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读书报告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读后感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读后感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随着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各国留学生蜂拥而至来到中国,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带来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在汉语学习中产生一些错误和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对偏误和错误认识不清,从而引发一些学习困难。
本文主要对偏误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及学习者有所帮助。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鲁健骥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正字法的、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
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
”“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
学习外语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外语才能逐步实现该语言的标准形式。
”[1]偏误分析指的是针对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二语习得时偏误产生的规律,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类型,进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有很多研究者对偏误进行研究分析,一般分析偏误的理论有语言的对比分析论以及偏误分析论。
语言的对比分析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来总结在语言学习时母语干扰目的语的规律,解释和预见学习者可能发生的错误与难点。
但对比分析论一般不区分偏误与错误,提倡学习者机械操练,这只能用在课堂训练上,不能解释和预见全部的偏误,具有局限性。
而偏误分析论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
该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创造了新的语言系统,语言习得者下意识地对目的语的形式先作出一定假设,而后再去验证这个假设,验证过程中发现偏误,然后重新修改假设,再验证,再发现偏误,再修改。
如此反复验证,才能使语言习得者设置的假设更加接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
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科德提出,偏误分为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
1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意义
• 1.有效的偏误分析可以使学生发现出错的原 因,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起“见 一个改一个”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的二 语习得。 • 2.有效的偏误分析有利于二语教师了解偏误 的原因,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进而预 测并减少偏误的发生。
2016-5-30
第一章 语音偏误
• • • •
我在书店等你。 我在书店里等你。 “里”可以省略。(为什么) 书店既是一个机构,又是一个地方。
• 工厂、商店、学校、教室、银行、饭店、邮局等 都可以指一个地方。 • 房间、桌子、瓶子、衣柜、书包等不是地方,只 是东西,所以,“里”就不能省略。 • 他现在在房间里。书都在书包里。
在中国里 在中国
• • • • • • • •
什么情况下用“吗”? 什么情况用“呢”? 你去哪儿吗? 今天星期三呢? 1.是非问(有时不用) 吗 2.特指问 呢 今天星期几呢? 3.反复问 呢 去不去呢? 4.选择问 呢 吃还是不吃呢?
• • • • •
1.他在哪儿呢? 2.你知道他在哪儿呢? 3.你说他在哪儿呢? 1.3是特指问,2是是非问
• • • • •
必须 必需 1 、词义的角度 “必需”一般是指一种物品或东西。 如:这本书是上课必需的。 “必须”一般是指一件事情。 如:我今天必须回家 。
• 第二、语法角度的区别。 • (1)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①后面带动 词,②后面带形容词。 •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 如:①必须拿出勇气来。 • 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如:要想进度快,必须大家齐 心协力。 • 2、加强命令语气。 • 如:①你必须一个人去处理这件事。 • (2)“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 定语或作谓语。 • 如:①由于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也不断 攀升。 • 此外,“必需”常和“所”、“的”连用,如:这些软件 是我们发展业务所必需的。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 偏误分析的步骤? 析的步骤
(5)偏误深源:偏误产生的原因 (6)偏误评估:局部性偏误/整体性偏误 青少年期要培养基本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期要培养基本是最重要的。要对 人生有乐观,还有得要勤奋的读书。 人生有乐观,还有得要勤奋的读书。读书对 人生乐观有很大的好处, 人生乐观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还能改好对人 生的想法。 生的想法。少年期有积极的想法等长大了才 能有好成就。 能有好成就。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随着习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偏误不仅跟 一语的干扰有关,还跟目标语规则泛化相连。 -1960年代偏误分析发展为应用语言学的一部 分,为了表明学者的偏误反映出学者的目标语 规则泛化而开始的。偏误分析是针对对比分析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来的方案。
偏误分析是什么? 偏误分析是什么? 析是什么
-刚开始:学生二语习得时因着二语及一语的 差异感觉到困难,偏误一般是学习的不够或者 学习方法的错误而产生。 -最近:学习二语时偏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偏误分析是记录学者在学习二语时出现的偏误 并对此进行分类。学习者的偏误是自然的,并 且看为不可避免的过程。 -通过偏误分析可以表明学者的过渡期的语言 (中介语)以及学者的学习战略。
中介语? 中介语?
-学者从开始学习二语后直到完全学会二语为 止之前的非完整的语言。 -塞林克(Selinker,1972):学者的失误或者 偏误可以看为“学者接近目的语体系的过程中, 学者自己构建的一种语言体系”。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与学者的一语、二语 独立的系统性知识。 -习得二语的正确体系作为目标,不断纠正语言 体系的持续性过程中,也包括偏误的语言体系。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析偏误的概念及分类、常见偏误、影响偏误发生的因素、纠正偏误的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在将讨论偏误分析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揭示汉语教学中学生常犯的偏误,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方法,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
通过对偏误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偏误概念、偏误分类、常见偏误、影响因素、纠正偏误方法、案例分析、偏误分析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汉语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汉语教学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国际化。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偏误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研究背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者常见的语法、词汇偏误,对汉语语音、语调的误读和误用等。
针对这些偏误现象,怎样及时发现、纠正以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汉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偏误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汉语语言系统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教学依据,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对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推动汉语教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汉语教学中的偏误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教师和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偏误提供帮助。
1.2 研究意义在汉语教学中,偏误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分析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偏误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策略,从而更好地个性化教学。
偏误分析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促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进。
对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偏误分析
其动态的发展轨迹。”(刘珣2000)
2.偏误分析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偏误进行了分类,但将具体的偏误进行归类时,也会遇到麻烦,因为它还没有对每种类型的偏误做出一个量化的标准。?
3.由于产生偏误原因的复杂性,在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偏误这一点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王建勤,P45)?
1.?开始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2.?证明语际迁移并非造成偏误的唯一原因。?偏误分析虽然提出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但是偏误分析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5、?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意义:?
1)更加重视分辨偏误产生的原因。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语干扰只是其一。?
2)更加重视区分偏误的类型。从多个角度对偏误进行分类,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偏误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3)要求偏误根据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否定有错必纠或放任自流的极端态度。?
4)它是研究学习过程的捷径,也是研究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因
而也成了中介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它对偏误进行的细致的描写和解释,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局限:?
1.偏误分析虽然对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但当解释具体的偏误产生的原因时,还是会有困难,因为它常常不是非此即彼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也可能因人而异。?
偏误分析的局限概括地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分析方法上弱点:语料收集不自然?
二是研究范围的限:只考察错误的部分,忽视正确的部分、以及回避的部分。?
偏误分析在让我们了解学习者产生了哪些语言偏误的同时,却不能告诉我们学习者的哪些语言是正确的。“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这就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介语的全貌及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字偏误分析
“月”、“口”用在左右结构的汉字中,绝大多数都占据左边的位置(分别有218个和411个),各仅有3例占据右边的位置,它们分别是“胡、朝、期”,“加、知、和”
03
有理据的镜像变位多产生于较高水平的学习者,无理据的镜像变位则多产生于初学者。
04
部件镜像变位
上下文不仅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汉字偏误的研究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4声符改换
1
2
3
6
5
4
3部件的变形与变位 1母语迁移变形 3.2部件镜像变位
1增加意符 2.2减损意符
2部件的增损
偏误分类
因笔画增减而形近形似的有:
厂、广,土、王,大、犬,口、日,日、目,尸、户,丰、辛,弋、戈,木、本,木、禾等; 因笔画长短、曲折与否而形近形似的有:土、士,贝、见,目、月,等 此类偏误多产生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
李保江(1991)列举的错别字中也有许多类化造成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与外国学生的偏误如出一辙。比如将“花簇”写成“花蔟”、“扳机”写成“板机”、“惊讶”写成“谅讶”、“牛虻”写成“牛(牛亡)”。
有的类化偏误产生于已经内化的语言知识,说明学习者对汉字的意符和声符已经有了非常强的类推能力。如“借机”—“措机”、“偷东西”—“揄东西”。
学生汉字笔画偏误
郭圣林 《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笔形偏误 笔向偏误 笔际关系偏误 笔画数偏误
化直为曲
初级:“篮”字的“皿”
原因:拼音文字中的弧形轮廓
中级:“命”中“叩”
高级:“御”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笔形偏误
化曲为直:没有汉字笔画的各种钩笔
如“我”、“你”、“再”,再如“死”(竖弯钩变竖弯),“过”(竖钩变竖),“吃”(横折弯钩变横折弯)等。
偏误分析报告
偏误分析报告
1. 引言
偏误分析是指对某个系统、方法或者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偏差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偏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问题所在,进而改进和优化系统。
本报告旨在分析并讨论某个系统中存在的偏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偏误描述
在本章节,将对系统中的偏误进行详细描述,并为每个偏误给出具体的实例。
2.1 偏误一
这里描述第一个偏误的情况和具体实例。
2.2 偏误二
这里描述第二个偏误的情况和具体实例。
2.3 偏误三
这里描述第三个偏误的情况和具体实例。
3. 偏误原因分析
在本章节,我们将对每个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找出造成这些偏误的根本原因。
3.1 偏误一的原因分析
3.2 偏误二的原因分析
3.3 偏误三的原因分析
4. 解决方案
在本章节,我们将针对每个偏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进系统性能和减少偏误的发生。
4.1 解决方案一
4.2 解决方案二
4.3 解决方案三
5. 结论
通过对系统中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偏误分析是优化系统和提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通过深入分析偏误的原因,可以找出问题的源头,并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加以解决。
3.偏误分析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参考文献
列举相关使用到的参考文献。
第6章 偏误分析
地去避免错误;
• “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也有一定的 积极作用;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说谁也免不了 会犯错误。
2015-2-6 第6章偏误分析 3
• 仔细想想,下面约翰逊(Johnson,2002: 59)的这段话,毫无疑问是“见错心喜”:
•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 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 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 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误的原因。错误 可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 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医生来说, 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 告诉他(医生)更多的信息。
句共同组成偏误分析的语料。偏误认定并不是像我们想 像的那么容易,因为即便是形式完好、甚至形式完好并
且很得体的句子,也有可能是偏误(是所谓“隐性偏
除非能够证明不是如此。
2015-2-6 第6章偏误分析 19
误”)。科德强调说,所有的句子都应该被看成是偏误,
• 另一方面,寻找目的语中与偏误在意义上等 同的句子相当于对偏误进行解读,这同样不 容易。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用学习者的母语询 问他,学习者的解读是最权威的。如果没有 办法这样做,就只能根据学习者的话语、当 时的语境以及我们对他的了解等进行推断。 科德认为,推断的结果应被看成是“可能解 读”,在处理时要更加慎重。在解读的过程 中,学习者的母语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2015-2-6 第6章偏误分析 9
• 儿童一开始得出的规则,不一定都是正确 的。第3章例18中儿童的other one spoon
就是错误的英语结构。研究者由此得到启
发,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也是一个创造性的 过程。这一看法,完全不同于行为主义的 习惯形成说。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 种新的语言学习理论,这就是偏误分析。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本文作者是鲁健冀,1938年9月生,北京市人,蒙古族,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60年至今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特别是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重点是中介语理论和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正如题目所述是关于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这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两个概念,什么中介语、什么是偏误,又区分了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偏误。
中介语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偏误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与错误不同,偏误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才会发生偏误。
而错误是指在使用语言时的胡猜乱想和口误,是没有正确使用已知语言系统所导致的。
第二大部分作者主要详细的分析了中介语的几个根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加以分析,并举了详细的例子。
第一小部分是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是是影响中介语音的主要因素,原因是刚刚学习一种外语的语音的时候,学生的语言知识与经验,只有其母语。
当他已经有了一些目的语的知识的时候,这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和使用新的目的语的形式的干扰便开始出现。
用母语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的直接表现,如发音的例子。
第二小部分是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生由于掌握目的与知识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的偏误,如声调的例子。
第三小部分是关于训练的问题,所谓训练问题是只教材或者教学过程中的解释不够严密,或该讲的没有讲,或训练方式不当而使学生发生偏误。
第三大部分讲的是中介语的顽固性,即使是第二语言已经掌握得很好的人,也会发生偏误。
并详细地指出了产生这种顽固性的三点原因。
此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文的第二大部分,作者详细的分析了中介语的几个根源,以及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加以分析,并举了详细的例子。
偏误分析理论对高中生书面表达的启示
2012-09观察思考二、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大量的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学术上有一定研究成就的学者型教师可谓凤毛麟角,而以经验型居多。
就教师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的只是从事课堂教学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一般的教学技能或教学经验,缺乏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于是乎,教师的素质就显然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更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因此,从理性的角度考虑,反思性教学实践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三、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又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新的历史时期,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么教”“知道教什么,知道应该怎样教,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师”根本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因此,循环往复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够促进教师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没有一位优秀教师不是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堪称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成功典范,他的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实际上就是一部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总结。
(作者单位吉林市教育学会)高中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中经常出现一些偏误,如不区分名词的单、复数,不区分时态,忽视主谓的一致搭配,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逐字翻译,最常见的要数“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错误。
多数时候教师对此现象就事论事,很少从二语习得的规律中探寻深层次的原因,归纳其共性,探索其解决方法,因而把问题解决得不够彻底。
从偏误分析理论的角度来探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揭示和解决问题。
偏误分析报告
留学生表达偏误分析报告人:2023 年12 月29 日分析范文:我的朋友爱中国来的女孩儿金应植现代是信息化时代和网络化时代,我的生活跟以前不一样,我的朋友也跟以前不一样。
要是我有时间,我确定翻开电脑。
除了看报纸以外,还上网谈天儿。
在韩国时,我经过菜博客,我生疏了很多网友。
其中一个网友叫“酒店”,“酒店”是网上的名字。
我也有网上的名字,叫“自由”。
由于我爱宠爱身体和灵魂的自由,所以以前打算的网上名字是“自由”。
有一天,我去“酒店”的酒吧。
我屡次来过的,他是这酒吧的老板。
我和他一起谈天儿,可是他的颜色不太好,比以前说得少。
突然,他说;“自由,怎么办!我的女朋友有孩子了。
” 我赶忙说不出来。
我突然想起来了,他的女朋友是他的效劳员。
他又说;“怎么办!他不是韩国人。
”我说;“他来自什么国家?你父母知道吗?她父母呢?”他说;“她来自中国,我对我的父母和她的父母还没说,怎么办!怎么办!”我说;“快,快,结婚吧,除了肚子里有孩子是你的孩子以外,肚子里有孩子是一个人,还肚子里有孩子都有生命。
要是没有爸爸诞生时,就是大悲剧的。
”他说;“她还没毕业。
”我说;“反正你对她和胎儿有责,所以你和她快结婚。
”听说,她是个中国来的留学生,或许3 年前来韩国,一边学习一边打工。
他和她在他的酒吧见面,他觉得她很秀丽,性格也很好。
见面后他一向对她感兴趣,爱心每天越来越大了。
有天,他最终知道了,在女孩子之间确有大不一样之处,找到命运的女孩子。
他爱上了她。
来到韩国以后,他的女朋友很孤独,很累,没有意思。
这时她和他见面。
她觉得他是个脾气好的人和和蔼的人,工作时谈天时让人放心。
她也爱上了他,几个月后,他们俩同居。
我来到中国以后,我看到他的 e-mail,他说;“自由,我结婚了,收到她的礼物,我每天快活得爱不释手。
礼物叫韩中。
”爱不释手,常用作谓语、状语、宾语,意思是宠爱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形容极其宠爱。
我对此画爱不释手,发配到东北我还带着它,不时拿出来观看。
偏误分析读书报告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汉语的三声变 学生由于掌握目 调是学生的难, 的语知识的不足 点 把他所学的有限 的目的语知识, 套用在 新的语言现象上 , 汉语拼音方案是为汉字注音的 , 但它又不是 音标, 在有些情况下, 没有反映实际的读音。 结果产生偏误。
会使学生发生“ 过度泛化” 的偏误。 解决。
本文试图用中介语理论分析外国人(主要是以 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汉语时的 • 作者首先对文中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 — — 做了概括的解释; • 接下来从产生中介语的几个 ,对 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的语音偏误加以分析: • 最后作者提到 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
母语的负迁移
用母语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 是 中介语语音的最直接的表现。 外国人学汉语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时发 生的困难,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s h i可能 发成s h e 、s h i r 等. 声调对母语是非声调语的学生是有特殊 困难的. 重音和语调, 母语的干扰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现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 也会引起母语干扰.
偏误分析读书报告
—— 梁慕华
作者:鲁健骥 发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发表时间:1984年 语料来源:来华留学生的
汉语偏误
1984年,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 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中,将第二语言学习者 的语言 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之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成 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 。
训练问题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把一句话中除轻声音节以外的 所有音节都读成平等的重音,让学生不知要回答什 么。例如:
一.丰富教师的经验、提高学识水平 是必要的。 二.在教学上( 教材、课堂教学) 要较 好地解决训练问题。 三.教师或教材的任务, 不只是要指出 汉语语音与学生母语语音的共同点, 更重要的是要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泛泛而论,缺乏深度)摘要: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中介语、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起重要作用,同时对语言教学实践也有深远意义。
本文介绍了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过程及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偏误分析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偏误分析二语习得中介语语言迁移一.偏误分析理论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行为主义(Behaviorist Theory)在语言学中占重要地位。
它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
语言的教和学重在背诵和模仿,并力求通过重复来达到语言习惯的形成。
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则是不容原谅的,应立即被纠正,以免对正确语言习惯的培养形成干扰。
在行为主义影响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母语习惯向目标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两种语言相似时,正迁移发生,当两种语言有差异时,负迁移出现。
只要对母语和目标语进行对比,了解两种语言的作用,就可预测出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并且还可以对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的研究使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他认为人类对语言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人们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误,正如孩童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也会出错,而这些错误恰恰反映了他们掌握母语的动态发展过程。
他还发现人们这两种语言学习过程有很多雷同。
科德也明确提出了偏误对语言学习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自身的一套学习系统,而偏误正是这个系统存在的表现。
斯林柯也提出了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中介语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从其母语逐渐向目标语过渡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恰恰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标语所做出的不准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它是一套有规则且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
由此可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并非我们所想的无规律的不可容忍的错误,而是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标语规则的过程,对语言教学有重大意义。
偏误分析心得
偏误分析心得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做是规则形成的过程。
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作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而“偏误”正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后的必然产物。
鲁健冀先生说:“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
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
”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规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言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一、偏误的类型“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的方面的偏误来分类。
这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最习惯的方法。
”科德是偏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他提出显性(overt)偏误和隐性(covert)偏误的分类方法。
以下就是用这种分类方法对偏误进行一定的分析。
语音偏误:研究者们主要分析对比了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儿化音等方面的语音偏误,并提出了一系列纠正发音偏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语音偏误分析的面貌,这为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语音上的偏误提供了帮助,并为我们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帮助。
汉字偏误: 《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对外国学生形符书写得偏误分析》、《对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等对汉字偏误进行分析的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写字和识字上,针对笔画的规范和变异、形符偏误和部件偏误,要求以正字法来区分错字、非字和别字。
在识字上,主要是阐述学生母语和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对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汉字偏误现象的研究为我们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汉字偏误以及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硕士课程偏误分析第二周
三 偏误用例的分析
1、分析必须符合语言规律 (1)桂林有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今年我去了,明年我再要去
一次。 《病句分析》说“表示客观可能和主观意愿的动作将来重
复时,用‘还’不用‘再’”。 2、偏误分析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 (2)我跟哥哥一样,特别也喜欢音乐。
用类同项来解释,还是用“也”与“热情”“特别”“高 兴”等形容词连用作状语时,“也”一般置于这些形容词 的前面来解释?
邓利用台湾师范大学汉语培训中心的语料库来作分析,学
生母语是英语。具体针对9名初级水平者,语料产生的时间
跨度为9个月,语料均为书面语,包括单句与段落。
他采用了吕叔湘《汉语八百词》中关于了的语法框架,分
为六种句型。
动词+了+宾语 我买了三张票。 了1
动词+宾语+了 他回家了。 了2
动词+了+宾语+了 我已经写了回信了。了1+了2
(3)在有进行体的语言里,进行体标记首先用于活动动词,然后 扩展到完结动词和达成动词。
(4)进行体标记不会错误地扩展到状态动词。
孙德坤1993《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的习 得过程初步分析》
一、语料来源
27岁男新西兰人L,起点为零, 27岁女澳大利亚人W,有三个月基础。 入学开课一个月后,每两周一次为时一小时的个别谈话录
动词+了
他已经睡了。 了1+了2
形容词+了 这双鞋太小了。 了2
名词+了
中学生了,还这么淘气。了2
在得到的919个使用了“了”的句子当中,正确的是760个, 占82。7%,错误的159个,占17。3%。
他把这个数据跟温晓虹(2019)中的数据作了比较,温的 初级学生正确率为68%,并加以分析。差异的原因有二,一 是温的数据总量比较小,仅50例;二是其学生水平较低,学 习强度低,在母语环境中学习。不过邓同时指出温的高级学 生正确率达到79。6%,接近于他的数据。此外,两个研究收 集语料的方法与频度也不同。温是两次获得的口头语料,邓 是九个月内每周一次的书面语料。
对写作中的偏误分析
对写作中的偏误分析引言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
而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言语能力中,写的难度最大、要求也最高。
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课是一门指导外国留学生综合运用汉语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等知识的语言实践课。
而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以对韩国留学生的写作教学实践为例, 初步概括出韩国留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偏误。
第一章对写作中的问题分类1.1 对整体写作活动的“逃避”它是指韩国留学生拒绝写作文。
这是“逃避现象”中最浅层的问题,是一个“无”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作文的题目、内容,以及写作方式与留学生自身产生冲突,从而使他们不愿意进行写作;或者是留学生对自身驾驭目的语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产生了畏难心理和懒惰情绪,意志不够坚强,放任自己,得过且过。
只要作文的主题与留学生本身的母体文化没有冲突,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采用适当的方法,这个问题就如同一层窗户纸,是比较好解决的。
1.2 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逃避”这是留学生在开始写作后出现的问题,如果教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是比较可喜的,因为学生已经写出东西来了,这已经是从“无”到“有”了,以后要解决的只是“有什么”的问题了!此种“逃避现象”又可以分成“对词汇的逃避”和“对句式的逃避”。
1.2.1 对词汇的逃避现象这种逃避现象又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词汇逃避现象,这是在“实词”的应用方面体现出来的。
“实词”是指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它表现在留学生的写作上是以其它词、句来代替目的词。
这种逃避现象在表达意思方面不够简练、准确,显得曲折、累赘。
但是,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没有太大的错误,阅读者也基本可以理解,有些“洋泾浜”的味道。
在留学生的作文中,这种逃避现象表现为:a、用近义词来代替目的词如:我名郑民守。
(我叫郑民守。
)他们是好朋友,常常一起谈话。
(他们是好朋友,常常一起聊天。
)这是社会往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本族语、本族文 化的干扰 •教学上的失误
2002 2001
2000
原因:本族语、本族文化的干扰
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在意义上互有交叉
两种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两种语言中意义上有对应关系的词语, 用法不同 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在感估色彩、语 体色彩、使用场合等方面有差别
举例: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在意 义上互有交叉
如“ 薄” 和“ 厚” 常用 义是“ 扁平物上下两面之 间的距离小或大” , 就不必 给指人情的淡薄或深厚的 意义。
举例
厚: thick( having a large distance between opposite surfaces) 薄:thin(having a small distance between opposite surfaces)
教学上的失误
简单化的或 生硬的对应
堆砌 对应词
. 对:at , for ,to ,toward , regard to等 还是、或者 译为 or 参观、访问 译为visit
释义繁琐 :
虽然: 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 但乙事并不因为甲 事而不成立 既然: 表示先提出前提, 然后根据这个前提推出 后边的结论
厚 thick
学习者往往会错 误地认为thick 的所有意义都与 “ 厚” 的一个 意义相对应。 病句:前边有一 个厚树林。 其实thick的意 义中只有一个与“ 厚” 的意义相对 应, 其他意义分别 与“ 粗” “ 稠” “ 浓” “ 密” 等的一个或几个意 义对应。
举例:两种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 不同 开:open
偏误分析读书报告 ——乐雯
简介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1 作者:鲁健骥
:
2 发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3 发表时间: 1987-12-31 4 语料来源:来华留学生汉语偏误
内容简介
本文从中介语的理论出发, 对以英 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 时的词语偏误产生的原因, 做出分 析, 并提出建议。
对象
搞对象
A正在搞 对象
找对象
A跟B搞对 象
有对象
————完
谢谢!
教学对策
消除学生的对等词观念 重视汉英对比研究及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对策
处理词语时, 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
给对应词语时, 应能限制词义 要区别情况, 分别处理
不同的教学阶段, 处理词语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在初级 阶段出现的词语, 意义一般比较单纯, 就没有必要对词作 过多的解释, 也没有必要给那些不常用的意义。
限制 词义
有一部分词, 可以只给对应词语, 如大部分 数词, 一般不会引起对意义的误解。有些词 只给对应词是不够的, 在对应词之外, 还应 有限制性、解释性的说明。(如上)
区别情况, 分别处理
生词表、词组、注 释、词语例解, 是 对词语处理的不同 层次。一般来说, 生词表中处理的词 都是只解决意义问 题, 涉及到用法 、搭配关系的, 就 要用词组和词语例 解的办法解决。
我开眼 我开书 大夫让我开我 的嘴
o p e n , 可以 和“ b o ok ”“ ey es ” 等 搭配, 套用在“ 开” 上就发生 了偏误。
举例
这、那 this that
两种语言中意义上 有对应关系的词语, 用法不同
恨 hate
两种语言中的对 应词语, 在感情 色彩、语体色彩、 使用场合等方面 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