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课程结构是指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 体系中的价值、地位及相互关系。新课程结构的主要 内容:
(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 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 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 相结合的课程:品德、语数外、科学(或数理化)、 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以 及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科书(教材)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程的共同依据, 必须体现教法与学法的一致性,它的广度和深 度必须体现为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的一 致性。
第三节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 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2001年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 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 的系统工程。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
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规范性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是教师教 学工作指南,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说明部分,主要规 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及依据,教学进度以及 教学方法建议;二是本文部分,规定章、节、目(或课 题)的标题、内容要点、授课时数、规定评价的具体标 准细则,相应的实践环节和教学措施要求等。
(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 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二、课程的类型
(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它主要包
括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类课程,以及政治理论、 体育、外语类课程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生产实习、 实验、社会调查等也应列为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指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因 人而异自由选择的课程。选修课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限定选修课,又叫指定选修课。即规定学生必 须从所提供的选修课中选修其中的一组课程或是从指 定的各组中选修一二门课;另一种是非限定选修课, 又叫任意选修课,主要是一些深入研究类课程和扩大 知识视野类的课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需 要任意选修的课程。
(二)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它从整体上 规定着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任务、教 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 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课程计划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培养目标; (2)制定该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科目设置 及要求;(4)学科的开设顺序及课时分配;(5)学 年编制;(6)考核要求。
(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试行学分制。
(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 修课程,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 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如品德与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历史与社 会等课程。
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课 程或学科内容。如语文、数学和英语。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 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它的开发主 要是根据不 同教育阶段的性质和培养目
标,制定各个领域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 大纲,编写教科书。
第六章 课 程
内容要点:
一、课程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 三、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学目标:
1、能记住几种主要的课程定义 2、能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说明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及核心课程的利弊
3、掌握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动态 和发展现状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 课程的含义
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 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 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 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 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 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 课程。
学校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 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
(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
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 的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侧面;不仅包含有书本的知识内容,还 应该对学生各种课内外的活动作出明确的安排,不断地促进学 生知识与经验的结合。)
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 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 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和机械 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 能,即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