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件-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1 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和发展规律,强调相互 作用和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
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的发 展来解释社会变革和历 史进程。
3 科学社会主义
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 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矛盾统一法则
强调事物内部矛盾和统一的关 系,互相依存共同推动发展。
发展的螺旋上升
否定之否定
事物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发展, 循环往复不断超越自身。
事物发展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变化。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3
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 交叉,提供多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问 题的方法。
全球化与跨文化对话
与世界各国哲学思想交流,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发 展。
马克思的创立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迅速传播到全 球,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和社会 运动。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
批判继承与创新
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发现当 代问题,并追求创新解决 方案。
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1)什么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关系
2、辩证否定观
(1)什么是辩证否定 a、自我扬弃 (2)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3)承认和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3、否定之否定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具体道路
二、实践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基本功能
(1)创造客体价值 (2)优化主体
2、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2)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3)科学实验活动
三、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
1、什么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2、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三、意识的作用
1、什么是意识的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主动创造性。 (3)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4)对人的生理的调节和控制。
3、怎样正确充分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首要条件 (2)依赖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 (3)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根本途径 (4)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与所处环境的密切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得出: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
1、系统及其特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系统论的哲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 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世界统一于精神。唯物主义发展有三个阶段。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物质
•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 理解恩格斯物质概念注意两点: A、物质不是 指的某个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 B、 物质这一概念是一种哲学的抽象,即物质本身是纯 粹的思维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撇开了各种实物 的个性,抽取概括出其共性。所以,物质和具体物 质形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意识的本质 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即人脑是产生意 识的物质器官。 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达尔文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发展中具有决定的作用:
• 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 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 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 劳动使语言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 表达形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
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 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对世界如何存在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三. 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论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唯物论;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第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2.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本质和阶级属 性上完全对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人本主义与 人文精神区别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重视科学精神, 反对人本主义,重视人文精神。 3)马克思在批判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时候,注意到它 们中某些合理的因素,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 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 自然科学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对象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 旧哲学的对象 知识的总汇 科学之科学 2.内容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旧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 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2. 唯心论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表现形态:第一,主观唯心论(举例) 第二,客观唯心论(举例)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PPT版,共200张)详解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
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的根本问题。
第二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1)哲学上不同观点和派别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 认识论根源 阶级根源 (2)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构成历史环节的中世纪哲学(5-15世纪)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贡献及其局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 4.自然科学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4.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义把静止“看静做者是静运动动的,一非种不特动殊也形。态。”
----王夫之
2、相对静止的三种情形
①相对某种运动形式而言 ②相对某一参考系而言 ③相对事物的质变而言
在运动观上,我们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 统一。反对二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 对静止,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不可分离的属性,这 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另一种是否认任何静止,这是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论的统一。如果说,这也是一种“知识”,那么, 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一种“高屋建瓴”的知识。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发展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判断,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作用、重要性等进行的评价和 判断。价值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价值评价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价值评价也具有客 观性和绝对性,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04
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表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同时,上层建筑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
06
主义展望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本质
剩余价值的定义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 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 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 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 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03
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
实践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 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哲电子教案全文》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与联系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1 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规律性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2 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的本质和起源社会意识的作用和反作用2.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第三章:阶级和阶级斗争3.1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阶级的定义和特征阶级斗争的含义和形式3.2 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阶级社会的形成和阶级划分阶级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3.3 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动力第四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1 人民群众的概念和作用人民群众的定义和特征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2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3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5.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特征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5.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中的作用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第六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6.1 实践的概念和特征实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6.2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本质和起源认识的过程和规律6.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和发展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7.1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和特点7.2 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7.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运用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挑战和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问题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未来发展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的理论解读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指导作用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国际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合作和冲突中的调节和解决作用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展望和设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和价值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成就和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机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机遇和前景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影响和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部分,需要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章课件
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 周期性,为理解经济现象 提供了重要视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文化批判理论
艺术与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 了深入的批判,揭示了其本质和矛盾。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时代,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 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第一国际时期、第二国际时期、列宁主义阶段和 斯大林主义阶段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 哲学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
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阶级 分析方法,揭示了社会政 治现象背后的阶级关系和 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为社 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建设提 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即剩余价值的剥削。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对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识的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
马哲第-章PPT课件
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同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05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起源于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扩大,封建主义生产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得以确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1
认识世界的任务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奥秘,
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02
改造世界的任务
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创造符合自己需要
的人化自然和社会环境。
0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只
马哲第-章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目录
•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01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 阅读原著和文献,积极参加课堂 讨论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02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关系的 基础和纽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20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024/1/30
22
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应用
2024/1/30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应用
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了理论支撑和哲学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深入人心。
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全社 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良好风尚。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推动文化事业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24/1/30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
0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推动建立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 生态环境。
2024/1/30
26
07
总结与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2024/1/3027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意义及影响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 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6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 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哲学
马 克
政治经济学
思
主
科学社会主义
义
……
经济 政治 文化 科技 军事 ……
• 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 成了马克思的“粉丝”
• 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在 研读《资本论》
再看看危机时代的他们!
• 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 廉斯也发表评价说: “长久以前,马克思就 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 转之道”。
• 以漫画、超译等多种形式 解说《资本论》的图书近 来走俏日本。这类解说本 尽管多多少少有些失真, 却在读者与原著之间架起 了一座桥梁,使得身陷危 机时代的日本人能够从 《资本论》中寻找到生存 的启示。
• 德国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称, 2008年11月他们售出的《资本 论》已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 倍,并可能成为圣诞节的最佳 礼物。
•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肆虐欧洲、 蔓延全球,马克思的鸿篇巨制《资 本论》再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经 典。
• 华尔街“凉”了 《资本论》“热” 了
• “马克思又回来了”
看看危机时代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
俄 国 十
中 国
月
革
革
命
命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 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内涵
*恩格斯:“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 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指 保·拉法格——引者注)在法国就很熟 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 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 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 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 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 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 法国工厂工人和公务员 2009年6月13日在全国游 行,抗议总统萨科齐处理 经济危机不力。这是法国 八大工会今年第5次发起 的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 施,以缓解国民受全球经 济下滑的影响。
再看看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吧!
据路透社2008年10月16日 报道,柏林墙倒塌20年之 后,共产主义奠基人卡 尔·马克思在东德又开始成 为时尚,这得多谢全球金融 危机。
马克思恩格 斯一起撰写
《共产党宣 言》
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 内涵的进一步解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 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 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 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
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 主义。
• 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也包括列宁继承和发展并推进到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以及由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熟悉的 资本主义正 在死亡”。
路透社专栏 作家贝恩德
写道
上述答案引起的思考是:
*英国、法国、德国等这些举 动和评价,说明西方人在重新 认识马克思,重新评价马克思, 说明马克思的学说与他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说明马克思和他 的学说是不朽的! *那么,这个不朽的学说是什 么呢?它永葆生机的奥秘在哪 里呢?
*恩格斯:“……我在一定 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 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 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 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 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 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 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 的。……没有马克思,我们 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 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 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件
精品jing
易水寒江雪敬奉
本章内容
•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 金融危机使马克思又成时尚
《资本论》热销说明了什么 ?
• 欧洲争论资本主义出路,马克 思《资本论》再度畅销。
• 海涅对自己的 模仿者说: “我播下的是 龙种,而收获 的却是跳蚤。”
*列宁: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的观点和 学说的体系。”
*斯大林: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
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 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 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 社会建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 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 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 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 建设的科学。”
• 52%的原东德人相信自由市 场经济是“不合适的”,43 %的人表示他们宁愿选择社会 主义也不愿选择资本主义。
• 一名出版社经理说:“马克思 再一次成为了时髦。我们又有 了对这场金融危机感到恼火的 新一代读者,他们认识到新自 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 梦。”
• 甚至一向认为“马克思已经过 时了”的德国《图片报》18 日也打出标题“马克思真的说 对了?”文章调转矛头大批资 本家的贪婪。
2008年10月10日,伦敦 反对救市游行,群众打 出“反对资本家”、 “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们 制造的危机埋单”,与 警察发生冲突。
• 在伦敦市中心邦德街 上有人举着“和资本 主义比起来,地狱并不 算什么”标语牌游行 。
• 2009年1月29日,金融危机第一 次引发法国大罢工.法国各大工 会当天在全国各地联合组织罢工 和示威游行等活动,抗议政府在 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推行的经济 政策,共有250万人参加近200 场示威游行活动。在巴黎,人们 高举“资本主义已到尽头”的标 语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