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
最新李杜诗五首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洛阳。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 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 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外远游。坐船东下,出三峡, 过荆门,到达江陵,游洞庭湖,登庐山,到金陵后住在扬州。27 岁时,他离开扬州,经汝海,到达安陆,结婚后在安陆定居安陆 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再往北就是东都洛阳。这样李白就 以安陆为归宿,从开元十九年(731)始三游洛阳,圆了他畅游帝乡 的梦想了。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载(744)。这年,李白 受招入官已经三年了。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 翰林。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了。然而事实却使 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 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直 到62岁时,在安徽及长江边的采石醉酒落水仙逝,一生不知在中 华大地上留下了多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 章。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 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生 活的真实写照。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 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此次洛阳之行,李白会见 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双子星座,珠联璧合,成为中国文学史 上的佳话。之后思归故里,写下了这首诗。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请分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是草堂外的景色描写: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开,鸥鸟飞来, 或翔于地面,或集于溪边。 “皆”字表现出 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
17 李杜诗五首从容说课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以清新飘逸著称。
但这里所选的两首诗都是吟别诗,所以显得相对哀怨。
但两首诗歌还是有所不同:《峨眉山月歌》显得深沉,前三联宜读得轻而稍缓,读出画面中美好的意境;最后一联宜读得更缓些,顿挫更分明一些,语速要减缓,把作者离开故地时的伤感深沉之情表现出来。
前两联为二二二一式,后两联为二二一二式。
《春夜洛城闻笛》那么相比前一首哀婉凄清,感情倾向比较明显。
朗读时整体应相对平缓些;最后一联应适当放低拖长声调,顿挫更分明。
杜甫的律诗章法极其严格,都是以两联为一层,诵读时应根据诗的内容在两层之间作适当的停顿。
凡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者,停顿宜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者,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分明,诗意显豁。
在杜甫这三首诗中,只有第一首《客至》是轻松愉悦的,其余都是沉郁苍凉的。
而这沉郁苍凉的四首中,《旅夜书怀》《登某某楼》两首都是直接抒发忧国伤时之感及身世凄凉之情的,特别是末首,把这种沉重的感情表达到了极致。
吟诵诗歌,既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又要注意一定的吟诵技巧,正确处理抑扬与顿挫。
吟诵鉴赏。
通过吟诵进行鉴赏,体会杜诗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与诗人同喜同悲,同乐同忧。
《旅夜书怀》写在战乱初平之时,诗人深受战乱之苦,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诗中所绘景象渲染出凄冷氛围,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后两句用一个极为神似的比喻点明了自身的境况,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全诗节拍前两联为二二一式,后两句为二一二式。
《登某某楼》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感和凄凉身世之情表达到了极致,尤其显得沉郁苍凉。
每句五字,要读得字字顿挫,句句苍凉,声调明朗,感情沉痛。
每句前两字后停顿都要明显些,再缓缓读出后面的三个字。
末句“凭轩涕泗流〞要读出深深的沉痛感来,使人久久低回。
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把握主旨,在学习这五首诗时还要教会学生“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其实就是联系作者的身世,联系诗歌的写作时代、当时作者的境遇,这样才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17讲李杜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17讲李杜诗五首教案课前导航趣味阅读李白与明月高洁不群的明月——“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凌云壮志的明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率意任情的明月——“醉月频中圣,迷花一事君”失意孤傲的明月——“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超越现实的明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仰天长嘘的明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孤独寂寞的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可亲可信的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情系故乡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旷远恒久的明月——“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可赊可借的明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峨嵋山月歌》中的明月,又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内容精要(一)课文探究杨柳与离别诗词杨柳点缀诗词了,诗词装扮了杨柳。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
“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
《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
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人教版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传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反语。 声名不因政治 抱负而显著 ,反 因文章而显著 , 这本非诗人的本 意;诗人辞去官 职也并非因老而 多病。由此可见 诗人心情之悲愤。
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写写出
思君不见下渝州。
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又暗 写写出了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可谓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我们说“月”是此诗的关 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峨眉山月半轮秋,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
“思”。 “月” 贯串整
映入平羌江水流。 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
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李杜诗五首(课件)
古代思乡怀人一类的诗歌 中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怀念 故乡﹑思念亲友之情?
再见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 一步一柳, 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 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折柳赠别。 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折柳赠别。 柳与留同音,因此人们用离别赠 柳与留同音 因此人们用离别赠 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 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 恋不舍的心意。 折柳赠别” 恋不舍的心意。 “折柳赠别”蕴 涵着“春常在”的祝愿。 涵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进行 折柳相送, 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 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 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 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 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 处可活。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 愿。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 连听到《折杨柳》 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 绪。
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 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 直入岷江。 直入岷江。 夜发青溪向三峡, 夜发青溪向三峡,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 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思君不见下渝州。 今天要离开蜀地, 思君不见下渝州。 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
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 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 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峨眉山月歌》中的“君”指谁? 诗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 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 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 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 交融 。另外, 诗歌风格明 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2人教版第五册
李杜诗五首教学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品味杜甫诗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型:新授教学方法:朗读、品读、点拨、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对律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古诗的分类、律诗在格律(押韵、对仗、平仄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及其分类。
二、补充律诗知识:律诗在内容布局上都有起、承、转、合四步,\\\'起\\\',实际上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以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是律诗的第一联,即首联;\\\'承\\\',是\\\'起\\\'的延续,一般也是记叙或描写,是律诗的第二联,即颔联;\\\'转\\\'在律诗中的表现,有的未改变前两联记叙或描写的笔法,但记叙与描写的对象或视角也会转移,有些律诗则干脆由记叙或描写转到议论或抒情上来了,也有的是把感情基调由悲变喜或由喜变悲,从内容上与主题更为贴近。
是律诗的第三联,即颈联;\\\'合\\\'则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突现中心的任务,所以,可以说,每首律诗必有一画龙点睛之句,那就是最后一联。
由此看来,任何律诗都有一个从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的必然过程,只是有时这种抒情和议论不太明显,即使在尾联,也有将抒情、议论蕴含于记叙与描写之中的,而前两联(或三联)的记叙与描写中都必然蕴含着诗人的感情或某种观点。
诗的主题则不在别处,就在尾联三、李白、杜甫律诗的风格特点:总结: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
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评家公认的风格。
“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高中语文 17 李杜诗五首知识导学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
17 李杜诗五首积土成山长河浪花“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李白歌行体的酣畅淋漓,以及杜甫新乐府的回环往复。
文言知识1.读准字音飧.(sūn) 醅.(pēi) 应.(yīnɡ)青冢.(zhǒnɡ) 催短景.(y ǐnɡ)2.注意下面词的解释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呼取:叫过来。
危樯:高高的桅杆。
朔漠:北方流沙之地。
环佩: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
卧龙:指诸葛亮。
人事:交游。
音书:亲朋间的慰藉。
3.一词多义缘⎪⎪⎪⎪⎪⎪⎩⎪⎪⎪⎪⎪⎪⎨⎧>><<>>∙<<>>∙<<>><<∙∙∙∙∙))(()()()()(),(,)(),(,客至杜甫因为客扫缘花径不曾因缘分缘梁惠王上孟子攀援木而求鱼也缘犹君臣商君书依照遵循按功行赏法而治缘桃花源记陶潜顺着沿着忘路之远近溪行缘⎪⎩⎪⎨⎧>><<>><<∙∙))((,))((老子开始于足下始千里之行客至杜甫才为君开始蓬门今始4.古今异义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在此处指交游,今指人情事理)凭轩涕.泗流(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5.通假字[岁幕阴阳催短景.(景:同“影”,日光)6.文言句式飘飘何所似(宾语前置)天涯霜雪霁寒宵(省略句兼介词结构后置,省略“于”,应是“霁于寒宵”)7.名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焦点访谈1.老师:根据下面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甲生:这两句诗写出了秋的明朗,秋水的澄澈。
影与江水随水流动写出了月映清江,船随水流的情景。
而月随人走,也显出脉脉含情的样子。
意境和谐而优美。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李杜诗五首PPT课件
写登楼及 洞庭景观
2020年10月2日
17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抒发忧 国之情
2020年10月2日
18
2020年10月2日
19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李杜诗五首
2020年10月2日
1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表时间的词语有: 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秋月”、 夜发青溪向三峡, “夜”、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表眉空山间”的、词“语平有羌山”、
“青溪”、“渝州”、“三 峡”、
2020年10月2日
2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里程单?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
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
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2020年10月2日
16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0
13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前一层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
第二课时教学导航一、练习导入1.《客至》(原诗略)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相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可以看作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
B.在本诗中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面临的是开阔、明朗、轻松、愉快。
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纺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C.按照杜甫诗的结构,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四句为第二层。
前一层为“主”,后一层为“次”,因为前一层第四句“蓬门今始为君开”点出了“客至”题目的含义。
D.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友人来访,表达喜出望外之情;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之中只能以简易的饭菜和酒待客,然后又想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主之欢。
全诗表现了诚实率真的态度,可见诗人与“客”友情之深。
2.《旅夜书怀》(原诗略)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三、四句写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月光之下江水汹涌奔流,又使他想到时光迅速流逝,自己将来的生活难以逆料。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
“名”只作为烘托,“官”是正意所在。
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由于诗人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只能这样含蓄地写出。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后来为人称道。
这两句可称“开襟旷远”,显然是写出了欣喜之情。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3.《咏怀古迹》(原诗略)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
诗人遭遇同昭君相似;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李杜诗五首》ppt课件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似有贬意, 你认为怎样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似有贬意, 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杜甫优于其他诗人之处: 之所以“好论”,是因为他胸中时时以“天下事” 为念,这首诗写诗人在生活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 楼观景,心中所想的仍是国运的艰难,甚至为之流 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旅夜抒怀艺术鉴赏
2.直抒胸臆
关键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 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 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 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 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 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 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 诗人没有说出 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 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总之,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 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杜诗五首
教学内容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客至 旅夜抒怀 登岳阳楼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一个秋高气爽、 月色明朗的夜里,诗 人乘着小船,从清溪 驿顺流而下.月影映 在江水之中,像一个 好朋友一样,陪伴着 诗人.但在从清溪到 渝州的旅途中,月亮 总被两岸的高山挡 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雄浑阔大的意境.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
语文:5.17《李杜诗五首》课件(旧人教版第五册)
李白生平及创作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
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 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峨嵋山月歌》意境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初离乡土,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离开故土深深依恋;另一方面,踌躇满志,冀望遍游四海以实现远大理想。
因此,外在的画面之优美与内在感情之深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关于古时“折杨柳”的习俗汉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李白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惜别,折柳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情。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古人送行折杨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它是对友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古人在诗词中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姜夔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就连听到《折柳曲》也会触动离绪。
结构诗中情致理趣鉴赏 1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7 人教版
峨嵋山月歌 半轮秋:半圆形的秋月。
注释:
平羌:即平羌(qiāng) 李白 江,又名青衣江,在峨 峨眉山月半轮秋,眉山东北。 影入平羌江水流。发: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清溪:指清溪驿,在今 思君不见下渝州。四川犍(qián)为县峨
眉山附近。
《峨嵋山月歌》散译
•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 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 中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我正连 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直向三 峡驶去,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 思念着你啊,渝州就要在眼前了。
•
“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 祝愿。古人送行折杨柳相送,也喻意亲 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 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 之随处可活。它是对友人的一种美好祝 愿。古人在诗词中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 事,唐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 姜夔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郭登诗 “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就连听 到《折柳曲》也会触动离绪。
客
至
散 译
舍南舍北都是春水围绕, 日日只见群鸥翩翩飞来。 花草覆盖小径,不曾因客 而打扫,简陋的门今天才 特意为你而打开。由于距 市镇远买不到好东西吃, 盘子里的菜很简单。由于 家境贫寒,杯中之有陈的 未过滤的酒。如果客人不 嫌弃愿意同邻居老翁相对 饮,待我隔着篱笆把老人 家叫过来喝干其余的酒。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
《春洛城闻笛》赏析2
园”即故乡。诗人为施展才华,追求理想,离家 赴远,听到这怀乡之曲,不免情怀波动,与吹笛 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诗句妙在没只停在一己之 情怀波动上,而是由己及人,推想“满洛城”中 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啊。这不期而 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 波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 “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 心态的句子,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 声,没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
《李杜诗五首》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李杜简介 • 《李杜诗五首》选读 • 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 • 李杜诗歌的主题思想 • 李杜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01
李杜简介
李白的生平与创作
生平经历
李白生于盛唐时期,一生游历广泛,历经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 间。他才华横溢,诗才飞扬,被誉为“诗仙”。
创作特点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表达了李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是李白最著名的 诗篇之一。
《月下独酌》
总结词
展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李白借酒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寂和苦闷,通过与月对酌的场景,表达出 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春望》
总结词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详细描述
李白的诗歌中也有一些描绘人文景观的作品,如游历古迹 、城市风光等,这些作品展现出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 杜甫的诗歌中则更多地描绘人文景观,如战争、人民疾苦 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
05
李杜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对李杜诗歌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
李杜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诗 人视其为典范,继承和发扬了李杜诗歌的精髓。
03
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豪放不羁
李白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豪放不羁的风 格,他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和生动的 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人 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自然天成
李白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拘泥于 形式,常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 达情感,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杜甫诗歌的语言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1 人教版
•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题解:
《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 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 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 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一次, 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 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这首 诗。
思考:《客至》尾联忽转 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 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 人不提,“顾左右而言 他”,这样写是不是离 题了?
题解:
《旅夜书怀 》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 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 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一直患有肺病, 不时发作。虽然两年前,平定了“安史之 乱”,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极其他原因, 诗人还是不能回家,不得不继续过者四处 流浪的漂泊生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第五册
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暗写秋夜行船之事。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 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 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 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 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 的感慨更加深沉。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 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 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 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 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 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 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 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 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锋俊彩 隐逸孤寂
恬静幸福 飘泊无依
旅夜书怀
(感伤身世之作)
(关键词句) (鉴赏要点) (风格)
微风岸、独夜舟
垂、阔、涌、流 寓情于景
岂、著、应、休
飘飘、一沙鸥 直抒胸臆
凄凉 沉郁
探究学习: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 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各有特色,能否以孰优孰劣来评判?
皆春水、但见 不曾、今始为 无兼味、只旧醅 相对饮、尽余杯
寂寞
惊喜 清新 诚挚 明快
兴奋
【诗文赏析】
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 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 情。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开阔明朗而 又轻松愉快 亲切、平易, 切忌夸张
• 首联写的是草堂外的一幅怎样的景象?
• 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 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 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
写景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但见”是什么意思?
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有 人来,只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 伍了。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 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 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受压抑而不能施 展,因此,名声因文章而著,这虽可喜但却非其心愿。
此时的作者,确实是既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 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不受皇帝重视,又遭 同列排挤。
由此可知,上句说 “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 “官”,才是正意所在,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 意思正好相反(反语),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这里表现出诗人的不平,同时也提示出政治上失意是 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 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 事雕饰。杜诗沉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 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杜诗此联与整 首诗顿挫苍雄的风格一致;而李诗此联也与整 首诗的明快清雄一致。应该说两人各有特色, 各尽其妙。所以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 ,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 沉郁。”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在友人的 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 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 人接济他,从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 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 写的。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 花径?颔心情?
• 是说没人光顾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寂寞之中,佳客 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 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 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 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 “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 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 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
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
• 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 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 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 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 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 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 题,倒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
•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 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上句写天地之广大,下句以江流暗示岁月 的流逝。天地虽大,而诗人不过是沧海一 粟,这景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 流逝,此时他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 作为呢?可见,此联虽写景,却又寄托了 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真正含义是什么?
尾联采用什么修辞表达 怎样的感情?
• 比喻,直抒胸臆
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 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 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 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 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杜甫好以鸥自况,其形象相同吗?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 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
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我们很容易从 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 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 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 氛。
首联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个 人怎样的情感?
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 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是别 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 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凉的 景象,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承首联的“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如 何?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 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 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 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 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 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 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 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 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
大历三年春(768),杜甫举家离 夔州,乘舟出峡,暮春抵江陵,晚 秋又由江陵去公安。在江陵和公安 ,他都过得不舒畅,人情淡薄,贫 困潦倒。这年暮冬,他终于离开公 安。岁暮,来到岳阳,泊舟岳阳城 下。衰病漂泊,战火未息,感叹身 世、伤悼家国,他登上岳阳楼,写 下这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