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话剧《茶馆》欣赏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正文 (4)一、主题表达的“反描”手法 (4)二、“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5)三、“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 (6)四、独具特色的话剧语言 (7)五、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节艺术 (8)六、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茶馆》是一部三幕话剧。
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深刻地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本质。
《茶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话剧史上赢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曾被誉为“东方来的奇迹”。
《茶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主题表达的“反描”手法,“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独具特色的话剧语言,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节艺术,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关键词:艺术特色话剧社会本质AbstractDrama "teahouse" is a three ACTS. Author with superb artistic technique, through the window of the teahouse in act 3 scene cross-sectional answers from three times, respectively, showed different era profoundly the essence of social life. "Teahouse"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teachs the wo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hailed as a "miracle" from the east. "Teahouse" art characteristic mainly reflects in: theme expression "stroke" technique, "revealed" side expression, the structure of "portrait exhibitio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drama language, combined with a ridiculous plot of real art, the overall style of comedy style.Keywords: drama society essence art characteristics前言《茶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观众的检验。
茶馆话剧赏析
茶馆话剧赏析
茶馆话剧是我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由郭沫若所创作,首演于1958年。
该剧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等一群普通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命运的沉浮。
茶馆话剧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剧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性格鲜明,代表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
比如,茶馆老板王利发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商人,他经营茶馆时对待顾客热情周到,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关心国家大事。
而茶馆中的茶客、小人物等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贴近剧中人物,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茶馆话剧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剧中涉及了清末民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五四运动等,以及中国百姓在这些事件中所承受的苦难和困境。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再现,茶馆话剧不仅展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疾苦和斗争。
此外,茶馆话剧还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剧中的人物形象既有善良正直的人,也有狡诈利己的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通过展示人性
的复杂性,茶馆话剧让观众对社会问题有着更加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茶馆话剧是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展示人物形象、历史事件和人性的多个层面,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无论是戏剧爱好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可以从中获得思考和感悟,体味到中国戏剧的独特魅力。
《茶馆》赏读解析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 上更有劲了!‛
敢作敢为Biblioteka 富于正义感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 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 不能不请安!”
《茶馆》人物众生相
王淑芬: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子。 李 三:男。三十多岁。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王利发:男。四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就做了裕泰茶馆的 掌柜。
众难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巡 警:男。二十多岁,敲诈王老板。
众老总:一群散兵游勇,来茶馆抢钱。 唐铁嘴: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报 童:男。十几岁。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老 舍如是说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 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概括本幕情节(人物进行了什么活动?)
1、李三抱怨 2、难民求助 3、巡警摊派勒索 4、大兵强取豪夺 5、唐铁嘴要租房 6、常四爷送菜、松二爷来祝贺开张 7、宋吴两特务来抓人、敲诈 8、刘麻子准备谈生意 9、康顺子找工作 10、刘麻子和逃兵老陈、老林交易。(大兵买妻) 11、崔久峰去念佛。(绝望) 12、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 事。作者采用了四个办法:
茶馆赏析
《茶馆》节选二
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唐铁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 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 我改抽“白面儿”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 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 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王利发 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 准给你留着! 唐铁嘴 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 王利发 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 唐铁嘴 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王利发 我可不光耍嘴皮子,我的心放得正!这十多年了,你白喝过我多少碗茶 ? 你自己算算!你现在混的不错,你想着还我茶钱没有? 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总才几个钱呢!(搭讪着往外走) [街上卖报的喊叫:“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 报童 向内探头。 回目录 下一页
《茶馆》简介
1957 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 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 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 然走向灭亡。
《茶馆》相关评论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剧本三万字,写了三个“朝代”,时间跨度五十年,写活了七 十个人物。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郁的民族气派,浓重的历史含量和浓厚的生活 气息,谱写出一部史诗性的画卷。曹禺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 一幕。如此众多的人物,活龙活现,勾画出了戊戌政变后的整个中国的形象。这是 四十分钟的戏,也可敷衍出几十万字的文章,而老舍先生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把 泰山般重的时代变化托到观众面前,这真是大师的手笔。” 《茶馆》透过一个北京茶馆的历史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着茶馆 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来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这是必须埋葬的时代 和社会!第一幕,写戊戌政变(1898)后,清政府的腐败及其行将灭亡的征兆。第 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致使民不聊生。第三幕,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 治,搞得北京城内特务横行,群魔乱舞,罪孽深重。 茶馆,对于全剧来说,不仅是一个环境,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具有诗意的象征。茶 馆的三次历史变迁,征兆着历史,也征兆这历史必然被埋葬的命运。 下一篇:茶馆的艺术构思 回目录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巅峰之作,其艺术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从时代背景的选择上,《茶馆》展现了旧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风云变幻图景。
通过选取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垂死挣扎、北洋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横断面,作品以点带面,概括了半个世纪的丰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容。
其次,在地点选择上,《茶馆》巧妙地通过茶馆几十年的兴衰沉浮以及发生在茶馆里的日常琐事,折射出三个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
观众通过茶馆这个窗口,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缩影。
此外,剧中人物众多,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
他们通过各自的人生片断展示着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本质,传递出时代变迁的信息。
这种“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使得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容纳了广博的生活内容。
总的来说,《茶馆》的艺术构思独具匠心,其深邃的历史内涵、独特的时空设定和鲜活的人物塑造都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之作。
中国当代文学 形考5浅谈老舍的话剧《茶馆》
浅谈老舍的话剧——《茶馆》赏析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要形式的舞台艺术。
它于19世纪末来到中国。
它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除了文学剧本创作之外,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茶馆》是老舍1956创作的话剧,老舍是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等。
因为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把“舒”字拆开,更名为舒舍予,表达出舍弃自我,乐于奉献的意愿。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茶馆》写了北京城里的一个老字号“裕泰茶馆”,通过喝茶的客人讲述了三个时期的故事。
一、康粱维新失败之后的清末;二、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统治的民国初年;三、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把这些市井百姓、三教九流,贩夫走卒等小人物放在茶馆里,用他们的生活变迁来反映社会变迁。
一个茶馆就是一个社会时期的宿影,真可谓是“大茶馆小社会”。
在剧中先后出场的人物中有应时改良以求生计的王利发、实业救国的资本家秦仲义、清宫里的红人庞太监、信洋教的马五爷、贫苦农民康六、说媒拉纤的刘麻子、国民党官员沈处长,女招待丁小宝等等。
这些人物看似隔行隔山,并没什么太多的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剧情的发展,他们在茶馆里串起了50年光怪陆离的人生故事,折射出半个世纪腐。
《茶馆》 简析
《茶馆》简析《茶馆》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话剧,讲述了农民起义、战争、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中国社会变迁的故事。
本剧以茶馆为象征,通过茶馆这个独特的社会场所,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形象和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自私以及近代中国的动荡与变革。
本剧以大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内外人物的互动,勾勒出一幅真实、丰富的社会画卷。
茶馆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是一个集中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地方。
在茶馆中,既有官僚地主,也有贫苦农民,还有曾经的大师和艺人等各种行业和身份的人物。
剧中的角色各有特点、各有命运,通过他们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社会不同层面的矛盾和冲突。
剧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面对着种种挫折和困难。
从曾经的京剧名角王保保到茶馆老板喜儿,再到淳朴的小农民马秀英,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遭遇。
他们通过对话与争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自私,透露出中国社会的封建与落后。
《茶馆》通过展示茶馆中各种事物和场景,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悲欢离合、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大茶馆中官府的贪腐、衙役的残暴、地主的横行霸道,以及新知识分子的追求自由、小农民的生活窘迫都成为了本剧的反映内容。
剧中的对白和情节扣人心弦,给观众带来思考和触动。
《茶馆》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言语上的艺术感染和情感上的真实刻画。
剧中的对白优美而充满力量,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各个阶层人民对社会命运的观察和思考。
剧中的情感描写细腻而真实,人物的心情与命运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情感表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茶馆》这部话剧通过茶馆这个小小的场所,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形象和命运,探讨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自私以及近代中国的动荡与变革。
剧中的人物丰满而真实,剧本的对白有力而富有感染力。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幅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的社会画卷。
老舍_茶馆_赏析
走进《茶馆》 第二幕
李三、王淑芬、王利发
难
民
巡警、大兵
刘麻子
常四爷、松二爷、宋恩 子、吴祥子 老林、老陈 崔久峰、秦二爷
唐铁嘴、报童 大令
康顺子、大力
第 1 场 : 李 三 怨 钱 少 活 多
第 2 场 : 群 难 民 哀 告 遭 喝
第 3 场 : 巡 警 借 摊 派 盘 剥
第 4 场 : 大 兵 吃 败 仗 劫 夺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 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 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 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 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 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 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 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 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 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 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 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 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 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 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 民的反抗情绪。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这样一个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的小 商人。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特务、警察多方 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 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 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 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 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 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地想出些个 小招数。最终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 梁自尽。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 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 自拔的困境中。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 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 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这些小辈干 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 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走进茶馆与老掌 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 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 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 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 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 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 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 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 ,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 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茶馆话剧鉴赏
茶馆话剧鉴赏茶馆话剧鉴赏话剧是戏剧的一种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对话来传达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形象和展示主题。
茶馆话剧是指以茶馆为背景的话剧作品,通常以茶馆为象征,展现社会变迁和人性善恶的主题。
本文将对茶馆话剧进行鉴赏。
茶馆话剧通常以茶馆为主要场景,通过茶馆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对话,反映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多样性。
茶馆作为一个集体记忆的象征,不仅是一个休闲聚会的场所,也是展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的窗口。
在茶馆话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茶馆老板是话剧中的重要角色。
他们通常是冷静、理性的人,代表着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
茶馆老板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和聆听顾客的对话,不断地为大家提供茶水,同时也扮演着一个智者的角色,为顾客提供指导和建议。
茶馆老板的形象在话剧中既是强调智慧的象征,也是对社会角色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顾客是话剧中的重要角色,通常代表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
他们不仅有各自的故事和追求,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顾客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现象。
茶馆话剧中的顾客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代表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茶馆话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茶馆作为一个微缩的社会,通过展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对话,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从中国话剧史上脍炙人口的《茶馆》到现代作品《茶馆·二道桥》,茶馆话剧一直在讲述和记录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
茶馆话剧的鉴赏需要观众对作品的细腻理解和深入思考。
观众应该关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话的含义,通过细节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同时,观众也要注意作品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总的来说,茶馆话剧是一种通过茶馆为背景展现社会变迁和人性善恶的话剧形式。
茶馆老板和顾客的形象是话剧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既展示了个体的特点和个性,也揭示了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
茶馆话剧的鉴赏需要观众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从中汲取思想启示和文化滋养。
《话剧茶馆》课件
心选择和设计。
道具与布景应用
道具准备
道具是营造舞台效果的重要元素,需要根据剧情 需要选择恰当的道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布景设计
布景是舞台氛围的重要元素,需要根据剧情需要 选择恰当的布景设计。
道具与布景的运用
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需要精心设计,以与演员的表 演相配合,营造出最佳的舞台效果。
04
《茶馆》的社会文化内涵
对社会历史的反思与呈现
《话剧茶馆》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茶馆》话剧简介 • 《茶馆》剧本分析 • 《茶馆》角色表演解析 • 《茶馆》的社会文化内涵 • 《茶馆》的传承与创新
01
《茶馆》话剧简介
《茶馆》的创作者及创作背景
创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色彩。《茶馆》是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通过话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02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了融
合和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对话剧艺术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中国话剧
03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茶馆》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01
传统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02
《茶馆》剧本分析
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故事情节
该剧以中国晚清时期为背景,描绘了茶馆老板王利发、茶房 常客及时代变革中的人物故事。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人物关系
王利发与常客之间有微妙的关系,他们既是茶馆的顾客,又 是彼此生活中的朋友。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这些人物之 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话剧茶馆赏析
《茶馆》观后感这一学期选修了《话剧鉴赏》这门课感觉学到了好多知识,以前听过的话剧比较少,即使听说了也对它们不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了好多话剧的知识,还给我们看了好多话剧欣赏,感觉挺好看也挺有感触的,尤其是老舍的《茶馆》,老舍以自己广阔的表现领域、独特的表现方式、丰富的形象体系和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
以前就对老舍的话剧很感兴趣,终于有机会看到他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上,看了他的《茶馆》感触很深,真是大茶馆折射小社会,一种文学艺术!《茶馆》借北京城一个名叫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一是康梁维新变法失败后的清末;二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统治的民国初年;三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变化,展示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
五十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驾驭这种历史概括,作者选择了自身的生活经历,避开了不熟知的社会问题,他说:“在这些变迁中,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
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因此,作者决定“把他们集合在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即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将其活动范围具体限制在茶馆中予以展现并以此透露出时代变迁的气息。
一个茶馆怎能具有如此大的社会包容,作者进一步说明“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品茶下棋的、谈判交易的、说媒拉纤的、打架说和的……具体些就出场的七十余人中,有时时改良以求生计的王利发、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清宫红的发紫的庞太监、信洋教的马五爷、破产农民康六、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以及女招待小丁宝等等。
这些人初看似无联系,但伴随剧情的发展,他们在茶馆这个具象中演绎了一幕幕光怪陆离的人生,折射出黑暗腐朽的社会境况。
鉴于此,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下面将试就话剧《茶馆》对农村生活、城市工商业、群魔乱舞的丑类的呈示以及帝国主义的呈现四个方面分别予以说明其精心构筑的社会内蕴。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1、老舍的戏剧创作主要出现在当代文学创作之中,自新中国以来,老舍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以京味作为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并在语言、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独具个性的创造,而在两部作品中,《茶馆》以深刻的主题与成熟的创造方法取胜。
2、《茶馆》中卷轴式的描写,人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方式,悲喜交加的艺术风格以及语言的独特性,作为戏剧作品的独特性所在,使得戏剧在嬉笑怒骂中隐含着沉重的民族与时代命题。
具体分析1、卷轴式描写,采取了横截面的方式对长达三十年的历史卷轴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分别描写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以及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三个社会阶段,每个时代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截面,“史”“象”结合,“虚”“实”相交,具有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优越性。
2、人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结构,对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进行了主次分明的描写,主要人物注重性格描写,如遵循着顺民哲学的王利发,次要人物注重传承性,如大小唐铁嘴的作恶多端;主要人物作为重点描写贯穿故事始末,最终以三个老人自我哀悼为终结,而次要人物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呈现出了市井社会的画像。
3、悲喜交加的戏剧风格,老舍的戏剧中展现出了一种“含泪的笑”,第一幕中太监娶老婆,第二幕中两个官兵合娶一个老婆,以及第三幕中三个老人的自我哀悼,将莫大的悲哀隐藏于巨大的荒诞之中,看似滑稽可笑,实则不无作者对于社会以及生活在动荡社会的市民深深的隐忧。
4、语言的独特性: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潜台词的深刻含义。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在如第一幕,常四爷与二德子冲突的场面,“弄不了洋人还弄不了你”的猖狂言论表现了二德子欺软怕硬的人物性格。
潜台词表现在语言的弦外之音,如吃洋教的马五爷,三句台词,“二德子,你威风啊”表现了马五爷背后有洋人仰仗的威风,“有什么事可以好好说”表现马五爷以文明人自居,“我还有事,再见”这些细节充分表现了他的洋奴性格。
5、京味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茶馆这一北京独有的集聚地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北京市民作为抒写对象,表现了特殊时期北京市民在政治社会影响下的生活波动。
《茶馆》 简析
《茶馆》简析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年至1957年间的作品。
它不仅是作家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也是足可称之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的不世之作。
在老舍个人的写作经历里边,《茶馆》的问世,多少有些教人感到意外:在此之前他写出的主要剧作是《春华秋实》(1953年)和《西望长安》(1956年),而此后紧接着发表的剧作又是《红大院》(1958年)、《女店员》(1959年)和《全家福》(1959年)……《茶馆》与这些带有“应时”性质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乃至整个创作模式上,差异极大。
《茶馆》看上去是“出了轨”——离开了这一时期作家自己的基本运作轨道,忽然抹回头去,重新写起了他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老舍原本是没有什么“出轨”念头的,写《茶馆》的意向,也照例缘起于该时期配合政治宣传的思维定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公布,作者抚今追昔,觉得有必要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以支持宪法的宣传实施工作,也好用来教育青少年。
1956年他开始动笔,起初拿出来的剧本,四幕六场,人物众多,自光绪年间写起,写到1948年春天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以及国民党政府推行的“选举参议员”活动,戏里的主要人物,是秦姓兄弟三人。
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读给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听,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曹禺等人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和打动人的,是第一幕第二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那段戏,认为应当以这场戏为基础,另起炉灶,发展成一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大戏。
老舍从善如流,痛痛快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拍板:“我三个月后给你们交剧本!”果然,三个月期限一到,《茶馆》新作问世了。
这部新作,又经过了与导演、演员的共同切磋、删改和磨合,大功告成。
中间曾经有一稿,结尾落在了茶馆里头艺人说书上面,那艺人是个革命者,戏里的主要人物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了掩护他脱险而中弹牺牲。
从人们已知的未定稿中一些此类情节看,老舍在剧本写作中,有过听取他人意见,被动地想要在剧中收入一些体现革命斗争的关键情节的情况。
话剧《茶馆》赏析
话剧《茶馆》赏析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话剧《茶馆》赏析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月日话剧《茶馆》赏析摘要:戏剧是一种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
所以要求剧本在有限的时间和场景中表现尖由于戏剧演出在时间、空间上受到严格的限制,锐的矛质冲突、展现人物活动, 反映社会生活。
《茶馆》是我国话剧的典范,尤其是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戏剧结构,特殊的戏剧冲突,幽默诙谐的语言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与赏析。
关键词: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语言艺术《茶馆》由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
老舍先生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茶馆》前后塑造了六七十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该剧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国当代具有世界性深远影响的优秀剧作之一。
茶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茶馆》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戏剧结构,特殊的戏剧冲突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
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茶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全剧出场的人物有七十多人,有名有姓的就有五十多人,而且这些人物大多个性鲜明。
下面对以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刘麻子的形象进行分析。
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
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的牢骚。
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
他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茶馆》
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茶馆》
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茶馆》
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话剧《茶馆》戏剧结构和艺术魅力
话剧《茶馆》戏剧结构和艺术魅力《茶馆》是写实剧,在对旧北京风俗的描写上,可以当作史料来读;但《茶馆》又是象征剧,《茶馆》第一幕“秦庞对阵”和第三幕“三人自奠”都有着很强的象征性。
《茶馆》是新中国话剧的一块里程碑,是几乎运用、综合了作家一生的生活和艺术积累,方才成就的一个“老舍牌”的艺术精品。
它在历史内容、结构形式、主体意识、人物塑造、戏剧语言、场景设计等各方面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也传达出强烈的现代审美特征。
《茶馆》是不朽的,在中国话剧8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为标志,话剧形式已经完全摆脱最初的模仿痕迹,成为我们的民族形式。
它呈现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
其文化学、叙事学方面的透视,使其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
首先,具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反映在《茶馆》中的风俗文化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各式各样的京华旧俗。
第二”满汉全席“的各色人物本身所具的民俗文化性质。
用民俗状绘了社会历史的演进轨迹,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情状、生命形态和文化形态。
把风俗喜剧与史诗剧结合成一体。
《茶馆》的深层结构,是两组人物群像之间的对比,一是无辜民众形象;二是恶势力形象。
他们共同构成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
其次,具有强烈的现代性。
不像传统戏剧那样把注意力集中于结局;没有紧张激烈的整一的戏剧冲突,甚至根本没有贯穿情节,它主要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画卷。
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方式来串联结构和推动剧情;用强烈的戏剧动作来直观表现戏剧冲突。
《茶馆》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
作者: 赵越超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北方音乐
页码: 83-8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艺术 《茶馆》(作者 老舍)
摘要: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关、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
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赏析老舍《茶馆》中的修辞手法
赏析老舍《茶馆》中的修辞手法《茶馆》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历经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茶馆》的思想内容:三幕话剧《茶馆》,通过在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充分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在这50年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但是作者并没负面描绘这些事件,而是挑选北京城内一家老茶馆,通过它的历史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充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漏社会的变化。
作者曾说道:“茶馆就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
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使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下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下他们怎样活著又就是怎样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化的时代,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茶馆》中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存有七十多个,他们各存有自己的经历,各存有自己的故事,汇聚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
《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
《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正面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物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
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
课文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央告,等等;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就是剧本所要展示的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特殊的矛盾冲突。
这种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揭示的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轻易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大的冲突都表明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这就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就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抵抗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 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 这的确是他自己的话。他是个无耻的人。 下面的:“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 面,两大强国侍侯我一个人,福气不小 吧?”便是我叫他说的了。
C、个性化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 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 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 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 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 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 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 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 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6.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 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 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7.康顺子求工
和困苦生活。 8.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 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9.王利法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 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 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 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第三幕 幕前树木老,叶儿稀,人老 毛腰把头低。甭说我,混不了,王掌柜 的也过不好。(他)钱也光,人也老, 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袄。自从那,日本兵, 八年占据老北京。人人苦,没法提,不 死也掉一层皮。
(3)人物形象 A、擅长白描 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 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 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 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老舍:“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 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象名厨 而落得去包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 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邹福 远)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 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 ——茶馆是个典型化的社会符号,它传 达的信息事实是“公众化” 。
思考题:
1963年7月7日,在看完重排的《茶馆》演 出之后,周恩来总理曾对焦菊隐、夏淳和 几位主要演员说,他认为《茶馆》的时代 背景选取得不够典型,应该写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二七年北伐、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
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
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 可是谁爱我呢?”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 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C、戏剧性的场景,活现人物性格 康六卖女一场戏 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的狡猾、奸诈、无耻与康六的朴 实愚昧与生活重压下的无奈
第二节
《茶馆》
(4)语言
第一幕 幕前(我)大傻杨,打竹板 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 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茶座多,真热闹, 也有老来也有少;有的说,有的唱,穿 章打扮一人一个样;有提笼,有架鸟, 蛐蛐蝈蝈也都养的好;有的吃,有的喝, 没有钱的只好白瞧着。
第二幕 幕前打竹板,我又来,数来 宝的还是没发财。现而今,到民国,剪 了小辫还是没有辙。王掌柜,动脑筋, 事事改良讲维新。低声)动脑筋,白费 力,胳膊拧不过大腿去。闹军阀,乱打 仗,白脸的进去黑脸的上,赵打钱,孙 打李,赵钱孙李乱打一炮谁都不讲理。
2.《茶馆》的艺术成就
(1)主题深刻 《茶馆》创作于1957年,创作的动机源 自“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老舍 剧作选》序)的愿望,源自对一个不公 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源自对新生共和 国的强烈感情。剧作借北京城里一个名 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的变化,来表 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 变迁。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 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 自拔的困境中。
•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 正常的生意。 • 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 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 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 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茶馆》的主题
王利发悬梁自尽,常四爷落魄一生,松二 爷惨遭饿死,秦二爷最终破产。好人遭了 殃!刘麻子等人却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 坏人猖狂无比! 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 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 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 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 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
B、对话 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 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 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 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 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 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 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 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庞 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 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秦仲义
一个从自负自信要实业救国的青年人最 后理想破灭,而诅咒时代的痛苦的爱国 者形象。
下层劳动人民 有闲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反动统治阶级 的走狗帮凶 社会渣滓
秦仲义
二德子、马五爷、庞太监、宋恩子、 吴祥子 唐铁嘴、刘麻子、黄胖子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 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 信洋教的小恶霸,倚仗洋人仗势欺人。 • 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请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 群架。 • 吃朝廷钱粮的旗人常四爷整日游手好闲。 • 朝中的太监总管庞太监用高价买妻子。
四、话剧《茶馆》欣赏
——衢州一中 徐慧云
《茶馆》自从1957年面世以来,曾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1958年、 1963年、1979年、1992年四度公演, 到现在,这出戏演出已有500场之 多。1980年出国访问演出,轰动整 个欧洲,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 迹”。
“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 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 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 一个小社会。” ——老舍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 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 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 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 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 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 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含泪的幽默 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似可笑,却激 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 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 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 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 起了前清的事儿!”。既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 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 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 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 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 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 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 快!”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2个人物, 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 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 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 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 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 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 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第一幕出场人物: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 小妞、康顺子 松二爷、常四爷、茶客甲乙丙丁
A. 精练 (康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 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 我就不是人! 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作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 呢? 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B、生动、幽默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 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 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 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 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常四爷
虽然秦仲义和常四爷都是关心国家的正 面人物,作者却把他们性格的差异,考 虑问题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分歧矛盾 很自然地描写出来。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性情耿 直,刚强、敢说话、能反抗,对贫苦人有 同情心的人,碰见一个要卖孩子的乡妇,他送 给她们两碗面吃;看见官差逞凶,他就让他 们去跟洋人打仗。最后因为说了一句“我 看哪,大清国要完!”而被抓进牢房,当成谭嗣 同余党。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 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 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 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 发则雪中送炭。
从戏剧语言看时代特点
王淑芬:“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 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李三:“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 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 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大兵:“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吴祥子:“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 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 殖民地时代。 刘麻子:“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 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 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