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设计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时1节教学目标:、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方案一: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地理I》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
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
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
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地理I》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
呼应初中地理“让我们走进地理”,从“说理”的角度,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即地球的宇宙环境。
通过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过程。
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
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地形条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聚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则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高中地理 前言 走进地理学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前言走进地理学【热点链接】从2019年年底,在东非地区开始出现蝗灾并逐渐蔓延到西亚和南亚等地,因本次蝗灾规模大、破坏性强且经过很多粮食产区而受到全球关注。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全球各国都开始将遥感技术应用于蝗灾防治工作。
除此之外,遥感技术还可应用于哪些领域?提示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天气预报、军事侦察、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水平1:地理学的含义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组成。
水平2: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组成。
水平3: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普查、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水平4: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生产、生活服务。
综合思维: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
一地理学及其作用1.地理学:地球表层是由01岩石圈、02大气圈、03水圈、04生物圈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
地理学是探究其中的05道理和规律的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
2.研究重点:06人地关系即07人类社会与08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3.作用:地理学的使命,就是深刻揭示和合理解决09人类与10地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并科学认知新领域。
1.判断正误。
(1)地理学只是对地球表层的描述。
(×)(2)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2.地理学按系统要素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 )A.地理学史B.应用地理学C.区域地理学D.理论地理学答案 C解析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基础性课程,主要学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部分。
3.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吗?提示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都属于人地关系的范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I《地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
这些内容对整地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
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
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基本过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洋流的分布规律,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
呼应初中地理“让我I《地理;“地理学是什么”告诉学生,的角度,“说理”从,们走进地理”,“地理学做什么”学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地理学怎么做”指导学生,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通过天体系统、境即地球的宇宙环境。
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大气环境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过程。
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和水环境,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征。
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聚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通过地形条件、类活动的影响。
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物则突出地表过程》I《地理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剖析,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高中地理公开课获奖资料: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的前言内容,是高中地理的开篇,课时为一课时。
本课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一新生,对地理有过两年的学习,但是初三一年的紧张备考已经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淡忘了,对这些学生而言,曾经走进过地理,但又出去了好久,所以很有必要再次“走进地理”,在他们脑海当中存在很多对地理的疑问和好奇,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要解开他们的疑惑,让这些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初步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策略本课丛学生周围的环境、丛地理热点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地理有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及体系2如何学习地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个个问题来探讨地理学的学习内容2通过读图掌握地理能带给我们什么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为实践服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分析和归纳方法2通过材料展示,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序曲(课前时间)播放《地球之歌》(课前时间)听歌曲活跃气氛,培养对教师、对学科亲近感,潜移默化地理意识。
环节二:地理学是什么?(13分钟)活动一:播放《舟曲泥石流》视频后,通过一些截图设置不同问题:该图片反映什么信息?(6分钟)看视频、截图,讨论问题1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
3对地理学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学是什么?(4分钟)归纳总结什么是地理学?活动三: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
(3分钟)结合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思考地理的研究内容。
环节三:地理学做什么?(23分钟)活动一:出示“花洲书院”、“湍河湿地”、“人民公园”等图片,问学生有什么感受?(7分钟)畅谈自己的感受1感受地理学在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重大作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1.1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密切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难点】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在宇宙中地球的夜晚、夜幕降临北美洲、来自北非的沙暴直奔大西洋、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
作为地球的儿女,你一定期待了解地球和探索她更多地奥秘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
二、新课学习(一)解开地理之“谜”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和沙漠、大海的图片师: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解的问题?学生提问------师总结: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属于地理方面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今后我们学习了地理知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们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多媒体展示“地理”一词的来源:“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里;东汉思想家王充解释:“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师: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理与服装、地理与饮食、地理与建筑、地理与交通、地理与体育活动。
小组探究:第一组:我国藏族人民的藏袍和阿拉伯人的长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我国藏族同胞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把右臂露在外边。
这样的穿着习惯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温差大的特点;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那里气候炎热少雨,以沙漠为主。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学设计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我们怎样学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按照绘制地图、认识地图到运用地图(地图的选择、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的设计逻辑,帮助学生感受地图在地理学习、日常生活、生产建设、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同时,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用多种方法学好地理。
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主要种类,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地理实践力)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根据需求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地理实践力)4.结合生活实际,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综合思维)5.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6.结合实例,说明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养成在户外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重点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难点:1.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2.比例尺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作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教学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使用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开展地理考察等。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走进地理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解析:第(1)题,图示的图层信息包含土壤、地形、居民点、 土地利用和水系,借助这些图层信息可以对耕地进行分类和 评价,A项正确;研究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需要用到工厂和 交通线的图层,与土壤没有关系;研究商业分布和规划需要用 到商业网点的图层,图中没有呈现,且商业与土壤、水系无关; 学校的布局与土壤、水系无关。第(2)题,垃圾填埋场的建设 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 影响,故需要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图层信息,D项正确。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规律总结 (1)“想”与“看”区分GIS与R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 “想”;需要“想”的选用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 用“想”的选用RS。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学以致用 遥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结合遥感相关知识,回答 下列各题。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1)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在农业生产方面,利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解析:第4题,由材料“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里的共享单车应用软 件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可知,在约车、找 车过程中要对单车进行定位、查询,故需要应用GNSS和GIS。 第5题,共享单车主要是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便利,不会 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幅下降,D项正确。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走进地理学-高中地理湘教版(最新)必修一序言
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 是指地球表层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简而言之,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
地球表层在不断演化,人 地理学的使命:
• 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 • 地理学是探究其中的道理和规律的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
地理学学科体系
二、地理学做什么?
地理学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 •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怎样形成的? • 各种事物在一定的空间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秩序联系起
来的? • 人类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构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的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为全球提供全天候、 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广泛应用 于交通运输、户外运动、大地测量、工程测 量、航空摄影、资源勘察、农业生产等领域,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地理学分支可以通过评价和规划设计为实践服务:
评价类:自然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等 规划设计类: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旅游发展规划、风景名 胜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土地整理规划等。 当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打破分支学科的界限,进行综 合研究。 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变化、人口激增、发展失衡等全球性 问题日益尖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学习地理,以培养认识、 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全球化、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现代理念,获得应对各种地理问题的学科核 心素养。
进大自然”的机会; • 此外,遥感、定点观测、实地调查、实验等,也是重要的地理学观测技术。 • 其次是分析和解释的技术,包括分类、空间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归纳、演
高一地理走进地理学教案最新模板
高一地理走进地理学教案最新模板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走进地理学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地理走进地理学教案1【一】1人口迁移:(1)必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须持取一段较长时间(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人口流动:短期离开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3分类(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2)按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来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地,水源,地形,资源,植被,矿产等)1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2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二经济因素1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2经济布局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政治因素1战争2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 四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5我国当代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意愿性迁移较少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发性人口迁移较多(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6人口迁移的影响P167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P21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1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如初婚年龄的大小、混赢得俄稳定程度2宗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励生育) 3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从早婚早育(为了增加劳动力)到晚婚晚育二是从多子多育到少生优生三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四是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二】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的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石油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其开采活动受石油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
《第1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让我们走进地理课题第一章复习教案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梳理知识点并识记2、练习稳固重点地图三要素难点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知识点梳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1:1000和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_____,较小比例尺是_______。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学生背诵知识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二、考点攻略:考点一: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的换算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前移五位。
数字式比例尺没有标明单位,一般来说是厘米。
【例题 1】(2021 年黑龙江鸡西)某地图比例尺为1∶25 000000,在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 2 厘米,那么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是〔〕A.5 千米 B.50 千米C.500 千米 D.5 000 千米考点二: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所含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含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粗略。
【例题 2】图 1-2-3 为四幅区域示意图,按比例尺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例题 3】图 1-2-4 中 A 点位于 B 点的( )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正北方向三、当堂训练做试卷例题讲解例题讲解做试卷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教学札记【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1.1《走进地理》优秀课件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地理就在我们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旅游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3.军事需要
三、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前言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课:叩开地理之门
一、什么是地理学?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三、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一、什么是地理学?
定义: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 理环境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W”: Where What Why Will be
高中地理 1.0.1 走进地理学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走进地理学地理信息技术导学案(教师版)一、地理学是什么?1、明晰初高中地理区别:初中掌握了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判读:山峰盆地山脊(分水岭)陡崖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E:平原高中将探究地表形态的成因、地表形态的演变。
对应章节:1.2.1 流水地貌1.2.2 风成地貌1.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结合章节名称,推测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地球外部能量)类型:流水、风力、海浪、冰川。
①②③反映了“①曲流-②曲流颈-裁弯取直-③牛轭湖”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地球表层概念: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地理学概念:地理学是探究其中的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
二、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学习内容关键词:地理环境、地理事物、人地关系、地理位置、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协调、区域协调、人才战略、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地理位置描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读亚洲位置图。
1.读图,下列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C)A.都位于北半球B.都位于东半球C.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D.西北隔白令海峡与欧洲相望【知识点拨】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热带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范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寒带范围:极圈以内。
2.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B)A.“五海三洲之地”B.十字路口的位置C.地跨亚非两大洲D.中纬度大陆西岸【知识点拨】“五海三洲之地”是中东;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大洲名称)、太平洋与印度洋(大洋名称)之间的“十字路口”;中纬度纬度范围是:30°—60°。
3.描述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②纬度位置:位于北温带(温度带)和中纬度;③海陆位置:位于中亚地区;④相对位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等接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的前言内容,是高中地理的开篇,课时为一课时。
本课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新生,对地理有过两年的学习,但是初三一年的紧张备考已经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淡忘了,对这些学生而言,曾经走进过地理,但又出去了好久,所以很有必要再次“走进地理”,在他们脑海当中存在很多对地理的疑问和好奇,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要解开他们的疑惑,让这些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初步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丛学生周围的环境、丛地理热点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地理有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及体系
2如何学习地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个个问题来探讨地理学的学习内容
2通过读图掌握地理能带给我们什么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为实践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分析和归纳方法
2通过材料展示,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序曲(课前时间)播放《地球之歌》
(课前时间)
听歌曲活跃气氛,培养对教
师、对学科亲近感,
潜移默化地理意识。
环节二:地理学是什么?(13分钟)活动一:播放《舟曲
泥石流》视频后,通
过一些截图设置不同
问题:该图片反映什
么信息?(6分钟)
看视频、截图,讨论
问题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科学。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
析问题能力。
3对地理学有初步的
认识。
活动二:引导学生归
纳总结地理学是什
么?(4分钟)
归纳总结什么是地理
学?
活动三:引导学生思
考地理学的研究内
容、分支学科。
(3分
钟)
结合初中地理、社会
实践思考地理的研究
内容。
环节三:地理学做什么?(23分钟)活动一:出示“花洲
书院”、“湍河湿地”、
“人民公园”等图片,
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7分钟)
畅谈自己的感受1感受地理学在改变
世界、改变自己的重
大作用。
2培养爱家乡,建设
家乡的情感。
3感受学习地理的美
好前景,鼓舞同学们
的学习热情。
活动二:出示“邓州
城市定位”、“北京大
道”、“李克强总理视
察邓州”等资料,让
学生解决一系列问
题。
(12分钟)
结合实际,讨论解决
实际问题
活动三:出示“刘东
升”、“陈述彭”、“李
小建”等地理名人资
料(4分钟)
阅读资料,感受地理
名人魅力
环节四:怎样学地理?(4分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
实际思考学习地理的
方法。
(4分钟)
思考学习地理的方法初步了解学习地理的
方法。
教后记: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1材料新:通过了一系列新材料使学生对地理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鼓舞学生学习热情。
2观念新:该节课没有采用说教的方法,而是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归纳、去发现。
3方式新: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
4对教材适当整合:吸收了各方面的优秀成果。
不足之处:1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老师随时调控各个环节,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
2由于各地差异,家在邓州市外的学生感受可能不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