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镍基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1.镍基耐热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镍基耐热合金是最重要的一种高温合金。随着喷气技术和新型动力机械的发展,在飞机、火箭、造船、煤碳地下气化和热能利用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1)合金元素在镍基耐热合金合金相中的分布和作用
镍基耐热合金是在高温、高压、高速和强烈的腐蚀环境下工作的,既要求高的强度和抗蠕变性能,还要求优秀的抗氧化和燃气(热)腐蚀的能力,是合金化
但固溶强化作用最强的元素是W、Mo、Cr、Al 在γ相中溶解度较小,但固溶强化作用却很强,Fe、Co、V、Ti 的固溶强化作用较弱。W 和Mo 等能提高奥氏体的原子间结合强度,降低层错能,阻碍位错的横(交)滑移,不仅它们本身的扩散系数低,在900℃还能降低Cr 和Ti 的扩散系数,故能强烈提高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另外,固溶于基体中的W 或Mo 还能促进γ′相的沉淀,增大基体的晶格常数,调整γ-γ′相间的错配度,形成晶界碳化物,对合金的抗蠕变性能也起积极作用。Cr 也起固溶强化作用,但更主要的作用是改善抗氧化性能,形成的碳化物对晶界强化也有贡献。
Ni 基耐热合金的主要强化相是面心立方晶格的A3B(Ni3Al)型化合物γ′相,主要合金元素是Ti 和Al,化学式是Ni3(Al、Ti),有Co 存在时可用(Ni•Co)3(Al•Ti)表示。γ′相的晶格与基体γ相相同,错配度很小(0.05~1.0%),界面能极低,两者间能长期保持共格关系,故有高的高温稳定性,γ′相不易吞并长大。γ′相另一优点是强度随温度的升高(800℃以下),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塑性也较高,不会出现严重脆化现象。这点与碳化物强化相不同,不会因形成σ相Laves 相而引起脆化现象。另外,位错切割γ′相时,产生同原子间键和反相畴界(APB)而使反相畴界能升高,对合金的沉淀硬化也有贡献。进入强化相γ′中的元素除了Ti 以外,还有Co、Fe、Nb、Ta、V 或W、Mo 等,其中带负电性的Co 或Fe 等主要代替Ni 而进入A3B 化合物的A 组元,带正电性的Ti、
Nb、Ta、V 等多代替Al 而进入组元B 中。这些元素对组元A 或B 置换的结果,γ′相的组成更加复杂,特别是W 和Mo 的进入,对γ′相的HB 和“APB 能”的影响更大。晶界强化元素中碳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Ni 基耐热合金通常均含有0.05~0.2%C(表1-10),能与活性元素和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一次碳化物MC。MC 在热处理或工作温度中能发生下述反应
MC +γ→M 23C6 +γ′或 MC +γ→M6C +γ′
通过这种反应生成的M 23C6 和M6C 型低碳化合物仍分布于晶粒间界,能阻碍晶界滑移和提高断裂强度。另外,生成的γ′相均包覆在块状M 23C6 或M6C 型脆性碳化物周围和分布于晶界两侧,形成塑性较好的包覆层,有利于高温性能的提
表面活性元素B、Zr、Ce(RE)是众所周知的晶界强化元素,形成Cr23(B、
Ce 同时加入,能更有效地延续沿晶断裂。Mg 和RE(La 和Nd)对持久强度和塑性也有明显的影响,Ni-21.5Cr-33.5Co-4Mo-2Nb-2.5Ti-0.2Al-0.05C 合金加入0.049%Mg,持久寿命(650℃,700MPa)可由155h 提高到422h,δ由9.5~17%提高到28%。铪(Hf)对Ni基合金室温和高温机械性能的提高作用也极明显,Udimet 合金(Ni-15Cr-18.5Co-5.2Mo-3.5Ti-4.25Al-0.05B-0.15C)加入
1.3-
2.0%Hf,在760℃的持久寿命可成倍的提高。
Ni基合金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主要靠氧化物形成元素Cr 和Al 来提高,Ti也有一定的作用。Cr 形成的富Cr2O3 保护膜,合金元素的阳离子空位少,能限制金属原子向外扩散和O、N、S 及其它腐蚀性气体向合金内部的扩散速度。所以合金的Cr 含量≥20%,才有高的抗氧化性能。Al 能形成富Al2O3 保护膜,抗氧化性能特别高,因此,Al 是高温合金沉淀硬化和抗氧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杂质Mn 应≤0.07~0.5%,Si≤0.60~0.8%;P、S、N 和O 等更应严加限制。
(2)工业用镍基耐热合金的合金化
Ni 基耐热合金是在Ni-Cr 合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Cr20 合金在1000~1100℃仍有相当高的抗氧化能力,室温强度也不(表1-11),但在800℃的持久强度(σ100)却很低,几乎与纯Ni 相同。加入少量Ti 和Al,抗氧化能力不变,但高温强度却显著提高,这就是抗氧化的耐热合金GH3030。
GH3030 合金的Ti 和A1 含量分别提高到2.5%和0.75%,γ'相的体积分数增高,可以热处理强化,就变成了“尼莫尼克”(Nimonic)型合金GH32。GH32 合金再加入0.005~0.015%B 和0.1%Ce,晶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就变成了GH4033。
Nimonic 合金GH32 加入难熔金属W、Mo 或Nb,使之进一步固溶强化,提高再结晶温度,阻止γ'相吞并长大,耐热性也随之提高。这就是复杂合金化的耐热合金GH4037 和GH3039。GH4037 还提高了Al 含量,热强度和抗氧化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加入的V 对强度的影响不大,但能改善锻造性能。
Co 是奥氏体形成元素,除了降低层错能,起固溶强化作用外,还能促进γ'相的沉淀,阻碍γ'相长大,改善热加工性能、塑性和冲击性能。Ni 基耐热合金的Co加入量一般控制在10~20%,英美的大多合金均加入Co,苏联的多数合金不加Co,只有工作温度>950℃的合金才加入Co。我国早期研制的合金(GH3030、GH32、GH4033、GH4037、GH3039 等)不加Co,但新研制的合金如GH4049 等均加入13~22%Co,以提高耐热性和工作温度。
GH4049 是含Co 合金的代表牌号,是合金化程度很高的合金。除了加入14~16%Co,还加入大量固溶强化元素W 和Mo,形成γ'相的Al 也增高,还加入晶界强化元素B 和RE(Ce)以及改善锻造性能的V。GH4049 的组织也极为复杂,加Co 显著增加了(Ni,Co)3(Ti,Al)相的体积分数,还能形成碳化物(M6C)和硼化物(Me3B2)。但主要强化相是γ',有大小两种尺寸分布于晶粒内部,大者为方块状(300~350nm),小者为球形(60~100nm),其次是碳化物M6C,呈细小的链状分布于晶粒间界内。
Cr 是改善合金抗氧化性能的主要元素,1965 年以前发展的合金含Cr 量较高(19~22%),但随合金化程度的提高,为了避免出现σ相,Cr 含量已被降低到10%左右,合金的强度虽然不断提高,但抗氧化和燃气腐蚀的能力却显著降低。为了解决合金的抗热腐蚀问题,国外又发展了高Cr 合金(>20%或>30%Cr)。国产合金Cr 含量的变化也大致如此。从GH3030 到GH4170 合金的Cr 含量均为18~22%;但Cr 在GH4037合金中则降低到13~16%,在GH4049 合金中降到
9.5~11%,在GH151 合金中降低到9.5~10.5%;而GH3044 合金中Cr 又提高到23.5~26.5%,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GH3044的Ti、A1 含量很低,不能热处理强化,只依靠W(13~16%)的固溶强化。
Ni 基耐热合金的高温强度主要靠γ'相的弥散硬化,为了发挥γ'相的强化作用,Al和Ti 的总含量或(Al+Ti+Nb+Ta)的总含量不断增加,国外的高性能Ni 基合金。(Al+Ti)总含量已≥10%,(Al+Ti+Nb+Ta)的总含量已>16%,γ'相的沉淀量已高达60~70%。
所以,合金的持久强度也是随强化相形成元素或γ'相的增多而不断升高。国产合金GH4033 的(A1+Ti)最高总含量只有3.8%,但发展到GH146 和GH118 则
高温合金一直采用W、Mo 同时加入的办法,英美早期发展的合金只加Mo,后期发展的合金W、Mo 同时加,甚至于单纯加入大量W。(W+Mo)的总加入量也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W+Mo)=10~15%较合适,也有人认为(W+Mo)=6~9%,W/Mo>2 为好。英美新发展起来的合金,W/Mo≥5,(W+Mo)=13%。我国的高温合金是吸收苏、美、英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多数合金(GH4037、GH4049、GH3128和GH151 等)是W、Mo 同时加,有的合金只加Mo(如GH146、GH143、GH118 等),也有的合金只加大量W(如GH3044、GH170 等)。国外的实验结果表明,(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