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合集下载

俄国和苏联的区别

俄国和苏联的区别

俄国和苏联的区别
俄国和苏联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俄罗斯民族组成的国家,另一个则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

两者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点:都曾经是世界强国之一。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导致两国长期敌对,最终分道扬镳。

外交政策上,主张加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以发展新型的全球性伙伴关系为主;而苏联认为冷战时代早已过去,没必要继续“留情”,应该重新审视世界格局,着力扩充军事实力,改善国际环境,从地缘角度考虑问题。

所以,俄国积极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努力提升自身影响力。

然而,苏联却将此看做自己控制世界的手段,企图通过建立独裁专制统治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内政方面,苏联奉行霸权主义,不断挑起边境冲突,试图用武力来维护本国利益,从而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被迫卷入其中。

这种情况下,两国的矛盾日趋尖锐,直至爆发全面战争。

综观两国历史可知,虽然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相似性,如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也都曾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拥有丰富的科技与经济基础,且彼此之间具备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无论是外交还是内政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因此,总体而言,俄国更像一个欧洲国家,而苏联则更接近美国。

正因如此,当美国解体后,俄国才能够迅速崛起,甚至成功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尽管如今俄国仍旧排名世界前十,但若放眼未来,它想要赶超美国几乎不太可能。

- 1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海口一中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S沙俄、苏俄、苏联(1547~1991(时间轴))

S沙俄、苏俄、苏联(1547~1991(时间轴))
1547.1.19
伊凡四世
“沙皇”(1547~1917) 改革内容(9上P75)
1682~1725
彼得一世
1685 俄国~中国 1689 1812.6.22 1853 1858 俄国~中国 1860 俄国~法国 俄国~土耳其
雅克萨反击战(7下P106) 《尼布楚条约》(7下P107) 拿破仑远征俄国(9上P35) 克里木战争(9上P72) 《瑷珲条约》(8上P10) 《中俄北京条约》(8上P10)
农奴制改革(9上P74)
1861.3.3
亚历山大二世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8上P10) 俄国~中国
1881
左宗棠收复伊犁(8上P12)
1892 19世纪80年代
俄国~法国
《俄法协约》(9上P100) 《中俄改定条约》及《五个 勘界协定书》(8上P10)
1895
日本《马关条约》引起的“ 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8上P17)
1917.11.7
1917.11.7
列宁 1918~1921 战时共产主义(9下P4)
新经济政策(9下P4) 1921.3
1922
苏联(9下P9)
1924.1.21
列宁逝世(9下P26)
1928 1934
第五年计划开始(9下P7) 肃反运动(9下P9) 斯大林模式(9下P8)
1936
斯大林模式(9下P8) 1936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9下P98) 1985
1990 1990
戈尔巴乔夫
中央全会(9下P98) 苏东剧变 (9下P99)
戈尔巴乔夫
1991 1991.8.19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 约》(9下P99) “八一九事件” (9下P99) 《阿拉木宣言》(9下P99)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胡英军 222042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的初中历史之学生之友之理解教材栏目中有一篇朱文辉老师写的题为《“沙俄”、“苏俄”和“苏联”有何区别》的文章,谈到了三者的区别,笔者以为还不够全面、详细。

在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1、2两课中不仅有上述三个名称,还有“俄国”一名称,这一名称在《世界历史》(上册)第19课中早已出现。

所以在此笔者想具体说说“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四者的区别。

俄国,即俄罗斯封建国家。

俄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

斯拉夫人分为东、西、南三支。

8至9世纪,许多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已发展为公国。

9世纪末,罗斯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附近而得名)的几个小公国以基辅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的大公国,史称基辅罗斯。

12世纪,基辅罗斯解体,分裂成10多个彼此混战的独立小国。

13世纪,基辅罗斯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后来又逐渐被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所取代。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基本上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

之后,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

瓦西里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封建国家。

沙俄,指的是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时,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罗马皇帝凯撒(“沙”是凯撒的俄文音译)那样行使权力,不满大公这一称号,于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称沙皇。

莫斯科公国由此成为沙皇俄国,简称沙俄。

沙皇统治时期,是俄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的时期。

统治者们在对内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同时,对外又积极扩张领土。

经过几个世纪的强取豪夺,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千米土地、地跨欧亚的殖民大帝国。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沙皇统治至此结束。

苏俄,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

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不过实权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掌握。

地图上的历史——十分钟看俄罗斯极简史

地图上的历史——十分钟看俄罗斯极简史

地图上的历史——十分钟看俄罗斯极简史俄罗斯的历史相对比较短,只有1200多年,可以说对比中国、印度、希腊等国家,历史厚度不足。

俄罗斯的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留里克王朝:从公元862年到1598年,持续了将近700多年。

二、罗曼诺夫王朝:从公元1613到1917年,持续300年。

三、苏联时期:从公元1922到1991年,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

四、现代俄罗斯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进入现代俄罗斯时期。

一、早期历史(9世纪中叶以前)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

至6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早期的斯拉夫人分布二、留里克王朝(公元862-1598年)到了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有两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及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斯拉维亚。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大约在8至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间争斗不息,于是商议寻找一位王公来治理各部,裁决纠纷。

在他们眼中,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即罗斯人)精明能干,秩序井然,于是公元862年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

留里克带兵占领了东斯拉夫的很多城市,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留里克王朝。

1、基辅罗斯时期(公元879-1237年)留里克死后,其继承者奥列格率兵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

10世纪初,基辅罗斯版图不断扩张,鼎盛时期涵盖了乌克兰、立陶宛、波兰等区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10-11世纪的基辅罗斯2、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时期(公元1237-1480年)1223年9月,成吉思汗派哲别和速不台,率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蒙古铁骑从南高加索北向进入今天的俄罗斯。

面对蒙古铁骑,罗斯大公们选择与仇敌钦察人组成联盟。

从沙俄、苏俄到苏联

从沙俄、苏俄到苏联

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绩:第聂 伯河水电站、斯大林冶金厂、西伯利亚铁 路、石油开采居世界第二位、钢的产量居 世界第二位、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煤 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聂伯河上水电站
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二五”计划 (1933—1937) 提早完成,苏联 的工业总产量跃 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农业
商业
分配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实行配给制
允许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 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
斯大林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3 ) 成果: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
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二、斯大林模式
1、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
3、对模式的评价
斯大林模式
“利”: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 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从沙俄、苏俄 到苏联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周作俭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 “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 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 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 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 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俄国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俄国

大国崛起之俄国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苏联——俄罗斯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一战前,与英国、法国结成三国协约集团,并参加了一战。

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迫使彼得格勒人民不得不在列宁的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3、为巩固政权,新生的苏俄采取了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方面的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叛乱,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1921年由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1922年,成立苏联,壮大了国家力量;在斯大林领导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但也导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在欧洲战场扩大。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展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参加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中、美、英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参与了攻克柏林的战役,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6、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华约”集团,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展开“冷战”对抗,即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对抗。

1991年底,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对抗随之崩溃。

7、二战后,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反而导致民族分离情绪高涨,“八一九事件”的发生则加速了苏联的分离,1991年底,随着独联体的建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从法律上终止了苏联的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俄罗斯和俄国

俄罗斯和俄国

俄罗斯和俄国俄国和俄罗斯不是一个国家。

以前的俄国是在前苏联之前的国家名称,也叫沙皇俄国或沙俄。

1、历史渊源历史上沙皇俄国是由莫斯科公国不断扩张而来的,到最后也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组成的,那时芬兰也是沙皇俄国的领土,只是不大区分,通称俄罗斯帝国。

苏联时期就分得比较清楚了,是由俄罗斯等若干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

世人一般是把俄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的。

俄罗斯联邦,又称俄罗斯,简称俄联邦、俄国。

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2、地理位置位于30°~180°E,50°~80°N左右,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海岸线长37653公里。

同时,俄还与日本、加拿大、格陵兰、冰岛、瑞典和美国隔海相望。

3、国家面积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3%,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西长为9000公里,横跨11个时区;南北宽为4000公里,跨越4个气候带。

随着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俄罗斯版图新增加。

4、地形地貌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西低东高。

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低地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

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每士山海拔5642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经济大危机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

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俄乌战争的初中历史考点内容

俄乌战争的初中历史考点内容

俄乌战争的初中历史考点内容考点一一、沙俄时期(资本主义)1、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加入协约国一方,1914年,参加一战,国民生活水平相当落后。

二、苏俄时期(社会主义)1、1917年,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2、1918年,退出一战。

3、1918年—1920年,三年内战,建立红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1921年,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促使经济稳步发展。

三、苏联时期(社会主义)1、列宁时期:①1922年,列宁建立苏联;②1924年,列宁去世。

2、斯大林时期:①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②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③苏联模式: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正式形成。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1943年2月胜利,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参加了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攻克柏林,德国战败;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8月,对日宣战,进攻东北的关东军。

四、苏联“三夫”时期1、赫鲁晓夫时期(乱):①1955年,为抗衡北约成立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②1956年,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实行改革经济,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的名词解释

苏联的名词解释

苏联的名词解释苏联,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简称USSR),是20世纪上半叶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苏联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

一、历史背景苏联建立于1917年10月俄国革命后,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创立。

在这之前,俄国是一个沙皇专制制度下的封建国家,沉重的剥削和不公对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造成了极大的压迫和困苦。

俄国革命的爆发使得整个社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最终催生了苏联这个新的国家实体。

二、政治体制苏联采取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其核心基础是革命政权、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即所谓的苏维埃制度。

根据这一体制,苏联是一个由苏维埃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每个苏维埃代表着一定范围内人民的利益。

重要的决策由最高苏维埃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对苏联政权的掌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经济模式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模式,以国家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中央计划机构对国民经济进行指导和控制。

国家通过五年计划来规划和实施经济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在加强工业化的同时,农业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导致了粮食短缺和食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四、社会变革苏联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

政治上,苏联强调全民参与政治决策,普及教育,扶持工农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然而,随着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和政治迫害,社会的民主和自由受到压制,政治运动成为了镇压异己的工具。

文化上,苏联通过宣传、教育和文艺活动向人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塑造共产主义的新人。

五、对外政策苏联在对外政策上的重点包括保卫社会主义阵地、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以及支持世界革命。

苏联积极参与西班牙内战、二战等重大国际事务,与美国进行了长期的冷战对抗。

苏联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他们在战争和和平时期对苏联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世界历史》(下册)1、2两课在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分别提到了“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四个不同的名称。

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俄国,即俄罗斯封建国家。

俄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

斯拉夫人分为东、西、南三支。

8至9世纪,许多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已发展为公国。

9世纪末,罗斯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附近而得名)的几个小公国以基辅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的大公国,史称基辅罗斯。

12世纪,基辅罗斯解体,分裂成10多个彼此混战的独立小国。

13世纪,基辅罗斯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后来又逐渐被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所取代。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基本上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

之后,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

瓦西里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封建国家。

“沙俄”这一名称是针对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之前的沙皇专制统治而言。

是“沙皇俄国”的简称。

1472年,伊凡三世娶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格为妻,以双头鹰为国徽,开始自称沙皇,但一直不敢对外公开。

1547年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

这一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在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

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

经过几个世纪的强取豪夺,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千米土地、地跨欧亚的殖民大帝国。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沙皇统治至此结束。

“苏俄”是指1917年3月“二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成立这一阶段。

其中,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巩固新生政权;经历了3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俄罗斯是苏联吗

俄罗斯是苏联吗

俄罗斯是苏联吗俄罗斯曾经属于苏联,但苏联却并不是俄罗斯。

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

与美国一样,是联邦制。

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体,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后,俄罗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

地球上现存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包含俄罗斯,现在俄罗斯所实行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联邦制度。

既然俄罗斯不是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个,那这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哪几位呢?第1个是中国,第2个是朝鲜,第3个是老挝和越南,最后一个是在美洲的古巴。

回顾20世纪的历史。

二战后,苏联的势力已经变成了两极格局当中的最强者,因为美国当时被海洋战争和中东以及越南战争拖垮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所以在两极格局中,苏联一度做大做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苏联慢慢就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把自己的脚步基本上是踏在了全球的各个范围中。

这就导致以苏联为首的势力集团,在国际上顺势诞生了。

而苏联又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苏联的号召之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与日俱增。

在1991年之前,国际上所拥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不只是5个这么简单,而是占据了世界国家总数量的1/3。

追随者越来越多之后,苏联势力集团的影响力也就变得越来越大,这也使得苏联进阶成为两极格局中势头最强劲的那一个。

但是1991年苏联最终还是彻底走向了衰落,解体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体系也被大幅度削弱。

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的带领之下,他们成为了新一代的强者。

那么,既然老大哥苏联都已经没有了,整个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体系不应该也随着苏联的衰落而最终走向消亡吗?毕竟当初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解体之后,纷纷选择改换自己的社会体系。

最先变脸的就是非洲,然后是东欧,紧接着就是中东等等。

在解释原因之前,大家先要看看苏联模式为什么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走不通。

而且苏联在解体之后,主体俄罗斯也选择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

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苏联模式发展到最后,走进了社会主义的死胡同。

沙俄与苏联的历史变迁

沙俄与苏联的历史变迁

沙俄与苏联的历史变迁沙俄是指俄罗斯帝国时期,指的是从1721年彼得一世改国号“俄罗斯帝国”开始,到1917年俄国爆发的二月革命结束为止。

苏联则是指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是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国家,成立于1922年,于1991年解体。

沙俄时期沙俄时期从1721年到1917年,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变迁。

在这个时期,俄国国力不断强大,领土不断扩张。

沙俄一直以军事力量和实用主义著称。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推行西化政策,强调俄国与欧洲结盟,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强化军事力量。

这种政策使得俄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为后来苏联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世纪中叶,沙俄面临了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经济发展出现了瓶颈。

同时,俄国社会也开始出现不满情绪,革命思想渐渐盛行。

1905年,俄国爆发了“血腥星期日”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

经过多次政治改革和革命运动,终于在1917年爆发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

苏联时期1917年的二月革命为苏联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同年10月,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的支持下,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孟什维克党人掌握的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联的建立意味着俄国由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苏联在建立初期经历了内外环境的极大挑战。

国内面临着破产、革命、内战、粮荒等重重困难,外部则遭受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干涉和敌视。

苏联政府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团化。

苏联人民勇于面对困境,展现了无比的坚韧和毅力。

然而,苏联在经济上并不是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

斯大林政治路线的错误和一系列的政策外交失误,导致了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时出现了长期的停滞和滞胀。

这时期,苏联开始进行调整和改革,尝试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苏联在1985年后出现了新的危机。

沙俄的历史概念

沙俄的历史概念

沙俄的历史概念
1. 祖国防御战:指沙俄在外部敌人入侵时进行的国土保卫战。

2. 土地国家主义:指沙俄在土地问题上的国家政策,强调土地是国家所有,禁止土地私有与流通。

3. 西化运动: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沙俄帝国启动的一系列欧洲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引进与模仿。

4. 资本主义发展:指19-20世纪之交,沙俄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模式转型,推动了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5. 斯拉夫主义:指沙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提倡斯拉夫民族主义,反对西方文化与民主制度的一种思想倾向。

6. 全面农村改革:指俄国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实施的一项综合性农村改革计划,旨在夺取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7. 苏维埃制度:指苏联成立后,建立的一种由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组成的政治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共产主义式的民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沙俄:1546~1917年,指的是1917年3月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至1922 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底苏联解体。

易错微析
俄国废除农奴制就是沙皇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

例题1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俄国苏维埃政府诞生的事件是()
A.废除农奴制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答案C。

例题2“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这几个历史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A.美国
B.前苏联
C.法国
D.英国
答案:B
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正
处于一战时期;1922年成立苏联,并在最初的国家建设中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战中苏联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答案B。

1.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化解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B.解放农民,帮助农民致富
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D.迅速实现俄国近代化
2.俄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临时政府
C.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苏联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
A.1917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4.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瓦解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1.【答案】A
【解析】“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那意味着农奴进行斗争,会推翻沙皇统治、“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则是沙皇主动消除农奴的矛盾,从而维护沙皇的统治,答案A。

2.【答案】A
【解析】俄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答案A。

3.【答案】C
【解析】1922年成立苏联,答案C。

4.【答案】B
【解析】1922年成立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