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_失灵_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政府失灵原因及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及解决对策内容提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实践证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失灵,同样政府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干预也会出现失灵。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失灵,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对策一、政府失灵的涵义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国家行动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当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不恰当的人,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
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
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
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能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
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超过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
一般地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其三,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负效应。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一)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即公共决策失误,是指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
首先,政府制定所谓的公共政策并不一定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政府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为也并非完全理性、完全符合公共利益。
如政府有关部门为维护本部门利益而出台的非公益性政策、地方保护主义等。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借社会公共利益之名行政府机构私利之实,从而导致政府失灵。
其次,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错综复杂的过程,而正确的决策必须以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路欣2064878 [摘要]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通过分析和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失灵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制转轨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等。
研究政府失灵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失灵市场职能为了缓解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灵或失效,政府职能的方向、性质、内容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更新。
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关现象,防范和化解“政府失灵”现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不完善,例如曾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大量不卫生的、有毒的食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房地产开发中的投机行为泛滥,导致房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山西的黑煤窑事件”严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上述种种现象要求政府实施干预,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有效的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
本文试就“政府失灵”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是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缺陷、失误等的可能与现实所带来的代价。
换句话说,它是指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是虽能达到了目标,但其代价超过“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陷。
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应当认识到,既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市场失灵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进行解决,这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因。
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调节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分析政府失灵问题是为了了解现象、发现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标签: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政府在全面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产生了政府失灵的问题。
政府失灵是当前调节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平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研究政府干预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改善政府失灵问题。
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更好的结合起来。
1 政府失灵的含义及表现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在干预中具有局限性,产生了政府失灵。
政府调节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产生的效率损失,即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未达到预期;政府干预即使到达了预期目标,但成本值过高、完成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引起负效应。
2 政府失灵问题的产生原因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中,产生政府失灵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2.1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不当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用政策法规还有行政手段,对市场缺陷和调控失灵进行有效的弥补和纠正。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有两种决策类型:非市场决策和市场决策。
非市场决策就是公共决策。
政府若没有制定好合理的或者可执行的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公共政策失灵。
这即不能补充市场机制,还会对市场失灵起到加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增加。
2.1.1 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通常被大多数现代国家采用。
但是,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表,则拥有“经济人”特性,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选民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关系处理

一.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具体地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其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
分析"政府失灵"的成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对经济的认识难以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即使一定时期抓住了规律,然而规律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不可能穷尽。
进而,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完全正确;2.政府角色错位。
即政府未能恪守其"增进市场论"的基本角色,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过大,超出了矫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机制顺畅运行的合理界限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制约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干预结果,造成了“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
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⑴自发性。
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
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⑵滞后性。
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市场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生产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
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
⑶不稳定性。
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
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和政府行为的理论,政府失灵说是其核心内容。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政策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扩张、寻租,其解决对策包括法制化建设、加强竞争和监督、约束税收和支出等内容。
尽管公共选择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政府失灵说仍对今天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法制化建设和对公务员的激励。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对策;启示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
邓肯?布莱克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布坎南曾表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学者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个人在参与市场活动和政治活动时,是以同样的价值尺度行动的,在这一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的决策过程是与经济市场类似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
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
人们在经济市场上通过货币交换私人产品,在政治市场上通过选票交换公共产品。
经济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员。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认为政治市场存在三级结构,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在政策执行市场上,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
试论政府失灵原因及其治理

试论政府失灵原因及其治理[摘要]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的干预来弥补,但政府的干预也往往会显露一些弊端,诸如政府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下等,可见政府失灵同样存在着。
本文主要就政府失灵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政府干预;政府失灵;治理对策192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必然存在着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公共物品无效供给等市场失灵的现象,于是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来弥补市场失灵。
但是,实践证明,政府的干预也不是万能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府干预的缺陷也逐渐显露:政府财政危机频发,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益臃肿庞大、效率低下……可见,相对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象同样存在着。
那么,何为政府失灵呢?它是如何形成又该如何解决呢?一、政府失灵的含义及现象: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简单说来,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对于政府失灵的表现,通常表现为权力滥用、官僚主义严重、政府政策的盲目性、政府扩张的内在动机等,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失灵的表现归结为三点:公共政策失效、政府膨胀及“寻租”的存在。
而政府的某些具体做法,正是会产生政府失灵的原因,下面就具体来探讨一下这些原因。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一)公共政策失误导致的政府失灵。
主要有:1、政府在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决策不当,达不到预期目标。
由于受政府官员的自身能力素质限制,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时,不一定能准确及时地做出决策或执行决策,有时甚至会从自身利益或集团利益出发,从而造成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上的偏差,达不到预期目标。
2、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低下。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矫正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失灵的对策探析

[ 关键词 ] 政府 ;社会管理 ;失灵 [ 中图分 类号 ] D 6 3 [ 文献标识码 ] A [ 作者简 介] 魏俞满 ( 1 9 8 7 一 ) ,男,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行政管理 。 政府失灵 是政府在 弥补市 场失灵 中 自身也 会存在失 灵 的现象 。西方 的公共 选择学派 和政策分 析学 派对政府失灵 都进 行 了比较 充分 的研 究 , 并提 出产权理论 、 社会 组织参 与 理论 来弥补 政府失灵 。政府社 会管理失 灵是政府 失灵 的一 部分 , 政 府社会 管理失灵 主要是指 政府在公共 政策制定 、 公 共 物品供 给 、 社会 秩序 的维护等社 会管理 活动 中, 由于其 自 身 内在局 限性 , 导致公共政 策失 败 、 公共物 品供 给低 效率 、 社 会不稳定 因素增长等现象 。
一
供给的低效 率的另 一个原 因。
( 三) 社会 管理 的负外部性
斯 蒂格利茨认 为 , “ 负外 部性是指 一个人 的行 为给他人 带来 成本 的情形 ” 。 负外 部性通常运用于市场机制 , 市场机 制 的负外部性 是市场失灵 的一个重要 表现 。社会 管理虽然
与市场机制不 同 , 但 社会管理 中也会 出现 负外部性 问题 , 导 致政府社会管理失灵 。如社会环 境管理的负外 部性 ; 城市林 木绿化给沿街 居民的房屋采 光造 成的影 响 ; 城 乡二元 的户籍
政府为 了弥补市场 失灵 现象 , 承担起 了向社会提供市场
不愿 或不能提供 的公共产 品 , 并履行维 护社会秩序 、 消除负 社会外 部效应 等职能 。然而 由于对 某些社会 公共物 品的界
定、 估价 、 评价 等方 面存 在一定困难 , 如国防 、 医疗卫 生 、 社会 保障等 , 造成这些公共物 品主要 由政府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由于缺乏竞争 ,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作者:吕梦实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18期摘要:市场失灵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进行解决,这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因。
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调节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分析政府失灵问题是为了了解现象、发现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8.046政府在全面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产生了政府失灵的问题。
政府失灵是当前调节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平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研究政府干预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改善政府失灵问题。
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更好的结合起来。
1 政府失灵的含义及表现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在干预中具有局限性,产生了政府失灵。
政府调节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产生的效率损失,即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未达到预期;政府干预即使到达了预期目标,但成本值过高、完成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引起负效应。
2 政府失灵问题的产生原因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中,产生政府失灵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2.1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不当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用政策法规还有行政手段,对市场缺陷和调控失灵进行有效的弥补和纠正。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有两种决策类型:非市场决策和市场决策。
非市场决策就是公共决策。
政府若没有制定好合理的或者可执行的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公共政策失灵。
这即不能补充市场机制,还会对市场失灵起到加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增加。
2.1.1 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通常被大多数现代国家采用。
简述教育中政府失灵的表现及矫正措施(教育经济学)

学科:《教育经济学》简述教育中政府失灵的表现及矫正措施班级:财政金融系金融学本科三班姓名:张雅洁学号:120111335上课:周二9、10节【摘要】政府调节是高等教育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运行中,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防止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为了有效地提供高等教育公共产品,解决高等教育外部性问题,克服高等教育资本市场的缺陷,政府确实有必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和调节。
政府的高等教育调节职能主要有三个,即资源配置职能、实现社会公平职能、稳定职能。
高等教育中的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政治决策失误、高等教育管理的过度集中、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低效率、高等教育物品分配的不平等。
为了矫正高等教育中的政府失灵,有必要准确界定政府的作用范围、选择合理的干预手段、厘定干预的限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府调节;调节机制;政府调节失灵;矫正【正文】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调节机制的变革与完善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各国政府直接干预和调节高等教育,以保证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更高的质量、更平等的学生入学机会、更强的责任制。
其次,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不可抵挡,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对高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巨大冲击,各高等学校日益被要求完成新的任务和承担新的责任。
最后,高校自治的领地在一定程度上变得越来越窄小,高校自治被赋予新的内涵。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成熟的或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两手并举”总比“只有一手”要好。
唯有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各运行主体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作用,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得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正确分析高等教育中政府调节的职能定位与调节失灵现象,提出完善调节机制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揭示高等教育中政府调节的性质和特点,阐述了高等教育中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问题,分析高等教育政府调节失灵的成因与表现,提出了解决高等教育政府调节失灵问题的矫正举措,希望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调节机制有所裨益。
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及防范

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摘要]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方式,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存在失灵现象。
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即是“政府失灵”。
本文从政府失灵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政府失灵”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字]政府干预政府失灵防范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是为了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或市场失灵。
但是,政府为此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也就是政府在力求弥补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政府失灵”。
目前,政府失灵被公认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因此,对于“政府失灵”现象、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政府失灵的内涵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具体来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其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
但政府失灵的衡量尺度并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明确,因为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不是为了实现静态的“帕累托最优”,而是为了争取动态的公平和效率。
三、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一)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
政府制定各种干预经济活动的决策,都是建立在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代理人的基本假定基础之上,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一致。
然而,在现实中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政府不是超脱于现实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万能之神”,它由各个机构组成,而各个机构又是由各层官员组成的,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政府官员都拥有自已的行为目标,也要追求自身利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015年第9期·总第255期【经贸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于 砚(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时有发生,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开始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这种政府干预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缺陷,但有时也会失灵。
从政府失灵的表现入手,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精兵简政等措施以防范和纠正政府失灵。
[关键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9-0125-02 [作者简介]于砚(1971-),女,汉族,吉林镇赉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时有发生。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多次经济危机就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包括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开始介入社会经济活动,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从西方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市场失灵被认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由,这种政府干预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缺陷,但也不是灵丹妙药,实践证明,政府在发挥经济职能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即也会失灵,于是政府失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1 政策失灵政府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履行自己的经济职能的,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如果不合理,或者执行不到位,不但不能解决市场失灵,反而会加剧市场失灵,对国家经济造成更大危害。
以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泡沫为例,房地产投资热使我国目前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由于房地产过度投机,房地产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房地产泡沫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是可以预见的,是有前车之鉴的,最早可考证的房地产泡沫是发生于1923—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这次房地产投机狂潮曾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大崩溃,并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路欣2064878 [摘要]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通过分析和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失灵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制转轨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等。
研究政府失灵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失灵市场职能为了缓解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灵或失效,政府职能的方向、性质、内容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更新。
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关现象,防范和化解“政府失灵”现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不完善,例如曾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大量不卫生的、有毒的食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房地产开发中的投机行为泛滥,导致房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山西的黑煤窑事件”严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上述种种现象要求政府实施干预,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有效的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
本文试就“政府失灵”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是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缺陷、失误等的可能与现实所带来的代价。
换句话说,它是指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是虽能达到了目标,但其代价超过“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陷。
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应当认识到,既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
政府_失灵_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学术界》(双月刊)总第106期,2004.3ACADEMICS IN CHINANo.3May.200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杨 龙(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
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
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
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
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
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政策;官僚主义;利益集团〔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3-0035-15政府与其他政治组织一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政府失灵问题则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时尤为突出。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体现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新问题,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等问题。
另一类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偏差,包括政府干预的范围过大或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不当、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明确、政府干预偏离预期目标等。
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的“公共政策失败问题”,即由于公共政策的过程复杂,难以制定或执行良好的政策,既无法有效作者简介:杨龙,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纠正市场失灵,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
〔1〕再一类则来自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美国的两党竞争的民主政体也不可能总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对市场失灵做出反应。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失灵表现及其对策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失灵表现及其对策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2000.5.1内容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各方面的经济功能,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纠正、弥补市场的功能缺陷,或者恢复市场的功能,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才有政府干预调节的必要性。
然而,随着政府经济功能的扩大和加强,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出现了种种问题。
换句话说,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另外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或称之为“政府失灵”。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既有某种共同性,又有不同性质和特征。
从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中“政府失灵”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既有适用性的一面,也有不适用的内容。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新体制的创造者和新制度的供给者的政府部门,同时又是原有体制的代表者,有些部门还是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对象。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复杂、艰巨的历史背景下,政府的双重角色自身就存在着矛盾,在经济改革中其行为缺乏综合配套性,表现出不合理性、不成熟性和不规范性,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腐败的孽生和蔓延,形成我国所特有的“政府失灵”。
jr一本文试图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作为对象,先从~般意义上分析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进而结合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对我国“政府失灵”现象加以描述,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克服“政府失灵”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失灵职能缺陷寻租腐败绩效提升分类号:F121ABSTRACTofeconomicfunctions·OneInthemodemeconomy,governmentsplaydifferentsortsfunctionalofthemostimportantaimsofthegovemmentistocorrectandmakeupthemarketfauItsofthemarket,Oftoreinstatethemarket’Sfunctions.Inotherwords,thewithitsfailureistheonlyreasonforthegovernmentregulation.However)alongexDansionandreinforcement,theeconomicfunctionsofthegovernmentpenetrateaboutathroughtothevariousfieldsinsocialeconomiclife,andtherebybringingfunctionalfailurevarietyofproblems.Inotherwords,intheprocessofmakinguptheofthemarket.thegovernmentbroughtaboutanotherfailure,thatisnon-marketfailureofthegovernmentactivities,orthegovemmentfailure.ThemarketeconomyestablishinginOUrstateisnamedthesocialismmarketeconomy.Ithassomethingincommonwiththemarketeconomyinthewesterncountries;meanwhile,ithas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s.Tothesocialismmarketeconomy,theconclusiondrawnfromtheanalysisofthegovernmentfailureinwesterncountriesisapplicabletosomeextend;however,itisinapplicabletosomedegree.Asthecreatorofthenewsystemsandthesupplierofthenewinstitutionsinthereformofeconomicstructure,thegovernmentsarealsotherepresentativesoftheoriginalsystems.Somegovemmentdepartmentsevenbecomethereformtargetsforoccupyingvestedinterests.Underthecomplexandarduoushistoricalbackgroundofthereformoftheeconomicstructures,thereareconflictsinthedoublerolesofthegovernment.Owingcolackoftheintegratingcoordination,thegovemmentactivitiesshowedtheirreform.Astheresult,theyillogicality,immaturityandnonstandardintheeconomiccausedthebreedingandpropagatingofcorruptiontosomeextend.Consequently,cameintobeing.thereisspecialgovernmentfail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Takingthemarketeconomyinwesterncountriesastheinvestigated¥'tlbject,thearticleattemptstoanalysisthegovernmentfailureinthemarketeconomyonthegeneralbasis.Relatingtothespecialnationalconditions,theaimofthearticleistodescribethephenomenonofthegovernmentfailure,toanalysisitscausesofformationandeventually,tomakethecountermeasuresagainstthegovernmentfailure.Keywords:governmentfailurefunctionaldefectrent—seekingcorruptionperformanceadvancementCategorynumber:F121导言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政府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第一,“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和侵略”;第二,“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第三,“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强调经济自由主义。
如何理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

三、如何理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一)政府失灵1、定义:即在经济敢于过程中,政府也不具备理想化条件,可能出现政策、行为失效等情况,不仅无法弥补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2、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一是运作低效;二是预算扩张;三是权力寻租;四是公共政策偏差低效。
3、政府失灵原因分析:(1)基本原因,一是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与被规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即政府信息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对自己的行为结构控制力有限;三是政府代理人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的;四是政治决策存在利益集团操纵、投票操纵以及策略性投票等问题。
(2)主要原因,第一,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差异。
一是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经济利益;二是政府机构本身也是一个具有自身利益的利益组织,而是将政府官员的利益内化为政府利益;三是政府并非是完全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它往往被一些有影响的利益集团所左右。
第二,政府机构缺乏提高效率的内在机制。
一是政府是一个非市场机构,其收入来源于税收等,支出则用于公共开支等等。
政府实际上只是一个中介分配机构,缺乏硬预算约束机制。
二是确定和度量非市场产出的困难和非市场产出的垄断性使得政府的经济活动缺乏“基准线”和终止机制。
三是政府机构的扩张导致成本不断增大,使得政府机构效率难以提高。
四是政府决策方式的“民主”程序本身也制约了政府机构效率的提高。
4、对策建议:一是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制框架,合理设定政府经济管理边界;二是精简微观利益性管制职能,提升宏观公益性调控效能;三是强化立法、司法、舆论监督机制,保证公共决策质量与责任;四是培育市场、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外部要素,优化政府服务功能;五是.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提升政府职权行为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六是加强行政监察自律(内控)机制,抑制经济干预的自利动机。
(二)市场失灵1、定义: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或缺陷,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经济社会目标。
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政府失败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设计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
所谓政府失败,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这样一些情况。
布坎南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决策失效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定理”(Arrow’s Theory)已经证明了将个人偏好或利益加总为集体偏好或利益的内在困难。
布坎南也指出,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获取决策信息总是存在诸多困难而且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不管是选民还是政治家,他们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大部分公共决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选民的“短见效应”(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在布坎南看来,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在于:(1)缺乏竞争性压力(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缺乏监督信息3.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内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对于“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的考虑,很可能支配了公共决策的计算,决定了公共官僚机构的运行及官员的行为。
在非市场条件下,“内部性”提高了机构成本,随“内部性”而来的较高的单位成本和比社会有效水平更低的非市场产出水平,产生了非市场缺陷。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布坎南指出,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扩大其权利,以相应地提高其机构的级别和个人的待遇,同时也使他们去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增加自己的俸禄和享受,结果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
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
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
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
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
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政府失灵及其解决途径分析

2018/10/11
决策执行中机构,这 可能会导致最初政策意图与政策实施情况不一 致。究其原因, 一是执行机构对政策的解释和理解产生偏差; 二是执行机构不健全,或执行机构之间、执行 人员之间不能密切的配合; 三是执行人员因为自己的利益不能公正的执行 公共政策。
2018/10/11
决策监督中的偏离现象 决策监督是指对决策执行进行评判与衡量 ,以确保决策不偏不倚的执行。遗憾的是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政府决 策往往缺乏科学。严密的监督。政府官员 决策的偏离及失误可以官照当,职照升, 个人利益与政绩很少关联。政府决策者也 缺少动力。甚至不愿被证明决策是偏离或 失误的。
滥用权力,乱收费用。
在经济运行中,经济管理部门的公务员,拥有较大的管理权力, 在某些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制约力,因而部分公务员不能正确使用 手中的权力,甚至乱用权力,乱收费,乱罚款。
2018/10/11
1.政府失灵的含义 2.政府失灵的表现 3.政府失灵的原因
2018/10/11
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决策能力有限
2018/10/11
政府政策的次优化*
公共决策程序和公 共决策实现的限制
简单多数投票规则由于政策制定过程 中较多使用的是简单多数的投票规则, 而这种规则最终所体现的也只是大多 数公民的意愿,所以即使政府提供的 政策方案确实是最好的,但最终的决 策结果也难以达到最优。 与私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更复杂些, 更慢些。因为在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 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几个时 滞。由于存在这些时滞,当针对某一 问题的政策真正起作用时,情况已经 发生了变化。
政府失灵的表现
(四)政府权力滥用*
官商结合,钱权交易
滥用权力,乱收费用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一、市场失灵的涵义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
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
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二)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
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
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界》(双月刊)总第106期,2004.3ACADEMICS IN CHINANo.3May.200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杨 龙(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
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
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
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
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
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政策;官僚主义;利益集团〔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3-0035-15政府与其他政治组织一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政府失灵问题则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时尤为突出。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体现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新问题,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等问题。
另一类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偏差,包括政府干预的范围过大或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不当、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明确、政府干预偏离预期目标等。
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的“公共政策失败问题”,即由于公共政策的过程复杂,难以制定或执行良好的政策,既无法有效作者简介:杨龙,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纠正市场失灵,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
〔1〕再一类则来自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美国的两党竞争的民主政体也不可能总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对市场失灵做出反应。
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就产生了。
”〔2〕这时的政府失灵表现为:没有代表性的政府;官僚主义现象不可避免;官员短期行为倾向和选民的短视心理,以及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等。
〔3〕一、政府缺陷问题 尽管政府介入市场出自市场本身的缺陷,但由于政府的运作规律与市场的运行规律完全不同,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在实行限制垄断的政策的时候,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时候,在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时候,在从事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时候,在进行宏观经济控制的时候,等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都可能出现新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1、限制垄断的困难政府限制垄断的目标是达到使“生产者不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的方法剥削消费者,也不通过限制工人人数,从而降低工资的办法剥削劳动力(或其他生产要素)。
”〔4〕以目前政府所具有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纠正垄断的时候难免会对市场机制造成破坏。
首先,通过税收和补贴的方式矫正垄断造成的资源浪费时,遇到了难以准确计算税收和补贴的适当数额的问题。
一方面税收部门缺乏计算的依据,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数据准确性的保障。
这就使得税收和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往往不能准确地发挥效力。
其次,政府在对垄断企业进行价格管制时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生产者可以通过降低产品质量的办法减少成本,这样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价格管制还会导致企业失去技术创新动力。
一般情况下,政府定价时把价格确定在企业抵消生产成本之后的“正常”盈利水平,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的水平。
这个过程如果企业发动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可能随之把原来的商品定价降下来,使企业的利润又回到原来的“正常”盈利水平。
这种政策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企业不会去选择主动降低生产成本。
学术界2004.3·学术探索〔1〕〔2〕〔3〕〔4〕〔美〕詹姆斯·E ·米德著:《效率、公平与产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美〕保·A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下册,第1189-1191页。
〔美〕保·A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下册,第1189页。
孙荣等:《政府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再有,如果通过国有化的方式管理垄断行业,企业的利润动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一致问题难以解决。
国有企业如按其他企业那样追求生产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它们一般都处在垄断地位,追求垄断利润是其合理的选择。
如果国有企业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则应把其产品的价格定在低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这样它们实际上是在亏损经营,即使其亏损部分由国家补贴,或是企业把价格定在平均成本的水平,“保本”经营,它们也丧失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创新动机。
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会造成一种新的垄断。
政府的权威是独一无二的,政府权力的这种特性使得它一旦介入经济生活,必然出现垄断现象。
政府的权力本质上是政治性的,一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行使权力,便在市场体制中插入一种强制力量,所有的社会成员或团体不管处于何种社会地位,都必须服从政府的权力。
在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经济领域,只要政府权力介入,不管是以哪一种形式,都会造成一种垄断权力。
谁得到或接近这种权力,谁就能够得到这种特权带来的好处,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人们对政治权力的追求胜过对经济活动的兴趣,从而减少了社会活力的最重要来源———经济上的创造性活动;另一方面,政治权力的垄断性使经济效率的源泉———竞争机制受到破坏。
在政府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类产品实行专营、在政府控制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在政府的关税和进出口配额、在政府实行价格补贴或限价等情况下都会产生来自政府权力的垄断现象。
利用政府干预所造成的特殊垄断地位,企业和个人可以获取超额利润,比如,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特许权,或获得政府的保护,以经济上的特殊地位来谋取超额利润。
这种指向政府的行为被称之为“寻租活动(rent-seeking activities)”,寻租是经济学家对那些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来维护既得利益或追求新的利益的企业行为或个人行为的一种描述。
企业和个人借助政府的垄断地位,或是保持自己在市场的独占,以维护既得利益;或是争取进入新的领域,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当一个企业开拓了一种市场以后,可能借助政府的干预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以维护它的独家垄断地位。
由于这种寻租活动阻碍了市场竞争,其结果既不利于消费者,也无益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更恶劣的是,有的或有些企业明知别的一些企业拥有比自己更先进的技术,不是下功夫向人家学习,而是去说服政府采取保护政策,阻止那些先进企业加入竞争。
“这种寻租行为往往涉及采用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1〕正是由于此,寻租行为不会给社会创造财富,只能加大社会资源的消耗。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1〕陆丁:《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学术界2004.3·学术探索以寻求政府在税收上的减免、财政补贴或限定价格等照顾。
这些也是来自非生产过程的“租”。
寻租活动直接指向掌握市场管制权力的政府官员,主要表现为向官员施加影响,其方法形形色色。
有的借助政治家之间的互惠行为,有的利用与官员的私人关系,有的甚至采取行贿的方式。
归纳起来不外乎合法的手段和非法的勾当两大类。
寻租活动排除竞争,造成经济上的特权,阻碍对生产效率的提高,结果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寻租把本来可用于生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无益于增加社会财富的活动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寻租活动扭曲了政府行为,如果政府官员接受了来自企业的特殊利益,就会使政府行为出现不公正,出现官员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
2、公共失灵问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能会造成新的外部性问题。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时候,“要知道邻近影响(即外部性———引者)在什么时候大到足够的程度,以至值得为了克服它们而花费特殊费用是困难的。
”〔1〕在什么时候外部性问题足够大,以致于政府必须介入,并没有明确的标志,因此我们很难确定政府对市场介入的程度和时机。
政府在解决一种外部性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另一种外部性,即政府权力进入市场过程势必会造成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在确定供给量的时候也遇到困难。
私人物品供给量的最优标准是该产品生产者的利润达到最大的同时,其对消费者的效用也达到最大,即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个人的边际转换率。
而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个人,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应当是所有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的总和与生产者边际转换率相等。
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的价格不是市场确定的,因为有“搭便车”者存在,很少有人愿意以真实的边际替代率来支付公共物品的费用,所以必须由政府规定公共物品的价格,并由此确定公共物品的供应量。
政府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和管理决策的时候,不能像市场那样,按价格机制决定,而是受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左右。
此时由于没有价格这样的客观机制,所以政府难以找到确定公共物品最优量的衡量标准。
政府包办公共物品的生产和经营,低效率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目前的各种收费方法都难以完全消除“搭便车”者的存在,其中主要的困难来自公共物品本身在消费时的非排他性,“搭便车”现象的不可避免使得公共物品的收益无法与其支付紧密结合,这种脱离市场原则的生产如何做到高效率,目前还没有〔1〕〔美〕米·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3页。
找到有效的途径。
3、再分配政策的弊端政府实行再分配政策可能带来的失灵问题体现为对经济效率的侵蚀。
政府介入分配领域的出发点是实现平等,平等的出发点与效率相反,平等本质上是非经济的。
平等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一种权利,平等强调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收入再分配的根据通常并不是对经济效率的追求。
它是基于超越其上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各界一致同意,当市场导致一些人收入很低以致于他们不能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时,政府应当救助这些人们”〔1〕。
强调平等往往导致忽视效率的要求,而且政府在实行再分配政策的时候,由于插手经济过程,必然会改变经济过程的自然运转,这也可能会造成对效率的干扰。
政府在寻求公平时所造成的效率损失被称为“漏桶效应”。
政府在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时候,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从大多数人,主要是富人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低收入的家庭。
“然而,这项方案有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些钱必须通过一个漏桶从富人那儿传送给穷人。
在转交过程中,一部分钱将会不翼而飞,所以穷人不会全部收到取自富人的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