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实验室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了(如图1)。

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想2: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3:可能是碳酸钠;猜想4:可能是氯化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稀溶液显碱性;②碳酸氢钠稀溶液不与氯化钙稀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亮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1正确,猜想4不正确小丽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与试管中,倒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猜想不正确(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请说出理由:。

(2)为确定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同学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氯化钙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现象。

由此得出猜想3正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小丽和小强都是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尽相同呢?【延伸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强和小丽分别用下面的数字化技术分别测量密闭容器中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所用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也相同)。

小强和小丽分别从注射器中缓慢滴入盐酸,记录数据。

小强用图2装置得到的数据如图4,小丽用图3装置得的数据如图5。

【交流评价】(3)由图4图5可知,所用两种溶液碱性强的是(写化学式)。

(4)c点的溶质是。

(5)将图5和图4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判断b点的溶质是和。

此结论可以解释小强第二次实验开始时无明显气泡产生的原因。

(6)由图4可知,当稀盐酸加至80mL时,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

请回答:①在D操作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将木炭改为铁丝在C中燃烧时,瓶底应放一些,反应的现象是。

2.某兴趣小组向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甲试管中加入5mL、乙试管中加入2滴,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乙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1)(实验讨论)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那么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2)(查阅资料)①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碱式硫酸铜,它是浅绿色固体,受热会分解;②碱式硫酸铜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③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试管A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后观察到的现象,证明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B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生成;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有生成;(3)(实验反思)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4)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bCuSO4,如将Cu4(OH)6SO4改写该表示方式,则a与b 的比值为;(5)(拓展延伸)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探究生锈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情况,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生锈铁钉与一定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Fe3+与无色硫氰化钾溶液相遇出现血红色溶液。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 带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 带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我国可燃冰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的世界纪录,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 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① 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① 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缺氧中毒。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A→F 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略)进行验证:(1)实验时,装置A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D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猜想_________成立。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中毒。

2.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①,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填名称)。

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

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

(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 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1.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 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 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 部分与水反应, 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 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 是一种弱酸, 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 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 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 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1: 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结论】综合分析: 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 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猜想】Cl【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2【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 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 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 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 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 )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 微溶于水, 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 但在酸性条件下, 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 )具有强氧化性, 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 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3)。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

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做氢气燃烧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B.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C.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将试管口朝向有人的方向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2.下列做法科学的是()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花线和羊毛线B.增产增收,农作物多施用化肥和农药C.皮肤或衣物不慎粘上浓硫酸,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抹氢氧化钠溶液D.保证人体健康,多摄入加碘盐预防佝偻病3.下列为实验室制备、收集、检验CO2的一系列操作和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加入大理石B.产生二氧化碳C.收集二氧化碳D.检验二氧化碳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B.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C.氧化钙、消石灰、CaO D.水、干冰、H2O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实验中,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水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小液滴B.可以用铁丝燃烧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D.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的水不可以换成细沙6.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甲实验既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木炭中含有碳元素B.乙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C.丙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丁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7.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操作A除去CO中的少量CO2点燃B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C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集气瓶口D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灼烧A.A B.B C.C D.D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B.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五分之--红磷过量9.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引起火灾C.读数不准D.不产生氧气10.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托盘上的砝码为5克,游码在0.4克的位置上,指针指向最右端,所称药品的质量是()A.5.4克B.不足5.4克C.超过5.4克D.4.6克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Na2SO4溶液(NaOH)滴加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B Na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过滤C CO2(CO)通过足量高温CuO粉末D铜粉(铁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12.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1.实验课上,勇往直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请你参与!(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元素吗?(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收集证据)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产生。

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

(讨论分析)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得出结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回顾历史】(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填标号)利用汞在空气中加热产生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A.门捷列夫B.拉瓦锡C.道尔顿D.阿伏加德罗【重温教材】(2)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甲组同学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图1装置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说明利用红磷燃烧(填“能”或“不能”)完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改进】(4)乙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食品包装中的脱氧剂能吸收氧气,于是他们改用脱氧剂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3)。

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该装置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践创新】(5)受乙组同学的启发,丙组同学采用有机玻璃管迅速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步骤如下:①取一根有机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①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紧密分布在橡皮塞一端,待水滴不再移动后,水滴的最右端标为A脱氧剂的最左端标为O,如图5所示;①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最右端标为B,如图6所示;①用刻度尺测量,AB的长度为L1,BO的长度为L2。

丙组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请回答有关问题:(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____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_____(选填“能”或“不能”);(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_____。

2.合金中除含金属外,也可以含有非金属。

已知某铝合金粉末除含铝、铜外,还含镁和硅中的一种或两种。

小冬设计实验对该铝合金粉末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硅不能与盐酸反应。

(2)铜、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铝、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得到相同的气体。

硅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足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AlO2,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提出猜想】猜想一: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镁。

猜想二: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硅。

猜想三: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________。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粉末中还含有硅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实验二_______略_______【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3.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

中考化学试题《科学探究题》

中考化学试题《科学探究题》

中考化学试题《科学探究题》一、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错误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__猜想二正确(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填字母)。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

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

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2.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实验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A、B、C三支试管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指示剂除外)的成分是什么?[分析推理]同学们一致认为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Ca(OH)2、NaOH,还不含有__。

[作出猜想]猜想1:只有NaCl;.猜想2:。

[实验验证]操作: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现象:。

[结论]猜想2成立。

3.实验课上,老师向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NaOH红色溶液中滴加稀HCl,同学们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HCl和NaOH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了?【查阅资料】I.常温下,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pH>8.2的溶液中呈红色。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一“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_(填序号)。

A.Cl2B.NH3C.SO2D.CO2(2)副产品氯化铵可用作。

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3)【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①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和23CO-。

①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猜想一:H2O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是碱性。

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不成立(3)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①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① 。

猜想三成立【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23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另一种阴离子。

【拓展与延伸】结合任务二的所有信息和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经过分析推理可得出: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2.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轩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

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2024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

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 “=” “<”)2.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3.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1)仪器识别:a ;b 。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除去H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4)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生成。

(5)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1.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了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提出猜想】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①镁;①氯化镁;①氢氧化镁;①碱式氯化镁[Mg(OH)Cl]。

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一: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步骤二: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步骤三: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步骤四:将剩余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

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分析及结论】(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因为。

(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是为了。

(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

【实验思考】实验后小科继续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的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一种氧化物。

小科于是把灰白色沉淀放进试管进行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石蕊试纸,则小科会看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联系生活实际作了如下探究:①.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烧杯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和澄清石灰水,并罩上一玻璃杯。

(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熄灭,且。

(2)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①.小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并做了如下实验。

(3)将鳔浸在水里剪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他立即用法收集到了甲、乙、丙三瓶气体(连续多次操作)。

(4)将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甲瓶中(装置如图2所示),等装置冷却后松开夹子,流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4;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凑近试剂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B.在实验室,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C.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钙溶液2.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离开试管口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3.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过滤时,滤纸被戳破—更换滤纸,重新过滤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D.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盐酸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B.实验剩余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CO2的验满D.氢气验纯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滴加液体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称量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气密性C.制取氧气D.过滤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用滴管取液体C.熄灭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B.滴加液体C.测溶液pH D.氢气验纯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1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溶解粗盐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量取液体体积C.加热固体D.倾倒液体14.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A.B.C.D.2.兴趣小组为了探究C与CuO反应生成的气体,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步骤①先向波形管中通入N2一会儿,在戊处连接瘪气球,关闭甲处止水夹;步骤②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CuO不变色;步骤③继续加热丁处,点燃乙处酒精灯。

观察到乙、丁两处均有红色物质生成,丙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N2是为了排出氧气,避免干扰后续实验B.步骤②与步骤③均加热丁处,是对照实验C.从丙处现象推理C与CuO反应一定生成了CO2D.从丁处现象推理C与CuO反应一定生成了CO3.为证明某气体中是否含有CO2、H2、CO、H2O这四种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开始前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的N2)。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B.若C处CuO由黑变红,D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H2C.若A、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和CO2D.若要证明气体中是否含有H2O,则还需在A装置前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4.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成分,取样品分成两份,所做实验及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该实验可验证金属活动性Al>Cu>Ag(2)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3)“滤渣”中一定有Al2O3和Ag,没有Cu和Al(4)“蓝色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Al3+、Cu2+、Ag+A.(1)(2)B.(3)(4)C.(1)(3)D.(2)(4)二.科学探究题(共16小题)5.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1.实验活动课,老师为大家演示兴趣实验,振荡留有小孔的盒子,将里面的黑色粉末均匀地酒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灿烂烟花,老师揭秘黑色粉末是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为此兴趣小组展开了对该脱氧剂成分及原理的探究。

实验活动一:探究脱氧剂中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黑色粉末含有铁粉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查阅资料】实验所用脱氧剂中还含有氯化钠。

实验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氯化钠的作用。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控制变量法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______右侧导管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表达交流】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延长食品保质期,其中碳粉具有______性,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实验活动三: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老师提供的完全变质的同种脱氧剂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反思评价】脱氧剂包装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______(请写出一条)。

2.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______(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①①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

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

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

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最新中考化学必刷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最新中考化学必刷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中考化学必刷题《实验与科学探究》1、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蒸馏水新配制了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各一瓶,忘记贴上标签,与一瓶末贴标签的蒸馏水混在一起。

【实验探究】探究一鉴别三瓶液体为帮助小明鉴别三种液体,小组同学建议用气体压力传感器进行实验,并设计了如图装置。

实验步骤:步骤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三种液体。

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三种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情况如图2所示。

实验结论:根据图2对比三根曲线,得出曲线1、2、3分别对应的是蒸馏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讨论:(1)曲线1中起点和终点的压强大约相等,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填“难溶”、“易溶”、“能溶”)于水。

曲线2对应烧瓶中看到的现象为。

曲线3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从曲线判断“一段时间”指s(填图2中提供的数字)。

探究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设计实验: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图3装置。

(3)第一步:检查装置气密性,具体方法是;第二步:装药品。

关闭止水夹,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充分振荡后,打开止水夹,若看到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交流讨论:(4)小明同学认为,将氯化钡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也可以由上述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你的观点是。

(5)小明同学认为若没有图3中右边装置,只要提供一种与氯化钡物质分类不同的溶液,也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这种溶液是。

数据处理:(6)图3中集气瓶内容积为224mL,通常情况下224m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g,注射器内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集气瓶充分振荡后,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为0.试计算,注射器内至少要盛有多少克20%氢氧化钠溶液?(写出计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汇总1、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1)制取氧气时,在甲的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液体反应物不是一次性加入到锥形瓶中,而是通过分液漏斗逐滴滴加,其优点是。

(2)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导管口的字母)。

若将丁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此时氧气应从(填“f”或“g”)口进入。

(3)可用过滤的方法回收二氧化锰,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漏斗外还需要用到。

(4)在装置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盐酸,锥形瓶中放入石灰石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通常可以选用什么试剂来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

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

(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7(填“>”、“<”或“=”)。

(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中含有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中仍含有氢氧化钠。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三位同学分别选择了三类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①观察到甲实验的现象,证明样品已变质。

②写出进行乙实验时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请你在丙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已经变质的样品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④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钠必须保存。

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金属锌,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星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6、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及鉴别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1)课堂上在完成“利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Ⅰ.溶质为氯化钠;Ⅱ.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Ⅲ.溶质为。

【设计方案】(2)同学们在实验操作训练中,利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①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什么?②小明取废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则为了证明溶质成分,还需要补做的实验是什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7、金属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材料。

(1)如图1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相对原子质量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2,那么a元素是(写元素名称)。

(2)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发现A中铁丝燃烧,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

A集气瓶中加入水的目的是。

(3)在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将铁粉加入到盛有硫酸铝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则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一定有(填写序号)。

①Al3+②Al3+、Fe2+③Al3+、Fe3+④Fe2+、Cu2+⑤Al3+、Fe2+、Cu2+(4)实验室用如图4装置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

①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要证明实验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还需将装置如何改进?8、(2019商丘市虞城县模拟)同学们分别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探究中和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佳润同学利用传感器获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则她进行的操作是将(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当加入溶液质量为a克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子涵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小贝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对,原因是什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包括操作、现象及结论)。

9、(2019南阳市内乡县模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挤压滴管后,写出单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点燃系在细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尽时立即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管中并塞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③采用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有哪些?(答出一条即可)(2)另一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2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

①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③请在D中简要补画出CO2的收集装置图。

④要证明在E装置中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应如何操作?(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10、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

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请填写下表: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请回答: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什么?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11、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C.带出实验室。

【拓展延伸】乙同学再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猜想二成立。

参考答案1、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通过分液漏斗逐滴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2H2O22H2O+O2↑;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或速率);(2)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bcf;若将丁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此时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abcf;g;(3)可用过滤的方法回收二氧化锰,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漏斗外还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和玻璃棒;(4)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2、解:(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首先要形成密闭空间,所以用止水夹家住胶皮管,然后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密闭空间的压强,具体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

(2)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选用的装置为B。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得到如图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即压强减小。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由图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压强变化明显,说明该实验排水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理由: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较大(5)反应进行到300s时,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此时需要确定是否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所以就是检验是由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过程中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然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具体操作为:取锥形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