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修改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08
具体标准(王登峰、张伯源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 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长短处都能作出恰当的 、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 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努力 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 •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 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 、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 到完美无缺,于是总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无 法摆脱自己感觉到的将要面临的心理危机。 • 案例:力克胡哲
2007.08
目标(摘抄): • 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 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 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 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 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 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 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007.08
• 在对这些狗实施了多次电击之后,再把所有 的狗分别放进一个铁制的往返箱,这个铁箱 中间有一道栅栏,但很矮,每条狗都可以轻 易从栅栏上跨过,箱子以栅栏为界,一半有 电击,而另一半则没有。
2007.08
• 当把所有的实验狗分别放进这个往返箱中有电击的 一边后,这些狗出现了行为上的明显差异: • 第一组的绝大多数实验狗很容易就学会了怎么逃避 电击(跨过栅栏到另一边); • 第二组的实验狗则大多待在原地不动而承受着连续 的电击,即使被电击得嗷嗷叫也不愿意跨过铁笼中 间的栅栏; • 第三组控制组则处于中间水平。 • 塞利格曼认为,第二组的实验狗学会了不管怎么做 都没有用的心理,也就是具有了习得性无助感心理 ,正是这样心理使它们放弃了努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运城学院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郭红霞 ghx510@163.com
2007.08
• 思考: 1、您是怎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2007.08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 • 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若干意见》; • 2002年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 2012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 了修订。
求,是教育的应有之意。
2007.08
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是仅仅为了防止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吗?
•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身心和谐全 面发展,是为了人自身长远的幸福。
2007.08
关于人心理的发展,心理学家从认知、情感、道 德、行为等方面做了分别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关 于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理论。 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情感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斯 金纳),等等。
2007.08
6.人格完整和谐 • 心理健康的人,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 、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人格 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 地表现出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 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 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他们能够与社 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角色同一 。
2007.08
埃里克森的情感(人格、社会化)发展理论
• • • • • • • • 信任对怀疑(0-1.5岁) 自主对羞怯(1.5-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 亲密友爱对孤独(18-30岁) 繁殖对停滞(30-60岁) 完美无憾对悲观失望(60岁以后)
2007.08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 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 为生活是重负;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 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 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们能把 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储 起来,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使自己的工作行为更有效。 • 案例:英国火车司机(《读者》文章)
2007.08
• 总目标: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健康 发展、奠定幸福生活基础。 即:用健康的心理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
2007.08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总体描述:
•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 格和谐。 •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 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 • 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 性的阴阳善恶。 • 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 和谐地相处。 • 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 • 他们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 • 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给人的总体印象:平和、淡定。
2007.08
• 塞利格曼把这一实验范式应用到人的身上,他让两组儿童 在一起接受噪声刺激。其中一组儿童只要把手靠近噪声源 的地方,噪声就会停止,而另一组儿童怎么做也不能停止 噪声,他只能等第一组儿童结束噪声时,他的噪声才能被 停止。 • 然后,两组儿童被引入一个有噪声的实验室,结果发现第 一组的儿童都会主动去寻找停止噪声的开关,但第二组儿 童中的多数却都不愿意主动去寻找停止噪声的开关。 • 于是塞利格曼认为,人也和动物一样有习得性无助感。进 一步思考:既然无助感可以习得,那乐观岂不是也可以习 得? • 在随后漫长的时间里,塞利格曼开始专门致力于研究习得 性乐观,即积极心理。
2007.08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 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 理教育等;还有一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的术语,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 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在学 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 • 在中小学实施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等活动统一 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员统一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007.08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 以上心理健康的人具备的特征,亦即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 即我们要培养具有如上心理品质的人。 • 从《指导纲要》中对各年龄段任务和内容的 规定,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在于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称这种心理健康 教育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百度文库
2007.08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 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 也能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 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与集体能融为一体,既能与挚 友相聚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独享孤独;在与人 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 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 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而 心理不健康的人可能常常置身于集体之外,与周围的人格 格不入。
2007.08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 智力正常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 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 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 力的操作能力的综合。一般智商低于70分 者为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是很难称为心 理健康的。
2007.08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 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 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 具有同年龄多数人所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 年龄特征,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007.08
• 可能出现的偏差理解:安于现状。 • 心理健康者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主观幸福感。 • 自我实现是心理健康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尽管通常把心理平 衡和适应环境作为心理健康者的特征,但心理健康本质上决 不推崇一种满足于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状态,以及 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上下讨好、左右逢源的“适应” 。 • “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意味着追求不断成长 与自我实现,即追求崇高的目标,渴望生活的挑战,提升生 活质量和人生的价值。而不是对环境的消极顺从。 • 案例:美国厨师马克鲍勃。
2007.08
四、方法与途径
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 • 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博士,1996年提出建立积极 心理学,199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凭借其影 响力大力宣传积极心理学思想,并把创建积极心理 学作为自己任期内的一项重要使命。
2007.08
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起点:习得性无助感。
2007.08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能动地适应现实 ,进一步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 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 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与奢望;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 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 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 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怀才不 遇”,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 案例:作家史铁生的生活。
• 无助感,就是指人面对要做的事显得无可奈何,失 去了行动的动力,从而只能选择放弃努力。
2007.08
• 塞利格曼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的无助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 无助,而是因为情境导致了他们主观上的不努力而造成的, 是学习的结果,这种无助感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 • 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 将狗分为三组: • 第一组狗可以逃避电击,只要这些狗用自己的鼻子去推墙边 上的一块木板,就可以停止加在自己身上的电击。 • 第二组狗受到的电击与第一组受到的电击完全联系在一起, 电击在强度、时间、次数等方面都完全一样,只有一点不同 ,就是这组狗不能自己停止电击,只有在第一组狗通过自己 的行为停止了电击时,加在第二组狗身上的电击才会同时停 止。 • 第三组是控制组,不接受任何电击。
人一生的幸福,缘于人心理的健康发展。
2007.0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心理健康标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07.0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摘抄):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 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 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 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 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 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007.08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 绪总是占优势,当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 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们能适度地表 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伤、胜不骄 、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既不妄自尊大 ,也不妄自菲薄;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分追 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对于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都感到满意。
2007.08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颁布这些文件,对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行政要求?
2007.08
事实依据: 警示:好学生往往不能成为好公民。
反思:能否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07.08
理论依据:
身体
人 灵魂 教育 精神营养 生育
物质营养
启示:对人进行心灵的养育是人发展的内在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