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内外间歇训练法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外间歇训练法发展现状研究间歇训练法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方法,通过交替高负荷和低负荷的训练,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增强运动表现。
它具有训练量与强度的有效控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随着对训练方法的深入研究,间歇训练法在国内外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内间歇训练法的发展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间歇训练法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通过对间歇训练的运动生理学机制分析和训练效果研究,探索间歇训练法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对间歇训练法在不同运动项目的应用研究。
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开始将间歇训练法应用于具体的运动项目,如田径比赛、足球训练、游泳训练等,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间歇训练法对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有效性。
再次是对间歇训练法的训练模式和参数的优化研究。
为了使训练效果更好,国内学者开始探索不同的训练模式和参数,如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低强度间歇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以及不同的间歇时间、工作时间等参数。
最后是对间歇训练法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除了运动员,国内学者也开始将间歇训练法应用于一般人群中,如老年人、肥胖人群等,通过研究他们的训练效果,来推广和普及间歇训练法。
国外间歇训练法的发展现状研究相对较早,成果也较丰富。
国外学者对间歇训练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方面,他们对间歇训练法的生理学基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揭示了间歇训练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代谢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机制。
另一方面,他们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如长跑、划船、自行车等,通过实验证明了间歇训练法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此外,国外学者也对间歇训练法的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训练模式和参数。
总体来说,国内外对间歇训练法的发展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优化研究和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间歇训练法的机制和效果,并探索出最适合不同人群和运动项目的训练模式和参数,以进一步推动间歇训练法在实际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减脂效果的研究进展

68《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1月1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概念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ning,HIIT)是一种有氧运动形式,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指由多组大负荷强度的训练与短暂的间歇交叉组成的训练方式,比如在短跑(高强度运动)之间加入慢走或休息(低强度运动)。
它与那些以中等强度完成的、持续的典型稳态运动(既慢又稳定),比如快步走或慢跑30-60分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高强度间歇训练与稳态有氧训练的减脂效果有氧练习涉及有氧能量系统的使用。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重量训练,随后是短暂的休息,这样会更加依赖无氧能量系统为肌肉收缩提供燃料。
而稳态有氧训练通常是指持续较长时间、以低强度到中等强度完成的节律运动,比如慢跑或骑自行车。
为这种活动提供燃料的能量系统需要氧气。
传统健身观念认为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会消耗肌肉组织(即肌肉组织会作为燃料在训练过程中被分解),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会使人体处在最佳的燃脂状态。
若我们比较一下长跑运动员(大量训练是以较慢的速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完成的)和短跑运动员(大量训练是以较高的强度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的体型就能明白:这两种传统观念都存在明显的问题。
当我们以较慢的速度和稳定的节奏锻炼了较长时间时,肌纤维会被训练得更好氧,并会因此获得更好的耐力。
有证据表明,肌纤维是通过变得更小、更瘦削来适应更好氧的训练并增强耐力的。
因为肌纤维越小,营养物质在肌纤维中运输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这使得作为燃料的营养物质的燃烧速率加快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用较短时间完成高强度的有氧运动相比,用较长时间完成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保持肌肉。
对此,若用另一种方式分析,即比较每组只能完成10次重复的5组高强度深蹲训练与每组可以完成50次重复的5组低强度深蹲训练的差别,前者属于肌肥大训练的范围内,后者很可能会使腿部肌肉训练过度而肌肉消耗溶解,与这种观点完全相反。
国内外间歇训练法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外间歇训练法发展现状研究国内外间歇训练法发展现状研究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利用间歇(休息)时间来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在国内外体育界中,间歇训练法已成为一种广泛被运用的训练方式。
以下是关于国内外间歇训练法发展现状的研究。
一、国内间歇训练法的发展1.早期研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教练员开始采用间歇训练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这些间歇训练法多为长短不一的间歇训练,进行较为简单的有氧训练。
2.发展阶段在九十年代,国内间歇训练法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教练员们开始使用更具创新性的间歇训练法,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力量间歇训练、耐力间歇训练等多种形式。
同时也开始将间歇训练法用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
3.现代发展随着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内教练员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研究成果来改进间歇训练法。
比如在赛前、赛中和赛后针对运动员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间歇训练法等。
二、国外间歇训练法的发展1.在有氧训练中的应用在国外,间歇训练法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被大规模地应用于有氧训练中。
这些训练包括冲刺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以及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2.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近年来,间歇训练法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比如Tabata间歇训练法就是一种专门针对力量训练的间歇训练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团体健身等领域。
3.现代化应用现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让间歇训练法在国外的应用越发多样化。
比如使用心率监测系统来控制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同时结合音乐和训练环境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运动员的训练效果等,这些都是现代化应用中的典型代表。
三、总结总体来说,间歇训练法在国内外都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训练方式。
不论是在有氧训练还是力量训练中,间歇训练法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而在现代的应用中,通过结合科学技术的力量,间歇训练法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更加多样化、高效的方向。
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研究综述

2020年1月第5卷第1期武术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研究综述胡燕燕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法等,以近5年在体育期刊上发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性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综述。
总结出在不同人群中,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简称HIT下文都以简称代替)的不同使用方法和带来的影响,对这些结果进行一个疏导,找出HIT应用研究上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强间歇训练应用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20)1—0151—031前言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间歇训练法的分支,普遍用于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其安全性已被基本证实,现在逐渐受到运动医学及大众健身方向的关注。
通过检索高强度间歇训练文献发现,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年上升,15年20篇,16年35篇,17年45篇,18年58篇,19年至今33篇,不难看出,这五年高强度间歇训练慢慢成为研究热点,同时高强度间歇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因此本研究将以近五年研究为重点对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应用进行综述。
2我国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信息检索源进行高级检索,以“高强度间歇训练”并含“应用”进行检索,发现从2014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论文,到2019年,五年共发表了26篇相关文章。
由于针对的人群不同,其应用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将通过不同人群的应用对近五年文章做一个归纳总结。
2.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普通人群的应用在减脂方面,罗雅欣认为HIT有助于高中女生体重下降叫娄嬪嬪等也指出HIT能有效降低体重和脂肪含量,但是并不能明确证明HIT在降低体重和脂肪方面的效果要优于MCT(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2];魏毅在进行了8周实验干预后测试发现,HIT组的警员减肥效果比其他各组都更加显著叫黎涌明指出以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献表明,HIT能提高脂肪氧化能力,是一种省时有效的健身锻炼方式,但是仍需要更多有关HIT提高脂肪氧化能力机制的研究。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一种结合高强度运动和短暂休息的训练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和体能训练领域。
它的特点是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运动,然后通过休息来恢复体力,重复多次以达到训练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并分析为何它如此受欢迎。
首先,高强度间歇训练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高效的训练方式。
由于高强度的运动刺激了身体的代谢,使得体内脂肪燃烧加速。
研究表明,进行短时高强度间歇训练,相比传统有氧运动,可以在相同时间内燃烧更多的卡路里。
这对于那些忙碌的人群来说十分有吸引力,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效的训练,节约时间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在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身体需要迅速适应瞬间爆发的高强度运动和短暂休息的循环。
这种迅速转变的过程使得心肺系统得到锻炼,逐渐增加心肺功能。
长期坚持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并提高整体运动表现。
此外,高强度间歇训练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高强度运动可以激发神经元发出更多的脉冲信号,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间歇期的休息则有助于肌肉快速恢复,减少疲劳和乳酸堆积,从而提高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这对于进行力量训练或者需要爆发力的运动项目的人群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高强度间歇训练还可以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如生长激素和睾酮。
这些激素对于促进肌肉生长、增加脂肪燃烧和提高身体代谢率有积极作用。
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不仅适用于提高身体的有氧能力,还能够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促进肌肉的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高强度间歇训练具有高效、时间节约、全面培养身体素质等诸多优点。
然而,正如任何一种训练方法一样,高强度间歇训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训练强度较高,对于心脏疾病、关节问题等患者来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初学者应从较低强度的运动开始,并逐渐适应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节奏。
体育训练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研究

体育训练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研究体育训练是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不管是业余运动员还是职业选手,他们都需要高质量的训练来保证自己的比赛表现。
而传统的训练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来进行体育锻炼。
那么,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是高强度间歇训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什么。
顾名思义,这种训练方法是对于身体的高度挑战,而且是以间歇性的方式进行的。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指在短时间内进行高负荷的运动,然后在休息时进行恢复,再重新进行高负荷的运动,如此反复进行。
该方法既可以用在跑步、游泳和自行车等单项运动中,也可以用于橄榄球、篮球和足球等团体性运动中。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优点1.提高耐力水平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由于训练时以高强度的运动为主,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运动的项目非常重要。
2.促进心血管健康另一个优点是它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高强度间歇训练需要极度的耐力,这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整个身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更好地运作身体细胞。
3.降低体脂率高强度间歇训练会大幅降低体脂率。
相较于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燃脂效果。
这意味着运动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快地减轻体重或获得理想的体脂水平。
4.提高代谢率高强度间歇训练还可以提高整个身体的代谢率。
在高强度的间歇训练中,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员的心率和肌肉活动。
而当训练结束后,身体仍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进行恢复。
这就意味着,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在训练结束后,持续增加身体的代谢率。
研究显示数项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确实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体脂率,增强耐力水平,提高代谢率。
一项由诺福克卫生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对32名青少年进行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发现他们的耐力水平和心血管健康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此外,一项对17名家庭康复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在16周内减轻他们的体重,并且使他们的代谢率增加了15%。
HIIT_在高校大学体育课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HIIT在高校大学体育课中应用的实践研究陈吉星钱斌(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索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480名大学生进行一学期的HIIT训练,发现HIIT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表现。
此外,还比较了两种HIIT实施方案,即在体育课热身后进行HIIT训练和在体育课结束前进行HIIT训练,结果表明,热身后立即进行HIIT训练的效果稍优于在体育课结束前进行HIIT训练。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实验期限只有一个学期、只比较了两种HIIT实施方案等,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总的来看,该文的研究结果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表现。
关键词:HIIT 高校体育课 身体素质 实践研究 体育项目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8-0051-06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IT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EN Jixing QIAN Bin(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1300 China)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one-semester HIIT training for 480 college students, it found that HIIT train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it compared two implementation schemes of HIIT, this is, conducting HIIT training after warm-up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conducting HIIT training before finish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conducting immediate HIIT training after warm-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ducting HIIT training before finish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However, this study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a relatively small sample size, only one-semester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and only comparing two HIIT implementation schemes,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deeply explore these aspects. In genera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new teaching model and approach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elps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performance.Key Words: HII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Physical fitness; Practical research; Sports event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以较短的时间(6 s~4 min)和较高的强度(85%~95% HRmax)运动为主,中间间隔较低(40%~ 70% HRmax)的运动或安静恢复的一种运动训练模式[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和生理应激的研究进展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和生理应激的研究进展摘要:高强度间歇训练又称HIT,进入21世纪后,HIT在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和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外学者研究HIT日见增多。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人群最大摄氧量和生理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提高普通人群机体的最大摄氧量,提高原因可能由于未经系统训练;对运动员来说对于机体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存在争议,但是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骨骼肌的乳酸缓冲能力上大部分研究都已证明。
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最大摄氧量;生理应激高强度间歇训练,最早是在100年前被一名田径项目运动员所采用[1]。
在1920年作用,有生理学家把间歇训练写入自己研究中。
在1930年,著名运动生理学家证明,高强度训练结合一定的间歇时间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此后,间歇训练的方法在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广泛应用[2]。
随着时代发展,21世纪之后,对于不同人群的实验干预和提高不同生理机能的实验越来越多,为科研人员关于有氧能力的研究取得极大突破,为教练员提供了训练指导。
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作者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提高,有氧能力提高的原理可能是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后,为了提高机体供氧量和心脏泵血,机体循环血量不足,需要动员机体的储存血量,使原本储存在脾和肝脏等地方的血液动员起来,参与血液循环中,导致机体血容量增肌,从而导致血液循环增加,进而导致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得到提高,进而机体的有氧能力提高。
2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有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大众健康人群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的红肌纤维的表达能力增强,慢肌纤维的表达有利于机体无氧运动产生乳酸的氧化以及CP 的再合成,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动员成绩。
还有作者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降低糖原的氧化功能系统,提高脂肪利用率,还可以提高肌肉的募集以及利用三磷酸腺苷的能力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龚敏
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几年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我国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我国应用中涉及人群包括普通人群、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和运动人群等,是一种高效率训练手段,但我国的研究在样本量、干预时间和研究对象上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员
“间歇训练”的概念是由Reindell和Roskamm首次提出的。
20世纪50年代由于Emil Zatopek采用此方法训练获得1952年奥运会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冠军而被广泛使用。
黎涌明将高强度间歇训练(HIT)定义为≥无氧阈或最大乳酸稳态的负荷强度进行多次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的练习,且每两次练习安排使练习者不足以完全恢复的静息或低强度练习的训练方法。
一、HIT对普通人群的影响
梁丰等对58名健康大学生(男生组31人、女生组27人)进行9个阶段为期9周的渐进式增强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
结果显示,2组安静心率均较训练前下降,但安静血压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峰值摄氧量及力竭时值均较训练前提高;通气阈值总体及男生组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组较训练前明显提高。
表明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可改善大学生心肺功能[1]。
王正将30名青年男性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组(HIT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IT 组)、低强度持续训练组(LIT组)。
HIT组取峰值功率的95%,以1min运动1min休息的形式进行,MIT组和LIT组分别取峰值功率的75%和50%,以持续运动的方式进行,所有受试者每次训练30min,隔日1次,共进行6周。
结果显示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低强度的持续训练蓄能提高青年男性的有氧运动能力,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应更加显著,并且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运动能力的也有明显的提升效果[2]。
二、HIT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影响
王京京为了比较HIT与相同耗氧量的中强度有氧持续训练(ACT)对青年肥胖女性的腹部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含量的影响,以及对体重、体脂百分比、腰围和有氧能力等健康指标的影响,将24名青年肥胖女性(Fat%:31.7±3.0)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12周(4天/周)的HIT和ACT干预。
HIT组在跑台上以85%~95%最大心率(HRpeak)运动4分钟接50%~60%HRpeak运动3分钟后休息7分钟,重复4组;ACT组以60%~70%HRpeak持续运动33
分钟。
两组均以50%~60%HRpeak强度热身10分钟、整理活动5分钟。
结果显示,12周HIT 训练可以降低青年肥胖女性的腹部内脏脂肪含量及腰臀比,但相同耗氧量的ACT却无此效果;两种训练均可减少青年肥胖女性的腹部皮下脂肪,但HIT效果更明显;两种训练均可降低青年女性的全身脂肪含量,且效果相同;两种训练均可提高青年肥胖女性的有氧能力[3]。
三、HIT对运动员的影响
张勇等对高水平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中所涉及的内容的总结显示,HIT可以提高优秀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总输出功和最大摄氧量[4]。
目前,优秀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HIT方案可以采用的强度指标有100%VO2max和100%Ppeak;持续时间指标有60%Tmax和VO2max强度所完成的距离的60%,间歇恢复时间有120Tmax(1:2)和60%~70%HRmax。
陈万等选取山东省游泳运动员(n=15)采用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30秒、休息120秒、重复进行3次1组、共2组,组间休息3~4分钟。
结果显示,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过程中股外侧肌组织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和局部组织肌氧饱和度迅速下降、肌组织还原血红蛋白迅速上升[5]。
四、HIT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张丹等的研究表明,HIT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干预手段,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代谢风险。
HIT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明显改善患有中低程度血脂紊乱成人的血脂异常状态,还能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减少其腹部脂肪总量、腹部皮下脂肪量以及腹腔内脏脂肪量,同时增强其血管内皮功能。
另外,与持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比,等能耗的HIT能更明显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且更为显著地增强众多常见慢性病患者的心肺机能。
HIT是一种省时、高效且患者坚持性高的糖尿病干预手段,但在样本量、干预时间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之后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程患者进行大规模试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普通人群,还是肥胖人群、运动员还是糖尿病患者,HIT的安全性和接受性都是可以初步得到证实的,而且由于其运动时间较短,比较容易坚持。
从干预效果来看,HIT能提高有氧能力,且对减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也可以得到初步证实。
但对HIT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对相同能耗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相比在某些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机制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研究及其无对照组问题等,都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丰,王磊,曹震宇,等.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6):436-438.
[2]王正.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3-36.
[3]王京京.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张勇,李之俊.自行车耐力项目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404-406.
[5]陈万,田诗彬,刘倩,等.游泳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中肌氧含量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5):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