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1.古文标点错误的类型主要有断句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误。
2.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3.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
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岳阳楼记》属于杂记类;《欧阳生哀辞》属于哀祭类。
6.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仄、讲究用典。
7.律诗的对仗是指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工对是指用同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借用该字其他意义或与该字同音字的意义对仗。
8.史传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0.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散文、韵文、骈文类。
1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他把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12.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
13.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仄声;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14.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1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于奏疏类;《陋室铭》属于箴赞类。
1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
17.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8.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0.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 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 )、《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1)

《古代汉语》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字2.读为3.疏4. 孤平拗救5.词类活用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庄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中“其”字的词性和用法是()。
A.指示代词,定语;B.人称代词,主语;C.人称代词,定语;D.语气词,加强肯定语气。
2.下列各句中“以”字作为连词的是()。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以乱易整,不武。
D.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3.下面句子谓语是意动用法的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豕人立而啼。
C.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 甘其食,美其服。
4.《孟子》:“欲辟土地,朝秦楚”中的“朝”是()用法。
A.意动B. 用作状语 C.使动 D.活用为一般动词5.《庄子》:“小年不及大年”中“年”指()。
A.年岁B.寿命 C.年龄 D.年成6.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提前的是()句。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B.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C.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7. “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D.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8.下列各句中的“若”字用为第二人称代词的是()。
A.此非若所知也。
B.欲与大夫,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9.“適”的本义是()。
A. 正妻所生的B.女子出嫁 C.恰好,恰巧 D. 到……去10. 下列各句中“于”表示“比较”的是()。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B.季氏富于周公。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三、文言文翻译(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古代汉语 (大二下)

填空:1.韵母包括:韵头、主要元音、韵尾三个部分。
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2.《诗经》的用韵情况,从一章用韵的数量看,可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
3.韵脚是指一般放在句尾的诗韵。
4.从《诗经》韵脚相互举例看,大致可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韵三种情况。
5.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前综合各家的观点,把上古韵部分为三十部。
6.上古三十韵部中,属于入声韵有:职、觉、药、屋、铎、锡、质、物、月、缉、叶。
7.三十二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来,属于牙音的有:见、溪、群、疑。
8.从发音部位看,“日”为半齿音。
9.《广韵》的作者是宋代的陈彭年、邱雍等,这部韵书分为206韵,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最早的一部韵书。
10.古汉语的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11.《切韵》的作者是隋代的陆法言。
12.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到现代汉语已全部清化,其规律是:平声归送气,仄声归不送气。
13.我国古书注解的工作始于汉代,当时著名的注解家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等。
14.《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由汉代毛亨作注,唐代孔颖达作疏,《仪礼》由汉代郑玄作注,由唐代贾公彦作疏。
15.一部作品注解的人很多,后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并加上自己的注解,称作集注或集解。
16.“章句”体的注解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就是通释全章正文的大意的。
17.《三国志》裴松之注的最大特点是:每句话的用典让人难以理解。
18.唐代《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的特点是: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的来源地考证为主。
19.《史记》三家注是: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20.律诗对仗的一般要求是颈联、颔联规定要用对仗。
21.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今体诗)和古体诗(古风)。
22.旧说,南宋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就是著名的“平水韵”,一般就叫“诗韵”。
23.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便是坳句。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

第二个学期做以下练习(十)至练习(十八)的内容:练习(十)一、简述题。
1、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
(四种即可得满分)答: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2)、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3)、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4)、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答: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①句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②句中“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鲁”,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因此而变小,故确定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天论)名词用作动词,王,霸:称王,称霸。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用作状语,客,当客人对待。
古代汉语下试卷及答案

1、 《古代汉语》(下册)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每空1分,共15分)6、 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7、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8、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9、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11、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12、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 韵目 2. 之为言 3. 粘、对 4.疏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2分)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 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 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 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 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1、 14.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22、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23、 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24、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25、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古代汉语2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2)习题集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1、无定代词2、词的兼类3、词类活用4、为动用法5、对动用法6、双声叠韵7、韵部8、三十六字母9、入声韵10、叶韵说11、义疏体12、集解体13、传注体14、章句15、音义体16、声训17、形训18、如字19、之言、之为言20、读为、读曰21、直音法22、反切23、衍、衍文24、脱文(夺)25、韵书26、《切韵》27、《平水韵》28、平仄29、粘对30、借对31、流水对32、拗救33、三平调34、《中原音韵》二、解释下列句中带·号的词的词义: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6、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7、轻煖.不足于体与?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9、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10、行旅皆欲出于王之塗.。
11、其若是,孰能禦.之?12、苟无恒心..邪侈,无不为已。
..,放辟1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4、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15、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16、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17、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18、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19、后稷教民稼穑..五谷。
..,树艺20、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21、皜皜乎...不可尚矣。
2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2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24、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25、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26、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27、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28、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29、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30、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 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 、《词诠》B 、《辞通》 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D)A 八卦说B 结绳说C 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C)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A 丘皿行回B 人血象舟C 山雨目本D 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 超街碧冈B 风瓣闻闽C 阁围屈觉D 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 《康熙字典》B 《汉语大字典》C 《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 见-现征-徵解-懈B 奉-俸景-影文-纹C 益-溢然-燃干-乾D 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 祈父,予王之爪牙。
C 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 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 、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 、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

古代汉语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词?A. 尔B. 我C. 彼D. 此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助词,以下哪个句子中“之”用作代词?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吾将上下而求索。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词?A. 与B. 及C. 而D. 乃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A. 贤惠B. 苗条C. 漂亮D. 聪明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人太聪明就没有朋友B. 人太挑剔就没有朋友C. 水太清澈就没有鱼D. 水太浑浊就没有鱼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桃夭》D. 《采薇》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A. 桃树和李树B. 老师和学生C. 学生和老师D. 桃树和李树的果实9.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出处是?A. 《论语》B. 《孟子》C. 《荀子》D. 《庄子》10.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冒风险就得不到成功B. 不进虎穴就得不到虎子C. 不入虎穴就得不到虎皮D. 不冒风险就得不到虎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2. “________”是《左传》中的名句,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13. “________”是《史记》中的名句,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14. “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5.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表达了孟子的政治理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古代汉语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个B. 只C. 条D. 匹答案:D2. “之乎者也”中的“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什么?A. 动词B. 形容词C. 代词D. 助词答案:D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夭折B. 茂盛C. 夭亡D. 夭折答案:B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习惯和传统D. 礼仪和规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里仁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古代儒家的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______篇。
答案:劝学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______的诗句。
答案:屈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君子不器”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技能或职业,而应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修养。
2. “诗言志,歌永言”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出自《诗经》,意味着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感的,而歌唱则是对诗歌情感的延伸和表达。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思考,思考需要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 “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有何启示?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得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得语句出处得就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得就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得“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得“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就是象形字得一组就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得一组就是(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得字典就是(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得就是( )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得加点词其古今词义得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得就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得就是(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就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得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得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得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得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得就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得就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院校___ 年级__________ 专业______层次高升专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2.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3.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4.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5.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6.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7.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8.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9.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C.杀黑龙以济冀州。
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10.“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1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古代汉语(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2.史传的体裁主要有----------、----------、—-------------。
3.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一--、----一、----、------4.律诗的对仗是指一-----------;工对是指一---------宽对是指----------;借对是指---------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宇在句中的意义(9分)5.XXX挑战,XXX不肯。
6.今XXX以XXX此三人,XXX也。
7.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8.货自龟贝,至此五铢。
9.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0.大王失职入汉中XXX无不恨也。
11.以大杖击二十,:垂死,@来庭中。
12.XXX于首山。
13.XXX,无礼,今拜上将,如呼小儿耳。
3、申明以下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1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7.其后XXX以削;数十年,竞为秦所灭。
18.太后之色少解。
19.(项)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0.厥后I放不克不及媚权贵失御史。
4、申明以下句中的词类活用并申明其意义(10分)21.XXX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2.晋侯饮XXX酒,XXX将攻之。
23.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XXX。
24.一营大噪,尽甲。
5、标出以下律诗的平仄,平仄分歧处画圈,并申明有无三平和谐犯孤平(10分)25.无题XXX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有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XXX但愁云鬓改,XXX应觉XXX。
蓬山此去无多路,XXX为探看。
注:别、觉,入声。
看,平声。
试题谜底及评分尺度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l.4分。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大二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大二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答题纸对应位置上共20题每题2分)1、以下属于查词语、典故的工具书的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辞海》2、以下不属于“六书”中的造字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转注B指事C会意D形声3、遵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本”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莫”是一个()字。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6、以下各组形声字,声符一样的一组是()A扪闷B福祈C通过D 江河7、以下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A腾贼章汁B徒江汶怒C勉海谐盗D后美碧途8、汉字的演化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以下四项中不属于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形态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骨文B金文C楷书D篆书9、汉字演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奠定了方块汉字的根底的字体是()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隶书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里没有的是()A音序法B部首法C号码法D 直音法1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开展改变属词义扩大的是()。
A于予与何诛?B皆感谢为云泣下。
C面有菜色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开展改变属词义缩小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众人皆醉我独醒。
D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开展改变属词义转移的是()A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B王厚贿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厉王虐,国人谤王。
14、“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中,“树木”的意思是()A树B就是“树木”C树木和木材D种树15、以下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A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初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A10B17C25D30A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A10B17C28D30B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A10B17C28D30C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A溪B船C从D晓A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A见B章C非D并CD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A端B昌C书D精ABC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A心B崇C清D日ABC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A端B帮C影D邪C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A群B精C来D匣C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A定B晓C来D日D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A见溪群疑B端透定泥C非敷奉微D精清从心C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A见溪群疑B端透定泥C帮滂并明D精清从心B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说这句话的是()A王念孙B王引之C顾炎武D王力B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A毛亨B马融C郑玄D孔安国C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A笺B疏C正义D集解BC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A补充毛传B订正毛传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A曰B之言C谓D谓之AD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A曰B为C谓之D谓D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A之言B之为言C如字D衍文AB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A李善B司马贞C张守节D裴松之BC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A《诗经》B《楚辞》C《玉台新咏》D《文选》D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后汉书》C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A萧统《文选注》B李善《文选注》C裴松之《三国志注》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A毛亨《毛诗故训传》B司马贞《史记索隐》C孔颖达《左传正义》D郭象《庄子注》D25、可以用来注音的术语有()A读若B读如C如字D读为ABC26、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A《大学章句》B《孟子章句》C《诗集传》D《论语集注》AD27、清代王念孙所作的读书札记是()A《读书杂志》B《经义述闻》C《古书疑义举例》D《经传释词》A28、《论语正义》的作者是()A陈奂B刘宝楠C焦循D王先谦B29、《孟子正义》的作者是()A陈奂B刘宝楠C焦循D王先谦C30、《毛诗传笺通释》的作者是()A陈奂B刘宝楠C马瑞辰D王先谦C31、《庄子集解》的作者是()A陈奂B刘宝楠C马瑞辰D王先谦D32、《庄子集释》的作者是()A陈奂B刘宝楠C郭庆藩D王先谦C33、用来表示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A衍文B脱文C错字D错简A34、用来表示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A衍文B脱文C错字D错简B35、下列作品中没有《经典释文》注音的是()A《论语》B《老子》C《庄子》D《孟子》D36、“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1分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A10 B17 C25 D30A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A10 B17 C28 D30 B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A10 B17 C28 D30 C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A溪 B船 C从 D晓A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A见 B章 C非 D并C D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A端 B昌 C书 D精ABC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A心 B崇 C清 D日ABC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A端 B帮 C影 D邪C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A群 B精 C来 D匣C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A定 B晓 C来 D日D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说这句话的是()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A曰 B为 C谓之 D谓D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精选文档25、可以用来注音的术语有………………………………………………………()A读若 B读如 C如字 D读为ABC26、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A《大学章句》 B《孟子章句》 C《诗集传》 D《论语集注》AD27、清代王念孙所作的读书札记是………………………………………………()A《读书杂志》 B《经义述闻》 C《古书疑义举例》 D《经传释词》A28、《论语正义》的作者是…………………………………………………………()A陈奂 B刘宝楠 C焦循 D王先谦B29、《孟子正义》的作者是…………………………………………………………()A陈奂 B刘宝楠 C焦循 D王先谦C30、《毛诗传笺通释》的作者是……………………………………………………()A陈奂 B刘宝楠 C马瑞辰 D王先谦C31、《庄子集解》的作者是…………………………………………………………()A陈奂 B刘宝楠 C马瑞辰 D王先谦D32、《庄子集释》的作者是…………………………………………………………()A陈奂 B刘宝楠 C郭庆藩 D王先谦C33、用来表示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A衍文 B脱文 C错字 D错简A34、用来表示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A衍文 B脱文 C错字 D错简B35、下列作品中没有《经典释文》注音的是……………………………………()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孟子》D36、“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3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3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39、“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40、“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41、“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42、“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代称 D迂回A43、下列句子使用了稽古的修辞手法的是…………………………………………()A昔者玉人献寳,楚王诛之。
B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
C是以箕子徉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
D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
ACD44、下列句子使用了稽古的修辞手法的是…………………………………………()A时乎时,不再来。
B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C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D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CD45、“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借用 D代称B46、“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借用 D代称B47、“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借用 D代称B48、“书曰:‘葛伯仇饷。
’此之谓也。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稽古 B引经 C借用 D代称B二、填空题每题1分1、《诗经》押韵最主要的格式是、。
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2、语音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诗经》语音与现代差别很大,明代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
陈第3、清代古音学家在古韵分部方面作了很多工作,顾炎武分古韵部,段玉裁分部,江有诰分部,黄侃分部。
10 17 21 284、王力分《诗经》时代韵部为部,《楚辞》时代部,差别在于部问题。
29 30 冬5、三十六字母代表了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唐宋6、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是指。
见溪群疑7、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是指。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8、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是指。
影晓匣喻9、三十六字母中的半舌音是指。
来10、三十六字母中的半齿音是指。
日11、假借字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即、。
本有其字本无其字12、大量注解古籍的工作开始于代。
对先秦的经书,像《周易》《毛诗》《周礼》《仪礼》《礼记》都作过注解。
汉郑玄13、《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收录的是魏、的注、唐正义、唐注音。
王弼韩康伯孔颖达陆德明14、《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正义》收录的是汉注、唐正义、唐注音。
孔安国孔颖达陆德明15、《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的是汉传、汉笺、唐正义、唐注音。
毛亨郑玄孔颖达陆德明16、《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正义》收录的是晋注、唐正义、唐注音。
杜预孔颖达陆德明17、《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收录的是汉注、唐正义、唐注音。
郑玄孔颖达陆德明18、《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注疏》收录的是魏集解、宋疏。
唐注音。
何晏邢昺陆德明19、《十三经注疏》本《尔雅注疏》收录的是晋注、宋疏、唐注音。
郭璞邢昺陆德明20、《十三经注疏》本《孟子注疏》收录的是汉注、宋疏。
赵岐孙奭21、古书的注和疏原本是分开的,代以后才合成一本书。
宋22、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曰为谓之23、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谓24、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之言之为言25、《史记》的注解在唐代有的《》、的《》。
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26、萧统所编的《》在唐代有注、注。
文选李善五臣27、南朝的《三国志注》的特点是。
裴松之增补史料28、利用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时期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29、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
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30、清代王念孙所作的读书札记是《》。
读书杂志31、清代王引之所作的读书札记是《》。
经义述闻32、清代俞樾所作的读书札记是《》。
古书疑义举例33、现存较早的章句类注解著作是东汉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
赵岐楚辞章句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1、叶音:古人为了说明《诗经》押韵,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就是叶音。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2、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同音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
3、疏(正义):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4、集解:汇集各家的解释,有时还加上自己的见解,成为集解。
5、谓之:使用这个术语时,被释词放在“谓之”的后面。
不仅用来释义,还能区别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6、谓:使用这个术语时,被释词放在“谓”的前面。
往往是以具体释抽象、以一般释特殊。
7、貌: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是“……的样子”的意思。
8、犹:释者与被释者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相当于“等于说”的意思。
9、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10、读若、读如:一般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11、《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12、如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本来的读音读。
13、《四书集注》:南宋朱熹着,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四部书。
14、衍文:用来指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
15、脱文:用来指明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词1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