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合集下载

西南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题库

西南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题库

西南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题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日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烟台条约》2、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是( D )。

A. 维新变法运动B.洋务运动 C .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3、第一次大革命中,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

A.新三民主义B.反对帝国主义C.反对封建主义D.反对北洋军阀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我党的总方针是( A )。

A.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占领广大建立根据地C.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D.批判共产国际的左倾指示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 B )。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战役C.徐州会战D.武汉保卫战6. 为了更好地领导抗日战争,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的文章是( D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C.《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书》D.《论持久战》7、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

A.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C )。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C )。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10.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D )。

教学设计8: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设计8: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悟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科学精神:通过对观点的辨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做到实事求是;通过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公共参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懂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民奋斗,启示学生勇于承担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视频前半段展示:习近平在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强调: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视频后半段展示: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

教师:习主席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第二课第二框的学习。

总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新课过程:展示学习目标。

近代史刚要论述题整理

近代史刚要论述题整理

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发展开辟了道路。

(2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2分)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

(2分)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2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分)2、为什么说中共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答: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5分)28年后,中共成为执政党,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

(5分)3、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答: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分)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2分)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历史性贡献。

(2分)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答案1: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两大历史任务。

建国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分)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5分)答案2:①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根本实现。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家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3分)②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从世界历史看,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00字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00字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00字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和人民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义和革命,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他们带领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做出的选择。

其次,从人民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和决策的主体。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做出的选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实现,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持和拥护是坚定不移的。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结果。

从人民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做出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代辨析题

近代辨析题

1.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答:错误.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木易.他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服务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西方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2.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答:错误,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二是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其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利害冲突,但他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因而,该论断的表述是不准确的.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答:这种表述不准确,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区中有:中华民资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自唱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金大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复制和勾结封建势力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并主要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错误,(1)<天朝田亩制度>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一起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天>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2)不过,他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是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从未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5.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错误,洋务派主张培养洋务人才,但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他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大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和新视野,而科举制度是清朝封建统治的重要基础,洋务派对此大力进行维护,直至1905年才取消.6.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答:正确,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做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末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侯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共仆隶,而专制帝制则是"窃国者耳"君是由民共举出来的,民既可以公举君,也可以共废君,这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为实行政治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根据,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又认为"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即首先要为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士绅争取政治地位.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整治方案,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治国之大经"7.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正确,(1)辛亥革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斗争中同盟会的领导核心地位逐步确立,并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以往的革命组织所无法比拟的.(2)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知道.同盟会成立时.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有一个明确的革命目标,中华民国.8.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民族主义.答:错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注意.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他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也就是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两项内容的视线,都是要以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前提的,所以说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核心.9.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 答:错误,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管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固然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他只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更主要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是资产阶级在领导革命时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因而最终只能陷入失败.10.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正确,首先,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这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其次,从领导阶级来看,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并在运动中显示强大的力量,从此便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最后,从指导思想上看,领导这次运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他们所一句的理论武器已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1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运动.答:错误,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封建愚昧,提倡民主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因此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而是以劳动群众为主题的民主,提倡的科学除了自然科学外,仅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因此,无私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具有了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12.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答:错误,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的衷心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二是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三是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对于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一大并没有涉及.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入.因而,本论断的表述是错误的.1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仍然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答:错误,国民党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代表地主阶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企图以此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就成为中国人民政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必须推翻的革命目标.14.<兴国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答:错误,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人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兴国土地法>是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正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的一切行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大地主资产阶级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分化.其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投降,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7.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答:正确,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胜,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18.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和同情分不开的.答:正确,苏联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加速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美国对中国的抗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英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还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因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19.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实现国内和平.答:错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真正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一补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由此可见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并不是要实现国内和平,而是在玩弄和平阴谋.20.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答:错误,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21.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是国共双方在战场上的军事较量.答: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较量主要有两条战线,其中国共双方在战场上进行的军事较量时第一条战线.而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地迅速发展.才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2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答: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参与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2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答: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注意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而,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历史的产物,两者之间具有历史的关联性,是一种承继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24.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答:错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可否认,每个国家的都是特殊的,但21世纪的中国能够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是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政党,所以中国一直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很具有改革意义的。

提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就要提到一个词,“中国特色”。

还要提到一位伟人:邓小平。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领袖所做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历史的选择。

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和发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

不管人们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它都要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化民成俗”的东西,成为人们生下来就濡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的文化。

二、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服务人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历史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侵略与掠夺,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部分领土和经济权益,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要彻底摆脱这个局面,必须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中心、物质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历史选择。

2. 人民选择: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条件极其困苦,他们渴望一个平等、公正、自由、幸福的社会。

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愿望,而且在若干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土地改革、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推进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这是人民选择。

3. 革命斗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共产党利用人民斗争的力量,打败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派,取得了全国政权。

共产党也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建设,如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打开了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之门。

所有这些都是革命斗争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是其中的结果。

近代史 考试 重点 总结 简答题1

近代史 考试 重点  总结  简答题1

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没有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抗日民族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民族反法西斯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政权。

为此,必须率领同盟者想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斗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
选择
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仅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反而将中国陷入战乱。

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另从当时社会国情来说:
1.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现,一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实现本国的工业化,这些国家琢磨出这样两条道路:一是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展望世界,这是许多国家都走过的,比如美国、比如欧洲一些国家、日本,而这些国家确实也资本主义道路走通了;另一条是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

十月革命,俄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后来通过摸索,走出这么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一举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之一。

那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落后的国家,要走哪条道路,才是最合适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漫长八十年时间了,很多先进中国人都在尝试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等,中国也尝试着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一方面,三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束缚着中国人的思想,再者,封建主义并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不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打开中国这个国门,成为自己统治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并不乐意中国变强。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并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

因此,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中国陷入困境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曙光。

为此,中国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便是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而在新民主革命胜利后,在政治上,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没收了官僚资本并转换为社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近代史复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近代史复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答: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变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上述变化表明,我国已经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Biblioteka 革,为我国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答: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E、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有:(A 、B 、C、D、E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个别公私合营 E、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是:(A 、C、D )
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领导地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③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A、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帝国主义,使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一、历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过渡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共产党领导者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有系统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全胜利,宪法总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经验,对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作出了一些明确、具体的规定。

因此,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全面确立。

所以,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设: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里,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有到无”的问题。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800字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800字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800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话题。

在理解这一过程时,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和人民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百年来,中国经历了辗转各种政治制度的转变,包括君主制、封建制、民主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等。

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殖民统治,国内还遭受了战争、割让和动乱等严重困扰。

这一切使得中国的社会形态和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奠定了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也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个人的幸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福祉得到了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确立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改革中,不少人民群众遭遇了失去工作、失去保障等困扰。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以改革的力量解决问题、实现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这个过程经历了一个从压迫到解放、从困境到繁荣的历程。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供 第 销 一 步 小 组
第 二 步
供 销 合 作 社
第 三 步
生 产 合 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太原市手工业 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胜利的游行。
政府贷款给王振 堂互助组一批新 式的农具。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贯彻的阶级路线 “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地团结中 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王凤英的父亲 是地主,她家也加 入了合作社。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是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 理论依据。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 (1)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  (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相互关系: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行动。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3.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4.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①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5.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

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①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一、历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过渡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共产党领导者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有系统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全胜利,宪法总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经验,对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作出了一些明确、具体的规定。

因此,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全面确立。

所以,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设: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里,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有到无”的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A 、过渡时期总路线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又 B 、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愿望 D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智力财力 1952 年底开始酝酿并于 1953 年正式提出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性质是(A ) A 、 新民主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共产主义社会D 、 资本主义社会 2、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 A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的矛盾D 、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从 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 优先发展国防工业C 、优先发展农业D 、 按农轻重的顺序安排经济建设4、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是( B )A 、完全自愿B 、自愿互利C 、强迫命令D 、 分期分批 5、1955 年 7 月,毛泽东在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中, 不点名地错误指责其犯了 “右 倾机会主义错误”的领导人是( C )A 、刘少奇B 、陶 铸C 、邓子恢D 、彭德怀6、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的政策是(D ) A 、 任其发展 B 、强行征收 C 、鼓励捐献 D 、和平赎买7、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C ) A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B 、社会主义基本政党制度的建立C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建立 8、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 原则。

这具有( B ) A 、社会主义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C 、社会主义萌芽D 、自由资本主义性质 9、 中国经济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 B ) A 、基础性重点工程建设 B 、社会主义改造C 、农田水利建设D 、提前完成“一五”计划10、 抗美援朝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是(A )A 、 彭德 怀B 、 刘伯承C 、 徐向前D 、 林彪 11、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 的作风是在( B )A 、七届一中全会B 、 七届二中全会C 、 七届三种全会D 、七届四中全会12、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是在(C )A 、 1950 年底B 、 1951 年底C 、 1952 年底D 、 1953 年底13、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指(D ) A 、 1949 年—— 1953 年B 、 1950 年—— 1954 年C 、 1952年—— 1956 年D 、 1953年—— 1957年14、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思考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教育部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特邀专家沙健孙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所作出的答案就是: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不辞千辛万苦,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的真理。

因为当时的中国只面临着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外国侵略者的屈服,已经宣告了中国封建主义的破产,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有效武器。

所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十分热烈、十分认真、十分虔诚的。

毛泽东说过,在当时,学了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即所谓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

康有为就曾乐观地预言:以中国之广土众民,又有日本学习西方的经验可资借鉴,必定“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问题在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多,但成效却甚少。

太平天国革命遭到了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洪秀全本人殉难,《资政新篇》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无从实行。

戊戌变法,有如昙花一现,仅只百日,即告失败。

光绪皇帝被幽囚,康有为、梁启超被迫亡命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死难。

除了保留一个京师大学堂以外,所有的革新措施都一风吹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中国近代史目录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5.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9.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4、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5、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7、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8、试述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4、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4、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现,一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实现本国的工业化,这些国家琢磨出这样两条道路:一是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展望世界,这是许多国家都走过的,比如美国、比如欧洲一些国家、日本,而这些国家确实也资本主义道路走通了;另一条是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

十月革命,俄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后来通过摸索,走出这么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一举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之一。

那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落后的国家,要走哪条道路,才是最合适的?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漫长八十年时间了,很多先进中国人都在尝试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等,中国也尝试着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一方面,三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束缚着中国人的思想,再者,封建主义并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不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打开中国这个国门,成为自己统治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并不乐意中国变强。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并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

因此,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中国陷入困境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曙光。

为此,中国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便是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而在新民主革命胜利后,在政治上,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没收了官僚资本并转换为社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纵观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

所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性。

而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来看,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社会主义经济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次,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
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这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招揽人心;最后,社会主义还代表了现金为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也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便利。

2.从实践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已经完全理解了,也并不是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其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不是对资本主义或者其他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行为及方式进行社会性的批评或辱骂中体现出
来的,也不是说只要论证了,进行自我标榜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能够体现出来。

真正的优越性,是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出来的,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更细的来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体现在:
(1)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剥削历史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始当家做主,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人民的民主权利。

(2)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度的基础之上,而是在公有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起来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社会主义还提倡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这个做法,将会不断地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从而避免两极分化。

(4)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式,其实是这样的:对内进行剥削,对外实行掠夺,并且对商品进行不等价的交换,这严重的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则是运用不同的方
式尽可能发展本国的经济,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充分利用本国资源,不断地发展的完善自己,并且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多并且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下,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走复辟道路。

中国只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出一条道来。

但是,这个过程是艰难而且漫长的。

如马克思所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所以,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建国这么多年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前进,研发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照中国现存的国情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并且得到国际的认可。

这些成就也可以证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