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8《方山子传》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第8课方山子传人生真如一次奇妙的旅行,脚步永远在路上,其间,会沉浸于不同的风景里,会遇到能交心的朋友,共同走过一段美好的旅途,把各自最美好的一面融入陌生灵魂的长河里。
理解,相知,扶持,携手,无论风雨再大,因为有你,孤寂的旅途充满情趣与魅力,平淡的风景因人而韵味无穷。
)(选自凤凰博客翻开史牒我们便可看到,自东坡先生写下那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陈季常”三个字演化为“季常癖”,也就成了“惧内”的代名词。
我们大众所了解的陈季常,就是电影中古仔所演绎的这种形象?而历史中真实的陈季常又会是怎样的呢?【课内挖掘】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这些所谓异人的不寻常行为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内心的矛盾。
方山子改变志向读书,原是为了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无所遇合,只得被迫归隐。
他的心中怎能不萦绕着难以解脱的痛苦呢?他过去的少年壮志又怎能不以某种方式流露出来呢?因此,方山子的隐,并不是彻底的出世,而是借隐来掩饰内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
(选自豆丁网) 【课外运用】“怕老婆”也是一种文化时常自夸读过很多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但和几位女同事聊天后,才知道自己是没什么“文化”的,就连“怕老婆也是一种文化”竟然不知。
那个遭人唾弃的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便在烽火台上点起狼烟以戏诸侯。
从表面上看,这与周幽王的好色和褒姒的媚艳有关,但实质上是这位皇帝“惧内”。
试想,周幽王不可能不知,点狼烟戏诸侯的后果有多严重。
但他为何还要这样做?他若不是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 同步检测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同步检测试题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相似解析:B项,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答案:B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C.环堵.萧然堵:墙壁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解析:B项,遁:隐居。
答案:B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技击工:擅长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丑陋C.引.之长丈许引:拉开D.扣.其乡及姓字扣:叩门解析:D项,扣:通“叩”,询问。
答案:D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B.吾数.击杀响马贼数:屡次C.宋将军故.自负故:因此D.人马仆.地仆:向前倒下解析:C项,故:本来。
答案:C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②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①杀三十许.人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许”字也相同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许”字也不同C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许”字相同D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许”字不同解析:以:①介词,因为;②连词,来。
许:①表示约数,大约;②名词,处所。
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B .方耸而.高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 .亦足以.富乐 以.蓝手巾裹头 D .与.遇宋将军家 与.人罕言语 解析:A 项,代词,他,指方山子/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B 项,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C 项,连词,来/介词,用,拿。
D 项,皆为介词,和、跟。
高中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随堂课后作业:第2单元-8方山子传+Word版含答案
第2单元-8方山子传[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B .余既耸然异.之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 .呼余宿其家。
环诸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D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解析】 A 项,意思分别是“交往”、“出名”;B 项,意思分别是“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C 项,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D 项,意思分别是“假使”、“让,叫”。
【答案】 C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解析】A项,都是并列连词。
B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
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D项,①代词,他的。
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解析】B项,遗像:这里指以前留下的样子,今义指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C项,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D项,从事:这里指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A项,往往:常常,古今同义。
【答案】 A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
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8方山子传 Word版含解析 (1)
“范例”的误用“范例”的“范”的繁体作“範”,本谓型范,俗称模子。
引申指规范、法式。
如,“范本”即可做模范的样本,“范文”即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2013年2月6日《报刊文摘》载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一文。
文中道:“极端的个人主义行为已经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从华尔街的金融巨骗到校园中的变态枪手都成为范例。
”句中的“范例”使用错误。
“范例”,指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
若将上述美国的重大案件定性为模范事例,那么令人发指的金融巨骗和变态枪手岂不都成了模范人物?——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丽慧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传记类型复杂,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传记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传记主要有以下几类:自传、他传、评传、小传、画传等。
识记字音闾.里(lǘ)谪.居(zhé)陈慥.(zào)著.帽(zhuó) 矍.然(jué) 奴婢.(bì)岐.亭(qí) 精悍.(hàn) 勋.(xūn)阀.(fá) 傥见之与.(y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驰骋.(chěnɡ)当.世(dānɡ)闾.里(lǘ) 功勋.(xūn)B.著.帽(zhù) 谪.居(zhé)俯.仰(fǔ) 耸.然(sǒng)C.奴婢.(bì) 萧.然(xiāo)矍.然(shuò) 蔬.食(shū)D.两骑.(qí) 精悍.(hàn)岐.亭(qí) 倜傥.(t ǎng) 解析:B 项,“著”读zhuó。
C 项,“矍”读jué。
D 项,“骑”读jì。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阳狂垢污B .方山子傥见之与C .百有余年矣D .鹊起于前解析:A 项,“阳”通“佯”,假装。
B 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检测: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
第8课方山子传人生真如一次巧妙的旅游||,脚步永久在路上||,此间||,会沉醉于不一样的景色里 ||,会碰到能谈心的朋友 ||,共同走过一段美好的旅途 ||,把各自最美好的一面融入陌生灵魂的长河里 ||。
理解 ||,相知 ||,扶助 ||,联手 ||,不论风雨再大 ||,因为有你 ||,孤寂的旅途充满情味与魅力 ||,平庸的景色因人而神韵无量 ||。
(选自凤凰博客 )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字体赏美文真切的陈季常一打开史牒我们即可看到 ||,自东坡先生写下那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被后代误读附会成一出《狮吼记》以后 ||,“陈季常”三个字演化为“季常癖”||,也就成了“惧内”的代名词 ||。
我们大众所认识的陈季常 ||,就是电影中古仔所演绎的这类形象?而历史中真切的陈季常又会是如何的呢?陈季常 ||,名慥字季常 ||,号方山子 ||,别名龙丘居士 ||,四川眉隐士 ||,陈季常本是豪侠性格 ||,嗜酒 ||,又有些狂放傲世 ||,所以怀才不遇 ||,最后||,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
因为他家老爷子官至工部侍郎 ||,他们家在洛阳 ||,有园林府邸 ||,华丽豪华不亚于贵爵公卿;在河北还有良田千亩 ||,所以||,像他这类人 ||,即使隐居也是衣食无忧的 ||。
但是这些他却通通不要||,而是选择一个深山穷谷||,一个叫做黄州的地方 ||,(也就是当今的黄冈 )隐了起来 ||,黄州新洲三店街 ||,宋朝时叫龙丘||,故别名名曰龙丘居士 ||。
二他有个妻子 ||,名字叫做柳月娥 ||,“性悍而妒”||。
平常 ||,她基本啥事儿不干||,不离半步老公||,惟恐会有“第三者插手”;但在宋朝那个时候||,特别是家庭里 ||,女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 ||,有客人来也上不得厅堂 ||,她就得回避 ||。
每当陈季常宴客 ||,并有歌女作陪时 ||,柳氏就在邻屋用木棍敲打墙壁||,高声叫喊 ||,闹得不行开交 ||,客人们最后也只得被逼散去 ||,弄得陈季常很丢面子 ||。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 课时作业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闾里:乡里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跑解析:“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呼余宿其家B.见其所著帽C.往往阳狂垢污D.此岂天得而然哉解析:C项,“阳”通“佯”。
答案:C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庵.(在小草屋,名词作状语)居蔬食B.余既耸然异.(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之C.见方山子从.(跟随)两骑D.岁.(每年,名词作状语)得帛千匹解析:从:使……跟从,“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C.①此岂无得而然哉.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D.①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②然志犹.未已解析:犹:副词,还。
A项,副词,就/副词,竟,竟然。
B项,副词,就,便/介词,趁着,顺着。
C项,吗,表反诘语气/语气词,啊,表感叹语气。
答案:D5.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解析: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呼余宿其家。
环诸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解析】A项,意思分别是“交往”、“出名”;B项,意思分别是“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C项,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D项,意思分别是“假使”、“让,叫”。
【答案】 C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 A 项,都是并列连词。
B 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
C 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D 项,①代词,他的。
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B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C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 B 项,遗像:这里指以前留下的样子,今义指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C 项,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D 项,从事:这里指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A 项,往往:常常,古今同义。
【答案】 A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的?体现了方山子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异⎩⎪⎪⎪⎨⎪⎪⎪⎧⎭⎪⎪⎪⎬⎪⎪⎪⎫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遁于光、黄间生活态度⎩⎪⎨⎪⎧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待人接物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家庭情况:世有勋阀,园宅壮丽,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情感倾向:对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
2.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这一次邂逅,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作者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第三段写道:“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豪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与第二次邂逅所见深谙世故的方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习题 第8课方山子传
第8课方山子传东坡先生,你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男人(林语堂语)。
平心而论,无论作为男人还是文人,你都是优秀和成功的。
作为文人,你高山仰止。
作为政客,你很失败。
因为你骨子里是一个文人,一个深刻的文人。
你太出众、太优秀,所以在官场上得罪了许多人。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因为你的多次遭贬,才能有机会游历名山大川,才能发挥你的才智和幽默,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流放途中,你仍能潇洒面对,不失本色。
(选自360个人图书馆)美字体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赏美文真实的陈季常一翻开史牒我们便可看到,自东坡先生写下那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被后人误读附会成一出《狮吼记》之后,“陈季常”三个字演化为“季常癖”,也就成了“惧内”的代名词。
我们大众所了解的陈季常,就是电影中古仔所演绎的这种形象?而历史中真实的陈季常又会是怎样的呢?陈季常,名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四川眉山人,陈季常本是豪侠性格,嗜酒,又有些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最终,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
因为他家老爷子官至工部侍郎,他们家在洛阳,有园林府邸,富丽豪华不亚于王侯公卿;在河北还有良田千亩,所以,像他这种人,纵然隐居也是衣食无忧的。
可是这些他却统统不要,而是选择一个深山穷谷,一个叫做黄州的地方,(也就是现今的黄冈)隐了起来,黄州新洲三店街,宋朝时叫龙丘,故别号名曰龙丘居士。
二他有个老婆,名字叫做柳月娥,“性悍而妒”。
平时,她基本啥事儿不干,寸步不离老公,生怕会有“第三者插足”;但在宋代那个时候,尤其是家庭里,女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有客人来也上不得厅堂,她就得回避。
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作陪时,柳氏就在邻屋用木棍敲打墙壁,大声叫嚷,闹得不可开交,客人们最终也只得被逼散去,弄得陈季常很丢面子。
再说说他和苏轼的关系,按辈分来说,他们应是叔侄儿关系,由于苏陈两家都是四川眉山人士,故为数代世交,陈季常的老爷子陈希亮在任陕西凤翔知府时,苏轼为凤翔签书判官,便也与陈季常十分相识。
高中语文第2单元8方山子传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1
高中语文第2单元8方山子传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1一、读准字音闾.里(lǘ)遁.(dùn)慥.(zào)矍.然(jué) 勋.阀(xūn) 垢.(ɡòu)庵.(ān) 岐.(qí) 奴婢.(bì)精悍.(hàn) 傥.(tǎnɡ) 冠.服(ɡuān)二、一词多义(1)谓⎩⎪⎨⎪⎧因谓.之方山子(动词,叫,称呼)自谓.一世豪士(动词,认为)(2)阳⎩⎪⎨⎪⎧往往阳.狂垢污(副词,佯,假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词,山南水北称阳)(3)闻⎩⎪⎨⎪⎧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动词,闻名,出名)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动词,听说)不闻.爷娘唤女声(动词,听见)(4)遇⎩⎪⎨⎪⎧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动词,得到信任,赏识)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动词,相逢,碰到)盖追先帝之殊遇.(名词,待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动词,接触,感触)(5)稍⎩⎪⎨⎪⎧稍.壮,折节读书(副词,逐渐)其制稍.异于前(副词,稍微)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名词,廩食。
官府发给的粮食)(6)而⎩⎪⎨⎪⎧俯而.不答(连词,表修饰)使骑逐而.射之(连词,表顺承)方屋而.高(连词,表并列)(7)之⎩⎪⎨⎪⎧而岂山中之.人哉(结构助词,的)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余既耸然异之.(代词,他)三、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2)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四、古今异义(1)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2)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五、文言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译文: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2)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却在这里呢?(3)鹊起于前。
(状语后置句)译文:有一只鸟鹊在前面飞起。
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8课 方山子传人生真如一次奇妙的旅行,脚步永远在路上,其间,会沉浸于不同的风景里,会遇到能交心的朋友,共同走过一段美好的旅途,把各自最美好的一面融入陌生灵魂的长河里。
理解,相知,扶持,携手,无论风雨再大,因为有你,孤寂的旅途充满情趣与魅力,平淡的风景因人而韵味无穷。
(选自凤凰博客)翻开史牒我们便可看到,自东坡先生写下那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陈季常”三个字演化为“季常癖”,也就成了“惧内”的代名词。
我们大众所了解的陈季常,就是电影中古仔所演绎的这种形象?而历史中真实的陈季常又会是怎样的呢?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这些所谓异人的不寻常行为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内心的矛盾。
方山子改变志向读书,原是为了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无所遇合,只得被迫归隐。
他的心中怎能不萦绕着难以解脱的痛苦呢?他过去的少年壮志又怎能不以某种方式流露出来呢?因此,方山子的隐,并不是彻底的出世,而是借隐来掩饰内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
(选自豆丁网)隐逸情怀起源于先秦,老子的返璞归真,庄子的“无端崖之辞”,无一不是践行隐逸之风。
即使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也曾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隐士,又称幽人、逸士、高士。
他们首先是学有所成的读书人,然后因为各种原因不仕。
功成身退者。
“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
”范蠡跟随越王22年,足智多谋,身经百战,又精于外交,封为上将军。
他却懂得鸟尽弓藏的道理,静静迁到齐国,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做起生意。
没几年赚得万贯家财,声名远播,官至相国。
他散尽金银,搬到陶地白手起家,人称陶朱公。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都难免新君忌惮。
与韩信、徐达等人相比,范蠡可称智慧。
以隐求仕者。
诸葛亮隐居,却关心天下大势,熟读史传兵书,是为仕而隐,以隐求名。
雍容富丽的大唐,出现了“终南捷径”。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第8课 方山子传1.一词多义(1)谓⎩⎪⎨⎪⎧ 因谓.之方山子:叫、称呼,动词自谓.一世豪士:认为,动词(2)而⎩⎪⎨⎪⎧ 俯而.不答:连词,表承接使骑逐而.射之:连词,表修饰方屋而.高:连词,表并列(3)之⎩⎪⎨⎪⎧ 而岂山中之.人哉:的,结构助词余既耸然异之.:他,代词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指示代词2.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
(2)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3.文言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也。
(2)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
(3)呼余宿其家:省略句,“呼余宿(于)其家”。
4.翻译下列句子(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他家四壁萧然无一物,但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都带着自足的神色。
(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但)他都舍弃不取,独独到这荒僻的山里隐居,这难道是无缘无故而能如此的呢?(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一、结构图解异⎩⎪⎨⎪⎧ 1.少年侠义,晚年隐逸2.安于贫困,乐于隐逸3.少年意气,精悍犹存4.足以富乐,皆弃不取5.光、黄异人,傥见之与二、中心主旨 本文为方山子立传,抓住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写他少年的意气风发和晚年的闲适安贫,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
【文选】高中语文8方山子传达标训练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关键字】文选方山子传课时训练8方山子传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
B.环堵萧然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酒:因酒使性。
D.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阳狂:假装疯癫。
解析:B项,环堵:不是指院墙,而是指室内四壁。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项,介词,在/介词,比。
D项,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A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6题。
(导学号)陈公弼传[宋]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
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2015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8《方山子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8方山子传苏轼诗歌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文言积累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僮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列子·说符》)译文:杨子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他的亲友,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
杨子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
”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逃跑了。
”问:“为什么会逃跑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驰骋.(chěnɡ) 当.世(dānɡ) 闾.里(lǘ) 功勋.(xūn) B .著.帽(zhù) 谪.居(zhé) 俯.仰(fǔ) 耸.然(sǒng) C .奴婢.(bēi) 萧.然(xiāo) 矍.然(jué) 蔬.食(shǔ) D .两骑.(qí) 精悍.(hàn) 岐.亭(qí) 倜傥.(t ng)解析:B 项,“著”读“zhuó”;C 项,“婢”读“bì”;D 项,“骑”读“j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范例”的误用“范例”的“范”的繁体作“範”,本谓型范,俗称模子。
引申指规范、法式。
如,“范本”即可做模范的样本,“范文”即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2013年2月6日《报刊文摘》载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一文。
文中道:“极端的个人主义行为已经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从华尔街的金融巨骗到校园中的变态枪手都成为范例。
”句中的“范例”使用错误。
“范例”,指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
若将上述美国的重大案件定性为模范事例,那么令人发指的金融巨骗和变态枪手岂不都成了模范人物?——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丽慧走近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1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808)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4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作品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诗人,同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相关知识传记类型复杂,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传记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传记主要有以下几类:自传、他传、评传、小传、画传等。
识记字音闾.里(lǘ)谪.居(zhé)陈慥.(zào)著.帽(zhuó) 矍.然(jué) 奴婢.(bì)岐.亭(qí) 精悍.(hàn) 勋.(xūn)阀.(fá) 傥见之与.(y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驰骋.(chěnɡ)当.世(dānɡ)闾.里(lǘ) 功勋.(xūn)B.著.帽(zhù) 谪.居(zhé)俯.仰(fǔ) 耸.然(sǒng)C.奴婢.(bì) 萧.然(xiāo)矍.然(shuò) 蔬.食(shū)D.两骑.(qí) 精悍.(hàn)岐.亭(qí) 倜傥.(tǎng)解析:B项,“著”读zhuó。
C项,“矍”读jué。
D项,“骑”读jì。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阳狂垢污 B.方山子傥见之与C.百有余年矣 D.鹊起于前解析:A项,“阳”通“佯”,假装。
B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
C项,“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蟹六跪而.二螯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于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A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B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 项,介词,在/介词,比。
D 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
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 .使从事于其间解析:A 项为定语后置句,B 、C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贤士隐居者(宋)洪迈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
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
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
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
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
他饮食布帛亦然。
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
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 .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 .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 D .辄一扣.之 扣:求教 解析:B 项,殆:几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不蕲人之.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不妄与.人接欲呼张良与.俱去 C.⎩⎪⎨⎪⎧与所.缺而未知者重为乡党所.笑 D.⎩⎪⎨⎪⎧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B 项,均为介词,和、跟。
A 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去。
C 项,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与“为”组成“为……所……”格式,表被动。
D 项,连词,就/副词,表判断,就是。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
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解析:A项,“从来不与外人交往”与原文不符。
8.断句与翻译。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2)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理解。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参考译文: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
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记录下来。
其一说的是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
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
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
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
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
只要一去拜访蒋先生,没有不迎刃而解的。
”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
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其二说的是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
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对《周易》一书的造诣尤其深邃。
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
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的是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
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
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
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
其他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
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
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的是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
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
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
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
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儿女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
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
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