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重力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重力的概念:结合地球的吸引力,解释重力的定义。

3.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变化规律。

5.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介绍重力加速度的定义和特点。

6.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总结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思考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熟练运用重力计算公式。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重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反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重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以保证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重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new)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重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new)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

2)。

3、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法表示拉力.图示法示意图法(二)、重力(自学归纳)1、定义: .2、重力的大小:根据公式G=计算,g是 .3、重力的方向怎么描述?。

4、讨论:什么是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1) 定义:.影响因素:。

(2) 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明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3. 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

2. 难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

3.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重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知识。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探讨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实例分析:运用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物体悬挂平衡的条件等。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涵盖了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基本相互作用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教学。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能否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重力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发射、地球引力等。

2. 介绍重力与其他力的关系,如摩擦力、弹力等。

3. 引导学生关注重力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悬挂物体、测量工具、实验记录表格等。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范围,即地球表面及附近物体。

3. 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的。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重力作用范围的确定;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作用。

3. 采用讨论法,分析重力的作用范围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悬挂重物的绳子、秤砣、地球仪等。

2. 教学课件:重力概念、计算公式、作用范围等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探究重力概念:让学生用秤砣悬挂重物,感受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

3. 讲解重力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

4. 应用重力公式:让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

5. 讨论重力作用范围:引导学生分析重力的作用范围,地球表面及附近物体。

6. 讲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的。

7.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和应用。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范围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人教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须的预备知识。

在初中已经讲过相关的力学知识,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是高中力学学习的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分析什么原因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物体产生形变,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力的概念及力的图示方法,以回忆力的三要素为基点更全面理解了力,本节教材的例子源于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了解,学生对于力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力的例子已经有了广泛的感悟,但还不够全面,不科学,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有益于学生的理解,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过程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物理有用、有趣,领悟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认识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准备:课件器材:细线小球磁体小铁块小车橡皮球橡皮筋矿泉水瓶钢尺教学过程一、引题演示实验:用绳子吊着一个小球,让小球随着绳子在空中做圆周运动提出问题:小球为什么能跟着绳子转圈呢?(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力的概念活动探究一:从力的作用效果发现力学生演示实验1:拍气球,接气球,顶气球(让两名学生上讲台完成)观察发现:球,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均称为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分析归纳:人对橡皮球作用的结果,学生分组实验2:拉弹簧,手变钢尺,捏气球观察发现: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或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形变)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物体产生形变呢?分析归纳:人对弹簧,钢尺,气球作用的结果总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使物体发生形变(形状或体积的改变)3.力的表示符号及单位(板书)4.力的性质(1)力的物质性(2)感受力的相互性学生动手“做用手压桌面”观察发现:手压桌面的同时,感觉到桌面对手也有作用力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巩固深化力的相互性提出问题:手拿磁体吸引铁块,把铁块吸引过来,所以铁块受吸引力,而磁体不受铁块的吸引?演示实验:把磁铁放在小车上,铁块靠近小车观察现象:小车运动了小结:力的性质练一练1、(双选)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有力的作用C、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发生相互作用时,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5.力的三要素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呢?(1)手轻捏和重捏矿泉水瓶,效果一样吗?(2)回家时,看到一位老伯推着一车稻谷上斜坡时,你怎么做呢? (3)我们平时关门、开门时,是把手放在哪个位置呢? 分析归纳: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是矢量(联系x 、v 、a 都是矢量)6.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形象、完整的把力的三要素给表示出来呢? ﹤1﹥请同学阅读课文51页第六自然段﹤2﹥提问学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线段起点(或终点)→作用点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线段长度→大小箭头方向→方向﹤3﹥练一练 2 :受水平向右拉力200N (请画出它的图示和示意图)N ②沿力的方向且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出一条线段 ③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4﹥将该题力用示意图表示﹤5﹥提出问题: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有什么区别呢? 练一练3:(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用细线拴住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请做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分析归纳总结: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区别小结: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 4.力的表示板书设计1.概念:力是物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使体运动状态改变,使物体产生形变表示符号:F 单位:N力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布置作业:课本53页1题。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能够分析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重力的计算公式:F=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拉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重力的作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重力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重力概念: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定义。

3. 介绍重力计算公式:讲解F=mg公式,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4.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5. 分析重力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重力现象的观察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重力应用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重力与其他力的关系,如弹力、摩擦力等。

2. 探讨重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地球物理学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计、悬挂装置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实例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2.正确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二〕进程与方法1.知道看法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发生的效果末尾的;2.能经过探求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3.能经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结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经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浸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片面观察剖析效果的才干教学重点:了解力的概念、体会重力的发生缘由和特点教学难点: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温习讨论教学用具:锯条、橡皮条、粉笔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在初中你们曾经学过了力,明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二〕新课教学:1、力和力的图示1、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先生观察现象,是什么缘由招致这种变化呢?〔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缘由惹起这样的变化呢?锯条、皮筋的外形发作了改动,粉笔、书的运动形状发作了改动,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遭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植物体的运动形状,发生形变的缘由,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作形变。

〔2〕使物体的运动形状发作改动〔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

3、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效果:力可以分开物体而独自存在吗?〔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讨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干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相对的,在研讨不同效果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效果: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先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觉得〕〔2〕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doc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doc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难点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知识探究]一、力和力的图示[问题设计]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图1 图2(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如图1),小钢球靠近磁铁时;(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如图2);(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答案(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要点提炼]1.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延伸思考]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举例说明.答案不是.例如: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等.二、重力[问题设计]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要点提炼]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重心上.(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典例精析]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解析甲推乙的同时,乙也在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例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支撑书,B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都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力,即又是施力物体,C对;力是矢量,比较两个力是否相同,除了比较其大小还要比较其方向,D错.答案 C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2 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3答案如图所示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例3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答案 D[课堂要点小结][自我检测]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答案 B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物体在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他物体力的作用,即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A、D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只要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力,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误.2.(重力的特点)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答案 D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为G=mg.可见对同一物体(m一定),在同一地点(g一定),重力大小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选项A、B、C均错误,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3.(对重心的理解)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答案 D解析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C错误.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如图4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4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此题用2mm长的线段表示2N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 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N即可,如图丙所示.教案设计频道我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教案设计频道我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共5篇)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共5篇)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共5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

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1课时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观察足球场上运动员们踢球、传球以及守门员接球的动作。

教师:同学们说说运动员的这几个动作中,足球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1答:踢球是足球由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

生2答:守门员接球是足球由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

生3答:传球是足球运动方向的改变。

教师:之前我们学习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的?生答:速度。

教师:所以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是,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我们再看看之前运动员踢球的几个动作,也可以看到,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三种: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生答: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

教师:那么,这种运动状态的改变,我们就归因为‘力’的作用。

2、新课教学所以,从我们对足球的运动状态以及松枝的弯曲我们就可以得到力的定义了。

有没有哪个同学可以来总结一下力的定义?生答:力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6-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6-人教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

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

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

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

⑵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力的图示、示意图。

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⑷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⑸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⑹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⑺了解力的几种基本相互作用,会对不同的力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⑵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教学重点】重点:⑴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心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 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主要内容: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2.力的相互性:3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5 •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

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 ,门为除“1 ”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④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的字母或数值。

3•注意:①箭尾通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

②若在同一个图上作出不同的力的图示,一定要用同一个标度。

③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

力的示意图是为了分析受力而作,侧重于画准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上没有标度,线段的长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三、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相比,只要求在图中准确画出力的方向,表达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力即可,不要求准确画出力的大小。

四、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 如支持力、压力等)和场力(如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5)注意: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力,可以叫同一个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可叫动力,其作用效果可以相同。

同一个力,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用绳子拉小车前进,绳子对小车施以拉力,又叫弹力、动力等。

五、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1重力的产生静止释放的物体竖直下落。

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这众多的事例说明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不论是否与地面接触,都受重力作用。

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情况均无关。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即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沿重锤线向下。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不能将“竖直向下”理解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垂直于地面向下” 或“指向地心的方向” 。

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①在同一地点,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不过这种差异很小,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其重力大小恒定不变。

②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是G=mg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用kg;g是一个与地理位置有关的量,反映地球对物体作用力的强弱。

(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通常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 ,取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 8N。

③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其依据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或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特别注意:拉力或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是有条件(平衡)的;且不能认为拉力或压力就是重力,因力的性质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不同。

④重力的大小在一般情况下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学过“万有引力”就明白了)。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六、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弓I入重心的概念,就把实际作用于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等效地代替了,于是原来的整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代替,从而使研究问题大为简便。

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叫等效方法。

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它是在保证效果不变的前提下用一种简化的形式来替代原来的形式以使研究问题方便些。

注意:重心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更不能认为地球只吸引物体的这一点。

2 •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跟物体的放置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

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3.对于薄板状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位置,其依据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

七、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例一】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 •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对手作用。

D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例二】试说出右图所示的力F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盗【例三】在下图中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的图示。

【例四】如图:已知小球、物块的质量均为m,悬绳对小球的拉力________ N。

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是N。

如果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这种说法对吗?m【例五】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 、就是物体的重力B 、 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C 、 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D 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个表示对吗?【例七】如图所示为一空心圆球,内部装满水,若在其底部一小孔,水从中不断流出,则在此过程中,球和其中水整体的重心如何变化 ?课堂训练:1.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A 、浮力B 弹力C 、重力D 拉力E 、摩擦力F 、动力G 、阻力H 、压力I 、支持力J 、分子力2 .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两人合提一桶水,各用 80N 的拉力,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

3 .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 .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 .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4 .力是 ____________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 __________________ 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 _________________ 而独立存在的。

课后作业: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 、 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 、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 、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2. 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例六】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5.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6.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 . g=9. 8N/kg表示重力是9. 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

D.在地面附近,物体静止时与运动时,其重力大小是不变的。

7.—条放在地面上的长为L的柔软匀质粗绳,向上提其一端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__ ;长为L的均匀直钢管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抬起其一端使其与水平地面成30角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9.画出下面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为3. OX 106N的木箱。

(2)质量为8kg的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时(不计空气阻力)所受力的图示(g取10N/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