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乐府诗歌

合集下载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两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继诗经、楚辞以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一下是对两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一次简单的概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作者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造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大多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当中的内容包括了对当时社会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a、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在东门行中“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衣裳”,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妇病行写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妇病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孤儿行写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人间心酸;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队会,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而相逢行、鸡鸣、长安有侠斜行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反应的是富贵子弟的奢侈生活;相逢行描写的是一个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的富贵家庭的生活;鸡鸣和长安有侠斜行则对富贵家庭地位进行了大肆渲染,“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展现了一个富贵家庭不只是一人做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做官,所任官职也不限制在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高达二千石的大官;一面是饥寒交迫,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群,一面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富贵人家,两组诗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让读者领略到人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b、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中接连例举了5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有所思反映的是未婚女子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后由爱变恨的变化和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当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依然决定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女主人公爱得热烈,恨得痛彻,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c、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薤露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表达人们对死的厌恶之情的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日出入就是一个典型,由太阳的升降联系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尽头;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变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大胆地想象,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把自己载入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艳歌则描绘出衣服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两首诗歌都把人神仙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a、两汉乐府诗叙事诗大多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大多数叙事诗多具有完整的情节,不局限于一两个生活片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述的一般都是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一条是刘兰芝与婆婆、兄长的矛盾及冲突;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相互同情和日益加深的过程,这两条线索纠结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b、当中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与叙事而略与抒情诗其的一大特点;两汉乐府诗的作者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造实践中努力吧叙事诗和抒情诗区别开来,是两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当中的许多叙事名篇,都因叙事详尽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繁简有法表现如陌上桑中详写了众人观罗敷、罗敷夸耀夫婿的场面,其余则略写;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c、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勾画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悼之情;三、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两汉乐府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向四言诗向杂言诗歌和五言诗的过度;相继出现了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和文人五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汉乐府用楚声演唱的诗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三言句和七言句,从而导致诗体的演变,这种迹象在汉初就已经出现,例如安世房中歌就是用楚声演唱的,其中第六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崖,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这首诗是用楚声演唱的三言七言相杂之诗,是对骚体诗歌的改造;汉代楚声的流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除了楚声外,另外在北狄西域乐和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这两种乐声的催化作用下,对乐府诗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东汉开始就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早期文人五言诗基本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关于乐府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

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

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

《汉书?札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所谓采诗,即采民歌。

同书《艺文志》更有明确的记载: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采诗官》)其实,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

而从上引文献,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

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也颇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后汉书?循吏传叙》)。

汉乐府民歌 诗歌鉴赏《读山海经》

汉乐府民歌 诗歌鉴赏《读山海经》

汉乐府民歌诗歌鉴赏《读山海经》
读山海经,一言以蔽之,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地理和深厚文化的一本厚重的书。

读山海经,张子航这位封建文人创作的可谓一部浩繁作业。

纵观其内容,着力把汉朝以前
的地理知识梳理,精仔细行。

他不仅参考了大量实地考勤还兼收并蓄了别人的文献记载、
历史传说和封建礼教文殊等其它信息,阐述了中外十几个国土近3500个鲜为人知的地名,涉及各种记录,全面形成了汉朝典型的国家地理形态及其变迁。

仔细研读读山海经,对对了解中华历史地理有重要意义,历史学家们一发表论述,就引发
了轩然大波,然而,后来便不再多言,因为历史的发展有它的规律,岁月的长河无穷汪洋,以及文明的红利未知哉,较之浩如烟海之江湖书,《读山海经》给后人以深刻思考。

放眼望去,往昔美好岁月温情如若,读山海经,同样也有一股抚今追昔的流芳氛围,千百
年来,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这部古书的深刻意义似乎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得到清晰的把握。

不仅在国家地理上为我们绘制出了中华古地理的图景,还给我们留下了历史地理的厚实笔录,桥梁陆续穿越,移花接木,终将汇聚于读山海经,熏陶着无穷诗情与畅想、牵引着传
世宝藏与文笔。

汉代的乐府诗

汉代的乐府诗

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 、长于抒情,善于把具体的生活情感上 升到哲理的高度,写出普遍性的人生体 验和情绪。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称赞以它们为 代表的汉末古诗“结体散文,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 也。”
2 、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地抒发感情,创造了浅近 真挚而又深切感人的艺术精品。
第十一节 汉代的 乐府诗
一、乐府和乐府诗
在汉代,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汉初,朝 廷设有“乐府令”,负责掌管音乐。武帝时期 正式设立了乐府机构。西汉的乐府曾多至 829 人,其职责一是谱制新声曲辞、训练乐工、教 习歌舞,以备郊祀之用;二是大规模地采集乐 歌。《汉书 · 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 歌谣,于是有赵、燕之讴,秦、楚之风,皆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 云。”
2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 泼,富于生活气息。作者具有深切的生 活体验,叙事抒情皆如信口而出,不假 文饰,但又情景逼真,很能感人。
3 、汉代乐府诗的形式灵活自由,篇章句式 变化多样。它们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 主的格局,创造了包括四言、杂言和五言 的丰富的诗歌体裁,便于容纳更多的内容 ,更为自由地叙事抒情。
2 、游仙诗
《长歌行》: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 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 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 延年寿命长。
3 、赞美家庭生活的美满,表现人们的生活希求 ,同时也反映了汉代的礼俗。
《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 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 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 桂树,华镫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 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 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 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汉乐府》四首

《汉乐府》四首

一:请谈谈你对罗敷这一形象的 认识。 二:请试用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 烘托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描述 本班一位同学的特征。
赏析
1.美貌罗敷 光艳照人; 2.权贵使君 无理利诱; 3.盛夸夫婿 严辞拒绝。
小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 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 女子。这首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 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 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 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 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陌 上 桑
汉乐府
罗敷 器物、服饰 外表与内心兼美
太守
依仗权势
严拒太守
正面描写
旁人怨怒
勇敢与智慧并具
对比
荒淫无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诗中女子以诸多永不可能的现 象列举,都是为了证明她对自 己心上人的忠诚与痴情。情, 自古乃是人间第一绝唱,而真 情尤为可贵,真情流露者,可 惊天地、泣鬼,山河为之倾倒, 风云亦为之变色。
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
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
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8课汉乐府两首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8课汉乐府两首

第18课汉乐府两首◎诗海拾贝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赏析】这首诗被蒋仲舒称赏为“唐初大雅”之作。

(《唐诗广选》卷一引)全诗结构特别、新奇,采用了二联四句一组,描写塞外风光与叙述边塞征战交差互换的手法。

前四句用“悲风切”“冰已结”“百重波”“千里雪”四样景物,描写严冬季节的塞上风光,旖旎壮丽,气概非凡;“迥戍”四句,则用“烽火”“高节”“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叙述从塞上报“危”到兵马出征的经过;“寒沙”四句,用“寒沙”“朔吹”“胡尘”“羌笛”进一步描绘征戍军队所见所闻的塞外景色,前两句写自然风光,后两句摹少数民族犷放、悍勇的民风。

“绝漠”四句则具体描绘沙场千军万马的征战场面:干戈击战,万车驰骋,都尉、将军也各司其职。

末尾四句是征战后的总结:经过激战边境平“静”了,“纪石”立碑,奖励功臣,军队凯旋。

全诗表现出作者的雄才大略与戒骄惧盈的思想;从诗歌艺术看,规模宏远,雄浑不群,别具一格。

◎语林撷英课文名句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3.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张爱玲爱情语录1.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被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

2.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4.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也正好爱着自己。

5.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6.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7.有些人是注定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8.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9.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汉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长歌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郭茂倩。

其古诗全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相逢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乐府古辞。

其古诗全文如下: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翻译】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

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你家有三个弟兄。

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汉乐府诗集大全代表作

汉乐府诗集大全代表作

汉乐府诗集大全代表作汉乐府诗集20XX年01月06日诗歌大全1、《猛虎行》魏晋·陆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2、《猛虎行》唐代·李白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3、《对酒行》唐代·李白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4、《短歌行》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5、《短歌行》唐代·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汉乐府诗大全古诗《汉乐府》

汉乐府诗大全古诗《汉乐府》

汉乐府诗大全古诗《汉乐府》20XX年01月06日诗歌大全1、《阳春歌》唐代·李白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2、《采莲曲》唐代·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3、《杨叛儿》唐代·李白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4、《玉树后庭花》南北朝·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5、《七日夜女歌》佚名其一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

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其二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6、《东海有勇妇》唐代·李白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7、《观沧海/碣石篇》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秋思》唐代·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汉代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汉代乐府诗定义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

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

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

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

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

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

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汉乐府所有诗歌在线阅读(诗歌发展史四汉乐府)

汉乐府所有诗歌在线阅读(诗歌发展史四汉乐府)

汉乐府所有诗歌在线阅读(诗歌发展史四汉乐府)汉代汉武帝时期,朝廷专门设立掌管音乐的官署,称之为乐府,其中一个职责就是搜集歌辞。

乐府人员从民间搜集来民歌和文人创作的诗歌,再由乐府进行谱曲,以供朝廷祭祀或朝会时演奏,这些搜集来诗歌统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并简称“乐府”,因此,“乐府”既是官署名,又作为诗体名。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如《陌上桑》就属于“相和歌辞”的“相和曲”;《孔雀东南飞》则属于“杂曲歌辞”,《十五从军征》则是属于《横吹曲辞》等等。

乐府在形式上突破《诗经》四言﹑楚辞六言的旧形式,而以五言为主,兼之七言和杂言,其题材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并出现了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此外,还有《陌上桑》﹑《十五从军征》﹑《饮马长成窟行》等名篇。

至南北朝,乐府诗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北朝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南朝的《子夜四时歌》和《西洲曲》等。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乐府诗的古题,原本是有古辞和乐曲的,后来一些仿照乐府民歌的形式写作新辞,仍用旧题,目的是利用现成的乐曲合乐歌唱。

如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乃至南北朝诗人,唐代诗人(如李白﹑高适等),都用乐府古题创作了许多歌行体的诗。

但他们都是借乐府旧题写当时事,内容多与古题无关,这一点近似后来的词调名。

,。

[论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论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要求】1.了解汉乐府的基本概况及艺术特色。

2.了解汉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3.通过《饮马长城窟行》的学习,掌握汉乐府诗歌的审美特点。

【题解】《饮马长城窟行》为汉代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即由此而来。

秦、汉时人以远戍长城为苦,后随之成为艰苦行役生活的象征。

本诗用女子第一人称口吻抒写思妇思念征夫的情愫。

这首歌辞,《玉台新咏》署蔡邕作,而《文选》只载作“古辞”,不署蔡邕。

【专书介绍】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东汉仍设有乐府。

辑录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沈约的《宋书·乐志》,而后有南朝陈时徐陵的《玉台新咏》、隋代王僧虔的《伎录》、智匠的《古今乐录》,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宋代郑樵的《通志·乐略》等。

但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主要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之中。

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

《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

汉乐府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艺术上,以叙事为主,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语言朴实,表现手法丰富。

形式上,汉乐府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特别是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汉乐府叙事诗

汉乐府叙事诗

汉乐府叙事诗一、汉乐府叙事诗代表作1、《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复。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2、《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汉乐府的诗歌

汉乐府的诗歌

汉乐府的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汉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歌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歌是由朝廷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一.乐府的兴废: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

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

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这个分类很全面,也系统。

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一类,全是文人所作,其中惟《郊祀歌》的某些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练时日》之创为三言体,《景星》等篇之多用七言句,《日出入》之通首作杂言。

二.两汉乐府诗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乐府诗歌:“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歌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两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生活层面。

也体现了许多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这更多的体现于相和歌辞中,典型的诗篇是《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以及表现富贵之家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诗歌。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麋。

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篇一】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江南两汉: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

“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

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

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

“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

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

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

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

汉代诗歌:乐府小部分

汉代诗歌:乐府小部分

第二节 五言诗的兴起
• 五言诗是从民间产生的。从民间歌谣到文人五言诗的正 式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 云: • 按《召南· 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 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 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 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 观其结体散文,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五言诗起源于民歌。《诗经》中的《召南· 行露》、《卫 风· 木瓜》、《小雅· 北山》等,就有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 句。 •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如楚国 民歌《沧浪歌》。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时的民歌:
• 喜好文学的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 的《秋风辞》,颇值一读: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 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 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 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 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鲁迅评曰:‚缠绵流丽,虽词人不 能过也。‛(《汉文学史纲》)
• 到东汉时期,虽还有骚体诗出现, 但已出现了楚骚的变体,如梁鸿 的《五噫歌》、张衡的《四愁 诗》。先看《五噫歌》: • 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 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 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 清张玉毂《古诗赏析》评曰: ‚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 真是创体。‛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 班固的《咏史》 。 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 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 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 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 《翠鸟诗》。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 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一云: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 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 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 匪席不可卷。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中接连例举了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3、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艳歌描绘出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2、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3、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勾画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悼之情.4、叙事过程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民歌大多表现现实的人们生活,表现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愿望,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诗经的风范,又有骚妇的风格,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统治者任意霸占民间妇女的黑暗社会,又塑造了罗敷这一人民理想的化身,作者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调动想象、夸张、铺叙、烘托等艺术手段,给这一形象投射下色彩缤纷的理想光芒.5、叙事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强烈真挚,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汉乐府民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其中有惨死战场的将士;有迫于生计、铤而走险的反抗者;有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孤儿;有苦于兵役、无家可归的征夫;有美丽机智、不畏权势的农家女子;有愁肠百结、渴望爱情的思妇;有不屈礼教、勇敢殉情的青年男女;也有清身苦体、劝善锄恶的官员等等.语言特色方面:如陌上桑的语言特色是广用铺排夸饰,除第二解以对话推进情节之外,首尾两解全用铺陈排比构成.一解写罗敷之美包括两段铺排:先写罗敷的器具、发型、耳饰、衣着之美好,后写众人旁观神态之专注;二解写罗敷夸夫则包括三段铺排:一夸气派,二夸官职,三夸仪表风度.铺陈排比中还有不少偶句,排句与偶句套用,相同的句式和节奏,形成强烈的气势,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如孔雀东南飞一诗正是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和行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个反封建的青年男女的典型,也塑造了刘兄和焦母两个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人物形象;东门行与妇病行中的男主人公,一个刚毅,一个软弱.6、寓言诗的创作.植物和人的对话,诗中出现两个角色.如宋子侯的董妖娆虚拟桃子李树和洛阳女子的对话,诉说枝折花落的不平,责备人为的力量使春天早夭.三、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杂言和五言体两汉乐府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向四言诗向杂言诗歌和五言诗的过度.相继出现了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和文人五言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少量杂言诗.汉乐府民歌的句式有杂言和五言两种,一般说来,西汉乐府多杂言,而东汉乐府多五言.汉乐府诗的句式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表现力,展现了中国诗歌由四言到五言的发展过程.杂言诗形式自由,句式长短随意,从一字句到十字句均有,根据内容需要,灵活穿插使用.如战城南、有所思、上邪、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都是杂言诗.。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注释: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

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注释: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第四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第六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第七首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第八首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第九首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注释:费览观:费,费力。

览观,阅读难:(读第四声),祸害第十首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注释:特,只是。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

微之,元稹字。

第十一首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第十二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第十三首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第十四首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第十五首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第十六首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作者:王一茹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5期摘要:汉乐府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探究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运用查找文献、深入研究等方式,将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划分为揭示苦乐交织的真实生活、直抒爱恨情仇的民间情感、展现乐生恶死的朴素愿望的三个方面,并分析了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即故事结构完整曲折、记叙过程详略得当、大量选取生活镜头、着重人物形象刻画以及语言运用简洁朴实等五个方面,分析两汉乐府诗现实主义的风格与现实深远意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这些佳作记载着古代社会的现状,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体验,如一颗闪烁着光辉的明星照耀着人世百态,映照着世间万象。

我国古代诗歌作品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不同的诗歌题材都展现出诗人不同的视野与观点,在这其中,汉代的乐府诗歌占据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

因此,本文将以经典的汉代乐府诗歌为例,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通过对诗歌语言、内容、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释与鉴赏。

一、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分类汉乐府诗歌作品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其中收录了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多种内容诗歌,多为东汉的作品,最终整理成为《乐府诗集》。

(一)揭示苦乐交织的真实生活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汉乐府诗集与以往诗词描写百姓生活不同的是,无论是历代散文、骈文、辞赋描写的都是整体的生活概况,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人,例如,我们熟知的《史记》只是记载了一些列传与方志,比如,游侠、医师这类下层人士的生活,但刻画并不细腻。

又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作品的开山之作,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在阅读《诗经》中的《国风》部分时,我们发现《国风》也是以百姓生活见闻为主要写作内容,但是它却很少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对于生活之中的苦难与痛苦少有刻画,《诗经》更像是一幅人民群众的生活群像,而汉乐府诗集深入刻画底层人民生活,具体而艰深,读者读来更容易动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汉乐府的发展汉乐府,是设立于两汉之际的音乐机构——乐府机关搜集、保存,因而流传的民间歌谣。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是“始立乐府”的人。

乐府机关的主要工作是:定制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这个机关最鼎盛时期,人数多达八百余人,其中设立的官吏职位也是各司其职,层级分明。

乐府的设立并不是统治者的一时兴起,而是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班固的《两都赋序》这样写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

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结合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长达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此时的汉武帝,在国力渐强,开疆辟土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与西北外族有了进一步的交流,西北外邦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入了中国,这些音乐,形式新颖独特,得到了统治阶层和王公贵族的热烈欢迎。

而另一方面,汉武帝推崇儒术,以森严的等级观念进一步巩固统治,“礼乐制度”具有其需求必然性。

乐府便在统治需求和物质基础的双重支持下,诞生了。

《汉书·礼乐志》中有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由此我们可知,汉乐府诗便是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的叙事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历史上闪耀的明珠。

武帝通过设立乐府,得以“兴乐教”、“观风俗”,时至今日的我们,通过汉乐府,也可以还原出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然而,乐府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汉哀帝“罢乐府”使乐府民歌有所失散,而到了魏晋,乐府机关虽然没有被废除,却没有了采诗的制度,只沿袭了已有的乐府歌辞,乐府诗的创作和搜集收到了阻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使已有的两汉民歌诗辞得以推广和传播。

南朝是新声杂曲大量产生的时代,细读歌辞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代歌辞的搜集仅限于城市,而内容又无外乎是恋情,其规模和内容的丰富性都是不能和汉朝的采诗相提并论的。

综上所述,汉乐府诗的主要搜集和保存,是依靠政府的乐府机关,然而,传唱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则得力于民间歌人和百姓的口头传唱。

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顾亭林《日知录》卷二十八曰:“乐府是官署之名……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即名之曰乐府。

”随着乐府的发展和乐府歌辞的不断丰富,“乐府”从机关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其定义也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乐府是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集自民间的;而广义的乐府则连词曲也包括在内。

此外,更为广义的乐府则又包罗了并未入乐只是沿袭了乐府旧题或是模仿乐府体裁的歌辞作品。

了解了乐府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乐府诗是取材于民间,传播于百姓,彰显其时代风貌的叙事作品,由此我们也将对汉乐府诗的叙事性特点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历程中,想要讨论汉乐府诗,我们不得不先对《诗经》中的叙事诗进行分析,并与汉乐府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的了解,汉乐府诗对于我国叙事诗的贡献和影响。

二、对《诗经》的叙事性进行探讨在我国浩瀚的是个历史上,远在汉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带有叙事成分的诗歌,如远古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记述了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又如,《击缶歌》中有:“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完整地展现了原始人的日常生活。

在这些原始歌谣中,虽然初步具备了叙事的轮廓,但是只专于记载,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不能称作是叙事作品。

《诗经》作为保留完整的中国早期诗歌总集,在中国叙事诗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经》中的叙事诗从内容上划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来自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民间吟唱,这些内容多保存于《国风》之中;另一种是讲述先民历史的“史诗性断片”,多保存于《雅》、《颂》之中。

内容上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两种内容有各自的叙事特色。

《诗经》中的民间吟唱在叙事模式上多为第一人称视角,且叙事多是依附于抒情,为抒情服务。

如著名的篇目《卫风·氓》讲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婚后被遗弃的过程,但我们不难看出,全诗与其说是女子被抛弃这件事本身,但不如说是女子在叙述这件事时所表达的哀怨凄怆、伤心欲绝。

钱钟书对《卫风·氓》有“层次分明,工于叙事”的八字评价,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氓》的第三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这是女子在自身经历了悲惨遭遇和情感伤害的基础上,对世间女子提出的沉痛告诫和对男子负心的悲切控诉。

感情在叙事中得到渗透,甚至不惜打断叙事,直抒胸臆,使得在《国风》之中出现了我国较早的“感事”性叙事诗。

另一方面,从叙事内容上看,民间吟唱的歌辞中,多描述的是短小的生活片段或生活横截面的记录,在《国风》的叙事中,由于情感的抒发,把叙事阶段成了一个个短小的画面,在情节的完整性上,稍有逊色。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也有相对缺失的方面。

诗经中的人物往往是以“类”的方式出现的,而在汉乐府诗中,则出现了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诗经》中的庙堂鸿音则另有特色,在这些诗篇中,往往在情节上注有奇幻的想象和充实连贯的情节,这些诗歌在当时多用于祭祀,出于对先祖的崇敬和赞颂,在叙事过程中,便使他们有了奇幻的人生经历,具有了“史诗”的性质。

另一方面,这类是个在叙事过程中,则往往在侧重于总体上的宏观描述,不失对细节的微观雕刻。

如在《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记录了自发明农耕至牧野之战的历史重大事件,还原了历史风貌,既具备了生活情趣,又精准的叙述了历史事实。

三、汉乐府的叙事视角分析在两汉乐府中,保存着大量的叙事诗作品。

不得不说的是,相较于《诗经》的第一人称截面叙事方法,两汉乐府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强烈现实主义精神。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视角有所增加。

叙事角度在叙事诗中的灵活运用,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审美效果。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最突出的特征表现是:叙述者多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出于作品的中心位置,叙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来描写环境、叙述人物、讲述故事,他和自己所描述的世界史同质的。

这一视角有其表达真情切意的优势,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第一人称视角对作品的展现还是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的。

以《有所思》为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呔,兄嫂当知之。

妃呼唏,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以为痴情的女子在遭遇爱情的波折后内心忧郁而又果决的情感变化,内容质朴自然,情感表达真切,情绪变化耐人回味。

再如《长歌行》一诗:“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搅芝获赤幢。

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

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

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长歌”并不是如诗中所言是长寿之歌,也不是按照歌辞体律的长短,而是有“助长、鼓励”之意。

全诗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在仙人的指引下,登上太华,撷取灵芝和赤幢,制成仙药后献给主人,主人服用仙药后,身体日渐强壮,白发变成了黑发益寿延年的故事。

在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下,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富有传奇色彩,也拉进了读者和故事之间的距离。

除第一人称视角外,第三人称视角作为两汉乐府中最基本的叙事视角,客服了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性。

在这些第三人称视角的两汉乐府诗中,叙述者以第三人称提及故事人物,这样的叙事所产生的是一个全知全能型的叙述者,不但可以全面详尽的讲述故事,还可以对人物和情节进行评论和情感的抒发。

如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的唱片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第三人称视角下的优秀作品。

《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后,焦母不能接受她,将她送回娘家,后刘兰芝的兄长逼其改嫁他人。

新婚之夜,兰芝满怀着对爱情的忠诚投水自尽,焦仲卿后殉情而死。

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首叙事长诗的一大成就是多条叙事主线共同进行。

线索一便是建立在刘家河焦家这桩不“令人满意”的婚姻关系上的。

焦仲卿长跪求母,是母子二人的首次情感冲突;刘兰芝盛装辞婆是兰芝的反抗与焦母的蛮横之间形成的第二次情感冲突;刘兰芝拒绝改嫁,是刘兰芝坚守爱情和兄长武断专横的第三次情感冲突;焦仲卿拜别焦母,是母子二人的第四次情感冲突。

在这连续四次的情感冲突中,看似是独立的小片段,实际上则是冲突双方的不断摩擦,致使焦仲卿和刘兰芝最终走向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线索二是围绕着焦仲卿和刘兰芝坚贞不渝的爱情而展开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条线所并不是独立于故事之外的,而是建立在线索一所构架的激烈矛盾之上的。

两条线索交替进行,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情节紧凑扣人心弦的宏大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两汉乐府与《诗经》叙事诗相比较,除却叙事视角的丰富,其叙事内容,也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片段,而是发展为完整、立体的故事。

四、汉乐府的叙事艺术特征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全诗长353句,1765字,有“古今第一长诗”之称,是汉乐府民歌中故事完整,情节生动的佳作。

不难看出,两汉乐府民歌的一大叙事特点是:故事性和戏剧性的增强。

《孔雀东南飞》中两条主线交叉进行,跌宕起伏,极富故事性和戏剧性,在叙事诗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明代王世贞赞曰:“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盛也。

”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两汉乐府民歌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完整的故事外,更多是丰满于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和灵活的心理活动,并加以社会环境的烘托。

试以《陌上桑》为例:“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罗敷的聪明勇敢是在和愚笨的太守之间的对话体现的。

面对使君的诱诈调戏,罗敷虽无力逃脱却依旧不肯束手就擒,急中生智以夸耀自己丈夫的方式,智斗使君,最终胜利。

在罗敷美丽的外表下,填充进了聪慧的内涵,是罗敷这一“秦氏有好女”的形象得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所谓的“言为心声”大抵就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