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椎管内麻醉
麻醉分级标准
麻醉分级标准麻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它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不感到疼痛,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麻醉分级标准是对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强度和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通过给药途径使患者的全身进入无痛状态,包括静脉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通过气管插管给药,使患者的气道得到有效保障。
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手术部位或者局部神经,使局部区域进入无痛状态。
局部麻醉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者表浅手术,如皮肤切割、皮下组织修补等。
三、腰麻。
腰麻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脊髓腔内,使腰部以下的身体部位进入无痛状态。
腰麻适用于下肢手术、盆腔手术等,可以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刺激,同时也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四、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涂抹或者喷洒于皮肤表面,使局部皮肤进入无痛状态。
表面麻醉适用于皮肤穿刺、皮肤切割等小型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五、监护麻醉。
监护麻醉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速度。
监护麻醉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避免麻醉过深或者麻醉不足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麻醉分级标准是对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特点进行划分,以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在使用麻醉药物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外科学-第六章 麻醉
硫喷妥钠
+ ++ + ++
丙泊酚
+ + + ++ ++ 1-2 6-10
氯胺酮
+ + ++ ++ ++ 1-2 0.9-2.7
依托咪酯
+ +++
+ + 0.15-0.30 (抑制肾上腺皮质)
32
3 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
特色
药量mg/kg)
气 管插 管 量
起效min) 临床时效T25%恢复(min)
T95%恢复(min)
90~180
0.25~0.5
300~500
1.0
90~120
2.0~4.0
200
2~5
60
1.0~1.5
400
10~20
120~240
7.0
2.0~4.0
40~100
2~5
90
1.5~2.0
150~400
8~12
90~120
0.25~0.5
150
120~240
2.0
0.25~0.5
200
15~30
360~720
59
1 横断面解剖
60
2 矢状面解剖
61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62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呼吸 与阻滞平面相关。
循环
血压降低 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心脏抑制 心动过缓 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相对亢进
其他
胃肠蠕动增强 恶心呕吐 尿潴留
63
椎管内麻醉(1)
棘突尖
C6 T4 T10 T11 T12
10
二、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及机制
(一)脑脊液
容量:120-150ml,蛛网膜下腔25-30ml。 pH 7.35,比重:1.003-1.009 压力:侧卧位 7-17 cmH2O,坐位 20-30cmH2O
11
(二)药物作用部位
④腹部手术→易选L2~3;下肢及会阴肛门手术→L3~4以下
(2)体位和比重: 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个重要因素 注药后应在5~10 min之内调节体位 重比重向低处流,轻比重液向高处流
23
(3)注药速度: 速度愈快,范围愈广 速度愈慢,药物愈集中,麻醉范围愈小 注射速度l ml /5秒 (4)穿刺针斜口方向: 向头侧,麻醉平面易升高 反之,麻醉平面不易上升
对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应严格控制用药量
34
四、硬脊膜外阻滞
概述:
将局麻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部分脊N的传导功能, 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脊膜 外间隙阻滞简称硬膜外阻滞。
35
分类
1、高位硬膜外阻滞:C5~T6→甲状腺、上肢或胸壁手术 2、中位硬膜外阻滞:T6~12→腹部手术 3、低位硬膜外阻滞:腰部各间隙→下肢及盆腔手术 4、骶管阻滞:骶裂孔穿刺→阻滞骶N→肛门、会阴部
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用量小、浓度高。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绒毛-根部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 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 和脊髓表面.
12
(三)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脊神经阻滞顺序 交感神经-冷觉-温觉(消失)-温度识别觉-钝痛觉- 锐痛觉-触觉消失-运动神经(肌松)-压力(减弱)- 本体感觉消失 阻滞顺序: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麻醉平面: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剖宫产麻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比较以及选择
剖宫产麻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比较以及选择在了解剖宫产麻醉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剖宫产。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术,其手术方式主要是由输血、输液、水电平衡知识还有麻醉学等其他措施组合而成,是经由腹部切开子宫的方式使胎儿娩出的手术。
并且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剖宫产已经成为了为产妇解决难产问题,或者是产妇在孕期时并发了一些其他的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而且此类手术操作起来比较安全、快捷,能够使产妇在短时间内顺利分娩,是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剖宫产和麻醉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当很多对麻醉知之甚少的准妈妈得知要行剖宫产时,心里难免会忐忑不安,会想要迫切的了解有关剖宫产麻醉的知识。
一般来说,常用的剖宫产麻醉方法主要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这两种麻醉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呢?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1.椎管内麻醉(半麻)(1)脊髓麻醉(也称腰麻):就是一种将麻醉药注入到产妇蛛网膜下腔来进行的麻醉方法。
这一麻醉方法的优点是麻醉力度强,镇痛效果优越,见效快,而且也不会留下导管。
当然,这一麻醉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弱点,会让下肢肌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麻醉时间相对较短,一般用于手术较短的病人。
(2)硬脊膜外麻醉(也称硬膜外麻醉):也称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来进行麻醉的方法。
它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的麻醉方法。
也是现目前产科手术大多数采用的方法。
它有弥散性强、穿透性强、毒性小,且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它是在麻醉产妇成功之后,开刀的部位会没有痛觉,而且下肢肌力也不会被完全阻断;相较于脊髓麻醉,硬脊膜外麻醉作用时间较慢,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才会开始有效果;可放置导管,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随时追加麻醉药,方便延长麻醉的时间。
其常用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
理论上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除了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但是出于安全,最好是用于腹部及以下的手术。
麻醉科普之——全麻和椎管内麻醉解说
健康域手术麻醉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根据患者手术需求的不同,医护人员也会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以期在消除患者病痛的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围绕大型手术中常用到的椎管内麻醉、全麻进行相关分析,让大家能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认识麻醉的基本情况麻醉一词源自于希腊文,就是麻痹昏迷,主要是通过药物和其他方式让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
现代麻醉主要应用于4个方面,分别是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
很多人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其实麻醉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麻醉技术能够让患者在手术中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现阶段麻醉主要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复合型麻醉。
认识麻醉的副作用很多患者认为儿童、青少年麻醉之后可能会对其记忆力、智力造成影响,或者是多次全身麻醉会给身体带来其他不利影响,所以对麻醉存在着一种抵触、恐惧的心理。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麻醉药物本身是一种药剂,那么它对人体自然而然地也会造成一些副作用。
首先就是记忆问题。
患者经过全麻或局部麻醉后可能出现短期的记忆力下降,中青年患者经过几天休息,麻醉给记忆造成的影响一般就能够逐渐恢复,很少有人会出现记忆障碍。
严重不良的麻醉后记忆问题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麻醉后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力。
其次,麻醉后还会出现的一个典型副作用就是喉咙痛,这是因为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插上氧气管,防止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
手术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喉咙痛,喉咙干痒,甚至是反胃。
再次,患者还会出现低温寒战的情况。
在麻醉中麻醉部位的血管收缩功能丧失,再加上手术室内的温度较低,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都会使热量的丢失加剧,进而使机体温度降低,部分患者在麻醉后会因寒冷而浑身发抖。
在全身麻醉后患者还会出现呼吸道梗阻、舌后坠、喉痉挛等情况,不过出现这些相关副作用的概率较低。
在当前的医学技术水平下,麻醉本身的副作用很小,只要在手术前后关注这些注意事项,就能尽可能地减少麻醉对人体的影响。
全麻椎管内麻醉
全麻椎管内麻醉
全麻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
椎穿刺点的蛛网膜下腔内,使患者达到全身麻醉效果。
本文将从麻醉
药物的选择、适应症、操作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麻醉药物的选择
在全麻椎管内麻醉中,麻醉药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麻醉
药物包括局部麻醉剂、镇痛药和肌松剂。
局部麻醉剂主要用于减轻手
术时的疼痛,镇痛药则用于麻醉维持。
根据手术的需求和患者的具体
情况,麻醉医生会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时间进行选择。
二、适应症
全麻椎管内麻醉适用于各种需全身麻醉的手术,尤其适用于下肢、
腹股沟、髋关节等手术。
它在手术过程中不仅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减少全身麻醉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三、操作过程
全麻椎管内麻醉的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进
行操作。
首先,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腰椎穿刺,并采用无
菌技术进行操作,以避免感染风险。
然后,药物会被缓慢注射到蛛网
膜下腔内,进入脊髓,并达到麻醉效果。
四、注意事项
全麻椎管内麻醉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也需要麻醉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患者的稳定和安全,防止出现低血压、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总之,全麻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适用于多种手术。
在使用时,需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进行准确无误的操作,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全麻椎管内麻醉能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外科学—麻醉—椎管内麻醉
(3)导管的位置和方向:头向置管时,药物易向头端扩散;尾向置管时,药液多向尾端扩散;如导管 偏向一侧,可出现单侧麻醉
(4)注药速度:注药速度愈快,阻滞范围越广,反之阻滞范围窄
(5)患者情况:老年、动脉硬化、妊娠、脱水、恶病质等患者,注药后麻醉范围较其他患者为广,故 应减少用量。
浸润。腰穿针经皮丘垂直刺入,逐层徐缓进针,针达黄韧带时阻力增大,穿过时阻力消失,伴有 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膜和蛛网膜时可出现破膜感,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自针内滴出,表明穿刺 成功,注入局麻药1.5~3ml后,将注射器连同穿刺针一同拔出
(2)侧入法:用于直入穿刺困难者。在脊柱正中旁开1~1.5cm处,针干与皮肤呈75°,对准椎间孔刺 入,避开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经黄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
(3)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麻醉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易诱发恶心、呕吐。骶 神经阻滞后,可致尿潴留等。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又称腰麻或脊麻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及肛门会阴部的手术
2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颅内高压,椎管内病变 (2)休克 (3)穿刺部位或周围有感染灶 (4)脓毒症 (5)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 (6)急性心衰或冠心病发作 (7)凝血功能障碍 (8)难以合作者。
(二)操作方法
1 体位 一般取侧卧位,患者两手抱膝,大腿贴腹,下颌贴胸,腰背部尽量向后弓,使棘间隙尽量张开,
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齐平。 2 定位
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中线交会点即L3~L4间隙或L4棘突。成人一般选L3~L4间隙。
浅谈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优劣
浅谈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优劣发布时间:2021-07-15T06:55:01.298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5期作者:彭敦建[导读](邛崃市东华医院)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都属于目前临床麻醉工作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但两者之间存在有实质性的不同。
局麻指的是局部麻醉,对患者的某个部份用局部麻醉药进行麻醉处理,抑制手术位置神经传导痛觉的作用,患者几乎感觉不到手术疼痛。
狭义的局部麻醉又分为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麻醉、神经阻滞,广义的局部麻醉又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静脉局部麻醉。
而全麻指的是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
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病人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让病人能在更加平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对于病人来说,全麻可以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而局麻只有被麻醉的部位没有感觉,但病人的意识始终保持清醒,且对于手术过程完全了解,难免对手术产生恐惧,产生不好的就医体验。
一、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劣1、全身麻醉又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
药物主要采取经呼吸道吸入或是静脉、肌肉注射到人体内,经血液循环方式快速扩散到大脑,从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可逆性麻痹,且抑制程度随着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的高低而变化,此时病人知觉散失,保证病人手术无痛,使病人完全入睡或丧失意识,免除手术中的不良刺激和痛苦,给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暂时性阻断一些不良的神经刺激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全麻分期为四期:1期镇痛期(诱导期)属于浅麻醉,2期兴奋期,3外科麻醉期(维持期)分四级,4延髓麻醉期(麻醉中毒期)属于深度麻醉一般很少用不允许,一般手术在三期麻醉进行。
这种方式的主要风险就是抑制了大脑及反射功能,可能造成反流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高热等,严重时引起心跳骤停等。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区别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区别作者:周敦贵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7期全麻和椎管内麻醉1.全身麻醉是指从呼吸道吸入或通过静脉和肌肉注射的方式将麻醉药物注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从而使人体出现意识丧失、肌肉松弛、镇痛的可逆性状态。
当药物从人体内被完全代谢或排除后,患者的意识就会逐渐恢复。
2.椎管内麻醉不是全身麻醉,可以称作半麻。
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是硬膜外腔,这些药物对脊神经根进行阻滞,从而使相应的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使其感觉丧失。
3.全麻可以适用于心脏外科、神经外科、妇科及泌尿科等手术,椎管内麻醉只适用于躯干的手术。
目前主要是应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的手术。
全身麻醉的几个关注点(一)麻醉前的物品和环境准备实施麻醉前须备好麻醉机、全身麻醉药品、急救药品、静脉输液用品、监护仪等,室温应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应保持45%~50%,如果室温过高或相对湿度过低,患者会感到口唇和呼吸道黏膜干燥难忍,完善的麻醉前准备可以确保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二)麻醉后的护理手术开始前在协助主治医生为患者安置手术体位时要注意避免肢体神经受压,不能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
患者在手术结束麻醉清醒后应平卧6~8小时,为防止误吸入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造成窒息,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术后要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麻醉医师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和心电图等,对于没有完全苏醒的患者,护士应在病床前守护,每15分钟左右做一次血压、呼吸和脉搏的测量,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有波动就要持续测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可改为1~2小时测量一次。
为防止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发生意外,应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可将患者固定在加装防护栏的平车上面,如有必要还可用约束带对患者身体加以约束。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1.上呼吸道梗阻。
机械性梗阻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比如,喉頭水肿、口腔内分泌物和异物堵塞、舌后坠等。
骨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
骨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椎管内的麻醉,最常见的有腰麻,还有硬膜外麻醉。
那么这种来说又是俗称的半身麻醉,就麻醉平面以下这种运动感觉完全的消失。
那么常见的用于一些下肢的膝关节手术、踝关节手术等等,包括一些骨折、关节置换等等。
那么最后一种就是全身麻醉,那么全身麻醉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得全身的感觉运动完全的消失,达到这种我们手术的要求。
那么全麻的优点就是便于管理,那么本身来说呼吸机能够支持,全身麻醉也比较充分,那么适合于全身的各类骨科手术,比如说颈椎手术、腰椎手术、脊柱手术,还有一些四肢肿瘤手术、骨盆肿瘤手术等等。
那么总体来看,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手术的方式、患者的年龄、患者的一般状况、手术的要求等等综合来决定。
椎管内麻醉的相关新进展
lumbar lordosis and allowaccess to the subarachnoid space between adjacent spinous processes,usually at the L2-3, L3-4, or sometimes the L4-5 space. (P2628)
二、髂嵴最高点连线到底平第几腰椎?
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区域 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应用越来 越广泛,超声引导技术亦大 大提高了穿刺定位的准确性 和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大幅 度减少了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率。
二、髂嵴最高点连线到底平第几腰椎?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用药:布比卡因or罗哌卡因?
椎管内麻醉的新进展
椎管内麻醉的优点
1.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麻 2. 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可能通过降低应激反应,从
而影响血液凝固) 3.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镇痛良好,可以早期活动,恢复更快,住
院时间缩短
Rodgers等通过对包括9559名患者和141项研究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表明:与全麻比较椎管内麻醉可使手术患者死亡率减少 3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44%,肺栓塞减少55%,肺炎 减少39%,呼吸抑制减少59%,输血减少55%
突上缘占19.13%(男10.66%;女29.90%);经过腰3-4棘突间或腰4棘突上缘占8.23% (男12.86%;女2.33%)。 (史方悌,等.髂嵴连线与腰椎水平关系统计报告.颈腰痛杂志.19(2):1998)
做同一种手术,为什么你是全麻,他却用半麻?
做同一种手术,为什么你是全麻,他却用半麻?麻醉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主要通过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促使患者丧失感觉,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同时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关于麻醉,想必大家都知道,麻醉有全麻、有半麻,如何选择取决于手术方式、患者身体状况等,对此,很多患者心存疑问,为什么做相同的外科手术,有些患者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而有些患者的麻醉方式是半麻呢?为此,本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介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全身麻醉全麻即全身麻醉,指的是经呼吸道吸入、经静脉或肌肉注射,向体内输注麻醉药物,暂时性抑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所用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等,镇静药的作用是促使患者意识消失,镇痛药的作用是促使痛觉丧失,肌松药的作用是松弛肌肉,满足手术操作,麻醉在机体内起效后,患者神志和痛觉完全丧失,伴有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由于肌松药物的作用,患者的自主呼吸也会受到抑制,故需要应用外部机器辅助呼吸,但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抑制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当药物被机体完全代谢或排出后,神志和各种反射则会逐渐恢复正常。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注射药物,还需要密切关注手术操作到的刺激性以及患者受到刺激后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血压水平、稳定心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另外,麻醉医生还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比如室颤、大出血、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等。
从理论上来讲,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可以采用全身麻醉进行配合,而全身麻醉也是多数外科手术医生首选的麻醉方式,此法可以满足不同手术操作需求,且可以减少手术所致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保障患者依从性,提高手术舒适度,但并不是所有的外科手术都会用到全身麻醉,对于一些小型手术以及浅表手术来讲,只需要应用半麻就能够满足手术需求,如果选择全身麻醉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那么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呢?对于麻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吧!一、麻醉范围有哪些呢?1、临床麻醉临床麻醉是麻醉医生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种类等综合评估后所实行的各种方式的麻醉方法,使病人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可以是局部麻醉,使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失去知觉,没有疼痛。
也可以是全麻,使中枢神经抑制,达到镇痛,肌松镇静催眠的状态下,完成全身各类手术,同时还要进行寿命指标的监测,保证围术期的安全。
2、重症监护重症监护常用的麻醉一般是镇静和镇痛。
重症监护室一般的病情都较严重不仅要使病人昏迷,而且做完手术之后还要进行镇痛,不至于病人被疼痛困扰身体乱动时造成伤口不容易恢复所以也需要阵痛,一般使用阿片类的镇痛药在配合解热类的药物一起使用。
重症监护室的麻醉一般是联合用药较多比如镇痛的加镇定的药物。
镇定的药物有右美托咪定用药之后病人会处在静止或睡眠状态是可以唤醒这样就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镇痛的有非甾体类都是为了让病人的伤口不至于疼痛身体不至于乱动对病情恢复有利。
3、急救复苏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术后疼痛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严重的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严重的还会延迟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造成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缓慢、肌肉痉挛、心肺功能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通过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对术后镇痛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微创手术、早期营养与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二、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哪些?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科普三种最常见的临床麻醉方法
科普三种最常见的临床麻醉方法麻醉通常被认为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对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可逆抑制,其主要特征是感觉丧失,特别是疼痛。
麻醉这个词来自希腊词naesthesis。
麻醉,顾名思义,麻是指麻木和麻痹,而醉是指在醉酒昏迷。
因此,麻醉的意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丧失感觉,以达到无痛无知觉手术治疗的目的。
麻醉学是应用与麻醉有关的基本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消除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麻醉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诊复苏医学、重症监护监护与治疗、疼痛诊断与治疗等相关医学及其机理。
它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和重症监护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临床麻醉?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是确保患者在无痛、安全的条件下顺利接受手术治疗,俗话说:“手术治病,麻醉保命”,麻醉医生是手术患者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守护神”。
麻醉医师,又称手术室的医生,不仅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保证患者手术无痛、顺利进行,还使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功能。
如果由于手术、麻醉或患者原有疾病,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将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功能的稳定,确保患者安全。
二、临床麻醉常见的方法临床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适用于所有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肢和腹部手术。
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和下肢的手术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进行精准局部阻滞。
无论选择哪种麻醉方法,病人都会有一个顺利的手术。
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的方法:目前全身麻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另一种是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麻醉药品和吸入麻醉药品产生麻醉作用。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
预防?
✓ 尿潴留
处理?
✓ 偶有颅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
马尾丛综合征、化脓性脑脊膜炎等
头痛
较常见并发症,发生率4%-37%,尤其年
轻女性发生率较高。头痛多于麻醉作用消失后6-24小
时出现,2-3天最剧烈,一般在7-14天消失,少数患
者可持续1-5月甚至更长。对于轻度头痛者平卧2-3天
可自行消失,中度每日补液2500-4000ml,应用小剂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 定义:
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作用于 脊神经根,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
受到的麻醉方法,称~
硬脊膜外隙置管法
适应症
理论上讲,硬膜外阻滞可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 但从安全角度考虑,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腹部及以下 的手术,包括泌尿、妇产及下肢手术。颈部、上肢及 胸部虽可应用,但管理复杂。高位硬膜外主要用于术 后镇痛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此外,凡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手术,同样可采用 硬膜外阻滞麻醉。此外还用于术后镇痛和无痛分娩。
4、恶心呕吐 发生率约为13%-42%,女性多于男性。 多因循环抑制低血压引起脑缺氧,兴奋恶心呕吐中枢, 麻醉后交感阻滞,迷走神经功能兴奋致胃肠蠕动增强, 外加手术牵引等刺激也易引起呕吐。
麻醉后护理
一、平躺。腰麻后会有一个小的穿刺孔,直立 时会使脊髓腔压力增加,脑脊液外漏机会增加, 易引起术后头痛,故术后一般要求平卧6~8 小时。
用蒸馏水溶化时,比重低于脑脊 液,称为轻比重液
操作配合:
安置好体位协助麻醉师洗手 穿刺包内倒生理盐水20~30ml 倒安尔碘消毒液10~20ml 待消毒完,抽取利多卡因,用于穿刺点皮肤局
麻 抽取布比卡因或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5微
麻醉效果评价
麻醉效果评价规范与流程为了规范麻醉效果评定工作,麻醉科设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并由该小组负责组织麻醉效果评定小组。
每月一次,小组将对本科室的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并形成书目材料交医务科。
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也会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麻醉评级标准主要分为全麻效果评级标准、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和神经阻滞效果评定标准。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Ⅰ级的麻醉效果最好,包括麻醉诱导平稳、插管顺利、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麻醉结束平稳,且没有并发症。
Ⅱ级和Ⅲ级的麻醉效果相对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的麻醉效果最好,包括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和Ⅲ级的麻醉效果相对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Ⅳ级的麻醉效果无法完成手术,需要改用其他麻醉方法。
神经阻滞效果评定标准也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的阻滞效果最好,包括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和Ⅲ级的阻滞效果相对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Ⅳ级的阻滞效果无法完成手术,需要改用其他麻醉方法。
在流程方面,住院手术麻醉患者术毕后,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每月进行麻醉效果评定,以确保麻醉效果评定工作的规范和流程的顺畅。
进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
医务科和督查办定期进行检查和督导,以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科主任还要督促改进工作。
同时,医务科和督查办也会复查整改情况,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医疗质量。
我们的医院一直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特别是在麻醉方面。
我们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对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以便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的科主任也会督促改进工作。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我们还会定期复查整改情况,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一、硬膜外麻醉适用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可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三、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
1. 有硬膜外麻醉适应证
2. 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
四、进入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阶段分为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麻醉后随访3个阶段。
1. 麻醉前一日:进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见麻醉前访视路径);
2. 手术当日:
(1)核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再次进行病情和硬膜外麻醉可行性的评估;
(2)监测生命体征;
(3)开放静脉通路;
(4)根据所实施的手术,确定硬膜外穿刺的间隙;
(5)硬膜外穿刺;
(6)试验剂量;
(7)麻醉维持;
(8)麻醉处理;
3. 手术结束后至送入病房后24h:
(1)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和末次用药时间确定患者去向:①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可送至病房;②麻醉平面在T5以上、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1小时以内以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观察;③患者病情危重或在PACU观察1小时病情仍不稳定,可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ICU观察。
(2)送至病房后24h内,观察和处理:①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的运动与感觉;②麻醉相关并发症;③填写术后随访记录。
五、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出现麻醉并发症者(如全脊麻、局麻药毒性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硬膜外腔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按相关指南抢救处理。
2. 穿刺失败。
硬膜外穿刺困难导致失败者,可改为全身麻醉等其它麻醉方式,进入其它临床路径。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
适用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可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椎管内(外)麻醉的临床路径(患者版)
椎管内(外)麻醉的临床路径(病区医护版)
患者的医疗安全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椎管内(外)麻醉的围手术期相关问题阐述如下,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
全麻气管内插管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一、适用对象:
1.需实施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
2.部位麻醉受限或无法实施部位麻醉患者。
3.呼吸支持治疗。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现代麻醉学》,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通过插管前访视与评估符合气管内插管条件。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无明显气道困难,包括面罩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
(估计有困难气道者如果气管插管是必须的,可以按照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完成插管)。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气管插管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气管插管路径。
5.术前无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排除由于病情需要术后进一步呼吸支持患者可以进入气管拔管路径。
四、插管前访视与评估
术前一日
1.插管前访视
(1)复习病史:了解有否喉鸣、打鼾、放疗、气管受压等;
(2)体格检查:牙齿、张口度、颈部活动度、咽喉情况,以及针对气管插管的特殊评估,包括张口度、颈部活动度、甲頦距离、下颌骨水平支长度等,最后进行Mallampatti 评分分级;
(3)实验室检查(有特殊情况可建议检查相关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若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检查项目,如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4)临床诊断及拟行手术:根据诊断与拟施手术选择麻醉方法及全麻气管插管路径。
2.医患沟通与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沟通,讲解气管插管使用方法及病人配合注意事项,交待禁食禁饮时间,消除患者恐惧和顾虑,必要时用镇静剂,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下达麻醉前用药医嘱。
五、插管前准备
手术日
1.设备检查常规检查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吸引器、多功能监护仪、呼气末二氧化碳、注射泵及气源检查。
2.麻醉与急救药品准备根据病人病情准备不同的麻醉性镇痛剂、镇静剂、肌松剂等,此外做好急救药品,如麻黄素、阿托品、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准备。
3.气管插管用具准备通常要准备面罩、喉镜、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喷雾剂、衔接管、导管芯、牙垫、固定胶布、听诊器、注射器、螺纹管、吸引器、吸痰管、手套等,考虑有面罩通气困难时要准备口咽和鼻咽通气道,经鼻明视插管时要进一步准备Magill插管钳,预测困难气道时要准备喉罩、光棒、纤维支气管镜等。
六、气管内插管
1.病人核对气管插管前需核对病人信息和拟施手术部位(与巡回护士核对并签名在护理记录单)、最后一次进食时间、麻醉前用药执行情况、麻醉器具和药品的最后核对。
2.诱导前准备按标准监测连接心电图(Ⅱ、V5)、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体温和尿量监测。
面罩预给氧> 3 min。
3.插管前准备插管前检查气管导管充气套囊、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选择合适喉镜形状和镜片大小,检查光源,做好解释(如意识清醒),取得合作,清洁口鼻,除去假牙。
4.麻醉诱导按照体重个体化给药,根据不同病情酌情选择镇痛、镇静、肌松药。
5.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按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气管内插管。
确认气道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包括检查P ET CO2波形,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等。
七、气管拔管
1.拔管前阶段拔管前物品及相关药物的准备。
2.拔管的实施心血管反应的防治及拮抗药物的使用。
3. 拔管后阶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气管拔管并发症防治、再插管的准备、评估是否达到出室指征、安全送返患者。
八、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1天,如有并发症继续随访。
术后随访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认真填写麻醉单中术后随访记录。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未按照预测情况顺利实现气管内插管,甚至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如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明显减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拔管,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它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全麻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
适用对象:气管内插管全麻病人
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全身麻醉的临床路径(患者版)
全身麻醉的临床路径(病区医护版)
患者的医疗安全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全身麻醉的围手术期相关问题阐述如下,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