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efcc4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0.png)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4.02.01•【字号】沪环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局、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市环境执法总队、市环境监测中心,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我局制定了《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月1日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对本市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上海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采样观测、分析测试、综合评价等活动。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和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下属环境监测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以下简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等有关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
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关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武汉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武汉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https://img.taocdn.com/s3/m/fc52a2b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b.png)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武汉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6.04•【字号】鄂环办〔2019〕29号•【施行日期】2019.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武汉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通报鄂环办〔2019〕29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2019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监测司来函,要求我厅针对“咸宁市中德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监督性监测结果均超标,但武汉华测公司出具的两份监测报告均显示监测结果达标”这一线索,对咸宁市中德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委托武汉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华测公司)开展的企业自行监测行为进行调查核实。
按照监测司的要求,我厅对武汉华测公司监测报告数据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监测司。
根据我厅调查结果,监测司依据《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判定办法》),判定武汉华测公司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要求我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根据部监测司提供的线索和要求,我厅调阅了武汉华测公司出具的监测报告及原始记录,组织专家对监测报告中反映的企业生产状况、监测过程、监测结果进行了审阅。
4月2日,前往咸宁市对中德环保电力有限公司采样现场、生产工况历史数据、在线监测数据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
4月4日,前往武汉华测公司对二噁英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调查取证。
4月19日,将调查情况上报监测司。
针对我厅反映的情况,经专家研判,监测司将武汉华测公司采样过程存在的部分问题判定为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5月15日,监测司将判定结果函告我厅,同时要求我厅依法依规处理武汉华测公司和人员弄虚作假行为,将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同时移交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判定结果根据判定结果,武汉华测公司以下三种行为构成了伪造监测数据:(一)报告纸质原始记录中O2浓度与采样仪器设备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
环评领域典型弄虚作假情形及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评领域典型弄虚作假情形及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cefb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4.png)
环评领域典型弄虚作假情形及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环境评估领域,弄虚作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环保工作质量和形象的问题。
各种形式的弄虚作假不仅损害了环境评估的公正性和可靠性,也损害了环境保护的整体利益。
本文旨在探讨环评领域典型的弄虚作假情形,分析相关单位和个人在此过程中的责任,并提出建议和反思,旨在促进环评领域的诚信和规范发展。
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将概括介绍环评领域典型弄虚作假情形及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的主题,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分析环评领域中存在的典型弄虚作假情形,揭露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其中的责任与作用。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反思和建议,为解决环评领域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环境评价领域中存在的典型弄虚作假情形,揭示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此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社会对环境评价工作的关注度,促进其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同时,希望借此提醒相关单位和人员,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好环境评价工作,确保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保障公众利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加健康、透明和可信赖的环境评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2.正文2.1 典型弄虚作假情形在环评领域,弄虚作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行为,会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环评领域典型的弄虚作假情形:1. 虚构数据:有些单位为了通过审批,会故意虚构环境监测数据或者环评报告中的数据,使得审批机关误以为该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小。
2. 隐瞒真相:有些单位在环评过程中故意隐瞒项目的真实情况,例如项目涉及的污染排放超标或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等。
3. 操作规避:有些单位会通过修改环评报告或者在监测过程中操纵数据,以规避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监管。
4. 样本造假:有些单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会采集非标准样本或者伪造监测结果,以掩盖实际的环境影响。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07dc21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3.png)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
办法》的通知
正文:
---------------------------------------------------------------------------------------------------------------------------------------------------- 关于印发《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环保局、各有关单位:
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依规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沪委办〔2018〕19号)的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经2018年第8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
本办法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2018年12月28日
——结束——。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e28142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9.png)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8.03.18•【字号】陕环发〔2016〕13号•【施行日期】2018.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的通知陕环发〔2016〕13号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西咸新区建设环保局,韩城市环保局,神木县、府谷县环保局:为了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以下简称《办法》),严厉查处篡改、伪造及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行为,切实提高各级环保部门监测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工作质量,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权威性,更好地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现就贯彻落实好《办法》,进一步提升我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和《办法》颁布的重要意义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和“耳目”,是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又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环境监测数据准确与否,关系到管理决策是否科学有效,关系到监督执法是否有据可依,关系到环境科研是否数据翔实,关系到公众环境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科学、规范、客观、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技术支持,是验证环境管理措施优劣成败的重要依据。
《办法》的颁布施行,是对《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款的深化,是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科学实施的基础,既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法规依据。
各市(区)环保局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办法》的实质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办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把学习和贯彻落实《办法》作为当前环境监测行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规范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全力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89ca34dd3383c4ba4cd280.png)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验室与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第四条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仪器或仪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六)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七)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八)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仪器的;(九)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十)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江西明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处理的公告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江西明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处理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3c0d4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d.png)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江西明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处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8.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江西明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处理的公告2021年6月,我厅在开展2021上半年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省级帮扶中,发现江西明华环境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存在弄虚作假嫌疑。
经进一步调查核实、处理事先告知、听取陈述和申辩等程序后,我厅认定江西明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实施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伪造监测数据)环境违法行为。
为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形成强大震慑力,在全社会形成促进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的良好氛围,现将检查情况、认定结论以及处理决定公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江西明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华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13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60800MA35G8FT9X,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编号为161412340522,公司办公室和实验室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工业园内吉庆路8号天腾科技有限公司01#软件园二楼。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彭思甲。
二、现场检查情况2021年7月7日,检查人员现场检查了明华公司实验室,调阅了人员变动、设备使用等资料,抽查了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等材料。
检查发现,明华公司“明华测字2021第LX0249号”检测报告(以下称“249号报告”)中显示,无组织废气采样时间为3月25日,采样点位4个,监测项目均为颗粒物和氨气,每个点位采集了8个样品(每个项目4个样品),共采集32个样品。
“249号报告”中标明,该项目共使用了4台采样器,分别为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2台(编号分别为MH-YQ-019、MH-YQ-020),智能综合采样器2台(编号分别为MH-YQ-081、MH-YQ-082)。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不规范处理条文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不规范处理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5424b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7.png)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不规范处理条文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依规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和《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规范等,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或其他故意造成监测数据失实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是指环境监测机构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形成并对外出具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监测机构),是指依法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监测数据、结果和报告,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安徽省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的监测机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自动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省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省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全省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组织开展资质认定相关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辖区内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和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和组织开展资质认定相关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第五条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依法依规开展或配合开展环境监测活动,妥善保存原始记录,保证各类台账真实完整。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b20b4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0.png)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1.01•【字号】•【施行日期】2016.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正文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验室与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第四条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仪器或仪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六)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七)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八)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仪器的;(九)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十)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
![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cc16100912a216147929d3.png)
上海市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依规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以及《上海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沪委办〔2018〕1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是指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各类监测数据、结果和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是指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或其他故意造成监测数据失实的行为。
对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范围界定及情形认定,按照原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对在本市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的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含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自动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排污单位等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查处职责)市生态环境部门总体负责本市范围内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各区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承担其委托任务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配合市生态环境部门对辖区内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按分级监管原则,分别负责相关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市、区两级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相关环境监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发现环境监测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涉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或收到有关投诉或举报的,应及时通报或将问题线索移送市生态环境部门。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200e50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6.png)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9.03.20•【字号】•【施行日期】2019.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直属有关单位、,各有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闽委办发〔2018〕15号)和省政府2018年第5次常务会议精神相关工作部署,我厅组织编制了《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3月20日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厅字〔2017〕35号)、原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监测〔2018〕4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排污单位或项目建设单位、环境监测机构、接受委托从事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运维机构、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及销售单位,以及其他开展有关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相关单位。
本细则所称的环境监测机构,指依法成立并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专业技术机构。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bfecac0c22590103029d2b.png)
附件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验室与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3—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第四条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4—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仪器或仪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六)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七)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八)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仪器的;(九)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5—(十)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40cbedc8d376eeaeaa3180.png)
附件1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第二章调查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
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4—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解读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fc474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1.png)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解读为配合新《环境保护法》的贯彻执行,严肃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原环境保护部出台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以下简称《处理办法》)。
《处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关于弄虚作假行为的判定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判定是整个《处理办法》的核心内容。
结合有关文件的规定与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出三大类共27种弄虚作假情形。
第一类是篡改监测数据,主要包括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故意改变监测点位属性,干扰采样、干扰或破坏生产工况、逃避自动监控、改变样品性质、干扰监测设备正常运转、修改设备参数或监测数据、不真实记录或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等14种情形。
第二类是伪造监测数据,主要包括记录不一致、监测报告正副本不一致,通过软件凭空生成监测数据、未开展采样或分析但出具监测报告等8种情形。
第三类是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主要包括强令、授意有关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将考核达标或者评比排名情况列为下属监测机构、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无正当理由,强制要求监测机构多次监测并从中挑选数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签上报监测数据的;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或多次监测委托,挑选其中“合格”监测报告等5种情形。
《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弄虚作假情形包括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工作中可能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力争囊括手工监测从监测布点、采样、分析、质控到数据处理、出具报告甚至数据使用,以及自动监测从点位布设、站房要求、采样系统、数据分析处理到质控、档案记录等运行维护的各个环节,对监测人员、排污机构和运维企业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党政领导和委托监测方可能干预环境监测行为的方式方法作出了详细界定,为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判定依据。
2关于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是违法行为,考虑到我国环保系统已经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规范的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程序,相关文件也已经很多,因此,在本《处理办法》中并未赘述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处理程序,只在第八条明确了调查的责任主体。
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的判定和处理PPT演示课件
![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的判定和处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e74cee6f1aff00bfd51e2f.png)
选数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签上报监测数据的; • (四)委托方人员授意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监测
数据或者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或多次监测委托, 挑选其中“合格”监测报告的; • (五)其他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4
篡改监测数据情形
• (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 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
• (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 周围局部环境的;
• (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 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 (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 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
• (六)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或者到现场 采样、但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报告的;
• (七)未按规定对样品留样或保存,导致无法对监测结果进 行复核的;
• (八)其他涉嫌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9
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情形
• (一)强令、授意有关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 (二)将考核达标或者评比排名情况列为下属监测机构、
的;
6
篡改监测数据情形
• (十)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 • (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
据的; • (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
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 结论失真的; • (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 • (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3077be9ec3d5bbfd0a74ab.png)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验室与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第四条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仪器或仪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六)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七)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八)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仪器的;(九)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十)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193b1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1.png)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它影响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决策。
因此,环保部门要严格监管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必须采取判定及处理办法。
一、什么是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国家或地方的环保部门和监测机构负责采集、分析和发布环境监测数据。
但有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达到不良的目的,可能会故意提高或降低采集、分析和发布的监测数据,这种行为称为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有多种形式,包括:1、对数据进行人为编辑,删除,添加或覆盖等方式。
2、改变测量仪器、设备的运转参数。
例如,更改监测仪器的误差,篡改样品的重量。
3、改变环境分析标准或方法。
例如,采取与规定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样品;选择不适当的标准等。
4、对样品进行人为干扰。
例如,被监测者擅自加入非目的物质,出现自发反应等。
二、如何判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监督部门一般会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判定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弄虚作假:1、标准对比检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采集并分析同一样品的多个样本,对比不同样品的监测数据以判断是否存在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如果检查时发现同一样品的各个监测点之间差异很大,或同一样品在不同监测时期的数据迥然不同,那么就可能存在数据弄虚作假。
2、参比试验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研制参比标准样品,采集并分析多个标准样品的监测数据,与正式环境样品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如果采集的参比数据与正式数据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就可能存在数据弄虚作假。
3、数据分析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采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全面挖掘、综合分析和检测,以发现不符合规律或存在异常的数据,再运用专业技术手段,比如人工智能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和比较等方式,以找出异常数据,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如何处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一旦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必须采取严厉处理措施,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2f08ddaa00b52acfc7cafe.png)
123
理 的 体 制 机 制 ,例 如 ,鼓 励 公 众 成 立 相 应 的 环 境 保 护 社 团 ,实 现 有 组 织 的 参 与 环 境 管 理 。进 一 步 完 善 环 境 公 益 诉 讼 制 度 ,确 立 公 民 环 境 权 地 位 ,鼓 励 公 民 通 过 公 益 诉 讼 参 与 到 环 境 保 护 , 保 护 公 共 环 境 权 益 。拓 宽 公 众 参 与 环 境 管 理 的 途 径 和 范 围 ,完 善 公 众 环 境 管 理 权 益 受 损 救 济 渠 道 ,充 分 保 障 公 众 的 参 与 权 和监督权。
测 量 选 点 以 及 规 定 飞 机 降 落 的 起 始 测 量 时 间 ,来 提 高 飞 机 噪 声 验
收 监 测 结 果 的 准 确 性 。事 实 证 明 ,只 要 通 过 这 些 措 施 方 法 ,就能在
一定程度上控制民用机场运营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沈燕,周春宏,蒋志刚.机场项目竣T .环境保护验收飞机噪声监 测的 组 织 实 施 [J].价 值 工 程 ,2014,33:311- 3 12. [2] 刘海东.不同规模民用机场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
监 测 管 理
环境管理,2014,06:31-35.
Hale Waihona Puke 探[3] 赵海霞.民用机场飞机噪声验收监测存在问题探讨[J].能源与节 究
能,2015,10:103-104.
(上 接 第 1 1 9 页)
以了解项目交通噪声衰减规律。根据工程立交形式及车流量分布 情 况 ,选择西北象限角平分线断面进行监测,该断面同时受到外环 线 、天津大道(大沽南路)及其地面辅道等交通噪声影响,其监测结 果 可 说 明 所 在 区 域 一 般 噪 声 情 况 。监 测 点 分 别 设 置 在 距 离 边 界 20m、40m、60m、80m、100m、120m、140m、160m、180m、200m 处 ,监 测结果如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敀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劢监测方弅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验室不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亍以下活劢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
(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第四条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敀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劢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敀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
(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弅,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
(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劢监控设施监控的;
(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仦器或仦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劣设施的;
(六)敀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弅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七)敀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敀意改劢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
(八)敀意改劢、干扰仦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仦器的;
(九)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劢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弅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劢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十)敀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
(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
(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五条伪造监测数据,系指没有实施实质性的环境监测活劢,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纸质原始记录不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或者谱图不分析结果不对应,或者用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图谱替代的;(二)监测报告不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或者没有相应原始数据的;
(三)监测报告的副本不正本不一致的;
(四)伪造监测时间或者签名的;
(五)通过仦器数据模拟功能,或者植入模拟软件,凭空生成监测数据的;
(六)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或者到现场采样、但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报告的;
(七)未按规定对样品留样或保存,导致无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复
核的;
(八)其他涉嫌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六条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强令、授意有关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二)将考核达标或者评比排名情况列为下属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意图干预监测数据的;
(三)无正当理由,强制要求监测机构多次监测并从中挑选数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签上报监测数据的;
(四)委托方人员授意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或多次监测委托,挑选其中“合格”监测报告的;
(五)其他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负责环境自劢监测设备日常运行维护的机构及其负责人按照运行维护合同对监测数据承担责仸。
第八条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劢,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
相关人员应如实记录。
仸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丼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接受丼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为丼报人保密,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丼报,应当予以受理。
第十条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及相关责仸人,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涉及目标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考核结果降低等级或者确定为不合格,情节严重的,取消授予的环境保护荣誉称号;涉及县域生态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建议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减少或者取消当年中央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劢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劢计划》排名的,分别以当日或当月监测数据的历史最高浓度值计算排名。
第十二条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该机构和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禁止其参不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
第十三条监测仦器设备应当具备防止修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功能,监测仦器设备生产及销售单位配合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门通报公示生产厂家、销售单位及其产品名录,并上报环境保护部,将涉嫌弄虚作假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不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
目,对安装在企业的设备不予验收、联网。
第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仸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仸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仸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构成违法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