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共129页文档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剖析(一)、适合扩大单元规模 ,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
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在表现方式上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纳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良。
(二)、更为着重科学修养的培育 ,研究方法不停丰富 ,在三年级的科学教课中 , 强词科学研究始于察看。
本册教材在这双方面就是有所重视的跟着研究方法的丰富,研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察看——统计——比较——剖析——结论、察看——假定(推断 )——考证 (丈量、实验 )——剖析——结论等。
(三)、增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建立以儿重心剪发展为线索的科学研究体系。
本册教材是以少儿的心剪发展为基础建立的 ,全部的活动都在对少儿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色深入理解的基础长进行设计的。
(四)、教材剖析1、全册内容状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
全册教材包含了“电” 、“新的生命”、“食品”、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 ,由 30 多个典型活动构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 ,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色 ,指引他们试试性地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学习一些清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状况:第一单元“电”共9 课时 ,详细包含 :电和我们的生活 (1 课时 )点亮我的小灯泡(1 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 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 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 (1 课时 ),我来做个小开关 (1 课时 ),里面是如何连结的 (1 课时 ),我们选择了什么 (2 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 7 课时 ,详细包含 :油菜花开了 (1 课时 )各种各种的花(1 课时 ),花、果实和种子 (1 课时 ),豌豆夹里的豌豆 (1 课时 )。
把种子散布到远处 (1 课时 ),萌生的种子 (1 课时 ),动物的卵 (1 课时 )第三单元“食品 "共 7 课时 ,详细包含 :一天的食品 (1 课时 ),我们的身体从食品中获取什么 (1 课时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 (1 课时 ),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1 课时 ),面包发霉了 (1 课时 ),减慢食品变的速度 (1 课时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1课时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教材中引入了丰富的实际案例和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学习兴 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在知识更新方面有所加强,反映 了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时代特征,有 助于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动态。
缺点
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同时,教材的理论 性较强,实践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此外,教 材的难度梯度不合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对新教材的改进建议
更新教材内容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学生 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技
成果。
加强实践性
增加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 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5 小学科学教材结构分析
章节结构分析
章节划分
分析教材的章节划分是否合理, 各章节内容是否逻辑清晰,符合
知识体系。
章节内容
研究各章节包含的知识点,考察知 识点是否全面、准确,有无重复或 遗漏。
章节难度
评估各章节的难度水平,了解教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易于理解和接 受。
图文结构分析
01
02
03
图片数量与质量
小学科学教材为学生未来的学科学习 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观察和探究 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 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教材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可以 追溯到清朝末年的蒙学课本,经 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
详细描述
教材中的知识点应分布均匀,避免过于集中在某些领域或 主题,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科学的各个领域。
小学科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全册教材分析一、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本课将带着学生走进科学亲近大自然,亲身参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保持和开展对中卫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一些前线的科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开展史,领悟科学本质,增长科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关爱声明,关心社会和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为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
三、单元目标: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1.在观察、探究、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2.通过认识常用的工具、学习剪子、指甲刀、螺丝刀等工具的用法、探究工具的奥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
3.指导学生认识常用工具,了解工具的有关知识及工具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巧妙地使用工具的技能。
如裁纸的技能、拧螺丝的技能等。
第二单元:观察植物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人合作的科学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植物,要关爱植物,保护植物,在认识植物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使学生学会观察、测量、比照的观察记录植物的方法;通过对植物的猜想、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种植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培养学生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深入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有根、茎、叶、花和果实;认识一些常见植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豆苗的生长变化过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插花,并能用纸花和鲜花布置教室;知道北京的市树是国槐和侧柏,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花。
第三单元:饮食的科学1.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探究活动。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原自然课本上的传统实验较少,主要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性实验。
以往的教材,例如五年级上册,自然课本上的传统实验较多,我们可以直接到仪器室取仪器进行实验。
这样的实验因为很典型,老师们在教学时一般都能做到,即使不是分组,也能做演示实验。
学生们或多或少的会有所收获。
但本册教材中象这样的传统试验较少。
主要是一些不用实验仪器而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性实验,并且有些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例如:《做酸奶》这一课,因为所制作的酸奶需要24小时的变化观察,这样的实验,往往因为费时费力,而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成了在教材上念实验。
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锻炼和提高。
这样做是不足取的,而是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活动,完成探究活动。
如果课内无法完成,可以布置学生早做准备,甚至提前几天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需要在课后继续探究的,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
这样不仅拓宽了课堂容量,让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课后仍然保持浓厚地探究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了专题研究。
以往的教材中因为学生年龄小,没有安排专题研究,而这一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课本中增加了:《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能量转换装置》、《能源问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4个专题研究。
每个专题研究都出了多个参考选题供学生选择,并且用一个选题做了报告示范:设计哪些项目、研究的过程、怎样记录、结论和建议等。
学生可以根据示范设计研究计划、实施探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等等,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样做专题研究有很多好处: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研究某项内容,培养了他们深入研究事物的能力,学会了写研究报告等等,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利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本册书在很多地方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教材分析《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微⼩世界”是向学⽣们打开的第⼀个窗⼝。
学⽣们借助放⼤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
集中研究放⼤镜下的昆⾍世界。
“环境和我们”是向孩⼦们打开的第⼆个窗⼝。
这⼀单元将引领学⽣们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图影响他们的⽇常⾏为习惯。
了解和关注⼈类⾯临的其他⼀些环境问题,如淡⽔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案和个⼈环保⾏动计划。
“宇宙”是向学⽣们打开的第三个窗⼝。
这⼀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
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个充满活⼒极具魅⼒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
本册教材的最后⼀个单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后⼀个单元。
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加⼯的过程。
教学⽬标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加⼯、整理和分析,并进⾏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活动的设计,强调了图表、图形的运⽤,切实培养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加⼯、整理和分析,并进⾏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图表、图形的运⽤,切实培养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1、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课的学习。
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进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由来一定的认识,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
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现象。
如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等等。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教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使用,了解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科学。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探究过程等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探究过程等五、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 2.14——2.20 《微小世界》单元:1放大镜 12.放大镜下的微小世界2. 2.21—— 2.273.放大镜下的晶体3 2.28~3.6 2. 4.怎样放得更大14 2.28~3.6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5 3.7~3.13 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复习、梳理6 3.14~3.20 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物质的变化》单元: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7 3.21~3.27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18 3.28~4.3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 19 4.4~4.10 第二单元复习、梳理第二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110 4.11~4.17 期中复习、梳理11 4.18~4.24 《宇宙》单元: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 112 4.25~5.1 4. 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 1 13 5.2~5.8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梳理 1 14 5.9~5.15 第三单元测试第三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环境和我们》单元:. 1.一天的垃圾 115 5.16~5.22 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16 5.23~5.29 5. 一天的生活污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7 5.30~6.5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四单元复习、梳理18 6.6~6.12 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19 6.13~6.19 期终复习 320 6.20~6.26 期终复习与测试 3各单元分析(一)“微小世界”单元:1.单元概述: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
小学三四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三、四年级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我们三四年级使用的是青岛版《科学》教材。
当我们走进教材,并在实践中作一些深层次的接触时,便深深感悟到:新教材展示的全部是儿童生活的缩影,营造的是一种与儿童生活一致的情境。
一个个鲜活的主题,一个个活动场景,一个个熟悉的开放的问题,一幅幅孩童的图例……都给师生构建了无限创新的空间,引领师生利用和开发教材。
一、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
科学学科不仅强调科学知识的获取与积累、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还强调科学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科学品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逐步形成与积累。
教材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努力贯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观点,把教材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实在学生身上,为他们搭建了尽情展现个人创意,放飞自己想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拓宽了科学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自我积累与发展,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亲近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学生能够自主使用教科书,自主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空间是广阔的,探究活动是自由的,内容处理是灵活的,学生可以动手做一做雨量器、蜡花、小潜水艇、小火轮、小玩具、简单的小乐器,可以尽情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小玩具,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画一幅科幻画,编一个科幻小故事,试一试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测一测当地的气温,风向等。
青岛版《科学》教材除关注科学本身之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科学教育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扩大了科学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活动形式,扩大了教育空间。
教科版科学五册教材分析
学生使用建议
01
02
03
04
课前预习
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将要 学习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
好准备。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讨 论和实验活动,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及时复习巩固
课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通过 练习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主动拓展学习
对于教材中未涉及的内容,学 生可以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进
教学方法评价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生 反馈等方式,对教学方法的效果
进行评估。
教学方法总结
对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和总结,对教学 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 量。
04 教材使用建议
教师使用建议
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将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既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又注重培 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活动丰富
教材安排了大量探究活动,鼓励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 探索科学现象和原理。
03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选择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
考能力。
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 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培 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 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
力。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 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 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施
准备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准备实验器材、教学PPT、 视频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方法的有 效实施。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及知识结构分析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本《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一、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
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经过了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也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了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 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还不广, 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有些班级学生思维较活跃,一些学生课外的知识面较丰富,大部分同学实验习惯较好。
但个别同学注意力不太集中,上课不能很好遵守纪律,我在课堂中要多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有些班级学生课堂纪律较好,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课外知识还不够丰富。
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巳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能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无法开展,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本学期我还要采用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本册教材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 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二)教学目标:1.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ft、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ft、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一)“微小世界”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分析摘自:《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从1996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在培养目标方面,要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小学《自然》课的改革,可以说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是最早的。
在老一辈自然教育家刘摩耕先生的带领下,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
在小学《自然》教学方面,在教学一线出现了以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师级的小学自然教育家,现在这批人已经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专家。
为什么要将小学《自然》改为《科学》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学习理论等),教育由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探究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各国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科学教育将由分科向综合发展,将有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教育。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要求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前能独立阅读;八年级结束前具备数学的能力,包括代数、几何和基本技能;到18岁能够准备上大学;到2000年让所有学校教室都连接国际网络等。
日本也明确提出:“国际间经济竞争是技术竞争,而技术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竞争。
”日本对教育十分重视,在学校中实施强化措施,进行科技立国教育,目标是培养21世纪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并要求日本国民增强“通过振兴科学技术,确保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的意识。
以色列把教育视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
在幼儿园、小学施行“1998明天”五年科学教育计划,使得国民的科学素养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推动了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教育也在小学课程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蒙课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与之相要求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但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科学方向与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科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面对社会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具有综合的科学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研读科学教材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作为培养我们未来的科学教师的高师院校,在设置与地理知识相一致的课程内容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不利。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与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科学方向所开设的地理课程的衔接程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充分地理解小学科学教材,从而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地理知识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结构体系研究(一)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统计结果在教科版3-6年级八册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一共有49个知识点(从附表中知识点数量的总和得出),但其分布在3-6年级却不均匀,三、四两个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16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32.65﹪。
五、六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33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67.35﹪。
本文主要研究了五、六年级地理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地球表面与变化的内容,还有地球的运动以及宇宙的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与世界小学科学教育相接轨的、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新型教科书.教材全面、忠实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基本落实丁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教材能够用先进的课程理论、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作为教材的编写指导,使新教材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内外最新课程理论以及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方面,体现了既有鲜明的中国科学文化特色,又能够紧密追踪国际科学教育理论前沿.一、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要特色1、教材的编写模式不同于原教材“知识点+验证性实验”的模式,而是将知识、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条课程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发并呵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热情,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了单元式的结构框架,一个学期一个大的背景--即科学方法的训练,一个单元一个内容,形成了单元之间既然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结构.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促进思考与探究,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单元的构建上,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统合各相关领域的知识,打破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作为框架的常规.如《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空气,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几方面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和关注,并以空气也是生命之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关爱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和责任心。
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背景,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产生对科学的亲近感.2、在活动的设计上,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究作为逻辑主线之一螺旋上升式地贯穿全部教材并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实践后提炼、先操作后内化,体现了国际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掌握学科知识在学习和评价中的地位.努力使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科学方法,体验形成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因素--情感.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而是首先以创设适合儿童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3、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了亲切可掬、优美亮丽的文字和画面,用了大量的图片代替了生硬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版式设计充分体现儿童的审美情趣,努力展现了与国际接轨的、面向现代化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教材风采.教材语言简练,表达方式多样,图文并茂,充满意趣,使学生有兴趣学,也一定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
本单元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
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现象。
如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等等。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学、物质结构、科学发展史等。
但教学的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开了一个头,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主要教学活动有以下内容:第一课——放大镜。
放大镜是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学生在以前动植物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使用过。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从而在此基础上自制放大镜,激发学生用观察工具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通过两个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大致估算方法,进而探究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在了解放大镜放大倍数的规律之后,再尝试着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来观察周围的物体。
第三、四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放大镜下的晶体。
六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准备,必须强调安全使用);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法】讲授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培优辅差】【课时安排】1课时【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1使用工具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1.2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具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法】图示法【学法】观察法【培优辅差】【课时安排】1课时阻力点【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2杠杆的科学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课后反思】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