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合集下载

实验三、散剂、颗粒剂和片剂制备

实验三、散剂、颗粒剂和片剂制备

5
(3)制备方法
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造粒 压片
片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
湿法制粒压片法 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压片法
粉末(结晶)直接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
半干式颗粒(空白颗粒)压片法
二、湿法制粒压片工艺流程图
制备注意细节一:软材的制备
• (四)崩解度:普通压制片<15min崩解,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60min。
• (五)溶出度或释放度
• (六)含量均匀度
单冲压片机
冲头 冲模
单冲压片机主要构造示意图
注意点:小心手,不要被压到。
片剂质量评价的相关设备
片剂硬度仪
脆碎度测定仪溶出度仪三、实验操作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
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 溶出和生物利用度; 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分类
片剂
口服片剂 口腔用片剂 外用片
其他片
普通压制片 口含片
阴道用片
微囊片
包衣片
舌下片
外用溶液片 植入片
咀嚼片
口腔崩解片
皮下注射片
泡腾片
口腔贴片
分散片
多层片
长效片
• 将淀粉置于100-105℃条件下干燥1 h,称为 淀粉的活化,得到干淀粉,可作为崩解剂。
• 内加法:将活化后的淀粉加至制颗粒前,可 使片剂的崩解发生在颗粒内部。
• 外加法:将活化后的淀粉加至干颗粒,混匀 后压片,可使片剂在颗粒间发生崩解。
• 通常外加崩解剂量占崩解剂总量的25%-50%, 内加崩解剂量占崩解剂总量的50%-75%(崩 解剂总量一般为片重的5%-20%)。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固体制剂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固体制剂

1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药剂学 固体制剂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一、散剂散剂的概念及特点定义: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过筛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一般的散剂:能通过六号筛(100目,150μm )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粒径要求 难溶性药物、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外用散:能通过七号筛(120目,125μm )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 散剂 眼用散剂:全部通过就好筛(200目,75μm ) 粉状颗粒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盒收敛等作用 特点 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也要注意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2.散剂的制备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散剂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及生物利用度 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 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 粉碎 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研钵:主要用于小剂量药物的粉碎或实验室规模散剂的制备球磨机:密闭操作,适用于贵重物料的粉碎、无菌粉碎、干法粉碎、湿法粉碎、间歇粉碎,必要时可充入惰性气体,适应范围很广。

冲击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适用于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细碎、超细碎等 可进行粒度要求为3~20μm 的超微粉碎流能磨(微粉机) 由于高压空气从喷嘴喷出时产生焦耳-汤姆逊冷却效应,故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料的粉碎 设备简单、易于对机器及压缩空气进行无菌处理,可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 冲眼筛 编织筛药筛 筛分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孔径大小,常用μm表示剂量0.1~0.01g:可配成10倍散各组分的混合比例相差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此时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进行混合。

第三章散剂解析

第三章散剂解析

1.微粉理化特性对制剂工艺的影响 1)对混合的影响 与药物粒子大小、密度、形态、含 湿量有关。 2)对分剂量的影响 主要与流动性有关 按容积分剂量 . 这与粉粒的堆密度、粒子大小 形态等有关。 3)对可压性的影响 结晶性药物的形态与片剂成型的 难易有关。 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与孔隙粒、孔隙径及润湿性有关
一般认为休止角小于30°时,粉体的 流动性良好,休止角大于40 °时,则流动 性差。
影响休止角大小的因素: (1)细粉百分比: 细粉多,休止角大。 (2)粒径大小:粒径小,休止角大 (3)粒子表面性状: 表面愈粗糙,愈不规则.休止角愈大。 (4)含水量: 一定范围时水增加休止角增大,但当超 过某一限度(12%)时.则又逐渐变小。
2)孔隙率
包括微粒本身的孔隙和微粒间的空隙。
孔隙率系指粒内隙和粒间隙所占的容积与微粉总 容积之比。用下式表示:
E总= ( V内 +V间) /(V真 +V内 +V间)
4.微粉的流动性 与粒子的作用力粒度、粒度分布、 粒子形态及表面摩擦力等因素有关。 测定方法: 1)休止角α : 表示流动性的主要方法 (1)固定漏斗法。 将漏斗固定于坐标纸之上. 漏斗下口距纸高度为H,小心地 将微粉倒入漏斗,至椎体尖端 接触到漏斗下口,读椎体半径R, 得tgα=H/R 。
1)单独粉碎 系指将一味药料单独进行粉碎处理。 需单独粉碎的有: (1)氧化性药物与还原性药物, 原因:混合可引起爆炸。 (2)贵重、毒性、刺激性药物, 原因:减少损耗、污染和便于劳动保护。 (3)含有胶树脂药物,如乳香、没药, 原因:受热则粘性大。单独低温粉碎。 (4)质地坚硬或细小种子类。如磁石、车前子。
分级器 产品出口
空气室
喷嘴 粉碎室
加料斗 粉碎室 空气 喷嘴 轮胎形流能磨(动画) 分级涡 圆盘形流能磨

颗粒剂和胶囊剂的制备

颗粒剂和胶囊剂的制备

小空胶囊。一般方法时先测定填充物料的堆密度(将物料装
填于一定容积的干燥容器如量筒、量杯中,倒出粉体,称量, 以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即为堆密度),然后
根据药物剂量计算其容积,以决定选用胶囊的号数。
表4-1 空胶囊的号数与容积
号数
容积(ml)
0
1
2
3
4
5
0.75 0.55 0.40 0.30 0.25 0.15
酸氢钠研磨混匀,过筛,分包,即得(四角包、
五角包,每包1.2 g)。
实验内容·打底套色法
打底套色法:先加入色浅的、质轻的饱和
研钵,再加入色深、质重、量少的组分;
然后将多量的色浅质轻的组分加入
实验内容·制酸散的制备
[质量检查]
(1)外观均匀度(肉眼或者显微镜观察)。 (2)粒度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Ⅸ E
实验内容·VC泡腾片中颗粒的制备
[制备]
(1)酸碱性颗粒的制备:取适量枸橼酸研磨粉碎并
过筛80目备用,称取处方量枸橼酸细粉2.4g、维生素
C粉0.5g、糖粉20.0g和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加入适宜
量的1%柠檬黄乙醇液,混合均匀,制软材,过16目 尼龙筛挤压制粒(挤出制粒),将湿颗粒于50~60℃
(40-50℃)干燥,16目筛整粒;
物 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分剂 量 包装 散剂
实验原理·散剂
辅 料
实验原理·颗粒 剂 颗粒剂:是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
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
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及缓释颗粒剂等。 制备工艺:
物 料
粉 碎
过 筛
混 合
制 粒
干 燥
整 粒

执业药师药1第三章知识点

执业药师药1第三章知识点

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总汇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第一节固体制剂一、概述固体制剂是指颗粒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以固体形式给药的药物制剂,可供外用或口服。

二、散剂和颗粒剂散剂:指原料物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1、散剂的特点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③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特殊群体如婴幼儿与老人服用;④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颗粒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供口服用。

1、颗粒剂的特点①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等较小;②服用方便;③采用不同材质的材料对颗粒进行包衣,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④防止复方散剂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

三、片剂1、片剂的分类(1)含片;(2)舌下片;(3)口腔贴片;(4)咀嚼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5)可溶片;(6)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7)阴道片和阴道泡腾片;(8)肠溶片。

2、片剂的质量要求①硬度适中,普通片剂的硬度在50N以上为宜。

②脆碎度小于1%为合格片剂。

③符合片重差异的要求。

④色泽均匀,外观光洁。

⑤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薄膜衣片为30分钟;肠溶衣片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

口诀:普通片一刻钟;薄膜衣半小时;舌下泡腾5,溶散只要 3;肠溶衣,先进胃再入肠,21不可忘。

3、片剂的常用辅料①稀释剂(填充剂):凡主药量小于50mg时需要加入一定剂量的稀释剂。

淀粉、乳糖、糊精、蔗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和甘露醇。

(淀粉加糖容易糊,味精和盐甘露醇)②润湿剂和黏合剂:常用润湿剂有蒸馏水和乙醇。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系研究生王建辉一.颗粒剂中药颗粒剂也称中药冲剂,指药材的提取物加适量赋型剂或部分药材细粉制成干燥顺粒或块状的内服药剂。

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一般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冲剂、混悬性冲剂和泡腾冲剂。

它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感好、体积小、服用、贮藏、运输方便。

但容易吸潮,由于工艺原因造成颗粒不均,色泽不均,它直接影响着顺粒剂质量和外观,现主要讨论一下色泽不均问题:1.如直接制粒时,稠浸肴与药粉及辅料棍合不均匀,浸膏不能均匀地湿润辅料,这时会出现色泽不一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首先要把药粉及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加稠浸青混合均匀,制粒时如色泽不均可加适量浓度乙醉调整,如再不均匀,制粒时把湿颗粒再次过筛,即可得外观颜色一致颗粒。

2.如要二次制粒是将浸青和药粉、辅料拌膏干燥粉碎的药粉进行制粒,制出的湿颗粒由于加乙醇浓度的不同,有时会出现大颗粒,烘干后颗粒大,整粒后颗粒不均匀。

解决这一方法是在湿粒未干时进行整粒.然后均匀喷洒些乙醇闷上后再烘干。

颗粒大,色泽深是由于乙醇浓度低、量大造成的。

如注意到以上几点可使颗粒均匀。

3.制备颗粒剂所用药粉或辅料粒度过大,可使颗粒色泽不一,解决方法是将药粉、辅料过筛,通常为100目筛为宜,这样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原材料不同,药材质量、产地、采时、用药部位等方面可影响每批质量及外观,所以要尽可能保持原材料一致,不要轻易更换进药产地等方面。

在提取过程中每批要按同一处方投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浸泡时间、加水量、温度、每批浓缩出的相对密度和体积都要保持一致。

所用辅料量每批要一致,否则也会出现颜色深浅不同的现象。

二.片剂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中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治病良药。

工业药剂学第3章 第1节粉体学

工业药剂学第3章 第1节粉体学

★将筛从上到下、由 粗到细的排列,取一 定量的样品置于最上 层的筛中,振摇一定 时间后,称取留在每 一筛上的粉末的量, 可以计算出各种粒径
d = (a
b)
1/2
范围内微粒的重量百 分率。
15 16

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用标准药筛

标准筛用“目” 表示筛孔的大小。 “目”:每英寸长度(2.54cm)内所编织筛孔的数目。 “目”数越大,筛号越大,孔径越小。
29 30
5
★ 通常两种水溶性药物混合,CRH下降。
CRH的测定:平衡法: 将适量干燥样品(100-200mg)置于不同相对湿度 的环境中,在一定温度下保存一定时间取出称重。 吸湿量 = 重量差/原始重量
吸湿量 (%)
CRHAB≈CRHA×CRHB
CRH的用途:判断药物或粉体的吸湿性。
①若CRH低,吸湿性强,药物制剂操作应迅速,避 开潮湿空气。如散剂分装、粉体分装。 ②药物吸湿性强时,包装应严密。 如结晶青霉素钠CRH为72.6%,在分装或贮藏期 间,环境RH应严格控制在72%以下。
22
(2)粒密度(granule density, ρg):排除粒子间 的空隙,但不排除粒子本身存在的细小孔隙。 ρg = w/ Vg

(二)粉体的孔隙率(porosity,ε):粉体粒子间的 空隙和粒子本身孔隙所占的总容积与粉体总容积的比值。 ε =(vb-vt)/Vb=1-Vt/Vb=1- ρb/ ρt ε—总空隙率
19
(三)粒度分布:不同粉体的平均粒径虽相同,但其 粒子大小分布却不同,使粉体的性质(如流动性,相对 密度)有很大差异,粒度分布是粉体的重要基本性质。
粒度分布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累积分布图
20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 ⑶装量差异: 单剂量、一日剂 量包装的散剂,装量差异限度 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散剂装量差异限度要求
• 取散剂10包(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 称定每包(瓶)内容物的重量,求出内容 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包装量与平均装 量(凡无含量测定要求的散剂,每包装量 应与表示装量比较)相比应符合规定,超 出装量差异限度的散剂不得多于2包(瓶), 并不得有1包(瓶)超出差异限度的1倍。
溶性药物、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 外用散能通过7号筛(120目,150um) 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眼用散应全 部通过9号筛(200目,75um)等。
•(二)称量与混合
• 根据处方配比称取合适量药物 和辅料后,要进行混合。混合 是散剂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之 一,混合的目的是使散剂、特 别是复方散剂中各组分分散均 匀,色泽一致,以保证剂量准 确,用药安全有效。
(3)按剂量分类
• 分为分剂量散剂和不分剂量散剂。分剂量 散剂按一次剂量分装,不分剂量散剂以多 次使用的总剂量分装。
二、散剂的生产工艺
• 散剂的制备工艺一般按如下 流程为:物物料料→粉粉碎碎→过过筛筛
• →混混合合→分剂量→质质检检→
• 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 制备散剂所用的固体原料,如细度未达到 要求,均需进行粉碎与过筛。粉碎过筛的 目的是减小药物的粒径,增大药物的比表 面积,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粉 末的流动性,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 匀性,降低药物粉末对创面的机械刺激性。
三、散剂质量检查
•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了散剂的质量 检查项目,主要有:
• ⑴外观均匀度: 散剂应色泽一致,混合均 匀。检查方法: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 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 察,应呈现色泽均匀,无花纹、色斑。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天星医考之《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药剂学内容)第一节固体制剂考试要求: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2.散剂与颗粒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3.片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 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 片剂包衣目的、种类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一)固体制剂4.胶囊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重点:各类剂型的代表性的特点和质量检查项目 片剂的辅料片剂的包衣材料固体制剂:指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固体形式给药的药物制剂,可供口服或外用。

一、概述(一)固体制剂的分类按剂型分类:固体制剂分为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按药物释放速度的快慢分类:速释固体制剂(例如速崩片、速溶片、固体分散片等)、缓控释固体制剂(例如渗透泵片、缓释片、缓释胶囊等)和普通固体制剂。

(二)固体制剂的特点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剂量较易控制。

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三)固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放在各个剂型下讲解。

二、散剂和颗粒剂散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一)散剂的分类l、按使用方法分类内服散剂:如川芎茶调散。

溶于水、分散在水中、用水送服。

外用散剂:如九一散。

撤布、调敷、吹入等方式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应用。

2、按药物组成分类单味药散剂和复方散剂3、按剂量分剂量散剂:单次剂量分装。

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不分剂量散剂:多剂量包装。

(二)散剂的特点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一一更易吸潮、刺激性和化学活性相应增加。

◇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

◇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药剂学课后习题答案

药剂学课后习题答案

药剂学——第一章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注意:蓝的是答案,红的是改正的)三、分析题1.通过比较散剂、颗粒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分析它们的作用特点2.举例分析在散剂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步测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3.B4.B5.B6.A7.C8.D9.C10.A二、多项选择题1.AC2.BC3.ABCD4.AC5.ABC6.ABCD7.ABC8.BC三、分析题1.答:关键字:粉末状,颗粒状,胶囊,起效快,稳定性较差,肠溶,缓释,控释,应用广泛,稳定性较好,服用方便2.答:混合时可能遇到问题有固体物料的密度差异较大时,先加密度小的再加密度大的,颜色差异较大时先加色深再加色浅的,混合比例悬殊时按等量递加法混合,混合中的液化或润湿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解决,若是吸湿性很强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在配制时吸潮,应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以下的环境下配制,迅速混合,密封防潮;若混合后引起吸湿性增强,则可分别包装。

关键字:固体物料,密度差异,密度小,密度大,颜色差异,色深,色浅,混合比例,等量递加法,润湿,液化,吸湿性很强,临界相对湿度,密封防潮,分别包装。

药剂学——第二章片剂同步测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4.B5.C6.A7. D8.B9.C10.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BCD4.ABD5.ABCD6.ABCD7.BD8.BCD9.BD10.AB三、处方分析题1. 硝酸甘油主药,17%淀粉浆黏合,硬脂酸镁润滑,糖粉、乳糖可作填充、崩解、黏合2. 红霉素主药,淀粉填充、崩解,10%淀粉浆黏合药剂学——第三章液体制剂四、计算题用45%司盘60(HLB=)和55%吐温60(HLB=)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是多少同步测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B4.A5.C6.B7.B8.A9.B10.B11.C12.C13.A14.C15.C二、多项选择题1.ACD2.AD3.AD4.BD5.ABCD6.ACD7.ACD 8.AD三、分析题1.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以及在药剂学中如何应用,并举例说明:(1)形成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其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即转入溶液内部。

中职药剂《药剂学》-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中职药剂《药剂学》-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19:46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
1. 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局部用散剂供试 品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照《中国 药典》2010年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附录IX E第二法,单筛分法)检查, 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 于95%。 2. 外观均匀度 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 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 察,应呈现均匀色泽,无花纹和色斑。 3. 干燥失重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 干燥失重测定法(附录Ⅷ L)测定,在 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
19:46
混合操作要点
3)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 在室温条件下,出现的润湿或液化现象,称做低 共熔现象。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水 合氯醛、萨罗(水杨酸苄酯)、樟脑、麝香草酚
等,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时极易润湿、液化。
此时尽量避免形成低共熔物的混合比。
19:46
粉碎操作的意义:
• ①减小药物的粒径,增加药物表面积,促进药 物的溶解与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 • ②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从药材中的浸出速度; • ③有利于提高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等制 剂中的分散性; • ④有利于制备多种剂型,如散剂、颗粒剂、胶 囊剂、片剂、丸剂、浸出制剂等; • ⑤有利于减少外用时因颗粒大而带来的刺激性 等。
3)冲击柱式粉碎机 是以冲击力为主,
适用于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细碎、 超细碎等的粉碎设备。应用广泛,因此 有“万能粉碎机”之称. 4)锤击式粉碎机:是一种适用于脆性药 物以及中碎和细碎设备,基本结构由加 料斗、高速旋转的旋转轴,轴上装有数 个锤头,机壳上部装有衬板,下部装有 筛板等部件组成
19:46

固体制剂-概述、散剂、颗粒

固体制剂-概述、散剂、颗粒

4 混合方式与设备
实验室: 搅拌混合 研磨混合 过筛混合

大批量生产:搅拌 容器旋转混合

(1)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水平圆筒型混合机
V型混合机
(2)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捏合
在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液体,使液
体均匀润湿粉末颗粒的内部和表面, 以制备均匀的塑性物料的操作称 “捏合”(kneeding),亦称“制软 材”。

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a 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b 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 干燥设备 a 厢式干燥 b 流化床干燥 c 喷雾干燥器 d 红外干燥器 e 微波干燥器


提高干燥速率的方法 A 提高空气温度或降低空气中湿度; B 改善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情况; C 改善物料的分散程度;

药物粉末中加入液体粘合剂,靠粘合剂的架桥 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 法。
原料、辅料粉末→混合→捏和→挤压制粒→干燥 →整粒→颗粒

2、干法制粒及设备


压片法
将固体粉末首先在重型压片机上压实,制成直 径为 20mm ~ 25mm 的胚片,然后再破碎成所 需大小的颗粒。



滚压法
离析现象(segregation)
(1)物料粉体性质的影响
粒度分布、粒子形态及表面状态、粒子密度 及堆密度、含水量、流动性、粘附性、凝集 性等。
(2)设备类型的影响
混合机的形状及尺寸,内部插入物(挡板,强 制搅拌等),材质及表面情况等。应根据物料 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混合器。
(3)操作条件的影响
物料的充填量 混合比 混合机的转动速度 混合时间
3 粉碎方式
(1)闭塞粉碎(packed crushing) 自由粉碎(free crushing) (2)开路粉碎 循环粉碎 (3)干法粉碎 湿法粉碎 (4)低温粉碎 (5)混合粉碎

药剂课件-散剂、颗粒、胶囊ppt

药剂课件-散剂、颗粒、胶囊ppt

(3)粉碎方式 闭塞粉碎与自由粉碎
闭塞粉碎 已达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
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耗能
自由粉碎 已达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
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效率高
开路粉碎与循环粉碎
开路粉碎 连续把粉碎物料供给粉碎机的同时
又不断地把已粉碎的细物料取出的操作。粒度
常见剂型的生产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
第一节 概述
一、固体制剂制备工艺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散剂
造粒
颗粒剂
压片 片剂
↘ ↙
胶囊剂
粉体学
• 1、粉体的流动性 对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的重量差异影响较 大,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改善方法: 1)制粒 降低粒子间附着力、凝聚力 2)加入一定量粗粉 3)改进粒子形状 尽量接近少棱角的规则形 状 4)适当干燥 减少粒子间作用力 5)加助流剂
• 2、粉体吸湿性 CRH(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 相对 湿度较小时吸湿量较少,当相对湿度提高 到某一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 对湿度 CRH越小越易吸湿
二、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途径
口服给药
崩解
溶出
吸收 生物膜
胃肠道中
血 液 循 环
第二节 散剂
一、 概述
(一)定义 散剂(powder)系指一种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的 粉末状制剂。 单散剂与复散剂 (二)散剂特点 粒径小、易分散、起效快、易吸潮;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 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儿服 用。
比较,超出差异限度不多于2包, 不得有一包超出限度一倍
第三节 颗粒剂
一、概述

散剂、颗粒剂

散剂、颗粒剂

4、混合的影响因素:物料粉体性质的影响;设备类型 、混合的影响因素:物料粉体性质的影响; 的影响; 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 (1)物料粉体性质的影响 ) (2)设备类型的影响 ) (3)操作条件的影响 ) 要注意的问题 (1)各组分的混合比例(倍散、稀释散) )各组分的混合比例(倍散、稀释散) 打底套色法、等量递增法) (打底套色法、等量递增法) (2)各组分的密度与粒度 ) (3)各组分的粘附性与带电性 ) (4)含液体或易吸湿成分的混合 ) (5)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 )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后出现湿润或液化的现象称为共熔现象。 后出现湿润或液化的现象称为共熔现象。
3、混合机理 、 (1)对流混合:固体粒子群在机械转动的作用 )对流混合: 下产生较大的位移时的总体混合。(翻转混合) 。(翻转混合 下产生较大的位移时的总体混合。(翻转混合) (2)剪切混合:由于粒子群内部力的作用结果 )剪切混合: 产生滑动面, 产生滑动面,破坏粒子群的团聚状态面进行的 局部混合。(研磨混合) 。(研磨混合 局部混合。(研磨混合) (3)扩散混合:由于粒子的无规则运动,在相 )扩散混合:由于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邻粒子间发生相互交换位置面进行的局部混合。 邻粒子间发生相互交换位置面进行的局部混合。 (搅拌混合) 搅拌混合)
散剂、颗粒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
第一节


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
药物 药物
粉碎 粉碎
过筛 过筛
混合 混合
造粒 造粒
压片 压片
散剂 散剂
颗粒剂 颗粒剂
片剂 片剂
胶囊剂 胶囊剂
二、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固体制剂 → 崩解 → 溶出 → 吸收 溶出多 吸收量大 溶出多、快------吸收量大(正比) 吸收量大(正比) 起效快, 起效快, 作用强, 作用强, 维持时间长。 维持时间长。

药剂学:散剂、颗粒剂、片剂、

药剂学:散剂、颗粒剂、片剂、
可以把药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高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卡托
普利 第二类为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红霉
素 第三类为高溶解度、低通透性的药物;阿莫
西林 第四类为低溶解度、低通透性的药物;两
性霉素 B
涉及吸收数(An)、剂量数 (Do)和溶出数(Dn)这三个 参数。
吲哚美辛、伊曲替康(第二类)
目的:
减少粒径,增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难 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减少粒度,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
大量增加粒子数目,有利于提高固体在半 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分散度。
有助于提取有效成分(植物、中草药);
晶型转变、热分解、流动性、黏附团聚、 粉尘等。
原理 冲击力(impact), 压缩力(compression),
粉碎器械
➢研钵(mortar): ➢球磨机(ball mill):
影响因素:
转速(Vc的0.5-0.8)Vc=(gr)1/2
球体大小与密度
球体和物料的总装量罐装体积5060%。
Ball mill:适用于贵重物料,
无菌粉碎,干法粉碎、湿法 粉碎、间歇粉碎。抗氧化的 粉碎。100nm-5um
冲击式粉碎机(impact crusher):
固体制剂(I) Solid Preparation
散剂、颗粒剂、片剂、 片剂的包衣
流程药剂学
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 独一味片、乙酰螺旋霉素片、吉 他霉素片、羧甲基半胱氨酸片等
头孢氨苄片?
固体制剂重点:
掌握固体制剂概述:工艺流程、 NoyesWhitney方程
掌握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的工艺 流程、相关成型理论
《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筛规格:
筛号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6 .浓缩丸
• 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浓缩后,与适宜 的辅料或其余药材细粉,以水、蜂蜜或蜂 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黏 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 浓缩水蜜丸。如牛黄解毒浓缩丸、安神补 心丸等。浓缩丸有体积小,有效成分含量 大,易于服用,贮运方便,节约赋形剂等 优点。
(二) 散剂
2 .软胶囊
•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辅料混匀 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 软胶囊一般适宜于油性或油溶性药物,因为胶囊 皮是由明胶、甘油和水组成的,基质一般用植物 油。但现在批准上市中药软胶囊大多是将水提干 膏粉和植物油用胶体磨研匀后制成软胶囊,由于 水提物与胶囊皮有亲和性,时间长了有可能吸去 胶囊皮的水分使胶囊干裂或水提物含水量高时胶 囊皮软化粘连,临床使用时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另外,有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软胶囊,也可能有 上述问题。如藿香正气软胶囊、六味地黄软胶囊、 都梁软胶囊等。
3 .咀嚼片
• 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咀嚼片 是直接嚼服,因此压制时没有加崩解剂, 且硬度不能太大,以免无法嚼服。咀嚼片 可以很大,到每片 1 ~ 2g 。如健胃消食片。 咀嚼片服用较方便,可不用水,现在应用 很广泛。因为咀嚼片是嚼服,四岁以下儿 童不宜服用,以免有气管被卡住的危险。
4 .泡腾片
1 .橡胶膏剂
• 系指药材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 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 剂。橡胶膏剂亦叫橡皮膏,由于橡胶为脂 溶性基质,相对来说载药量较小,药物的 释放性能较差,一般作为局部用药。橡胶 膏剂多用于风湿痹痛,跌仆伤痛,如伤湿 止痛膏、风湿止痛膏等。
2 .凝胶膏剂
•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 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 上制成的贴膏剂,如祛风骨痛巴布膏。凝 胶膏剂为水溶性基质,药物容量较大,释 放性能好。一般亦用于局部治疗。由于凝 胶膏剂对膏体的黏附性、透气性、软化点 等要求较高,市售品种可能有质量不符合 临床贴敷要求的产品,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囊壁组成的影响 所包药物与附加剂的影响 所包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二、软胶囊的制备
软胶囊的形状及大小的选择 软胶囊的内容物 制备方法
1.滴制法 图25 2.压制法 图26
图27
图28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图25 滴丸机
药液贮箱 定量控制器
明胶液贮箱 滴头 胶丸出口 胶丸收集箱 冷却箱
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 标示装量
1.0g或1.0g以下 1.0g 以上至1.5g以下 1.5g 以上至6g 6g 以上
装量差异限度
±10% ±8% ±7% ±5%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例 抗感颗粒 [处方] 金银花210g 赤芍210g 绵马贯众70g [制法] 以上3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50ml, 加乙醇 至含醇量达50%,搅匀,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 密度为1.28-1.30(50 ℃)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1.5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料, 干燥,即得。
系将一定量的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 在适宜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半固体, 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
成套的生产设备
明胶液溶制设备 药液配制设备 软胶囊压(滴)制设备 软胶囊干燥设备 回收设备等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软胶囊剂的制备
(一)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溶化性 泡腾颗粒
200ml热水,15-25℃
搅拌棒
1袋单剂量颗粒
1.6袋分别置烧杯中 2.5min内6袋应完全分散或溶解于水中
搅拌5min
全部分散 或溶解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的比表面积
(一)比表面积表示方法 粒子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 根据计算 基准不同分为:体积比表面积SV;重量比表面积SW。 1.体积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粉体表面积,Sv(cm2/cm3) Sv= s / v = p d2n /p d3n/6= 6/d
粉体粒子总表面积 粉体粒子总体积 粒径
示。
(四)粒子径的测定方法
粒径的测定方法与适用范围
测定方法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筛分法 沉降法 粒子经(μm) 测定方法 0.5~ 0.001~ 40~ 0.5~200 粒子经(μm)
库尔特计数法 1~600 气体透过法 1~100 氮气吸附法 0.03~1
1.显微镜法(microscopic method)
1.真密度(true density) ρt
ρt = w / Vt
指粉体质量(W)除以 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 的体积(真体积Vt) 求得的密度
2.颗粒密度(granule density) ρg 是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 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 在内的颗粒体积Vg所 求得密度
ρ g = w / Vg
3.松密度(bulk density) ρb
s πd 2 n 6 Sv 3 v πd d n 6
(2)重量比表面积Sw (cm2/g)
s πd 2 n 6 Sw ρn dρ w πd 3 6
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1)气体吸附法 气体(或液体)吸附在粒子表面,比表面↑吸附 ↑ 常用氮气。测Sw。
(2) 气体透过法 Sw与气流量、阻力、粘度等有关. (3)溶液吸附、浸润热、热传导原理等方法。
粒子形态
粒子形状:指一个粒子的轮廓或表面上各点所构
成的图像。
定量描述粒子几何形状的方法: 形状指数(shape index):粒子的各种无因次 组合。 形状系数(shape factor):立体几何各变量 的关系
(一)形状指数(shape index)
1. 球形度(degree of sphericity): 也叫真球度,表示粒子接近球体的程度
fs p Dv2/ S
粒子实际体表面积
粒子球相当径 某粒子的球形度越接近于1,该粒子越接近于球
粒子投影面相当径
φ=
粒子投影最小外接圆直径
2. 圆形度(degree of circularity):
表示粒子的投影面接近于圆的程度。
Φ c = πD H / L
DH—Heywood 径 (投影面积圆相当径) DH=(4A/π)1/2 L—粒子的投影周长。
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
所占容器体积V求得密
度,亦称堆密度。 填充粉体时,经一定 规律振动或轻敲后测 得密度称振实密度(tap density)ρbt。
若颗粒致密,无细孔和空洞,则ρt = ρg 一般: ρt ≥ ρg > ρbt ≥ ρb
(二)粉体密度的测定方法
1.真密度与颗粒粒度的测定:
(1)液浸法(liquid immersion method)
100-0.1mm 其中100-10mm
10-1mm 1-0.1mm <0.1mm(100-1nm)
粉末(powder) 粗粉(granular powder)
细粉 (super fine powder) 超细粉(ultra fine powder) 纳米颗粒(nanometer particle)
第三章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 粉体学简介
粉体学(micromeritics):研究粉体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科学。 制备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的原料多为粉体状态。
单体粒子叫一级粒子 (primary particle)
<100 mm 粉; >100 mm 粒
聚结粒子叫二级粒子 (second particle)
筛号与筛号尺寸:筛号常用“目”表示。“目”系 指在筛面25.4mm(1英寸)长度上开有孔数。
如开有30 个孔,称30目筛,孔径大小是24.5mm/30
再减去筛绳直径。所用筛绳直径不同,筛孔大小也 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筛孔尺寸 各国的标准筛号及筛孔尺寸有所不同,中国药典在 R40/3系列规定了药筛的九个筛号。
粒子总个数
2.重量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粉体表面积,Sw(cm2/g)
Sw= s/w= p d2n / p d3n/6 = 6/d;
(二)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常用方法有: 气体吸附法; 气体透过法 气体吸附法(gas adsorption method):
Am LVm S 22.4dm 3 mol 1
测得等体积球相 当径,粒径分布 以个数或体积为 基准。 混悬剂、乳剂、 脂质体、粉末药 物等
库尔特计数法
等体积球径 粒子体积排除孔内电解质 而电阻发生改变。 电阻与粒子的体积成正比 →电信号换算成粒径→测 定粒度分布。
3. 沉降法(sedimentation method)
液相中混悬粒子在重力场中恒速沉降时,根据 Stocks方程求出粒径。 Stocks方程适用于100μm以下粒径的测定,常 用Andreasen吸管法。测得的粒径分布以重量 为基准 Stocks径的测定方法还有离心法、比浊法、沉 淀天平法、光扫描快速粒度测定法等.
最小长度球相当径
最大长度球相当径
等重量球相当径
等体积球相当径 沉降速度相当径
(有效径)
等表面积球相当径
等筛分球相当径
3、筛分径 (sieving diameter
又称细孔通过相当径。当粒子通过粗筛网且被截 留在细筛网时,粗细筛孔的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 均值称为筛分径, DA 算术平均径 DA = (a+b)/2 a—粒子通过的粗筛网直径 几何平均径:DA =√ab b—粒子被截留的细筛网直径
粒子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颗粒 间内摩擦力、黏附力等 粉体的流动性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 要性质,对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制剂的重量差 异以及正常的操作影响很大。
根据粉体流动推动力不同,将粉体流动现象分为: 重力流动、振动流动、压缩流动、流态化流动。
(一)粉体流动性的评价与测定方法 1.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是粉体堆 积层自由斜面在静止平衡状态下,与水 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 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 注入法、排出法、容器倾斜法等。
休止角的测定
h
常用的方法是固定圆锥法 (亦称残留圆锥法)。固定 圆锥法将粉体注入到某一有 限直径的圆盘中心上,直到 粉体堆积层斜边的物料沿圆 盘边缘自动流出为止,停止 注入,测定休止角θ。 tgθ=h/r θ < 300 流动性好
r
2.流出速度
移去挡板的同时 开始计时
3. 压缩度( compressibility)
表示粒度分布时必须注明测定基准,不同的测定基准,所获得的粒度分布
曲线也不一样。
0.5
个数基准
0.4 0.3
面积基准
0.2
重量或体积基准
0.1
不同基准表示的粒度分布
(三)平均粒子径
是指由不同粒径组成的粒子群的平均粒径。中位
径是最常用的平均径,也叫中值径,在累积分布
中累积值正好为50%所对应的粒子径,常用D50表
§ 粉体粒子的性质
一、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二、粒子形态 三、粒子的比表面积
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一)粒子径的表示方法 1 、几何学粒子径 (geometric diameter)
2 、球相当径 ( equivalent diameter)
3、筛分径 (sieving diameter)
1 、几何学粒子径(geometric diameter) 三轴径
(3) 松密度(堆密度) ρ b=W/V
不含内、外 空隙体积Vt
包括开孔及闭孔体 积(有效颗粒密 度,)Vg。 粉体所占容器 的体积V
ρt ≥ ρg >ρ b
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
粉体的密度 (一)粉体密度的概念
粉体的密度系指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
由于粉体的颗粒内部和颗粒间存在空隙,粉体的 体积具有不同的含义。 粉体的密度根据所指的体积不同分为:真密度、 颗粒密度、松密度三种。
粉体质量
液体质量
加入粉体后 液体质量
(2)压力比较法 有机物的测定。
常用于药品、食品等复杂
2.松密度与振实密度的测定
将粉体装入容器中所测得的体积包括: 粉体真体积、粒子内空隙、粒子间空隙等
测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物料的装填速度及装填方式等均 影响粉体体积。
不施加外力所测密度为最松松密度 施加外力使粉体处于最紧充填状态下所测得密度是最紧松 密度。 最终振荡体积不变时测得振实密度为最紧松密度
定方向接线径DF
几何学粒子径
定方向径
定方向等分径DM
定方向最大径DK
投影面积圆相当经DH
一般 用显 微镜 法、 库尔 特计 数法 测定
图 4-1 各种直径的表示方法 (a)三轴径 (b)定方向接线径DF(c)定方向最大径 DK, (d)定方向等分径DM (e)投影面积圆相当径DK
2.球相当径
2.球相当径
4. 比表面积法
(specific surface area method)
是利用粉体的比表面积随粒径的 减少而迅速增加的原理,通过粉 体层中比表面积的信息与粒径关 系求得平均粒径的方法 可测定100μm以下的粒子,但不 能测定粒度分布。
粒子比表面积
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 1)表示方法 (1)体积比面积Sv (cm2/cm3)
5. 筛分法(sieving method)
应用最广测量方法;常用测定范围在45μm以 上。 方法:将筛子由粗到细按筛号顺序上下排列, 将一定量粉体样品置于最上层中,振动一定 时间,称量各个筛号上的粉体重量,求得各 筛号上的不同粒径重量百分数,获得以重量 为基准的筛分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