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特性幻灯片
合集下载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完美版)ppt
心肌兴奋(Fen)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①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 膜电位-55mv以前,钠通(Tong)道失活 ②局部反应 local reaction: 膜电位-55mv~-60mv
第八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细(Xi)胞分类
快反应自律细胞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房室束细胞 浦肯野细胞 窦房结细胞 房结区细胞
第九页,共四十五页。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结希区细胞 结区细胞
心脏各部(Bu)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SAN:窦房结 AM:心房肌
AVN:结区 BH:希氏区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兴(Xing)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b: 局部反应
•c,d,e: 可扩(Kuo)布的 动作电位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Ji)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概念
兴奋性 与膜电位关系 Na 通道
ARP
ERP
RRP
SP
任何刺激不能引 任何刺激不能引 大于阈值刺激才 小于阈值刺激即
起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Xi)胞动作电位特征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Pacemaker Potentials
Leaky membrane auto-depolarization
autorhythmicity
the membrane is more permeable to K+ and Ca++
ions
2 期(Qi)
平台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较(Jiao)长的主要原因,也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PPT幻灯片
2.影响正常自律性的因素
(1)自主神经及其介质 (2)电解质及其拮抗剂 (3)酸硷平衡 (4)缺血、缺氧 (5)其他
(1)自主神经及其介质 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形成CAMP,它在窦房结等慢反应自律组织可 激活慢Ca2+通道,促进Ca2+内流,使“4”时相除极化加速,自律性增 高,形成窦性心动过速;在浦肯野细胞等快反应自律细胞可使慢钾外 流通道失活,K+外流减慢,“4”时相除极化加速,自律性增高,故可 形成室性异位节律。 迷走神经兴奋或乙酰胆碱类药物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2-胆碱受 体可:①可激活一种称为乙酰胆碱激活性钾电流(IK.ACH)使“4”时相 和复极过程中的K+外流增加,前者使“4”时相除极速度减慢,后者使 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加,从而与阈电位的差距增大,两者均使自律 性降低。②抑制腺苷酸化酶,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从而抑制钙通 道激活,Ca2+内流减少,使“4”时相自动除极化减慢,自律性降低。 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和拟胆碱类药物可致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1.”4”时相自动除极化的速度 在最大舒张电位和 阈电位不变的条件下,“4”时相自动除极化愈快,达到阈 电位并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愈短,自律性愈高;反之, “4”时相自动除极化速度愈慢,其自律性愈低。 “4”时相自动除极化的速度在快反应自律组织是Na+内 流超过K+外流(ik2)的结果;在慢反应自律组织是Ca2+内 流超过K+外流的结果。因此,凡能使Na+内流加速,K+ 外流减慢或Ca2+内流加速的因素,都可使”4”时相除极化 加速,自律性增高。反之则可使自律性降低。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PPT医学课件
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控制的机制: ① 抢先占领(capture)
② 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二)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舒张去极化速率:与自律性成正变 交感N+→NE→↑If、ICa-L →4期自动去极V↑
心肌的电 生理特性
(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 指AP从0期除极至复极-60 mV, 强刺激也不能再产 生AP的时期。包 含:
1)绝对不应期:AP 0期复极-55 mV 强S→无任何反应; 原因INa处于失活状态
2)局部反应期:AP复极-55 -60 mV 强S→局部去极化,不能产生AP; 原因少量INa通道复交替 进行,利于心室充 盈
各部传导 速度不一
保证房室收缩协调、 心室同步收缩,利于 心脏射血
2、相对不应期(RRP):AP复极-60 ~ -80 mV 阈上S→AP,兴奋性在恢复,仍<正常。
3、超常期(SNP)AP复极-80 ~ -90 mV 阈下S→AP,兴奋性>正常. 因Na+通道基本恢复,MP <正常, 与TP差值小 注:在RRP&SNP中产生的AP均<正常. 慢反应细胞:复极后不应状态; 不存在超常期
0期去极速度快,AP幅度大→传导快 0期去极速度慢,AP幅度小→传导慢
②邻近末兴奋部位心肌的兴奋性:
部位
纤维直径μm
窦房结
5
心房肌
12
房室束
15
浦肯野细胞
40
传导速度m/s
<0.05
0.5 1~1.5 3~4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控制的机制: ① 抢先占领(capture)
② 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二)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舒张去极化速率:与自律性成正变 交感N+→NE→↑If、ICa-L →4期自动去极V↑
心肌的电 生理特性
(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 指AP从0期除极至复极-60 mV, 强刺激也不能再产 生AP的时期。包 含:
1)绝对不应期:AP 0期复极-55 mV 强S→无任何反应; 原因INa处于失活状态
2)局部反应期:AP复极-55 -60 mV 强S→局部去极化,不能产生AP; 原因少量INa通道复交替 进行,利于心室充 盈
各部传导 速度不一
保证房室收缩协调、 心室同步收缩,利于 心脏射血
2、相对不应期(RRP):AP复极-60 ~ -80 mV 阈上S→AP,兴奋性在恢复,仍<正常。
3、超常期(SNP)AP复极-80 ~ -90 mV 阈下S→AP,兴奋性>正常. 因Na+通道基本恢复,MP <正常, 与TP差值小 注:在RRP&SNP中产生的AP均<正常. 慢反应细胞:复极后不应状态; 不存在超常期
0期去极速度快,AP幅度大→传导快 0期去极速度慢,AP幅度小→传导慢
②邻近末兴奋部位心肌的兴奋性:
部位
纤维直径μm
窦房结
5
心房肌
12
房室束
15
浦肯野细胞
40
传导速度m/s
<0.05
0.5 1~1.5 3~4
(生理学PPT)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条件:①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K+]i > [K+]o=35∶1 [Na+]i< [Na+]o=1∶14.5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
b.钠背景电流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
12
0
3
4
1.心室肌细胞AP
0期:
刺激 ↓
去极化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去极化0+复极化1、2、3+恢复4期) 0期
不被河豚毒(TTX)阻断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Ito通道的特点: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电压K门+ 控通道: 膜电位到-40mv时被激活 2.可N被a+ 四乙基铵和4-氨基吡啶等阻断
‖
‖
‖
‖
‖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
‖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LRP ARP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化→复极化-60mV43;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一次期前收缩 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主要特点是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
b.钠背景电流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
12
0
3
4
1.心室肌细胞AP
0期:
刺激 ↓
去极化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去极化0+复极化1、2、3+恢复4期) 0期
不被河豚毒(TTX)阻断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Ito通道的特点: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电压K门+ 控通道: 膜电位到-40mv时被激活 2.可N被a+ 四乙基铵和4-氨基吡啶等阻断
‖
‖
‖
‖
‖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
‖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LRP ARP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化→复极化-60mV43;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一次期前收缩 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主要特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期
快Na+通道 关闭,瞬时 性外向K+通 道激活(Ito) K+快速外流
2期
2期:0 mv 等电位。 Ca2+ 内流和 Na+ 内 流 ( 少量 ) , K+ 外流 互相平衡状态 Ca2+通道是慢通道, 电压依赖性 钙通道阻断:Mn++, verapamil
3期
Ca2+通道失活关闭 ( +)
兴 奋 相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
达阈电位所需 时间长
传导速度减慢
升支缓慢、幅度 小的动作电位 传导减慢
不能引起兴 奋 传导阻滞
(三)、自动节律性(automaticity)
1、心脏的起搏点
心肌各部位自律性的特点
部位 窦房结 房室结 Purkinje 频率(次/分) 100 50 25 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pacemaker(latent pacemaker) 心律 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
2 1
2.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⑴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速度愈快,自律性愈高 ⑵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 之间的差距 差距愈小,自律性愈高
(四)收缩性(Contractibility)
1、同步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对细胞外Ca2+依赖性
小 结 1、掌握心肌细胞(心室肌和 Nhomakorabea房结)的 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二)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三)传导性( Conductivity) (四)收缩性(Contractibility)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⑴有效不应期(ERP) ⑵相对不应期(RRP) ⑶超常期( SNP)
生理意义: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有利于 心脏的泵血。
(二)传导性(conductivity)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①机制:局部电流; 闰盘(功能性的 合胞体)
②特点:
单向有序传导
兴奋在心内的传导途径
窦房结左右心房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区房室 束末梢浦肯野细 胞心室肌(内膜侧 外膜侧)。
⑶超常期(SNP)
阈下刺激即能引 起AP,兴奋性超过正 常。 Na+通道已复活; 且膜电位到达阈电位 的差距较小,所以较 易兴奋。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⑴有效不应期(ERP) ⑵相对不应期(RRP) ⑶超常期( SNP)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钠通道的状态
2、掌握兴奋性与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自律性与窦性节律;传导性与房室延搁
3、了解影响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的 因素。
开放、失活、备用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和形成机制
与工作细胞的区别:4期自动去极化。
0期(去极化过程): Ca2+内流(L型 钙通道)慢反应动作电位。 3期(复极化过程): 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 ①K+通道关闭 ②Na+ 内流(作用较弱) ③Ca2+内流(T型钙通道)可被(NiCl) 阻断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到阈电 位的距离
TP 正常
正常 RP
RP水平
TP水平
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1
2
34 5
期前收缩: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 一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受到人为或病理 性刺激,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 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 歇。
②特点:
不等速传导 心室内快速传导 左右心同步
房室延搁:
意义: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 充分充盈
2、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①结构因素: 心肌细胞的直径:细胞直径 与细胞内电阻呈反比,直径 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开放状态有关: 房室交界区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较少, 则传导速度慢。
②生理因素:
2、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90~+30mv 1期:快速复极初期 +30~0mv 2期:平台期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 0~-90mv 4期:静息期-80~-90mv
0期
①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阈 电位(-70mV)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 性Na+内流 Na+平衡电位 ②Na+通道是快通道, 开放时间仅1~2ms ③Na+通道阻断: 河豚毒(TTX)
IK通道开放,K+外流
再生性复极 外向电流愈大
4 期(静息期
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浓度
3Na+ 2K+ 3Na+ Ca2+
Na+- K+泵
Ca2+ – Na+交换
原发性
继发性
心室肌纤维(快反应细胞)的AP的离子机制总结
0 期 Na+内流 (快Na+通道) 1 期 K+ 外流 (Ito通道) 2 期 Ca2+内流 (慢Ca2+通道) K+ 外流 (IK , IK1通道) 3 期 K+ 外流 (IK , IK1通道) 4 期 Na+- K+ 交换(Na+- K+ 泵) Na - Ca2+ 交换 (Na - Ca2+交换体)
⑴ 有效不应期(ERP) 绝对不应期:Na+通道完全失活, 兴奋性为零。 局部反应期: Na+通道极少数复 活,兴奋性极低,给予强刺激局 部兴奋,无Ap。
在ERP内任何刺激均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2) 相对不应期(RRP)
阈上刺激才能 引AP,大部分Na+通 道已经复活,兴奋 性已逐渐恢复,但 仍低于正常。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类型 1、根据组织学和电生 理学特点: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2、根据心肌动作电 位去极快慢: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 Rp) -80~-90mv
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 K+平衡电位 膜对Na+的通透性很小 Rp< K+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0 期除极速度快 临近未兴奋膜 局部电流形成快 达到阈电位快 兴奋传导快 0 期除极幅度大 (兴奋和未兴奋部位之间) 电位差大 局部电流强,扩布距离 大,使下游更远处兴奋 兴奋传导快
膜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 的差距扩大 兴奋性降低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抢先占领 (preoccuppation) 超速驱动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
超速驱动压抑:
原因:“被动”频率>“自动”频率 特点:频率差别愈大,压抑效应愈强; 驱动中断后,停搏时间愈长 机制:生电性钠泵活动增强,使细胞 膜超极化 意义:人工起搏器需暂停时应避免发生 心搏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