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我国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这部法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一、总则总则部分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和保护原则。

立法目的在于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适用范围包括在我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

保护原则强调了野生动物保护遵循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育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这部分是法律的重点内容之一。

首先,对野生动物进行了分类分级保护,将其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

同时,建立了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保护野生动物基因库。

对于野生动物栖息地,法律规定要划定相关保护区域,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治理污染、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

还要求定期对栖息地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问题。

三、野生动物管理法律对野生动物的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

在猎捕方面,严格限制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特许猎捕证制度;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需要取得狩猎证,并且遵循法定的猎捕量限额和狩猎季节等规定。

在交易和运输方面,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运输、携带、寄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也需要相关的许可证明。

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措施

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措施

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措施濒危野生动物是我们宝贵的自然财富,然而受到人类开发和破坏的威胁,其数量在快速减少。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措施以及其实施效果。

一、制定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法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法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基础。

通过划定特定区域为自然保护地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

这些法律规定了各种保护区的管理制度、保护措施和监管机构,并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

例如,我国《自然保护区法》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管理要求,以及侵犯自然保护区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管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各国采取了控制狩猎、非法贸易和非法捕捞的措施。

例如,禁止捕杀珍稀野生动物、明确限制狩猎活动和禁止向外销售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

同时,各国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监测体系,进行有效的物种保护工作。

此外,在国际上,各国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协议,加强了跨国保护工作。

三、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一种常见的措施,通过给予参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群体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平衡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中国推行了一项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民进行奖励,以鼓励他们通过生态农业等方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四、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因此,各国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展览和培训班,向公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到野生动物的魅力,增强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加强监管,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并倡导公众参与,人们取得了对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成效。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引言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本文将介绍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并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国际层面的法律框架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框架体现在国际层面。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国际贸易野生动植物种公约(CITES)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框架之一,禁止对濒危和受保护物种的非法贸易。

国内层面的法律制度在国内层面,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野生动物。

法律通常规定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繁殖和贸易的具体措施。

法律还设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用于保护特定物种及其栖息地。

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阻碍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效果。

非法贸易非法贸易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威胁之一。

许多珍稀物种因为其皮毛、骨头、器官等具有商业价值,被非法捕捞、贸易,导致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坏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另一个挑战。

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等行为,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法正常生活和繁殖。

缺乏执法力量一些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

缺乏执法力量以及贪污腐败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改进方向为了解决上述挑战,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向:强化执法力量加大对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执行和监督,提高执法力量和效果。

促进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贸易网络,分享情报信息,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合力。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改进执法力量、促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公众教育,将有助于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效果,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1. 国内法律保护机制野生动物保护法: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禁止非法猎捕、杀害和贩卖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手段。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管理、保护和监督等内容,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法律约束作用。

罪犯法律责任:我国刑法对非法猎捕、杀害和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给予了打击和处罚,加大了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力度。

2. 国际法律保护机制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CITES是国际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国际公约。

该公约规定了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贸易进行严格监管,禁止对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

公约生物多样性(CBD):《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之一是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林务局保护法: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林务局,负责管理和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

这些法规和条例为国际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约束。

3. 反盗猎和非法贸易举措加强执法力度:各国政府加强野生动物执法力度,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活动。

建立专门的野生动物执法部门,加强协作与信息交流,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和水平。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和公众意识的提高,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共同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际合作: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野生动物犯罪,建立信息共享、执法合作和技术支持的机制,加大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打击力度。

以上法律制度和措施旨在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共同守护地球上每一种珍贵生物的生存权利。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总称。

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防止非法捕猎、盗猎和非法贸易,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法律法规:国家或地区制定法律法规,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禁止非法捕猎、盗猎和非法贸易,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2. 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保护计划和政策。

3. 科学研究:开展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了解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和生境需求,为制定保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4. 栖息地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采取措施防止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化,促进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

5. 教育宣传: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6. 执法和监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猎、盗猎和非法贸易行为,建立监测机制,及时掌握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状况。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社会也倡导各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保护全球的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保护法条文解析

野生动物保护法条文解析

野生动物保护法条文解析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旨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部分条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法律。

第一条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这一条明确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其主要目标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并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条国家保护重点野生动物,禁止非法捕杀、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利用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这一条规定了国家对重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禁止非法的捕杀、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和利用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对濒危野生动物的压力,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第三条国家鼓励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的合理化。

这一条强调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鼓励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和数量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野生动物资源遭受破坏或者发现非法捕杀、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利用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据。

这一条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野生动物资源遭受破坏或者发现非法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行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第五条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制度,定期发布野生动物资源的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情况。

这一条要求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制度,并定期发布野生动物资源的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情况。

这有助于公众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以及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所采取的措施。

第六条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这一条强调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障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育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施,并将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预算。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是指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区域。

第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

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机关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本法的行为。

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机关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七条国务院林业草原(1)、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一、引言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好状态,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和保护。

二、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1.1 法律背景:该法案于1988年通过,旨在保护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2.1.2 法律内容:a) 野生动物保护范围b)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c) 野生动物饲养和繁殖d) 野生动植物产品的管理和利用e)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基金f) 监督与执法2.1.3 法律效力:中国国家级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2.1 法律背景:该公约是中国于1981年加入的一项国际性公约,旨在防止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非法贸易。

2.2.2 法律内容:a)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定义与分类b) 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贸易限制c) 各方责任和义务2.2.3 法律效力:公约具有国际法律效力,在中国境内也具有我国法律效力。

三、地方级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3.1.1 法律背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旨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3.1.2 法律内容:a)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保护b) 野生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救护站的建设与管理c) 野生动物繁育与放归d) 野生动物承租、拍卖和出售e)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四、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机构及其职责4.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4.1.1 职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应政策和规范,加强执法力度。

4.1.2 取缔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机构等。

五、附件本文档附件:a)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文b)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全文c)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汇总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野生动物保护范围: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特定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范围。

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

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

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
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是指一套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旨在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的目标是保护和维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相关行为。

2. 保护区体系:建立一系列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特定区域,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保护区内通常设立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监督。

3. 种质资源保护: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植物园等机构,采集、保存和繁育野生动植物的种质资源,确保其遗传多样性的保存。

4. 禁止盗猎和非法贸易:加强打击盗猎、走私和非法贸易行为,加大对非法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的打击力度,遏制非法贸易。

5. 普及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促进公众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动。

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是针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总称。

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和维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生态功能和遗传多样性,以确保它们的持续存在和繁衍。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各国通常会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捕猎、非法贩运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行为,以及对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保护措施的要求等。

2. 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政府通过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明确政府的保护目标、政策导向和实施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统筹和协调。

3. 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政府会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通过划定保护区范围、制定管理办法和规划措施,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提供给其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4. 野生动物监测和科研:为了了解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和状况,政府通常会组织野生动物监测和科研工作,以指导保护管理工作的制定和实施。

5. 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参与:政府通常会鼓励和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参与者,通过宣传教育、监督执法和参与保护管理等方式,共同推动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是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体系,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这些制度,可以
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确保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11.08【实施日期】1989.03.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88年1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8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七条国务院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

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

违反法律法规,将面临行政处罚
3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措施
自然保护区制度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和分类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程序
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猎捕、采伐、交易限制
禁止非法猎捕、采伐野生动植物
限制野生动植物的交易和流通
禁止非法进出口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违反保护野生动植物法律法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违反保护野生动植物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民事责任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野生动植物生态功能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野生动植物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
行政机关有责任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情节严重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等
国际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2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五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衍生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障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国家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与应用,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第五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施,并将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预算。

主题二第三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

主题二第三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

第三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第一节野生动植物保护概述一、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立法概况我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早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就公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1956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部分著名的科学家关于“划定天然林禁伐区,保护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需要”的提案、同年国务院批准在广东鼎湖山建立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962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指示,首次提出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成功组织了大熊猫抢救工作,开始启动濒危物种拯救工程。

1985年国务院批准通过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1992年国务院通过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6年国务院通过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2000年11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6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工程建设的目标是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然保护网络。

工程建设分3个阶段:近期为2001—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将达到1.5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14%;中期为2011—203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8%;远期为2031—205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

根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2001年,全国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49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72个、地县级165个,新增面积5 842.16万公顷。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度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维护野生动物资源,各国纷纷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

本文将借此机会,就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进行探讨。

一、背景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制定是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需求。

野生动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和非法猎捕等原因,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为了减缓这种现象并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制定法律来规范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行为。

二、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繁育、驯养、利用以及国内外贸易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该法,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个人、单位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非法捕猎、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同时,该法对非法猎捕、贩卖濒危野生动物给予了惩罚措施。

此外,该法还强调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动物园的合法经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是针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而制定的专门法律。

该法将水生野生动物分为三类: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一般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利用水生野生动物。

对于不同类别的水生野生动物,该法对其保护、利用和经营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该法还规定了水生野生动物调查评估、采样、摄像等科研行为的规范。

三、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公约之一。

该公约的目标是通过管制国际贸易,保护那些因贸易受到威胁的濒危野生动植物。

公约规定了不同濒危程度的野生动植物分别属于濒危物种、易危物种和受限制物种,并对其贸易进行限制和监管。

保护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保护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5/29/2014
(三)野生动物管理的法律规定 • 1、野生动物猎捕管理的规定 (1)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 持有狩猎证,并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 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3)规定禁猎区、禁猎期、禁用猎捕方法和 工具。 2、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的规定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 驯养繁殖许可证。
5/29/2014
• 2、野生动物保护的规定 (1)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2)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 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3)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 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采取拯救措施。 (4)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禁止任何单位 和个人破坏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息 繁衍场所和生存条件 一是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 二是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三是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29/2014
3、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规定 (1)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 其产品。 (2)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 品出县境的,须经省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 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3)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 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野生动 物或者其产品的,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4)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第八章 保护森林、 草原、野生动植物和 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规定
一、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
• 野生动物的概念 一般所称的野生野生动物指非人工驯养、在自 然状态下生长的各种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有哪些法律法规

野生动物保护有哪些法律法规

野生动物保护有哪些法律法规1.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是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该法规定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责任、保护区划定和管理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

a. 保护区划定和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定,国家根据自然保护的需要,在特定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等保护区域,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这些保护区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警示和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植物等行为。

b.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公众有责任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禁止非法捕捉、猎杀和交易濒危野生动植物,禁止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境。

法律对特殊保护动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给予了更加严格的保护。

c. 惩罚和赔偿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对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植物等行为进行了惩罚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非法猎捕、交易的野生动植物和其产品将被没收,违法者将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法律也规定了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损失的赔偿制度,确保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2.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法律法规也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包括:森林法: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维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渔业法: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包括湖泊、江河、沿海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保护濒危物种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

濒危物种保护条例:对特殊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的保护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禁止非法捕捉、猎杀和交易。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促进了可持续的生态平衡。

也加强了对非法猎杀、交易野生动植物的打击和惩罚,提高了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野生动物保护法 饲养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 饲养野生动物

1111
1. 许可证制度:饲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许可证。

许可证的申请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以确保饲养行为不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2. 饲养条件:持有许可证的饲养者需要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包括合适的栖息地、食物、水源和医疗保健等。

饲养者应当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的基本条件。

3. 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这包括禁止非法的宠物交易和走私行为。

4. 保护动物福利:饲养野生动物时,需要保障它们的福利和生存权益。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饲养环境、充足的食物和水,以及必要的医疗护理。

5. 监督和执法: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和执法,确保饲养野生动物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他们有权检查饲养场所,查处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在饲养野生动物之前,建议你详细了解所在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你的行为符合法律要求。

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遵守法律和采取可持续的饲养方式,我们可以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福利做出贡献。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和制度来限制捕猎、盗猎和非法贸易等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国际法律框架1.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该公约于1975年生效,旨在防止物种的过度捕猎和滥交易。

它规定了对被列入附录的物种进行贸易限制的措施,以及对非法贸易行为进行处罚。

2.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是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于1992年通过。

这个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3.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是各国根据国际公约制定的国内法律,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国通过该法律来限制野生动物的捕猎、盗猎和非法贸易行为,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国内法律制度1. 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法律。

该法规定了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管理和监督的措施,包括禁止非法捕猎、盗猎和非法贸易,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力度。

2. 中国还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法规和规章,以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例如,制定了《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条例》、《陆生野生动物种保护目录》等,明确了禁止和限制交易的具体物种。

3. 在法律执行方面,中国设立了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执法机构,增加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力度。

四、问题与挑战尽管国际和国内的法律制度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非法贸易的规模和威胁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和国际合作,打击非法贸易活动。

2.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问题仍然严峻,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 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旨在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指非人工繁殖、驯养,天然生存于自然界的动物。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已形成较完备体系,但尚缺专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和遗传资源保护法律。野生动物资源归国家所有,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合理利用规划和措施。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等,以及建立基因库保存物种。同时,完法律制度,加强外来物种引入评估和审批,建立基金制度提供经济支持。此外,文档还介绍了野生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保护方针、管理体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级保护制度和名录制度,以及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具体措施和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