数,然后用x表示男生人数,表示女生人数,根据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和等于最喜爱丙类图书的总人数列出方程,求出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解答140÷20%=200人.2200-80-65-40=15人,错误!×100%=40%.3设最喜爱丙类图书的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人数为人.根据题意,得x+=1 500×20%.解得x=120.当x=120时,=180.答: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人数为180人,男生人数为120人.方法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固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善于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具备良好的分析数据的能力.5.泰州中考为了了解学生参加社团的活动,从2012年起,某市教育部门每年都从全市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2 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图1、图2是部分调查数据的统计图参加社团的学生每人只报一项.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求图2中“科技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α的度数;2该市2014年抽取的学生中,参加体育类与理财类社团的学生共有多少人3该市2016年共有50 0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市2016年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解:1图2中“科技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α的度数为:1-10%-15%-25%-30%×360°=72°.2300+200×10%+30%=200人.答:参加体育类与理财类社团的学生共有200人.350 000×错误!=28 750人.答:该市2016年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为28 750人.整合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重庆中考下列调查中,最适合普查方式的是B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2.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CA.为了了解市民对电影南京的感受,小华在某校随机采访了8名初三学生B.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民同学在网上向3位好友做了调查C.为了了解“嫦娥一号”卫星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D.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3.福州中考下列选项中,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的统计图是A 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4.德阳中考为了考察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DA.抽取10台电视机B.这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10D.抽取1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5.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下图是甲、乙纺织厂的出口和内销情况.从图中可看出出口量较多的是DA.甲B.乙C.两厂一样多D.不能确定6.某校500名学生参加生命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结合表中的信息,可得测试分数在80~90分数段的学生共有C名B.200名C.150名D.100名7.某纺织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那么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合格品约为AA.万件B.9万件C.9 500件D.5 000件8.某次考试中,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B.该班的总人数为40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D.及格≥60分的人数是269.广元中考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3∶5,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分布情况.已知来自甲地区的为160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扇形甲的圆心角是72°B.学生的总人数是800人C.丙地区的人数比乙地区的人数多160人D.甲地区的人数比丙地区的人数少160人10.某市股票在七个月之内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DA.2~6月份股票月增长率逐渐减少B.7月份股票的月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七个月中,每月的股票不断上涨D.这七个月中,股票有涨有跌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将七年级一班分成五个组,各组人数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小长方形高的比依次为1∶2∶5∶3∶1,人数最多的一组有25人,则该班共有60人.12.一个样本含有下面10个数据:52,51,49,50,47,48,50,51,48,53,则最大的值是53,最小的值是47,如果组距为,那么应分成4组.13.某区卫生局在2012年11月对全区初中毕业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数据整理如下表,其中x的值是.14.山西中考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某校九1班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积极向灾区捐款.如图是该班同学捐款的条形统计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所获得的信息:答案不唯一,可以从总体来说:该班有50人参与了献爱心活动;也可以具体分情况来说:捐款10元的有20人等.三、解答题共50分15.6分设计调查问卷时,下列提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应该怎样改进1你上学时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B.摩托车C.步行D.其他2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A.比较满意B.满意C.非常满意解:1不合适.提供选择的答案不够全面,应增加选项“自行车”,因为自行车也是初中生上学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2不合适.提供选择的答案不够全面,应增加选项“不满意”,因为所有选项中都是满意,不便于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另外问题改为“你对××科老师教学是否满意”可使调查目的更明确.16.6分初一学生小丽、小杰为了了解本校初二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各自在本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小丽调查了初二电脑爱好者中4名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小杰从全体初二学生名单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调查他们每周上网的时间.你认为哪位学生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说说你的理由.解:小杰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理由如下:小杰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而且选取的样本足够大;小丽选取的样本比较特殊,不具有随机性而且选取的样本小.内容符合题意即可17.8分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希望中学共有1 5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就“你最喜欢的图书类别”只选一项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并将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随机调查了300名学生;2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解:如图表.18.10分龙东中考学生对小区居民的健身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50人;2补全图1中的条形统计图,图2中“跑步”所在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36°;3估计2 000人中喜欢打太极的大约有多少人解:2如图所示.32 000×错误!=120人.答:估计2 000人中喜欢打太极的大约有120人.19.10分今年,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入1 000万元资金对城区4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1 200户家庭中的120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汇总成下表: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1_000户;2改造后,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5吨水,一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15吨水.试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3在抽样的120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少户 解:2抽样的120户家庭一年共可节约用水:1×31+2×28+3×21+4×12×5+1×69+2×2×15=198×5+73×15=2 085吨,∴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用水的吨数为:2 085×1201200=20 850吨. 3设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x 户,则x +31+28+21+12-x +69+2-x =100,解得x =63.答: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63户.20.10分德州中考某区在实施居民用水额定管理前,对居民生活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是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获得的50个家庭去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并将调查数据进行了如下整理:4.74.53.55.74.5频数分布表分组划记 频数 <x ≤ 正正 11<x≤正正正19<x≤正正13<x≤正 5<x≤ 2合计50频数分布直方图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从直方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写出两条即可3为了鼓励节约用水,要确定一个用水量的标准,超出这个标准的部分按倍价格收费.若要使60%的家庭收费不受影响,你觉得家庭月均用水量应该定为多少为什么解:1如图表.2答案不唯一:如①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居民月均用水量大部分在至之间;②居民月均用水量在<x≤范围内最多,有19户;③居民月均用水量在<x≤范围内的最少,只有2户等.合理即可3要使60%的家庭收费不受影响,家庭月均用水量应该定为5吨,因为月均用水量不超过5吨的有30户,占总户数的6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应用:直方图、统计图》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课堂小测、课后作业第
第26讲数据的应用--直方图、统计图1、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也称次数。
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
3、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n(A)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
比值n(A)/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并记为fn(A).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
1、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2、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3、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其中组距、组数起关键作用,分组过少,数据就非常集中;分组过多,数据就非常分散,这就掩盖了分布的特征,当数据在100以内时,一般分5~12组。
4、直方图的特点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特点:①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况; 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5、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1、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一、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绝对值较小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负整数。
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三、形象统计图: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概率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游戏是否公平: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三、摸到红球的概率:1、概率的意义P(摸到红球=2、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1)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P(不可能事件)=0(3)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3、概率的求法: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三角形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分为多个模块,包括有分式与小数、比例与相似、平面几何、数据的收集、整式的加减乘除等,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分式与小数1.1 分数的概念与用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分子除以分母的值。
在进行分数的乘、除、加、减等运算时,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通分数后再进行运算。
小数是数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表示分数,比如$0.5$ 表示 $\frac{1}{2}$。
1.2 分数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指的是含有加减乘除多个运算符的运算。
在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时,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1.3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分数的约分是指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分子和分母互质,达到简化分数的目的。
通分是指将不同分母的两个或多个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便于进行加减法运算。
1.4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四则运算类似,同样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在进行小数的除法运算时,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同一个倍数,使得除数化为整数,然后再进行运算。
二、比例与相似2.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数的比相等的关系,通常用 $a:b$ 表示,其中$a$ 和 $b$ 都是有理数。
比例的性质包括反比例、比例的倒数、交叉乘积相等等。
2.2 相似的概念和判定相似是指两个形状相似的图形,它们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点的距离也成比例。
当两个图形相似时,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对应边的平方之比。
2.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广泛应用于衡量远离物体的高度、河流的宽度等问题。
通过计算物体到地面的距离和观察点到物体的角度,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三、平面几何3.1 角的概念和分类角是指由两条射线或线段以一个公共的端点所组成的图形,在平面几何中应用广泛。
根据角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将角分为钝角、直角、锐角等多种类别。
3.2 直线和平面的性质直线和平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它们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感悟新知
知2-练
2. 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 C ) ①问题应尽量简明;②不要提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 答的问题;③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 ④提供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⑤问卷应简洁.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⑤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统计图
知3-讲
1.数据的描述方法有: 统计表和统计图两种.其中统计图常见的有: 条形统计图,折实际需要,常要把日常工作中所得到的相互关联的 知2-讲 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照一定的顺 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 (2)统计表的作用: ①使数据更直观、清楚,便于分析; ②用数据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变化规律清楚地表示出来; ③用数据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别清楚地表示出来,以便 于人们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选项
A
B
C
问题
划 记
人 数
百 分 比
划 记
人 数
百 分 比
划 记
人 数
百 分 比
1
2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讲
1.设计调查问卷要根据调查的需要和要求进行设计,如果考虑不 周,有的数据了解不到,调查的结果就不具备代表性.因此设计 调查问卷时要进行周密的考虑.一份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问题的 设计和答案的设计:(1)问题的设计要求:①表述要清楚;②表述 要简单明了;③一个问题只能包含一个内容;④易于回答.(2)答 案的设计:①答案要不同;②答案要涉及各种情况.
的变化规律.
感悟新知
知2-讲
例3 某厂准备在“六一”儿童节时送一批气球给幼儿园的 小朋友,特地对50名小朋友最喜欢的气球颜色进行调 查,数据如下: 红蓝红黄红蓝绿绿黄红 红蓝红蓝蓝蓝红蓝红绿 黄红红蓝红绿黄红黄红 黄红绿蓝蓝黄蓝红蓝红 绿红红蓝蓝红红黄蓝绿
2022年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4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0种B.1种C.2种D.3种2、某校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敏己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1名同学成绩的()A.最高分B.中位数C.极差D.平均分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 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4、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5、已知一组数据:2,0,1-,4,2,3-.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1.5 B.2,-1 C.2,1 D.2,26、某校航模兴趣小组共有50位同学,他们的年龄分布如表:由于表格污损,15和16岁人数不清,则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可以确定的是()A.平均数、众数B.众数、中位数C.平均数、方差D.中位数、方差7、某公司的生产量在1﹣7月份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月份生产量最大B.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C.1﹣6月生产量逐月减少D.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增加有减少8、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条形图所示,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是()A.8 B.13 C.14 D.159、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单位:g)分别是:200,300,200,240,260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240 B.中位数是200C.众数是300 D.以上三个选项均不正确10、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直方图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某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小明对某班同学参加锻炼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如图的统计图(1)和图(2),则扇形统计图(2)中表示“足球”项目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2、为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选择抽样调查的方式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3、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4、某组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那么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______次,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_______人.5、九年级体育测试某班跳绳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如下:跳绳次数x在160≤x<180范围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某单位招聘员工,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项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前6名选手的得分如下:根据规定,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一定的百分比折合成综合成绩.(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众数是分.(2)现得知1号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8分,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3)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并以综合成绩排序确定前两名人选.2、12月,我校初2022届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机器模拟测试(包含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三项,共计满分50分).测试完成后,为了解初2022届学生的体育训练情况,在初2022届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名男生,20名女生的本次体育机考的测试成绩,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给出了下列信息:20名女生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44,47,48,45,50,49,45,60,48,49,50,50,44,50,43,50,44,50,49,45.抽取的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扇形统计图如下:其中,抽取的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中,D组的成绩如下:47,48,48,47,48,48.抽取男生与女生的学生的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a______,b=______,c=______;(1)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2)结合以上的数据分析,针对本次的体育测试成绩中,你认为此次的体育测试成绩男生与女生谁更好?请说明理由(理由写出一条即可);(3)若初2022届学生中男生有700人,女生有900人,(规定49分及以上为优秀)请估计该校初2022届参加此次体育测试的学生中成绩为优秀的学生人数.3、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大小(单位:cm)分别为38,39,40,41,42的衬衫.为了调查各种领口大小衬衫的销售情况,商店统计了某天的销售情况,并绘制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你认为该商店应多进哪种衬衫?4、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5、至善中学七年一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为84.75,该班小明的数学成绩为92分,把92与84.75的差叫做小明数学成绩的离均差,即小明数学成绩的离均差为+7.25.(1)该班小丽的数学成绩为82分,求小丽数学成绩的离均差.(2)已知该班第一组8名同学数学成绩的离均差分别为:+10.25,﹣8.75,+31.25,+15.25,﹣3.75,﹣12.75,﹣10.75,﹣32.75.①求这组同学数学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②求这组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③若该组数学成绩最低的同学达到及格的72分,则该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否达到或超过班平均分?超过或低于多少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本题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这次考试中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1000.【详解】解:①、②两个说法指的是考生而不是考生的成绩,故①、②两个说法不对,④指的是考生的成绩,故④对.③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是抽样调查的核心,故③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注意总体、样本都是指考生的成绩,而不是考生.2、B【解析】【分析】由于共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比赛取前6名参加决赛,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由于共有11个不同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6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中位数的意义.3、C【解析】【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的定义(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与全面调查的定义(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解: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此项符合题意;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应采用全面调查,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5、C【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求解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3-,1-,0,2,2,4.∴中位数=0212+=,∵数字2有2个,其他数字都是只有一个,∴众数是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求解方法.6、B【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一共有50人,中位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两个数的平均数,而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3人,因此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两个数都是14岁,因此中位数是14岁,不会受15岁,16岁人数的影响;因为14岁有23人,而13岁的有5人,15岁、16岁共有22人,因此众数是14岁;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应用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正确掌握众数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根据折线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观察折线图可知,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D错误;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7月份的生产量最大,A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增长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8、C【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据此结合条形图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条形统计图知14岁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为14岁,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及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条形统计图及了解众数的定义.9、A【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平均数是:15×(200+300+200+240+260)=240(g),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00,200,240,260,300,中位数是24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众数是20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以上三个选项A选项正确,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0、A【解析】【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数直方图各自的特点选择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要求直观反映空气的组成情况,即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应选择扇形统计图.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频数分布直方图,清楚显示在各个不同区间内取值,各组频数分布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1、72°【解析】【分析】先算出总人数,再用足球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乘360 即可得.【详解】解:总人数是:20÷40%=50(人),∵足球的人数为10人,∴“足球”项目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0°×1050=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的是求出总人数.2、否【解析】【分析】由全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为了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意义重大,适合普查,不适合抽样调查.故答案为:否.【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 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解析】【分析】根据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即可解答.【详解】解: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25002⨯%=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故答案为: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样本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掌握总体、样本的概念是解题关键.4、 8 2【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数据的数字之和除以数据个数,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这组数据为:8,8,10,7,6,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881076986+++++==,∴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次,∴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2人,故答案为:8,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5、26%【解析】【分析】用此范围的频数除以总数,再乘以10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跳绳次数x在160≤x<180范围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百分比为13100%=26% 2326136⨯++++,故答案为:26%.【点睛】此题考查利用频数求百分比,掌握百分比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84;(2)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3)2号:89.6分,3号:85.2分,4号:90分,5号:81.6分,6号:83分,综合成绩排序前两名人选是4号和2号【解析】【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找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再找出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即是众数;(2)先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百是x,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x,y的值即可;(3)根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分别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80,84,84,85,90,92,84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众数是84分;故答案为:84;(2)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x ,y ,根据题意得:1859088x y x y +=⎧⎨+=⎩, 解得40%60%x y =⎧⎨=⎩, ∴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3)2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2×0.4+88×0.6=89.6(分),3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6×0.6=85.2(分),4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0×0.4+90×0.6=90(分),5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0×0.6=81.6(分),6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0×0.4+85×0.6=83(分).∴综合成绩排序前两名人选是4号和2号.【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加权平均数等知识点,依据题意,正确建立方程求出题(2)中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解题的关键.2、(1)15,48,50;(2)女生的成绩较好,理由见解析;(3)755人.【解析】【分析】(1)由扇形统计图,可求出a 的值,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将男生成绩排序,找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值即为中位数,从女生成绩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2)通过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即可解答;(3)抽查女生20人中优秀的有10人,男生20人中优秀的9人,求出两个优秀占抽查总人数的比例,求出该校初2022届参加此次测试的学生中优秀的学生人数即可.【详解】解:(1)1-5%-5%-45%-30%=15%,15a ∴=由扇形统计图中,可知,男生成绩的中位数位于D 组,男生成绩第10,11个数成绩高于46,但不超过48分的成绩的较大的两个48,48,4848482b +∴== 女生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0,因此众数是50,50c ∴=故答案为:15,48,50;(2)女生的成绩较好,理由:男女生的平均数相等,女生的中位数、众数都比男生大,因此女生的成绩较好.(3)2045%=9⨯(人)1097009003504057552020⨯+⨯=+=(人) 答:估计该校初2022届参加此次体育测试的学生中成绩为优秀的学生人数为755人.【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统计表、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中常用的方法.3、应多进领口大小为40cm 的衬衫.【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销售量所占比重最多的对应的尺寸的衬衫即可.【详解】解:根据扇形统计图可得:9%13%19%25%34%<<<<,答:该商店应多进领口大小为40cm的衬衫.【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众数的的意义,理解众数的意义作出相应的决策是解题关键.4、(1)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2)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解析】【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1)听、说、读、写的成绩按3:3:2:2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3*********813322⨯+⨯+⨯+⨯=+++(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3380385282279.33322⨯+⨯+⨯+⨯=+++(分).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2*********79.52233⨯+⨯+⨯+⨯=+++(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3280285382380.72233⨯+⨯+⨯+⨯=+++(分).显然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应用,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1) 2.75-;(2)最高分116,最低分52;(3)83.25分;(4)没有达到,低15分【解析】【分析】(1)用小丽的数学成绩减去平均分即可得出小丽的离均差;(2)①用班平均分加上离均差得出数学成绩,即可得出数学成绩的最高分与最低分;②把这组同学的离均差相加除以8,再加上班平均分即可得出这组同学的平均分;③用班平均分与组平均分作比较,作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小丽数学成绩的离均差为:8284.75 2.75-=-;(2)①这组同学数学成绩的最高分为:84.7531.25116+=,+-=;最低分为:84.75(32.75)52+-+++-+-+-+-÷+②[10.25(8.75)31.2515.25( 3.75)(12.75)(10.75)(32.75)]884.75=(分),83.25∴这组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3.25;③∵83.2584.75<,∴该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没有达到班平均分,-=,84.7583.25 1.5∴低了1.5分.【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一、小数1.小数的定义: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用小数点隔开,就是小数。
2.小数点的作用:小数点的位置决定了小数的大小和数值。
3.小数的大小比较:将小数的小数部分扩大或缩小,使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就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4.小数的加减:把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加或相减,然后按照小数的格式写出答案。
5.小数的乘除:按照小学学过的乘法和除法的方法计算。
6.小数的应用:小数可以用来表示尺寸、比率等有关事物的大小和数值,如温度、速度、重量、身高、体重等。
二、平方根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a,它的平方等于b,那么我们把a叫做b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如果a和b都是非负数,则:1)非负数a的平方根是唯一的;2)正数b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它们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3.平方根的运算:可以利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平方根。
对于不能整除的数,可以使用逼近法,一点点逼近出结果。
三、比例与比例运算1.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数值的大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表示,如a:b或a÷b。
2.比例的意义:比例可用来比较同一类型的不同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3.比例运算的方法:有三种方法:倍数法、分离比例法和三项与四项中的比例法。
四、百分数1.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百分数,通常用百分号“%”表示,如a%。
2.百分数和分数的关系:百分数可以转化成分数,如5%可以写成5/100。
3.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可用于表示质量分数、比率、增长率、利润率等数学问题。
五、统计1.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0到1之间的小数表示。
2.班级统计:统计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和成绩等。
3.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的整理、分类、分组、绘制图表和解读图表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4.抽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艺术节举行初中生书法大赛,设置了10个获奖名额.结果共有21名选手进入决赛,且决赛得分均不相同.若知道某位选手的决赛得分,要判断它是否获奖,只需知道学生决赛得分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2、下列调查中,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调查某班50名同学的视力情况B.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确诊病人同一架飞机乘客的健康情况C.为保证“神舟9号”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D.检测中卫市的空气质量3、为了解某校初一年级1200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200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总体B.每名学生是个体C.从中抽取的100名学生是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名4、在共有15人参加的“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5、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6、小明前3次购买的西瓜单价如图所示,若第4次买的西瓜单价是a元/千克,且这4个单价的中位数与众数相同,则a 的值为()A.5 B.4 C.3 D.27、山西被誉为“表里山河”,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下表是我省11个地市最高峰高度的统计结果,其中最高峰高度的中位数是()A.2420米B.2333米C.2504.3米D.2566.6米8、已知一组数据:66,66,62,68,6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66,62 B.65,66 C.65,62 D.66,669、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B.了解某批扫地机器人平均使用时长C.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D.了解某省初一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长10、数据处理过程中,以下顺序正确的是()A.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B.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C.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D.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整理数据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已知一组数据:18,17,13,15,17,16,14,1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2、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_____.①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抽样调查.②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抽样调查.③为了了解某100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④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3、要想了解中国疫情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___统计图;了解奥运会各项目获奖与总奖牌数的情况,最好选用 ___统计图.4、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3%,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_.5、数据1、2、4、4、3、5、l、4、4、3、2、3、4、5,它们的众数是____、中位数是____、平均数是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某学校计划在八年级开设“折扇”“刺绣”“剪纸”“陶艺”四门校本课程,要求每人必须参加,并且只能选择其中一门课程,为了解学生对这四门课程的选择情况,学校从八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名,补全条形统计图(画图并标注相应数据);(2)“陶艺”课程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3)若该校八年级一共有1000名学生,试估计选择“刺绣”课程的学生有多少名?2、某鞋厂为了了解初中学生穿鞋的尺码情况,对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20名男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1)写出这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3、下图反映了九年级两个班的体育成绩.(1)不用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3)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分,65分,75分,85分,95分,先分别估算一下两个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再算一算,看看你估计的结果怎么样.(4)九年级(1)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其中的理由吗?4、14,5,10,3,6的中位数是什么?5、一个小饭店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情况如下:(1)该饭店所有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元?月收入的中位数、众数呢?(2)你觉得用以上三个数据中的哪一个来描述该饭店员工的月收入水平更为恰当?说说你的理由.(3)某天,一个员工辞职了,若其他员工的月收入不变,平均收入升高了.你认为辞职的可能是哪个岗位上的员工?---------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由于书法大赛设置了10个获奖名额,共有21名选手进入决赛,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将21名选手进入决赛不同的分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11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获奖了,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以及相关平均数、众数、方差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分析】抽样调查是通过对样本调查来估计总体特征,其调查结果是近似的;而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根据对调查结果的要求对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调查某班50名同学的视力情况,人数较少,应采用全面调查,故不符合要求;B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人同一架飞机乘客的健康状况,意义重大,应采用全面调查,故不符合要求;C为保证“神州9号”成功发射,对零部件进行检查,意义重大,应采用全面调查,故不符合要求;D检查中卫市的空气质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符合要求;故选D.【点睛】本题考察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解题的关键与难点在于理清对调查结果的要求.3、A【解析】【分析】根据总体的定义:表示考察的全体对象;样本的定义: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个体的定义:总体中每个成员成为个体,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1200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总体,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每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个体,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从中抽取的100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样本,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样本容量是100,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样本,总体,个体和样本容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知定义.4、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由中位数的概念,即最中间一个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可知15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解:由于总共有15个人,第8位选手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8名,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5、A【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详解】解: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应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应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应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熟练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6、C【解析】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和题意,可以得到a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统计图可知,前3次的中位数是3,第4次买的西瓜单价是a元/千克,这四个单价的中位数恰好也是众数,∴=,a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7、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详解】把这11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874,2333,2358,2358,2420,2504.3,2523,2566.6,2789,2831,3061.1,共有11个数,∴中位数是第6个数2504.3,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8、B【解析】【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121()n x x x x n =+++,其中x 是平均数,12,,,n x x x 是这组数据,n 是数据的个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可得.【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666626863655++++=,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为62,63,66,66,6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熟记公式和定义是解题关键.9、C【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解:A 、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具有破坏性,适合采用抽样调查;B 、了解某批扫地机器人平均使用时长,具有破坏性,适合采用抽样调查;C 、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精确度要求高,适合采用全面调查;D、了解某省初一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长,调查数量较大且调查结果要求准确度不高,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0、A【解析】【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是: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即可解答.【详解】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是: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整理数据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牢记整理数据的过程.二、填空题1、16.5,17【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详解】将18,17,13,15,17,16,14,17从小到大排列为:13,14,15,16,17,17,17,18其中17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为17,中位数为:161716.52+=.故答案为:16.5;17【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众数和中位数,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①②##②①【解析】【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解:①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适用于抽样调查,故①正确;②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工作量大,时间长,故需要用抽样调查,故②正确;③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具有破坏性的调查,适用于抽样调查,故③错误;④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具有破坏性的调查,,适用于抽样调查,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折线扇形【解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够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想了解中国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数量的多少,又要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了解奥运会各项目获奖与总奖牌数的情况,最好选用扇形统计图.故答案为:折线,扇形.【点睛】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46.8°【解析】【分析】利用占总体的百分比是13%,则这部分的圆心角是360度的13%,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36013%46.8︒⨯=︒.故答案为:46.8︒.【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中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熟练掌握扇形所对圆心角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5、 4; 3.5; 3.21;【解析】根据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求解.所有数据的和除以14得平均数;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4出现的次数最多为众数.【详解】数据中4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4;把数据重新排列1、1、2、2、3、3、3、4、4、4、4、4、5、5,最中间的两个数是3和4,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x=⨯+⨯+⨯+⨯+⨯=.(2122334552) 3.2114【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三、解答题1、(1)50;见解析;(2)36°;(3)200名【解析】【分析】(1)根据折扇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调查的学生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其它课程的人数,求出剪纸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2)用选择“陶艺”课程的学生数除以总人数,再乘以360°即可得出答案;(3)用八年级的总人数乘以选择“刺绣”课程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530%50÷=(名),剪纸的人数有:501510520---=(名),补全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2)“陶艺”课程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53603650⨯︒=︒.(3)根据题意得:10100020050⨯=(名),答:估计选择“刺绣”课程的学生有200名.【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1)平均数为39.1码,中位数为39码,众数为40码;(2)鞋厂最感兴趣的是众数【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分析.40出现的次数最多为众数,第10、11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2)鞋厂最感兴趣的是使用的人数,即众数.【详解】解:(1)平均数=(37×3+38×4+39×4+40×7+41×1+42×1)÷20=39.1.观察图表可知:有7人的鞋号为40,人数最多,即众数是40;中位数是第10、11人的平均数,(39+39)÷2=39,故答案为:平均数为39.1码,中位数为39码,众数为40码;(2)鞋厂最感兴趣的是使用的人数,即众数,故答案为:鞋厂最感兴趣的是众数.【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数.正确理解中位数、众数及平均数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1)九年级(2)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2)均为“中”;(3)九年级(1)班的平均成绩为75分,九年级(2)班的平均成绩为78分;(4)三者相等,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条形图判断即可;(2)根据众数的定义结合条形统计图即可判断;(3)先估计,再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即可;(4)根据条形统计图结合三者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1)九年级(2)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因为两班成绩等级中为“中”和“及格”的学生数分别相等,而九年级(2)班成绩等级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数比九年级(1)班多,“不及格”的学生数比九年级(1)班少;(2)两个班级学生成绩等级的“众数”均为“中”;(3)估计九年级(1)班的平均成绩为75分,九年级(2)班的平均成绩为78分;九年级(1)班的平均成绩为(5×55+10×65+75×20+10×85+5×95)÷50=75分,九年级(2)班的平均成绩为(1×55+65×10+75×20+85×11+95×8)÷50=78分;和估计的结果相等;(4)三者相等,这可以从“对称”的角度理解.当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相应的统计图未必都是“对称”的【点睛】本题考查了从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条形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同时要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4、6【解析】【分析】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为中位数.【详解】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3,5,6,10,14,处在中间位置的数为6,因此中位数是6,答:14,5,10,3,6的中位数是6.【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做错,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5、(1)收入的平均数是1700元,中位数是1450元,众数是1400元;(2)中位数或众数,理由见解析;(3)迎宾、厨师助理、服务员或洗碗工.【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即可);根据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先将所有员工的月收入进行排序,然后取最中间的两个数求其平均数)即可;根据众数的意义(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即可得;(2)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看是否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收入来判断即可;(3)由于此人辞职后平均工资升高了,说明此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1700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4700119002150022200215003140081200217001222382⨯+⨯+⨯+⨯+⨯+⨯+⨯=++++++,∴月收入的平均数是1700元;最小的数为1200两个,后面是1400八个,后面是1500两个,∴第十个和第十一个数分别是1400和1500,中位数为:1400150014502+=,∴月收入的中位数是1450元;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1400,8次,∴月收入的众数是1400元;(2)平均数受极端值4700元的影响较大,不太恰当,用中位数或众数描述员工的月收入水平更为恰当;(3)由于此人辞职后平均工资升高了,说明此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1700元),因此辞职的人可能是迎宾、厨师助理、服务员或洗碗工.【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实际意义,理解各个数据的来源及运用是解题关键.。
七年级下册数学 《直方图》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55 165 155 156 148 168 155 170 158 150 155 153 159 160 153 156 160 159 150 156 161 160 162 156 150 155 145 155 166 149 160 145 142 154 165 142 156 156 145 163 165 155 164 160 155 170 165 156 145 142 156 162 162 160 150
思考:
150
155 165 155 156 148 168 155 170 158 150 155 153 159 160 153 156 160 159 150 156 161 160
162 156 150 155 145 155 166 149 160 145 142 154 165 142 156 156 145 163 165 155 164 160
探究活动
请自己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画出相关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时间:5 ~ 8分钟
学法总结
归纳: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①计算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
5~12组); ③列频数分布表(“不重不漏”,“上限不在内”); ④以横轴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的若取 取值组距范为围4),称则为有组距最 。大值组距最小值
28 4
7
即分为7组。
150
155 165 155 156 148 168 155 170 158 150 155 153 159 160 153 156 160 159 150 156 161 160 162 156 150 155 145 155 166 149 160 145 142 154 165 142 156 156 145 163 165 155 164 160 155 170 165 156 145 142 156 162 162 160 15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一节统计调查考试用题(含答案) (7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一节统计调查考试用题(含答案)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为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完成数学课前预习的具体情况,王老师对本班部分学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跟踪调查,他将调查结果分为四类,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l)王老师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2)C类女生有多少名?D类男生有多少名?并将上面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为了共同进步,王老师想从被调查的A类和D类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选两位同学中男同学不少于1.人的概率....【答案】(1)20人;(2)2人;1人;图见解析;(3)23【解析】(1)一共调查的学生数是:(1+2)÷15%=20(名).(2)C组人数为:20×25%=5(名),则女生人数为5−2=3(名);D组人数为:20×(1−15%−50%−25%)=20×10%=2(名),则男生人数为2−1=1(名).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3)画树状图如图(男、女都要编号):则所有可能结果是:男男、男女、女男、女女、女男、女女,故所选两位同学中男生不少于...一人的概率P =4263. 72.为了解中考体育科目训练情况,某区从全区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中考体育科目测试(把测试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 级:优秀;B 级:良好;C 级:及格;D 级:不及格),并将测试结果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 ,若该区九年级有学生10000名,全部参加这次中考体育科目测试,请估计不及格的人数约为 人,并把图2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测试老师想从4位同学(三男一女)中随机选择两位同学了解平时训练情况,请用列表或画树形图的方法求出刚好选中为一男一女的概率.【答案】(1)40,500,补图见解析;(2)12【解析】试题分析:(1)由统计图可得:B 级学生12人,占30%,即可求得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总人数⨯不及格人数所占的比例求得不及格人数.总人数减去A 级,B 级,D 级的人才求得C 级的人数,继而补全统计图;()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试题解析:(1)共调查了1230%40÷=人,21000050040⨯=人. 故C 级有:40-8-12-6=14人,补全条形图如图所示:(2)2人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P =12(树状图或列表法,可设3名“男同学”用123A A A 、、表示,一个“女同学”用B 表示).73.某校社团活动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有:篮球(A),足球(B),排球(C),羽毛球(D),乒乓球(E),每个学生选修其中的一门,学校对某班全班同学的选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后制成了以下两个统计图.(1)请你求出该班的总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该班的其中某4 个同学,1 人选修篮球(A),2 人选修足球(B),1 人选修排球(C).若要从这4 人中选2 人,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出的2 人恰好1 人选修篮球,1 人选修足球的概率..【答案】(1)补图见解析;(2)13【解析】试题分析:(1)先利用B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出全班人数,再利用E、、、的人数得到A的的百分比计算出E的人数,则用全班人数分别减去B C D E人数;()2先利用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选出的2人恰好1人选修篮球,1人选修足球所占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试题解析:(1)该班总人数是:12÷24%=50(人),则E类人数是:50×10%=5(人),A类人数为:50﹣(7+12+9+5)=17(人).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2)画树状图如下:,共有12种等可能的情况,恰好1人选修篮球,1人选修足球的有4种,则概率是:41.12374.某中学为了解学生到校交通方式情况,随机抽取各年级部分学生就“上下学交通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为“A:骑自行车;B:步行;C:坐公交车;D:其他”四种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部分条形统计图(如图①)和部分扇形统计图(如图②),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取名学生;(2)求出扇形统计图中“C”所对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中学共有学生3000人,估计有多少学生在上下学交通方式中选择坐公交车?【答案】(1)100;(2)18°,详见解析;(3)150.【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A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样本容量.(2)作差即可.(3)用样本中的百分比估算3000人的人数.试题解析:÷=人.(1)本次调查共抽取7070%100(2)C选项人数是100-70-20-5=5人.所以扇形统计图中,C所对的圆心角是360°5⨯=18°.100补全扇形图(3)30005150⨯=人.100所以估计由150名学生在上下学交通方式选择坐公交.75.某校在3月份举行读书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张老师为了了解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设计了“你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的调查问卷,包括“名著”“科幻”“历史”“童话”四类,在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被抽取的学生只能在四种类型中选择其中一类,最后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张老师一共调查了 名学生;(2)求本次调查中选择“历史”类的女生人数和“童话”类的男生人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扇形图中“童话”类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 .(4)如果该校共有学生360名,请估算该校最喜欢“名著”类和“历史”类的学生总人数.【答案】(1)40人;(2)见解析;(3)108°;(4)135人【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喜欢名著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可得被调查的学生总数;(2)利用总人数⨯选择“历史”类的百分比减去选择“历史”类的男生人数,即可求得选择“历史”类的女生人数,同理求得选择“童话”类的男生人数,再补图即可;(3)用360°×“童话”类所占百分比可得答案;(4)喜欢“名著”类和“历史”类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再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3417.5%40+÷=(人),(2) 选择“历史”类的女生人数为4020%62⨯-= (人)选择“童话”类的男生人数为4030%93⨯-=(人)补全条形图(图略)(3)36030%108.︒⨯=︒(4)()36017.5%20%135⨯+=(人)答:最喜欢“名著”和“历史”的学生总数为135人.76.某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各校学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某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开设 A :乒乓球,B :篮球,C :跑步,D :跳绳四种运动项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项活动.学校为了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项目,拟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调查.方式一:调查该校七年级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方式二:调查该校每个班级学号为 5 的倍数的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方式三:调查该校书法小组的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方式四:调查该校田径队的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1)上面的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学校体育组采用了(1)中的方式,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右侧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2)在扇形统计图中,B 项目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4)已知该校有 3600 名学生,请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全校学生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答案】(1)方式二;(2)72°;(3)见解析;(4)1584人.【解析】试题分析:()1上面的调查方式合适的是方式二.其它的没有代表性.(2)利用1减去其它各组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喜欢B项目的人数百分比,利用百分比乘以360度即可求得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根据喜欢A的有44人,占44%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得喜欢B的人数,作出统计图;(4)总人数3600乘以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上面的调查方式合适的是方式二.其它的没有代表性.故答案为:方式二.(1)1−44%−8%−28%=20%,所在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20%72.故答案为:72.(2)调查的总人数是:44÷44%=100(人),则喜欢B的人数是:100×20%=2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人).(3)全校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360044%1584答:根据样本估计全校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1584人.77.某超市对今年“元旦”期间销售A、B、C三种品牌的绿色鸡蛋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超市“元旦”期间共销售个绿色鸡蛋,A品牌绿色鸡蛋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是度;(2)补全条形统计图;(3)如果该超市的另一分店在“元旦”期间共销售这三种品牌的绿色鸡蛋1500个,请你估计这个分店销售的B种品牌的绿色鸡蛋的个数?【答案】(1)2400,60;(2)见解析;(3)500【解析】整体分析:(1)由C品牌1200个占总数的50%可得鸡蛋的数量,用A品牌占总数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2)计算出B品牌的数量;(3)用B品牌与总数的比乘以1500.解:(1)共销售绿色鸡蛋:1200÷50%=2400个,A品牌所占的圆心角:400×360°=60°;2400故答案为2400,60;(2)B品牌鸡蛋的数量为:2400﹣400﹣1200=800个,补全统计图如图:(3)分店销售的B种品牌的绿色鸡蛋为:800×1500=500个.240078.树人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周老师为进一步了解本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现状,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把调查结果分成四类(A:特别好,B:好,C:一般,D:较差)后,再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请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周老师一共调查了________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较差”部分的圆心角是__________;(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如果树人学校共有6000名学生,“特别好”的有多少人?【答案】(1)20,36°;(2)详见解析;(3)900.【解析】试题分析:(1)用特别好的学生人数除以特别好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这次调查的学生人数;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得较差学生所占的百分比,用360°乘以较差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2)求得一般和较差学生的人数,再求得一般学生中的女生人数和较差学生中的男生人数,补全统计图即可;(3)用总人数乘以特别好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试题解析:(1)(2+1)÷15%=20(人);360°×(1-50%-25%-15%)=36°;故答案为:20,36°;(2)20×25%=5(人),5-2=3人;20×(1-50%-25%-15%)=2(人),2-1=1人;补图如下:(3)6000×15%=900(人),答:“特别好”的有900人.79.“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历来有吃“汤圆”的习俗.某食品厂为了解市民对去年销量较好的肉馅(A)、豆沙馅(B)、菜馅(C)、三丁馅(D)四种不同口味汤圆的喜爱情况,在节前对某居民区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尚不完整).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人数是人;(2)将图①②补充完整;(直接补填在图中)(3)求图②中表示“A”的圆心角的度数;(4)若居民区有8000人,请估计爱吃D汤圆的人数.【答案】(1)600;(2)120人,20%;30%;(3)108°(4)爱吃D汤圆的人数约为3200人【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幅统计图中的信息可知,喜欢B类的有6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由此即可计算出被调查的总人数为60÷10%=600(人);(2)由(1)中所得被调查总人数为600人结合统计图中已有的数据可得喜欢C类的人数为:600-180-60-240=120(人),喜欢C类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0÷600×100%=20%,喜欢A类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80÷600×100%=30%,由此即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3)由(2)中所得数据可得扇形统计图中A类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360°×30%=108°;(4)由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喜欢D类的占总人数的40%可得:8000×40%=3200(人);试题解析:(1)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的人数是:60÷10%=600(人);故答案为600;(2)由题意得:C的人数为600﹣(180+60+240)=600﹣480=120(人),C的百分比为120÷600×100%=20%;A的百分比为180÷600×100%=30%;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所示:(3)根据题意得:360°×30%=108°,∴图∴中表示“A”的圆心角的度数108°;(4)8000×40%=3200(人),即爱吃D汤圆的人数约为3200人.80.近几年我市加大中职教育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某校随机调查了九年级m名学生的升学意向,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______ ;(2)扇形统计图中“职高”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α=______ ;(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4)若该校九年级有学生900人,估计该校共有多少名毕业生的升学意向是职高?【答案】(1)40;(2)108°;(3)答案见解析;(4)270【解析】试题分析:(1)用其他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这次调查九年级的学生人数;(2)职高所占的百分比为(1-10%-60%),再乘以360°即可;(3)根据普高和职高所占的百分比,求得学生数,补全图即可;(4)用职高所占的百分比乘以900即可.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得:4÷10%=40(人),即m=40,(2)扇形统计图中“职高”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α=360°×(1-10%-60%)=108°;(2)普通高中人数为:40×60%=24(人),职业中专人数为:40-24-4=12(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根据题意得:900×(1-10%-60%)=270(名),则估计该校大约有270名毕业生的升学意向是职业高中.。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课件(新版)湘教版
数学 七年级下册 湘教版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1.1 平均数
在小学阶段,我们对平均数有过一些了 解,知道平均数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 个重要指标.
思考
一个小组10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 151 156 153 158 154 161 155 157 154 157
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 数,那么位于中间的数称为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000,1000,1000,1200,1500,1800,2000, 2500,15000
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 么位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 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000,1000,1000,1200,1500,1800,2000,2500
甲 84,79,81,84,85,82,83,86,87, 81
乙 85,84,89,79,81,91,79,76,82, 84
丙 83,85,87,78,80,75,82,83,81, 86
哪个品种较好?
棉花品种
结桃数(个)
甲 84,79,81,84,85,82,83,86,87, 81
乙 85,84,89,79,81,91,79,76,82, 84
计算他们的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能反映该餐馆
员工在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吗?
解:设餐馆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为 x, 则(可用 计算器计算)
x
15000+1800+
2500+
2000+10001000150012001000 9
3000 (元)
2024年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3篇)
2024年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第一单元:自然数与整数1. 自然数:0、1、2、3、4、5……,它们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2. 整数:自然数及其相反数与零的集合,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 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得更大的数,异号相加得正数减去绝对值较大的数。
4. 整数的减法:a-(-b) = a + b,a-(-b) = a-b。
5. 整数的乘法:正数相乘为正数,负数相乘为负数,0与任何数相乘为0。
6. 整数的除法:除数不为0时,两正数相除为正数,两负数相除为正数,正数除以负数为负数。
7. 素数与合数:只有两个相异因数1和自身的整数是素数,可以被除了1和自身外的其他数整除的整数是合数。
第二单元:有理数1. 有理数:可以表示成两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2.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通分后分子相加(减)。
3.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分子相乘(除),分母相乘(除)。
4. 有理数的相反数与数轴:任何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和为0,数轴上,正数在右侧,负数在左侧。
5. 有理数的比较与排序:将有理数转化为分数后比较其大小。
第三单元:代数的基本概念1. 代数:利用字母(变量)表示数的运算。
2. 代数式:由字母、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3. 项与系数:含有加减号的代数式可以分解成若干项,每一项中字母的指数与系数的乘积称为项的系数。
4. 等式: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代数式称为等式。
5. 解方程:通过变换等式的形式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第四单元:一次方程与消元法1. 一次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变换等式的形式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消元法:通过两个方程的相加、相减或相乘消除其中一个未知数,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
第五单元:图形的认识与运用1. 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圆等。
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重合。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公式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公式一、代数式基本运算1.加减法运算法则:加法法则:$a + b = b + a$减法法则:$a - b ≠ b - a$2.乘法法则:乘法交换律:$a \times b = b \times a$乘法结合律:$(a \times b) \times c = a \times (b \times c)$分配律:$a \times (b + c) = a \times b + a \times c$3.除法法则:除法的定义:$a \div b = \frac{a}{b}$4.乘方法则:幂的乘法法则:$a^{m+n} = a^m \times a^n$幂的除法法则:$a^{m-n} = \frac{a^m}{a^n}$乘方的乘法法则:$(a \times b)^n = a^n \times b^n$5.公式:二次根式公式:$\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二、平面几何1.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c^2 = a^2 + b^2$2.圆的计算:面积公式:$S = \pi r^2$周长公式:$C = 2\pi r$3.三角形计算:面积公式:$S = \frac{1}{2} \times 底边 \times 高$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ngle A + \angle B + \angle C = 180°$三、数与式1.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百分数转小数:将百分数除以100,如:25% = 0.25小数转百分数:将小数乘以100加上%符号,如:0.5 = 50%2.比例计算:比例:两个同类事物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性质:比例中的两个比例项互相乘积相等。
3.线性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求解两个方程,找出使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值。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对生活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强调变量间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为后续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做好铺垫。(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尝试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各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表示3 精品
数据的收集和表示(3)[学习目标] 命题人:周菊敏 班级 姓名1、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制作2、进一步理解数据的直观表示和统计图表的含义.[复习巩固]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对所得的60个数据整理后得频率分布如下表:试求表中的x 、y 、z 的值.2、说出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典型例题][例1]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面积约为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为998万平方千米.图5-2-8是关于这三个国家的国土面积的条形统计图5-2-8合理吗?若不合理,则请你作出更规范合理的条形统计图.[例2]观察图5-2-10回答问题:(1)全世界共有几个大洲?哪个洲面积最大? (2)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最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41?(3)你能从统计图中知道地球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吗?图5-2-8900图5-2-10图5-2-15一、填空题: 课作(05.01.06)1、图5-2-11是小明一天时间安排的条形统计图(1)由条形统计图5-2-11可见小明一天学习时间是 小时,活动时间是 小时.(2)填表:(3)绘制扇形统计图2、济南市近几年连年干旱,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水源,措施之一就是投资增建水厂,图5-2-15是济南市目前水源结构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圆心角的大小计算出黄河水在总供水中所占的百分比.3、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一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扇形统计图5-2-16.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约占总人数的多少?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它们的百分比的和为多少?(3)图中“其他”,是把最喜欢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合理吗?4、已知:如图,DE ⊥AO 于E ,BO⊥AO ,FC ⊥AB 于C ,∠1=∠2,说明:DO ⊥AB .5、如图,已知∠1=∠2,∠A=∠D ,比较∠B 和∠C 的大小图5-2-11图5-2-16A EO BFCD 12 BA CE F 1 2。
七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一、代数式与方程1.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或表示量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代数式的值:把给定的代数式用已知的数或式子表示出来的式子。
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5.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6.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7.代数方程与数值:将已知数用代数式表示,再用数值代入求解。
二、图形与几何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时称为余角,两个角的和为180°时称为补角。
3.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5.矩形: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6.菱形: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
8.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9.垂线:直线与平面垂直。
10.坐标: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三、实数与统计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所有实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或整数和根号内非负数。
2.平方根与立方根: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a的三次方根)。
3.统计图表: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来描述统计数据。
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5.正态分布: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情况的统计量。
6.样本与总体: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总体做出推断和决策。
7.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8.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概率。
9.直方图与箱线图:用直方图和箱线图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
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
讨论:近似数0.038有几个有效数字,0.03080呢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教具
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板书
设计
1.精确度
2.有效数字: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我掌握的知识:。
2.我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教学设计
月日
课题
10.2.1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师:板书课题
2.1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出示投影1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初一(1)有55名同学
(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千米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
四、当堂训练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2(2)—0.0000307
(3)0.0031(4)0.00567
2、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3.1×10-3(2)-2.8×10-4
3、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45×10()=0.000345
4、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8.6×10-4)×10-5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务一填写下表
10的幂
表示的意义
化为小数
1前面0的个数
10-1
0.1
1
10-2
0.01
2
10-3
10-4
任务二:绝对值小于1数的科学记数法
根据上面的计算, 有个0?根据此规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写成: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10
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的形式,
教学设计
月日
课题
10.1科学计数法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10n的形式的过程。
2、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3、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计数法的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
重点
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பைடு நூலகம்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学习重难点:掌握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的运算。
教具
准备
投影
板书
设计
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的形式,
其中,
n是,
n的绝对值等于
五、当堂达标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3(2)—0.000308
(3)0.0047(4)0.000789
2.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4.2×10-3(2)-3.6×10-4
3.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5.2×10()=0.0000052
4.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7.3×10-5)×10-2
(2)(6.28×10-2)(3.14×10-5)
5、油滴的体积为10-4cm3,相当于多少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6、1毫秒等于10-3秒,那么1毫秒等于多少小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2个有效数字)
7、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辐射能功率为3.8×1023千瓦,到达地球的仅占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的辐射能功率是多少千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2个有效数字)
其中,n是,n的绝对值等于
对应练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123=
任务三、用计算器表示3×10-23
三、精讲点拨
1、安哥拉长毛兔最细的兔毛直径约为5×10-6,将这个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2、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3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4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的多少倍?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一、情境导入:上课时间:
1、把39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把10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72010000000=a×1010,则a的值为()
3、江河湖海都是由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的,每一滴水又含有许许多多的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克。这样小的数写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其他的记法呢?
(2)(2.6×10-8)(5.2×10-3)
5.填空(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数)
(1)1.618×10 =0.0001618.
(2)×10 =0.0008182.
6.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六、课堂小结
例如:3.3有二个有效数字
3.33有三个有效数字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上课时间:
师: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
生:平均每人千克
师: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
生:不能
师:哪怎么分
生:取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