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

合集下载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11.2《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11.2《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

自主学习
(蓝色是重点)
1.谦让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到谦让? 谦让的实质是什么? 2.分享的意义? 3.助人要注意什么? 4.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谦让的意义: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要求 人们谦逊礼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 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谦 让 的 做 法
①为人谦逊、礼貌待人。
小明的烦恼给你什么启示?
在帮助他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 式方法。 2.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 力量,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帮助过 程中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自主学习
(蓝色是重点)
1.谦让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到谦让? 谦让的实质是什么? 2.分享的意义? 3.助人要注意什么? 4.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判断:(错误) 理由:奉献有不同的表现,在日常学 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是 奉献,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 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奉献。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②我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 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 极献计献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 的一份力量。 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参与社会生活的原因? 2.如何认识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 影响?如何克服?)? 3.我们怎样参与社会生活?4条 4.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养成亲社会行为
什么是亲社会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利于他人和
社会的行为。 你能列举哪些亲社会行为?
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 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我知道了___。
1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 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同学们踊跃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 等 ③李丽同学把刚买的数学辅导书借 给同学传阅④李真的好朋友被王亮欺 负了,他挺身而出,把王亮揍了一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动, 可采取的形式有( ) ①社会公益宣传 ②为贫困儿童献爱心 ③辅助老弱病残 ④到灾区帮助重建工 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学案题目:培养友善行为,共建和谐校园一、学案背景:在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友善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和技巧。

通过本次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二、学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意识;2.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愿;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学案内容与活动:1.课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友善亲社会行为意识和开展情况。

2.知识传授:介绍友善亲社会行为的定义、重要性和好处。

通过社会故事、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友善行为的内涵和意义。

3.实践活动:a.角色扮演:分成小组,设计场景让学生体验友善行为的重要性。

例如,角色扮演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的互助等。

b.小组合作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愿与能力,组织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并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c.讨论与分享:开展友善亲社会行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友善行为经历,并互相学习和借鉴。

d.社区互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践体验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

4.反思与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鼓励学生分享友善行为的变化和学习成果。

四、学案评估:1.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程度。

2.学生撰写友善行为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学案延伸:1.建立友善行为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展示和提升友善亲社会行为。

2.组织班级和学校友善行为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

通过以上的学案设计,学生将有机会在实践中了解友善亲社会行为并进行实践。

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愿,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促进共建和谐校园的发展。

《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

《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

7、“对于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句公益广告词,理解正确 的是(A ) ①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帮助别人能体验生活的 快乐 ③多替别人着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④帮助别人的目 的是为了有利可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凡人善举感召你我 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边。兰州好人墙成为兰州一张新 名片,“凡人善举,和你一起”共建美好家园。5 5岁老人刘 淑 兰每天义务清扫公厕,20年如一日;拥有罕见RH阴型血的 “熊猫姑娘”周晓娟坚持献血12年,无偿献血4000毫升,比 一 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还多…… 他们无怨无悔, 不求回报。感动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至少写出两例)
——顾宪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 1、说说自己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感受? 动 2、想一想:为什么要参与公益活动?怎样参与社会公益活 七 动? : 走 进 生 活 环保宣传 : 献爱心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公 益 活 动 扶助老弱病残
清除小广告
为什么? 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 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 中得到提升。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 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 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3、说出分享的意义。
(1)对个人: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 反会使你的人生更丰富多彩,容易得到别人 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2)对社会: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 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 成果,保守和封闭会阻碍集体和社会的进步。
1、在你回家时,遇见一个老人倒在地上,身旁还有 一些血迹…… 2、你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 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3、你的一位同学,品学兼优,自尊心强,突发疾 病,但家庭困难……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丰城初中王旭面向学生:中学学科:思想品德版本:山人版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各种渠道搜集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正反事例,并观察周围的人们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

教师课前准备:1、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教参、翻阅手头资料、上网查询等形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2、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抽查部分学生对导学案的运用和对课本知识的预习情况。

课程标准: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3.5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多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分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介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性和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拓展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来。

初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第二框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2鲁教版

初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第二框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2鲁教版
•想一想,主人会怎么回答 •这实在主比人一回顿答饭:更给加他重?工要作。,也给了他们自尊,
• 请结合同学的发言和课本知识,总结在帮助 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帮助他人时要注意什么? 帮助他人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1)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2)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3)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2、我们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Nhomakorabea•
•1、谦让
•让 座
•礼 让
•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P21
•(2)怎样做到谦让?


•2、分享的意义
• ① 把自己的欢乐喜悦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 更多的幸福;

检查反馈 1.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3、助人
•两个女孩思量了许久,最终:
• •把手缩回去了,彼此相望了一下,然后起身, 拨打120、110。当医护人员赶到后,老人已经没 了呼吸。
• 讨论交流:针对报道中两名年轻女子和围观 人群的行为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3、助人
• 一个流浪汉来到一个庄园,他已经好几天没 有吃到饭了,主人就让他把前院的一小堆木柴搬 到后院去,流浪汉做完后,吃上了一顿丰盛的晚 餐,然后离开了。主人儿子问父亲:那堆木柴不 是刚请人从后院搬到前院吗?直接请他吃一顿不 是更好吗?

• “会不会是心脏病突发?看看他身上有没有药?”两女
子推开人群,蹲到了老依伯身旁。其中一人用手握着老伯, 另一人把手伸进老伯的口袋中,试图寻找药物,但没找到。 随后,两女子将双手拉住老伯的胳膊,准备将其搀扶起来。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2、学科:《思想品德》第五单元第七课第十一课《养成亲社会行为》3、课时:一课时二、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1)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国家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汇总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明辨是非、辨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知识: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学难点: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从众心理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⑴全班6个小组,通过访问父母、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网络、报刊资料等途径,分别搜集和调查潍坊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不同生活领域的词汇变化3大类主题,并进行一定的汇总、分析,思考这些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准备课堂发言。

各小组在调查时各有侧重。

⑵预习新课。

2、教师准备:⑴围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两个话题,搜集有关视频、数据、图表和图片,围绕教学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

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情感、认识储备。

⑶仔细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养成亲社会行为”相关的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件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初中道德与法治《养成亲社会行为》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养成亲社会行为》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3.5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是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二框的内容。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分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介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谦让要讲原则,帮助别人需要智慧,主要引导学生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拓展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来。

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又往往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分保护,对他们的社会性教育较为匮乏。

总是以孩子是否听话乖驯、学习是否优秀来衡量孩子的成功与否,很少考虑孩子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将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缺少走向社会所具备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品德。

因此,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交往、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具有奉献精神等十分重要,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的理解还有困难,本节课的落脚点是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11课第2框《养成亲社会行为》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11课第2框《养成亲社会行为》

03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培养个体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 乐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交往具有 重要意义。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参与亲社会行为,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了 解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 11课第2框《养成亲社会行为


CONTENCT

•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 实践亲社会行为,共建和谐社会
0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定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地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帮助 、支持、分享、合作等积极的行为。
活动的意识。
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01
通过亲社会行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维护弱势群体的
权益。
增进社会凝聚力
02
通过共同参与和合作,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03
在实践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提升自我价值感。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利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帮助他人。
倡导和弘扬亲社会行为的精神
树立榜样
通过表彰和宣传优秀公民的亲社 会行为,树立榜样,激励更多人
参与。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亲社会 行为的积极意义,提高公众意识。
家庭教育
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养成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设计作者:张青燕学校: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创建时间:2014-07-25 15:19 浏览数:247质量评价结果:优秀∙课程专家孙曰治优秀 2014-07-25 16:09该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做法具体,且较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理念也较到位。

∙指导教师周晓波优秀 2014-07-25 16:13本次作业张老师很用心的搜集了生活中的素材,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而得出结论。

《养成亲社会》实践活动设计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张青燕一、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从两个层次展开说明,第一层次从谦让、分享和助人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层次从我为社会做贡献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到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上来。

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友善态度,培养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他们被社会接纳,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因而成为本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重点。

在本课、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积极地融入社会,自觉地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提高亲社会的能力。

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教学难点】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调查研究法、榜样示范。

五、教学活动设计板块一、雷锋精神代代传活动1:向雷锋学习学习雷锋帮残疾人过河、雷锋修桥、捐钱买拖拉机、抢救国家财产等故事。

八年级下 思品 十一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八年级下 思品  十一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探究型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二个项目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关心社会发展,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亲社会行为。

本节课共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养成亲社会的意识,落实亲社会的行为。

二个层次是“我为社会做贡献”,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八年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学习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初二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的意识普遍增强,但学生盲从心理强,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多创设积极正面的情境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为思想与自觉的行动。

三、教学目标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关心社会、亲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培养亲社会能力,养成亲社会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谦让美德小故事及查找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的大事。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与本课知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视频欣赏:汤非《老阿姨》龚全珍老人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思考:老阿姨龚全珍为什么让你感动?环节二:新知探究“六尺巷”的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养成亲社会行为》演讲稿

《养成亲社会行为》演讲稿

《养成亲社会行为》演讲稿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为了社会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帮助他人、分享资源、合作协作等。

在现代社会中,亲社会行为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能够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和合作,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的互助与支持。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度过这些难关。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如果身边的人能够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而如果我们自己也能够主动去帮助他人,那么我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亲社会行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得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温暖与关怀。

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提高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

通过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同时,亲社会行为也能够塑造我们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使我们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认可和尊重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自信心,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亲社会行为,我们能够培养出一种友善、包容、互助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在团队合作中,亲社会行为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在家庭中,亲社会行为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

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一个互助、合作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亲社会行为,我们能够共同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社会中,每个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达到高效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课教育主题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单元主题的升华。

也为初三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铺垫。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三、学情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初二学生分辨是非、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作贡献。

【能力】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六、教学策略与思路【教学目标实施措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采用讨论、交流展示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互动—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七、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课本、搜集谦让的小故事及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一下雷锋叔叔带给我们的温暖。

播放视频《雷锋》片段并提问:1、视频中雷锋叔叔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2、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雷锋的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作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4、启发学生奉献精神,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明白谦让、分享、助人的意义。

2、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3、公益活动活动和奉献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关爱照片;救助照片。

学生讨论,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二、启发体验,共同探讨1、学会谦让让学生读教材上的“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两个小故事后,讨论回答问题: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学生回答。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

学生可以讲准备好的“孔融让梨”或“将相和”的小故事,也可讲别的有关体现“谦让”美德的小故事,如著名的“六尺巷”历史小故事等。

2、老师总结①谦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

②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③谦让有“度”: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说“不”。

思品《养成亲社会行为》讲解

思品《养成亲社会行为》讲解
持,从而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关于分享的名人名言
➢ 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 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 马克·吐温
➢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 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 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
➢ 快乐不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 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 得到的也越多。 ——古龙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八刁八、文六荟、六 刁文荟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 养成亲近社会、关心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
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 1、什么是谦让?我们应怎样做到谦让? 2、什么是分享?分享的作用是什么? 3、帮助他人应注意什么? 4、青少年应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5、怎样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
子。
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尺巷》、《孔融让梨》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学会谦让。面对邻里,同事、 朋友利益之争时,应该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 礼让才能受人尊敬,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共融。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谦让呢?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
❖ 1、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 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 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 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 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 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 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 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 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养成亲社会行为》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养成亲社会行为》

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而奋斗!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为社会做贡献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 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 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八年级 思想品德
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Biblioteka 养成亲社会行为评一评
你如何评价同学们的行为?
同学们的行为是亲近 社会,参与社会的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 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街坊邻里常相敬 一段佳话永流芳
汤姆· 霍普金斯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这样更有 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请你分享,可以是你遇到的一件 趣事,你获得的宝贵经验,你的学 习感悟……
有一种感动叫做分享,分享,对我们来 说并不陌生,它可以是小时候和朋友们一 起玩的心爱玩具,可以是与同学们一起交 流的学习经验,可以是旅行中的一杯水, 一次难得的机会,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 要学会分享,这样才会把“我的”变成“我们 的”,你就会拥有“我们的”。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 行为
学会分享
我身边最可爱的人
我身边最可爱的人
我身边最可爱的人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 行为
学会助人

第11课第二框题《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11课第二框题《养成亲社会行为》

重点7中学生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呢?
(1)为社会做贡献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关心社会发展, 关注国家大事(3)为社会做贡献就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重点8 我们中学生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 注国家大事呢? 重点9 什么是奉献,奉献的表现是什么?
10.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 部去支援服务?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他人、为社会贡献 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西部大开发需 要大量的人才,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 西部去志愿服务,是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是 一种奉献精神。一个人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 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 完善自我,以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从小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向, 把热爱集体、奉献社会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学 习中。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 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11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第二框题 养成亲社会行为
箭口初中 柳吉臻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重点1 谈谈谦让都有哪些表现?
重点2 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如何做到让?
阅读教材22页,小组内交流讨论: 重点3 什么是分享呢?
重点4 分享行为对个人来义?
重点6 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成亲社会行为》单位:台儿庄区泥沟镇中学姓名:潘中泽年龄: 40职称:中教一级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二课时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提高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1、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意义,2、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难点:如何为社会做贡献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的内容是让学生在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惯提供了情感基础;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体现。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

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个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围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这二个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关于“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教学,多媒体展示关于亲社会行为的资料图片,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方法与策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引导学生自觉落实行为要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通过情境模拟、榜样示范等灵活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适当设计教学所需的视频、歌曲、教学图片等教学媒体。

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与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

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活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亲社会行为方面的思想认识。

分配学生分组收集身边令人感动的事迹,包括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

学生准备:做问卷调查。

收集事例,介绍事迹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2012年“感动中国”的标志性画面和背景音乐。

F:\电影\1.f4v请同学们介绍印象最深的人物。

为什么会印象深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这些感动人物无一不是凭借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铸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他们献身社会、回报社会,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就是亲社会行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养成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音乐的感染,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多媒体播放“在公交车上让座”、“在学校楼梯上右行礼让”、“分享学习经验”、“抗震救灾”、“志愿者活动”、“爱心一日捐”活动画面)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自己还能举出我们身边哪些类似的行为?(学生介绍事迹)1、身边的老师。

2、自己的同学讨论: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失去或得到什么?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哪些方面让你感动?教师对每位同学的介绍和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

教师总结:其实,亲社会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

刚才的几位同学的介绍,就是用他们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收集到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些亲社会行为,做到谦让、分享和助人。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实例展示,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出亲社会行为要做到谦让、分享和助人。

使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认识。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事例)1、你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你如何写获奖感言。

2、你在班级中语文成绩非常好,老师让你介绍经验,你会怎样做?3、你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出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教师提问:那么在交往中,你曾做过或发现咱们班同学还做过哪些亲社会行为吗?(学生继续回答,做过这些事之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教师提示,班级同学曾经为马广莹捐过款等,指出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表现。

我们来看一下公众人物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有哪些。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讨论回答)设计意图:借助材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从而有了更深刻的道德认识。

活动三:(多媒体播放四川大地震后的晚会上名人捐款时的画面,姚明参与公益广告的画面,指出为社会做贡献、具有亲社会行为人人都可以做到。

我们要时时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做力所能及的事,奉献社会。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做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新闻媒体我们可以做到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从而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他人、社会,也会使自己体会到快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相信我们同学也会努力使自己具有这种亲社会行为,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过渡:既然亲社会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好处,按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去做。

可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许多人没有主动去做?设计意图:通过一些代表性亲社会行为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也能做到一些亲社会行为。

把学生的道德认识上升到道德行为。

活动四:播放画面:1、公交车上,没有人为年迈的老人让座。

2、在车祸面前,只有围观,没有人主动帮助受伤的人。

3、出现了小偷,有人制止时受了伤,却没人主动帮忙捉小偷。

(学生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并作出正确引导。

)学生讨论: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去做亲社会行为?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因素,个人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能力不够。

二是外部因素,怕被别人说成是捞取名利,又担心惹祸上身。

)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不作为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疑虑,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形成。

过渡:大家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看法,对谦让、分享、助人、奉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实,做出亲社会行为真的有那么复杂、那么难吗?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看看对我们是否有所启迪。

环节三:走进生活,拓展升华展示课件:放学路上,初二(3)班的几位同学看到了一个中学生打扮的人跪在路边求助。

他面前用粉笔写着自己的不幸遭遇,非常令人同情。

林琳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打算送给他,李群赶紧拦住她说:“最近电视上报道了许多用这种手段骗钱的事情,说不定这也是个骗子。

”其他同学也议论起来,林琳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不一定把思维限定在“给”或是“不给”上,要通过思考,认识到表达自己的同情心是不是可以用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希望工程”爱心捐助、“手拉手”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可以考虑给这个求助者提出以上的受救助途径。

)最后,教师可适当归纳指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安慰、同情与关心行为,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会做到____ 。

课堂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

假如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就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

”对这句名言理解有误的是()A.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B. 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丰富C. 分享意味着失去,有思想要学会保留D. 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2、下列与“我为社会做贡献”这一观点相适应的是()①.小王积极参加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②.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于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③.小明不愿参加为西部贫困生募捐的活动④.黄伯云孜孜以求,攻坚克难,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不懈努力A 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以团结互助为荣”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之一。

帮助他人你首先要做到()A. 注意帮助他人的方式B. 注意帮助他人的方法C. 注意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D. 真诚4、“如果你伸出一千只手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也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这是舞蹈《千手观音》的主题。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 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收获的是双份快乐B. 别人先要为我奉献,我才肯为别人奉献C. 我们要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D. 生活中,你报人以桃,别人会报你以李二、材料分析5、在北京西单北大街上,一名年轻人为失明的老乞丐洗脚。

这名衣着整洁的男青年随身带了暖壶、塑料盆和装了凉水的可乐瓶,蹲在老人面前,先细心地调好水温,然后将老人的双脚放入盆中搓冼。

最后,还仔细地给老入穿好袜子和鞋子。

老人感激地问男青年的姓名,男青年笑笑说:“我是北京人,我就想做做好事。

”临走前,男青年还将塑料盆和一个指甲刀送给了老人。

(1)这位青年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参考答案:1、C2、D3、D4、B5、(1)这位青年的行为属于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