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1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1.1 目的
(1)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3)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
1.2 设计要求
G s =
6 s(1+0.05s)(1+0.5s)
Kv=6S-1,ω������ ≥3,σ% ≤42%
2 校正系统设计 2.1 校正前系统分析
待校正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如式(2-1) 6 G s = s(1+0.05s)(1+0.5s) 经计算可得式(2-2) 6 G s = 0.025s 3 +0.55s 2 +s 可以用 Matlab 画出未校正系统伯德图。程序清单 num=[6]; den=[0.025 0.55 1 0]; bode(num,den); Grid
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减小对数幅频特性在幅值穿越频率上的负斜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了系统 的频带宽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不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但若 原系统不稳定或稳定裕量很小且开环相频特性曲线在幅值穿越频率附近有较大的负 斜率时,不宜采用相位超前校正;因为随着幅值穿越频率的增加,原系统负相角增加 的速度将超过超前校正装置正相角增加的速度,超前网络就起不到补偿滞后相角的作 用了 4.超前校正的原理是什么? 答:超前校正的原理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 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 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 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1 设计任务及题目要求1.1 初始条件图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图示为一随动系统,放大器增益为Ka=59.4,电桥增益Kτ=6.5,测速电机增益Kt=4.1,Ra=8Ω,La=15mH,J=0.06kg.m/s2JL =0.08kg.m/s2,fL=0.08,Ce=1.02,Cm=37.3,f=0.2,Kb=0.1,i=11.2 设计任务要求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2、出开环系统的截至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0度。
3、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时域相应曲线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2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2.1 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该系统为一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用一对自整角机作为位置检测元件,并形成比较电路。
发送自整角机的转自与给定轴相连;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与负载轴(从动轴)相连。
TX 与TR 组成角差测量线路。
若发送自整角机的转子离开平衡位置转过一个角度1θ,则在接收自整角机转子的单相绕组上将感应出一个偏差电压e u ,它是一个振幅为em u 、频率与发送自整角机激励频率相同的交流调制电压,即sin e em u u t ω=⋅在一定范围内,em u 正比于12θθ-,即12[]em e u k θθ=-,所以可得12[]sin e e u k t θθω=-这就是随动系统中接收自整角机所产生的偏差电压的表达式,它是一个振幅随偏差(12θθ-)的改变而变化的交流电压。
因此,e u 经过交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交流信号作用在两相伺服电动机两端。
电动机带动负载和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旋转,实现12θθ=,以达到跟随的目的。
为了使电动机转速恒定、平稳,引入了测速负反馈。
系统的被控对象是负载轴,被控量是负载轴转角2θ,电动机施执行机构,功率放大器起信号放大作用,调制器负责将交流电调制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测速发电机工作电压,测速发电机是检测反馈元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 设计题目1.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掌握对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稳态误差、截止频率和动态性能分析。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4.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题目任务及要求题目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10+=s s K s G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任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及静态性能指标:(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rad e ss 151<;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 45≥γ。
(3)截止频率s rad c /5.7≥ω。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wc <4.4rad/s 。
(4)模值余度h ≥10dBk=10;num1=[1];den1=conv([1 0],[1 1]); sys1=tf(k*num1,den1); figure(1);Margin(sys1);hold onfigure(2);sys=feedback(sys1,1) step(sys)Transfer function:10-------s^2 + s未校正前的Bode图未校正前的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以看出未经校正的Bode图及其性能指标,还有如图(-2)所示的未校正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模值稳定余度; h=∞dB; -pi穿越频率:Wg=∞dB;相角稳定余度为γ=180剪切频率:Wc=3.08rad/s;由图(-1)可以知道,系统校正前,相角稳定余度=18<45。
为满足要求,开环系剪切频率wc=3.08rad/s<4.4rad/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目录一.目的 (2)二.容 (2)三.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设计 (2)四.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及simulink框图、仿真曲线图 (5)五. 电路模拟实现原理 (7)六.思考题 (9)七.心得体会................................................. .10 八.参考文献................................................. .10题目一 连续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超前校正一.目的1.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2.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3.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5.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二.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0()0.110.011o G s s s s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11100,50,%40%v c K s s ωσ--=≥≤三.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设计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0s 0100lim ()lim (0.11)(0.011)v s K s s sK s s s G →→===++=1001s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0100()(0.11)0.011G j j j j ωωωω=++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其相位裕1γ 由00()1c G j ω=得0c ω ≈30.84090arctan 0.1arctan 0.01ϕ(ω)=-ωω--又()001180+c ϕωγ=代入0c ω得1γ= 0.83o3.选取c ω=561s -,计算α的值()()()00c c c c L L L ωωω=+= ()()0110lg10lg c c c L L ωωαα=-=-=所以有 01|20lg ()|10lg c A ω=α即有 α=0.0754.确定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1ω和2ω和传递函数c G11115.34c s T-ω===21207.41Tω===α1s -所以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5.34()207.41c s G s s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1α=13.33 所以有115.3415.34()13.33207.41207.4113.3315.34(1)14.34207.41(1)207.41c s s G s s s s s++==⨯α++⨯+=+ 5.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3.3315.34(1)10015.34()()0.110.011207.41(1)207.41100(1)15.340.110.011(1)207.41c sG s G G s s s s s s ss s s ⨯+==++++=+++6.对验证校正后的系统1190arctan 0.1arctan 0.01arctanarctan 207.4115.34o c c c c γωωωω=----+ = 40.44又110.160.4(1)0.160.4(1)37.740%sin sin 40.44oσ%=+⨯-=+⨯-=%<γ 所以符合系统的要求7.画校正前、校正后、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键入以下命令: Go=zpk([ ],[0 -10 -100],100000); bode(Go) hold on margin(Go)求得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如图1.1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武汉理工大学
额,这个文档是在百度文库花20分下载的,太坑爹了,所以我加了这几个字重新上传了。
大家攒点百度币不容易…………目录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何谓校正为何校正 (2)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超前校正的原理 (2)超前校正的应用方法 (4)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5)初始状态的分析 (5)超前校正分析及计算 (8)校正装置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8)校正后的验证 (10)校正对系统性能改变的分析 (14)3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ru cu 1R 2R C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1/T a (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
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5)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
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
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
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
二、设计要求(姬松)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 图、Nyquist 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超前校正实验报告
实验五 系统超前校正(4学时)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观测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特性的影响。
2.学习校正装置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工程上常用的校正方法通常是把一个高阶系统近似地简化成低阶系统,并从中找出少数典型系统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通常选用二阶、三阶典型系统作为预期典型系统。
只要掌握典型系统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设计要求,就可以设计系统参数,进而把工程实践确认的参数推荐为“工程最佳参数”,相应的性能确定为典型系统的性能指标。
根据典型系统选择控制器形式和工程最佳参数,据此进行系统电路参数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二阶典型系统来代替高阶系统(如采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分析问题)其动态结构图如图7-1所示。
同时还经常采用“最优”的综合校正方法。
图7-1二阶典型系统动态结构图二阶典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2n n s s Ts s Ks G ξωω+=+= 闭环传递函数2222)(nn ns s s ωξωω++=Φ 式中KT T K n 21,==ξω,或者nn T K ξωξω21,2== 二阶系统的最优模型 (1)最优模型的条件 根据控制理论,当22707.0==ξ时,其闭环频带最宽,动态品质最好。
把22=ξ代入KT21=ξ得到,KT T K 21,21==或,这就是进行校正的条件。
(2)最优模型的动态指标为%3.4%100%21/=⨯=--ξξπσe ,T t ns 3.43≈=ω三、实验仪器及耗材1.EL —AT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配套实验软件一套。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7-2所示,图7-3是它的模拟电路。
图7-2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矫正后未调整电路图图7-3未校正系统的模拟电路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σ≤5%(1)超调量%(2)调节时间t s≤1秒K≥20 1/秒(3)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1)按图7-3接线;σ和调节时间t s。
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1、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3、 理解相角裕量、稳态误差、穿越频率等参数的含义;4、 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5、 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1、阅读有关资料。
2、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绘制根轨迹图、Bode 图。
4、设计校正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设计条件:⊗则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10.011S kG s s s =⨯++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任务: (1)()r t t=时,0.004ss e ≤;(2)校正后,相角裕量45r >; (3)30/c w rad s>。
sR设计要求1、能用MATLAB 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2、能用MATLAB 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3、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设计原理校正方式的选择,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4种。
串联校正是最常见的一种校正方式。
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
可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其一般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静态性能指标,计算开环系统的增益。
之后求取校正前系统的频率特性指标,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2)确定校正后期望的穿越频率,具体值得选取与所选择的校正方式相适应; (3)根据待设计的校正环节的形式和转折频率,计算相关参数,进而确定校正环节; (4)得出校正后系统。
检验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四、设计步骤1、校正前的系统分析 时域分析: 其中已知21()R s s =---------------------------------------------------------------------------------①()1H s = ---------------------------------------------------------------------------------②()()()0.110.011kG s s s s =⨯⨯+⨯+ --------------------------------------------------------③根据稳态误差公式1lim ()1()()ss s e R s s G s H s →=⨯⨯+⨯ -------------------------------------------------------④③将①②③带入④式得()211lim1(0.11)0.011ss s e s ks s s s →=⨯⨯+⨯⨯+⨯+化简得出1ss e k =又有题目0.004ss e ≤最后得250k ≥此时取250k =进行分析。
自动控制课设超前校正
1 设计目的(1) 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3)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2 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11.0(100)(0++=s s s s G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3 设计过程和步骤:(1) 确定开环增益K 。
确定开环增益K,使之满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
10100)101.0)(11.0(100lim -→=++==s s s s sK K s v(2) 确定待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剪切频率。
)101.0)(11.0(100)(++=ωωωωj j j j G O幅频特性为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可看出其校正 系统的剪切频率为s rad c /1.30=ω,相位裕量o 58.11=γ。
程序清单1: num=[100];den=[0.001 0.11 1 0];10001.0101.0100lg20)(22++=ωωωωL %40%,45,1001≤≥=-σωc v s Kmarging(num,den) grid on图1 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3) 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由于给定的45≥c ω,可以令50=c ω,由幅频特性可得出3.9)50(-=L dB所以校正装置在m ω处的幅值为3.91lg10=αdB 解得 117.0=α再由 mmφφαsin 1sin 1+-=可得 o m 47.39=φ又因为 εγγφ+-=1m 可得 o 36=γ(时o 5=ε) 然后由高阶系统的频域指标式)1(4.016.0%-+=r M σ γs i n 1=r M 将o 36=γ代入式中得 703.1=r M再将703.1=r M 代入式中得 %40%6.38%≤=σ 符合性能指标的要求,因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Ts Tss G c αα++=11)(代入数值得 sss G c 00679.01058.01117.0)(++=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5.81=α。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超前校正
作者:王冠博 专业:自动化 学校:大连海洋大学一.课程设计题目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10.110.3O kG s s s s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相角裕度为45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4.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6.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操作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3.按时上机,认真调试程序;4.认真书写报告。
四.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首先确定其K 值,调用MATLAB 函数算出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并通过MATLAB 绘制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之后在Bode 图上选取新的截止频率并算出超前网络参数a 和T 并写出新的传递函数。
最后,通过MATLAB 绘制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2.设计步骤(1)已知给定的系统为Ⅰ型系统,其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 K K=,题目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取6K =。
调用MATLAB 函数: num=[6];den=[0.03 0.4 1 0]; G=tf(num,den);[Gm,Pm,Wcg,Wcp]=margin(G) 求出:Gm=2.2222 幅值裕度 Pm=21.2373 相角裕度 Wcg=5.7735 相位穿越频率 Wcp=3.7373 幅值穿越频率①使用simulink 绘制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曲线②绘制校正前开环Bode图G=tf(6,conv(conv([1 0],[0.1 1]),[0.3 1])); bode(G);grid on-150-100-505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01010103-270-225-180-135-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③绘制校正前闭环Nyquist 图num=[6];den=[0.03 0.4 1 6]; G=tf(num,den); nyquist(G); grid on-2-1.5-1-0.500.51 1.5-3-2-1123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2)采用串联超前矫正,根据()()10lg o c c m L L a ωω-==,试在Bode 图上取剪切频率为6.86的点,此时等式=10,求出a=10,根据T =求出T=0.046097,再根据G c (s)=TsaTs ++11求出超前传递函数为G c (s)=ss 046097.0146097.01++,所以系统矫正之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c (s)G 0(s)=)046097.01)(3.01)(1.01()46097.01(6s s s s s ++++调用MATLAB 函数:G=tf(conv([0.46097 1],6),conv(conv(conv([1 0],[0.1 1]),[0.3 1]),[0.046097 1])); [Gm,Pm,Wcg,Wcp]=margin(G) 求出:Gm=4.0670 新的幅值裕度Pm=46.4901 新的相角裕度 Wcg=15.9019 新的相位穿越频率 Wcp=6.8431 新的幅值穿越频率 矫正之后的相角裕度为46.4901度,满足要求。
自控实验报告超前校正(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超前校正的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
二、实验原理超前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引入一个相位超前网络,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超前校正能够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一般形式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为校正装置的增益,\( T_{s} \) 为校正装置的时间常数。
三、实验设备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2. 数据采集卡3.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4. 待校正系统四、实验步骤1. 搭建待校正系统模型:在仿真软件中搭建待校正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信号等。
2. 分析系统性能: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待校正系统的性能,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待校正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合适的超前校正装置参数。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5.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差异。
五、实验内容1. 系统模型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二阶系统模型,其传递函数为:\[ G(s) = \frac{1}{(s+1)(s+2)} \]2. 系统性能分析:分析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性能指标。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2 \),\( T_{s} = 0.5 \)。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专业班级1003班姓名指导教师肖纯2012 年12 月2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自动化1003班 指导教师: 肖 纯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题 目: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设计一个校正装置,使得闭环系(1)静态速度误差常数=20秒-1;(2)相角裕度 50≥γ;(3)增益裕度B d 10h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用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2) 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用MATLAB 进行验证。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4)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Y目录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1.1 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2)1.2 参数的选取步骤 (4)2 超前校正的设计 (5)2.1 校正前的系统分析 (5)2.2 系统校正设计 (7)3 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11)4 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5)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的显著提高,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教育,航天,生物,医学,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完成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往往需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比较才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满意的性能,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也就是工程上常用的PID 调节器。
本次课设采用的超前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等,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atlab在控制器设计,仿真和分析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 年 01月 11日目录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2)1.问题描述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内容 (2)1.3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2)1.4系统参数设计步骤 (4)2.校正系统设计 (5)2.1 控制系统的任务要求 (5)2.2校正前系统分析 (5)2.3 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7)2.4 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10)2.5 软件仿真 (11)2.6 硬件实验模拟电路 (13)2.7 部分分析题解答 (14)3. 课程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控制系统超前校正1.问题描述1.1设计目的(1) 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3)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5)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1.2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o K G s s as bs =++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11,,%%v c K cs ds e ωσ--=≥≤1.3超前校正及其特性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11()()1c C s aTs G s R s a Ts +==⋅+ (1-1)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1-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益所补偿,则1 ()1c aTs aG s Ts +=+ (1-2) 上式(1-2)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而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1-1。
图1-1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1-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_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_武汉理工大学
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1 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ru cu 1R 2R C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1/T a (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a 值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
但a 的最大值受到超前网络物理结构的制约,通常取为2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大约为65度)如果要得大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相位超前角,可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在串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个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题目二. 设计报告正文2.1 设计思路 (2)2.2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K的值 (2)2.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图 (3)2.4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3)2.5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 (3)2.6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4)三. 实现与验证编程 (4)3.1制出待校正系统的bode图和单位阶跃响应 (4)3.2算未校正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及伯德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算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校正前后的Bode图 (10)四. 设计总结参考文献 (10)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小于7.5rad/s 。
要求:(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二、设计报告正文2.1设计思路超前校正装置具有相位超前作用,它可以补偿原系统过大的滞后相角,从而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带宽,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超前校正通常用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系统的稳态性能较好而动态性能较差时,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
实验十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一 实验目的1.学习用超前校正的原理进行超前校正的设计方法;2.对于给定的控制系统,设计满足颇域性能指标的超前校正装置,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校正设计的准确性。
二、实验步骤1.开机执行程序C :\matlab \bin \matlab.exe (或用鼠标双击图标)进人MATLAB 命令窗口;2.运用所学自动控制理论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及MATLAB 的基本知识进行控制系统的校正。
3. 校正举例:一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要求:系统速度误差系数K v ≥20,相角稳定裕度γ’ ≥50°,为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请设计超前校正装置。
解 根据稳态指标的概念,确定开环增益)15.0(20)(0+=s s s G K =Kv=20, 所以未校正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图9-10 实验系统结构图在MA TLAB 环境下输入以下程序:[mag,phase,w]=bode(num,den); %作未校正环节的bode 图 margin(mag,phase,w) %在未校正的bode 图上标出(mag,phase,w)figure(1)dpm=50-pm+5; %确定校正环节的相位裕量phi=dpm*pi/180;a=(1+sin(phi))/(1-sin(phi)); %确定校正环节的amm=-10*log10(a); %确定校正环节的幅值mm[mu,pu,w]=bode(num,den) %不作未校正校正环节的bode 图figure(1);hold onmu_db=20*log10(mu); %未校正系统的幅频特性上wc=spline(mu_db,w,mm); %找到幅值未mm 的频率T=1/(wc*sqrt(a)); %根据公式确定校正环节的时间常数Tp=a*T;nk=[p,1];dk=[T 1]; %确定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gc=tf(nk,dk);printsys(nk,dk,'s');h=tf(num,den); %原传递函数h1=tf(nk,dk); %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g=h*h1 %校正后的传递函数[gm1,pm1,wcg1,wcp1]=margin(g); %求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mag1,phase1,w]=bode(g); %求校正后环节的参数bode(g)margin(mag1,phase1,w) %在校正后的bode 图上标出(mag,phase,w)校正前bode 图校正环节环节传递函数:校正后的传递函数:校正后: 幅值裕度gm1 = Inf 发生在频率wcg1 = Inf相位裕度pm1 = 49.7706° wcp1 = 8.8496三、实验内容 一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5(500)(00+=s s k s G 请设计超前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系统速度误差系数K v =100,相角稳定裕度γ ≥40°,为满足系统性能指标, 四、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超前校正的原理设计并实验,认真作好实验、及记录;(2)完成上题给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1.1 何谓校正为何校正 (2)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3)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 (3)1.2.2 超前校正的应用方法 (4)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5)2.1 初始状态的分析 (5)2.2 超前校正分析及计算 (8)2.2.1 校正装置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8)2.2.2 校正后的验证 (10)2.2.3 校正对系统性能改变的分析 (14)3 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1 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R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a 值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
但a 的最大值受到超前网络物理结构的制约,通常取为2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大约为65度)如果要得大于的相位超前角,可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在串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个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
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 或1/T 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a 和T ,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使校正后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低频段的增益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 ,并具有较宽的频带,使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1arcsin1m a arctga ϕ-==+1.2.2 超前校正的应用方法待系统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可通过选择已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来保证。
用频域法设计无源超前网络的步骤如下: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 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3) 根据截止频率''c ω的要求,计算a 和T 。
令''m c ωω=,以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充分利用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显然''m c ωω=成立的条件是''''()m c γϕγω=+ '''()()10l gc c mL L a ωω-== 根据上式不难求出a 值,然后由(2-3)确定T 。
4) 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γ。
验算时,由式(2-4)求得m ϕ,再由已知的''c ω算出待校正系统在''c ω时的相角裕度''()c γω。
最后,按下式算出 ''''()m c γϕγω=+ 如果验算结果不满足指标要求,要重选m ω,一般使m ω增大,然后重复以上步骤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2.1 初始状态的分析由以知条件,首先根据初始条件调整开环增益。
因为在2r/min 的斜坡输入下12R =又 122ss e K =≤ 故取 16()K rad -=,则待校正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6()(10.05)(10.5)G s s s s =++上式为最小相位系统,用MATLAB 画出系统伯德图 程序为: num=[6];den=[0.025,0.55,1,0]; bode(num,den) grid得到的图形如图2所示。
图2 校正前的系统伯德图再用MATLAB求校正前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程序为:num=[6];den=[0.025,0.55,1,0];sys=tf(num,den);margin(sys)[gm,pm,wg,wp]=margin(sys)得到图形如图3所示。
图3 校正前系统的裕度图可得:相角裕度Pm = 23.3deg 截止频率 3.17c r sω=幅值裕度Gm =11.3dB用MATLAB画出其根轨迹程序为num=[6];den=[0.025,0.55,1,0];rlocus(num,den);Title('控制系统根轨图')得到图形如图4所示。
图4 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图2.2 超前校正分析及计算2.2.1 校正装置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对于上面的系统,试选取m ω=''c ω=4rad/s ,可得:'''''()20l g ()c c L G j ωω==-3.64dB由 '''()()10l gc c mL L a ωω-==得 a = 2.3 由 m ω得 T=0.165s 因此,超前传递函数为:为了补偿无源超前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提高2.3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超前网络参数参数确定后,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显然,已校正系统''4/c rad s ω=,算得待校正系统的''0()15.3c γω=,而由式(2-4)得 023.2m ϕ= 故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为:''''0()38.545m c γϕγω=+=< 不满足要求,说明''c ω取得还不够大,试取''c ω=4.5rad/s ,同上可得'''''()20l g ()c c L G j ωω==-5.54dBa =3.6 T=0.117s因此,超前传递函数为:为了补偿无源超前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提高3.6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
超前网络参数参数确定后,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显然,已校正系统''''00()45.745m c γϕγω=+=>'' 4.5/c rad s ω=,算得:''0()11.3c γω=10.382.3()10.165c s G s s+=+10.4213.6()10.117c s G s s+=+6(10.38)()()(10.5)(10.05)(10.165)cs G s G s s s s s +=+++6(10.421)()()(10.5)(10.05)(10.117)c s G s G s s s s s +=+++而由式(2-4)可算出034.4m ϕ=,故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为:''''0()45.745m c γϕγω=+=> 满足要求。
2.2.2 校正后的验证在计算之后还可用其它的方法来进行检验,看所加装置参数的选择是否真的符合题意,满足要求下面用MATLAB 来进行验证用MATLAB 求校正后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程序为: num=[2.526,6];dun=[0.003,0.09,0.667,1,0] sys=tf(num,den); margin(sys)[gm,pm,wg,wp]=margin(sys) 得到图形如图5所示。
5 校正后系统的裕度图相角裕度: Pm = 45.3deg ; 截止频率: '' 4.52/c rad s ω= 幅值裕度: Gm =14.2dB 满足要求。
用MATLAB画出其伯德图程序为:num=[2.526,6];den=[0.003,0.09,0.667,1,0];bode(num,den)grid得到图形如图6所示。
图6 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用MATLAB画出校正后的根轨迹程序为:num=[2.526,6];den=[0.003,0.09,0.667,1,0];rlocus(num,den);Title('控制系统根轨图')得到图形如图7所示。
图7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2.2.3 校正对系统性能改变的分析用MATLAB画出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程序为num1=[6];den1=[0.025,0.55,1,0];num3=[2.526,6];den3=[0.003,0.09,0.667,1,0];t=[0:0.02:5][numc1,denc1]=cloop(num1,den1)y1=step(numc1,denc1,t)[numc3,denc3]=cloop(num3,den3)y3=step(numc3,denc3,t)plot(t,[y1,y3]);gridgtext('校正前')gtext('校正后')得到图形如图8所示图8 系统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图由图8明显可以看出在校正后:1)加入校正装置后,校正后系统的调节时间大大的减小,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2)校正后系统系统的超调量明显减少了,阻尼比增大,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3) 校正后系统的上升时间减小很多,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综上,串入超前校正装置后,明显地提升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3心得体会在很多人眼中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是一种煎熬,确实,课设和我们习惯的单纯的看书做题目不一样,它更考验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次自控的课程设计中我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当然是对于课本知识的再学习和更深刻的理解,和做题目不一样,在做课设时需要全方面的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算出一个结果,特别是对与校正系统,在试取值时需要耐心的验算,在校正后还需要前后的对比分析,我这次在校正时刚开始就没能取到合适的值,但是在重新取值后最终还是满足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