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8《方山子传》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
“范例”的误用
“范例”的“范”的繁体作“範”,本谓型范,俗称模子。
引申指规范、法式。
如,“范本”即可做模范的样本,“范文”即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2013年2月6日《报刊文摘》载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一文。
文中道:“极端的个人主义行为已经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从华尔街的金融巨骗到校园中的变态枪手都成为范例。
”句中的“范例”使用错误。
“范例”,指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
若将上述美国的重大案件定性为模范事例,那么令人发指的金融巨骗和变态枪手岂不都成了模范人物?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丽慧
走近作者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1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808)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4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作品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诗人,同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相关知识
传记类型复杂,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传记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传记主要有以下几类:
自传、他传、评传、小传、画传等。
识记字音
闾.里(lǘ)谪.居(zhé)陈慥.(zào)著.帽(zhuó) 矍.然(jué) 奴婢.(bì)
岐.亭(qí) 精悍.(hàn) 勋.(xūn)
阀.(fá) 傥见之与.(yú)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驰骋.(chěnɡ)当.世(dānɡ)
闾.里(lǘ) 功勋.(xūn)
B.著.帽(zhù) 谪.居(zhé)
俯.仰(fǔ) 耸.然(sǒng)
C.奴婢.(bì) 萧.然(xiāo)
矍.然(shuò) 蔬.食(shū)
D.两骑.(qí) 精悍.(hàn)
岐.亭(qí) 倜傥.(tǎng)
解析:B项,“著”读zhuó。
C项,“矍”读jué。
D项,“骑”读jì。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阳狂垢污 B.方山子傥见之与
C.百有余年矣 D.鹊起于前
解析:A项,“阳”通“佯”,假装。
B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
C项,“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蟹六跪而.
二螯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
九国之师也 D.⎩⎪⎨⎪⎧呼于宿其.家其.
皆出于此乎 解析:A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B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 项,介词,在/介词,比。
D 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
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A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D .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A 项为定语后置句,B 、C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贤士隐居者
(宋)洪迈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
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
人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
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
之,无不迎刃而解。
”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
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
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
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
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
他饮食布帛亦然。
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
苟一日之用足,则.
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率.
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 .自昼竟夜,殆.
忘寝食 殆:恐怕 C .虽细事不苟.
也 苟:马虎 D .辄一扣.
之 扣:求教 解析:B 项,殆:几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不蕲人之.知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B.⎩⎪⎨⎪⎧不妄与.人接欲呼张良与.
俱去 C.⎩⎪⎨⎪⎧与所.缺而未知者重为乡党所.
笑 D.⎩⎪⎨⎪⎧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B 项,均为介词,和、跟。
A 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去。
C 项,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与“为”组成“为……所……”格式,表被动。
D 项,
连词,就/副词,表判断,就是。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
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解析:A项,“从来不与外人交往”与原文不符。
8.断句与翻译。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理解。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参考译文:
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
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记录下来。
其一说的是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
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
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
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
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
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
只要一去拜访蒋先生,没有不迎刃而解的。
”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
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的是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
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对《周易》一书的造诣尤其深邃。
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
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的是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
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
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
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
其他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
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
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的是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
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
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
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
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儿女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
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
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