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讲社会互动分析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0837b63410661ed9ad51f319.png)
第五章社会互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互动?⏹我们每天都会做许多不假思索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互动。
⏹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看起来是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对其加以仔细研究,就会表明并非如此,研究这些初看起来没有意义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重要领域。
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主要关心个体和小群体。
相比之下,宏观社会学则主要关心政治体制或经济制度这类大规模的社会系统(包括对长期变革过程的研究,如对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产生问题的研究)。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密切关系。
⏹如果我们要了解日常生活的制度背景,就需进行社会学的宏观分析。
人们的日常交往受较广泛的制度框架的影响。
⏹微观研究对于说明大的制度模式如何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制度模式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中显现出来,它“活”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之中。
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假设我们正在研究一个工商企业,我们通过观察面对面的行为,就能理解它如何运行的许多规则.⏹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范畴,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的承接,是从微观层次理解社会结构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
⏹1、社会互动需要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依赖的社会行为才存在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可以面对面,也可以非面对面。
⏹5、总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
同一行为发生的情境不同则意义不同。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环境。
夫妻交流离婚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青少年问题⏹7、社会互动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遵从一定的行为模式)⏹二、社会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论1、符号:能够有意义的代表其它事物的事物。
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
⏹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米德常被视为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他以哲学家的身份而成为符号互动论之父。
第五讲 社会互动
![第五讲 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8d813aa20029bd64783e2c56.png)
本章要点
社会互动的概念
社会互动与情景的关系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本章关键概念
社会互动 参照群体 社会戏剧 竞争 冲突 顺从
符号互动
社会交换 本土方法论 合作 强制 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是社会学基本的分析单位,是微观社会学的基本
问题。他是个体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 个人走向群体乃至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
集合行为的理论
集合行为的 理论
基本条件说
模仿理论
感染理论
控制转让理 论
紧急规范理 论
匿名理论
基本条件说
◆ 代表人物 N.斯梅尔塞
◆ 主要内容 集合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
的处境而进行的尝试。 集合行为的发生有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1)环境条件;(2)
结构性压力;(3)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4)诱发因素;
(5)行为动员;(6)社会控制能力。
模仿理论
◆ 代表人物 G.塔尔德
◆ 主要内容 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他们往往会处于丧失理智状态,失去自我控制
能力,出现哭泣、吼叫、模仿等简单的初级行为。这时他们便会本能地彼此 模仿,力求与在场的多数人的行为一致,由此导致集合行为的产生。
感染理论
◆ 代表人物 勒庞
社会互动类型
合作 1
顺从和顺应
5
2
竞争
强制
4
3
冲突
合作
◆ 概念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 一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 ◆ 主要内容
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对于如何达成目
社会学概论 第5讲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 第5讲 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fc848de1e518964bce847c16.png)
日常谈话中许多词语没有确定的含义,依靠双 方的共同理解来界定。
科长阿呆上领导家拜年,呈上红包时,
领导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只是意思意思! 领导:都在一个单位的,你这样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承蒙您关照,真的是点小意思。 领导:哈哈!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真没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哪里呢,是我不好意思啊!”
第1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第2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3节 非语言沟通 第4节 社会互动的形式 第5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1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1、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 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 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互动可以是微观的,也可以是宏观的。
3、个人空间的其他体现
三、非语言沟通与性别
社会互动存在性别的维度,女性和男性对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有不同的感知和表达。
电梯与陌生环境
第2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1、行动(act):指某个人在特定情境下 的全部反应,包括人的实际行为、对事物 和人的注意、以及感觉和想法。
人类行动的独特性:反应;思考回应甚至预演。
2、互动的三个阶段:
(1)甲方送出信号 (2)乙方接受信号,解读信号,并作出回应 (3)甲方根据乙方的回应,采取进一步的行
3、静态体语(posture):即人们的身体 或四肢保持某种状态的姿势。
二、个人空间
1、定义: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
2、爱德华·T·霍尔:个人距离的四种类型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45cm以内;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122cm以内;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365cm以内;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3.6m以外。
社会互动教案
![社会互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14f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社会互动教案引言: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展示的各种行为和态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社会互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份社会互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价值观。
第一部分: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互动的意识和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接纳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互动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案内容与方法1. 学生互动游戏选择一款适合学生年龄的互动游戏,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和他人进行互动。
2. 协作式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社交礼仪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尊重他人、交流技巧、友善待人等方面。
通过项目的合作过程,学生将锻炼团队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一系列社会互动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社交场景下的应对方式。
例如,假设学生们是一群新来的学生,与老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友好、尊重和耐心等品质。
4. 社会问题讨论提供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等,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社会互动和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将了解到社会问题与个体互动的关系,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教案评估与反思1.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自己在课堂上展示的社会互动能力,包括合作、沟通、尊重他人等方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评价表格,学生根据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2.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积极、消极互动行为,并针对性地给予反馈。
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互动习惯,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832d30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7.png)
社会互动的作用(地位、意义)
1. 有助于形成自我、完善自我 2. 社会互动是满足行动者需求的途径 3. 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基础
4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发生
1. 人对他人的反应(如行动或思考)不取 决于对方行动、事件即符号乃至场景 (situation )本身,而取决于人对它们 所作的理解、解释、判断。即取决于符 号定义(definition of symbol) 或情景定义 (definition of situation )
依据冲突发生的领域,冲突分为经济冲突、 政治冲突、文化冲突
医患冲突、 征地拆迁冲突
20
冲突功能
21
4,交换 旨在获取报酬或回报的交往。 回报的形式多样 回报的原则:互惠(reciprocity) 净收益:得到的回报减去成本。正向
的净收益使交换可能持续下去
22
第四节、 关于社会互动的几种观点
一、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1,代表人物 George H. Mead , W. I. Thomas, 情景定义 Charles C. Cooley, “glass self ”镜中我 Mannford Kuhn, Herbert Blumer(布鲁默)
17
2,竞争 定义:竞争是不同的人或群体为了各自 获得同一 个目标而进行的互动。 竞争的类型: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公开竞争和不公开竞争
18
3,冲突 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直接 的和公开的争斗,彼此之间表现出敌对 的态度或行为。某些竞争会演化为冲突。 冲突的方式多样。 (王,p.86)
19
依据冲突者,冲突分为人际冲突、群体间 的冲突、民族冲突、国家冲突
5
2,身体语言、空间距离可视为符号,在人际互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讲社会化
![第五讲社会化](https://img.taocdn.com/s3/m/fb5f568d51e79b896802263b.png)
伊莎贝尔的案例对于研究学者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极少数 发现儿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案例。 发现:人类没有自然的语言。被隔绝的孩子不会说话。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儿童缺乏社会关照的环境下成长的例子。 专家们日渐强调,早期社会化经验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现 在我们知道,只关心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不够的,身为父母 亲必须关心孩子们的社会化发展。例如,孩子如果不被鼓 励和朋友交往,他将失去与同辈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 往往是建立情绪成长的重要关键。
奥斯卡与杰克的案例印证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多年来,明尼苏达双胞胎与领养研究的研究人员,一直试 着对许多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进行研究 ,找出他们是否在 个性\行为与资质上有类似之处.实验结果证明 ,基因因素与 社会化经验都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下抚 养,但一些特征如敏感度\声音模式以及紧张习惯等,都 很相似.这些被视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然后他们的生活态度\ 价值观\择偶条件.甚至喝酒习惯的不同,则是受到环境模 式影响.
哈洛实验:人工母亲 哈洛以“两种替代母亲”来抚养孤立的小猴子— —一个用布覆盖的模型,另一个是用线作成的模 型,并能供应牛奶。小猴子们会到绑线的“母亲” 那里取用牛奶,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却依附在较 象母猴的布模型身边。在危险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个实验印证了猴子比较重视能给予心理安慰的 人造猴子(以毛圈织布覆盖),而非只有提供食 物的模型。小猴子成长的发展,除了食物的提供 外,更需要社会接触所带来的温暖,尉籍与亲密。
9、香槟野女孩
香槟野女孩可能在被遗弃之前就学过说话,因为 她是兽孩中很罕见的能够连贯语言表达的例子。 她的食物包括鸟肉、青蛙、鱼、叶子、树枝和树 根等。如果给她一只兔子,她能很快将其剥皮并 生吃下去。据当地的目击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 玛丽表示,“她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非常大, 能用拇指挖出树根,并能象猴子一样在树间荡来 荡去。”她跑得非常之快,视力也很好。1737年, 当时的法国女王之母、波兰女王占领了洛林公国 之后,她听说了这个野女孩的故事,就带她去打 猎,结果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能够徒手擒杀兔子。
第五讲 社会互动
![第五讲 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d8d8279cdd88d0d233d46a3e.png)
29
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人际交往的功利性 人际交往的封闭性(沉迷于虚拟世界—宅 男) 人际交往的虚荣心(面子心理) 人际交往的被动性 人际交往的狭隘性 冲动心理强烈
30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策略
对人际交往要有清醒的认识 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 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 自己。 交往是有选择性的。 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交往过程中要相互信任。
甲沉默
甲背叛
二人同服 刑1年
乙服刑10 年,甲 即时获 释
甲服刑10 年,乙 二人同服 即时获 刑8年 释
10
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非面对面的
11
不同的情境,意义不同
拥抱的不同含义:
恋人的拥抱 兄弟的拥抱 就别重逢的家人的拥抱 战友的拥抱 ……
打人一巴掌呢?
21
22
身体语言
23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40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集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 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 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又 称大众行为、集合行为、集群行为。
群体性 非组织性 突发性
41
模仿理论:塔尔德1901年出版《模仿律》认为行为不 是发明就是模仿。 感染理论:1895年勒朋在《乌合之众》中,认为集合 行为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 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体 朝一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 动的倾向. 紧急规范论:突发事件时,人们的互动会产生紧急规 范,在场的人会仿效和遵从,从而产生集合行为。 匿名理论:集合行为中个体处于匿名状态,身份淹没, 会在没有明确个人标志的情况下发生越轨行为 控制转让理论:集合行为中行动者已经把对自身行动 42 的控制转让给他人。
05第五讲 社会互动
![05第五讲 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b48d0fc5b14e852458fb5775.png)
(二)符号互动论:米德 • 1、符号互动论 •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 物的事物。声音、语言、图画、手势、表 情、姿态等等都是符号,服饰、建筑、工 具、食物、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常常 是符号。 • 社会互动是根据人们对符号的理解而进行 的。
• (1)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 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本质上是符号的互动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互动要 以对意义的解读为前提。 • (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对意义的解 读要结合特定的背景和情境。 • (4)对意义的解读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 角色来实现。 • (5)互动中自我的呈现是通过“镜中我 ”设计和调整的。
– 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中保持的 距离 – 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往时保持 的距离 – 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见 – 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演等公共 场合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 越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 •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 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 的社会距离差异很大。 • 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 位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 有着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 而人际距离较大。 • 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 与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 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
1、符号互动论的渊源与发展 • 1.乔治· 米德的贡献 理论基础:关于“心智(mind) 的论述。他认为心智有以下能力:(1)运用符号 确定环境中客体的能力;(2)内在地考虑对这些 客体所能采取的行动途径的能力;(3)避免不适 当的行为以及选择一种合适的行动途径。 • 2.现代互动论:共同点与分歧 A 关于人的本质: 人类具有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并在许多情境能 将自己作为客体看待。 B 关于互动的本质(有三 点) C 社会组织的本质: 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 变革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是符号互动固定化的产物 。 D 社会学理论的本质:理论必须解释互动过程 ,并且应该努力分离出一般类型的行为与互动所发 生的条件。
第五章-社会互动
![第五章-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494762606bec0975f465e2fe.png)
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一、社会互动的涵义授课思路:通过参加应聘这则案例,让学生领会社会互动是以他人为导向,并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回应。
案例:假设你收到了一家大公司的面试通知,你欣喜假设狂,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通过面试。
接下来你会做些什么呢?首先,你会考虑自己面试时的穿着打扮,也许你平时喜欢休闲、随意和自然的风格,但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成熟,稳重和干练,你会挑选一套职业正装,头发整饰一新,皮鞋光亮照人,手里再配一个公文包。
然后,你会在脑海中排练面试的情形,你时而扮演自己的角色,时而扮演考官的角色。
在面试时,你内心很紧张,但你会装作假设无其事侃侃而谈,尽力展示自己的优点。
对于考官的观点,你一方面加以认可,另一方面又能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
面试结束后,你感到浑身轻松,并且得意洋洋。
你自认为今天表现的不俗,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家,你换上了平日喜欢的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我们日常与他人面对面的接触中,我们根据社会成员共同建构和分享的一些规则意识到他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期待。
面试官希望见到机灵、礼貌、目标明确、穿着得体,并对有关问题准备得很好的人。
应聘者期待着见到有权威的、并且在提探索型问题时非常内行的人。
社会互动的涵义:所谓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在相互交往中,由于我们意识到自身行动对他人行动的后果,因此,我们的行动总是以他人为导向的,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场合和面对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以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在课堂上的行为和课堂外的行为会有所区别,与老师交往和与同学交往表现也会不一样。
二、社会互动发生的条件授课思路:让同学们思考互动发生的条件。
可以给学生以下提示:〔1〕互动中对人的数量是否有要求?——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之间,这是互动的结构条件。
〔2〕为什么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呢?当你来到异国他乡,如果语言不通,那么你和当地的居民能发生互动吗?互动的纽带是什么?——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信息是互动沟通的纽带。
社 会 互 动
![社 会 互 动](https://img.taocdn.com/s3/m/b3432b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6.png)
物质的交换
非物质的交换
最典型的是 商品交换
在人们互动行 为的背后,自我 利益是普遍的动
指感情、文化 等交流形式
机。人之所以愿
意付出某种行动
是为了获得某种
回报。
.
.
二、合作
(一)所谓合作,是指在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 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共同的利益 或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会发生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递为基础。 4.社会互动并不仅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 5.社会互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同一行动在不同的情
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
.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论
拟剧论
常人方法学
.
.
1、符号互动论:P80
•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 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社会学
你会送礼吗?
给你的父母 给你的老师 给你的同学
……
从送礼说互动
.
.
任务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 过信息的传递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 行动)。
.
.
特征
1.社会互动至少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才存在
身体语言的种类
• 身体语言中最令人注意的是面部表情和手势。
2、个人空间P91
• 所谓个人空间就是行动者四周的直接区域。英国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人们 相距的远近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距离,因此他认为存在四种不同的个人空 间。
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
![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ac14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2.png)
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引言社会互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和冲突的过程。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探索和解释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
本文将评析现有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以期对社会互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理论框架1.1 交往理论交往理论是对个体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如何构建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冲突等问题进行解释和预测的框架。
它将关系建立、维持和终止等过程视为交流、相互作用和共享信息的结果。
1.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在互动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估他人行为,并根据这些认知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一框架关注个体之间信息处理过程中涉及到注意力、记忆、推断等方面。
1.3 社会影响力理论社会影响力理论探究个体是如何在互动中被他人影响和塑造的。
它研究了社会规范、权威、社会压力等因素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1.4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互动中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交换资源、权力和信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一理论强调了利益平衡和互惠关系对互动的重要性。
第二章实证研究2.1 社交媒体对社会互动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社会互动。
一些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传播和知识共享。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减少、孤立感增加等问题。
2.2 社区参与与公民行为一些实证研究关注个体参与社区活动对公民行为产生的影响。
这些研究发现,积极参与社区可以促进公民责任感、增加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意愿。
同时,社区参与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资本。
2.3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跨文化交流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
一些实证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互动,探究跨文化交流对个体的文化认同和多元观念的影响。
研究发现,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个体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接纳。
2.4 社会互动与心理健康一些实证研究关注社会互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5099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e.png)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相互作用、联系和影响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构成的,人们在互动中产生了社会规范、角色、价值观和文化等现象。
社会互动的基本概念社会互动的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符号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影响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更包含了个体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互动。
社会互动的形式社会互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行为模仿、合作竞争等。
不同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和结果。
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社会互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个体性格、情感状态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在互动中的表现和结果。
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交互主义理论交互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基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产生的。
个体在互动中通过感知、解释、反馈等过程进行社会建构和个体塑造。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模仿行为、接受奖惩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技能和行为水平。
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的。
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言语、手势、动作等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产生了社会意义和文化传承。
社会互动的意义与影响社会互动在个体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推动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社会互动,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了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实现了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社会互动理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互动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
《社会互动与社交行为》分析报告范本
![《社会互动与社交行为》分析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d428b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9.png)
《社会互动与社交行为》分析报告范本社会互动与社交行为社会互动与社交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竞争和互动。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社会互动与社交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互动的定义和重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互相交流、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行为。
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作用。
社会互动对个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互动是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人们可以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促进个人的认知和发展。
其次,社会互动对个体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情感安全感,缓解压力,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最后,社会互动对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具有塑造作用。
通过社会互动,人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共同实现个人价值,树立自己的社会角色。
二、社交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社交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和态度。
社交行为可以分为合作、竞争和互助等不同类型。
合作是指个体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力合作的行为。
合作需要双方或多方的情感共鸣、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以达到协同工作的效果。
合作行为在团队合作、项目实施等众多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竞争是指个体之间为争夺资源、地位和权力而进行的比较和较量。
竞争行为常见于学术竞争、职场竞争等领域,对个体的激励和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然而,过度的竞争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会不公平。
互助是指个体之间通过相互支持和帮助来实现个人和共同利益的行为。
互助行为体现了人们的亲社会性和合作精神,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
三、社会互动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社会互动对个体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社会互动可以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个体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思维的开拓和深化。
其次,社会互动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社会互动二年级社会教案解析
![社会互动二年级社会教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b2e4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c.png)
社会互动二年级社会教案解析社会互动是社会科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在二年级学生的社会互动课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案来引导学生学习,下面是对该教案的解析。
一、教学目标通过社会互动课程,二年级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社会互动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况;2. 理解和使用社交礼仪,包括打招呼、问候和道谢等;3. 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4. 理解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并且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5. 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实验等活动,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索社会互动: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不同互动方式的影响。
2. 社交礼仪:教导学生使用适当的社交礼仪,包括打招呼、问候、道歉和道谢等,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合作与分工:通过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友好相处: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
5. 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幅描绘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片中人们的行为和情感表达。
2. 探索活动:使用故事、视频或其他资源,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社会互动情况,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示或简短描述,猜测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3. 社交礼仪: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模拟社交场景,学习使用社交礼仪,如打招呼、问候、道歉和道谢等。
4. 合作与分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任务中进行合作,明确分工并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5. 友好相处: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友善与合作的态度。
6. 解决问题:提供具体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社会互动
![6、社会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b22035be1a37f111f1855b56.png)
5.角色紧张:角色紧张是由社会对角色的 期望的不均衡性、实现社会角色的目的与手段间 的矛盾程度和社会角色实践过程中的挫折等原因 造成的。(在转型社会中,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着 某中程度的心理危机,有失落、受挫、压抑感, 无助、无力、无效的消极心理氛围弥漫,社会角 色的紧张尤为突出)
漳州师范学院
(2)布鲁默对符号互动论基本原理的阐述 (3)托马斯的“情景定义”
漳州师范学院
(二)拟剧论
1.表演框架
(1)剧本期望
(2)剧组 (3)剧情
(4)表演区域
2.印象管理策略 (1)理想化表演
(2)误解表演
(3)神秘化表演 (4)补救表演
漳州师范学院
我们使用三种类型的符号-媒介来交流有关
6.“过度角色化”,主要表现为角色对人的 过度整合,具体表现为:外在的规定性与角色担当 者的被动性在角色联结社会——个人的过程中成为 明显特征;角色压力的显在化及压力舒解渠道的缺 乏。“好孩子”的过度社会化。那些被高度角色化 虽然似乎能满足成年人社会的角色期待,但如果他 们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发展因此而受到影响、阻碍, 那他们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故“好孩子” 也有自我倾向和反社会倾向。这是因为孩子们人格 发展的原有条件(如孩子们的游戏团体)渐渐丧失, 而现代社会中社会的私性化(指个人私生活优先的 生活准则)和青少年的个人化(个人从各种群体中 离析出来)使人的社会化更现困难。
漳州师范学院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一、合作与竞争
1.合作 合作是互动双方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在行动
上相互配合的社会互动形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合作区分为直接合作 与间接合作、无分工的合作与有分工的合作 以及结构式合作与非结构式合作。 合作发生的最初原因两个方面:生产、自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度 广度
深度 频度
三、社会互动的符号
1、语言符号的使用 2、非语言的交流 肢体语言:
– 面部表情(通过正常社会化的个人都能理解,六种 基本表情:高兴、悲伤、愤怒、厌恶、恐惧、惊奇 )
– 姿势(与文化有关)
3、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 物理区域。人总是有意识地、无意识地运用 个人空间来表达某种意义,来控制相互交往 。(英国爱德华·赫尔):
强制
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其核 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
• 情境定义:人类的行为与动物不同,他对外界 的刺激不能做出本能的反应,而是在行动之前 通常经历一个思考的阶段。通过思考人们可以 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状况、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 意义,从而确定自己所应采取的行动。---美国 心理学家托马斯称为情境定义
• 如:动作----一个耳光
二、社会互动的维度
• 1、向度:
• 竞争中的成功者,增强了信心,树立了更高的 奋斗目标
• 竞争中失败者往往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目 标行动方式,为进一步取胜打好基础
• 竞争有哪些积极和消极作用?
智猪博弈
•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 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 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石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 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 ,大猪会在小猪跑到石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 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 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石槽,争吃到另一 半残羹。
第六章 社会互动
• 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每天都在以各 种形式和他人在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互 动。
参考文献
• [美]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 出版社1988
• [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8 • [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89 •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花城出版社1986 •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
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
四、社会互动过程
• 1.接近与接触阶段 • 2.理解与了解阶段 • 3.调整与反应阶段
社会互动的过程
定向阶段
(情境辨识)
贝尔斯的 互动过程分析
控制阶段
(行为选择)
评价阶段
(态度确定)
五、社会互动的类型
• 按情感关系:友好的互动、敌意的互动及情感 无涉的互动
• 按地位关系:强制、服从、平等协商 • 按互动广度:单一角色互动、多重角色互动 • 按互动途径:直接互动、间接互动 • 按互动单位: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 两只猪会各采取什么策略?
冲突
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 而相互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方式与 过程 。
和竞争的区别
(1)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
(2)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
(3)冲突各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 性
(4)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的多,它往往 突破了规章、规则甚至法律的限制 。
• 按互动的性质:
– 交换 – 合作 – 互助 – 竞争 – 冲突 – 强制
课后作业:了解这些互动类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合作的意义:
远古时代——生产、安全 现代——发展、社会分工 • 成功合作具备条件:
目标一致 相互信任 行动配合 共事成果 其他条件:物质、知理论里的经典案例”
•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 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 的社会距离差异很大。
• 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 位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 有着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 而人际距离较大。
• 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 与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
– 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中保持 的距离
– 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往时保持 的距离
– 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如会 见
– 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演等公共 场合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 越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
• 它的模型是这样的:两个嫌疑犯(A和B),作 案后被警察抓住,被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 “抗拒从严,坦白从宽”,如果两个人都坦白 ,则各判刑8年,若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不坦白则 各判刑10年,若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 刑1年
• 竞争
• 科学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人只能发挥自己 潜能的20%-30%,而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亢奋 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从而增强人的才干。
A
B
A
B
A
B
A
B
A
A
B
B
主要包括: (1)情感关系 (2)地位关系 (3)利益关系
2、深度
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 依赖的大小 。
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 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
3、广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 领域的大小 。
4、频度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 5、强度 强度反映在情感投入的社会互动的强弱,表明 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烈程度 。
社会互动的三个因素: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一人无法互动 ➢ 互动双方考虑到对行为意义的理解。如微笑、点
头、摇头等 ➢ 必须是双方采取相互配合的共同行动:语言的、
非语言的、直接面对面的和非面对面的
• 2、社会互动的特点 •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 相互依赖 • 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 以“定义”为前提 • 可以发生在不同空间 • 互动存在一定的模式
出版社2001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 一个男生日常的眨眼睛 行为
行动
• 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 方的注意,但女生可能因正在想问题,而没注意 到男生的挤眉弄眼
• 一个男生对迎面起来的漂亮女生眨眼互睛以动引起对
方的注意,女生反感地盯了男生一眼,然后加快 步伐
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 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