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八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的性质(全2课时)
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 2.2 轴对称的性质(2)教学目标1.会画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l的对称点,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让学生先从“做数学”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2.让学生们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教学重点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怎样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并根据这些点作出对称图形.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 自主先学:思考:如图,A、B、C 3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位置上.请你再找一个格点D,使图中的4点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二.探究交流实践探索一以其中的个别对应点为例,去掉网格线,你能找出点C关于直线AB的对应点么?点A关于直线AB的对应点有吗?(分类讨论点在线上与点在线外作对应点的方法).AC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实践探索二你能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么?如果直线l 外有线段AB ,那么怎样画出线段A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线段A 'B '?怎样画已知线段关于某直线对称的线段?怎样画已知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和根据,展开讨论,踊跃回答,并动手去做一做.实践探索三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实践探索四在图中,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AC 、BD .设它们相交于点P .怎样找出点P 关于l 的对称点Q ?提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也成轴对称.BCN问题1 在图2-11中连接AC、BD,画出它们的交点P,你能用折纸、扎孔的方法画出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点Q吗?问题2 你能用直尺和三角尺,根据“画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点A ”的方法画出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点Q.问题3 为什么EG和FH的交点就是与点P对称的点Q?三.交流展示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再来复述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先画对称轴,再画已知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的点;(2)先画已知三角形的各顶点的对称的点,再画出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三角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也成轴对称.四.小结与反思:课外作业: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1)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七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格纸,圆规,刻度尺,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成轴对称的图形?二者有怎样的区别?(二)自主探究[活动一]操作(个体活动)1.师生都拿出网格纸,将网格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或圆规在纸上扎出“14”这个数字。
(为了后面研究的方便,引导学生将“1,4”的转折点都扎在网格纸的格点上)再将纸打开后铺平。
C AC '12B 'E 'EBD F 34F 'D 'A 'l2.在全班展示操作活动的不同结果,利用多媒体演示结果。
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轴对称的性质教案【篇一:《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学情分析: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活动内容:(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的教学反思6篇
关于轴对称的教学反思6篇关于轴对称的教学反思6篇教学反思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回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挑战,识别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寻找解决方案和提出改进措施。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关于轴对称的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关于轴对称的教学反思【篇1】讲过[轴对称]这节课,我有了新的熟悉,以下是我的几点收获:第一、要明白课一开始复习对称轴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节课上每一处的教学设计的意图。
我想,在这里复习对称轴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本节课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做铺垫吧!第二、在我让孩子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这时老师可以指出我们今天钻研的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比如他们说黑板,课桌时,我可以适当的加以纠正“黑板,课桌的面是轴对称图形”!第三、开始让学生指出图形的对称轴时,不能只让她们简单地用手比划一下,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书上画一画,语言上的叙述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规范严谨。
比如说:中间那条线是对称轴,应该是“上下两条线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第四、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在操作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时”,老师一定要放手,主动权给孩子,重点要让学生说,,然后他们才会画。
先让学生找一对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从图中发明两条虚线相交之处有直角符号,直角符号表示两条虚线垂直,这样才会清晰地发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是垂直的关系。
接着再数一数点A和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与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这两个特征要给孩子时间去操作去发明去尝试,尝试才有发明,发明才有创新!耐下心来,总有学生会发明的!然后再找其他对称点,去验证这两个特征,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经过具体的操作,学生是发明不了的。
小学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难点:在作图中探索对称轴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两个轴对称图形、课件、课前小研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识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
根据图形的一半,猜出完整的图形是什么?(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预设1: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2:这些图形对折后都能重合。
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生: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索轴对称图形,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课题)师:刚刚我们复习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那它的对称轴在哪儿?预设1:折痕就是对称轴。
(师引导:谁还有不同意见)预设2: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师总结: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着重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师: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生:完全相同师:给你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打开课本82页上方,从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作出它的对称轴。
师:做完的同学用行动告诉老师。
师:在作图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用虚线,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二、小组汇报、合作探究1、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师:轴对称图形还有那些知识呢?课下,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在请把你的研究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其他组员要认真听,及时修改补充。
过后,每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汇报交流,现在开始。
师:刚刚老师也参与到几个小组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精彩,下面哪个小组上来汇报第一个问题?预设:大家好,今天由我来汇报第一个问题,先读题:通过数方格,我发现: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3个小格,这样的对称点还有无数个,例如点B的对应点叫点B’,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一个方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的地方?
3.示例1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题中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其中规律。
5.师生共同小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实践运用1.课件示例2:想一想:怎样画的又快又好?
2.分小组交流,探究画法。
3.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谈论后,用铅笔试画。
4.课件演示画图全过程。
5.总结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84~85页练习二十第1、4、5题。
2.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1.以身边的事物为媒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在实践操作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3.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2、83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各种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的过程,培养审美意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教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作图中探索轴对称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尺子,作业纸【教学内容】课前交流玩游戏:猜一猜,老师给你几个点,你来猜他能连成什么图形?上课一、唤起与生成1、复习旧知:出示游戏中我们在脑海中画出的这些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什么样的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像这样,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那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师:这只是我们目测的结果,我们来折一折,看。
(课件出示)3、谈话引入课题看来你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与轴对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与解决1、画对称轴其实刚才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看(出示)见过它们吗?那如果让你们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会画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号作业纸,从中任选两个图形,用铅笔和直尺,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要用虚线画。
生独立完成试画对称轴。
完成之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对照一下,你画的对吗?(出示)有什么发现吗?2、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
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补全轴对称图形既然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认识它。
今天老师要加大难度,我们来画一画轴对称图形。
(出示)你能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吗?(1)想象一下补全之后是什么图案?(2)独立思考:如何画出它的右边?有什么好方法?生说方法并验证(3)小组活动:对照作业纸二,讨论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试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八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能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本节课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轴对称图片的展示、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探索轴对称性质、并学会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轴对称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种图形,通过研究它的性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和实用性。
3.学生以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美,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4.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索轴对称性质。
●教学难点概括和归纳轴对称的性质是本节的难点。
由于学生受到年龄、思维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将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和概括,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探索轴对称性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观察到的结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普通纸片、钢笔、铅笔、量角器、刻度尺、小镜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一、创设情境1.请同学们列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成轴对称的?2.用图形计算器(或电脑、手工剪纸)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进行观察、列举:如黑板、日光灯管、电视柜、窗户等。
学生观看、欣赏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用图形计算器(或电脑、手工剪纸)展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
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验一:1.请同学们将一张纸片按以下步骤做一做:(1)将纸片折叠一次,并在折痕上任取两点A、B;(2)继续折叠,学生观看、欣赏学生按(1)、(2)、(3)步骤完成。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通用13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篇1《轴对称》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为能上出开学第一节课的精彩,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探究的起点。
课的一开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谈感受,从中选取几个美丽的、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又顺利的进入了新知的探究活动。
二、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然后组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
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举出了很多的轴对称现象,并通过小练习(判断下面个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完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尤其是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活动(用尺子量、数一数)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完成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三、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在学生欣赏到到美的同时,又发现了轴对称的数学知识。
2023年《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
2023年《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2023年《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1讲授《轴对称》的时候,在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引导发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演示画图过程供学生观察,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学法方面,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强化重点内容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旋转实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所有学生既能参与,又有一定的拓展、探索的余地,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准确掌握轴对称,对称轴和两图形轴对称的概念,经历了动手画图、观察发现、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能较好地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会运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2023年《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2一、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动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彻,巩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轴对称含义引出时太肤浅,应该多深入地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从内在自然引出轴对称图形含义。
二、在教学“想想做做1”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是左右对称还是上下对称,这样学生在后来的练习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学由于只看到左右对称而忽略上下对称导致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__教学设计 李静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唐山市友谊中学李静教学设计思想:动手、动脑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折、扎纸游戏、动手制作对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最后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知识与能力: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轴对称性质作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数学几何图形的美,体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趣题导入通过一组图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两个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接下来借助趣味数学问题引入新课(1)下图曾被哈佛大学选为入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把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2)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在很多成年人还在思考的时候,一个初中学生就已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答案,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动动手(1)将一张矩形的白纸对折后,任意画一条线段AB,用笔尖在点A、点B处扎孔,然后将纸展开铺平(2)在折痕另一侧的两个扎空中,点A扎出的孔用点A′表示,点B扎出的孔用点B′表示,并连接A′、B′两点,得到线段A′B′,然后分别连接点A和点A′、点B和点B′,得到线段A A′和线段B B′(3)画出折痕所在的直线并用字母m 表示2、动动脑(1)点A与点A′关于折痕m成什么关系?点B与点B′呢?请说明理由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点称之为这两个点关于对称轴互为对应点(2)对应点A与点A′所连线段A A′与对称轴m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线段B B′呢?你能说明理由吗?与同伴合作交流(3)你能说出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吗?结论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4)线段AB和线段A′B′关于直线m成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条线段称之为这两条线段关于对称轴互为对应线段(5)你能说出对应线段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吗?结论②:对应线段相等快速回答下图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成轴对称(1)点A、B、C关于直线m的对应点分别是哪个点?(2)线段A A′、B B′、C C′与对称轴m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线段AB、BC、AC关于直线m的对应线段分别是谁?它们之间有什大小关系?为什么?动动脑下图中,△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m 成轴对称将△ABC 沿对称轴m 对折,与∠A 互相重合的角是谁?它们关于直线m 成什么关系? 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角段称之为这两个角关于对称轴互为对应角结论③:对应角相等(三) 归纳总结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EF 对称,则EF ⊥A A ′,OA= O A ′,∠BAC=∠B ′A ′C ′另外,通过观察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必在对称轴上(四)新知应用扎纸游戏:把自己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高新一中徐航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引入新课,加强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认真学习的态度;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教学过程:1、创造情境,引入新课纪念“5.12”灾难视频中“生死不离”片断,引入烛光组成的图案,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探究活动(一)如图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能发现哪些结论,然后再设问回答。
1、上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探究活动(二)观察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
(1)找出它的对称轴.(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在准备好的图案上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对折等解决以上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学生会说出好多种,对这些结论进行整理,就是轴对称的性质。
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
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整章的学习内容做一回顾,系统地把握全章的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
2.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本章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而灵活运用上述性质解决问题、轴对称图案的设计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问题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
问题2:是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一组对称点,连结对称点,画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得到该图形对称轴。
问题3: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问题4: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具有什么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5: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等于60。
问题6:如何判断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例题1.书本中下列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D.2个 C.3个 D.4个2.所示,已知,OC平分AOB,D是OC上一点,DEOA,DFOB,垂足为E、F点,那么(1)DEF与DFE相等吗?为什么?(2)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所示,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AB于D、E两点,若AB=12cm,BC=l0cm,A=491454.求△BCD的周长和DBC度数。
轴对称图形教案的实践与反思(最佳论文)
轴对称图形教案的实践与反思(最佳论文)引言轴对称图形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几何学和图形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有效地教授轴对称图形,我们设计了一份教案,并进行了实践和反思。
本文旨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并提供一些反思,以便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授轴对称图形。
教案设计目标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绘制方法3. 轴对称图形的应用示例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视频演示: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际例子和绘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技巧。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练习和任务,促进互动和合作。
3. 游戏化学习:设计轴对称图形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采用了以下评估方法:1. 练习题: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的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2.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并绘制一个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实践与反思实践经验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以下实践经验: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鼓励学生提问、积极参与和分享经验,营造一个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演示和图形工具软件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 强调实际应用: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重要性认识。
反思与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1. 学生的不同水平: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存在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助材料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2. 课堂管理:在小组活动和游戏化学习中,需要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确保学生有效地参与和合作。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学生情况分析1、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在本章第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对图形有了理解和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3、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内容及任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通过活动,发现、概括轴对称的性质,进而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与作用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日常生活的图案设计都离不开它。
因此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对小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相似”等知识的基础。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作为本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轴对称图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的性质。
一方面为下节课研究等腰三角形、线段中垂线、角平分线等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和提供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为以后研究中心对称现象提供了研究的方向、思路和方法,积累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归纳、说理等能力。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参考教案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3、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观察、分析、作图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三、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实验操作: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2、合作交流:(1)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在图中,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类似的,线段A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1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2.利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每一组对应点与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应角、对应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情境引入观察这个轴对称图形:1.找出它的对称轴;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的某些元素的重合说明理由,进一步验证上一个活动得到的结论.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三)实战演习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图中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1.你能猜出整个图案的形状吗?2.你能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吗?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A ∟l过点A 作对称轴l 的垂线,垂足为B,延长AB 至A /, 使得BA /=AB.点A /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应点。
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
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教案中有哪些内容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教师要知晓教案对课堂的意义。
教案有助于教师构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是由我们特意为您提供的内容,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
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
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
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
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
(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是对称轴(幻灯片给出答案)。
(2)观察动画后回答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活动目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而本节课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际上是以上两者都具备的性质,因此先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明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获取的数学知识,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学生们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认识的更为深刻。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
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图⑴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
子,你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是,相等的
(1)
角是。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
A.这直线的两旁B.这直线的同旁
C.这直线上D.这直线两旁或这直线上
4.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 ( )
A.完全重合B.不完全重合 C.两者都有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设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
B.如果△ABC≌△DEF,则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N,使△ABC与△DEF关于MN 对称。
C.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
D.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这两个图形分别在MN的两侧。
6. 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CD关于直线l对称,AB,CD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①AB=CD;②点P在直线l上;③若A,C是对称点,则l 垂直平分线段AC;④若B,D是对称点,则PB=PD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基本都能准确完成本环节的内容,并且已基本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3、4、5、6都是概念性问题,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入手:(1)运用书上的概念加以判断;(2)肯于动手按要求画出图形再加以判断。
第7题由于有了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学生会比较容易解决。
第四环节能力拓展
1.已知点A 、B 是直线MN 同侧两点。
点A 1、A 关于直线MN 对称。
连接A 1B 交直线MN 于点P,连接AP 。
(1)如图(2)若A 1B =5cm ,则AP+BP 的长为 5cm 。
(2)如图(3)若P 1为直线MN 上任意一点(不与P 重合),连结AP 1、BP 1, 试说明 AP 1+BP 1>AP+BP 。
(3)某乡为了解决所辖范围内张家村A 和李家村B 的饮水问题,决定在河MN 边打开一个缺口P 将河水引入到张家村A 和李家村B 。
为了节约资金,使修建的水渠最短,应将缺口P 修建在哪里?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并用红色线段画出水渠。
2.如图(5),已知点P是∠AOB 内任意一点,点P1,P关于OA 对称,点P
2
,P关于OB 对称。
连接P 1P 2,分别交OA ,OB 于C ,D 。
连接PC ,PD 。
若P 1P 2=
10cm ,则△PCD 的周长为10cm 。
3.如图(6),△ABC 与△DEF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 ①请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
②如果△ABC 的面积为6cm,且DE=3cm ,求△ABC 中AB 边上的高h 。
解:① AB=DE 、AC=DF 、BC=EF
A B
P A 1
N
M (2
(4)
A 1
A
B
P N
M
P 1 (3
A
B
P A 1
N
M (4)
A
B
C
F
D E l
(6)
(5)
②
活动目的:通过由浅入深的习题设置,让学生在收获成功体验的同时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动手、讨论,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由于习题的设置有明显的梯度,绝大部分学生都收获了成功体验,比较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这节课的体会,重新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新知识点应用方面的一些技巧。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在研讨活动中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并再次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习题5.2 知识技能:第1题、第2题;问题解决第1题、第2题。
2.小组合作探究联系拓广:第1题。
教学反思:
对于这堂课,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要灵活使用教材。
2
2
331
62
4ABC DE cm
AB DE cm
S AB h cm h cm =∴===•=∴=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课件也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应用时不宜过于受两者的拘束。
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如何应用教材以及课件上的内容。
要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型课堂决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仅仅在于接受老师所教授的,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新知识及运用新知识能力。
这要求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应注意适当增减内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