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1He+能量。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与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1He+能量。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目录(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三)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四)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五)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六)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七)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八)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二)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四)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五)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六)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七)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八)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三)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四)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五)河流地貌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知道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I.自然地理A.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3.地球上的季节与时区变化B.大气环境与气候1.大气的组成与结构2.气象要素与天气变化3.气候类型与分布规律C.水文地理与水资源1.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形成2.水资源与水污染3.水利工程与管理D.地球表层系统1.土壤的形成与类型2.植被类型与分布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II.人文地理A.人口与城市1.人口数量与分布2.城市化过程与城市发展模式3.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B.农业与农村1.农业类型与分布2.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3.农村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工业与城市1.工业化过程与工业发展模式2.工业区与产业转移3.工业污染与环境治理D.交通与通信1.交通运输方式与发展2.交通网络与物流3.信息技术与通信发展III.区域地理A.中国地理1.中国地理位置与边界2.中国自然地理特征3.中国人文地理特征B.世界地理1.世界主要洲际地理特征2.主要国家与地区地理位置与特征3.世界经济与政治地理格局C.辽宁地理1.辽宁地理位置与边界2.辽宁自然地理特征3.辽宁人文地理特征IV.地理方法与技能A.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2.地图与地图阅读3.地理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B.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技术应用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C.地理研究的实践能力1.设计并实施地理实地调查2.进行地理数据采集与分析3.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最新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会考

最新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会考

必修I一、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地球1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统 '其他恒星系统,河外星系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光照条件稳定1)安全的宇宙环境一一外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银河系 总星系<C补: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2)自身条件——内因{有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例如:太阳能——大气运动——风能——海水运动一一波浪能等太阳能光合作用生物能地质作用——化石燃料太阳能——水循环——水能——开发利用——水电等2)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以及对地球的影响1)标志: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2)周期:约11 年3)影响:黑子——影响气候(降水)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一一无线电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弓I发“磁暴”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两级大气――产生一一极光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①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②晨昏线:(绘图说明)③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2)地方时和区时的含义①地方时:A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C东早西晚东加西减D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E特殊经线的地方时6:00 12:00 18:00 0:00 (绘图说明)②时区与区时:A时区的划分(+中央经线、本初子午线)B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某地时区数的计算:经度数/15余数<7.5即为商,余数>7.5,即为商+1计算说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3)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转地表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提纲

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2很重要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2.电磁波范围:~微米——紫外线,~微米——可见光,~4微米——红外线;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焦/平方厘米·分钟;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很重要 总星系 太阳系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多亿个2000多亿个地球和月球一、地球的自转很重要1.角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2.线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记住:0°—1670千米/小时、30°—1447千米/小时、45°—1181千米/小时、60°—837千米/小时;3.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4.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很重要5.地方时: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北京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6.7.注意:①东12区和西12区的特殊性——同时异日;②“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如:北京时间为12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1时44分;8.日期变更线注意有两条Ⅰ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的、人为规定的:理论上180°经线,实际上一条折线;西早东晚;顺减逆加;Ⅱ零时经线向西移动的、自然的:——决定了新旧日期的范围;东早西晚;注意:①北京时间为9月10日12时,美国西部时间为9月9日20时;②9月20日12时轮船用了5分钟越过180°经线,到达时间可能是:ABC A.9月20日12时05分、 B.9月19日12时05分、 C. 9月21日12时05分;二、地球公转很重要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近快远慢;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5.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6.太阳高度:注意: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7.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刻12时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90°;正午太阳高度有年变化特点;很重要注意:①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а:l的关系: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很重要Ⅰ纬度变化:很重要;Ⅱ季节变化:很重要6月22;9.四季的划分:1形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很重要2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间的过渡季节;重要②欧美四季划分:二分二至为四季的起讫点;重要③中国传统四季划分:“四立”为四季的起讫点;重要④北温带气侯四季划分: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10.五带的划分:1形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很重要2划分:热带——有直射,无极昼、极夜;寒带——有极昼、极夜,无直射;温带——既无极昼、极夜,又无直射;很重要注意: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本节联系图很重要: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①莫霍面:大陆地下 33km 处,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纪念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 ②古登堡面:地下 2900km 处 地壳平均厚度17 km;陆壳平均注意:软流层深度约410 km 处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很重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重要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1.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太阳系的家族,八大行星; 2.东加西减;——地方时、区时的求算;3.顺减逆加;或东来加,西来减——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的换算; 4.近快远慢;——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规律;5.弃暗投明为晨,弃明投暗为昏;——日照图中晨昏线的判断;6.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左右手定则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了解注意: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重要1按存在形式分:①气态矿物如天然气、②液态矿物如石油、天然汞、③固态矿物如石英,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2按组成成分分:①金属矿②非金属矿有方解石、云母、石英、金刚石等; 二岩石很重要1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有两个突出特征: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地质循环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循环;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热能→机械能;了解 二岩石的转化很重要1.四个方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四个循环过程:很重要 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注意:一出三进是岩浆,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岩石圈不是完整的,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并且板块边界相对活跃,板块内部相对稳定;相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即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重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的弯曲现象;了解2.断层: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着的位移;重要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往往形成地垒;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很重要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往往形成地堑;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很重要 3.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形、地貌;如褶皱山、向斜山、块状山、断层线等;重要4.指导意义:背斜储油气、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工程量小;安全性高; 有利于排水;重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很重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主要表现:①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②水、风、海、冰川等的侵蚀、③搬运、④沉积、⑤固结成岩;注意:流水的侵蚀地貌:①横断山地的山高谷深、②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③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的沉积地貌:①山口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凸岸形成冲积平原,③河口附近三角洲;风力的侵蚀地貌:①风蚀城堡、②风蚀蘑菇、③风蚀柱;风力的沉积地貌:①沙丘、②沙垄、③黄土高原;冰川侵蚀地貌:①角峰、②冰斗U 型谷、③峡湾;我国的喀斯特地貌:①广西桂林山水、②云南路南石林、③四川乐山天坑群、④浙江桐庐瑶琳仙境;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低;②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原因是: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很重要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削弱→③地面吸收→④地面辐射→⑤大气吸收→⑥大气逆辐射;即“太阳暖大地①②③,大地暖大气④⑤,大气还大地⑥”;很重要注意:1深秋,为什么原因是:夜晚多云,云的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高;很重要2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原因是: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高;故昼夜温差小;3秋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解释“十霜九晴”原因是:白天少云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霜;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②下垫面因素;③气象因素;注意:1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很重要2新雪比草地的反射率高、吸收率低,到达的太阳辐射少;了解3晴天多,到达的太阳辐射多;了解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很重要1.形成原理:①温度差→②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③气压差热低压、冷高压→④水平运动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很重要注意:产生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风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只有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才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垂直方向上,大气运动是冷热不均造成的;2.等压面弯曲:“高高低低”高压处等压面向高空弯曲,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很重要3.常见的热力环流:很重要1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巴山夜雨”;2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鱼船晚上固定好;3城市环流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化工厂放在远郊;注意:1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很重要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形成因素:很重要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2.三圈环流、七大气压带、六大风带:很重要0°~30°低纬环流和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30°~6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月: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也叫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之仅保留在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和大西洋冰岛低压上;7月:印度低压也叫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之仅保留在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亚速尔高压上;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的西南季风很重要2.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很重要 类型 范围 季节 风向图 性质成因大气活动中心 东亚季风 亚洲东部 1月 西北风 干冷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7月 东南风 暖湿 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 南亚季风 亚洲南部1月 东北风 干冷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7月西南风湿热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印度低压注意:南亚的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它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重要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的气候①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副热带高压带——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③极地高压带—— 极地 气候——终年寒冷干燥;2.受单一风带影响的气候①盛行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 气候——全年温和湿润;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的气候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 热带草原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凉爽少雨; ②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 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4.季风气候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亚的 温带季风 气候和 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的 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凉爽干燥; 5.与海陆位置有关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季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1.气团按属性、热力差异分暖气团与冷气团;2.锋面系统按属性、热力差异、和移动方向分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很重要 3.冷锋、暖锋及其天气比较很重要冷 锋暖 锋概念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移动的锋;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移动的锋; 锋图与符号 锋后 锋前 锋后 锋前 天 气 特过境前 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雨在锋后;产生云雨,多连续性降水;雨在锋前;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带0°10°N 30°N40°N 60°N70°N 80°N 90°N 大陆东岸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h d 00e b cf ga注意: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要牢记很重要4.准静止锋:我国着名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二气压系统与天气很重要锋面气旋: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常见;往往出现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注意: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绘图与识别,雨区位置的判断,天气现象的描述;很重要总结: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有 冷锋 、 暖锋 、 准静止锋 、 气旋 、 反气旋 、 锋面气旋 ; 练习:下列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⑴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冷锋;⑵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⑶夏秋季节的台风:气旋;⑷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暖锋⑸冬季的寒潮:冷锋;⑹江淮地区的伏旱:反气旋;⑺贵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准静止锋;⑻江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准静止锋; ⑼“一场春雨一场暖”:暖锋;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冷锋;⑾秋高气爽:反气旋; “⑿一场秋雨一场凉”:冷锋; ⒀云南“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 昆明准静止锋;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1.水循环三大类型空间位置:①海上内循环、②海陆间循环、③内陆循环;重要2.六个环节运动形态: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地表径流、⑤地下径流、⑥下渗;很重要 台风登陆是水汽输送;“大江东去”是地表径流; 水循环的驱动能量:太阳能和重力能;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要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器;②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大自然的空调;③促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淡水制造厂;④塑造地表形态地形雕塑师; 二、洋流1.洋流:1按性质分:暖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寒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 2:在信风带和西风带吹拂作用下形成;补偿流:有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注意:在信风带作用下海水自东向西流;在西风带作用下海水自西向东流; 3.分布规律:很重要①中低纬大洋环流:以 副热带 为中心②中高纬大洋环流:以 副极地 为中心③季风环流: 夏季受 西南 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受 东北 季风影响,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重要 1沿海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2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或离岸风、上升流处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3航海事业;借助洋流可以节省时间,节省燃料;4海洋环境;好处:加快净化速度;坏处:扩大污染范围;水圈 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 生物 圈 注意:①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俄罗斯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②撒哈拉沙漠延伸到西海岸,受加纳利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漠,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秘鲁沿岸的沙漠,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③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④秘鲁渔场:离岸风、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重要化学演化→生物演化有机进化;2亿年前中生代的侏罗纪,爬行动物繁盛;200-300万年前新生代的第四纪,人类出现; “孢子植物的时代”是古生代;“裸子植物的时代”是中生代;“被子动物的时代”是新生代;地质年代表: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很重要代 纪 距今亿年生物发展阶段动物界 植物界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第三纪 ⑥哺乳动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①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 ③裸子植物时代三叠纪 古生代二叠纪 ⑦两栖动物时代 石炭纪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泥盆纪 ②鱼类时代志留纪 ③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奥陶纪 ④海生藻类时代寒武纪元古代 震旦纪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初期阶段 太古代化学演化阶段地球初期发展阶段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了解1.地质历史时期两次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二叠纪和中生代末期白垩纪;2.生物灭绝的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了解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与环境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协调人地关系: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了解1.五大圈层自然地理环境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2.四大循环:①地质循环②大气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循环;3.三个表现:①要素与整体相渗透;②要素与要素相制约; ③区域与区域相联系;重要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重要成土母质风化物:是土壤的原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氮除外,影响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二气候与土壤很重要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性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1.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黑土形成 2.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少;红壤三生物与土壤重要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密切影响土壤肥力;森林土有机质含量低于草地;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为土壤表层提供大量有机质; 四地形与土壤了解地形通过影响温度和降水,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化; 1.地势:①陡坡:难发育深厚的土壤;②缓坡:发育深厚的土壤;2.坡向:①阳坡:光热条件较好,水分条件差;②阴坡:水分条件较好,光热条件较差; 五人类活动和土壤了解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地,如南方的水稻土,北方的黑垆土;消极影响:过度利用,导致土壤退化,如盐碱化、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壤板结等; 土壤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成土因素中,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是成土母质和地形,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是生物和气候;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成土过程中主导因素是:生物和气候; 土壤是一个构成复杂、不断变化的自然综合体,其形成过程相当缓慢;很重要是 绝对 的;而整体性是 相对 的;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很重要成熟土壤 耕作土壤 人类北方黑垆土 南方水稻土草原 自然带 半湿润 、 半干旱 的内陆地区年降水量250~450㎜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荒漠 自然带 干旱 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50㎜ 旱生植物小乔木、灌木、仙人掌 热带荒漠、温带荒漠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了解因地制宜;①在 湿润 区:植树造林;②在 干旱 区:使乔木-灌木-草本形成合理的结构;生态退耕;①在森林自然带: 退耕还林 ;②在草原自然带: 退耕还草 ;③在湿地: 退耕还湖 ;五、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很重要 理想大陆自然带图:很重要例1:读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沿AB 线自然带的更替属于__纬度地带__的分异规律,由A 到B 依次出现的森林类型是寒温带 针叶 林、中温带 针阔混交 林、暖温带_落叶阔叶_林,亚热带_常绿阔叶_林,热带季雨林,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热量 _为基础的,产生这种分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__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________; 2沿CD 线自然带依次由__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温带草原带_过渡到__温带荒漠带__;这属于__干湿度地带__的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__水分_差异所造成的,这种变化在_中纬度_地区较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__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__ ; 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自然带名称: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 C 热带荒漠带 ,D 亚热带长绿硬叶林带 ; 2A →B →C →D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热量 为基础的;3形成非洲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 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4图中C 自然带直通西海岸的原因是 受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5图中赤道穿过的地区东部形成B 自然带,西部形成A 自然带,试分析其原因;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地方性分异,地形起伏的影响;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是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地形条件深刻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2.分布特点形态特点:很重要1我国北方平原河流较少地区:规模一般比较大,人口较多,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南方丘陵地区:规模一般比较小,人口较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在山谷,呈点状;3在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规模一般比较大,人口较多,多呈带状;4在西北内陆地区:聚落绿洲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好处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 B C D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雨林带和 热带草原带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气候 温带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I J L M N OP Q R A .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 热带荒漠带E . 热带草原带F . 热带雨林带G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H . 温带草原带I . 寒带苔原带J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K . 温带荒漠带L . 热带草原带同EM . 热带荒漠带同D N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同J O . 温带草原带同H P . 温带荒漠带同K Q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B R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C 0° 10°N 30°N 40°N 60°N 70°N 80°N 90°N。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1)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1)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1He+能量。

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旺盛的中年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核心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核心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1He+能量。

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旺盛的中年期。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I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系统结构层次: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虽各具特色,但十分相似。

(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

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②有液态的水(原因同上);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2)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自转360°,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

恒星年(真正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计算规律: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东加西减。

时区划分与区时计算: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复习提纲1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复习提纲1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复习提纲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 恒星 、 星云 、 行星 、 卫星 、 彗星 、 流星体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 星云 。

(能够识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类型)2、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 大 、体积 大 和密度 小 的特点。

3、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 流星 现象。

降落到地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叫做 陨星 。

(用语言描述流星与陨星的区别)4、 太阳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颗行星 、 矮行星 和 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 等围绕太5、主要天体系统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 、同向性 、近圆性 。

(读P6“太阳系示意图”观察)7、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及主要的太阳活动 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按照距日远近),可以分为 类地行星 (包括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巨行星 (包括: 木星 、 土星 )和 远日行星 (包括 天王星 、海王星)。

(比较各类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 水星 和 金星 ;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金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卫星最多的是 土星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水星 。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因此被降级为 矮行星 。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考: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适合的大气层;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1、因为月球引力 小 ,所以月球表面 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

2、 环形山 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 陨星撞击 或 火山爆发 形成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与形成这些条件的原因〔1〕安全的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适宜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拥有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引住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 , 形成了原始海洋 , 孕育了生命。

④自转周期不长〔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3.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三〕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含义: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3)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He〕(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太阳能、煤、石油等能源〔四〕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外到内分层:日冕、色球、光球〔用肉眼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耀斑〔1〕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温度比其他地方低;〔2〕耀斑:生在色球层,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3〕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两极地区夜空产生美丽的极光;〔4〕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

下方是正文: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1He+能量。

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旺盛的中年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会考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会考

必修Ⅰ一、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地球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统总星系其他恒星系统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光照条件稳定1)安全的宇宙环境——外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补: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2)自身条件——内因有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例如:太阳能——大气运动——风能——海水运动——波浪能等太阳能——光合作用——生物能——地质作用——化石燃料太阳能——水循环——水能——开发利用——水电等2)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以及对地球的影响1)标志: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2)周期:约11年3)影响:黑子——影响气候(降水)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引发——“磁暴”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两级大气——产生——极光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①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②晨昏线:(绘图说明)③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2)地方时和区时的含义①地方时:A 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B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C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D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E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6:00 12:00 18:00 0:00(绘图说明)②时区与区时:A 时区的划分(+中央经线、本初子午线)B 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某地时区数的计算:经度数/15余数<7.5即为商,余数>7.5,即为商+1计算说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3)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转地表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I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系统统结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余行星系总星系其余恒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可见宇宙:也称“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充分的水分、恰到利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适合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1构成:由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所构成,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2;意义:保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面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周期约为11 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极光色球耀斑扰乱无线电短波通讯日珥内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天气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点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分 10 秒)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一真实周期角速度近期点( 1 月初)一最快两极除外,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日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一样而产生的不一样时辰。

东早西迟。

计算规律: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东加西减。

时区区分与区时计算:全世界共区分24 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差 1 小时,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 度的地方时。

( 3)地转倾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北半球右偏 ,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本提纲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形状、结构与地表形态-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结构- 地表形态及其成因2. 地图的类型与阅读- 地图的类型- 地图的阅读与绘制二、世界地理1.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 国家和地区分布- 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2.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国家和地区分布- 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3. 海洋与海洋资源- 海洋的分布与特点-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三、中国地理1. 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 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依据2. 农业生产与地理差异- 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农作物与地理分布3. 工业生产与地理差异- 工业基地与工业走廊- 主要工业部门与地理分布4.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分布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问题5.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四、人类与地理环境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 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 区域性环境问题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五、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基本功能与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原理与应用六、选修模块1. 自然地理- 地球外部环境- 地球内部结构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农业与工业3. 区域地理- 我国区域地理特点- 国际区域地理特点通过以上复习提纲,学生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地理学科的知识,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关注时事热点,提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复习提纲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 恒星 、 星云 、 行星 、 卫星 、 彗星 、 流星体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 星云 。

(能够识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类型)2、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 大 、体积 大 和密度 小 的特点。

3、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 流星 现象。

降落到地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叫做 陨星 。

(用语言描述流星与陨星的区别)4、 太阳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颗行星 、 矮行星 和 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 等围绕太5、主要天体系统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 、同向性 、近圆性 。

(读P6“太阳系示意图”观察)7、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及主要的太阳活动 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按照距日远近),可以分为 类地行星 (包括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巨行星 (包括: 木星 、 土星 )和 远日行星 (包括 天王星 、海王星)。

(比较各类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 水星 和 金星 ;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金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卫星最多的是 土星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水星 。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因此被降级为 矮行星 。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考: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适合的大气层;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1、因为月球引力 小 ,所以月球表面 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

2、 环形山 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 陨星撞击 或 火山爆发 形成的。

3、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

(提示:用“月”字旋转理解)4、 恒星月 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27.32日。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 朔望月 ,平均时间29.53日。

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月相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6、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 新月 ,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 满月 。

(思考其成因,为什么不是每次新月或满月都会发生日食或月食?)7、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 12小时25分 。

8、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即 新月 和 满月 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 大 潮;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即 上弦月 和 下弦月 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 小 潮。

9、人类可以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 捕鱼和晒盐 ,利用潮起潮落发展 滩涂水产养殖 ,还可以利用潮汐 发电 。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1、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有 空间资源 、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环境资源 。

(通读教材)专题4 地球运动1、地球不停地绕地轴 自西向东 旋转的运动叫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 逆时针满月(十五、十六) 傍晚升起,早晨落下下弦月(廿三、廿四)子夜升起,中午落下;月面朝东新月(初一) 早晨升起,傍晚落下上弦月(初七、初八) 中午升起,子夜落下;月面朝西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是太阳日,一日长度为24小时。

(思考为什么恒星日比太阳日少3分56秒)3、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称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15°/小时。

4、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称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两极为零。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为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6、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1 小时,经度每隔1°,时刻相差4 分钟,这种因各地经度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要求: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7、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

8、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120°E的地方时,或东八区的区时。

9、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作东西十二区。

其他时区都跨经度15°,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10、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以西是东12区,以东是西12区,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则增加一天。

11、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因此,长江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12、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速度在近日点稍快,在远日点稍慢。

(近快远慢)13、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为23°26′。

14、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和节气,在方框内填入二分二至日对应的名称、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重点:学会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15、你能用示意图来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轨迹吗?23°26′N0°23°26′S16、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要求看懂太阳光照示意图)17、就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而言,在任何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为90°,并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降低。

18、就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言,在任何地区,当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小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当地全年的最大值。

如在北回归线及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

19、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其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决定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

20、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在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若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思考:概括太阳直射点与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21、在北半球,一年中越接近夏至日,昼越长夜越短;越接近冬至日,昼越短夜越长,每年夏至日,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赤道上总是昼弧等于夜弧,所以全年昼夜等长。

(思考: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如何?)22、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判读(侧视图、俯视图、二分二至日图,其他变式图等)【主要考点: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经纬度位置;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节气和季节;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日落时间;极昼极夜范围等】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 板块运动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读“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了解某地区位于哪个板块内或板块交界处)2、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因此,地震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为何地震较少?)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大地貌的成因,如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等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板块张裂的地区←||→(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张裂海洋大陆板块张裂裂谷板块碰撞的地区→||←(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山脉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观察地图册“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分析原因)6、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写出地震要素名称: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7、地震发生时,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原因是因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8、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思考:震级相差三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

9、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救援等。

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在“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找到地震带分布,掌握主要地震国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思考:为何我国地震灾害频繁?)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

专题6 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关系图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思考:各种岩石的成因、分布及特点)专题7 地貌思考: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征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思考: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桂林、路南石林?思考:以海蚀地貌或海积地貌为主的地区,人类可以发展哪些经济活动?思考: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土地沙漠化现象?思考:黄土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分析2、等高线特征: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通常是封闭的曲线;等高线一般不垂直、不相交(陡崖、悬崖除外);示坡线表示降坡;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200米、500米。

(思考:如何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判定五大地形区)3、各种地形部位的判读陡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缓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脊(分水岭)——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谷(集水线)——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高)处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陡崖——等高线特别密集以至几条等高线(重合)(n-1)×等高距<陡崖高差<(n+1)×等高距悬崖——几条等高线(相交)4、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注意语言表述)(1)与气候结合:①光照、②气温、③降水、④通风。

(2)与河流水文结合:①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②水库、大坝选址(工程量小的峡谷处)、③引渠道的选择(由高到低)。

(3)与生产建设结合:①铁路、公路选线、②港口选址(水深)、③农业生产布局、④工业区选址、⑤居民区、⑥疗养院(环境好)。

(通读教材《地貌与经济建设》内容,了解地貌与农业、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的关系)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是由 干洁空气 、 水汽 和 微小尘埃 组成的混合物。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还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 等。

2、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及气温变化特点和成因大气分层气温变化 气温变化原因 主要现象和人类活动变化小 大气粒子散逸 人造地球卫星高度上升 气温上升 离子态气体 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高度电离状态,有极光;无线电通信 高度上升 气温下降垂直对流强烈 (高空对流层)高度上升 气温上升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增温 水平运动、气流稳定,水汽尘埃少、天气晴朗,适合大型飞机高空飞行 海拔升高1KM ,气温下降6.50C热量来源于 地面长波辐射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防弹衣”——阻止“天外来客”对地球生命的伤害 “遮阳伞”——削弱到达地表的强烈太阳紫外线辐射 “保温被”——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地表昼夜温差较小(重点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示意图”,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4、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是因为 大气逆辐射 更强,大气返还给地面的热量更多,从而补充了因地面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