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交流平台
版块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训练了复述课文,复述需要注意些
什么,复述的方法有哪些?
1.(课件出示2)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
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讲出来。”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
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复述课文不能背诵
课文,要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2.(课件出示3)
“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
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
漏。”
从这句话你又学会了复述的那些方法?
(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有什么好处?
(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3.教师小结:复述课文要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
容说出来,最好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这样就很
有条理,复述不会遗漏重要内容。(板书:复述:
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4)
【设计意图:交
流复述的方法,分析
复述的方法,总结了
本单元所用的复述
的知识。】
【设计意图:把
相同偏旁的生字放
到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去学习,并且在学
习生字词的过程中,
学习了形声字形旁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加点的短语含有拟声词。(板书:拟声词组的修
饰作用)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加点的
短语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小组代表发言:
“噌的一下子”“扑通一声”都是修饰后边的
动词“跳起来、掉进水里”的。“噌的一下子”说
明顾客非常生气,火气很大的样子,“梆的一声”
说明石头落地声很响,石头很重。
4.类似的句子,我还会写:
听到老师的批评,小红的脸“唰”一下子红了。
他“嗖”地一下跑到了最前面。
(二)带有反义词的题目。
(课件出示8)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题目有趣吗,都有什么共同之
处?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预设:这些题目中的修饰语,都是一对反义词。
【设计意图:理
解分析直接引用和
间接引用的区别,学
预设:这些题目都是“……和……”的并列关
系短语。
(板书: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
3.照样子,写写这样的题目:《大头儿子和小
头爸爸》。
(三)学会转述。
(课件出示9)
1.读读上面的例句,说一说,转述别人的
话和直接引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1)转述别人的话时,冒号、引号不用了。
冒号变成了逗号。
(2)转述别人的话时,人称发生了变化,第
一人称“我”变成了第三人称“他”。
(板书:转述:去掉冒号、引号,第一人称变
成第三人称)
3.仿照例句,把所给的句子改成转述别人的
话。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
冬天。
(2)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
么都不怕,就怕漏!
四、日积月累
版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10)
会转述别人的话。】
【设计意图:学
习古诗词,理解和分
析古诗,增强学生学
习古诗、理解古诗、
诵读积累的能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学会了复述的方法,识字加油站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词句段运用学习了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了解了带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词组,学会转述别人的话,日积月累学习理解了古诗《大林寺桃花》,表达了作者由悲伤春天的离去,到看到大林寺桃花的喜悦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有关桃花的诗句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2.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答问》
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5.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树》
6.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8.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田园》
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0.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泛舟观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