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品清洗、消毒、灭菌技术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c0b68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c.png)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医疗器械包含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试验等医学领域的全部使用器械,器械在使用后会遭受严重污染,大部分器械带有血迹、干燥的分泌物等,需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保证临床所需器械的正常供应。
那么手术器械使用后如何进行消毒灭菌呢?如何才能保证灭菌达标呢?这是很多民众关心的问题。
同时也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重视的问题,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
1.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具体流程首先是去污区的工作,回收后的医疗物品到达去污区后,工作人员会先对用过的器械数量进行仔细清点,保障器械附件的完整性,一场手术用到的手术器材从几十件到上百件不等,这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迅速核对器材数量,将损坏的器械准确找出。
然后将器材进行分类整理,分类好的物品器械要先进行手工初步清洗,或有序放到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干净,这属于第二步清洗消毒环节。
清洗消毒会用到酶液清洗剂、除锈剂和润滑剂等,经过360度预清洗、洗涤、漂洗等环节后可将器械上的污染物有效去除,最后施行高温干燥来消毒,整个流程在50分钟左右。
清洗完毕后就进入下一个器械物品的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此时要认真分类包装所有的器械以及敷料,这也是对人员能力的一个考验。
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来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如查看其有无存在锈渍、污渍、血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再用医用润滑剂做好器械保养工作。
对发现的那些清洗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器械需要二次处理,功能损毁或存在严重锈蚀的器械需要立即维修或做报废处理,同时对于带电源类额的器械要做好绝缘性能的安全检查。
确定无误后再根据种类、规格和数量对器械包中的物品进行配包,最终双人核对,确定没有问题时再打包。
打包后经空锅BD检测合格后,消毒员会根据要求来装载器械物品,敷料包竖放,灭菌容易的金属物会在下层放置,而灭菌有难度的大包会在上层放置,这样做有助于蒸汽进到里面而让空气及时排出。
器械类型不同,灭菌方式也不一样。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a94c5d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9.png)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医疗器械的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前提,清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灭菌效果。
在清洗前,应先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人用过的器械携带致病因子的传播。
同时,清洗必须彻底,特别是对器械上的血迹应进行彻底刷洗,以保证灭菌后的器械干净无菌。
然而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人认为清洗前消毒太麻烦,对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害尚未认识到。
二)灭菌方法选择问题:灭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使用情况、污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低温氧化乙烯灭菌、紫外线灭菌、臭氧灭菌、过氧乙酸灭菌等。
但不同的灭菌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如高温高压灭菌不适用于热敏性器械,低温氧化乙烯灭菌可能对人体有害等。
因此,在选择灭菌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三)灭菌后包装问题:医疗器械在灭菌后,应立即进行包装,以保证其无菌状态不受污染。
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以避免器械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同时,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破坏器械的无菌状态。
二、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技术的应用与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断有新的消毒灭菌技术和方法被引进和使用。
例如,超声波清洗技术、等离子体灭菌技术、蒸气过氧化氢灭菌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为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总之,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是保障医疗质量和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在处理污染医疗器械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精神进行处理,注意清洗前消毒和清洗彻底等问题。
同时,在选择灭菌方法和进行包装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操作。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消毒灭菌技术和方法被引进和使用,为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医疗器械清洗和灭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器械污染和灭菌不彻底。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全解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5bd2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a.png)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全解县人民医院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以下术语和定义: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1.1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1.2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1.3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1.4终末漂洗:用软洗、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处理的过程。
1.5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1.6清洗消毒器: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2.基本原则2.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被感染体、气性坏疽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的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2应根据WS 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2.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的规定。
2.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2.5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 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6 在使用设备、药械及耗材时,必须遵循国务院卫生执行部门的相关规定,并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操作和使用。
3、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3.1 回收3.1.1 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
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放置在封闭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
对于被感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朊毒体、气性坏疽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3.1.2 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应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3.1.3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并保持干燥备用。
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规程
![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7e6867d6c85ec3a86c2c54d.png)
1 政策根据国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此规程,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遵照执行。
2 目的保证患者安全,预防和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标准3.1 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3.1.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3.1.2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3.2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3.2.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常用物品清洁消毒灭菌方法见附件1-1、1-2和附件2。
3.2.2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消毒供应室感染管制政策》中的要求。
3.2.3医院遵守低效和高效消毒的专业实践指南,选择最适合被消毒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方法。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3.2.3.1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3.2.3.2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2.3.3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3.2.4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3.2.4.1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3.2.4.2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2.4.3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3.2.4.4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2.4.5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常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
![常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c102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8.png)
等离子体低温灭菌不适用的物品
× ×过氧化氢等离子穿透性差,复杂结构的物品, 尤其是带管腔的物品(如导管、细腔内 镜、软式内镜等) ;拥有小于3 mm孔洞的长管道以及死角器械;器械的长度大于 400mm; × ×由于有较强氧化性, 任何含有金属铜材质管腔或者铜合金材质管腔的器械不能进行灭 菌; × ×由于水对等离子有很大影响, 任何没有完全干燥的器材(械)、液体、油剂、粉剂、 液体吸收性材料, 或带有液体吸收性材料的器械均不能进行灭菌等, 并且成本高; × ×棉纤维制品、亚麻制品、手术缝线及纸张类物品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
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 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的消毒方法如下: • 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 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 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 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
常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CONTENT
CONTENTS
1 消毒灭菌的概念 2 如何消毒灭菌 3 相关医疗器械
01
PART
消毒灭菌的概念
PART 01
概念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 和终末漂洗。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e1937f503d8ce2f01662382.png)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标准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标准1 压力蒸汽灭菌 1.1 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1.2 压力蒸汽灭菌器: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1.3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灭菌原理: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到达灭菌。
〔2〕灭菌方法:〔略〕1.4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1〕灭菌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
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 ),温度达 132℃或以上,开始灭菌,到达灭菌时间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枯燥。
根据一次性或屡次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二种,后者因屡次抽真空,空气排除更彻底,效果更可靠。
〔2〕灭菌方法:〔略〕〔3〕考前须知:〔略〕1.5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可分为: 下排气,预真空和正压排气法三种。
其灭菌参数如时间和温度由灭菌器性质、灭菌物品材料性质(带孔和不带孔)、是否裸露而定(见表 3 -1)。
一般灭菌时要求灭菌物品裸露。
为了加快灭菌速度,快速灭菌法的灭菌周期一般不包括枯燥阶段,因此灭菌完毕,灭菌物品往往是湿的; 为了防止污染,不管是否包裹,取出的物品应尽快使用,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1.6 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按《消毒供给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WS310.2-2022 执行〕1.7 灭菌后处理(按《消毒供给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WS310.2-2022 执行〕2 干热灭菌 2.1 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灭菌。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8d9001801f69e314232944d.png)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三、术语和定义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
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四、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 应根据WS 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310.3的规定。
诊疗器械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郑晓澜(2012.3)
![诊疗器械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郑晓澜(2012.3)](https://img.taocdn.com/s3/m/43fbcfdd50e2524de5187ee9.png)
• 监测部位: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 • 监测方法:目测(为主)、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隐血试验法、ATP生物莹光法等。
清洗质量监测
•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 应除锈。
• WS 310.2—2009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清洗质量的监测
• WS 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 准
诊疗器械及物品清洗质量控制
• • • • • 清洗的概念 清洗的重要性 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 清洗方法 清洗质量监测
清洗的概念
• 清洗cleaning
• 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 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 洗。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 监测要求:
• 日常监测 :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 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 定期抽查: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 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 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或指导手册;
清洗质量的监测
• 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 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 册进行校验;
• WS 310.3—2009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 准
清洗质量的监测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 监测要求:
•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 •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 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 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 B.1.2 注意事项
• • • • • B.1.2.1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B.1.2.2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B.1.2.3 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B.1.2.4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B.1.2.5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 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 • B.1.2.6 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1fefdef705cc17552709ea.png)
⑵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 起灭菌,若将不同类物品装放在 一起,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 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⑶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相 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 置换空气;
⑷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 ,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 属物品放在下层,织物包放在上 层; ⑸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将筛 孔的盖打开。
2、包装: ⑴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 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市售 的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盆,不得用 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 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常用的有储物槽(盒);
(2)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 30cm×30cm×25cm ; 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 超过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公斤, 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 剂的灭菌。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 菌器因所抽负压较强,可使瓶内 液体溢出,因此不能用于瓶装液 体的灭菌。
(三)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 、清洗:灭菌前应将物品彻 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 燥并及时包装。清洗不彻底是灭 菌失败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接触 脓血便的物品污染严重,不容易 清洗,有机物残留影响了灭菌效 果。对于污染的医疗器械处理程 序应该是先消毒、再清洗。
医院的无菌器材中心供应室 往往将之作为灭菌的首选方法。 主要用于对耐热、耐湿物品的处 理。因此,正确的掌握压力蒸汽灭
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对保证灭菌效果,减少医院性感染 是非常必要的。
(一)压力蒸汽Biblioteka 菌的分类根据排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大类。手 提式、立式、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均 属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https://img.taocdn.com/s3/m/0cec79f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a.png)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必要及关键措施。
医疗机构环境及物表的清洁,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对防止院内感染、致病微生物的交叉传播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物品及环境,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1.走进病房,你是否会闻到一股消毒剂的味道,看到保洁人员在认真地对病区内的桌椅、地面进行擦拭消毒,你会不会有疑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消毒剂,病区内物品和环境应该如何进行清洁消毒?2.病人使用后的止血带、湿化瓶、手术器械等物品,是怎样进行处理的?运到哪儿进行处理?选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各类处理方式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科普课堂。
一、概念上的区别:《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中对以下名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二、作用水平的区别:1.清洁:去除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污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物表的清洁一般可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去除肉眼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清洁可能不会杀死细菌和微生物,但它会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并有助于降低传播污染性微生物的风险。
2.消毒:重点是消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消毒在方法上是讲究的有选择的,不能“一刀切”和“滥杀无辜”。
消毒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但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总量和它的生长速度,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或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物品先清洁再消毒,消毒效果会更好。
3.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残留在物品上的难以杀灭或清除的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全部杀灭,重点是无差别的“不留活口”。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三篇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aa3aa649649b6648d747a3.png)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三篇篇一: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bce4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1.png)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为了遵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制定了本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和安全。
一、消毒灭菌应遵循的原则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4.禁止用消毒液保存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及时取出,用清洁或灭菌水冲洗干净后,控干保存。
5.用于消毒灭菌处理的及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在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时,如擦拭门窗、桌椅等时应备两桶,一桶装放清洁抹布、一桶装放使用后的脏抹布,脏污时随时更换,用后终末消毒。
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
7.连续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消毒灭菌标识。
二、各类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引流管、引流瓶等(一用一灭菌)、三联瓶(一周灭菌二次)。
2.煮沸消毒法:暖水瓶塞(终末消毒)、奶瓶、塑胶奶头、毛巾、配奶器等(一用一消毒)、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3.干热消毒:油、粉、膏等首选,玻璃、搪瓷等耐高热物品也可选用。
4.清洗:这些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虽然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在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会造成危害。
这些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如:口罩、隔离衣(一用一消毒,浸湿或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如有特殊要求可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工作服、床单、被套、枕套、帽子、血压计袖带等(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或清洗)、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制度
![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ae50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f.png)
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制度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是医疗机构对临床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正确地实施清洁消毒和/或灭菌处置的规范性要求,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诊疗器械和物品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相关规范要求加强对临床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正确实施清洁消毒/灭菌处置。
(二)根据可复用的诊疗器械/物品感染风险分级,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各式的清洁,低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和或灭菌等。
(三)操作人员做好职业防护,配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品,(四)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五)使用过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先进行彻底清洗再实施消毒灭菌处置。
针对特殊感染性疾病(气性环疽、朊毒体等)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灭菌处置前应当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按照相关疾病国家最新感染控制指南执行。
(六)建立针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规范和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和反馈。
(七)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器械/物品符合管理要求,一人一用一废弃,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前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
(八)消毒灭菌产品要符合相应生产与使用的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批准的使用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
(九)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符合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好过程和结果的监测,建立并执行质量追溯机制和相应的应急预案。
(十)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采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的管理方式,一般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初步预处理后直接放入器械回收箱;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品,直接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包装后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置,各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处置。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原则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8d29b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6.png)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原则本文通过在等级医院评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全国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监测项目调查研究,梳理基层医疗机构在清洁消毒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有针对性给出解决措施。
一、清洁、消毒与灭菌的现状与问题实际检查结合全国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监测项目提供的数据,列出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消毒清洁、消毒、灭菌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2016年之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方法有肉眼裸视法和放大镜法,此两种方法监测效果不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016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发布之后,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首选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器械。
(二)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2016年之前的数据显示,生物监测合格率97.5%,温度监测合格率74.7%,时间监测合格率仅为64.6%,侧面反应灭菌效果监测不佳。
(三)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监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设备普通生物监测合格率为99.3%,PCD生物监测的合格率仅为91.9%。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只有以上两种评价灭菌效果的方法,且灭菌合格率较低。
(四)卫生手效果监测监测显示2007年-2016年共监测的9891份样品,合格率为75.7%,菌落总数中位值为1.8cfu/cm2,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细菌为0,有理由怀疑在手卫生监测中存在监测方式或采样方法或实施方面的一些问题。
很多医院感染病例暴发大多是由于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所引起,如:1.2005年安徽宿州眼球事件,10名患者在安徽宿州市市立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名患者单眼眼球被摘除。
2.2012年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维吉尼亚梅森医学中心有32位病人被确诊为因接受ERCP而获得感染,导致30%的患者因感染死亡。
3.2014年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的Advocate Lutheran综合医院有29人应接受ERCP治疗后,获得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NDM)耐碳氢霉烯的肠杆菌(CRE)感染。
医疗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要求
![医疗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85115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1.png)
医疗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要求清洗要求
* 手工清洗时,应使用中性或碱性清洗剂,不得使用酸性清洗剂;
* 使用清洗剂时,应先清洗物品表面,再将物品浸泡于清洁剂中浸泡30分钟以上,洗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刷子或喷枪等工具清洗;
* 清洗完成后,应充分漂洗,不得有清洗剂残留。
消毒要求
* 临床使用的器械应实行分类管理,按照适宜消毒的要求进行预处理;
* 消毒时应使用适宜的消毒剂,消毒剂应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
* 消毒方法分为热敏感性物品、热稳定性物品两类,消毒时间和温度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 消毒完成后,应立即清洗、漂洗干燥。
灭菌要求
* 灭菌处理必须在物品彻底清洗、无菌处理后进行;
* 灭菌方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案,如常规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臭氧消毒等;
* 灭菌时间以及温度、压力、湿度和气体含量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 灭菌物品应在符合条件的灭菌中进行密封承装;
* 灭菌结果应通过化学和生物监测手段验证。
以上为医疗用具清洗、消毒、灭菌的要求,请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保障医疗安全。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27e92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e.png)
----预真空、脉动真空、下排气、快速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 麻醉器材、内镜等用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戊二醛10 小时浸泡
手术用敷料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凡士林纱布、纱条:干热灭菌(160℃,h)
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方法:碘类消毒剂、醇类、酚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复 方。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 的方法。
方法:通风换气、冲洗、单链季铵盐(本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 金属离子。
2.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压力蒸汽灭菌后处理:检查灭菌效果,标明灭菌 日期,登记完整,物品储存在密闭橱柜中,离地 20-25cm,离顶 50cm,离墙5cm,保存日期 10-14天,潮湿多雨要缩短。
2.干热灭菌
适用范围:耐高温物品 分类:烧灼、干烤 时间:160℃,2h;170℃,1h;180℃,0.5h 注意:物品要清洗干净,玻璃制品保持干燥,40℃ 以 下 再 开 箱 , 物 品 小 于 10*10*20 , 粉 剂 厚 度 小 于 0.635 cm,凡士林纱布小于1.3 cm。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与破损 组织皮肤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手术器械、透析器、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活 检钳
中度危险性物品:和破损皮肤黏膜接触。 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压舌板、体温表 低度危险性物品:直接或间接和健康无损的皮肤接
触。
毛巾、便器、餐具、被褥、听诊器、血压计
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3.紫外线消毒
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724bc330912a21614792948.png)
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概念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然物过程。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 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概念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大多数细菌芽孢。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支杆菌。
低水平消毒: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支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
概念物品分类:(斯波尔丁分类法)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手术器械、穿刺针等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胃肠镜、气管镜、喉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听诊器、血压计、生活用品。
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浓度、时间及方法。
3.定期更换。
4.消毒灭菌前的准备。
5.消毒灭菌后的处理。
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的分类: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分支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胞。
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immersion)擦拭法(rubbing)喷雾法(nebulization)熏蒸法(fumigation)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 应根据WS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指引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dc6acd1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7.png)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指引
1
2
3
4
5
6
7
10
11
12
13
备注:
1、本规定是通用版,各科室应按照本科室的区域划分并参照相应的制度所规定的清洁、消毒频率进行清洁、消毒。
2、对于传染病科、急诊科等特殊区域或接诊传染病、感染症病人后,使用的消毒剂浓度请按消毒剂的产品说明书执行。
3、请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贵重物品、器械进行清洁、消毒,以免损坏物品或器械,造成浪费。
4、本规定没有涵盖的物品、器械请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
5、采用浸泡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使用前必须以专用的消毒剂浓度测试纸检测浓度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14。
医疗机构常用物品消毒方法及医疗废物处置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常用物品消毒方法及医疗废物处置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2d7f57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d.png)
七、诊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清洁工具 拖把
清洁:清水清洗 消毒与灭菌方法:①清洗机类清洗(程序包括
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②含氯 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 干燥备用。 注意事项:分区使用
七、诊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洁:清水清洗 消毒与灭菌方法:①清洗机类清洗;②含氯
五、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
• 按生产厂家的指引,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 灭菌。
• 灭菌过程中,消毒员应严守工作岗位,密 切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和各种仪表的运转情 况并记录。
五、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
• 灭菌完毕后卸载:
冷却:用出炉车将已灭菌物品拉出,冷却 时间>30min,冷却时避免放在冷气及空调 出风口下方,禁止用手触摸各灭菌物品。
再次核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是否正确;标签 标识是否清晰、正确、完整,准确无误后选择合 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使用无纺布、皱纹纸或棉布包装器械,应根据包 的大小选择适宜尺寸的包布。若使用棉布做外包 装应每次清洗,保证包布清洁干燥、完整无损、 无补丁;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 装材料分2次包装并使用专用胶带捆扎;敷料包重 量不得超过5kg,器械包重量不得超过7kg;敷料、 器械应分开包装,严禁混放于一个包内;待灭菌 包包装严密、松紧适宜。
毒擦拭。
七、诊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地面
清洁:湿式清扫
消毒与灭菌方法:必要时含氯消毒液 500mg/L拖地
更换频率:①每日湿式清扫2次以上;②有 污染随时清扫消毒。地面被呕吐物、分泌 物或粪便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使用 消毒剂覆盖消毒。
注意事项:①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②拖把要有明显标识,专区专用。
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科普
![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39a3e5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科普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接触致病细菌所致,感染的途径包括:接触传染、飞沫传染、空气传染、呼吸道传染等。
科学规范进行消毒、灭菌操作,能够有效截断院内感染的传播渠道,是防止院内感染最基本的方法。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洁、清洗、消毒和灭菌的定义。
清洁(cleaning):是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也是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必要步骤。
常用方法有水洗、清洁剂或去污剂去污等。
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由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四个步骤组成。
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前期过程,没有彻底全面的清洗,则无法确保有效的消毒和灭菌,所以清洗一般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用清水及洗涤剂等物理方法把物品表层污渍去掉,不过必须强调的是,清洗只能消除或减轻物品表层的微生物,无法将其杀死。
消毒(disinfection):主要是指人们用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等手段对致病细菌加以消灭或清除的过程,消毒可以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有害物质的数量减少,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就目前情况来讲消毒主要包括三类:随时消毒、预防消毒和终末消毒。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小生物,包括致病或非致病微生物、细菌芽孢以及真菌孢子等。
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及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无微生物存在,无芽孢存在。
经过灭菌处理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被称之为无菌区域。
二、常用的医疗用品,按照其造成感染危险程度的高低分为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清
洗
(二)设备、设施的配备与洗涤 介质选用
1、设备、设施的配备
• 标准”规定的必配设施、设备:超声波清洗装 置、 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 枪、 压力气枪、干燥设备等 • “标准”规定的选配:机械清洗消毒设备 • 倡导机械清洗
三 .清
洗
(二)设备、设施的配备与洗涤 介质选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在美国,每年要完成2700万台外科手术和更多 的侵人性医疗操作。每年至少要进行1000万次胃 肠道内窥镜检查。所有这些医疗操作的一个主要 的危险在于它们可能引入感染。如果医疗器械消 毒或灭菌失败,可增加传染性因子在人与人之间 传播的危险和环境中病原体的传播。 为了确保不通过医疗和外科手术器械传播感染 性病原体给患者,对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非常 有必要的。
四.消毒
医院消毒剂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 选用有卫生部批件的产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 选用具有相应杀菌能力的消毒剂 3 保证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及应用浓度 4 保证作用时间 5 注意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 6 按时更换消毒液与清理其容器 7 避免对物品损坏与对人员伤害 8 准确地检测效果
四.消毒
1.半关键性器械的消毒
八.灭菌
环氧乙烷
优点 • 非常有效 • 穿透性好 • 许多医疗器械可用 • 过程容易控制和监测
缺点 • 欧美有排放限制 • 对人体有毒 • 灭菌过程较长
八.灭菌
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
三 .清
洗
(三)方法和程序
2、手工清洗方法与步骤
三 .清
洗
(三)方法和程序
2、手工清洗方法与步骤
• 注意:①个人防护②专用器械清洗水槽、专用酶、 专用的刷子或海绵,用后消毒③手工清洗应将器 械轴节完全打开,复杂组合器械应拆开④流动水 冲洗,在清洗液面下洗刷,防止产生气溶胶
三 .清
洗
(三)方法和程序
三 .清
• • • •
•
•
(二)设备、设施的配备与洗涤 介质选用 2、清洗消毒介质的选择 “标准” 对清洗消毒介质供给的相关要求: 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种类,适当选用碱性清 洁剂、中性清洁剂、酸性清洁剂、酶清洁剂等 清洁剂,清洗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 蒸馏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 定;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μ S/cm(25℃) 消毒剂:首选热力消毒,其次是化学消毒或酸 化水消毒 保证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和质量
重复使用 的器械 和物品
二.分类
耐热、耐湿 的器械 和物品
精密、复杂 的器械
• 对物品进行清点核查 • 注意个人防护
机器清洗
手工清洗 后机器清洗 或手工精洗
三 .清
洗
(一)为什么要进行清洗?
• 去除热原, 降低发热反应 • 大大降低生物负荷 • 减少腐蚀性 没有适当清洁大多数消毒 和灭菌过程将失败! 不能通过提高灭菌参数而 降低清洗效果!
三 .清
洗
(三)方法和程序
4、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清洗方法与步骤
• 1.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等病人用后器械:先高水 平消毒后,再采用机械或手工清洗方法进行清洗。 • 2. 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疑似或确诊阮毒体感染 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 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 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 lmol/ L 氢氧化纳溶液内作用60min ,再134℃高压 灭菌18分钟,或者132℃1小时。
七.包装
• • • •
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示等步骤 1、包装材料的选择 “标准”要求 选择范围: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 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GB/T 19633的要求
七.包装
• 纺织品还应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 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 去浆、去色;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 • 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 如符合ISO或欧洲相关标准的灭菌包装材料可参考 选择使用
七.包装
• 4.关于灭菌包装方法的注意事项 •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 敷料应分室包装 •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 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 包装的体积、重量要要符合要求
八.灭菌
蒸汽灭菌
优点: • 无毒 • 过程容易控制和监测 • 不贵 • 快速 • 受有机物、无机物的 影响小
缺点 • 不适于不耐热不耐湿 物品 • 为高压容器
注意:处理传染性较强 的物品时应使用排气 管有滤器的灭菌器
八.灭菌
快速灭菌
• 裸露的物品132℃3分钟 • 立即使用 • 对严重的感染物、移植物的灭菌不到万不得已不 可用 • 每次都需要过程监测,需要化学和生物监测 • 不要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使用快速灭菌
保证医疗用品灭菌的质量,重点在消毒供应中心!
• • • •
供应室必须: 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组织 逐步完善和落实系统的工作制度 逐步实现全程质量追溯制度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操作流程
清
回收、分类 缓 冲 间 灭菌
贮存
包装
污染区
检查保养 清洗、消毒
洁
缓 冲 间
清洁区
发放
区
干燥
一.回
收
• 1.使用后简单处理与分类(使用科室) • 2.密闭运送 • 3.特殊病原体污染,双层密闭包装,单独 处理
三 .清
洗
(三)方法和程序
• 除以上4类感染以外,其余病人用后物品均先清洗 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 注意事项:
• ①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制度②运送器械 的用具必须彻底清洗、消毒 • ③使用的清洗剂必须一用一换
四.消毒
•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方 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 % 乙醇、酸性 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 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 • 常用的消毒方毒
美国的高水平消毒剂
• • • • • • •
戊二醛≥2.0% OPA 0.55%(12min) 过氧化氢7.5% 过氧化氢1.0%加过氧乙酸0.08% 过氧化氢7.35%加过氧乙酸0.23%(15min) 含氯消毒剂 (hypochlorite) 有效氯650-675ppm 戊二醛1.12%加酚1.93%(20min,25℃)
• 肺组织和胃肠道等的完整黏膜对普通的细菌孢子 引起的感染是具有抵抗力,但它们对其他的生物 体如细菌、分支杆菌和病毒是易感的。呼吸治疗、 麻醉设备、内窥镜、喉镜叶片、食管压力测量探 测器、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和膈固定环都属于 这个类别 • 运用湿式巴氏消毒法或化学消毒剂对半关键性器 械进行高效消毒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 消毒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影响因 素都可导致消毒失败或使其效果受到限制。经证 明,下面这些因素可影响消毒和灭菌的效果: • 消毒或灭菌前物体的清洗,存在无机和有机物质 的量,微生物污染的类型和水平,灭菌剂的浓度 和暴露时间,物体的属性,生物膜的存在,消毒 过程的温度和pH值,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灭菌过程 的相对湿度等。
• 关键性器械必须灭菌,因为该类器械被任 何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芽孢,则可导致 很高的感染危险。
八.灭菌
• 处理关键性器械,如果器械耐热,则推荐使用压 力蒸气灭菌,因为这种工艺可达到最大的安全范 围。处理对热和潮湿敏感的器械需要运用低温灭 菌技术(如氧化乙烯,过氧化氢气态等离子体,过 氧乙酸、低温甲醛)。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化学 消毒剂,只有在其他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才使用。
七.包装
• 2、包装设备、设施的利用 • ������ 打包台
• • • • ������ ������ ������ ������ 带光源放大灯 绝缘性和导电性能测试装置 纸塑封口机 包装标识打印设备
七. 包装
• 3、包装材料的使用 • 纺织包装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 检查无破损,闭合式包装 • 医用皱纹纸和无纺布一次性使用,闭合式包装 • 纸塑袋为自封口式或热合式密封包装 • 硬质容器的使用与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 说明或指导手册,密闭式包装 • 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手 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方法时,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 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 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七.包装
• 4.关于灭菌包装方法的注意事项 •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 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 • 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 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 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 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有化学指示卡
八.灭菌
五.干燥
避免再次污染
六.检查与保养
• • • •
1.日常检查 监测时间:在每日检查包装时进行。 采用方法: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效果评价: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 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六.检查与保养
• 2.定期抽查: •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 菌包内所有物品的清洗质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 监测方法: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 效果评价: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 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 为何超声波清洗设备是必配清洗设备? • 28KHz-100Khz的超声波震动功能可有效剥离 或松化硬质器械(含管腔)上残留的污染物 (甚至生物膜),降低后续的清洗难度 • 仅通过超声波清洗不能独立完成终末清洗,但 用于机器清洗或手工清洗的前期处理,既可弥 补其清洗缺陷又可降低其清洗难度,保证器械 清洗的彻底性 • 超声波清洗设备技术较成熟,市场上可供消毒 供应中心选择的产品和价格都较多,中小医院 容易接受 • 普通超声波清洗设备功能都较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