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资料
初三历史复习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 魏 孝 文: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经济:江南开发,北方加速封建化 开发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 1、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南方社会秩序稳定 3、 _____________ 南北方人们共同努力 4、 _____________ 民族融合 匈奴鲜卑竭氐羌 东汉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_________________) 西晋: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 北魏:_____________改革,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融合
赤壁之战
1.曹军远道而来,战士疲惫,“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 鲁缟也”,而联军以逸待劳。 2.曹军多数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虽收编荆州刘表20 万水兵,但实力不如孙刘联军。 3.曹操骄傲,战前不做充分的准备,过于轻敌,结果中 了黄盖的“苦肉计”,被火烧战船。 4.曹军中发生瘟疫,大大削弱了战斗力。 5.联军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 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20多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 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 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 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 取胜的基础。
22
1、北魏孝文帝 2、改革 3、大同 洛阳 4、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广大 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5、北语:鲜卑语 正音:汉语
三顾茅庐
知识梳理
三国
赤壁 官渡 军事:________之战__________之战 魏 蜀 吴 政治:____ ___ ____三国鼎立(220—280) 夷洲 民族:孙权派卫温去______(今台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期末复习(46张)PPT课件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 象?
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3)分析材料 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的变化对我国经 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材料一:东晋以前。 材料二:东晋以后。 (2) 材料一:江南人们可以解决温饱,但不富裕。 材料二:江南的富足。 ( 3)北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 的劳动工具、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4)北人南 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 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 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 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 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 的现象。
5、江南地区开发的时间、原因、表 现和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 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结束了北 方的分裂局面;________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 (迁都原因_____________-) ②汉化措施措施 说_______; 穿________;改_______ 与汉人______;采用 ———;学习_________。 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四条)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复习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221年 222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课后习题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在书法上属于( B )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B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C D.殷
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 C.洛阳
3、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 年代最远的是 D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2)历史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
7、东汉灭亡于220年,这一年是多少世纪 多少年代? B
A.2世纪20 B.3世纪20 C.2世纪30 D.3世纪30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8、以下“马”字,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排在第三位的是 D A. B. C. D.
9、列举汉魏晋时期三次以少胜多的 战役名称以及魏晋时期曾经统一 北方的三个政权名称。 (1)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2)政权:
曹魏、西晋、前秦。
10、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 能得到开发?历史影响怎样? (1)开发原因: A.江南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C.从东汉末开始,特别是西晋后期以来,许多北 方人为 躲避战乱,迁到江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他们与江南当地的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努力,使得江 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主要原因。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 时期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 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 18 课 P ) 89-92 (2022·宜昌 5)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建康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的
(A )
命题点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民族的大交融
( C)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命题点 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劳动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
力
区的开 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发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一北方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1)迁都:494 年迁都洛洛阳阳 (2)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汉语语,禁用鲜 措施 卑语。②以汉汉服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汉姓姓。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与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二、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洛阳;水利工程2、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丝织业3、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造船业(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孙权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民族内迁(1)时间:东汉末年(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3)规模:西晋初,人数达几百万(4)影响: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3、西晋灭亡:内迁匈奴于316年灭西晋二、淝水之战1、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今南京)2、前秦:氐族黄河流域3、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时间:383年(2)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3)结果:前秦失败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牧野之战、城濮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4、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总称“南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1)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1)农业: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水稻为主,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2)手工业3、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一、基础知识【第18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①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②时间:公元200年;③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④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①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②时间:公元208年;③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④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⑴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①魏灭蜀;②266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⑵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⑶西晋的灭亡: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皇族为争夺皇位,出现“八王之乱”,国力耗竭。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③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淝水之战:⑴形势(背景):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⑵概况:①时间:公元383年;③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③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⑶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暂时稳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3、南朝建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4、江南地区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
⑴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梳理】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操 曹操获胜,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 孙刘联合抗曹,曹操败 220年,曹丕,国号魏,定都洛阳三国鼎立的形成 221年,刘备,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国号吴,定都建业魏:修水利,促生产经济 蜀: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夷洲(今台湾)266年司马炎,建西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集团腐朽,皇族混战北方民族内迁,民族矛盾尖锐 结果:316年,西晋被匈奴灭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东晋)经过:383年,苻坚欲灭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影响:前秦瓦解,北方重现战乱 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南迁 社会安定,人民辛勤劳作 修水利、开荒地、牛耕、粪肥、绿肥 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闽粤得到开发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十六国后期,鲜卑族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出产粮食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和向汉族学习 影响:洛阳获得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政治上: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措施 生活上: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文化上:学汉礼,尊孔子、尊老、养老作用: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考点归纳与分析】1、 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 掌握江南开发原因和开发情况。
3、 掌握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经过 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国鼎立兴起 原因 灭亡 西晋灭亡 背景 淝水之战 北方战乱 原因 表现 江南得到开发开发 北方统一 原因 孝文帝迁都孝文帝改革本单元内容繁杂,头绪多,必须抓住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要点深入复习。
有关三国鼎立的形成要结合地图从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和方位等掌握。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主题线索知识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主题线索知识1、国家由分裂到逐步统一。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表:(略)认识: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3)统一北方的政权。
曹魏前秦北魏北周2、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民族融合的定义。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消除的过程,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最高级形式是形成新的民族。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2)民族融合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中心。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社会形态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①民族战争的影响:春秋时期,由于争霸战争普遍进行,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齐、秦、楚、燕等国成为所在地区民族融合的核心。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
尽管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这突出表现在战后的议和活动上,例如北宋和辽订立的“擅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因此和平共处仍是本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
②民族迁徙:当时指从东汉以来周边各族的内迁,这也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自东汉末年以来,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渴、氏、羌等陆续内欠,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③友好交往:当时北方各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各少数民族丰富的畜牧业经验。
④联合斗争:指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了解和友谊。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知识梳理第18课三国鼎立1.⑴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⑵(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⑶年,孙刘联军在⑷(战役)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
国家建立者时间都城经济与生产魏⑸⑻年⑾修建许多⒁蜀⑹⑼年⑿⒂业兴旺吴⑺⑽年⒀⒃业发达3.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⒄(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答案:⑴200 ⑵官渡之战⑶208 ⑷赤壁之战⑸曹丕⑹刘备⑺孙权⑻220 ⑼221 ⑽222 ⑾洛阳⑿成都⒀建业⒁水利工程⒂丝织⒃造船⒄夷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266年⑴建立晋朝,定都⑵,史称西晋。
2.⑶ (时期)北方和西方的小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五胡内迁"3.317年⑷重建晋朝,定都⑸,史称东晋。
4.383年的⑹(战役)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5.⑺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⑻条件;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⑼和⑽(主要原因);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答案:⑴司马炎⑵洛阳⑶东汉末年⑷司马睿⑸建康⑹淝水之战⑺420年⑻自然⑼劳动力⑽生产技术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⑴族建立了北魏,439年⑵(政权)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2.(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⑶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⑷。
3.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哪些?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⑸,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⑹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⑺姓氏;④鼓励鲜卑贵族与⑻联姻;⑤采用汉族的⑼、律令,⑥学习汉族的⑽,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意义:促进了⑾。
答案:⑴鲜卑⑵北魏⑶孝文⑷洛阳⑸汉语⑹汉族⑺汉族⑻汉族⑼官制⑽礼法⑾民族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南朝的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⑵年。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单元复习提纲
1、秦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万里长城; 加强边防,发动对百越战争。 2、汉武帝时主动对匈奴发动反击,夺取河套和河 西走廊地区,特别是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 病指挥的漠北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 东汉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被迫 西迁。
三、民族战争
四、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2.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 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 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黄河流 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 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 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 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3.民族融合的特点: ①、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②、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 族文化的影响。 ③、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 一。 ⑤、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⑥、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208年 曹操、孙 曹操败
刘联军
3、三国鼎立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经济发展情况
兴修水利工程,北方经济 恢复和发展起来 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吴
造船业发达,促进 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思考回答下 列问题:
1、西晋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 建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 洛阳。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2、西晋是如何衰亡的? 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耗尽 了西晋的国力;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 西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1.发生于200年的______________,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_____________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4.266年,_________建立西晋,定都___________。
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5.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6.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________,都城在_______;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4世纪后期,___________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___________。
8.__________年东晋军队______________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_______________的胜利。
9.北魏政权是____________建立的,______年北魏再次统一______________。
10.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五个王朝。
11.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
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3.南朝的思想家___________撰写的____________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14.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___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中考复习7上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单元概述:1、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与政权的分立,以及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在分裂中又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同时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表现,这次改革又反过来推动了民族融合。
2、本单元所包含的朝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三、知识结构---政权的分立四、重要战役五、魏晋南北朝时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几个?哪几个?六、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七、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那时,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2、改革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3、改革内容:(1)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
(2)汉化政策:①学习汉语;②改穿汉服;③采用汉姓;④与汉人通婚。
4、改革影响: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5、改革启示:①改革是强国之路;②各民族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八、祖冲之与圆周率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九、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王羲之的书法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2.他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序》。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形成性测试导学案练习完成导学案构建知识网络。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称 谓 人物
朝 代
主要成就
著作
数学 祖冲之 南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较外
家、天
朝 国早近千年。著有《缀术》
文学家
农学 贾思 北 著有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家 勰 朝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黄河中下游地
区)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地理 郦道 北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水经注》,以水道系
(2)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灭亡原因: A、统治集团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B、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年,耗竭了西晋国力。 C、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2.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东晋的兴亡: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北方陷入严重的战 乱。 灭亡:420年,刘裕建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4.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1)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任用王猛为相,统一黄 河流域。 (2)作战双方:东晋(少、胜)——前秦政权(多、败) (3)影响: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南朝建立:420年,刘裕建宋。之后,南方又相继经历了齐、梁、 陈,历史上把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 条件。 (2) 许多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 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原 因)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人民的辛勤 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7.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意义、作用):对我国经济发生了深远影 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后来被孝文帝迁到洛阳)。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 (1)原因: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 的需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班姓名1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点:第十八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彼此长期混战。
北方实力较强大的有占据河南的曹操和占据河北的袁绍。
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3、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兴建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今台湾地区),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魏国大权,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掉。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取代魏国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此后北方长期战乱。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南方相对稳定。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
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
晋军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北方重新陷入战乱,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6、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7、从三国开始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是: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土地肥沃;②西晋末以来的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③战争较少,社会环境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⑤统治者高度重视生产发展表现:开垦大量荒地,兴建许多水利工程,广泛种植水稻(绿肥牛耕),小麦也推广到江南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8、西晋后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
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复习
第21课 21课
承上启下 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数学
农学
地理 学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 祖冲之 圆周率: π 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圆周率: 南朝 七位, 七位,比欧洲早一千 社会因素: 缀术》 《缀术》 社会因素: 年 经济的发展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 的农学著作, 贾思勰 我国北方农业 的农学著作,在世界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 北朝 生产技术的总 农学史上上有重要地 热爱科学 位 结 刻苦钻研 水经注》 《水经注》: 探索创新 郦道元 记述河流及河 综合地理著作 北魏 流沿途情况
魏22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南京)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9课
当时北人南 迁的原因是 什么呢? 什么呢?
一、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1.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 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工具; 工具; 2. 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南方战乱少, 稳定; 3.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 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政策, 促进生产发展; 促进生产发展; 5.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知识巩固: 知识巩固:
• 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 • 魏 刘备 “挟天子以令诸 侯” • 蜀 孙权 “三顾茅庐隆中 对” B • 吴 经营江东” 曹操 “经营江东” • 2、北魏政权是由( 、北魏政权是由( )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匈奴 B、鲜卑 C、氐 、 D、羌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图示知识梳理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双方:袁绍与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经过: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4.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5.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①魏灭蜀;②266年—司马炎—西晋—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6.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7.西晋的灭亡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②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亡西晋。
公元317年—司马睿—东晋—建康。
8.淝水之战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淝水之战同历史上战争相似(以少胜多):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的影响: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9.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0.江南发展的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11.江南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2.北方的统一: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13.北魏孝文帝迁都与改革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14.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人服饰(穿汉服)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成汉姓(用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与汉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制)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学汉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15.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北朝包括的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16. Array17.18.主要的战争1、涿鹿之战:在涿鹿黄帝炎帝部落对蚩尤部落。
黄炎部落胜。
2、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兵攻商,双方在牧野大战,纣王被击败,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3、城濮之战:公元前七十世纪末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
4、桂陵之战:公元前四世纪末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趁魏空虚,派兵攻打魏都,庞涓率兵回救,在桂陵中了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5、马陵之战:十几年后,齐魏有一次大战,魏军在马陵又中了埋伏,主力被歼。
6、长平之战:战国末期,秦赵在长平一场大战,赵军中计,大败。
主力四十多万大部分被坑杀。
7、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去救被困巨鹿的起义军,项羽带兵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8、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兵十万,进攻曹军。
两军在官渡对峙,后来,曹操采用谋士之计,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袁军粮草,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机进攻,大败曹军。
9、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带兵南下,想统一南北,结果被孙刘联军用计打败。
10、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率80万兵力,企图一举灭亡东晋,两军在淝水对峙,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为让晋军过河一退就溃不成军,晋军趁机进攻,大败秦军。
选择题1、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A、刘备B、袁绍C、孙权D、刘禅2、近来,曹操高陵一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和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队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B、官渡之战结束C、赤壁之战结束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4、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重要事件是()A、三国鼎立B、西晋的统一C、淝水之战D、江南地区的开发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②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③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④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分封制7、孝文帝“诏不得以北谷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9、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B、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尖锐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的主要特点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政权分裂和民族大融合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D、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11、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近五百年B、近七百年C、近一千年D、近两千年12、下列著作中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农业科学菱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九章算术》13、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兰亭序》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14、“自三逢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A、郦道元B、张衡C、张仲景D、贾思勰15、下列哪一现象,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A、龙门石窟的开凿B、使用公元纪年法C、圣诞节前青年人互赠圣诞贺卡D、过春节时晚辈叩拜长辈16、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A、篡夺汉朝的皇位B、打败袁绍C、统一中国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1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18、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A、陈胜、吴广B、司马炎、刘裕C、司马迁、王羲之D、张衡、祖冲之19、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
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20、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A、民族融合B、长期分裂C、连年战争D、民族矛盾激化2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22、南京是六朝古都。
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吴⑤北魏⑥南朝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24、“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顾恺之B、王羲之C、王献之D、祖冲之2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26、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27、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28、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白菜29、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3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①东汉②曹魏③北魏④西晋A、①③④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材料题31、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臵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